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苦惱契訶夫
⑴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1)》最新txt全集下載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1)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傾國小說網和您一起繼續關注契訶夫短篇小說集(1)最新章節。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
⑵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免費在線閱讀
http://wendang..com/view/6a8afa09581b6bd97f19ea65.html
⑶ 契科夫的《苦惱》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表現手法和表現作用嗎
1自然景物/環境描寫
2突出人物
3突出主旨
4渲染…的氛圍
5為下文做鋪墊(不能在結尾)
6激發讀者閱讀興趣(這個一定要在開頭)
「您可能聽不懂,但是我已經盡力了」(過路人)
您按照我的要求去寫您一定能寫出來
⑷ 契科夫的小說有哪些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英語: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⑸ 苦惱 契訶夫 文言文品讀點擊閱讀答案
= =
⑹ 契訶夫小說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小貝利》(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⑺ 契訶夫《磨坊主》全文
磨坊外
磨坊主人阿歷克塞·比留科夫是個矮壯而結實的中年男人,論身材和相貌,頗象孩子們讀過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以後常夢見的那些舉止粗野、動作笨拙、腳步沉重的水手。他坐在他那小屋的門檻上,懶洋洋地吧唧著已經滅了的煙斗。這一回他穿著兵士的灰色粗呢長褲和沉重的大皮靴,然而沒穿上衣,沒戴帽子,其實外面已經是深秋天氣,潮濕而陰冷了。
潮濕的霧氣自由自在地鑽進他敞開懷的坎肩,可是磨坊主人的粗大身體象雞眼那麼硬,分明沒感到寒意。他那又紅又肥的臉照例神情淡漠,皮肉鬆弛,彷彿半睡半醒似的。他那埋在一堆肥肉里的小眼睛陰郁地從眉毛底下往四下里瞧,時而瞅著水壩,時而瞅著兩間帶寬檐的堆房,時而瞅著難看的老柳樹。
堆房旁邊有兩個剛來的修道院修士在忙碌:一個叫克遼巴,是個高身量的白發老人,穿著濺了污泥的法衣,戴著打了補釘的舊法冠;另一個叫焦朵爾,黑鬍子,黑臉膛,大概是喬治亞人,穿著普通的農民式羊皮襖。他們正從大車上卸下一袋袋黑麥,是運到這兒來磨成麵粉的。離他們稍遠點,在一塊烏黑而泥濘的草地上,坐著磨坊的工人葉甫塞,是個年輕而沒生唇髭的小夥子,穿著短小的破羊皮襖,已經喝得大醉。他手裡揉著一張魚網,做出修補的樣子。
磨坊主人轉動眼睛,東張西望很久,沒開口說話,後來把目光停在搬袋子的修士身上,用男低音粗聲粗氣地說:「你們這些修士,為什麼在這條河裡打魚?是誰准許你們這么乾的?」
修士們一句話也沒回答,甚至沒看磨坊主人一眼。
