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法國浪漫主義小說推薦

法國浪漫主義小說推薦

發布時間: 2021-08-31 19:14:35

A.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簡介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曲折莫測,決定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更加鮮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達爾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國浪漫主義早期代表。前者帶有貴族傾向,《基督教真諦》主張復興中世紀禮教,但其作品對美洲叢林和大草原奇異風光以及古代廢墟富於抒情色彩的描寫,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美」的濫觴。他的小說《勒內》和《阿達拉》都描寫世俗愛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惻纏綿。而史達爾夫人則具有民主傾向。她的《論文學》和《論德國》致力於傳播浪漫主義理念,不遺餘力的抨擊法國的古典主義傳統。 法國浪漫主義中期的代表包括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年-1869年)和阿爾弗萊·德·維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長寫抒情詩,是法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對照和象徵筆法;後者則以哲理詩著稱,《古今詩集》和《命運集》宣揚孤傲堅忍精神,表達悲天憫人的思想。 1830年以後,維克多·雨果成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他也是整個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劇作《歐那尼》的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在法國最終戰勝了古典主義。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中鮮有的全才,在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其小說《巴黎聖母院》 、《九三年》、《悲慘世界》等具有史詩般雄壯的風格,是浪漫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對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國。在詩歌和戲劇領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語詩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筆法,極大的豐富了法語詩歌的修辭技巧,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雨果逝世的時候,全歐洲共有逾200萬人來到法國參加他的國葬。 和雨果同時代的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還包括女作家喬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創作拓展了浪漫主義文學陰柔的特性,尤其擅寫女性問題小說和田園小說。代表作《康素愛蘿》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充滿詩情畫意和真摯情感。曾和喬治·桑有過短暫戀情的青年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1810年-1857年)是這一時期法國詩壇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組詩》具有夢幻般的色彩。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第一次將「世紀病」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義小說創作中。熱拉爾·德·奈瓦爾(1808年-1855年)的抒情詩奇詭深邃,形式精美絕倫,對20世紀現代詩歌影響深遠。大仲馬(1802年-1870年)創作了大量歷史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將通俗小說的發展推向極致。
俄國和東歐
俄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是在1812年拿破崙入侵失敗和1825年十二月黨人革命之後出現的。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以詩歌為主,富有強烈的戰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對俄國浪漫主義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譽為第一位俄國抒情詩人。他的《俄國軍營的歌手》歌頌軍人的愛國壯舉,贊美俄羅斯民族偉大的復興。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創辦《北極星》,宣傳浪漫主義思想。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後來轉向現實主義。萊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國最堅定的浪漫主義詩人,長篇敘事詩《童僧》和《惡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達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說《當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餘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說的先驅。 在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是波蘭的亞當·密茨凱維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徵是和反對異族奴役、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結合起來。密茨凱維奇的《先人祭》抨擊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殺,揭露賣國貴族的行徑。裴多菲則以《民族之歌》和《自由與愛情》等詩作歌頌為爭取自由的斗爭。
美國
由於美國和歐洲在歷史、文化上的種種不同,以歐洲通行的文學流派的概念來衡量美國文學的發展實際上並不十分准確。但由於美國文學也是整個西方文學的一個部分,因此通常人們也將美國文學史放入整個西方文學史的框架內來研究。 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深受西歐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19世紀上半葉,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高漲,擺脫英國文學的束縛、重視人的精神創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驗主義蔚為大觀,至此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開始蓬勃發展。 愛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羅(1817年-1862年)是超驗主義理論家,最先提出浪漫主義的主張。他們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覺的意義,認為自然界充滿靈性,人應該回歸自然。梭羅的《瓦爾登湖》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美國前期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華盛頓·歐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庫柏(1789年-1851年)和愛倫·坡。歐文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在他的小說中,「美國文學」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國文學的拘束。庫柏是美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開創了以《皮襪子故事集》為代表的邊疆傳奇小說,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後一個莫希幹人》。愛倫·坡主張藝術要使讀者獲得刺激而達到靈魂的升華,他的小說大部分以死亡、兇殺、復仇為題材,揭示人的幻覺狀態和變態心理,他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共同被尊為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 美國後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以納撒尼爾·霍桑(1804年-1864年)、沃爾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年-1891年)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對「隱秘的惡」進行挖掘,《紅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統治的黑暗以及教會的虛偽和不公,象徵手法運用純熟。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經歷編纂、擴充詩集《草葉集》,歌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覺醒,成為美國現代文學的鼻祖。梅爾維爾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長描寫航海奇遇和異域風情,代表作《白鯨》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小說之一,小說中的「白鯨」已經成為一種超然的、對人類懷有敵意而又難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圖騰。

