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小說閱讀朋友斯考特

小說閱讀朋友斯考特

發布時間: 2021-12-07 12:04:49

❶ 找一部外星人侵略地球的動畫片

我知道!!!
你說的是《
太空堡壘
》,
人類
駕駛的機器才和外形人一樣大的是第一部,第二部是
斯考特
率領的
小隊
他們裡面有
帥哥
斯考特,有個能歌善舞的俊美紫發難,一個
小女孩
,一個壯漢,一個短發女孩,最後斯考特的女朋友是
外星人
製造出來的對吧,
血液
是黑色的。
美國動畫片,金和聲公司的。
不求分,但求太空堡壘迷中的朋友

❷ 求10大推理小說排行

1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英】阿瑟·柯南·道爾 群眾出版社

推理小說中的《聖經》,也是每一個推理迷必備的案頭書籍。從《血字的研究》誕生到現在的一百多年間,福爾摩斯影響力早已越過推理一隅,成為人們心中神探的代名詞,無數人憑它跨入推理之海,排名第一,名至實歸。

-------------------------------------------------------------
2 "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 Hammett.
《馬爾他之鷹》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理小說流派眾多,旁支橫斜,但解謎本格始終占據著正統主流的地位,唯一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禮的大概也只有漢密特和錢德勒撐起的硬漢派了。哈米特不是第一個寫硬漢小說的作家,但他是第一個給硬漢小說注入文學素質和心理深度的作家,為推理小說開辟了另一塊戰場。哈米特一生創作五部長篇小說,竟有四部作品入選百大榜(《戴恩家的禍崇》除外)。《馬爾他之鷹》是號稱"勝過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說"的冷硬派經典,有人說即便你不喜歡也應該讀一下,體會一下另一種風格的偵探小說。在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上也排名第56位;另三部進入百大推理的為《瘦子》(31)、《血腥的收獲》(39)和《玻璃鑰匙》(88)。本書電影版由亨弗萊·鮑嘉主演,名列美國二十世紀百部最佳影片第23位。

------------------------------------------------------------
3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 【美】愛倫·坡 人民文學出版社

偵探小說鼻祖的作品,推理小說的開山之作,幾部短篇就算在今天看來也頗有特色,五篇短篇偵探小說開創了後世偵探小說的五種常見形式。文學大家愛倫·坡利用短小的篇幅製造出縷縷不絕的懸疑之感,在嚴謹的邏輯推理之中融入奇幻情節,並用詭譎的文筆錦上添花,迄今也沒幾個短篇作家辦得到,從這個意義上說,愛倫·坡永不過時。

----------------------------------------------------------------
4 "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時間的女兒》 【英】約瑟芬·鐵伊 華夏出版社

鐵伊是1930年代以後,推理史上第二黃金期三大女傑之一(另二位為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蘿西·塞耶斯)。她一生只寫有八部推理小說,部部精彩,是推理史上極少數一生沒有任何失敗作品的大師。這其中有三部入選百大榜:《時間的女兒》、《法蘭柴思事件》(81)和《博拉·法拉先生》(90)。本書即是鐵伊最著名的作品,屬歷史偵探小說范疇,曾在英國偵探小說作家協會票選中榮膺史上第一名。名偵探格蘭特探長因為腳傷住院,偶然看到一張英王理查三世的畫像,激起了他的興趣,他要探究四百年前的案件,尋求塔中王子的被殺真相......

這本也有譯本,去年華夏出版社出的,華夏出版社把鐵伊全部的偵探小說全出齊了,一共8本,感覺很棒。這本《時間的女兒》是探討英國的理查三世究竟有沒有殺他的兩個小侄子,從而篡奪王位的。書里對人們的以訛傳訛以及歷史學家的道聽途說的諷刺,總讓我會心一笑,特別好看的一本書,最適合一口氣看完。鐵伊作為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同時代的偵探小說家,的確有比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高明之處,她的八本偵探小說雖然沒講什麼大事情,連人都沒死幾個,但卻非常吸引人,總讓人有要一口氣看完,中間不能停的沖動。

《時間的女兒》 徐秋華譯 華夏出版社
歷史推理小說的經典,華夏的這個版本是從海峽對面著名的推理小說出版社「臉譜出版社」引進的,包括有臉譜出版社老大謝材俊(也就是唐諾同學)的推薦導讀,其中就有這個書名的來歷,要知道以前的引進者可是經常把這個刪掉的。當然最早的時候書香門第圖書館和文學視界這兩家頗出名的網上書庫也曾把它「引進」。

------------------------------------------------------------------
5 "resumed Innocent", Scott Turow.
《無罪的罪人》《假定無罪》 【美】斯科特·特羅 斯考特·杜羅

法庭推理,律師懸念小說的經典之作。男主人公拉斯迪是一位資深且極為優秀的首席檢查官,由於工作的關系經常接觸到一些令人心痛的社會弊端以及各式各樣的犯罪,為揭露司法制度的陰暗面,他暗中操縱,不惜以身試法......結局出人意想,絕對震撼!作者斯考特·杜羅原系斯坦福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畢業後留校教授文學創作,課余喜歡信筆塗鴉,正因為在寫作過程遇到許多法律問題,於是選擇進入哈佛法學院深造,其後接連出版幾本轟動一時的法律驚悚暢銷小說。同為律師出身的大作家,斯考特·杜羅與約翰·格里沙姆和里查德·帕特森(Richard Patterson)並稱為"三傑"。本書的電影版由哈里森·福特主演。

其它作品
《人身傷害》Personal Injuries 張瑛譯 譯林出版社 2003 419頁
達斯汀·霍夫曼執導的同名電影《人身傷害》於二零零三年年初上映

---------------------------------------------------------------------
6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
《冷戰諜魂》《受冷漠的人》 《寒風孤諜》《柏林諜影》 【英】約翰·勒·卡雷 新華出版社

約翰·勒·卡雷18歲時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進入英國外交部工作。1963年,他以第三部作品《冷戰諜魂》一舉成名,著名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盛贊:"這是我讀過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其文壇大師地位。勒·卡雷一生得獎無數,包括196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64年毛姆獎、英國Somerset Maugham獎、James Tait Black紀念獎等,1988年更獲頒CWA終身成就獎、1963與1977年金匕首獎,以及義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勒·卡雷共有四部作品入圍百大,另三部為《裁縫,水手,士兵,間諜》(30)、《史邁來的人馬》(58)和《女鼓手》(68)。

西蒙斯在《血腥的謀殺》中指出間諜小說的兩大創作方向:一種以格雷厄姆·格林和本書作者約翰·勒·卡雷為代表,他們以自身的經歷為准,把神秘的間諜平民化,濃墨重彩地描繪他們的痛苦和無奈,文學質素較高;另一種則以寫出 007系列的伊恩·弗萊明馬首是瞻,著力描寫間諜生涯的傳奇色彩,通過間諜和一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之間的斗爭塑造起「超人」似的形象。本書是勒卡雷的成名作,還沒有他後來小說中揮之不去的暮氣,顯得創意超群。全書情節跌宕起伏,屢屢在讀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峰迴路轉。在作家寫實冷靜有節制的筆下,漾出淡淡憂傷之情,不愧是間諜小說的排頭兵。

