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韓少功小說歸去來在線閱讀

韓少功小說歸去來在線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6-25 01:33:59

❶ 韓少功 小說人物

塑造的殘障人物形象:

《歸去來》里的迷失自我的黃治先,《爸爸爸》里的先天性白痴且永遠長不大的丙崽,《女女女》里前後判若兩人且終成「人魚」的幺姑,《藍蓋子》里搬運屍體受驚發瘋而永無結果找尋的陳夢桃,《老夢》里儀表莊重卻患夢游症的勤保,《馬橋詞典》里自由生長但為馬橋所不容的鐵香、萬玉、馬鳴等, 還有《人跡》里的「 大腦殼,《報告政府》里的「我」、「黎頭」,《暗示》里的老木、大川、大頭
作為一名知青作家,他創造了大量受文革影響的人物形象,《北門口預言》寫到劊子手周老二的職業「僻好」注意人的頸根;《領袖之死》說的是「文革」暴力使主人公長科養成了哭泣的習慣;《鞋癖》中「媽媽」在遭受政治迫害的父親失蹤之後對於鞋子有著近乎病態的癖好;《很久以前》中「我」的「月光恐懼症」;《兄弟》中一提到羅漢民的名字不「使自己全身發冷和心痛欲吐」

意義:

1985年, 韓少功則一連寫出了《歸去來》、《爸爸爸》、《女女女》三部小說。小說中三個主人公分別是: 患有失憶症的黃治先, 天生的白痴丙崽, 患有中風的幺姑。這些小說都是通過對心理或生理有著殘障的主人公的塑造, 內隱一
種文化意識的彰顯和對某種精神病症的深入剖析。通過這些殘障人物, 韓少功的目光直射底層, 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超越現實生活, 忽略時代特徵, 把人沉浸於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河中, 剖析人的文化品格, 透視民族的文化心
理, 從而使文學對人的認識在現實意義的基礎上了解過去,看到未來。
在韓少功身上我們也可以隱約看到魯迅的風骨。他所塑造的人物無不是繼承了這一批判性的寫作傳統, 他們一個個無一例外都是從歷史文化的深處走來, 無論他們的行為習慣如何怪異, 都是傳統文化制約下的人的思維定勢與行為模式的呈現, 是數千年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對於現代
生活正反兩方面的反映。

❷ 韓少功的《歸去來》想表達什麼

這篇小說應當是韓少功「尋根文學」探索的前奏,其中已經顯出「尋找」的意味,只不過尋找的是「自我」。由此可見,韓少功的「尋根」之路是從尋找自我的開始的。然而,「自我」是什麼呢?古希臘的先哲很早便有「認識自我」的箴言,佛洛依德還專門討論它,將之納入「三我」的體系,無數作家也都曾在作品中涉及,韓少功的這種嘗試只是八十年代作家們「重建自我」的個人努力之一。

只是,我們看《歸去來》的結尾便知,這種「嘗試」最終陷入玄學的泥沼:我到底是誰呢?因為自我問題的復雜,小說的魔幻現實傾向就很自然了。主人公闖入村莊就等於闖入「魔幻」,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並在這個身份下經歷種種故事,直到某天洗澡,熱氣氤氳,讓他感覺到某種不真實的異樣感,後來又回到現實——一個旅店,魔幻與現實就這樣交織在一起。關於自我的追問不就是這樣嗎?

這其實是個「存在主義」之問,薩特以為行動塑造自我,與韓少功此篇所呈現的思路似乎有所抵牾,這是值得深思的。

(2)韓少功小說歸去來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韓少功,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長沙。曾任《天涯》雜志社社長,海南省作協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等,中篇小說《爸爸爸》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日夜書》等。作品《山南水北》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韓少功先生善於模擬「局外人」的視角,以敘述者的理性逼視,反復打量他眼中的鄉土人物鄉土習俗的種種文化規定性,使傳統文化浸染下的農民麻木、愚昧的根性昭然若揭。他筆下的鄉村,有美好的單純,也有暗中的狡詐,有蟲鳥的靜謐,也有擾人的喧囂,有炊煙的詩意,也有基肥的味道,混雜在一起。在敘述者的理性意識和被描繪的農民形象之間構成了兩種文化沖突的內在張力,顯示出新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洞見。

