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醉三千小說閱讀

醉三千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6-26 03:34:56

『壹』 書荒了 求精品一點的小說

強烈推薦 古裝懸疑探案言情小說《簪中錄》作者 側側輕寒
簡介 唐朝懿宗年間,名聞天下的女探黃梓瑕,一夜之間從破案才女變為毒殺全家的兇手,成為海捕文書上各地捉拿的通緝犯。李舒白貴為皇子,卻身遭「鰥殘孤獨廢疾」的詛咒,難以脫身。皇帝指婚之時,准王妃卻形跡可疑,「鰥」的詛咒應驗在即。
黃梓瑕隻身出逃到京城伸冤,途中陰差陽錯巧遇李舒白。識破黃梓瑕身份的李舒白,答應幫黃梓瑕重新徹查家族血案,作為交換,則要她以王府小宦官的身份,去調查自己身邊的團團迷霧。風起春燈暗,雨過流年傷。李舒白與黃梓瑕沿著斷斷續續的線索,走遍九州四海。江南塞北,宮廷荒村,在各種匪夷所思的懸案盡頭,真相足以傾覆整個大唐……
文筆絕對上乘,唯美古風。
如有幫助,望採納。😄😄😄

『貳』 小說男主是凌瀾的小說名

醉三千,篡心皇後。

『叄』 荷塘月色全文閱讀全文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 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3)醉三千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荷塘月色》作於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後,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鑽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實產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鬱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於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時間和緣由。開頭就說出這幾天「頗不寧靜」的內心狀態。「頗」字是對不寧靜心情的強調。

下文中作者思緒翻飛,神馳萬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這「頗不寧靜」的心情有著緊密的聯系。

這一句是作者進行藝術構思的焦點,也是《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強烈的直接抒情開始,將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間,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調。

第二部分從荷塘周遭的環境寫起,向「荷塘月色」的主體進發。作者先寫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過「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敘述,暗寫了在這種氣氛環境中作者的一顆寂寞的心。

繼而實寫荷塘四周的林木,虛寫沒有月光時的陰森氣象,虛實相參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環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後以贊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結。

平時無意於荷塘的月色,盡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覺得很好。讀者帶著這種思索轉入了下一段。這個結句完成了由寫景到抒寫作者心情之間的過渡。

第三段緊承第二段,披露自己所以中意於今夜荷塘的原委,抒發自己踏月尋幽的萬端感慨。」路上只我一個人」提起了下邊關於踽踽獨行於荷塘的一番妙論。

「背著手踱著」這一細節,微妙地展示了作者此刻稍有寬解的心情。接下去是一段內心剖白:「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

一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是都加了「好象」、「象」這樣修飾語,說明這種喜悅之情是建立在虛幻的遐想上的自我慰藉。從以後的行文中可知這當然也只能是不堪現實一擊的淡淡地喜悅。

盡管如此,由於此時此地能使身心掙脫生活的種種羈絆,偷得片刻安寧,因而才有了「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是個自由人」的感覺。

只是這樣一種感覺的獲得,就能使作者發出:「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的自足的愜意的心聲,足見這樣一個小天地對困擾於人事中的作者來說,是多麼難求的境界。這句話,細加品位,最能撩人心緒。從作者苦澀的微笑中,讀者看到了一個痛楚的靈魂對現實的反抗。

第三部分開始正式的對荷塘和月色的景緻進行詳細的描寫,最先撲入眼簾的是滿塘荷葉。「亭亭」一詞表現了荷葉的風姿秀麗,「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荷葉臨風搖曳的姿態。

在縱觀之後,凝神細審,視線移到萬綠叢中的點點白花。盛開的裊娜喜人,含苞欲放的流露著勾人情思的嬌羞,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態。

進而用「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樣的比喻,寫出荷花從光色上給人的感受。「明珠」是寫近處荷花的玲瓏剔透,「碧天里的星星」是寫在滿塘荷葉襯托和月光的輝映下,遠處荷花的閃爍迷離。既看到宜人的花色,也就必然會嗅到沁人的花香。

「縷縷清香」,能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是很難的。但作者以歌聲設比,用時斷時續若有若無的遠處的歌聲,把聽覺和嗅覺兩種感覺溝通起來,這種移感修辭手法的運用,實在可以傳神。

在這番靜態描寫之後,又把荷塘的動態捕捉進鏡頭里。清風徐徐,荷葉的一絲顫動,化為一道碧痕,盪向荷塘那邊。這種細致的描摹,使人宛然若見。在一連串的比喻描寫之後,作者又用「更見風致」概括地寫出淡淡月色之下,脈脈流水之上的荷葉的美。

第五段描繪荷塘的月色。月色是單調的,難以著筆,而作者把它和形態不一、色彩有別的景物結合在一起進行描寫,就使月色有了光上的變化。

作者繼續展示出月光下荷塘四周的景象。「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等重迭詞語的運用,造成了樹木錯落有致的層次感。

