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洪生推薦的武俠小說
1. 傳統武俠小說的特點,分類,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傳統武俠時期】
一、港台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武俠」時期或者大武俠時代。20世紀50年代,武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指新文化運動後,武俠小說在新文學的影響下,開始白話創作後新一種的文學樣式。這個時代名家輩出,梁羽生為開端,金庸為高潮,溫瑞安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龍、梁羽生還並稱為「新武俠三大家」。
關於此時武俠中「俠」的定義,梁羽生講「舊武俠小說中的俠,多屬統治階級的鷹犬,新武俠小說中的俠,是為社會除害的英雄;俠指的是正義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此時武俠大多突破了民國武俠小說的劍仙鬥法、門派紛爭、鏢師與綠林仇殺的題材范圍,較多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著重人物性格描寫,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舊武俠小說的窠臼,剔除了舊武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跡嚴格限制在「人體潛能」的范圍內。新武俠的缺陷在於俠客英雄超人化,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現實主義的深度,屈從於商業需要,稗出贅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時期,梁金時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開始寫《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金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
2、第二時期,古龍時期
古龍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後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
3、第三時期,溫黃時期
溫瑞安(出生於馬來西亞),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將其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1989年黃易辭去高職厚薪,隱居離島深山、藏風聚水之地,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雙龍傳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受到了歷史的限制。
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極少。
2. 中國武俠小說史論 葉洪生下載txt
《中國武俠小說史論》作者葉洪生.txt
分享給你。注意,手機用戶看不到附件。留下郵箱發給你。
3. 請推薦幾部武俠小說
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
在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些硬傷,請讀者將就看算了。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除《人在江湖》(一九七五年)尚可一看外,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業已欲振乏力,江郎才盡了。
紅花尚需綠葉扶,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飛燕驚龍》、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干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其他幾百人不提也罷,大多都是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故事,如何能吸引讀者掏出大把的銀子。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
古龍與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為引起太多波瀾。 在65-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
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受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
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正如他所描寫:「他是一個死人,一個絕對的死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會說話的絕對不是死人。」簡單直接殺了別人,也殺死自己。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
火紅了十年後,古龍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
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只有溫瑞安勉強接過了古龍的槍,不,應該是筆。一九七〇年他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
