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志怪小說推薦
『壹』 誰知道一些好看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推薦一下吧!注意哦,只要中國古代的
《列仙傳》
《神仙記》
《神異經》(東方朔著,一卷)
《十洲記》(東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紀》
《徐偃王志》
《玄黃經》
《拾遺記》(王嘉著,10卷)
《述異記》(祖沖之著,2卷)
《搜神後記》(陶潛著,10卷)
《古鏡記》(王度著)
《三異筆談》(許元仲著,4卷)
《淞濱瑣話》(王韜著,12卷)
《淞隱漫錄》(王韜著,12卷)
《影談》(管世灝著,4卷)
這種書好多呢
『貳』 古代志怪小說有哪些
志怪小說:
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
簡介
漢代以後,道教和佛教逐漸盛行,鬼神迷信的說教廣為流布,所以志怪的書特別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約
志怪小說
的《孔氏志怪》,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志怪」一詞出於《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現代作家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里就專門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於文人者,有出於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這里指出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興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間巫風、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態度,是將怪異傳說視為事實來記載。作為一個基本的概括,魯迅的總結是正確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說的來源和實際面貌比較復雜。著重於宣揚神道,還是傾心於怪異事跡,以及小說中表現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間的區別還是很大。
現存志怪小說中,有署名漢人之作,主要有題為班固作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題為郭憲作的《洞冥記》。
以前研究者多認為出於六朝人的偽托,但近來也有提出不同意見的,對此尚有深入探討的必要,本書中暫存疑。
『叄』 尋一志怪小說,很短,說的是繩技
明代《淵鑒類涵》引佚書《艷異編》,便有一宗關於垂直繩技的公案。
故事說唐開元年間,天下太平無事,唐明皇便下令各郡縣舉行戲法、雜技、歌舞等此類「嘉年華會」,一級級比上去,勝者可得巨賞。舉辦比賽的目的,是搜羅一批身懷絕技的藝人,徵召入宮作表演,因為楊貴妃喜歡看。這樣一來,便忙壞了各地地方官員。賞金還是小事,若能搜羅到一名奇才異能之士,受明皇與貴紀賞識,簡直是陞官的終南捷徑。
其時,嘉興縣的嘉興縣司、監司需要互相比賽,競選優勝者再參加下一級比賽。監司主持官員十分緊張,下令在監獄中找人才,於是獄吏便召集囚徒讓他們自動請纓。有一個囚徒說:「我識玩繩技。」獄吏聞言,嗤之以鼻曰:「繩技有甚麼稀奇!」那囚徒卻不慌不忙回答說:「我玩的繩技與眾不同。」
獄吏聞言,便問那囚徒有甚麼與眾不同之處。囚徒說:「人人玩繩技,都只是將繩系著兩頭,打橫索緊,然後在繩上周施踏舞。我卻只須一繩,至少長五十尺,如手指般粗細,拋向空中,我便可以凌空騰挪跳擲。」
這獄吏聞言大為驚奇,立刻向監主稟報,監主再召那囚徒問過,便吩咐准備百尺繩索,明日領囚徒試演。
那囚徒問:「在甚麼地方試演?」
監主反問他說:「你想在甚麼地方?」
囚徒說:「當然最好便是在將來進行比賽的地方。」監主一聽,十分有理,便去交涉場地,當時為了方便比賽,已建造了一個露天的戲場,剛剛完工。監主去交涉借用,縣官聽見有這樣神奇的表演,不但一口答應借場,自己還要親自去看。
當監主將消息告知那囚徒時,他要求先去看看場地,以免有錯失,在知縣大老爺面前出醜。監主答應,明天就帶他去看,後天試演。
到試演之日,囚徒換過輕便的衣裝,穿上薄底快靴,紮上頭巾,施施然上場。監主已替他將繩索准備好,不只他要求的五十尺,繩長加倍,足一百尺。
囚徒將那百尺圍繩接過,放在地上,向四周作個羅漢揖,便開始表演了。
只見他執著繩的一頭,向空中拋擲,每拋二三呎,繩子竟懸空筆直地垂下。後來愈拋愈長,竟至一拋就過丈,繩子依然直立如有人在天上牽著一樣。這時候,看的人都驚奇不已,人人仰首望天,想看繩頭到底何在。
囚徒於是一手牽著繩,騰身而上,雙腿雙足夾著繩索,說時遲那時快,剎那便已攀至半空。囚徒往下收繩,再凌空上拋,只見繩索疾向旁飛,囚徒亦如飛鳥般沿著繩索,一路斜斜遠颺而去。及至縣官與監主醒覺時,囚徒已不知去向,連那困繩子也不見蹤影。
這宗囚徒脫身的故事,當時千目共睹,所以十分轟動,竟傳到唐明皇都知道。他說:「何必越獄,無論他犯甚麼罪,我都可以封他做御前供奉。」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大概是這個吧,不過原文沒找到
『肆』 推薦一些比較好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吧
戰國時代的鬼怪書主要有:
《歸藏》
《黃帝說》(40篇)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郭璞注)
《禹本紀》
《伊尹說》(27篇)
……
兩漢時期的鬼怪書主要有: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
《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誌》
《列仙傳》
《神仙記》
《神異經》(東方朔著,一卷)
《十洲記》(東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紀》
《徐偃王志》