❸ 誰能提供韓少功的『歸去來』

重構自我的嘗試和尷尬——解讀韓少功的《歸去來》
《歸去來》敘述的故事並不復雜:一個名叫黃治先的人來到一個村莊,被村民當成了另外一個名叫馬眼鏡的人。從小說中我們可以得知關於馬眼鏡的若干信息:這個馬眼鏡曾在山村做過民辦教師(似乎是個下放知青),好象他還殺了一個叫「洋矮子」的村民,還因拒絕了一個年輕姑娘的追求而導致那個姑娘的不幸……現在關於馬眼鏡的這些信息都由「我」(黃治先)來負載。在這種語境下,「我」漸漸把自己當作了「馬眼鏡」,並扮演起這個角色。在小說結尾,「我」潛逃回旅館,給朋友打電話:

朋友稱我為「黃治先」。

「什麼?」

「什麼的什麼?」

「你不是叫黃治先嗎?」

「你是叫我黃治先嗎?」

「我不是叫你黃治先嗎?」

於是,我迷惑不解:「世上還有個叫黃治先的?而這個黃治先就是我嗎?」

於是,我呼喊道:「我累了,永遠走不出那個巨大的我了。媽媽!」

評論家南帆認為《歸去來》完全可以看作是關於「遺忘和恢復記憶這一心理沖突的情緒變體」(南帆《歷史的警覺》,《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第6期)。這種關於「失憶」、「記憶」的矛盾的觀點其實與評論家對特定時代(主要是「文革」)的關注有關。這種「理解的前結構」限制了對小說的進一步抽象。在我看來,《歸去來》與其說是關於「失憶症」的歷史寓言,毋寧說是關於人類尋找「自我」的生存寓言。下面我將從三個層次對《歸去來》進行解讀,力圖再現小說另一種面目,指出其高度的形而上的特徵。

首先說一下「自我」的形成和確認過程。薩特指出,「人的存在先於其本質」。而本質(「自我」)又是在不斷的選擇中完成的。這種選擇不是完全自由的,它受到的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語言。任何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正如迦達默爾所指出的那樣,人是被拋入語言的,他一生下來就進入到一種固定的意義網路中,這個意義網路規定了他的思維、行為方式以及他與外界的交往方式,他必須接受一種異己的意識形態、一種被給定的價值和道德體系。因此語言「居用」(海德格爾語)著人、言說著人乃至決定著人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便是語言的「囚徒」。例如,我們要問,一個男性生來就是一個男人、一個女性生來就是一個女人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語言這個「意義網路」在起作用,「男人」往往與陽剛、勇武這樣的詞語聯系在一起;女人往往與陰柔、溫婉這樣的詞語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語境確立了「男人」或「女人」的本質。同樣,「自我」的本質也由語言來命名。韓少功正是一個對語言的魔力有著深切體悟的作家:在《爸爸爸》中,丙崽——一個不會思想的病理學形象竟包涵了那麼多的文化含義,不正是緣於作家對語言的體認嗎?在《馬橋詞典》中,作家更是大膽地以語言來代替故事,讓「語言的言說」(而不是事件)為世界和人類命名。《歸去來》的文本中,「黃治先」不斷地以外在於小村的那個世界的衛生、服飾、事業來提醒自己注意「自我」的本質;「馬眼鏡」則與小村人融合無間。二者自我形象的確立都是通過「語言」。

在對「自我」(人的本質)與「語言」的關系進行一番說明後,下面便談談《歸去來》重構自我的嘗試。

如前所述,既然「自我」由語言——一個龐大的意義網路來確認,那麼要想重新建構一個「自我」,就必須將本來的語義網路擱置一邊,進入到另外一個意義網路中去。從小說中可以看出作家的這一創作構想:

(洗完澡)穿鞋之前,我望著這個藍色的我,突然有種異樣的感 覺,好象這個身體很陌生,很怪。這里沒有服飾,沒有外人,就沒有掩蓋和作態的對象,也沒有條件(「條件」這個詞很有意味),只有赤裸裸的自己,自己的真實。有手腳,可以干點什麼;有腸胃,要吃點什麼;生殖器可以繁殖後代。世界被暫時關在門外了,走到那裡就忙忙碌碌,無暇來打量和思量這一切。