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及《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 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敬請造反一次》、《沒有說過壞話的可以不看》等等中短篇,最近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
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據說他本人也異化了,目前在某精神病醫院療養。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
最有可能首推泥人,以一部《江山如此多嬌》足以奠定其在現代新派武俠小說界的地位,文字流暢,情節飽滿,非常有張力。書中人物眾多,但毫不凌亂。作者明史功底很深,同時借古諷今,在歷史和現實間游刃有餘。如果說缺點的話,就是有不少情色描寫,降低了小說的品質。難以在大陸實體書市場立足。其實《江山》在後期情色部分越來越談。這個轉型與黃易非常類似。大膽預言:泥人病好後將是另一個金庸。
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
4. 上世紀的台灣武俠二十名家都是誰
台灣武俠二十名家,這說法出自葉洪生寫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不分排名先後,列了二十個人。
分別是:孫玉鑫、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高庸(令狐玄)、上官鼎、古龍、獨抱樓主、蕭逸、東方玉、慕容美(煙酒上人)、柳殘陽、雲中嶽、秦紅、司馬紫煙、獨孤紅,蕭瑟、郎紅浣、武林樵子。
下面一段話載自葉洪生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從一九五0~七0年代之間,台灣武俠小說風起雲涌,百花齊放!也出了不少專業作家及優良作品,並不遜於金庸。據一項不完全的統計,當時約有三百多個武俠作者以此為生。
其中號稱「名家」者,即不乏二十餘位可供談資。例如郎紅浣、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伴霞樓主、孫玉鑫、墨餘生、東方玉、古龍、蕭逸、慕容美、上官鼎、高庸、柳殘陽、雲中嶽、武陵樵子、司馬紫煙、玉翎燕、獨孤紅、秦紅、溫瑞安(以上大致按其出道先後為序列),
以及很早就「淡出武林」的獨抱樓主、古如風、易容(唐煌)等等。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而根據葉洪生(台灣著名武俠研究學者)調查所得,認為台灣十大武俠小說家的排名是:古龍、司馬翎、卧龍生、上官鼎、諸葛青雲、伴霞樓主、慕容美、孫玉鑫、柳殘陽、獨孤紅。
(4)葉洪生推薦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古龍,原名熊耀華,生於1936年,古龍從小身世飄零,性格孤獨沉鬱。他14歲時,從香港到台灣讀書,18時,因父母離異,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就讀於台灣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他曾在台北美軍顧問團任過職,後開始寫武俠小說。
古龍曾在《大旗英雄傳》序言中把自己的小說創作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我寫的是《蒼穹神劍》《劍毒梅香》《孤星傳》《湘妃劍》《飄香劍雨》《失魂引》《游俠錄》《劍客行》《月異星邪》《殘多缺玉》等。
「中期寫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即《鐵血大旗》)《情人箭》(即《怒劍》)《浣花洗劍錄》(即《江海英雄》)還有最早一兩篇寫楚留香這個人的《鐵血傳奇》。
「然後,我才寫《多情劍客無情劍》,再寫《楚留香》,寫《陸小鳳》,寫《流星.蝴碟.劍》,寫《七種武器》,寫《歡樂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網路-中國武俠小說史
5. 當代武俠小說有哪些內容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上半期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多數是一種風格,不提也罷。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無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讓梁羽生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進而封筆歸隱。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
在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些硬傷,請讀者將就看算了。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
6. 語文作業:分析武俠小說(大概從50時代到現在)
金庸骨子裡是個儒者,「學而優則仕」滲透在他血液之中,也投射在他大多數武俠
小說里。只不過「仕」變作「俠」,學的對象也由四書五經變成了武功秘笈。換言之,
除了處女,金庸的江湖裡還充滿了神奇的秘笈。
金庸的秘笈,不管載體是人皮羊皮、泥人木偶、壁畫石刻,還是死人的肢體和姿勢
,大多時候還是以拳經劍訣等書卷形式出現。從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洞悉天人化生、萬物
滋長的要道乃至於發掘宇宙洪荒的唯一真理,這種文字崇拜的傳統也是舊式文人一貫有
之的。至於要找到它們,大多時候你只要善於跳崖爬山和鑽洞就可以了,當然最關鍵的
一點是,你還得是主角——金庸的秘笈,須有德者方可據之,它們對主角來說常是福音
,對其他人卻總是災難。
簡言之,和獨占處女的感情一樣,秘笈乃是神器,妄竊者天誅之,天不誅則金庸誅
之。於是,袁承志學會了金蛇秘笈後就要一把火燒了它;令狐沖學會了吸星大法就要把