B.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

大仲馬
大仲馬小說多達百部,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為內容,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個火槍手》舊譯《三劍客》,(1844)、《基督山伯爵》。他曾自己主編過一份文學性質的報紙,名為《火槍手》,上面刊登了他自己的很多小說和漫談錄。它是當時法國家庭婦女深深喜愛的讀物。
雨果
他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此外還有夏多布里昂的《阿達拉》和《勒內》,拉馬丁(1799~1869)的《沉思集》、《新沉思集》及《詩與宗教和諧集》,維尼(1797~1863)的《命運集》,斯達爾夫人(1766~1817)的小說《苔爾芬》、《柯麗娜》,龔斯當(1767~1830)的小說《阿道爾夫》。

C.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 急急急!!!

浪漫主義運動是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的產物。它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對個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對封建領主和基督教會聯合統治的反抗,也是文藝上對法國新古典主義的反抗。

啟蒙運動在政治上為法國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在文藝上也為歐洲各國浪漫主義運動作了思想准備。但是,法國革命勝利後所確立的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卻宣告了啟蒙運動理想的破滅。「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恩格斯)席捲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正是當時社會各階層對法國革命的後果以及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國」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種反映。

【浪漫主義的起源】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十八世紀晚期,十九世紀前半期盛行於法國,他是一個全歐洲性的內容廣泛的思想文化運動,但直到20世紀仍余韻不散。法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在繪畫、雕刻、小說和戲劇領域;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於詩歌、歷史畫和風景畫領域;德國浪漫主義則在音樂、詩歌和繪畫領域皆有體現。

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

【文藝思潮興起】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羅曼司」(Romatic,即「傳奇」或「小說」)轉化過來的。據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大直是「傳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地包含著貶意的否定性的內涵。到了十八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為肯定性的褒義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並獲得"宜人的憂郁"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十八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一七九八年法蘭酉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斗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麥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昔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單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浪漫主義思潮的興盛衰落,是由各國歷史條件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一種成型的文藝思潮它首先產生在德國。由於當時德國容克貴族勢力猖獗,資產階級軟弱無力,因而消極浪漫主義得勢,積極浪漫主義發展遲緩。只有海涅登上文壇之後,積極浪漫主義在德國才有所起色。

法國的浪漫主義思潮,猶如大海的波濤,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來勢迅猛,激烈異常。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封建貴族的復辟和資產階級的反復辟斗爭分不開的。浪漫主義首先從古典主義設置的種種障礙中沖殺出來,歷經短兵相接的搏鬥,一舉獲勝。繼而在漫浪主義內部角返相爭,積極浪漫主義者組織了包括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內的廣泛的統一戰線,打敗了消極浪漫主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前,消極浪漫主義稱王稱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於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勝利,積極浪漫主義驟然興起.並取得了主導的地位。

D.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是

維克多·雨果

E. 歐洲古典浪漫主義小說有那些(像 基督山伯爵 一樣的)

樓主的問題提得很混亂,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是兩個概念。《基督山伯爵》屬於浪漫主義文學。大仲馬的小說還有《瑪戈王後》、《蒙梭羅夫人》、《四十五衛士》,《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布拉日隆子爵》,《約瑟夫巴爾薩摩》、《王後的項鏈》、《昂熱皮都》、《夏爾尼伯爵夫人》、《紅屋騎士》,《雙雄記》,國內都有譯本。水平較差的類似作品還有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流浪的猶太人》等。慢慢找吧。

F. 請大家推薦一些享樂浪漫主義小說.

[麥田裡的守望者] 看看吧 本書在美國影響挺大的

G. 法國浪漫主義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簡介:

雅克·路易·大衛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五金商家庭,10歲時父親過世,由皇家磚瓦匠的叔父撫養,酷愛繪畫的大衛在親友幫助下被送到布歇那裡學畫,布歇發現大衛的氣質與自己的羅可可風格不一致,就將他轉到皇家美術院教授維恩門下。

大衛並不是天才,他個性沉默寡言,喜歡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精神,認真地學習過普桑、布歇、格勒茲和卡拉瓦喬。