「世界被暫時關在門外了」意味著由語言構成的龐大的意義網路被隔離,「自我」空白一片(「只有赤裸裸的自己,自己的真實」),本質尚未設定。而一旦走入這種意義網路,「就無暇來打量和思量這一切了」。這正是現實中的我們大家的境況。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現在的我是這樣的「我」,有沒有可能成為另外的「我」?或是問:為什麼「自我」的本質是這樣,還有沒有另外的樣子了?可能真如小說所言,對這個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我們「忙忙碌碌,無暇來打量和思量」。是韓少功,一個非常富有理性的作家,以小說「來打量和思量這一切」,通過小說假設另一個「我」的存在,嘗試著重構自我。於是,《歸去來》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個關於人類生存的巨大的隱喻體系。

為了重構自我,小說確實將原來的意義網路拋在一邊,而進入到一個新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意義網路中。這也正是小說富有哲學意味的標題昭示於我們的一個藝術構思。「歸去來」作為一個動詞短語,表現的正是「懸置」意義網路的動作。此處借用了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懸置」這一術語(某種程度上對其進行了「誤讀」)。「懸置」在德文原文中是「加括弧」的意思,即胡塞爾所稱的「終止判斷」的方法。這里所說的「懸置」意義網路並不是否定原來的意義網路,而是對其「加括弧」,不再把它作為建構自我的出發點。「歸去來」一語的隱藏含義正是這種哲學上的「懸置」動作。據此可以解釋,小說何以沒有點明黃治先到小村的目的了,是小說的哲學蘊涵導致了黃治先的行動的無目的性。

「懸置」後,新的意義網路出現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新的意義網路同樣是龐大無比的,同樣是歷史和文化的積淀。且看小說中兩處細節描寫:

路邊小水潭裡冒出幾團一動不動的小黑影,不在意就以為是石頭,細看才發現是小牛的頭,鬼頭鬼腦地盯著我。它們都有皺紋,有胡須,生下來就蒼老了,有蒼老的遺傳。

門檻極高,極粗重,不知被多少人踩踏過,坐過,已經磨得中部微微凹了下去。黃黃的木紋,象一圈圈月光在門檻上擴散浸染開來,凝成了一截化石。

小牛和門檻,作為新的意義網路體系中的具象物,都承受了歲月的磨刻。無論是「蒼老的遺傳」還是「凝成了一截化石」都說明二者承載著過多的文化信息。在這個由來已久乃至我們無法判斷其新舊的意義網路中,「黃治先」漸漸地變成了「馬眼鏡」。對黃治先這一個體來說,其本來的「自我」漸趨消失,另一「自我」逐漸被建構。這一重構的過程正是「黃治先」被意義網路命名為「馬眼鏡」的過程。從文本中可以看出,另一「自我」,即「馬眼鏡」殺過一個被村民叫做「陽矮子」的惡人,且為山村的文化建設做出過貢獻。他生活在真誠美好的人際關系中,與這個環境親密地融合了。總之,他具有強烈的正義感與和諧的人性美,從而獲得過本真人性的伸展與張揚。這一本質的確立,這另一「自我」的重構正是作家通過小說向我們展示個人乃至人類「自我本質」確立的另一可能。

不過,這種重構自我的努力又很虛幻,連作家本人也感到尷尬。

小說的標題「歸去來」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是誰「歸去」?從文本中不難得知,是那個叫馬眼鏡的人歸去,也即是離開山村;是誰「來」?也不難得知,是那個叫黃治先的人來。「歸去來」這一過程就暗含著一對矛盾,這是兩個「自我」、兩種本質不能統一的矛盾。這種二元對立的模式自始至終存在於小說中。小說一開始就說「我」對將要踏入的小山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緣自馬眼鏡;「陌生」緣自黃治先。在「我」被命名為「馬眼鏡」的同時,作為「黃治先」的經歷依然在起作用。「我」不斷地以「外部」世界的經歷提示自己並非真的馬眼鏡。於是,一方面是扮演馬眼鏡的慾望誘惑著「我」;另一方面是作為黃治先的經歷干擾著「我」、排斥著那種誘惑。兩個「自我」在同一個個體上起作用,盡管在小說中重新建構的「自我」一度占據了主要地位。小說的結尾「我」打電話給朋友,朋友一下子將我重命名為「黃治先」,這時重構的「自我」與原來的「自我」劇烈撞擊,以致產生了巨大的尷尬(本文開頭引用的一段話)。

至此,我們不難理解小說結尾的那句話了:

我累了,永遠走不出那個巨大的我了。媽媽!

