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20世紀英國好看的小說

20世紀英國好看的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9-21 04:14:02

㈠ 19世紀的英國小說有哪些

19世紀的小說,也就是1800~1900這個時間。歐洲這個時候的小說主要反映的是,大革命的到來,資本主義的腐朽,社會的希望力量...不同於文藝復興,人們早已不是單純的崇拜個人,反對神控,歌頌資本主義。因為社會地位仍然沒有變化,仍是教士,國王,貴族,資本市民和農民。所以這個時候的英法國文學有很多表現大革命的作品。
《雙城記》---作者狄更斯http://ke..com/view/69099.html?wtp=tt
在後來是那破侖的傳奇戰爭,由此也產生了很多具有傳奇色彩的作品。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馬 http://ke..com/view/30787.html?wtp=tt
還有最多的作品就是反映資本社會的虛偽,腐朽,沒有人型。這類作品是佔了大多數,經典也佔了大多數
《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巴爾扎克
《少年維特的煩惱》 《浮士德》歌德http://ke..com/view/19304.htm#3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雨果
http://ke..com/view/22712.htm#6

至於這個時候關於科學的小說,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但是,我找到了一個此時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的表格
http://ke..com/view/874720.html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以上來源於http://..com/question/86039670.html?si=4)

㈡ 求好看的英國歷史小說

1911新中華步步生蓮天下名門唐朝公務員天寶風流大唐萬戶侯篡清宋時明月宋行新宋回到明朝當王爺大爭之世惡明順明惡漢一代軍師逆隋江山美色混在三國當軍閥

㈢ 有勞各位推薦幾本好看的英國原版小說

先說莎翁的《仲夏夜之夢》和《麥克白》,比較有趣,貌似不歸小說類
還有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主要是看傲慢帥鍋達西呀
再推我的最愛《簡愛》
再推「法國」的《基督山復仇記》,這在《肖申克救贖》里也提到了啊,越獄的始祖
近代通俗小說的有一本《whispered night》,不曉得圖書館有否,情節跌宕撲朔迷離。
很多很多。。。

㈣ 20世紀10部影響深遠的小說

馬可尼和波波夫發明了無線電通信(1900)
2萊特兄弟發明了動力載人飛機(1903)
3魯米埃爾兄弟發明了彩色照相機(1904)
4弗萊明和福雷斯特分別發明了電子二極體和三極體(1904~1906)
5德、美、英等國科技專家發明了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1910~1938)
6福特發明了汽車流水線生產(1913)
7美英科技專家發明了雷達和射電望遠鏡(20~40年代)
8歐美科技專家發明了電視(20~30年代)
9惠特爾和亨克爾發明了噴氣式飛機(1930~1939)
10布勞恩等發明了v—2液體火箭(1942)
小耗子嘀嘀
回答採納率:50.0%
2008-09-20
19:14
檢舉
20世紀的人類10項經典發明
20世紀100年來發明的東西當然絕對不只10項,進步的動力促使發明不斷地產生,不過這10項發明對於現代文明的形成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說少了哪一項發明,20世紀就不可能像現在這個樣子。
1原..子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1958年1月31日試射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斯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機。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入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