鐵床上的文字全部刮掉;虛竹都已經很大方同意梅蘭竹菊四劍婢看靈鷲宮石刻秘學了,
後者偏偏一看就暈倒無福消受;而祖宗積德有幸染一小指於秘笈的歐陽鋒、閻基、游坦
之、鳩摩智……沒一個有好下場。
當然金庸是一個很復雜的武俠創作者,老人家並不偏執和頑固,他也是與時俱進的
。你說一見楊過誤終身,他會講一個 「不可能兩個鳳凰都給了他」的愛情悲劇;你說主
角不願意與人共享秘笈,他不僅會讓張無忌把《九陽真經》埋了並留標記以待後來人,
還會寫一個「仁者無敵」的反諷武功秘笈的故事;你說他文字崇拜,他偏讓一個不識字
的鄉下少年領悟了至高的武學。
但以我個人的閱讀經驗,在對待秘笈問題上,蕭逸、高庸、古龍等人的心胸還是要
比金庸寬闊那麼一點點。
蕭逸的《無憂公主》講了這么一段軼事:有個老拳師會一種很厲害的「鷹翅功」,
但他無兒無女無徒弟,因此死之前把功夫刻在家裡的假山上,讓後來者可以隨便進去自
學成材。
高庸的《天龍卷》就更進了一步:江湖中人為爭奪一本劍譜,夫妻反目,父子成仇
,搞得血流成河。而男主角偶然得到秘笈後,毅然自費找了個書行加班加點地印刷,弄
出無數本秘笈在馬路上隨便贈送,江湖一下子就平靜了。葉洪生對這部書的創意非常贊
賞,在編「台灣九大門派武俠小說」叢書時大力推薦,譽為深具諷世意義的現實主義武
俠著作。
至於古龍,跟中後期的古龍談武功秘笈純粹是個笑話。早在一九六0年代,古龍就借
一個江湖女人王夫人的口說「秘笈最害人」,並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嘲弄了平時像
狗一樣爭奪秘笈,但真正「憐花寶鑒」到了鼻子底下卻視而不見的一干江湖人;一九七
0年代,他又通過丁喜和鄧定侯調侃「都說江湖秘笈多,怎麼我一本都沒遇上呢」——同
時期,古龍借金開甲砍柴和傅紅雪拔刀闡述了他對修煉武功的見解:除了流汗流淚地苦
練之外,你別無終南捷徑。
古龍曾在《天涯明月刀》里寫了一本牛叉轟轟的秘笈《天地交征陰陽大悲賦》,多
情子練會了書中的一門功夫「大搜魂手」後牛叉轟轟的來找傅紅雪決斗,結果卻被後者
秒殺。顯然,古龍就算不是個秘笈的虛無論者,也是個秘笈威力的嚴重質疑者。
其實,對秘笈獨占的危害要遠遠大於對處女感情的獨占,因為前者能夠發展成現實
中的壟斷而後者不能。「射鵰英雄傳 」之後,我們可以看到類似於九陰真經、降龍十八
掌、打狗棒法這樣的絕學基本就成了郭家的獨門功夫,受益者被嚴格控制在郭家的血親
、姻親以及極少數利益同盟者的小圈子之內。盡管後來秘笈一度被藏在倚天劍屠龍刀之
中並留落江湖,但探究一下,能真正繼受秘笈和「合法道統」的,畢竟還是郭家的政治
遺囑、權力意志所系。
很多人對九陰白骨抓在「倚天屠龍記」中竟然能成為了不得的功夫而迷惑不解,認
為是武學的衰落,其實,這也正是因為家族壟斷而必然導致的結果。如果真的是為國為
民,那麼為什麼不把九陰真經里那些光明正大的功夫傳授給守城的大宋兵士?顯然,「
神鵰俠侶」中的襄陽保衛戰和我們歷史書上宣稱的國民黨抗戰一樣,仍然走的是精英抗
戰的路線。至於為什麼不敢發動民眾?儒家聖賢雲:民可使其由之,不可使其知之。說
白一點就是,老百姓一旦明白過來,壯大起來,精英家族就破車散了板,沒得玩了。
在「射鵰」三部曲中,第一次華山論劍的精英還來自五湖四海,第二次就明顯有了
家族化或者小團體化的趨勢,第三次就完全是私相授受了,平民完全被逐出了這個圈子
。以至於到了「倚天屠龍記」,沒人再關注論劍了,華山上也只剩下一個卑鄙的掌門人
始亂終棄、殘殺同門的破事 ——連准精英都混不進那個圈子,破罐子破摔,還能指望一
般的江湖人嗎?
西方有位思想哲人曾說過:任何我們通過努力而不能到達的權力,我都稱之為非正
義。
就不知道金庸是否聽說過?
5
不過,古龍雖然解構了金庸一貫熱衷建造的處女和秘笈烏托邦,但他同樣擺脫不了
另一種烏托邦的誘惑:朋友。因為他寂寞,一種即便是溫柔的女人和溫馨的家庭也都解
不開的寂寞。
不像金庸愛使用十八般兵器來鑒別處女,古龍的寂寞,只需要你去數。
——李尋歡和阿飛數剛開的梅花;王動郭大路數屋檐剛凍上的冰柱;傅紅雪數他拔
刀的次數;韓棠數他釣上來的魚兒;孟星魂數深夜經過他小屋的流星;馬如龍數他店裡
的顧客;花景因夢數大漠里的落日;卜鷹數他下一個不知何處的賭局……他們當然都知
道寂寞是不可數的,他們只不過想暫時忘卻那一段時間里的寂寞而已。
所以古龍愛寫朋友,寫各種各樣的好朋友,各種各樣熱血相傾、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他當然也寫曲終人散,甚至是背叛。不必驚詫於他在朋友哲學上的錯亂邏輯和相悖思
維,古龍一向我手寫我心。他快樂得意的時候,「世上唯一無刺的玫瑰,就是友情」;
他沮喪憤怒的時候,「你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你身邊的好友!」
像童話一樣色彩明亮的《歡樂英雄》中,郭大路曾說過:我只知道金子一定有用完
的時候,人也一定有死的時候,但友情卻永遠都存在的。這正是古龍一生的信仰和宗教
圖騰。
網上很多人挖掘出很多資料說,古龍成名後整日被一群馬屁精和無聊的食客們纏繞
著吹捧著,忘乎所以下漸漸疏遠了很多的老朋友。我相信。不過我也相信古龍絕不是童
話里的那個被蒙蔽得光屁股的國王,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父或者祭司,否則他不必寫陸
小鳳無奈地看著他曾經的朋友一一走向他的反面,也不必寫丁喜、郭大路、孟星魂等人
結婚成家後,都離開了從前的朋友並走上了一條世俗的生活道路。
古龍,只是那個被領向神父的聖童而已。他仰頭、張嘴、接受那一小塊聖食,因為
只有在那一刻他能暫時忘卻他的寂寞。
就在我要完成這篇小小評論的最後部分之時,時間已經是2008年的秋天了。金庸仍
在離我不遠的那個繁華大都市裡笑嘻嘻的生活著,恐怕有時也會無奈的看著他身邊的江
湖裡正上演著諸如「斯文美貌處女徵婚父母雙亡的鑽石王老五」、「少林寺8888元出售
全套武學秘笈」的傳奇故事。在這個交易至上的年代裡,他的烏托邦竟然是可以用金錢
購買的。
而古龍,逝去已久矣。
不過我知道,他的寂寞並沒有隨著他的肉身消亡在土地中,反倒傳染給了許多的年
輕人。
我也很期待,這個早逝的天才已經化身為這個塵世上的一個小精靈,就像他筆下的
割頭小鬼一樣,梳小辮、穿花衣、提燈籠、笑嘻嘻。當一個年輕人在人才市場門口安慰
他那沮喪的朋友,說「沒關系,不管你被大學里粗製濫造的秘笈怎樣毒害過,也不管現
在處女非處女們是否要你有房有車,你只要還站得起來,就永遠有希望!何況,你還有
我這個好朋友……」時,這個小精靈輕輕的點了一下他的大頭。
7. 求《武俠故事》和《今古傳奇》武俠版雜志連載過的所有長篇武俠小說!!!