《玄黃經》
《虞初周說》(943篇)
《異聞記》
『伍』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是 (朝代)的 寫的《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陸』 古代志怪小說有哪些
戰國時代的鬼怪書主要有:
《歸藏》
《黃帝說》(40篇)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郭璞注)
《禹本紀》
《伊尹說》(27篇)
『柒』 關於上古志怪的小說有哪些
志怪小說開始於魏晉。 在這兩代, 受方土思想和道佛迷信的影響, 一部分文人編寫鬼神志怪故事, 其中不乏想像豐富, 文字秀麗之作。 比較突出的有干寶所作的 《搜神記》 等書。 到南北朝時期, 寫志怪小說的風氣並沒有衰減。 唐中葉以後, 很多著名文人從事傳奇的寫作, 這是中國小說的真正的開端。 唐代傳奇內容廣泛, 涉及人情世態、 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形式上已不是三言兩語的雜記筆錄, 而是結構完整, 故事性強, 長到幾千字甚至一萬字左右的短篇小說。 在這些傳奇中, 有不少精彩的神仙鬼怪的故事。 宋代的志怪傳奇, 大抵繼承唐代的傳統, 雖有佳作, 但總的說來沒有唐代那種繁榮的局面。 在小說方面, 宋代的一個重要的貢獻是編成了一部古代小說總集—— 《太平廣記》。它收錄了上自先秦、 兩漢, 下到北宋初年的作品共約 七千 則, 分編五百卷, 總字數近三百萬, 共采錄書籍三百四十餘種, 其中不少有價值的書早已失傳, 幸虧有 《太平廣記》 才得以保存一部分。 七千則故事中有相當數量的關於神仙鬼怪的作品。 到了清初, 又出現了一部用古文寫的志怪小說集——蒲松齡的 《聊齋志異》。這本書風行一時, 受到普遍的贊揚。 在此之後, 又有主持 《四庫全書》 編纂的紀昀所著的 《閱微草堂筆記》,其中有一些涉及神、 狐、 鬼、 怪的傳聞的記載。 紀昀之後, 用古文寫的神話或志怪小說雖然還有一些, 影響很大的就不多了。
『捌』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是誰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是誰
解答:干寶 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作者簡介
干寶(?~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啟《海鹽縣圖經》雲:「父瑩,仕吳,任立節都尉,南遷定居海鹽,干寶遂為海鹽人」。又雲:「干瑩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雜存》雲:「干寶……海鹽人也。按武原古志雲,其墓在縣西南四十里,今海寧靈泉鄉。真如寺乃其宅基,載在縣志,蓋古地屬海鹽也。」據史料記載,自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干寶初仕鹽官州別駕(刺史的從吏官),後因劉聰、石勒之亂,西晉亡,東晉立,南北對峙,干寶舉家遷至靈泉鄉(今海寧黃灣五豐村與海鹽澉浦六忠村的交界處)。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陽,干寶為父守孝。至三世時,遷至梅園(今海鹽通元),自此,海鹽成為干氏子孫繁衍的居住地。
名稱由來
《晉書·干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
內容
《搜神記》為東晉初年史學家干寶編撰,全書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作者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文章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它與山川祭祀、祖先祭祀並列。自商周以來,歷代帝王無不親登祭壇祭祀,而記載神鬼傳說的典籍。除《楚辭》、《淮南子》外,《搜神記》稱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為我們保留了不少珍貴的材料,是後人研究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標注讀音,文中生僻字詞標注,讀音,讓讀者無查閱之苦。增加譯文,讓文字變得通俗易懂,易於為讀者接愛。圖文並茂,一百餘幅古代珍稀版畫,營造情境和氛圍。
《搜神記》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後有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上下卷,都是《搜神記》的仿製品。《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傳奇故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後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系。
《搜神記》內容十分豐富,有神仙術士的變幻,有精靈物怪的神異,有妖祥卜夢的感應,有佛道信仰的因果報應,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等。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神話,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歷史傳說,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民間故事,如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長傳而不衰。
『玖』 推薦一些【中國】古代志怪小說
《太平廣記》比較全,《搜神記》也可以。
『拾』 最近幾年寫的好的妖精志怪小說。類似於以前寫的好的《沉香如屑》《都市妖奇談》類型的小說。
尾魚的西出玉門,七根凶簡,怨氣撞鈴;一稻豐的白伏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