一個孤獨的間諜,一個出人意料的真相,一個難以接受的結尾。與007完全不同風格的另一類間諜小說,告訴你間諜生涯的冷酷。看這本書時只覺得越來越深的絕望。

7 "The Moonstone", Wilkie Collins.
《月亮寶石》 【英】威爾基·柯林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本書講敘圍繞著一塊印度寶石發生的種種怪事,是偵探文學初創期的作品,作者柯林斯系英國文學大師。該書現在看來可能有點落伍,畢竟不是人人都會欣賞那種慢節奏的,缺少血腥謀殺和精妙詭計的偵探小說。不過考慮到《月亮寶石》是推理小說草創期的作品,我們還是要佩服柯林斯說故事的本領,佩服他能夠在如此漫長的篇幅中始終牽住讀者的視線。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詩人艾略特曾評價此書為"最優秀的英國偵探小說"。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白衣女人》(32)也同時上榜。

8 "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長眠不醒》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雷蒙德·錢德勒和達希爾·哈米特領軍的冷硬派私探小說,推翻了英國古典推理對美國偵探小說的主宰,開創了美國本土的強悍風格,是為推理史上有名的"美國革命"。錢德勒45歲才正式發表第一篇小說,畢生完成七部長篇和二十部左右的短篇,這其中有四部作品入圍百大榜:《長眠不醒》、《漫長的告別》(13)、《再見吾愛》(21)和《湖底女人》(51)。

在《長眠不醒》,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中初次登場,這個外表冷酷內心溫柔的都市獨行俠角色,影響了後來的每一個硬漢偵探。同為冷硬派大家,錢德勒的風格與哈米特卻是千差萬別:後者是徹底的世故和冷酷,偵探從內硬到外,而前者卻始終不願放棄心中對美好人性的希望,筆下偵探也只是個熱水瓶——外冷內熱。所以哈米特被人稱之為"冷酷大街的黑色巨匠",而錢德勒卻是"犯罪小說的桂冠詩人"。

亨弗萊·鮑嘉主演的電影中,菲利普·馬洛已成為私人偵探的經典形象。

9 "Rebecca", Daphne Maurier.
《蝴蝶夢》 《麗貝卡》 【英】達菲爾·杜穆里埃 達菲爾·杜·穆里葉 譯林出版社

杜穆里埃寫過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它體裁的文學作品,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勛章。杜穆里埃深受19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的影響,大多情節比較曲折,人物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感傷主義。希區柯克根據它拍了著名的《蝴蝶夢》,相比原著,電影版可能更為有名,影片曾獲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獎。但千萬不要看後人狗尾續貂的續集,很受打擊。

而我個人的建議也是:去看電影吧,忘了小說本身。以普通讀者的閱讀口味而言,這本書和推理是扯不上太多關系的。

10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無人生還》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貴州出版社

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共有四本書入選百大排行榜:《無人生還》、《艾克洛德命案》(12)、《短篇選集》(19)和《東方快車謀殺案》(41)。本書即是她的最佳作品,有"本格推理的第一作品"之稱,從頭到尾都緊張刺激,讓讀者欲罷不能,前所未有的情節布置當真可說是"異想天開",充分展現了本格派推理小說的無窮魅力。看了此書後我給朋友說故事,總是把《無人生還》當成招牌菜,也屢屢讓聽眾沉浸其中,拍手稱絕。Amazon網上有關此書的評論近五百則,幾乎人人都給出了五星級的高分,可見此書魅力之大,不分國界。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平著述有百餘本之多,中國貴州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也高達八十本,據統計,她的小說已經重印達數百次,全球總印量僅次於《聖經》。

❸ 懸疑推理小說排行榜

答:縱觀現今中國懸疑小說市場,越來越多的作者走進這個圈子來。懸疑小說正用它神秘、驚悚、解謎等特殊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造者,在這些創造者中,出現了很多文筆優秀、作品深刻、讀者百萬的優秀作家。正是他們用自己的故事和方式,引導著懸疑小說一步步走向成熟,相信他們一定也是你喜歡的作家。

蔡駿
以獨特的心理懸疑獨占懸疑市場十一年,其作品銷量穩居同類作品第一,多部作品被拍成影視劇,堪稱中國懸疑第一人。

南派三叔
盜墓小說代表作家,其作品《盜墓筆記》包含大量歷史、地理、風水學、占星學、考古學等知識,開創了另類懸疑小說的新市場,讀者呼聲直逼郭敬明,韓寒。

❹ 除了南極事件還有其他的斯科特的事跡

21 偉大的悲劇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只要對南極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紐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准備在當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可是就在這時候,他們得到消息說,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沖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研究南極探險史的科學家指出,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失敗,並非在於兩者的計劃周密與否,而在於前者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制訂計劃,後者則憑推理設想來制訂計劃。阿蒙森斷定,人的體力和西伯利亞矮種馬都無法抗禦南極的嚴寒,惟有北極的愛斯基摩狗才能在極圈拉著雪橇前進,於是他用了20條膘肥體壯的狗勝利完成了去南極點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則主要用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少量的愛斯基摩狗,結果,狗跑掉了,矮種馬凍死,使這支隊伍過早地接受了嚴峻的挑戰——在以後的時間里,他們只能靠人拉雪橇前進。這樣前進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滅頂之災也就成為必然了。但作者茨威格卻對這些科學問題忽略不計,而是飽含感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奮。

這篇傳記是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因原作篇幅過長,選作課文時,刪去了前面寫斯科特一行的探險准備和出發去南極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們從南極絕望而歸以至悲壯覆滅的部分。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語句,大多集中在這一部分。

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理清故事情節。課文寫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盡卻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寫氣候的惡劣,探險隊與嚴寒的搏鬥;另一方面,寫探險隊員犧牲的詳情。先是被認為最身強力壯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裡死去。接著是奧茨為了不拖累同伴而獨自走向暴風雪——像一個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後,三個「疲憊、羸弱」之人爬進各自的睡袋,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卻始終沒有向世界哀嘆過一聲自己最後遭遇到的種種苦難」。把握了以上「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對課文的內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2.關注令人難忘的細節。比如,歷盡艱險到達極點,等待他們的卻是佔領者阿蒙森留下的國旗和信件,並要斯科特這個失敗者為他完成的業績作證,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這項任務!再如,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並拖著16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又如,不幸的奧茨先是要求給他十片嗎啡,以圖盡快結束自己,其他隊員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獨自走向了帳篷外的茫茫風雪。而最後斯科特海軍上校極其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凍僵,筆從手中滑下來為止。這樣的情節,相信會感動所有的人!

