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閱讀欣賞小說一般可以有幾個角度

閱讀欣賞小說一般可以有幾個角度

發布時間: 2021-06-24 09:40:38

1. 鑒賞長篇小說要抓住哪些最基本的方面

鑒賞長篇小說要點: 鑒賞人物形象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理解; 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理解。

2. 請問誰有鑒賞小說可以從六大方面著手,分別指什麼

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一) 小說的基本常識
1、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2、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語言描寫、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3、小說中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4、小說的敘述方式包括順敘、倒敘、插敘等。
(二)小說的特點
1、完整的故事情節2、鮮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環境4、深刻的主題5、精巧的構思
(三)高考命題要點
1.把握故事情節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環境描寫 4.概括主題內容5.品味語言特色 6.分析寫作技巧
一、小說情節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
(一)高考中有關小說情節的命題指向
1、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或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2、對某一情節的特點和作用進行分析;3、對情節的高潮部分或結尾部分作用的理解;4、小說在敘述故事情節過程中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的使用;5、哪一個情節最吸引你;6、情節的合理性探究。
(二)小說中情節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4、照應前文;5、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三)情節安排的方式及作用
1、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2、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3、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的作用。4、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5、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小說因素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故鄉》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說情節的入手方式:
1、抓住場面;2、尋找線索;3、理清小說的結構。
(五)分析小說情節時的注意事項
1、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
2、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
(六)情節安排的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2、倒敘:不按時間先後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後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後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5、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七)回答此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回答從情節的角度設題的題目,首先要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然後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再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組織語言表達:
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二、小說人物形象的把握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
(一)常見題型:
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二)高考中有關小說人物的命題指向
1、小說對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
2、根據文章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3、對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三)賞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徵。4、從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入手。5、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入手。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人物描寫的方法:
⑴正面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
⑵側面描寫:
側面烘托、環境描寫、景物描寫等。
人物描寫的作用:
⑴肖像、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
⑵語言描寫:①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②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⑶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⑷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
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
環境往往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從而顯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小說《烏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就為我們提供了主人公烏米的生活環境,突出了她無助的處境,暗示了人物的命運。
(3)從分析情節入手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應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情節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四點
1、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2、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3、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4、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入手
許多小說作品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如08年江蘇高考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周圍的人各是怎麼看她的。
(5)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入手
無論是人物的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因此作者對小說中某個人物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某個人物評價的語句 對我們把握人物形象來說很重要。
高考中人物形象題答題思路
1、總體概括人物性格特徵。
2、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列舉文中哪些信息體現了這一特點。
3、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例如2008年廣東高考卷第17題答案
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總體概括)。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具體分析)。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得出結論)。