這句話用了一個「巨大的」作為「我」的的限定詞。何以「巨大」?因為這個「我」實際上是本來的「自我」與重構的「自我」共生的混合體。而這二者又不能統一,所以「我」感到「累」了。

作為一篇小說,《歸去來》為我們假設了重構自我、尋找本質的一種可能性。然而,時間是一維的、不可逆的;確認自我、設計本質的所有選擇都是在這單向度的時間線條上進行的。另一方面重構「自我」則是在「懸置」本來的「自我」的前提下進行的,這種假設是建立在二維的基礎上的。一維的時間與二維的選擇之間的矛盾暗含著「相對論」的宇宙觀。正因這樣,「重構自我」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成為非現實的。盡管如此,《歸去來》仍以虛擬的形式給我們以啟示,啟示我們思考並尋找自我的本質。它是關於人類生存的「神諭」。其實,韓少功本來就有過類似的話,他說:「優秀的小說道破天機,讓人接近神。」在我看來,《歸去來》就是這樣的優秀小說。

❹ 韓少功作品精選的目錄

小說
山歌天上來
土地
白麂子
空院殘月
801室故事
領袖之死
鞋癖
北門口預言
鼻血
爸爸爸
藍蓋子
歸去來
西望茅草地
散文
萬泉河雨季
你好,加藤
草原長調
人在江湖
人情超級大國
國境的這這和那邊
熟悉的陌生人
完美的假定
世界
心想
佛魔一念間
性而上的迷失
夜行者夢語
靈魂的聲音
文學的根

❺ 呵呵。歸去來是誰寫的啊查找結果太多了,找了半天沒找到。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
《歸去來》是韓少功的。
你說的是篇短片小說嗎?那就是韓少功的,開頭是:
「很多人說過,他們有時第一次到某個地方,卻覺得那地方很熟悉,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❻ 韓少功的歸去來的意義

重構自我的嘗試和尷尬——解讀韓少功的《歸去來》
《歸去來》敘述的故事並不復雜:一個名叫黃治先的人來到一個村莊,被村民當成了另外一個名叫馬眼鏡的人。從小說中我們可以得知關於馬眼鏡的若干信息:這個馬眼鏡曾在山村做過民辦教師(似乎是個下放知青),好象他還殺了一個叫「洋矮子」的村民,還因拒絕了一個年輕姑娘的追求而導致那個姑娘的不幸……現在關於馬眼鏡的這些信息都由「我」(黃治先)來負載。在這種語境下,「我」漸漸把自己當作了「馬眼鏡」,並扮演起這個角色。在小說結尾,「我」潛逃回旅館,給朋友打電話:

朋友稱我為「黃治先」。

「什麼?」

「什麼的什麼?」

「你不是叫黃治先嗎?」

「你是叫我黃治先嗎?」

「我不是叫你黃治先嗎?」

於是,我迷惑不解:「世上還有個叫黃治先的?而這個黃治先就是我嗎?」

於是,我呼喊道:「我累了,永遠走不出那個巨大的我了。媽媽!」

評論家南帆認為《歸去來》完全可以看作是關於「遺忘和恢復記憶這一心理沖突的情緒變體」(南帆《歷史的警覺》,《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第6期)。這種關於「失憶」、「記憶」的矛盾的觀點其實與評論家對特定時代(主要是「文革」)的關注有關。這種「理解的前結構」限制了對小說的進一步抽象。在我看來,《歸去來》與其說是關於「失憶症」的歷史寓言,毋寧說是關於人類尋找「自我」的生存寓言。下面我將從三個層次對《歸去來》進行解讀,力圖再現小說另一種面目,指出其高度的形而上的特徵。