3.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所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是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來寫這一場悲劇的,對英雄的贊嘆溢於言表,有時作者直接站出來議論:

在陰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終只有這么幾個人在行走,他們的英雄氣概不能不令人欽佩。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些直截了當的議論,是作者行文時實在無法壓制自己感情的表現,使人想起報告文學的表達手法。

二、問題研究

1.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後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准,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如果將此事置於一個愛耍賴、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在刪節部分,對斯科特的這一性格特點有充分的交代:

從照片上看,他的臉同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臉部沒有表情,彷彿肌肉被內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閉得緊緊的嘴巴。面容上沒有任何浪漫主義的線條和一絲輕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慮世界實際的思想。

他出徵到過印度,征服過許多星羅棋布的島嶼,他隨同殖民者到過非洲,參加過無數次世界性的戰役。但不論到哪裡,他都是一副同樣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帶著同樣剛強的毅力和集體意識。

課文中,寫他們想到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時,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當當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都做到了。

無私的愛。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後的遺書不是為死後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信寫得如此鎮靜,絲毫不像一個行將離世的人!斯科特是懷著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向同學復述這個故事,並說說其中的哪些細節最讓你激動難忘。

設題意圖有二,一是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練習口語表達;二是抓住課文精華,反復咀嚼,品味其中含義。

解題思路:可分小組,讓同學相互復述故事,再各自推舉一人到講台前復述。不一定推舉最活躍的、口才最好的同學,而是推舉最需要鍛煉的同學上台復述。課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動難忘的細節,不同的學生也許有不同的答案,要讓他們自己去找,並說出理由。

二、聯繫上下文,體味下列語句的含義,討論括弧里的問題。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國旗怎麼會「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里表現出斯科特內心什麼樣的復雜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完成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為什麼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績作證的任務?他不接受不行嗎?)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聯繫上下文看,「內心中的海市蜃樓」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要這樣比喻?)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關注課文中那些意味深長的語句,引導學生閱讀一篇課文時要能抓住關鍵語句。

參考答案:

1.在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並不這么認為,理由是,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的觀點。

2.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夥伴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裡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真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4.聯繫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實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5.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話在全文中可作為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寒風凜冽的南極帳篷里,給英國公眾寫下了一封絕命書。下面摘錄的是這封信的一部分。閱讀後結合課文內容(有條件的,可以在課外查找有關斯科特的其他資料),寫一篇閱讀筆記。

(短文略)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探險家斯科特的崇高獻身精神,加強課外語文活動,練習片段寫作。

處理建議:有條件的,盡量讓學生接觸一些課外資料,或者教師發給一些閱讀材料;沒有條件的,可就在閱讀課文和練習中所附材料基礎上,寫一點閱讀筆記。

他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談到自己時非常謙遜,但談到整個民族時卻充滿無比的自豪,他說,在這樣的時刻,他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兒子——一個稱得上兒子的人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寫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民族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臨死時還對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這是他在一生中由於男性的倔強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在給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寫道:「在我一生中,我還從未遇到過一個像您這樣令我欽佩和愛戴的人,可是我卻從未向您表示過,您的友誼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您有許多可以給我,而我卻沒有什麼可以給您。」

他最後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寫給他的祖國的。他認為有必要說明,在這場爭取英國榮譽的搏鬥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卻無個人的過錯。他一一列舉了使他遭到失敗的種種意外事件,同時用那種死者特有的無比悲愴的聲音,懇切地呼籲所有的英國人不要拋棄他的遺屬。他最後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運。他寫的最後一句話講的不是關於自己的死,而是關於活著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以下便是幾頁空白的信紙。

(摘自《奪取南極的斗爭》,舒善昌譯)

三、天上有星光(趙延)

斯蒂芬·茨威格因小說而名揚四海,我卻熱愛他寫的傳記。我們的心靈正日復一日地被沙塵包裹起來,變得堅硬結實,變得世俗功利,反省自心的空閑與心境是越來越少了。我懷著崇敬的目光看著茨威格,看他如何把人心最本原的東西捧出來托到高處,令它璀璨放光。原來人竟可以堅強如斯、無畏如斯、慷慨如斯、高貴如斯。中國的南禪有「明心見性,直指人心」之說,茨威格的傳記也可稱是直指人心了,當然,南禪是講求不立文字的。

一向以來,我們的記憶中便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說,歷史便是為他們而寫的,縱然偶爾有幾個特例,如項羽、李自成,也是因為他們曾經威風八面風光無限過。中國有句古語叫「成者為王敗者寇」,說的就是我們這種劣根性。其實在今天,莫說是失敗者,就算在某方面名噪一時,百年後就湮沒無聞,從人們的腦海中退縮到某類專業書籍中去了,這並非危言聳聽。其實這也怪不得大家,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我們必須直面生活,腦袋裡要裝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能記住成功者已實屬不易,哪有空暇去關心失敗者?我便是如此,雖然我也知道,那些失敗者也是應該有他們的位置的,然而奈何,這世間本就是不公平的。可畢竟,還是有人和我們不一樣的,比如茨威格。

這篇傳記名為《奪取南極的斗爭》。今天,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紀念最早到達南極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當年他們各自率領一支探險隊,為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比斯科特隊早了近五個星期到達極點,並順利班師,斯科特等五人卻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茨威格並未為勝利者阿蒙森作傳,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這篇文章與其他11篇分別記述拿破崙、列寧、托爾斯泰、歌德、韓德爾等人的傳記共同收錄在一本集子里,這本集子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書頁一張張翻過去,斯科特的形象漸漸在眼前豐滿起來,這位英國皇家海軍的上校與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不苟言笑,正如茨威格所說,沒有任何特殊的跡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他沒有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沒有周公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亦沒有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然而和這些名垂青史的人一樣的是,他有一個夢想。人人都曾有自己的夢想,只不過大多數人在通曉了所謂的「世故」之後,在估算了自己的能力(而非潛力)之後,乖乖地退縮了,於是我們的一生就化作一朵浮雲幾縷青煙,不知散向哪兒去了,看一看天空吧,群星閃耀。智者說,英雄與凡夫的區別,只在於「要」和「想要」之間,斯科特要、並且一定要征服南極,他要第一個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樑上宣講這無上的光榮,這將不僅是他自己,並且是他的祖國乃至全人類的驕傲。他義無反顧地行動起來了,他開始組織一支探險隊,然而資金缺乏,但這難不倒他,他獻出了自己的財產,還借了債,因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輕的妻子替他生了一個兒子,可是他毫不猶豫,像赫克托耳似的離開了自己的安德洛瑪刻,不久朋友和夥伴們也找到了,世間再也沒有什麼能動搖他的意志,他向著心目中的聖地進發了。

……

1月18日,斯科特和他的四名夥伴到達極點。「這里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關於極點的全部描寫。還是有不尋常的東西的,那是飄揚著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裡面有一封信留給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他相信這第二名一定會隨他之後到達這里,所以他請他把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卻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我們該怎樣稱呼這一行為呢?典型的英國紳士風度?把這輕佻地與給女士拉車門之類的行為等同起來嗎?亦或有飽經世故之士會把這稱為愚蠢。不是嗎?只要他把阿蒙森的痕跡抹去,再動些手腳,那麼誰先踏足極點這個問題就將變成一宗懸疑了,為達目的需不擇手段,更何況這是一生的夢想。無論如何我們被那高尚的心靈深深感動了,這就是人性之光。也許斯科特明白,自己所付出的艱辛代價,阿蒙森也同樣付出了,那面飄揚的挪威國旗背後,也凝聚了阿蒙森和他的夥伴們數年的心血、一生的夢想,這是他們應得的榮耀,貶低他們,同樣也貶低了自己。