三、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一)高考中有關小說環境的命題指向
1、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
3、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或表現主題所起到的作用 。
(二)環境的分類及作用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其作用是: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其作用是: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②渲染氣氛,為後邊刻畫人物作鋪墊;③烘託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徵和暗示。
(三)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
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託,暗示,揭示)。
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某某段落具體描寫了……的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的氣氛;為下文……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烘託了某 人……的性格特點;揭示出文章……的思想內容。
四、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一)常見題型:
1、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
2、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3、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2、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3、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三)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
1、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3、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四)歸納小說主題的方法和答題思路
1、抓人物形象; 2、抓情節發展; 3、抓寫作背景。
如《孔乙己》:通過對斷腿前後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寫(情節),刻畫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形象),控訴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五、小說的語言
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根據詞語、句子的含義,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題。
(一)常見題型有:
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二)小說對語言的要求
1、描寫要如見其人、如聽其言 、令讀者彷彿親臨其境。2、人物語言個性化,即顯示性格。3、敘述語言要簡潔、傳神。4、語言風格:幽默風趣、典雅莊重、含蓄凝練等。
(三)語言類題目解題思路
從三方面入手:
1、注意鑒賞人物語言的個性特色,以語言分析人物性格。2、抓住關鍵詞去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3、鑒賞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
答題時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詞語(句子),寫了……,表現了……
六、小說的表達技巧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 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的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
(一)表達技巧常見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二)在解答這類題目的過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識:
(1)、表達方式方面的知識
1、描寫的角度(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2、人稱運用(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3、明確各種描寫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外貌、語言、心理、行動、細節、環境。)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不同順序的作用(順敘、倒敘、插敘)
(2)、結構方式方面的知識
主要包括前後照應、創造懸念、埋下伏筆、總結上文、點題等。
(以下重點談論小說在開頭和結尾方面的結構技巧及效果 )
小說的開頭方面
常見的是設疑法(又稱懸念法):作用是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
如《睡美人》,小說一開頭就說女A角失蹤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①造成懸念,引起讀者思考。女A角為什麼突然失蹤呢?從而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②引出下文的情節。因為女A角的突然失蹤,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③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蹤,是為了讓賢,從而表現了女A角善於發現人才、想方設法使用人才的美好心靈。④揭示小說的主題。小說通過女A角故意失蹤的故事,告訴人們要了解、重用現實生活中的睡美人。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葯》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沒有發動群眾。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群眾(華老栓)的愚昧性格。③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讀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這種結局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
如《界河》,如果去掉結尾有什麼作用?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②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
書法比賽會上,人們圍住前來觀看的高局長,請他留字。「寫什麼呢?」高局長笑眯眯地提起筆,歪著頭問。「寫什麼都行。寫局長最得心應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獻丑了。」高局長沉吟片刻,輕抖手腕落下筆去。立刻,兩個勁秀的大字從筆端跳到宣紙上:「同意。」人群里發出嘖嘖的驚嘆聲。有人大聲嚷到:「請再寫幾個。」高局長循聲望去,面露難色地說:「……」。(小說《書法家》)
分析:在省略號中全篇結束,但是可以看出這位書法家並非真正的書法家,諷刺了當今官場的一些醜陋現象。它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3)、表現手法方面的知識
烘托、象徵、襯托、對比、鋪墊、欲抑先揚、先抑後揚……
(三)表達技巧類題目的答題模式
第一步:小說用了什麼方法(辨明指定語句所運用的是何種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第二步: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第三步:有何效果或作用(指出此種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3. 文學欣賞的角度

文學欣賞的角度:作家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總是會用到多種修飾方式,包括語言修辭的運用、語言句式的變化等。正是由於文學作品中語言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才賦予了文學作品不同的情感表達。

在進行文學作品賞析時,也要嘗試從語言角度進行分析,只有透過字里行間的"表象",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文學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更深層次的意境,進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感受文學作品所帶來的熏陶和感染。

文學欣賞對作品語言符號的解讀獲得審美愉悅和精神滿足,分為感知、體味、領悟三個階段,具有差異性和一致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3)閱讀欣賞小說一般可以有幾個角度擴展閱讀:

文學欣賞的過程中,作為文學欣賞主體的欣賞者,自始至終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思想、文化方面的修養以及生活經驗等各個方面的儲備,並藉助於聯想、想像等形象形象思維方法,由此展開對文學作品的欣賞。

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並非被動依賴於文學作品的既有現實,毫無作為地兼收並蓄,而是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自己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像等形象思維能力,對文學作品中的人、事進行藝術再創造。

但欣賞者的審美絕不能離開作品為其提供的客觀基礎,不能歪曲文學作品的基本性質、作品形象的性格特徵等。文學欣賞是這種強烈的主觀性與欣賞客體對主觀性的制約相統一的過程。

4. 欣賞文學作品角度有哪些

欣賞一個作品,最起碼你要習慣看,然後多讀幾遍,再以自己的觀點寫寫讀後感,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欣賞了。然後 構思,文筆,人物刻畫,情節,還有作者特有的一種風格都是欣賞文學的角度。