㈤ 【求推薦】20世紀60年代 英國短篇小說

你說的短篇小說去書店買本20世紀外國短篇小說集(英國卷) 1960-1969年發表的都是

㈥ 20世紀英國文學有哪些作品

20世紀文學

20世紀文學的第一個成就是戲劇創作上的突破。首先是愛爾蘭人蕭來到倫敦,用潑辣的劇評為易卜生所代表的歐洲現實主義新戲劇打開局面,接著又在自己的創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里斯托芬以來的歐洲古典喜劇傳統結合起來,寫出了51個劇本,其中有《華倫夫人的職業》(1894)、《人與超人》(1903)、《英國佬的另一個島》(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馬利翁》(1913)、《聖女貞德》(1923)、《蘋果車》(1929)等名作,它們或是辯論社會問題,或是發表新穎思想,但都給觀眾以高尚的藝術享受。蕭的出現使過去一百年英國戲劇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觀。
新戲劇的另外一支強大力量也來自愛爾蘭。隨著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出現了一個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都柏林的阿貝戲院,在格雷戈里夫人和詩人葉芝的主持之下,演出了他們自己的和新起的愛爾蘭作者包括辛格和奧凱西的劇本。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和奧凱西的《朱諾和孔雀》(1924)都是傑作,他們不但成功地寫了愛爾蘭題材,而且在戲劇語言上有重大的創新。葉芝寫了《胡里痕的凱瑟琳》(1902)一劇,鼓舞了觀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後來他又在戲劇藝術方面多所試驗,但在詩歌方面他的成就更為突出,早期詩作以優美著稱,後來則寫得精粹深刻,吸收而又超越現代主義,成為西方世界最大的詩人之一。
在英格蘭本土,兩次世界大戰對文學有重大影響。特別是1914至1918年的戰爭,英國雖勝而遭受重大損失,一整代有才華的青年死於戰壕。戰爭文學幾乎全是創傷文學。炮火初停,仍然瘡痍滿目,在精神的廢墟上出現了現代派文藝,其詩歌上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它用新奇的形像、多變的韻律和通過大量引文對比古今各國文化的手法來寫西方文明的危機感,造成了一時影響。現代派還發表文學理論,為他們作品的晦澀與險僻辯護,又對過去的作家重作評價,如艾略特就抑革命詩人彌爾頓與雪萊,而揚17世紀的玄學派詩人。在小說方面,戰前已有詹姆斯、康拉德等人將小說藝術推向對心理與動機的細致分析,戰後又有屬於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維‧吳爾夫,既撰文抨擊威爾斯、高爾斯華綏、本涅特等人的舊現實主義小說為不真實,又創作《到燈塔去》(1927)等小說來展示「意識流」的新技巧。運用「意識流」技巧而成就更大的是愛爾蘭作家喬伊斯,他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1922)細致、深入地寫現代都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庸俗和猥瑣,在結構和語言上都作了大膽創新,成為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另一個重要的現代小說作家勞倫斯揭露了現代西方社會中人的畸形生活,並用火樣的熱情和明亮的語言表達了對於一種身心和諧、情感與智慧融合的圓滿生活的追求。《虹》(1915)和《戀愛中的女人》(1921)是他的名作。
在這些創新活動的同時,傳統的文學形式與寫法仍然有眾多的實踐者。就詩而論,哈代在20世紀初放棄小說創作而重新拾起詩筆,不但寫出了真摯深刻的抒情詩,而且完成了一部規模巨大的史詩劇《列王》(1903,1906,1908) 。他不追隨任何流派而自成一家,但由於他深深植根於英國農村人民的純朴生活,對歷史和人生也長久思索過其意義,又有相應的貌似古拙實則敏感而又強烈的語言,因此詩作質朴而深沉,秀美而有力,近年來其詩名幾乎超過他在小說方面的聲譽。
在小說方面,繼續現實主義傳統的更大有人在。老一輩作家中,威爾斯不止善寫科學幻想小說,而且長於描繪倫敦小市民的職業生涯,高爾斯華綏用上層人士的語言寫資產者福賽特的家史,本涅特和毛姆用法國式的現實主義手法寫人們的情感生活,都擁有廣大的讀者。對知識分子更有吸引力的是著重寫人與人之間的交情的福斯特,他的名作《印度之行》(1924)表達了東西文化在精神上的隔膜。赫胥黎則利用他對於科學和文藝的廣博知識,寫知識分子在現代世界裡的困惑。20年代之末出現了普里斯特利的《好夥伴》(1929),寫一個民間劇團在各處演出時的遭遇,發揚了狄更斯的喜劇式的現實主義傳統。