找一下總目錄去網上下
《今古傳奇武俠版》總目錄
2001年
一 2001年試刊號 總第一期
1.楊叛 《梅影埋香》 中篇
2.溫瑞安 《山字經》 中篇
3.小椴 《亂世英雄傳》上1 長篇連載
二 2001年創刊號 總第二期
1.小椴 《亂世英雄傳》上2 長篇 男
2.葉潤 《青梅情仇》 中篇
3.優客李玲 《紅顏四大名捕》上 紅顏四大名捕系列1 女
4.逸謙 《新武器傳說》 中篇
5.敖飛揚 《天下第一劍》 中篇 香港
6.楊金樹 《警局驚魂》 短篇系列 《少年橫刀俠客行》系列
2002年
三 2002年1月號 總第三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1 長篇連載
2.江南 《瀚海龍吟》 中篇
3.燕壘生 《明月照山河》 中篇
四 2002年2月號 總第四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2 連載 台灣
2.王晴川 《驚鶴潛龍記》 中篇 男
3.何提縈 《范尋尋闖江湖》 中篇 女
4.楊叛 《俠女靈襄》 中篇 男,加拿大
5.葉洪生 《台灣俠壇點將錄》 評論 台灣
6.陳金順 《為貪官塑像》 系列 橫刀系列
五 2002年3月號 總第五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3 連載 台灣
2.馬大勇 《如夢令》 中篇
3.滄月 《馬前桃花馬後雪》 中篇 女
4.陳致宇 《歡樂江湖》 中篇
5.葉洪生 《「一劍驚虹」卧龍生》評論 台灣
六 2002年4月號 總第六期
1.展飛 《劍嘯西風》1 連載
2.小林寒風 《金銀花》 中篇
3.菩提 《好漢刀》 中篇
4.鳴鳳飛舞 《雷霆之舞》 中篇
5.葉洪生 《武林奇葩司馬翎》 評論
七 2002年5月號 總第七期
1.展飛 《劍嘯西風》2 連載
2.小椴 《青絲井的傳說》 中篇
3.蕭拂 《紅顏禍水》 中篇 女
4.葉洪生 《求新求變論古龍》 評論
八 2002年6月號 總第八期
1.展飛 《劍嘯西風》3 連載
2.馬步升 《沙漠紅》 中篇
3.老從 《吳鉤飛處》 中篇
4.獨孤殘 《熱血傷痕》 中篇
5.葉洪生 《諸葛青雲及二「分身」》評論 台灣
九 2002年7月號 總第九期
1.展飛 《劍嘯西風》4 連載
2.方白羽 《憨俠》 中篇
3.小林寒風 《今夜江山寂寞》 中篇
4.獨孤殘 《緊握刀鋒》 中篇
5.葉洪生 《慕容美及「大美」群英》評論
十.2002年8月號 總第十期
1.展飛 《劍嘯西風》5 連載
2.優客李玲《新月鉤》 紅顏四大名捕系列
3.小林寒風《一段香》 中篇
4.江曉 《血猶未冷》 中篇
5.葉洪生 《名震武林五大家》 評論
十一 2002年9月號 總第十一期
1.展飛 《劍嘯西風》6 連載
2.沈瓔瓔 《琉璃變》 中篇
3.江南 《春風柳上原》 中篇
4.黃鑒 《多疑的殺手》 中篇
5.庹政 《躍馬關東》 中篇
6.馮湘湘 《倪匡妙人妙事多》 評論
十二 2002年10月號 總第十二期
1.展飛 《劍嘯西風》7 連載
2.小椴 《美人刺》 中篇
3.蘇婭 《七剎島》 中篇
4.楊叛 《天嵐石語》 中篇
十三 2002年11月上半月號 總第十三期【本期起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1.展飛 《劍嘯西風》8 連載
2.庹政 《黑下燈》 中篇
3.小林寒風《清明雨》 中篇
4.夏洛 《玉碎》 中篇
5.馮湘湘 《金庸先生之我見》 評論
十四 2002年11月下半月號 總第十四期
1.展飛 《劍嘯西風》9 連載
2.小椴 《長安古意》 長安古意系列 中篇
3.方白羽 《黑靈》 中篇
4.沈瓔瓔 《如意坊》 中篇
十五 2002年12月上半月號 總第十五期
1.展飛 《劍嘯西風》10完 連載