……

看看斯科特在給妻子的絕筆書中都寫了些什麼吧:「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看哪,這就是完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崇高業績之一的人的最後自白,言語謙卑得如同我們平時輕易所說出的。然後他寫道:「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11月12日,英雄們的屍體被找到了,在英國國家主教堂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他們的底片和電影膠卷被帶了回來,事跡傳遍世界,看來徒勞的事竟再次結出果實。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四、美科學家為英南極探險家正名

新華網2001年9月14日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的一位科學家日前推出一本新書。這本新書提出的觀點是,近90年前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進行的南極探險活動之所以失敗,罪魁禍首並不是斯科特決策的失誤,而是變幻無常的寒冷天氣。

以前的評論總是說,是斯科特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和他的4位隊友用雪橇拉著設備,在南極探險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後,最終走上黃泉路。但是在本月新書《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蘇珊·所羅門說,1911~1912年的冬天,長達幾周最低溫度為-37°C的天氣要比往常的天氣寒冷得多,正是這嚴寒的天氣打亂了斯科特經過周密研究的探險計劃。

身為大氣研究化學家的所羅門分析了寒冷天氣對斯科特一行人的設備所產生的影響,並檢查了她從世界各地找到的書籍和日記對當時的天氣狀況的記載。所羅門本人1999年因發現南極洲上空臭氧層減少的原因而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極洲進行臭氧層研究之前,就開始閱讀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寫下的日記。

所羅門把這些信息與南極洲自動氣象站過去17年內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數據收集的地點距斯科特的探險路線僅幾公里。自動氣象站顯示的數據表明,這些年裡,只有1988年的氣溫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極探險時一樣低的溫度,而且持續的時間一樣長。所羅門對斯科特一行採取的正確決策和失誤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並不是在為他(斯科特)貼金」。

所羅門說,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規模較小的探險活動和歷史記錄的基礎上,估計到了南極洲的天氣會十分糟糕。

他們因此計劃在雪橇上使用帆來增速,以便能夠「一路飛奔回家」。所羅門稱,這個計劃很不錯。在斯科特南極之行的幾周前,由羅阿爾·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已登上南極大陸,他們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馬拉和人拉的雪橇,結果馬在嚴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達南極後,才意識到他們為此行要付出的代價。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兩名隊友在距大本營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兩名隊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後來發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准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五、最後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斷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里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涌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著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餘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巨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盡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裡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後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說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後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後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後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後來又紮下帳篷吃午飯。飯後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裡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麼事,他慢慢地說他也不知道,只說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後,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說,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以後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著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但這些倒霉事並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星期日

現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乾。我們謹慎地消耗著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著下一個補給站,現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裡,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前邊的路程了。

❺ 茨威格為什麼稱斯科特一行為偉大的悲劇

斯科特等歷經艱險終於到達南極點,實現了追求的目標,應該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們不是第一個,也就失去了行動原本所追求的意義;特別是在沮喪心情下不斷走向歸途時,絕望心理籠罩著整個集體,實為一起悲劇。

但是,斯科特等人頑強走向困難並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為集體甘願犧牲個人的精神、接受失敗的科學精神、忍受失敗的屈辱甘為勝利者作證的胸懷、熱愛祖國親人的人生態度、為集體榮譽而甘於獻身的探索精神的意義,是遠遠大於失敗的,是「悲劇」之外的「偉大」體現。

這也是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劇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是人類精神的驕傲,這是事件的偉大之處。

斯科特決策失誤的證明

《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後來發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准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他們此次 去南極極點被稱為"偉大的悲劇"他們的精神很偉大他們充分表現出一名敢於為人類獻身的英雄的精神與對事業的執著和偉大的集體主義.

95年前,英國海軍上校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帶領探險隊向南極點發起挑戰。遺憾的是,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壯志,並在返回途中因供給不足在飢寒交迫中全軍覆沒。95年後,劍橋大學首次向世人公開了斯科特在走向死亡前寫給家人的書信,以紀念這位英國探險家。



❻ 朋友閱讀答案

朋友

〔美國〕斯考特·奧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來有點兒冷。」亞當·塞巴斯坦對自己咕噥著。

亞當,47歲,他像往日一樣獨自坐在公園里的長凳上。他的衣服是沾著污點的白襯衫,外面罩著一件舊的軍用膠布雨衣,褲子是用一種質量差的料子製成的,褲線多得就像他額頭的皺紋。他頹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一堆破布。

「又忘了我的圍巾了,」他說,「我可能要著涼死掉。」

風颼颼地在樹林中吹過,當亞當聽見年輕人的腳步聲朝他走來的時候,風聲停住了。

「先生,晚上好。」

亞當抬頭看見一位年輕人,大約30歲,向他微笑著。

「如果我坐下來,行嗎?」

「我當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

「你的話聽起來很刺耳。」這個人挨著亞當坐下來的時候說。

「為什麼我不應該呢?我在這兒一個人坐著挺好的,享受著夜晚的涼爽空氣,你突然跳出來坐在我身邊,打亂了這種平靜。」

他倆無言地坐了一會兒,接著,又起風了。亞當把衣領拉起來圍著他的脖子。

「我的名字叫雷。」年輕人說著伸出來他的手。盡管非常惱怒,亞當也伸出了他的手,希望雷能夠盡快離開。

「我的名字叫亞當。」他說,僅僅是出於客氣的需要。

「啊,您好,亞當!」

亞當縮回了他的手。

「能多好就多好。」話從亞當嘴裡說出來,沒帶什麼感情。他又把大衣領子拉起來圍住脖子。

「你不冷吧,是嗎?」雷用著對亞當來說似乎是真正關心的語調問道。

「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麼呀?過去的25年中,我每天晚上坐在這凳子上,在所有這段時間以外,我覺得沒有任何人停下來和我說話,甚至沒有人注意我,更談不上跟我說點兒什麼了。然後,不知打哪兒來的,你坐在這兒。」雷有點兒窘,把自己的圍巾給了亞當,亞當一番推辭後,接受了。隨後,他們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兩個小時,從公園的情況一直談到了國家的情況。大部分的話是亞當說的,他談了他的生活,著重談了他的童年。

「好了,我講得太多了。雷,你為什麼不跟我講點兒你自己的事兒呢?」雷有些不自在,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說:「我告訴你什麼,亞當,時間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後,他微笑地說:「你明天可是還在這兒?同樣的時間,咱們再多談談,好嗎?」