5. 鑒賞小說可以從六大方面著手,分別指什麼

人物,情節,線索,語言,背景,寫作技巧,應從這六個方面,具體如下,望採納

小說鑒賞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究竟怎樣鑒賞小說,也許各人的情況不同,方法也會不盡一樣,但我們覺得,從小說作品的構造入手來進行鑒賞是個好辦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減少盲目性,同時還可引導讀者如何從迷人的故事中走出來並運用審美的眼光去進行鑒賞。那麼,小說又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呢?我們同意「五要素說」,即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和語言。下面,我們即分別從這五個方面具體談談小說鑒賞的問題。

(一)人物的鑒賞

1.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來把握人物

總體而言,文學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現(或稱直接表現)與戲劇性表現(或稱間接表現)兩種類型。概括性表現就是作者對人物的思想傾向與性格特徵進行直接評論,甚至明確地解釋人物動機;戲劇性表現就是通過人物自身的行為過程來暗示,猶如戲劇演出一樣讓觀眾在人物自身動作的展覽中獲得某種啟示。因此,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與評價這種概括性的敘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為我們鑒賞小說人物最為直接的一個步驟。

2.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來分析人物

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俗話說:「言為心聲」,即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於作者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更不待言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動,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動表現,同樣不能忽視。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為自己偷書所作的辯解,華威先生到處趕著開會,說起話來滿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徵,要仔細分析。

3.從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人物

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活動的。鑒賞人物,如果離開了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確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這不僅是因為人物的個性形成與他的生活環境有關,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個人物,都是把他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的典型人物來塑造的。或者說,一個人物形象的成功與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鮮明的「個性」,還要看他是否具有廣泛的「共性」。而對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須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考察。

前面我們談到對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分析,這是側重在個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個性而忽視共性,我們也就不能從中發現更多的人,這樣的鑒賞就未免失之膚淺。反過來,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個空骨架,也難以說明典型的普遍性,不過是一個時代精神的「軀殼」而已。

4.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對人物作面面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小說人物的鑒賞與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靜態的和單一的線性思維上,而且它幾乎成了我們的審美鑒賞「習慣」。這主要是根植於特殊的社會環境,小說人物塑造幾乎成了某種政治宣傳的需要,因而人們鑒賞這類小說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從審美的角度去欣賞,這是不正常的。只有當我們對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觀照,諸如心理學的、社會學的、政治學的、美學的等,我們對這個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麼淺薄、那麼單一和那麼乏味了。

5.從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說都起始於遠古的神話和傳說,從而便開創了小說的神怪題材。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說裡面,均佔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認識像志怪小說中的太樂妓、《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這一類藝術形象,應是小說人物鑒賞的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

馬克思曾經說過,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13頁)。這就說明了神話的虛幻性與現實的真實性的辯證統一,或者也可以說,小說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均應是生活中人物的變形,其本質是相通的。我們鑒賞小說中的神魔鬼怪形象,應當努力從中悟出人情才對。要理解神、獸、怪與人和諧地統一在一起的審美特點,注意把他們放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之中去分析,切不能將他們排除在現實之外而孤立地去欣賞,否則就難以探求作者的真意。

(二)情節的鑒賞

1.找出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一般而言,故事情節從發生到結局,前後是有著某種內在聯系的,這種內在聯系也就是貫穿在整個作品中的情節線索。只要找到了這條貫穿整個作品的線索,情節的來龍去脈也就容易把握了。這當是我們鑒賞情節的首要任務。不過,小說情節線索並不是指我們一般所說的時間線索或空間線索,而是指作品裡的基本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例如魯迅的《祝福》,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矛盾沖突,這就是構成情節的主要線索。由於作品篇幅長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內容的特點,小說情節線索又有主線、副線和明線、暗線之分。鑒賞小說情節,如能抓住情節的線索,把握其來龍去脈,將有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統觀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圖。

