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月報2003免費閱讀
⑴ 巴金的資料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巴金。祖籍浙江嘉興。清光緒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門正通順街。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於上海。
「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巴姓的同學巴恩波,以及這位同學自殺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克魯泡特金著作。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
巴金出身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僚地主家庭。父親曾在四川廣元縣做縣令,為官清正,辛亥革命後辭官歸隱。1914年母親去世。1917年父親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1920年舊歷年底,祖父去世,巴金慶幸「家裡再也沒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動了。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四川大學前身之一)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後,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長篇小說創作在我國現代小說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譯著也很多。解放後,他寫了許多優美的散文,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⑵ 李春平的主要作品
(八部):
《上海是個灘》――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上海東方人民廣播電台連播
《情人時代》――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上海夜色秀》――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我的多情玩伴》――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元月出版,《南京日報》2005年連載
《落紅無數》――《清明》文學雙月刊2002年第3期發表,安徽《江淮晨報》連載,收入《李春平長篇小說文集》,湖南文藝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出版
《奈何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李春平長篇小說文集》(三卷)――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元月出版
《步步高》――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年元月出版,2005年12月再版,《領導科學》雜志摘編部分言論,多家傳媒轉載和連載。
《鹽道》——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兩部):
史志性長篇報告文學《辭海紀事》――上海辭海書出版社2000年元月出版,《文學報》、《新華文摘》、《解放日報》、《文摘報》轉載。
《世紀末的漂泊》――《電視電影文學》雜志1999年第3期發表 三十餘部,主要有:
《玻璃是透明的》――原載《上海文學》1997年第10期,《小說月報》1997年12期轉載,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為同名電影,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獲獎。
《巴山騙匠》――原載《特區文學》1997年第4期,《小說月報》1997第11期轉載,收入《當代中國情愛小說叢書》
《藍印幽夢》――原載《上海小說》1999年第4期,《小說選刊》第10期轉載
《城市的一個符號》――原載《上海小說》1999年第2期,浙江《江南晚報》連載
《天倫之憂》――原載《上海小說》2001年第6期,《小說精選》2002年第1期轉載
《六月七月八月》――原載《清明》2002年第2期,《小說精選》2002年第8期轉載
《陰陰晴晴的日子》――原載《特區文學》2002年第1期,《小說月報》2002年3期轉載,中國文聯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出版
《非典非典的畫面鏈接》――原載《特區文學》2003年增刊,湖南文藝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出版
《讀古長書》――原載《時代文學》2003年第5期,《小說月報》2003年12期轉載,河南省《領導科學》轉載,江蘇《金陵晚報》、山東《沂蒙晚報》、河南《南陽日報》等十多家報紙連載。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非小說》等六種選集出版。