「好,行!」亞當很精神地說。雷站了起來,而且扶著亞當站了起來。說了再見以後,雷匆匆地走了。亞當微笑著,他拖著腳步走的時候還吹了口哨,並不覺得冷了。

「雷忘了他的圍巾,他猜我明天會給他的。」亞當想。這時,兩個穿著制服的人走近他。

「你看見一個男人獨自走過這兒嗎?30歲的樣子,棕色頭發,身高大約5英尺11英寸。」其中一個問道。

「沒錯,一個最好的小夥子。他打這條路走的。」

「謝謝。」

「他幹了什麼不好的事兒了嗎?」

「大約4小時以前,他從精神病院逃到了這條路上。他因為無緣無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們那兒。你下次碰到他要當心。」

亞當並沒聽清最後一句話。他的肩膀耷拉下來,兩眼模糊了,視線落在地上。當他步履艱難地走過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時,他唇邊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緊閉雙眼,全身緊張,他發出了刺耳的嘆息,這嘆息傳達了一個不安的、煩亂的靈魂之音,並且帶著一種終結的感覺,但空氣並沒有隨著吸進去。

亞當現在平靜了——永遠平靜了。

11.小說開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

12.文中亞當說雷的到來「打亂了這種平靜」,結尾寫「亞當現在平靜了——永遠平靜了」,如何理解兩處中「平靜」的含義?(4分)

13.有人評價這篇小說的結尾具有「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14.小說以「朋友」為題,試探究其深刻意蘊。(6分)

  • 參考答案:

11.(4分)①交代自然環境的寒冷,暗寫社會環境的冷漠;②烘托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凄涼;③為故事情節的展開作鋪墊;④奠定了全篇悲涼的感情基調。

評分建議:每點1分。

12.(4分)第一處中的「平靜」指亞當對生活的長期孤獨寂寞和社會的冷漠無情已習以為常(2分)。第二處中的「平靜」既暗示亞當在得知雷居然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後感到徹底絕望,又暗示亞當在這種絕望中已經死去(2分)。

13.(6分)小說結尾揭示雷是個精神病患者,這出乎意料(2分);但正常人不會跟亞當聊天,又在情理之中(2分);這讓對未來燃起希望之火的亞當再度跌入冰冷的現實,深刻揭示了社會的冷漠(2分)。

14.(6分)①亞當長期貧苦、孤獨、寂寞,不被人關心,也沒有朋友,反映了社會的人情冷漠;②在雷給予亞當關心幫助後,亞當敞開心扉對雷傾訴,表達了對朋友的渴望、友情的呼喚;③亞當沒有能從正常人那裡得到溫暖和幫助,卻從被正常人認為有「精神病」的雷那裡獲得朋友般的關懷,在反諷中揭露了人性的扭曲。

評分建議:每點2分。

❼ 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們在「等待死神的來臨」時為什麼是「驕傲」的呢說說他們驕傲的理由。

一、整體把握

只要對南極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紐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准備在當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可是就在這時候,他們得到消息說,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沖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研究南極探險史的科學家指出,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失敗,並非在於兩者的計劃周密與否,而在於前者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制訂計劃,後者則憑推理設想來制訂計劃。阿蒙森斷定,人的體力和西伯利亞矮種馬都無法抗禦南極的嚴寒,惟有北極的愛斯基摩狗才能在極圈拉著雪橇前進,於是他用了20條膘肥體壯的狗勝利完成了去南極點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則主要用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少量的愛斯基摩狗,結果,狗跑掉了,矮種馬凍死,使這支隊伍過早地接受了嚴峻的挑戰——在以後的時間里,他們只能靠人拉雪橇前進。這樣前進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滅頂之災也就成為必然了。但作者茨威格卻對這些科學問題忽略不計,而是飽含感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奮。

這篇傳記是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因原作篇幅過長,選作課文時,刪去了前面寫斯科特一行的探險准備和出發去南極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們從南極絕望而歸以至悲壯覆滅的部分。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語句,大多集中在這一部分。

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理清故事情節。課文寫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盡卻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寫氣候的惡劣,探險隊與嚴寒的搏鬥;另一方面,寫探險隊員犧牲的詳情。先是被認為最身強力壯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裡死去。接著是奧茨為了不拖累同伴而獨自走向暴風雪——像一個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後,三個「疲憊、羸弱」之人爬進各自的睡袋,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卻始終沒有向世界哀嘆過一聲自己最後遭遇到的種種苦難」。把握了以上「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對課文的內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2.關注令人難忘的細節。比如,歷盡艱險到達極點,等待他們的卻是佔領者阿蒙森留下的國旗和信件,並要斯科特這個失敗者為他完成的業績作證,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這項任務!再如,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並拖著16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又如,不幸的奧茨先是要求給他十片嗎啡,以圖盡快結束自己,其他隊員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獨自走向了帳篷外的茫茫風雪。而最後斯科特海軍上校極其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凍僵,筆從手中滑下來為止。這樣的情節,相信會感動所有的人!

3.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所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是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來寫這一場悲劇的,對英雄的贊嘆溢於言表,有時作者直接站出來議論:

在陰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終只有這么幾個人在行走,他們的英雄氣概不能不令人欽佩。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些直截了當的議論,是作者行文時實在無法壓制自己感情的表現,使人想起報告文學的表達手法。

二、問題研究

1.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後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准,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如果將此事置於一個愛耍賴、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在刪節部分,對斯科特的這一性格特點有充分的交代:

從照片上看,他的臉同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臉部沒有表情,彷彿肌肉被內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閉得緊緊的嘴巴。面容上沒有任何浪漫主義的線條和一絲輕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慮世界實際的思想。

他出徵到過印度,征服過許多星羅棋布的島嶼,他隨同殖民者到過非洲,參加過無數次世界性的戰役。但不論到哪裡,他都是一副同樣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帶著同樣剛強的毅力和集體意識。

課文中,寫他們想到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時,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當當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都做到了。

無私的愛。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後的遺書不是為死後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信寫得如此鎮靜,絲毫不像一個行將離世的人!斯科特是懷著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向同學復述這個故事,並說說其中的哪些細節最讓你激動難忘。

設題意圖有二,一是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練習口語表達;二是抓住課文精華,反復咀嚼,品味其中含義。

解題思路:可分小組,讓同學相互復述故事,再各自推舉一人到講台前復述。不一定推舉最活躍的、口才最好的同學,而是推舉最需要鍛煉的同學上台復述。課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動難忘的細節,不同的學生也許有不同的答案,要讓他們自己去找,並說出理由。

二、聯繫上下文,體味下列語句的含義,討論括弧里的問題。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國旗怎麼會「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里表現出斯科特內心什麼樣的復雜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完成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為什麼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績作證的任務?他不接受不行嗎?)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聯繫上下文看,「內心中的海市蜃樓」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要這樣比喻?)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關注課文中那些意味深長的語句,引導學生閱讀一篇課文時要能抓住關鍵語句。

參考答案:

1.在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並不這么認為,理由是,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的觀點。

2.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夥伴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裡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真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4.聯繫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實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5.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話在全文中可作為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寒風凜冽的南極帳篷里,給英國公眾寫下了一封絕命書。下面摘錄的是這封信的一部分。閱讀後結合課文內容(有條件的,可以在課外查找有關斯科特的其他資料),寫一篇閱讀筆記。