2.韓戟 《千金一笑》 中篇
3.斑竹枝 《刺秦》 中篇
4.方白羽 《天下第一》 中篇
5.馮湘湘 《酒色之徒的浪子古龍》評論
十六 2002年12月下半月號 總第十六期
1.時未寒 《碎空刀》1 明將軍系列連載
2.小林寒風《十年磨一劍》 中篇
3.江南 《中間人》 中篇
4.子凡 《青衫猶濕》 中篇
5.原曼 《漫道古龍「喜」亦狂》評論
2003年
十七 2003年1月上半月版 總第十七期
1.時未寒 《碎空刀》2 連載
2.郭三 《風雪野店》 中篇
3.岳勇 《不醉刀客》 中篇
4.雪舟子 《鍾聲白馬寺》 中篇
5.周平平 《劍在江南煙雨中》 中篇
6.馮湘湘 《今之俠者溫瑞安》 評論
十八 2003年1月下半月版 總第十八期
1.時未寒 《碎空刀》3 系列連載
2.小椴 《隙中駒》 中篇
3.香蝶 《涼秋》 中篇
4.黃鑒 《碎冰劍》 中篇
5.朱章華 《武林刀客》3章 短篇
6.黃金明 《愛上一個賊》 中篇
8. 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
編號 書號 書名 作者 定價
01 84043-01 江湖奇俠傳 (1-7) ** 平江不肖生 絕版
02 84043-02 近代俠義英雄傳 (1-4) 平江不肖生 600
03 84043-03 北海屠龍記 還珠樓主 絕版
04 84043-04 鷹爪王 (1-7) 鄭證因 840
05 84043-05 風雨雙龍劍 王度廬 200
06 84043-06 燕市俠伶 王度廬 120
07 84043-07 羅剎夫人 (1-2) 朱貞木 240
08 84043-08 蠻窟風雲 (1-2) 朱貞木 240
09 84043-09 武林爭雄記 (1-2) 白羽 300
10 84043-10 偷拳 白羽 絕版
11 84043-11 蜀山劍俠傳(1-26) 還珠樓主 絕版
12 84043-12 蜀山劍俠新傳 (1-2) ** 還珠樓主 絕版
13 84043-13 嵋峨七矮 還珠樓主 絕版
14 84043-14 柳湖俠隱 (1-2) 還珠樓主 絕版
15 84043-15 玉玦金環錄 (1-2) 平江不肖生 300
16 84043-16 十二金錢鏢 (1-7) 白羽 840
17 84043-17 青城十九俠(1-15) 還珠樓主 絕版
18 84043-18 虎嘯龍吟 (1-3) 朱貞木 360
19 84043-19 七殺碑 (1-2) 朱貞木 240
20 84043-20 荒江女俠 (1-5) 顧明道 600
21 84043-21 鶴驚昆侖 (1-2) 王度廬 300
22 84043-22 寶劍金釵 (1-2) 王度廬 300
23 84043-23 劍氣珠光 (1-2) 王度廬 300
24 84043-24 卧虎藏龍 (1-2) 王度廬 300
25 84043-25 鐵騎銀瓶 (1-4) 王度廬 540
26 84047 武俠小說談藝錄 葉洪生 350
-葉洪生論劍
27 85135 卧虎藏龍 重出江湖版 薛興國 180
9. 葉洪生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兩人連袂寫出40萬字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堪稱是海內外華文世界第一部葉洪生說,這五十年來「浪跡江湖」,挑燈看劍不下上千部,又有幸結識古
10. 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四位武俠小說作家是(古梁金...)
古龍、金庸、梁羽生、卧龍生;另外還有柳殘陽、黃易、倪匡、上官鼎、司馬紫煙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