2.由事見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人物塑造服務

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是作為人物運動的形式出現的。所以,鑒賞情節應該由事見人,將人物性格與情節聯系起來分析。我們仍以《孔乙己》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圍的人對他嘲笑、與他爭辯的情節,正是要表現孔乙己偷竊、迂腐的壞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種寫法和分豆給孩子們吃的情節,又是表現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後爬著到酒店喝酒,又謊稱腿是跌斷的情節,則表現他受欺凌的悲慘命運和講面子的弱點。小說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情節描寫來完成孔乙己復雜性格的刻畫的。閱讀鑒賞時,要逐一分析,挖掘情節的意義。

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

作品的情節是由若干個場面構成的,場面是由很多個細節組成的。分析場面和細節是鑒賞情節的進一步深入,同時也只有這樣的情節鑒賞才顯得具體、充分和中肯。請看老作家魏金枝對《阿Q正傳》的一段情節分析:「寫一個犯人在最後受判時畫押,通常總是遲疑地顫抖地執著筆,無可奈何地畫上一筆就算,魯迅寫阿Q的畫押就大大不同,他寫的畫押卻是獨一無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盡平生的力氣畫圓圈』;而另一面卻是『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我看,即使沒有看過《阿Q正傳》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為人,單就這一節畫押來看,阿Q的麻木、無知以及精神勝利法,豈不是都盡情地表露出來,然而那隻是一個最後判決的場面描寫。」由此抓住場面和細節的情節鑒賞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閱讀了,應對我們有所啟示。但有人閱讀小說,只顧看熱鬧,單純追求故事情節緊張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過一定的情節究竟提出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有何社會意義,又是如何解決的,等等,這就不得要領了。

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

小說情節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和扣人心弦,應該說是所有優秀小說的顯著特點。什麼地方是伏筆,什麼地方是照應,什麼地方是有助於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寫,哪些地方是游離於情節之外、荒誕不經的「噱頭」等等,都要細細加以賞析。例如《紅樓夢》劉姥姥三次進榮國府的情節,即可看出它具有復沓迴旋、含意深遠的特點。這三次均是寫同一個人物進榮國府,但每次卻是各不相同。一進,只讓劉姥姥見了王熙鳳,藉此給讀者展示了榮國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溫柔富貴之鄉的豪奢;二進,劉姥姥見了賈母,又是飲宴,又是飽覽,讓讀者見到了榮國府也有各種矛盾,由此埋下了賈府即將敗落的伏筆;三進,則那位曾向劉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璉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層更深一層。鑒賞這樣的情節,我們不僅要注意情節本身的變化,還要注意發掘情節所寓示著的主題意義。同時,又可看到,作者在組織情節時所顯現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藝術特點。

(三)環境的鑒賞

1.分析環境對主題思想的暗示

環境描寫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終是為表現作品主題服務的。明末文學家王夫之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一切描寫景物的文字都在於寫作者之情意。所以,我們鑒賞小說,就應注意從環境描寫中揣摩作品的主旨。

在更多的情況下,環境描寫可能主要是為展示人物的行動和命運以及刻畫人物的性格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生動的襯景,但同時也是以間接的形式表現主題。在《紅樓夢》中,作者寫蘅蕪院的環境:「陰森透骨」,屋外長著「愈冷愈蒼翠」的「奇草仙藤」,屋內「一色玩器全無」,像「雪洞一般」。這樣的環境正好襯托出帶著金鎖而高唱「婦德法」的薛寶釵陰冷無情、裝愚守拙的性格特徵。這一性格特徵的揭示,不僅透露出作者對薛寶釵其人的思想傾向,同時也可看出封建禮教虛偽性的一面,而這正是作品主題的內容之一。

環境描寫一般是寫實的,但有時也可能帶有象徵或隱喻的性質,這樣也就自然地對主題起著一種暗示作用。

2.分析環境對人物形象的烘托

小說環境,不論是社會環境還是自然環境,與小說人物的思想與行動均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因為小說是以寫人為中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烘托始終是最為基本的任務。鑒賞小說的環境描寫,不能不注意理解環境與人物的關系,努力發掘它深刻的思想意義。環境描寫對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襯,後者叫反襯,這里不再細述。