(短文略)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探險家斯科特的崇高獻身精神,加強課外語文活動,練習片段寫作。

處理建議:有條件的,盡量讓學生接觸一些課外資料,或者教師發給一些閱讀材料;沒有條件的,可就在閱讀課文和練習中所附材料基礎上,寫一點閱讀筆記。

教學建議

一、教師不要先入為主,而要讓學生先讀課文,說出自己閱讀的第一感覺。教師再通過深入講解,來提升學生的第一感覺,上升為一種理性的思考。

二、可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讓學生有感情地復述故事。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重要片段。這是一篇貫注了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佳作,可以有選擇地朗讀一些重要段落,在朗讀中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這些段落包括第2、6、7、9、10、11、12、13、14段等。

四、有條件的可播放一些關於南極惡劣天氣的圖片或人類南極探險的錄像資料,讓學生進入預設的情境。

五、斯科特和他的夥伴的精神令人感動,他們的優秀品質值得學生學習。教學時可重點突出他們的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用來教育學生,作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但這種教育應該是感染、引導,從課文中自然引出來的,而不要進行空洞的說教、灌輸。

六、加強字詞句的積累。本課生詞較多,「讀一讀,寫一寫」中那些詞,要把它們放在具體語境中來理解、掌握。因為茨威格是個文學大家,很有思想,許多句子的深刻含義,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講解。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黃文華)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出身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法國結識魏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從事外國文學(主要是詩歌)的翻譯工作。戰爭爆發後,發表了反戰劇本《耶雷米亞》(1917),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19年後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埋頭寫作。1928年應邀赴蘇聯,與高爾基結識。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1942年2月23日與妻子一起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佩特羅波利斯自殺。

茨威格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作開始。早期詩集《銀弦》(1901)和《往日的花環》(1906)深受法國印象主義和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等人的影響。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師》(1920),為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羅曼·羅蘭》(1921);《同精靈的斗爭》(1925),為德國作家荷爾德林、克萊斯和尼采作傳;《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1928),為托爾斯泰、斯湯達和卡薩諾瓦作傳;《約瑟夫·福煦》(1929);《精神療法》(1931),為催眠術發明者梅斯默爾、「基督科學」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作傳;《瑪麗亞·斯圖亞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敗》(1935)。他的傳記不拘泥於史實,著重表現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說集有《最初的經歷》(1911)、《馬來狂人》(1922)、《恐懼》(1925)、《感覺的混亂》(1927)、《人類命運攸關的時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惟一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1938),描寫一個癱瘓少女的戀愛和自殺悲劇。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大多描寫孤獨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筆下的人物常被某種神秘的命運和不可名狀的力量所捉弄,最終毀於某種熱情。《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不相識的女人的來信》,運用細膩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畫中產階級婦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戲劇作品有詩劇《耶雷米亞》(1917)、悲劇《伏勒波尼》(1927)和歌劇《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後,他的遺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爾扎克》(1946)先後出版。前者為長篇回憶錄,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奧地利和歐洲的生活風貌,後者是歷時十餘年而未完成的傳記作品。

(選自《中國大網路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

二、關於斯科特臨死前的書信(茨威格)

那些書信寫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卻沒有絲毫悲哀絕望的情意,彷彿信中也滲透著那沒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氣。那些信是寫給他認識的人的,也是說給全人類聽的;那些信是寫給那個時代的,但說的話卻是千古永垂的。

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他關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完成世界歷史上最崇高的業績之一的最後竟作了這樣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自己的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他懷著最誠摯的友情給那幾個同他自己一起罹難的夥伴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為他們的英勇精神作證。盡管他自己即將死去,他卻以堅強的、超人的感情——因為他覺得這樣死去是值得紀念的,這樣的時刻是偉大的——去安慰那幾個夥伴的遺屬。

他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談到自己時非常謙遜,但談到整個民族時卻充滿無比的自豪,他說,在這樣的時刻,他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兒子——一個稱得上兒子的人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寫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民族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臨死時還對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這是他在一生中由於男性的倔強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在給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寫道:「在我一生中,我還從未遇到過一個像您這樣令我欽佩和愛戴的人,可是我卻從未向您表示過,您的友誼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您有許多可以給我,而我卻沒有什麼可以給您。」

他最後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寫給他的祖國的。他認為有必要說明,在這場爭取英國榮譽的搏鬥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卻無個人的過錯。他一一列舉了使他遭到失敗的種種意外事件,同時用那種死者特有的無比悲愴的聲音,懇切地呼籲所有的英國人不要拋棄他的遺屬。他最後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運。他寫的最後一句話講的不是關於自己的死,而是關於活著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以下便是幾頁空白的信紙。

(摘自《奪取南極的斗爭》,舒善昌譯)

三、天上有星光(趙延)

斯蒂芬·茨威格因小說而名揚四海,我卻熱愛他寫的傳記。我們的心靈正日復一日地被沙塵包裹起來,變得堅硬結實,變得世俗功利,反省自心的空閑與心境是越來越少了。我懷著崇敬的目光看著茨威格,看他如何把人心最本原的東西捧出來托到高處,令它璀璨放光。原來人竟可以堅強如斯、無畏如斯、慷慨如斯、高貴如斯。中國的南禪有「明心見性,直指人心」之說,茨威格的傳記也可稱是直指人心了,當然,南禪是講求不立文字的。

一向以來,我們的記憶中便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說,歷史便是為他們而寫的,縱然偶爾有幾個特例,如項羽、李自成,也是因為他們曾經威風八面風光無限過。中國有句古語叫「成者為王敗者寇」,說的就是我們這種劣根性。其實在今天,莫說是失敗者,就算在某方面名噪一時,百年後就湮沒無聞,從人們的腦海中退縮到某類專業書籍中去了,這並非危言聳聽。其實這也怪不得大家,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我們必須直面生活,腦袋裡要裝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能記住成功者已實屬不易,哪有空暇去關心失敗者?我便是如此,雖然我也知道,那些失敗者也是應該有他們的位置的,然而奈何,這世間本就是不公平的。可畢竟,還是有人和我們不一樣的,比如茨威格。