第四部分為文章結尾,從單純的寫景寫開來,進一步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而不能得的復雜心理。

『肆』 一部古言小說

有點印象,但一時半會兒還記不起具體那本,只找到這幾本的古言的,看下有對的沒
《歌落浮華》狼尾
《一等女官》白鷺霜
《傾城一笑只為君》蘇玄機
《落神願》金小小
《棋子落_鴿臨池上》卿離懷憶
《暗香疏影》魏塵凡

『伍』 哪部小說不是皇上卻能推到皇後

《醉三千,篡心皇後》,酷聽聽書上有哦

『陸』 小說《花醉三千》好看嗎。講什麼的。女主中間什麼吃了忘憂以後失憶了。時候恢復記憶的

實際上並沒有失憶。都是女主演戲裝出來的。後也得知真相。

『柒』 推薦好看虐心的小說 最好總裁文 其他的也可以 只要虐心的 需要簡介

《總裁不要弄疼我》男主嚴冽 雖然文名爛到家了但劇情可以 女主是男主買回來的「貓」 嚴冽為了玩弄小貓 就讓小貓一點點愛上他 最後再甩了她 中間劇情超虐 有一段劇情是小貓被嚴冽的另一個身份囚禁在沙漠皇宮里七天 但小貓不知道那是嚴冽 「獲救」後就不敢把失身的真相告訴他怕嚴冽嫌棄她 這時的小貓很愛嚴冽 小貓也在一步步成長 她後來淪為嚴冽父子相爭的犧牲品 被迫夾在兩人中間帶著嚴冽的目的去接近他父親 後來的劇情很復雜 我也是很久前看過的都記不太清了可能描述的不太准確 總之很符合「虐」這個條件 就算很久之後這篇文也會是我給別人首推的寶藏文
《狐嫁女》後半段全書高潮 男主是只狐狸 出馬仙 女主是他弟子 兩人因孽緣在一起:女主爺爺放火燒山燒死了男主全家 男主復仇殺了女主全家 留下女主做他妻子 男主畢竟是只狐狸 跟女主在一起後敏感 多疑 善妒 逐漸磨滅了女主對他的愛 男主為了女主犯了出馬仙不能殺凡人的禁忌 最後逐漸妖化 走火入魔 被天庭追殺 萬箭穿心而死 女主跟男二在一起了(也是狐仙) 還給男二生了個小孩 但我覺得女主其實在內心還是喜歡著男主的 雖然我也覺得她喜歡男二

『捌』 主人公名叫錦弦的小說

《花醉三千》
作 者素子花殤
作品簡介
《花醉三千》 描寫了中淵國九公主蔚景,大婚當日,傾心三年的男人如同天神一般策馬而來,為的卻不是她,而是她的家。 那一夜,血光沖天、哀鴻遍野。 那一夜,王朝覆滅、新帝登基。
懸崖邊,男子衣發翻飛,朝她伸出手,笑若春風:「恨嗎?那就去奪回來。」
煙花三月,繁華京城,她背負著家仇國恨而來,尋找男子口中的她可倚仗之人。 風月樓里,他輕撫她臉:「頭牌就是頭牌,果然傾國傾城。」 「那麼,帶我離開。」她水眸瀲灧。 他淡抬眉眼:「可惜美貌於我,只歡不愛。」 「美貌卻可幫你傾人家國、傾人家城,」她吹氣如蘭。 他笑,魅惑眾生:「成交!」
霸業之爭、情海浮沉,誰人能置身事外,誰人又能獨善其身?
她是相府里有名無實的夫人,她是風月樓里最嫵媚的頭牌,她是一計退兵十萬的小兵,她是江湖上讓人聞風喪膽的鬼娘。 她不想百變,她只想報心頭之恨。 他是位高權重的相國,他是智計百出的謀士,他是龍行淺灘韜光養晦的皇脈。 他不想隱忍,他只想一招定乾坤。
他們共進退、目標同,亦敵亦友。可誰能說,這一場相濡以沫是彼此深愛,還是相互利用?
最後的最後,她傾了自家的國、傾了自家的城、也傾了一顆心;他卻坐擁她的國、腳踏她的城,冷冷地看著她上刑。 他說:「蔚景,我告訴過你,像我們這種人,是不能有愛的,一旦動了心,就等於給了對方一把對付自己的利器。」 她笑:「利器么?我有更狠的。」 話落,她翩然轉身,如同飛蛾撲進熊熊大火之中。 他一向淡然的臉色巨變……
風雲詭譎,王朝更替,當身世揭開,當陰謀大白,誰才是這一場爾虞我詐的愛情贏家?