3.分析環境對小說氛圍的創造

小說感染讀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作家特別注意創造一種特有的小說氛圍,而創造小說氛圍的主要手段就是通過環境描寫的渲染、創造和加強的。魯迅小說《葯》的開頭是:「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在華老栓為兒子買「葯」走在街上時:「……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這樣的自然環境給人以死氣沉沉、非常壓抑的感覺,使人感受不出一點生命的活動。聯系小說的時代背景,我們還會進一步感受到1907年革命者秋瑾被害後的那種沉寂冷肅的氛圍。

4.分析環境對小說情節的推動

因為小說以寫人物為中心,而人物與環境的緊密關系,又導致特定的環境可使人物產生某種相應的行為動機,從而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在反映更為廣闊、復雜的社會生活的小說中,環境是人物命運形成和演變的客觀條件和原因,特別是西方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更是強調「這一個」環境中的人,強調環境對人物及情節的影響和決定作用,因而環境在小說中的這種推動作用會更加明顯。

(四)主題的鑒賞

1.從作者背景看主題

要正確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背景。小說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現。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題,總是與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在理解小說主題時,必須「知人論世」,這個很重要。

魯迅先生指出,《水滸傳》與《施公案》《彭公案》《三俠五義》的思想內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時代有關的。「《水滸》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的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之故罷」(《魯迅全集》第8卷第352頁)。如果不理解時代背景對作者的影響,從而造成對題材處理上的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滸》的深刻主題。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小說作者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都是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經驗的結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態度的形象體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的形象,《紅岩》中的許雲峰與江竹筠的形象,等等,無不體現著作家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態度——他認為生活是這樣的,人應當這樣地去生活。當然,在這里,我們不難從作品對人物的刻畫中,琢磨到作家打算讓我們體會到的東西;這里,也正是我們理解小說主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楊沫在《談談林道靜的形象》一文中,曾詳細介紹了她塑造林道靜這個人物的意圖。她說:「我知道在文學作品中,表現這種主題和思想可以從多方面,用種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而我只能從我自己的比較熟稔的生活,用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來表現。因此,我選擇了林道靜,寫像她這樣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怎樣改造成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過程。」這段話,較為明確地表明了人物與主題的緊密關系。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小說寫人不能離開人物活動的形式——情節,而情節又是通過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的故事來完成的。當然,故事的中心必須以某些矛盾為內容,矛盾怎樣發展、怎樣解決,無不體現作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從這些看法中理解主題同樣也是小說鑒賞中被經常運用的方法。例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是以追求人身自由、婚姻自主的小二黑和小芹同金旺兄弟為代表的封建惡霸勢力,以及二諸葛、三仙姑為代表的封建落後意識的矛盾為主要內容的,這一主體矛盾最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小二黑他們獲得了勝利,這就表達了作者對封建迷信思想、包辦婚姻的看法。抓住了這一點,主題也就好理解了。

4.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小說的主題,雖然作者極力使它不顯露出來,但作者在行文中總是要對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現出一定的褒貶傾向或情感色彩。判斷作者的這種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題時所不可缺少的一環。孫犁的《荷花澱》這篇小說,是歌頌白洋淀人民群眾積極抗日的,但這種情感作者始終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故事的敘述來暗示,在行文中也有所透露。如當敵人的大船追趕水生嫂她們時,作者寫道:「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的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波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在這里,作者的贊美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是不難看出的。

5.從整體傾向看主題

在小說的主題鑒賞這個問題上,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原則我們必須永遠記住——整個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個標點和作品裡總的氣氛在內,都是主題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可以把整個作品看作是表現主題的具體的象徵物!我們應當懂得,小說的主題,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與小說諸要素緊密相關的整體體現。正因為如此,理解小說主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僅僅限於以上談到的幾個方面,而應當是多側面的、多角度的,小說的方方面面無不閃耀著主題的光彩。一部優秀的小說,其含義——即主題——總是全面滲透在整個作品中的。