這篇傳記名為《奪取南極的斗爭》。今天,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紀念最早到達南極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當年他們各自率領一支探險隊,為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比斯科特隊早了近五個星期到達極點,並順利班師,斯科特等五人卻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茨威格並未為勝利者阿蒙森作傳,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這篇文章與其他11篇分別記述拿破崙、列寧、托爾斯泰、歌德、韓德爾等人的傳記共同收錄在一本集子里,這本集子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書頁一張張翻過去,斯科特的形象漸漸在眼前豐滿起來,這位英國皇家海軍的上校與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不苟言笑,正如茨威格所說,沒有任何特殊的跡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他沒有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沒有周公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亦沒有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然而和這些名垂青史的人一樣的是,他有一個夢想。人人都曾有自己的夢想,只不過大多數人在通曉了所謂的「世故」之後,在估算了自己的能力(而非潛力)之後,乖乖地退縮了,於是我們的一生就化作一朵浮雲幾縷青煙,不知散向哪兒去了,看一看天空吧,群星閃耀。智者說,英雄與凡夫的區別,只在於「要」和「想要」之間,斯科特要、並且一定要征服南極,他要第一個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樑上宣講這無上的光榮,這將不僅是他自己,並且是他的祖國乃至全人類的驕傲。他義無反顧地行動起來了,他開始組織一支探險隊,然而資金缺乏,但這難不倒他,他獻出了自己的財產,還借了債,因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輕的妻子替他生了一個兒子,可是他毫不猶豫,像赫克托耳似的離開了自己的安德洛瑪刻,不久朋友和夥伴們也找到了,世間再也沒有什麼能動搖他的意志,他向著心目中的聖地進發了。

……

1月18日,斯科特和他的四名夥伴到達極點。「這里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關於極點的全部描寫。還是有不尋常的東西的,那是飄揚著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裡面有一封信留給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他相信這第二名一定會隨他之後到達這里,所以他請他把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卻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我們該怎樣稱呼這一行為呢?典型的英國紳士風度?把這輕佻地與給女士拉車門之類的行為等同起來嗎?亦或有飽經世故之士會把這稱為愚蠢。不是嗎?只要他把阿蒙森的痕跡抹去,再動些手腳,那麼誰先踏足極點這個問題就將變成一宗懸疑了,為達目的需不擇手段,更何況這是一生的夢想。無論如何我們被那高尚的心靈深深感動了,這就是人性之光。也許斯科特明白,自己所付出的艱辛代價,阿蒙森也同樣付出了,那面飄揚的挪威國旗背後,也凝聚了阿蒙森和他的夥伴們數年的心血、一生的夢想,這是他們應得的榮耀,貶低他們,同樣也貶低了自己。

……

看看斯科特在給妻子的絕筆書中都寫了些什麼吧:「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看哪,這就是完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崇高業績之一的人的最後自白,言語謙卑得如同我們平時輕易所說出的。然後他寫道:「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11月12日,英雄們的屍體被找到了,在英國國家主教堂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他們的底片和電影膠卷被帶了回來,事跡傳遍世界,看來徒勞的事竟再次結出果實。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四、美科學家為英南極探險家正名

新華網2001年9月14日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的一位科學家日前推出一本新書。這本新書提出的觀點是,近90年前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進行的南極探險活動之所以失敗,罪魁禍首並不是斯科特決策的失誤,而是變幻無常的寒冷天氣。

以前的評論總是說,是斯科特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和他的4位隊友用雪橇拉著設備,在南極探險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後,最終走上黃泉路。但是在本月新書《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蘇珊·所羅門說,1911~1912年的冬天,長達幾周最低溫度為-37°C的天氣要比往常的天氣寒冷得多,正是這嚴寒的天氣打亂了斯科特經過周密研究的探險計劃。

身為大氣研究化學家的所羅門分析了寒冷天氣對斯科特一行人的設備所產生的影響,並檢查了她從世界各地找到的書籍和日記對當時的天氣狀況的記載。所羅門本人1999年因發現南極洲上空臭氧層減少的原因而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極洲進行臭氧層研究之前,就開始閱讀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寫下的日記。

所羅門把這些信息與南極洲自動氣象站過去17年內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數據收集的地點距斯科特的探險路線僅幾公里。自動氣象站顯示的數據表明,這些年裡,只有1988年的氣溫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極探險時一樣低的溫度,而且持續的時間一樣長。所羅門對斯科特一行採取的正確決策和失誤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並不是在為他(斯科特)貼金」。

所羅門說,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規模較小的探險活動和歷史記錄的基礎上,估計到了南極洲的天氣會十分糟糕。

他們因此計劃在雪橇上使用帆來增速,以便能夠「一路飛奔回家」。所羅門稱,這個計劃很不錯。在斯科特南極之行的幾周前,由羅阿爾·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已登上南極大陸,他們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馬拉和人拉的雪橇,結果馬在嚴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達南極後,才意識到他們為此行要付出的代價。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兩名隊友在距大本營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兩名隊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後來發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准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❽ 推薦幾本好看的推理小說……

歐美的
愛倫坡《莫格街兇殺案》知道的人不多 ,但也是絕對的經典,創造了5個經典的推理小說模式

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集》這不用我說吧……作為偵探迷絕對要看

GK切斯特頓《布朗神父探案集》跟福爾摩斯完全不同的「心證推理」

奧希茲女男爵《角落裡的老人》安樂椅神探的代表作

伊斯瑞爾《弓區之謎》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密室小說
日本的
首先一定要說,日本四大推理奇書:

夢野久作《腦髓地獄》
小栗蟲太郎的《黑死館殺人事件》
竹本健治《匣中的失樂》
中井英夫 《獻給虛無的供物》
老實講……我都沒看過……因為評價都說看過後感覺很難受……但也是偵探迷要看的經典
橫溝正史《本陣殺人案》

江戶川亂步《黃金假面人》
京極夏彥《姑獲鳥之夏》
《魍魎之匣》
《狂骨之夢》
他的作品大都是妖怪推理,不過不恐怖,很精彩,不過篇幅都太……太太……長了,有的已經比新華字典厚了……炫學的味道很濃

松本清張《砂器》
《點與線》
《零的焦點》
社會派的經典,但個人不太喜歡社會派~有很多作品改編成了電影,40多歲的人有很多都看過那些電影

島田莊司《占星術殺人魔法》很華麗的詭計啊……不過被《少年包青天》抄襲了……囧……
《御手洗潔的問候》
《斜屋犯罪》
很喜歡「御手洗潔」系列~

東野圭吾《白夜行》
《嫌疑人X的獻身》我的最愛!
《放學後》校園推理

❾ 誰是卡內基走向成功的恩人

卡內基果斷跳槽追隨斯考特先生,可以說是走出了他一生中轉折性的一步。在湯姆·斯考特先生的提攜和幫助下,卡內基開始涉足投資領域,並獲得了初步成功。

卡內基是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在斯考特的幫助下走上投資之路的。

一天,斯考特先生問卡內基:「你能籌集到500美元嗎?我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太太將遺產的股份賣給朋友的女兒。現在這位女子急需用錢,想把股份轉讓出來。是亞當斯快運公司的股票,一共10股,恰好500美元。紅利是一股1元……我想你應該買它。」

亞當斯快運公司在當時是相當有實力的公司,它在波士頓、費城、匹茲堡、華盛頓、聖路易及歐洲各地都有分公司,主要經營鐵路,另外還經營匯款業務和銀行業務。按當時的行情來看,快運公司的股票的確也算是穩漲的股票。

盡管如此,500美元對卡內基來講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不久前卡內基的父親因病去世,家裡的錢已經差不多花光了。並且,他們每年還要付房款給舅舅,而房款的總價恰好是500美元。