『玖』 看過一個小說短篇的,好像是古今傳奇上的 ,名字好像叫吳越亂 誰寫的忘了,就是講吳越之間的事 打仗的,男主角

就叫《吳越亂》。女主角叫竇福,不是狐仙,是天上星君下凡。

『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東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詩,開頭兩句是: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就出在這里。「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註:

人有從(董遇)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意自見。

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了解和體會。所謂「意自見」、「子自知」,著重自然而然,這是不能著急的。這詩句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安敦秀才的話,勸他回家再去安心讀書,說「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經典值得「百回讀」,但是這里著重的還在那讀書的人。簡化成「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卻就著重在讀的書或作品了。這成語常跟另一成語「愛不釋手」配合著,在讀的時候「愛不釋手」,讀過了以後「百讀不厭」。這是一種贊詞和評語,傳統上確乎是一個評價的標准。當然,「百讀」只是「重讀」、「多讀」、「屢讀」的意思,並不一定一遍接著一遍地讀下去。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的《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這句閩南俗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好像是每本寫作書必須有的一句話。認為要想思如泉湧,下筆萬言,必須要讀很多的書。

這句話要辯證地看。如果不具備寫作能力,書讀得再多,下筆也不會有神,甚至連筆都不能下。這樣的例子很多,語文老師書讀得很多,但仍有相當多的老師寫作能力低,連評職用的論文都不能寫,要盜取他人文章;一些人讀武俠小說很多,有的書還反復讀,但這些人不一定就能下筆,就能創作武俠小說。具有寫作能力的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吸收有用的知識,書讀得越多,對創作越有好處。

寫能與閱讀也不成比例。高中生比初中生閱讀量要廣些、寬些,但不能說高中生就一定比初中生寫作能力強。現代人比古代人閱讀量要廣得多、大得多,但不能說現代人比古代人寫作能力強。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後人對這兩句詩作過不同的解釋,清代仇兆鰲的《杜詩詳注》,對於「讀書破萬卷」中的「破」字舉有三說,一曰:「胸羅萬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筆有神」。二曰:「書破,猶韋編三絕之意。蓋熟讀則卷易磨也」。三曰:「識破萬卷之理」。這三說,集中地反映了對「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來就是:突破、磨破、識破。
所謂「突破」,即多讀而「胸羅萬卷」,就是說要博覽群書。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有傑出成就的學者大家,無一不是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者。王充本人一生讀書近一萬三千卷,「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寫出《論衡》這部偉大著作。
所謂「磨破」,即熟讀而致「書破」。孔子晚年讀《周易》,竟使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多次磨斷,即所「謂韋編三絕」。根據實際需要,選出一部分書籍反復閱讀,深入理解,加深記憶,這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蘇東坡有詩雲:「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是經驗之談。有書不讀,束之高閣,書無異於廢紙;讀書囫圇吞棗,一覽而過,「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讀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謂「識破」,即精讀而透徹理解書中之理。精讀,一要抓住重點,寧精勿雜;二要深入鑽研,務求精通。「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所以讀書要善於選擇,取其精華,不可濫讀。選好了重點,確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鑽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為止。宋代哲學家陸九淵說:「學必無所蔽而後可」。意思是說,學習一定要達到沒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讀書不注意識理,漫無目的,一味多讀,必然如鄭板橋所說:「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
不論取「破」字的何種涵義,「讀書破萬卷」都是適用於專門搞學術研究的人,而不適用於一般的中小學生。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是「萬卷雖多當俱眼」。唐代的書,一卷少則幾千字,多則上萬字,萬卷書不過一億字。相當於現在32開本500頁的書300本的文字量。對於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個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杜詩中的「萬」字應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讀胸中有本」。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主要任務是按照教材要求學習知識,主要目的是為進一步深造打基礎。「讀書破萬卷」,一是沒有必要,二是難以辦到。因此,中小學生不要盲目地去「破萬卷」,而應該注重「吃透一本,觸類旁通」。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讀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注》裡面的討論:「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聖人智仁雙全,所以,作此形容的專利權 非他莫屬。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過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不過,你如果問一般人樂水還是樂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樂。因為--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王觀)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們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嚮往之。
當然,就實際情況來看,每個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確還是有山水差異的。也就是說,有人樂水,有人樂山。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詩文解釋】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詞語解釋】
獨酌:一個人飲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將:和。
及春:趁著青春年華。
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交歡:一起歡樂。
無情:忘卻世情。
相期:相約。
邈:遙遠。
雲漢:銀河。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的這句話意在告訴人們,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沒有順風船可駛,想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潛心」是兩個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條件。

熱點內容
後娘養兒記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6 23:43:54 瀏覽:154
系統文經典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6 22:56:19 瀏覽:375
英國科幻小說之父是 發布:2025-09-16 21:47:59 瀏覽:854
拍賣行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6 21:28:53 瀏覽:954
曖昧不清的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9-16 21:07:45 瀏覽:538
2019晉江校園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6 21:00:54 瀏覽:805
言情女主角姓宋小說全集 發布:2025-09-16 20:38:55 瀏覽:721
女主叫蘇小小的青春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6 20:36:23 瀏覽:570
高幹小說排行榜完結版 發布:2025-09-16 20:31:38 瀏覽:339
什麼小說軟體有都市極品醫神 發布:2025-09-16 20:24:08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