1926年的英國大罷工,1929年開始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30年代的民主力量與法西斯勢力之間的緊張搏鬥,使得全英國的作家比平常更加關心政治。奧登、斯彭德、劉易斯、麥克尼斯等青年詩人在技巧上受現代主義影響,在內容上卻反對資本主義。小說家衣修午德也在這個時期初露頭角,他的《再見吧,柏林》(1939)等反法西斯小說表現了他的才華,而後來的作品則有負讀者的期望。在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方面也出現了考德威爾的優秀著作,如《幻覺與現實:詩的源泉研究》(1937)。英格蘭以外的地區,進步文學也在活躍。蘇格蘭詩人麥克迪爾米德在掀起「蘇格蘭文藝復興運動」後,又寫了歌頌大罷工的《受難的玫瑰之歌》(1926)和獻給列寧的頌歌;他的戰友格拉西克‧吉本則用詩一樣的散文寫了充滿憤怒和希望的三部曲《蘇格蘭人之書》 (1932~1934) 。威爾士地區有礦工作家劉易斯‧瓊斯寫自己和夥伴們的戰斗經歷,甚至後來被目為頹廢詩人的迪蘭‧托馬斯在其初期的作品裡也頗有反資本主義的激情。愛爾蘭這時已經獨立,但是移居英格蘭的奧凱西並未停止戰斗,他寫出了《星兒變紅了》(1940)和《給我紅玫瑰》(1943)等直接表現工人反對法西斯的武裝斗爭的卓越劇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和以後,英國文壇仍然名作不斷。艾略特的《四個四重奏》(1944)寫下了一個詩人在戰時最黑暗的年代裡對於生、死、歷史的沉思,這里已無多少現代派的手法,詩句變得素凈而深摯。也曾以新穎手法驚世的女詩人伊迪絲‧西特韋爾在後期作品裡表達了她對於人類面臨原子彈威脅的深重不安。天主教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描寫人的罪惡的存在,繼深刻的《問題的核心》(1948)等書之後,又寫了一系列他自己稱為「消遣品」的驚險小說。另一個天主教小說家伊夫林‧沃原來長於諷刺,在大戰後期則寫了懷念風流往日的長篇小說《舊地重遊》(1945)。喬治‧奧威爾用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他對一個高度集中的社會的戒懼。安格斯‧威爾遜用狄更斯的筆法寫倫敦知識分子的生活。威廉‧戈爾丁在《蠅王》(1955)一書里寫下了暴露人性丑惡的新寓言。兩個小說家開始了卷帙浩繁的連組小說的寫作,即安東尼‧坡威爾和查‧珀‧斯諾;前者借用樂曲的結構寫一個資產階級家族,充滿了對美好往日的懷念;後者則用科學家的客觀眼光,解剖了現代英國上層人士之間的權力爭奪。
戰後一代的青年作家則另有一番心情。他們大多是在工黨當政後的福利國家裡成長起來的,靠公家津貼才上了大學,然而在階級依然分明的英國,他們又感到處處碰壁,因而出現「憤怒的青年」的文學。韋恩的《每況愈下》(1954)、艾米斯的《幸運兒吉姆》(1954)和布萊恩的《向上爬》(1957)等小說開其端,奧斯本的劇本《憤怒的回顧》(1956)擴大其影響,拉金、休斯等人的詩又加深人們對於戰後時期小資產階級生活的平凡、粗糙感。等到西利托寫《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他筆下的伯明翰自行車廠青年工人的情緒就不止是憤怒或力圖向上爬,而具有一種無所顧忌的爆炸性;他的中篇小說《長跑運動員的孤獨》(1959)通過一個體育比賽的場面,巧妙地寫出了窮苦人家出身的青少年對統治階級的反抗。還有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帶發條的橘子》(1962),用摻有俄文字的怪誕英文,寫一群青年流氓的姦淫破壞以及官方的對策,手法離奇;伯吉斯的其他作品則是用傳統的技巧寫成,其特點在善於諷刺,文筆灑脫。
這一時期,繼續出現有才華的女作家,多麗斯‧萊辛創作了一系列以南非白人婦女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繼之以表達當代知識婦女的幻滅心情的《金色筆記》(1962),都寫得新鮮而有力。艾麗斯‧默多克以存在主義者的眼光看人生,才思敏捷,繼初期成功作品如《在網下》(1954)、《逃避巫士》(1956)、《一個砍掉的頭》(1961)等之後,陸續有新的小說發表。比她年輕的瑪格麗特‧德賴布爾在《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等小說里專寫受大學教育或在大學教書的青年婦女所面臨的戀愛、婚姻、職業等問題,用細膩的文筆描繪了20世紀60年代英國婦女的神態風貌。
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也標志著本世紀英國戲劇的第二次高潮的開始。在此之前已有多人進行戲劇創新的試驗,如艾略特、弗雷之於詩劇,麥克尼斯、迪蘭‧托馬斯之於廣播劇。從50年代後期起,更有一批優秀的劇作家涌現,除奧斯本外,還有威斯克、惠廷、邦德、斯托珀特,愛爾蘭人比漢,青年女劇作家雪拉‧德萊尼,都以他們或新鮮或有力的劇本在舞台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愛爾蘭人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文版,1954)也在倫敦上演成功。此後,英國也出現了自己的「荒誕派戲劇」,其代表作家是品特。他在《生日晚會》(1958)、《歸家》(1965)等劇內用最少的對話、光禿禿的場景寫畸零人在現代社會里的凄涼生活。同時,英國的演員繼續以其精湛的演技聞名世界,還出現了富後創造性的導演如比特‧布魯克。他們上演新劇,但也不時重演從16世紀以來的優秀老劇。從莎士比亞到蕭,在英國戲劇和整個英國文學里都有一個連續的傳統,而其特色則是各個時期都有優秀作家在努力創新;正是創新豐富又推進了這個傳統。