(五)語言的鑒賞

1.注意鑒賞人物語言的個性特色

語言描寫是人物描寫的一種重要手法,它通過人物語言的描繪刻畫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語言描寫,可以「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6. 從不同角度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有哪些角度

一、看內容與現實的距離(即內容的真實性)。二、什麼人可以成為典型人物。
三、性格因素與行為的和諧統一。四、形象的真實性與作家生活體驗的關系。五、看文學和政治的關系。
分析一篇課文可以主要從中心(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兩大方面來分析,這就是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約略等於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二者中,內容決定著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它們就好比長相(內容)和打扮(形式)。再好的形式,如果沒有充實的內容,充其量只是辭藻的堆砌而已。光有好的內容而沒有好的形式,則如璞玉未經雕琢加工而不夠完善一般,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是好的作品。

7. 文學欣賞有哪些角度

看不同題材而言
是通過注意、期待、知覺、想像、領悟、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動,並使之互相關聯、互相滲透的心理活動。類似問題見:http://..com/question/40969135.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閱讀,歡迎交流!

8. 簡述小說鑒賞的角度與方法

文學作品的四大樣式是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在四大樣式中,小說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文體。可是如何閱讀鑒賞小說,大多數學生還很茫然。不少學生閱讀小說只是看個故事情節,老師布置寫鑒賞文章,卻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如何讓學生掌握閱讀鑒賞小說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一個課題。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小說鑒賞的方法。
一、明確特點,確定方法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應根據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小說教學也是如此。那麼小說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呢?t要回答這個試題,首先必須明確小說的概念及特點。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構成小說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都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根據小說的特點,我確定了小說鑒賞的三個環節:即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後欣賞小說的藝術手法(重點是環境描寫)。
二、理清線索,把握情節
人物形象雖然是小說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的,因此,閱讀鑒賞小說必須從故事情書這個環節開始,只有熟悉故事情節,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眾所屬知,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須有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小說也是如此,小說的故事情節也是有線索貫穿起來的,所以閱讀鑒賞小說的第一步應該是理清線索。如莫泊桑的《項鏈》就是以「項鏈」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以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組成全文的故事情節;又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依次介紹了林黛玉進賈府拜見賈母→初見王熙鳳→拜見兩位舅父→寶黛相會等情節;再如《守財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對待家庭財產的態度」為線索組織材料的,先後寫了「搶奪梳妝匣」,「誘騙繼承權」和「看守密室」三個故事。
大多數小說全文只有一條線索,而有的小說則有兩條線索組成。如魯迅的小說《葯》就是有明、暗兩條線索,以華家的故事為明線,以夏家的故事為暗線組織材料,展開故事情節的。明線按故事情節發展依次寫了華老栓買「葯」→華小栓吃「葯」→茶客談「葯」→華大媽上墳四個部分;暗線則依次寫了夏瑜就義→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談夏瑜→夏四奶奶上墳四個部分。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但有些小說前面還有序幕,或者後面有尾聲。如《項鏈》開頭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就屬於序幕部分。有些小說故事主體不是完全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如《項鏈》一文最後發觀項鏈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結局。而《守財奴》一文的三個故事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
還有的小說,情節寫得一波三折,故事情節由幾個高潮組成。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與眾親戚見面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全文有兩次高潮,王熙鳳出場是第一次高潮,寶黛相會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陸虞候密謀害林沖」和「風雪夜山神廟復仇」就是兩個高潮,而在兩個高潮之間則有一個過渡(低潮)――林教頭接管草料場。因此本文的情節結構為開端→發展→過渡→高潮結局。
由此可知,小說鑒賞首先必須理清線索,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故事情節。而小說的故事情節並非千篇一律地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會有各種不同的結構,這是小說鑒賞必須使學生明確的問題。