23歲的大衛第一次參加羅馬獎考試,考題是智慧女神雅典娜與戰神馬爾斯的戰斗,藝術風格基本上是模仿羅可可風格,但是人物形象情緒激烈、步伐沉重,因此畫面很不協調而落選,直到27歲大衛歷經3次失敗後才獲得羅馬獎赴羅馬留學。他在羅馬學習期間為古代希臘羅馬藝術遺跡所感動,產生了研究和學習的濃厚興趣,他下決心暫時不搞藝術創作,專心鑽研希臘羅馬雕刻,認真畫了4年的素描,32歲時曾帶著一幅素描稿《帕脫克盧斯的葬儀》回巴黎沙龍展出。在接受古代藝術影響的同時,大衛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羅馬共和政體的潛移默化,滋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治熱情。後來他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樣式,傳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感情。

大衛最初的創作都是從古希臘羅馬的傳說和藝術中尋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藝術樣式視為審美的最高標准。他曾說過,古代是當代畫家的學校,它是當代畫家藝術創造取之不盡的源泉。後來由於接觸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黨人,如雅各賓黨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等,他在政治思想和藝術觀念上產生了一些變化,創作了一些富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從這時起大衛就勇敢地站在時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藝術為反封建斗爭服務,逐漸走進現實主義潮流。他說過:「藝術必須幫助全體民眾的幸福與教化,藝術必須向廣大民眾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氣」。從此,大衛把藝術作為反封建的戰鬥武器使用,作為戰士登上了畫壇和政壇。他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是《賀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說羅可可藝術是路易十五時代為適應快要上斷頭台的沒落貴族階級的空虛心靈的需要,那大衛的藝術是直接為資產階級大革命服務的。大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探索藝術創作,突破了古典主義的因襲陳規,比啟蒙思潮下的寫實主義更進一步地描繪了時代的革命斗爭現實,他借歷史題材揭示如何建立和鞏固新的社會制度與新的社會風尚的革命思想。當大革命的風暴到來時,大衛不僅僅是畫家,他還作為社會活動家、革命家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他被選為國民議會的議員,成為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的戰友,並以國民教育委員的身份從事大量的革命藝術活動。他公開倡導藝術必須為政治斗爭服務,他說:「藝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為了幫助某一個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大衛根據國民議會的建議創作了一些具有鮮明革命時代特徵的肖像畫,其中最傑出的是《馬拉之死》。

1794年是大衛藝術生涯中最光輝的年月,他的藝術充滿了時代革命氣息,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傾向性,並將古典主義的藝術形式和現實的時代生活相結合,成為一位革命藝術家。但是隨著「熱月黨」政變,雅各賓黨政權被推翻,大衛被捕入獄,出獄後看到國家發生的變化令他觸目驚心。革命的理想破滅了,整個社會陷於黑暗恐怖的深淵,這使大衛心灰意冷,又無能為力。從此在創作上他放棄了現實的題材,又沉浸在對古代社會的嚮往之中,再也沒有畫過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黑暗的歲月里停止了一切社會活動,情緒非常消沉,藝術生命也面臨枯竭。這時的畫家期望和平,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薩賓婦女》。

我們從大衛的經歷和藝術生涯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一個藝術家只有投身於時代的變革,才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優秀作品,一旦脫離時代和人民大眾,藝術生命也就枯萎了。大衛給後輩的藝術家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他曾說過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至今對我們藝術創造仍有教育意義,他說:「繪畫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構成畫家。」他還說:「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須服從頭腦」。這些都成為畫家的箴言。

當拿破崙奪取政權建立帝制以後,大衛又為拿破崙服務,成為帝國的首席畫家,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反映拿破崙的英雄業績和形象的作品。1816年拿破崙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將曾對處死路易十六投贊成票的大衛驅逐,他被迫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最終客死異國。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年表:

雅克·路易斯·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

1748年 大衛出身於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最初的繪畫老師是他的親戚,著名的羅可可畫家布歇(Boucher Francois,1703-1770)。

1758年 父親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築師德麥戎撫養。

1766年 和皇家繪畫雕刻學院歷史畫家維恩學畫。

1774年 從皇家美術院畢業後獲羅馬大獎,赴義大利游學,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美術影響。

1780年 返回巴黎。

1784年 再次去羅馬並創作了歷史畫「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衛加入了資產階級左翼的雅各賓黨,並被推舉為國民議會主席。大衛因雅各賓黨兩次入獄。同年,雅各賓黨的領導人馬拉被刺,大衛懷著悲憤的激情創作了「馬拉之死」。

1794年7月 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專政,因大衛參加了雅各賓黨,他被羅列了17條罪狀而被捕入獄,險遭殺身之禍。

1799年 成為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同時期他還教出一批優秀的畫家,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等。