㈦ 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有

表現主義:卡夫卡奧地利小說家長篇小說《審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國》( 1927 )、中短篇小說集《觀察》( 1939 )、《變形記》( 1915 )、《在流放地》( 1919 )、《鄉村醫生》( 1920 )、《飢餓藝術家》( 1924 )。
意識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國小說家。《月桂樹被砍掉了》( 1887 )。
馬塞爾·普魯魯斯特,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威廉·福克納,同美國小說家。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 1929 )、《我彌留之際》( 1930 )獲得 1949 年諾貝爾文學獎。
詹姆斯·喬伊斯英國小說家《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們的蘇醒》( 1939 )。
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小說家。《達羅衛夫人》( 1925 )、《副燈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義:薩特,法國小說家,短篇小說集《牆》( 1939 )、獲得 1964 年諾貝爾獎。長篇小說《惡心》( 1938 )、劇本《蒼蠅》( 1942 )、《間隔》( 1945 )、《死無葬身之地》( 1946 )、《骯臟的手》( 1948 )、《魔鬼與上帝》( 1951 )、長篇小說《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學著作《存在虛無》( 1943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1947 )、自傳《詞語》( 1955-1964 )。
加繆,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鼠疫》( 1947 )中篇小說《局外人》( 1942 )、《隨落》( 1956 )、短篇小說集《流放與王國》( 1957 )、散文集《反與正》( 1937 )、《婚禮》( 1939 )、哲學隨筆《西西弗的神話》(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說派:娜塔麗·薩洛特:法國小說家。《向性》( 1932 )、《一個陌生人的肖像》( 1947 )、《天象館》( 1959 )、《金果》( 1963 )、論文集《懷疑的時代》( 1956 )、自傳《童年》( 1985 )、米歇爾·布托爾:法國小說家《米蘭弄堂》( 1954 )、《時間的運用》( 1956 ,又譯成時間表)、《變》( 1957 )、《變》( 1960 )、克洛德、西蒙,法國小說家 1958 年獲諾貝文學獎,《草》( 1958 )、《弗蘭德公路》( 1981 )、《風》( 1957 )。
羅伯·格里耶,法國小說家。小說《橡皮》( 1953 )、《窺視者》( 1955 )、《嫉妒》( 1957 )、《在迷宮中》( 1959 )、《快照》( 1962 )、《反復》( 2001 )等,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安巴》( 1961 )、傳奇故事《重現的鏡子》( 1985 )。
魔幻現實主義:
胡里奧·科塔薩爾( 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
何塞·多諾索( 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 )哥倫比亞作家 , 獲 1982 年諾爾貝文學獎,長篇小說《百年孤獨》( 1967 )。
中篇小說《枯枝敗葉》( 1955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1961 )短篇小說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禮》( 1962 )《惡時辰》( 1962 )、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 1975 )《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 ),墨西哥作家。《最明凈的地區》( 1958 )《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 1962 )。
阿菜霍·卡彭鐵爾( 1904-1980 ),古巴作家。長篇小說《人間王國》( 1949 )、《消失了的足跡》( 1953 )、《光明世紀》(又譯成啟蒙世紀)( 1962 ),《方法的根源》( 1974 )。
阿斯圖里亞斯( 1899-1974 ),瓜地馬拉作家。長篇小說《玉米人》( 1949 )、《瓜地馬拉傳說》( 1930 )《總統先生》( 1946 ),獲 1967 諾貝爾文學獎。
何塞·瑪利亞·阿爾格達斯( 1911-1969 )秘魯作家
胡安·魯爾福( 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 1955 )。