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說小說教學的第一步是要求學生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話,那麼掌握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幾種呢?t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刻畫人物的?t如《林黛玉進賈府》中作者著力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主要是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過眾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寫,既寫出了林黛玉的體弱多病,弱不禁風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標志,美麗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既表現了她注意禮節,顧全大局,辦事小心謹慎的性格,又表觀了她心態復雜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典型的是《項鏈》,文章開頭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寫,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一共七次用了「夢想」一詞,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揭示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一般說來,外國小說擅長刻畫人物的心理,而中國小說特別是中國古代小說擅長人物的行動描寫,但在中國小說中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也比比皆是。如魯迅小說《葯》中刻畫華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較多的心理描寫。老栓去買葯及買葯回來路上的有關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了華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從而表現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點。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細節描寫。如《守財奴》中葛朗台臨終抓法器和囑咐女兒「到那邊去向我交帳」兩個細節形象地刻畫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財奴性格。《陳奐生上城》中陳奐生三次坐彈簧太師椅的細節;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脫,蓋上被頭就睡的細節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現了他勤儉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狹隘」的一面。
小說描寫人物大多採用正面描寫,但有時作者還採用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如《葯》中華老栓和康大叔兩個人物屬正面描寫,而夏瑜這一人物則是通過側面描寫來刻畫的。文中刑場上及獄中的描寫都屬側面描寫。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夏瑜英勇無畏,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鑒賞環境,概括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說鑒賞不可缺少的環節。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如魯迅的小說《葯》開頭「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來,只剩下烏藍的天……」這一自然環境描寫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時刻的特徵,同時也渲染了夏瑜就義時肅殺、悲涼的氣氛。還有「太陽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這一環境描寫刻畫了老栓買到葯後的興奮心情,從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後的心理。還有小說第四部分運用比喻手法寫墳場的環境,層層疊疊的墳冢,表現了清政府對革命者殘酷鎮壓和對勞動人民的階級壓迫,揭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
小說除自然環境描寫之外還有社會環境描寫。如《葯》中刑場上圍觀的場面,士兵號衣上的大白圈,還有夏瑜說的「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等渲染了時代特徵,說明了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期。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風雪的描寫,作者從不同角度寫風雪: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有通過人物動作、感覺寫風雪,既寫出了大雪的氣勢,也襯託了林沖這個落難英雄的處境。同時作者也以風雪的變化層層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喝酒,才會在沽酒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會被搖振、壓倒;正因為草廳被壓倒,林沖才會到山神廟安身;正因為在山神廟安身,林沖才會暗中聽到陸謙三人的話,促使林沖殺敵報仇,使林沖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說的環境描寫起著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揭示主題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說鑒賞應緊緊圍繞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個環節展開。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或預習課文時,必須按照這三個環節進行;在指導學生寫鑒賞作文時,要求學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說的某個方面進行讀後感或評論性文章的寫作。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對小說的欣賞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的

文筆,劇情,作者知名度,

10. 欣賞文學作品的角度有哪些文學有哪四種文學體裁各舉一例.

角度:1、文章結構 2、語言 3、思想情感 4、主題 5、內容 6、形象 7、意境 8、表現手法等
四種體裁:1、詩 2、小說 3、劇本 4、散文與報告文學

熱點內容
重生東北軍的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0 13:55:21 瀏覽:936
催淚虐心虐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0 13:42:45 瀏覽:316
我願賭但不服輸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9-10 13:30:30 瀏覽:6
文筆細膩肉細膩現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0 13:28:52 瀏覽:216
言情小說男主名字 發布:2025-09-10 13:24:17 瀏覽:164
御南末笙免費全集小說 發布:2025-09-10 13:10:12 瀏覽:296
鍾僅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0 13:04:16 瀏覽:790
寫輪眼海賊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0 12:52:24 瀏覽:471
男女主分開幾年又見面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0 11:38:11 瀏覽:910
香味芬芳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0 07:43:10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