首先說一下「自我」的形成和確認過程。薩特指出,「人的存在先於其本質」。而本質(「自我」)又是在不斷的選擇中完成的。這種選擇不是完全自由的,它受到的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語言。任何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正如迦達默爾所指出的那樣,人是被拋入語言的,他一生下來就進入到一種固定的意義網路中,這個意義網路規定了他的思維、行為方式以及他與外界的交往方式,他必須接受一種異己的意識形態、一種被給定的價值和道德體系。因此語言「居用」(海德格爾語)著人、言說著人乃至決定著人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便是語言的「囚徒」。例如,我們要問,一個男性生來就是一個男人、一個女性生來就是一個女人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語言這個「意義網路」在起作用,「男人」往往與陽剛、勇武這樣的詞語聯系在一起;女人往往與陰柔、溫婉這樣的詞語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語境確立了「男人」或「女人」的本質。同樣,「自我」的本質也由語言來命名。韓少功正是一個對語言的魔力有著深切體悟的作家:在《爸爸爸》中,丙崽——一個不會思想的病理學形象竟包涵了那麼多的文化含義,不正是緣於作家對語言的體認嗎?在《馬橋詞典》中,作家更是大膽地以語言來代替故事,讓「語言的言說」(而不是事件)為世界和人類命名。《歸去來》的文本中,「黃治先」不斷地以外在於小村的那個世界的衛生、服飾、事業來提醒自己注意「自我」的本質;「馬眼鏡」則與小村人融合無間。二者自我形象的確立都是通過「語言」。

在對「自我」(人的本質)與「語言」的關系進行一番說明後,下面便談談《歸去來》重構自我的嘗試。

如前所述,既然「自我」由語言——一個龐大的意義網路來確認,那麼要想重新建構一個「自我」,就必須將本來的語義網路擱置一邊,進入到另外一個意義網路中去。從小說中可以看出作家的這一創作構想:

(洗完澡)穿鞋之前,我望著這個藍色的我,突然有種異樣的感 覺,好象這個身體很陌生,很怪。這里沒有服飾,沒有外人,就沒有掩蓋和作態的對象,也沒有條件(「條件」這個詞很有意味),只有赤裸裸的自己,自己的真實。有手腳,可以干點什麼;有腸胃,要吃點什麼;生殖器可以繁殖後代。世界被暫時關在門外了,走到那裡就忙忙碌碌,無暇來打量和思量這一切。

「世界被暫時關在門外了」意味著由語言構成的龐大的意義網路被隔離,「自我」空白一片(「只有赤裸裸的自己,自己的真實」),本質尚未設定。而一旦走入這種意義網路,「就無暇來打量和思量這一切了」。這正是現實中的我們大家的境況。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現在的我是這樣的「我」,有沒有可能成為另外的「我」?或是問:為什麼「自我」的本質是這樣,還有沒有另外的樣子了?可能真如小說所言,對這個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我們「忙忙碌碌,無暇來打量和思量」。是韓少功,一個非常富有理性的作家,以小說「來打量和思量這一切」,通過小說假設另一個「我」的存在,嘗試著重構自我。於是,《歸去來》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個關於人類生存的巨大的隱喻體系。

為了重構自我,小說確實將原來的意義網路拋在一邊,而進入到一個新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意義網路中。這也正是小說富有哲學意味的標題昭示於我們的一個藝術構思。「歸去來」作為一個動詞短語,表現的正是「懸置」意義網路的動作。此處借用了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懸置」這一術語(某種程度上對其進行了「誤讀」)。「懸置」在德文原文中是「加括弧」的意思,即胡塞爾所稱的「終止判斷」的方法。這里所說的「懸置」意義網路並不是否定原來的意義網路,而是對其「加括弧」,不再把它作為建構自我的出發點。「歸去來」一語的隱藏含義正是這種哲學上的「懸置」動作。據此可以解釋,小說何以沒有點明黃治先到小村的目的了,是小說的哲學蘊涵導致了黃治先的行動的無目的性。

「懸置」後,新的意義網路出現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新的意義網路同樣是龐大無比的,同樣是歷史和文化的積淀。且看小說中兩處細節描寫:

路邊小水潭裡冒出幾團一動不動的小黑影,不在意就以為是石頭,細看才發現是小牛的頭,鬼頭鬼腦地盯著我。它們都有皺紋,有胡須,生下來就蒼老了,有蒼老的遺傳。

門檻極高,極粗重,不知被多少人踩踏過,坐過,已經磨得中部微微凹了下去。黃黃的木紋,象一圈圈月光在門檻上擴散浸染開來,凝成了一截化石。

小牛和門檻,作為新的意義網路體系中的具象物,都承受了歲月的磨刻。無論是「蒼老的遺傳」還是「凝成了一截化石」都說明二者承載著過多的文化信息。在這個由來已久乃至我們無法判斷其新舊的意義網路中,「黃治先」漸漸地變成了「馬眼鏡」。對黃治先這一個體來說,其本來的「自我」漸趨消失,另一「自我」逐漸被建構。這一重構的過程正是「黃治先」被意義網路命名為「馬眼鏡」的過程。從文本中可以看出,另一「自我」,即「馬眼鏡」殺過一個被村民叫做「陽矮子」的惡人,且為山村的文化建設做出過貢獻。他生活在真誠美好的人際關系中,與這個環境親密地融合了。總之,他具有強烈的正義感與和諧的人性美,從而獲得過本真人性的伸展與張揚。這一本質的確立,這另一「自我」的重構正是作家通過小說向我們展示個人乃至人類「自我本質」確立的另一可能。

不過,這種重構自我的努力又很虛幻,連作家本人也感到尷尬。

小說的標題「歸去來」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是誰「歸去」?從文本中不難得知,是那個叫馬眼鏡的人歸去,也即是離開山村;是誰「來」?也不難得知,是那個叫黃治先的人來。「歸去來」這一過程就暗含著一對矛盾,這是兩個「自我」、兩種本質不能統一的矛盾。這種二元對立的模式自始至終存在於小說中。小說一開始就說「我」對將要踏入的小山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緣自馬眼鏡;「陌生」緣自黃治先。在「我」被命名為「馬眼鏡」的同時,作為「黃治先」的經歷依然在起作用。「我」不斷地以「外部」世界的經歷提示自己並非真的馬眼鏡。於是,一方面是扮演馬眼鏡的慾望誘惑著「我」;另一方面是作為黃治先的經歷干擾著「我」、排斥著那種誘惑。兩個「自我」在同一個個體上起作用,盡管在小說中重新建構的「自我」一度占據了主要地位。小說的結尾「我」打電話給朋友,朋友一下子將我重命名為「黃治先」,這時重構的「自我」與原來的「自我」劇烈撞擊,以致產生了巨大的尷尬(本文開頭引用的一段話)。

至此,我們不難理解小說結尾的那句話了:

我累了,永遠走不出那個巨大的我了。媽媽!

這句話用了一個「巨大的」作為「我」的的限定詞。何以「巨大」?因為這個「我」實際上是本來的「自我」與重構的「自我」共生的混合體。而這二者又不能統一,所以「我」感到「累」了。

作為一篇小說,《歸去來》為我們假設了重構自我、尋找本質的一種可能性。然而,時間是一維的、不可逆的;確認自我、設計本質的所有選擇都是在這單向度的時間線條上進行的。另一方面重構「自我」則是在「懸置」本來的「自我」的前提下進行的,這種假設是建立在二維的基礎上的。一維的時間與二維的選擇之間的矛盾暗含著「相對論」的宇宙觀。正因這樣,「重構自我」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成為非現實的。盡管如此,《歸去來》仍以虛擬的形式給我們以啟示,啟示我們思考並尋找自我的本質。它是關於人類生存的「神諭」。其實,韓少功本來就有過類似的話,他說:「優秀的小說道破天機,讓人接近神。」在我看來,《歸去來》就是這樣的優秀小說。