《良辰美景奈何天》――原載《上海小說》2004年第2期,《領導科學》雜志轉載,新華社《現代快報》連載,湖南文藝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出版
《把人做成一朵花》――原載《上海小說》2004年第4期,《領導科學》雜志轉載,《現代快報》連載,湖南文藝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出版
《酒還沒醒》――原載《布老虎中篇小說》2004年冬之卷,《時代文學》2005年第1期,《小說月報》2005年增刊第2期轉載,《南京日報》連載
《我男人是縣長》――原載《清明》2005年第3期,《小說月報》2005年增刊第4期轉載,《中篇小說選刊》2005年第4期轉載,《中華文學選刊》2005年第5期轉載,《領導科學》縮寫轉載,安徽省政府主辦的《決策》2005年第9期轉載,《現代快報》、《三晉都市報》連載,湖南文藝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出版
《市長的父親》――原載《上海小說》2005年第3期,《中篇小說選刊》2005年增刊第2期轉載,《領導科學》轉載,《現代快報》連載,《寧波晚報》連載,《決策》雜志2005年第11期轉載,湖南文藝出版社收入官場小說集《市長的父親》出版。
《一路飈升》――原載《啄木鳥》2006年第一期,《小說月報》2006年第二期轉載,《作品與爭鳴》2006年第2期,《領導科學》雜志第2期,《小說精選》2006年第二期。 電影:《玻璃是透明的》(北京電影製片廠)
為2000年中宣部確定的十部國慶獻禮片之一,馬伊莉主演,曾獲得第八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多個獎項。
電視劇:《城市的一個符號》(上海)
中篇小說《城市的一個符號》被上海安氏文化傳播公司買走版權,說要獨立改編或加在他們的20集電視劇裡面。
電影:《郎在對門唱山歌》章明執導 。
中篇小說《郎在對門唱山歌》改編拍攝成我國第一部實名制電影,在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力壓群雄,斬獲「最佳新人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音樂獎」五項大獎。 介紹李春平作品的主要傳媒有: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文學報》、《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中國圖書商報》、《遼沈晚報》、《三秦都市報》、《文化藝術報》、〈勞動報〉、《現代快報》、〈南京日報〉、〈金陵晚報〉、〈深圳特區報〉、〈西安晚報〉、〈小說評論〉、〈小說家〉、〈大眾電影〉、〈電影文學〉、〈當代銀幕〉
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東方人民廣播電台,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等。
⑶ 小說月報原創版的介紹
《小說月報》作為純文學刊物已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為了不斷 超越自己,始終保持它的青春活力,更為答謝厚愛它的讀者,百花文藝出版社將於2003年以全新的樣式推出《小說月報·原創版》,你看到的原創版它更具時效性,會在第一時間將最優秀的作品及時送到讀者手中;原創版仍將以貼近現實、關注人生的中長篇小說為主要內容,確保故事新、容量大、篇幅多、給讀者以閱讀的酣暢;原創版在力求它的大氣、沉穩、厚重的風格同時依然留有一片充滿激情、活力的年輕聲音。
⑷ 求 遲子建 的文學作品盡量全一點。最好txt的,方便手機看
《茫茫前程》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年
《晨鍾響徹黃昏》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 年
《熱鳥》 明天出版社1998 年
《偽滿洲國》 作家出版社2000 年
《樹下》 北嶽文藝出版社2001 年
《越過雲層的晴朗》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樹下 《花城》 1991/6
晨鍾響徹黃昏 《小說家》 1994/5
熱鳥 《白花洲》 1997/4
滿洲國《鍾山》 2000/3-4
越過雲層的晴朗 《鍾山》 2003/2
《額爾古納河右岸》 《收獲》雜志 2005.6期
《白雪烏鴉》《人民文學》2010.8
中篇小說
北極村童話 《人民文學》 1986/2
初春大遷徙 《中國》 1986/9
沒有夏天了 《鍾山》 1988/4
海市《東北作家》 1988/3
左面是籬笆,右面是玫瑰 《中外文學》 1988/5
奇寒 《小說家》 1989/3
小酒店初戀 《莽原》 1989/3
遙渡相思 《收獲》 1989/4
原始風景 《人民文學》 1990/1-2
懷想時節 《鍾山》 1990/4
爐火依然 《收獲》 1990/5
麥穗 《青年文學》 1990/6
舊時代的磨房 《小說家》 1991/4
秧歌 《收獲》 1992/1
無邊水色 《灕江》 1993/1
東窗 《芙蓉》 1993/2
香坊 《鍾山》 1993/3