磨坊主人沉默一忽兒,點上煙斗,繼續說:「你們自己打魚不算,還容許城關的小市民來打魚。我已經從城郊,從你們那兒包下這條河,付過你們錢,可見魚是我的,誰也沒有權利來打魚。你們經常禱告上帝,可又認為偷偷摸摸不算罪過。」
磨坊主人打個呵欠,沉默一忽兒,繼續抱怨說:「你瞧,他們養成了什麼習氣!他們當是他們做了修士,日後準保能做聖徒,對他們就沒有個管束了。瞧著吧,我不管那套,偏要到調解法官那兒去告一狀。調解法官才不管你穿沒穿法衣,你就要在他的看守所里坐個夠哩。要不然,也不用找調解法官,我自己就能對付。往後我碰上誰在河邊釣魚,就狠狠地給他一個脖兒拐,叫他直到世界末日也不願意再釣魚了!」
「您不該說這樣的話,阿歷克塞·陀羅費伊奇!」克遼巴用文靜的男高音說。「凡是敬畏上帝的好人,對狗都不會說這樣的話,何況我們是修士!」
「修士,」磨坊主人譏誚道。「你要吃魚?不是嗎?那你就花錢在我這兒買,別偷嘛!」
「主啊,難道我們在偷嗎?」克遼巴皺起眉頭說。「為什麼說這種話呢?我們的見習修士打過魚,這話是不錯的,不過他們原是經修士大司祭許可才這樣做的。修士大司祭認為:您交的錢不是包下整條河,只是您有權在我們的岸邊撒網罷了。
並不是把整條河都包給您了。……河不是您的,也不是我們的,而是上帝的。……」「修士大司祭也跟你差不多,」磨坊主人嘟噥說,拿煙斗敲他的靴子。「他也喜歡變著法兒騙人!我可不來管他是什麼人。在我眼裡,修士大司祭跟你,或者,喏,跟葉甫塞,是完全一樣的。往後我在河邊碰上他打魚,也照樣會揍他一頓。
……」
「既然您存心要打修士,那也隨您。等我們到另一個世界,這在我們倒好些。您已經打過維薩里昂和安契庇,那就再打別人吧。」
「別說了,你不要去惹他!」焦朵爾拉著克遼巴的衣袖說。
克遼巴醒悟過來,閉上嘴,開始搬口袋,可是磨坊主人仍然罵個不休。他懶洋洋地發牢騷,每說完一句就吧唧一陣煙斗,吐一口唾沫。打魚問題講到無可再講以後,他想起以前他自己有過兩袋麵粉,似乎被修士們「矇混」去了,就開始為那兩袋麵粉罵街。後來他發覺葉甫塞喝醉了酒,不幹活,就丟下修士,朝著那個工人發脾氣,弄得空中滿是刁鑽古怪而又難聽的罵人話。
兩個修士先是隱忍著,光是大聲嘆氣,可是不久克遼巴就受不住了。……他把兩只手合在一起,帶著哭音說:「神聖的主宰啊,再也沒有比要我到磨坊來更苦的差事了!這兒是個活地獄!地獄,真是地獄呀!」
「那你就別來!」磨坊主人頂他一句。
「聖母啊,我倒情願不來,可是另外我們到哪兒去找磨坊呢?你自己想一想吧,這一帶除了你的磨坊再也沒有第二家了!簡直只好活活餓死,要不然就把沒磨過的麥粒生吞下去!」
磨坊主人不肯干休,繼續向四面八方拋出叫罵聲。看得出來,發牢騷和謾罵在他已經養成習慣,跟吧唧煙斗一樣了。
「你至少不要提魔鬼吧!」克遼巴懇求道,驚慌地眫巴眼睛。「得了,你少說幾句吧,勞駕!」
磨坊主人不久就沉默了,然而這倒不是因為克遼巴央求他。原來水壩上出現一個身材矮小而駝背的老太婆,面容忠厚,穿一件古怪的、象甲蟲的背脊般的花條長外衣,隨身帶一個小包,拄著一根小拐杖。……「你們好,神甫!」她吐字不清地說,對修士們深深地鞠躬。「上帝保佑!你好,阿遼憲卡①!你好,葉甫塞!……」「您好,媽媽,」磨坊主人嘟噥道,眼睛沒瞧著老太婆,皺起眉頭。
「我到你這兒做客來了,我的好孩子!」她說,不住微笑,溫柔地瞧著磨坊主人。「我很久沒有見到你了。大概從聖母升天節 ②起,我們就沒見過面了。……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跟我一起待會兒吧!不過你好象瘦了。……」小老太婆在磨坊主人身旁坐下。在這個大漢身旁,她穿著那件小小的長外衣越發象是甲蟲了。