1814年3月 拿破崙失敗。

1816年 大衛作為一個弒君犯而被迫僑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1825年 客死異鄉,享年77歲。

H. 評價歐洲浪漫主義文學

英國:
浪漫主義時代開啟:「湖畔派三詩人」(威廉·華茲華斯, 薩繆爾·柯勒律治, 索賽)
威廉·華茲華斯
人物介紹(1770—1850)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先驅,「湖畔派」詩人中創作成就最大的一位。主要作品有《孤獨的割麥女》、《哀歌,為比爾城堡而作》,長詩《序曲》等。1798年與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謠》和1800年這部詩集再版時華茲華斯所寫的序言。這一集一序揭開了英國文學史嶄新的一頁,開創了文學的新時代,即浪漫主義時代。
英國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拜倫、雪萊):
雪萊
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自然山水詩:《致雲雀》、《西風頌》,長詩《麥布女王》等。雪萊注重對未來的描繪,他試圖在創作中充分描述出他對人類遠景的看法。詩劇中普羅米修斯對暴君宙斯的最後妥協,進一步強調了不屈抗爭的精神,並預言人類社會最終將「再也沒有暴力,沒有暴君,人們彼此間,好像精靈一樣地自由。恩格斯稱他為「天才的預言家」。《西風頌》中的名句「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是雪萊理想主義的體現。
拜倫
(1788—1824)其主要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夢》、《黑暗》、《唐璜》等,創造了「拜倫式英雄」的形象。
其作品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詩的本身即是熱情」可謂他詩歌美學的核心。他
德國:
諾瓦利斯,迪克,「海德爾堡浪漫派」(克雷門斯·布倫塔諾,阿西姆·馮·阿爾尼姆),格林兄弟,克雷斯特,霍夫曼...等
法國:
夏多布里昂
法國詩人夏多布里昂是19 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的先驅
《基督教的真諦》:包括兩部中篇《阿達拉》和《勒內》塑造了「世紀病」患者的形象。
《阿達拉》:寫了一個發生在北美原森林的故事。歌頌了基督教的崇高偉大,贊美為天主獻身的精神。是法國第一部浪漫主義小說。主人公:印第安人夏克塔斯、部落酋長之女阿達拉。
《勒 內》:寫的是一個貴族青年的懺悔。

史達勒夫人,拉馬丹,
雨果(1802--1885)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最極出代表。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喬治·桑
1832年,她以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一舉成名,從此享有廣泛的社會聲譽,成為法國當時名氣僅次於雨果的暢銷書作家。桑的田園小說描繪大自然和鄉村極為出色,她的《冬天之美》已經被收入我國中學課本。桑一生衣食無憂,晚年隱居鄉村的舉動有點像中國詩人陶淵明。桑的女權主義在兩性關繫上的反映是倡導女性的主導地位。她的個人感情生活豐富多彩,其思想和做派在今日看來依然長篇《「先鋒」莫普拉》康素愛蘿(序曲。

大仲馬(1802--1870)最著名的是《三個火槍手》舊譯《三劍客》,(1844)、《基督山伯爵》。
俄羅斯
普希金(1799—1837)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按照屠格涅夫的說法,他不但創造了俄羅斯語言,還創造了俄羅斯文學。他不但是俄羅斯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同時又是俄羅斯現實主義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政治抒情詩」《自由頌》、《致察爾達耶夫》,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包括《射擊》、《暴風雪》、《棺材匠》、《驛站長》以及《村姑小姐》5個短篇的《別爾金小說集》,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中篇小說《黑桃皇後》等。

I. 浪漫主義小說的浪漫主義小說 - 浪漫主義在歐洲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
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熱點內容
愛過你這件事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10-06 08:00:05 瀏覽:486
古代穿越小說女主姓芊 發布:2025-10-06 07:16:03 瀏覽:757
玄幻賭的小說 發布:2025-10-06 07:12:43 瀏覽:2
網路小說的法則55 發布:2025-10-06 06:36:55 瀏覽:203
古代女扮男裝將軍gl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6 06:35:27 瀏覽:660
免費小說鄉村春事下載 發布:2025-10-06 06:16:29 瀏覽:84
免費小說莫清傅斯年 發布:2025-10-06 06:16:28 瀏覽:348
bl文古代穿越到現代小說 發布:2025-10-06 06:11:44 瀏覽:372
主角開的機甲武器是菜刀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10-06 05:40:44 瀏覽:1000
復仇古代宮廷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6 05:38:29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