格局 《鴨綠江》 1993/3
向著白夜旅行 《收獲》 1994/1
音樂與畫冊里的生活 《花城》 1994/3
洋鐵鋪叮當響 《青年文學》 1994/5
岸上的美奴 《鍾山》 1995/2
原野上的羊群 《大家》 1995/2
白銀那 《大家》 1996/3
日落碗窯 《中國作家》 1996/3
逆行精靈 《鍾山》 1997/3
九朵蝴蝶花 《大家》 1997/6
觀彗記 《花城》 1998/1
青草如歌的正午 《十月》 1999/2
五丈寺廟會 《收獲》 2000/3
鴨如花 《人民文學》 2001/2
瘋人院的小磨盤 《大家》 2001/4
芳草在沼澤中 《鍾山》 2002/1
酒鬼的魚鷹 《天涯》 2002/5
零作坊 《北京文學》 2003/7
相約怡瀟閣 《小說月報.原創版》2003/5
踏著月光的行板《收獲》2003/6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鍾山》2005/3
西街魂兒《收獲》2006/4
第三地晚餐《小說月報》2006/5
起舞《收獲》2007/6
布基蘭小站的臘八夜《小說月報》2008/9
鬼魅丹青 《收獲》 2009/4
泥霞池 《北京文學》 2010/6
文集作品
《遲子建文集》(4 卷)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7 年
《遲子建散文》
⑸ 談歌的作品有什麼
原名譚同占。1954年生於河北保定。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當過工人、宣傳幹部、報社記者。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我曾讓你傻半天》等。現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學院專業作家。《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較好的一部,可以作為「大躍進」前後中國農村精神狀況的備忘錄,至少作者有這個意圖。盡管小說的某些議論引起了一些批評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確受到相當一部分讀者的歡迎。尤其是基層讀者。
代表作:中篇小說:大廠
短篇小說:《天下荒年》
線上作品閱讀 小說 《天下荒年》 (短) 秦瓊賣馬(短) 大廠(中) 家園筆記(長) 年初(中) 的爺(中) 意外(中) 城市警察(中
⑹ 羅偉章的人物作品
《飢餓百年》:《小說界》2004年8月長篇小說專號。
《尋找桑妮》:《小說月報·原創版》2006年8月長篇小說專號。
《在遠處燃燒》:《江南》2007年第1期。
《不必驚訝》: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文藝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磨尖掐尖》:高考背後的硝煙與黑幕 《姐姐的愛情》:《青年文學》2003年第6期。
《生活的門》:《當代》2003年8月中篇小說專號。
《我的同學陳少左》:《青年文學》2004年第1期。《小說選刊》2004年第3期轉載。
《我們的成長》:《人民文學》2004年第7期 。《中篇小說月報》2004年第8期、《小說選刊》2004年第9期、《小說精選》2004年第9期、《中篇小說選刊》2004年第5期等轉載,多家報紙連載;收入由《小說選刊》編選、灕江出版社出版的《2004中國中篇小說年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21世紀年選系列·2004中篇小說》,進入2004年下半年全國中篇小說排行榜。
《故鄉在遠方》:《長城》2004年第5期。《中篇小說選刊》2005年第1期轉載。
《我們的路》:《長城》2005年第3期。《作品與爭鳴》2005年第11期、《小說選刊》2006年第1期轉載,被《文藝報》、《文學報》列入專家推介榜,《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多家媒體評介,入選取中國小說學會2005年度全國小說排行榜。
《夏天過後是秋天》:《清明》2005年第3期。收入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寫實小說系列」叢書,改標題為《代價》。
《誰在喧嘩》:《芙蓉》2005年第4期。
《大嫂謠》:《人民文學》2005年第11期。《中篇小說月報》2005年第12期、《小說選萃》2006第1期轉載,多家報紙連載;《南方文壇》、《當代文壇》、《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評介,被稱為「底層敘事」的力作;入選北京大學編輯出版的《北大年選·2005小說卷》,進入2005年度下半年全國小說排行榜。
《狗的一九三二》:《十月》2006年第1期。《中篇小說月報》2006年第2期轉載,《文藝報》等評介,稱這部小說「全篇始終在奇異的想像中展開」。
《水往高處流》:《清明》2006年第1期。《中篇小說選刊》2006年第2期轉載,收入「2006年度中國優秀中篇小說選」。
《心臟石》:《長城》2006年第1期。《文藝報》等評介,稱該小說「現實的眼光,批判現實主義的寫作立場,都讓小說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
《變臉》:《人民文學》2006年第3期。《小說月報》2006年第5期、《小說精選》2006年第5期、《中篇小說選刊》增刊、《小說月刊·選刊版》轉載;《文藝報》等發表評論。