㈧ 18---20世紀的英國作家及其作品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以第一人稱敘述,有強烈的自傳色彩,親切感人。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女作家,曾被馬克思譽為「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之一,其長篇小說《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

在19世紀,英國涌現出一批女小說家,奧斯丁、 勃朗特三姐妹、蓋斯凱爾夫人、喬治·愛略特。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文學現象。女作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表現了當時出現的女性主義思想,通過小說表達婦女的權利。奧斯丁的小說寫中產階級日常生活,描寫精緻,語言幽默,通過締結一門好婚姻尋求婦女的出路。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勃朗特三姐妹的創作具有傳奇色彩。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一部家庭女教師的獨立宣言,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充滿狂放的激情,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蓋斯凱爾夫人描寫了工人生活。喬治·愛略特在小說中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對人有深厚的同情。

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作品有:
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等。
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無事生非》、《第十二夜》等。
悲劇:《哈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瑟羅》四大悲劇等。
詩作有十四行詩和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魯克麗絲受辱記》。

簡·奧斯丁,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女作家,被英國作家、評論家司各特成為可與莎士比亞齊名的作家。作品有小說六部:《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勸導》、《諾桑覺寺》、《愛瑪》和《曼斯菲爾德庄園》。

狄更斯,英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創造第一時期的《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等基調樂觀,對社會進行溫和諷刺的作品。第二時期,創作了《怪誕故事集》、《董貝父子》、《大衛·考波菲爾》等對社會批判日益深沉的作品。第三時期,創作了《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遠大前程》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頂峰的作品。

㈨ 有什麼經典的英國小說

魔獸暮光之城 ...哈利波特2 ...南派三叔除了《盜墓筆記》還有很多作品。...要什麼類型的··親可以網路HI我我把文發你 ...金庸的小說。 ...阿特...

㈩ 19世紀英國好看的小說

《理智與情感》,簡·奧斯丁著,1811年《傲慢與偏見》,簡·奧斯丁著,1813年《匹克威克外傳》,狄更斯著,1837年《霧都孤兒》,狄更斯著,1838年《大衛·科波菲爾》,狄更斯著,1850年《雙城記》,狄更斯著,1859年《遠大前程》,狄更斯著,1861年《名利場》,薩克雷著,1847年《簡·愛》,夏洛蒂

熱點內容
有最新好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3 05:49:48 瀏覽:574
好聽小說學院的名字 發布:2025-10-03 05:26:40 瀏覽:699
欲男主仙俠小說言情 發布:2025-10-03 05:25:22 瀏覽:612
直播間攻略任務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3 05:12:33 瀏覽:334
小說好聽人物的名字 發布:2025-10-03 04:59:08 瀏覽:767
女生種田文小說完結推薦吧 發布:2025-10-03 04:54:58 瀏覽:613
好看的校園小說言情實體書 發布:2025-10-03 04:43:10 瀏覽:842
古代長篇英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03 04:35:04 瀏覽:108
超級好的的古言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3 01:40:13 瀏覽:719
言情總裁虐心小說 發布:2025-10-03 01:11:15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