「是啊,從聖母升天節起就沒見過面了!」她繼續說。「我一直惦記著你,想你把心都想痛了,兒子,可是臨到我要動身來看你,不是天下雨,就是我得病了。……」「現在您是從城郊來吧?」磨坊主人悶悶不樂地問。
「從城郊來。……從家裡照直上這兒來的。……」「您既然有病,體質又這么單薄,就該待在家裡,不該出來做客。嗯,您到這兒來干什麼?您也不怕磨破鞋底!」
「我來看看你唄。……我呢,有兩個兒子,」她轉過臉去對修士說,「這是一個,另外還有一個瓦西里,住在城郊。一 共只有這么兩個。我活著也罷,死了也罷,他們都無所謂,可是,在我的眼裡他們到底都是親人,是我的安慰。……他們缺了我倒能活下去,我呢,缺了他們就好象一天也活不下去。
……不過,神甫,我年紀老了,從城郊走到他這兒,覺得吃力了。」
緊跟著是沉默。修士們已經把最後一個袋子抬進堆房裡,在大車上坐著休息了。……醉醺醺的葉甫塞手裡仍舊揉搓著魚網,睡意蒙矓地頻頻點頭。
「您來得不是時候,媽媽,」磨坊主人說,「我馬上就要坐車到卡里亞席諾村去了。」
「去吧!上帝保佑你!」老太婆嘆道。「不要為了我就丟開正事不辦。……我歇上一個鍾頭就回去了。……瓦夏③和他的孩子都問你好,阿遼憲卡。……」「他還在灌酒嗎?」
「喝得倒不算太多,不過喝總是喝的。這種罪孽也用不著隱瞞,他是在喝酒。……你知道,他也沒有錢喝很多的酒,除非有好心的人請他喝。……他的日子過得苦啊,阿遼憲卡!我瞧著他就難受。……家裡沒有東西吃,孩子穿得破破爛爛,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上街,褲子全破了窟窿,皮靴也沒有。……我們一家六口擠在一個房間里睡覺。真是窮極了,窮極了,沒法想像還有比這更苦的了。……我就是來特為求你的。……阿遼憲卡,你就看在我這個老婆子面上,幫幫瓦西里的忙吧。
……他到底是你的親兄弟!」
磨坊主人一言不發,眼睛瞧著一旁。
「他窮,可是你呢,贊美上帝吧!你又開磨坊,又有菜園,又做魚生意。……主賜給你聰明才智,把你抬舉得比眾人都高,叫你吃得飽飽的。……況且你獨身一人。……可是瓦夏有四個孩子,我這個該死的又拖累他,他的工錢一共就只有七盧布。他怎麼養活得了這么些人?你幫幫他吧。」
磨坊主人一言不發,專心地裝他的煙斗。
「你肯給點嗎?」老太婆問。
磨坊主人一言不發,彷彿嘴裡裝滿了水似的。老太婆沒有聽到回答,就嘆口氣,抬起眼睛看了看修士們和葉甫塞,站起來說:「好,求上帝跟你同在,不給就算了。我早就知道你不肯給。……我一大半是為納扎爾·安德烈伊奇的事才來找你的。
……他哭得很厲害,阿遼憲卡!他吻我的手,不住央告我到你這兒來求你。……」「他要怎麼樣?」
「他求你還他的東西。他說,『我先前把黑麥運到他那兒去磨,可是他沒給我麵粉。』」「您用不著管人家的閑事,媽媽,」磨坊主人抱怨道。「您的事就是禱告上帝。」
「我一直在禱告,可是不知怎的,上帝不理我的禱告。瓦西里成了叫化子,我自己也沿街討飯,穿著別人的長外衣走來走去,你呢,倒過得挺好,可是上帝才知道你長著一顆什麼心。哎,阿遼憲卡,貪婪的眼睛把你毀了!你樣樣都好:又聰明,又漂亮,又是體面的商人,可就是不象個真正的人!你不和氣,從來也沒有個笑臉,一句好話也不會說,一點慈悲心腸也沒有,活象頭野獸。……瞧瞧你這張臉!人家都在背後數落你,我聽得好傷心喲!喏,你就問問這兩位神甫吧!他們胡亂說你吸人的血,橫行霸道,晚上帶著你的強盜伙計們打劫過往的行人,偷人家的馬。……你的磨坊就象一個被上帝詛咒的地方。……姑娘和男孩都不敢走近,大家都躲著你。
人家給你取的外號不是別的,而是該隱和希律④啊。
「您胡鬧,媽媽!」
「你走到哪兒,哪兒就不生草;你在哪兒呼吸,哪兒就沒有蒼蠅飛。我老是聽見人家說:『唉,只求有人快點把他打死,或者定了罪才好!』做母親的聽了這些話是什麼滋味?什麼滋味啊?你到底是我親生的孩子,我的血肉呀。……」「不過我得走了,」磨坊主人說著,站起來。「再見,媽媽!」