《我們能夠拯救誰》:《江南》2006年第2期。《小說選刊》第4期、《小說月報》第6期轉載,《小說選刊》發表評論《無奈中的掙扎與堅忍》,認為該小說在表現知識分子方面,找到了「第三種方法」。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06年度全國小說排行榜。
《世界上的三種人》:《中國作家》2006年第4期,《小說選刊》2006年第5期、《小說月報》2006年中篇小說專號轉載。《小說選刊》發表評論,認為「這是一部久違了的好小說」,「觸及了當代人文倫理的敏感處,對當代人的生活有重要的反思、反省和啟示意義」。
《水》:《上海文學》2006年第5期,《中篇小說月報》2006年第7期轉載,《文藝報》等多家媒體發表評論,認為「小說以縝密的敘述演繹了人性的殘酷與陰暗」。
《舌尖上的花朵》:《青年作家》2006年第6期。該刊評論認為,這部小說「體現了作家對人性深刻的洞悉,安靜、從容不迫的敘述,讓我們找到久違的親近大地、天空和自然的方向,讓小說有了更高的品質和視野」。
《路上》:《紅岩》2006年第4期。
《奸細》:《人民文學》2006年第9期。《小說選刊》2006年第10期、《中篇小說月報》2006年第10期、《中華文學選刊》2006年第10期、《小說月報》2006年第11期、《小說精選》2006年第11期轉載,多家報紙連載。
《明天去巴黎》:《現代小說》2006年立秋卷。《中篇小說選刊》2006年第6期、《上海小說》2007年第2期轉載。
《潛伏期》:《十月》2006年第6期。
《漂白》:《清明》2007年第1期。《小說月報》中篇小說專號、《中篇小說月報》2007年第5期轉載。
《最後一課》:《當代》2007年第2期。《中篇小說月報》2007年第4期、《小說月報》2007年第5期、《作品與爭鳴》2007年第5期轉載。
《紅瓦房》:《北京文學》2007年第3期。《中篇小說選刊》2007年第3期轉載。
另在《天涯》等發表短篇小說和散文隨筆多篇,其中短篇小說《獨腿人生》收入《中學語文實驗教材》。 《我們的成長》:作家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奸細》: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文藝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獲獎情況
《我們的成長》:獲2004-2005年度中篇小說選刊獎。
《奸細》:獲2006年度人民文學獎;第十二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我們的路》:獲2003-2006年度小說選刊中篇小說獎。
《大嫂謠》:獲第五屆四川省文學獎;第十屆巴金文學院小說獎。
⑺ 求《淡綠色的月亮》(須一瓜)小說集的目錄,也就是說收錄了她哪些作品
一、淡綠色的月亮》小說集的目錄,收集的她的作品有:
一切並未成為往事(總序)
1 蛇宮
2 雨把煙打濕了
3 淡綠色的月亮
4 肝病嫌疑人
5 尾條記者
6 地瓜一樣的大海
7 你是我公元前的熟人
8 的哥海防今天夜班
二、須一瓜簡介:
須一瓜,女,原名徐蘋,生於上世紀60年代,《廈門晚報》政法記者。
從事過郵電機務、律師、廣告策劃等職。1990年出席全國青創會,後停止創作近十年。業余寫小說。2000年起,陸續在《收獲》、《人民文學》、《十月》、《作家》、《上海文學》、《福建文學》、《小說界》、《江南》等雜志發表中短篇小說,作品多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作家文摘》等選載。著有小說集《淡綠色月亮》及通訊小說集《徐蘋VS須一瓜》。著作有《像地瓜一樣的大海》。
小說風格清新淡雅,而且有種淡淡的憂傷和不確定的美。 獲2003年華語傳媒最具潛力新人獎,人民文學年度獎,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短篇小說獎等。著有小說集《淡綠色的月亮》、《蛇宮》、《你是我公元前的熟人》、《提拉米蘇》。 首部長篇小說《太陽黑子》。2011年6月新作《保姆大人》。
⑻ 閱讀理解。 我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我開始寫小說時用的筆名。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省桐鄉縣
1、茅盾在《小說月報》雜志社工作時的事;作者不像魯迅一樣顛沛流離,四處奔波。(意思相近即可) 2、表明了茅盾提倡寫實主義文學,反對鴛鴦蝴蝶派的文學風格。(意思相近即可) 3、提倡新文學,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4、商務印書館內部守舊派的反對和鴛鴦蝴蝶派的怨恨。(意思相近即可) 5、一般說來,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家庭、學歷、性格愛好、特長以及思想發展過程等等,對於重大事件要詳細介紹。(意思相近即可) |
⑼ 在哪個網站可以在線閱讀期刊雜志啊~ 如 讀者 小說月報 青年文摘 讀者
http://www.jinyahui.cn期刊在線閱讀以及TXT下載
青年文摘 讀者 小說月報 十月 等
⑽ 小說月報在線閱讀
http://www.eywe.com/xiaoshuoyueba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