參考資料:http://culture.enorth.com.cn/system/2002/11/11/000451172.shtml

❼ 誰有韓少功和畢淑敏的作品全集法我一下 謝謝

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 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她似乎不能歸屬於任何一個派別,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她的散文把日常生活中似乎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似乎人人所經所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朴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宋人所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2002年1月出版《紅處方》
2003年3月出版《血玲瓏》
2003年6月出版《拯救乳房》
2003年月10出版《紫色人形》
2004年9月開始出版《女工》
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
2002年1月出版《紅處方》
2003年3月出版《血玲瓏》
2003年6月出版《拯救乳房》
2003年月10出版《紫色人形》
2004年9月開始出版《女工》
1986年,她34歲寫了《昆侖殤》
2、1994年,《預約死亡》
3、2003年出版《畢淑敏》
4、1996《紅處方》
主要作品:
◎不宜重逢
昆侖殤 補天石 阿里
轉 不宜重逢 伴隨你建立功勛
北飛北飛 君子於役
◎生命
預約死亡 生生不已 教授的戒指
最後一支西地蘭 看家護院 送你一條紅地毯(長篇)
原始股 預約財富 紫花布幔
◎翻漿
西紅柿王 匣子里的水牛 冰雪花卉
闌尾劉 趕考的女人 天衣無縫
不會變形的金剛 一厘米 媽媽福爾摩斯
跳級 翻漿 女人之約
束修 賠 雉羽
苔蘚綠西服 夢幻小屋和藍手鐲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
汗血馬尾 蟑螂谷 碩士今天答辨
非正式包裝 白楊木鼻子 米年型電話鍵
月餅的故事 術者 月暈而風
同你現在一般大 給我一粒脫身丸 最晚的晚報
雪花糯米粥 貓頭鷹行動 紫色人形
捉刀 假如我出卷子 斜視
◎其他作品
美好的性,是陽光下的火炬 友情:這棵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叫做信任
孩子,我為什麼打你 婚姻鞋 那座山,虎嘯龍吟
素麵朝天 提醒幸福 我很重要
孝心無價 行使拒絕權 芒果女人
天使和魔鬼的較量 紅處方(長篇) 電腦時代的灰色誘惑
血玲瓏(長篇)

韓少功(1953—),男,漢族,筆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長沙人。

1977年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七月洪峰》。
1980年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在《人民文學》發表,後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1年短篇小說《飛過藍天》在《中國青年》發表,後獲當年全國五四文學獎與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集《月蘭》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短篇小說《風吹嗩吶聲》改編為電影,後由凌子執導,瀟湘電影製片廠拍攝上映。
1985年隨筆《文學的根》由《作家》發表,引發後來關於「文化尋根」的大討論。中篇小說《爸爸爸》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歸去來》等在《上海文學》發表。
1986年中短篇小說集《誘惑》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隨筆集《面對神秘而空闊的世界》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7年與韓剛合譯的米蘭•昆德拉長篇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由作家出版社內部出版(有刪節版)。
1988年調海南省文聯工作,舉家南遷。
1992年年內有《歸去來》英文版出版,《鞋癖》法文版出版,《爸爸爸》義大利文版出版。10月,開始用電腦寫作,第一篇作品《夜行者夢語》為後來一系列長篇隨筆的起始。
1993年隨筆集《夜行者夢語》由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
1994年中短篇小說集《北門口預言》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韓少功》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隨筆集《海念》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法文版《空屋》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1995年長篇小說《馬橋詞典》在《小說界》發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有《韓少功自選集》(四卷)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心想》與《靈魂的聲音》分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荷蘭文版《爸爸爸》出版。
1997年4月,對持續不止的謠言浪潮作出法律反應,對製造與傳播謠言的六被告提起侵權訴訟。
5月,到海南省瓊海市掛職體驗生活。
6月,在《天涯》編發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長文,此文後來被人們認為是引起中國知識界圍繞「新自由主義」問題出現再一次分化的導火索。
年內有《馬橋詞典》獲上海中長篇小說大獎,其繁體字版分別由台灣中國時報公司和香港三聯書店出版,分別獲《中國時報》與《聯合報》該年度「最佳圖書獎」。
1998年《韓少功散文》(兩卷)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1999年漢譯費爾南多•佩索阿散文集《惶然錄》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韓少功》繁體字版由明報出版社出版。
2000年5月,遷入湖南省汩羅市八景鄉新居。
年內有法文版《山上的聲音》出版,在網上被評為該年度十本法國文學好書之一。《馬橋詞典》被專家推薦為「中國二十世紀小說百部經典」之一。
2001年譯作《惶然錄》繁體字版在台灣出版,《韓少功文庫》(十卷)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2年4月,獲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
長篇筆記小說《暗示》由《鍾山》雜志發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獲首屆「華語媒體文學大獎」的小說家獎。年內還有中短篇小說集《韓少功讀本》、《北門口預言》、《領袖之死》等分別由花山文藝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等出版,荷蘭文版《馬橋詞典》出版,演講集《進步的回退》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3年理論集《韓少功王堯對話錄》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隨筆集《完美的假定》由昆侖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馬橋詞典》出版,《暗示》繁體字版在台灣出版。
2004年隨筆集《閱讀的年輪》由九洲出版社出版,《韓少功中篇小說集》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韓少功自選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小說集《空院殘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韓少功中篇小說集》繁體字版由台灣正中書局出版,法文版《暗香》出版,英文版《馬橋詞典》由澳大利亞Harper Collins再出版。
2005年演講對話集《大題小作》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政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馬橋詞典》由美國蘭登書屋旗下的BANTAM DELL再出版。
2006年10月散文集《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出版。