「斯考特先生,我現在實在是籌集不出這么大一筆錢。」卡內基只能婉言謝絕了斯考特的好意。

「沒關系,我先替你墊上,無論如何也要把它買下來。」斯考特斬釘截鐵地說。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有些為難地問卡內基:「對不起,他們非600美元不賣,你還要不要?」「要!我一定要!請代我先付600美元!」盡管這意味著要冒大風險,卡內基仍下定了決心。

卡內基當即寫了一張610元的借據,並註明還款期限為半年。他用借據和股票作擔保,交給了斯考特。10美元是600美元借款的利息。

為了還清借款,卡內基一家省吃儉用,半年內便積存了200美元。卡內基的母親瑪琪又用房子作抵押,以8分的高利借回400美元。還款期限到時,卡內基把600美元本金如數歸回了斯考特先生。

不久,卡內基投資的股票得到10美元的紅利,他將其交給斯考特先生作利息,還清了斯考特先生借給他的全部本息。初嘗投資獲利喜悅的卡內基,沉浸在「我也是資本家了」的成就感中。他的眼光開始尋求更大、更有前途的投資項目。他對他的朋友們講:「這里有下金蛋的鵝!既然千里迢迢來到美國,就應在這個機會均等的開放社會中,專心一意地尋找金蛋。」

這是卡內基生平第一次大投資,此時的卡內基年僅20歲。就在這一年的秋天,斯考特先生高升,做了阿爾圖那事業總部部長。當時,隨著鐵路工程的進展,阿爾圖那的調車場以及修理場擴大了,事業總部由此而變為實際的營業中心。對於斯考特先生而言,這次升職意味著進入了直屬董事長的中樞部門,他的地位越發重要了。

斯考特又想到了卡內基:「願意隨我一起去阿爾圖那嗎?做總部秘書,月薪55美元。」

月薪55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這比卡內基當時的月薪整整高出20美元!卡內基自然是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月薪一下增加了20美元的卡內基回家告訴母親:「您不用再做副業了。」

斯考特先生和卡內基隻身前往阿爾圖那,同住在調車場附近的一家旅館。從此,兩人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卡內基從事的新工作,主要是對勞工的罷工採取對策。卡內基在新崗位上充分體現了自己的「鐵腕」能力,解決了多起勞工罷工事件,為斯考特先生站穩腳跟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阿爾圖那不久,卡內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又找到了一次「下金蛋」的機會。

一天,卡內基為參加一位朋友的葬禮匆匆忙忙趕到火車站。在火車站的月台上,一名男子走向他問道:「您是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卡內基先生嗎?我叫伍德拉夫。」

「沒錯,有什麼事嗎?」卡內基詫異地盯了一眼眼前這個陌生人。

「是賓夕法尼亞鐵路的董事長艾加·湯姆遜讓我來找您的,我想請您看看我發明的產品。我認為我的產品是很有前途的,因為此後鐵路將邁入長途時代,我設計的這種卧鋪車可供旅客夜間旅行之用,非常方便。」

伍德拉夫一邊說一邊將模型遞給卡內基。

這是一輛造得相當精緻的模型車,車內兩側各有一組面對面的兩個木製座位。由於當時的客車,兩側僅有前座,並沒後向的座位,所以這種面對面的構思,在當時看來是很奇特的。

這種車還有一個好處,到晚上時,可以將這種對面座位鋪上裝有彈簧的墊子當床鋪。而且車窗上還另藏有一個床鋪,只要將專門設計的櫥櫃往外拉,床就出來了。這個床是用鎖吊撐在櫃子中的,因此白天可以把床墊和毯子藏在櫃子中。

「的確是個巧妙的設計,我會盡快向斯考特先生匯報,請留下您的地址,以便聯絡。」

斯考特先生得到情況後,立即派人把伍德拉夫請來。斯考特一看卧鋪車的模型,當即被這種巧妙設計所吸引:

「伍德拉夫先生,請盡快製造兩節來看看。」

「好的,但請付我設計費和專利權使用費。」

「沒問題!」斯考特先生對這種新式卧鋪車信心十足。

卧鋪車很快就被製造出來,斯考特先生看後相當滿意,當下達成購車協議。

這一次,斯考特先生又幫卡內基抓了一次絕好的投資機會。

在與伍德拉夫先生簽購車協議時,斯考特先生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即在伍德拉夫即將開辦的卧鋪車廂製造公司中,卡內基必須擁有八分之一的股份。

伍德拉夫為了能拉到賓夕法尼亞鐵路這個大客戶,不僅爽快地答應了這一條件,還允許卡內基分幾年付清八分之一的股金,每年僅付217.5美元。

這的確是一個誘人的投資方式,盡管在當時看來,身為鐵路事業總部長秘書,利用增加卧鋪車訂貨來取得包商的股票是一種瀆職的行為。但卡內基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因為這確實是值得投資的事業,是「鵝生金蛋」的好機會啊!

卡內基找到一位銀行的朋友,申貸了第一年必須繳納的217.5美元。

卧鋪車廂製造公司成立後,生意果然紅火,不只是賓夕法尼亞鐵路簽下卧鋪車訂單,其他公司的訂單也雪片似飛來。卡內基200餘美元的投資,在一年之內就分到不下500美元的紅利,實實在在地撿了一個大「金蛋」。

卡內基24歲時,即1859年秋天,斯考特先生晉升為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副董事長。斯考特先生即將到費城去上班,臨行前他已推薦卡內基為匹茲堡管理局長,他告訴卡內基:

「我走後,匹茲堡管理局的職能將擴大,賓夕法尼亞地區會進入你的管轄之下。你的年薪也將提到1500美元。」

年僅24歲的卡內基當上了匹茲堡鐵路管理局局長,這無疑標志著他的事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卡內基一上任就把16歲的弟弟湯姆聘為自己的秘書,同時,把原來的房子賣掉,舉家搬遷到一個高級住宅區。

從此,卡內基開始了自己成為「鋼鐵大王」的歷程,而他的第一步,則仰賴斯考特先生的大力提攜。

❿ 美國斯考特奧洛斯基的朋友中,最後一段中的兩個平靜有什麼獨特的含義

兩個平靜,應該說是把一切心情放平靜,把一切事物也談開來看平靜

熱點內容
女扮男裝強強頭現代小說 發布:2024-05-02 18:25:43 瀏覽:803
網路小說洛林顧嘉木 發布:2024-05-02 18:05:23 瀏覽:461
如何在電腦中下載聽書軟體 發布:2024-05-02 17:47:13 瀏覽:555
肉小說排行榜前十名虎牙 發布:2024-05-02 17:37:59 瀏覽:29
新型網路小說 發布:2024-05-02 17:32:46 瀏覽:325
武俠小說參飄 發布:2024-05-02 15:40:25 瀏覽:393
現代同志小說虐文 發布:2024-05-02 15:34:33 瀏覽:18
養成類小說現代百合 發布:2024-05-02 15:08:19 瀏覽:353
夏知星薄夜辰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4-05-02 15:04:21 瀏覽:664
言情現代小說萌寶駕到總裁是我爹的 發布:2024-05-02 14:32:37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