❽ 歸去來電視劇改編自哪個小說

《歸去來》作者是韓少功。
簡介
書澈、蕭清、繆盈、寧鳴,因為家庭、求知、追愛等種種原因,相聚美國,成為了海外留學生中的藤校精英。書澈和繆盈本是情侶,沒想到兩人父親有無法見光的利益往來,為求避嫌而強迫二人分道揚鑣。蕭清在幾人中是個另類,她深為清廉的父親自豪,並堅持只享受自身的勞動成果。面對身邊所有人的質疑,以及母親車禍帶來的生活壓力,毫不退縮。她的品格終於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以及與書澈愛情。書、成兩人父親的犯罪行為最終敗露,而蕭清卻陰錯陽差的成了公訴方的關鍵證人。在愛情和正義之間,蕭清艱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蕭清的如山鐵證下,書望和成偉終於為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經歷洗禮的幾個年輕人,都收獲了成長,對人生、對價值的理解回歸了正確的軌道。

❾ 韓少功歸去來是不是魔幻現實主義

韓少功的《歸去來》也有著濃重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小說中一個叫黃治先的人偶然來到某個窮鄉僻壤的村落。他從未來過這里,但卻感到對此地非常熟悉,一切都既陌生又眼熟。村民們彷彿都認識他,稱他為馬眼鏡。他辯解說他不是馬眼鏡,他的名字是黃治先。但人們說他開玩笑。村民們熱情款待他。他們提到他十年前在此地當老師,殺死了一個叫陽矮子的地痞。吃過晚飯,他被邀請洗澡。他擦洗到腿上的傷疤時,突然想到本以為踢足球時被釘子刮破留下的傷疤是和陽矮子打架時留下的。然後他來到三阿公家,三阿公死於毒蛇咬傷,他和死去的老人交談,回憶過去老人對他的幫助。他懷著困惑的心情離開了村莊。很明顯,這是一個曾經定居山村的城市知青的故事,他與當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因為不知名的原因,在回到城市後,他改了名字,失去了過去的記憶。
《歸去來》中,作者通過對「身份錯誤」和活人與死人對話等令人難以置信現象的描寫,使這部描寫真實生活的小說籠罩在了神秘氣氛之中。小說中,現實被描寫成幻想,奇異事物被當作了事實。所以小說的寫作手法典型地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小說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方法寫作,產生半真半幻的效果,使故事更加奇幻動人。
綜上所述,韓少功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特徵在於將不尋常事物的現實主義表達與平常事物的誇張變形描述有機結合,但保持其現實主義基調。對此嚴文井評論說:韓少功「小說中真實的事物看上去非常荒誕,而不尋常的事物卻又非常真實。很難在真實與荒誕之間劃一條分界線。」這種獨到的藝術風格使韓少功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新奇獨特、引人入勝,產生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❿ 歸去來改編自哪一部小說

同名小說《歸去來》作者是韓少功。

熱點內容
抱歉我夫人腦子有病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23:17:33 瀏覽:178
虐文合集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22:51:23 瀏覽:182
古代美人被綁架小說 發布:2025-09-13 22:31:37 瀏覽:323
現代小說的姓名 發布:2025-09-13 22:30:19 瀏覽:978
飛言情虐心短篇小說 發布:2025-09-13 21:58:53 瀏覽:771
椰子糖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13 21:01:24 瀏覽:80
都市無敵不死小說 發布:2025-09-13 20:49:00 瀏覽:275
買網路小說版權多少錢 發布:2025-09-13 19:45:38 瀏覽:442
女性是寵物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3 18:52:41 瀏覽:835
殺手穿越女扮男裝官場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3 18:51:48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