磨坊主人從堆房裡拖出一輛大板車,牽出一匹馬,把它象小狗似的往車杠中間一推,開始拴馬。老太婆走到他身旁,瞧著他的臉,淚汪汪地眫巴眼睛。
「好,再見!」她說,這時候,她的兒子很快地穿上長外衣。「托上帝的福,你就在這兒住下去吧,可是別忘了我們。
等一等,我送給你一點禮物,……」她壓低喉嚨說,解開小包。「昨天我到助祭太太家裡去,他們給我吃東西,……我就藏起一個留給你。……」老太婆向兒子伸出一隻手去,手裡拿著一塊不大的薄荷餅干。……「您走開!」磨坊主人叫道,推開她的手。
老太婆窘了,餅干從她手中掉下地,她慢騰騰地往水壩走去。……這個場面給人留下沉重的印象。姑且不談修士們大叫一聲,嚇得攤開了手,就連喝醉酒的葉甫塞也楞住了,驚恐地呆望著他的主人。不知道是磨坊主人理解了修士們和工人臉上的表情呢,還是也許有一種沉睡已久的感情在他的胸膛里動了一下,總之,他臉上掠過一種類似驚嚇的神情。……「媽媽!」他叫道。
老太婆打了個哆嗦,回過頭來看。磨坊主人匆匆地把手伸進衣袋,從那兒取出一個皮革制的大錢包。……「給您,……」他喃喃地說著,從錢包里取出一把錢來,有鈔票,有銀幣。「您拿去吧!」
他手裡攥著那把錢,揉搓著,不知什麼緣故轉過頭去看一眼修士們,然後又揉搓。鈔票和銀幣順著手指縫里漏下去,一個個回到錢包里去了,結果手裡只剩下一枚二十戈比銀幣。
……磨坊主人把它細細看一遍,用手指頭摩挲著,然後嗽一 下喉嚨,漲紅臉,把它交給母親了。
【注釋】
①阿歷克塞的小名。
②基督教節日,在八月十五日。
③瓦西里的小名。
④該隱是亞當的大兒子,因嫉妒而殺死弟弟,見《舊約·創世記》;希律是猶太王,在耶穌誕生的時候,要捉拿和殺死他,見《新約·馬太福音》。
============================================
作者簡介
契訶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訶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⑻ 讀契訶夫短篇小說的感想
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讀後感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十九世紀里受到殘酷剝削的車夫,他為了維持生計,被迫早出晚歸,拉著他那匹瘦得只剩下骨頭的馬,在寒冷、昏暗的大街上穿行。
使我感受頗深的是一段車夫與車夫對罵的鏡頭,「你往哪裡闖,鬼東西!鬼把你支使到哪啊?靠右走!」文中的另一個車夫顯然是和文章的主人公一樣貧窮的,但他絲毫沒有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對方感到同情,反而看到一點點小錯便破口大罵。也許,他們的心中的情感已經被賺錢吃飽的肚子的心態佔領了,人窮志短在這里得到了體現。
另一個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主人公有滿肚子的煩惱但沒有人肯聽他說。文章以《苦惱》為題、,我想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無窮無盡的煩惱是貫穿全文的。一旦有人上了這位車夫的車,他就想與別人分享心中的苦惱。「我那個兒子……這個星期死了。」「多半是的了熱病吧……他在醫院了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得旨意呦」雖然他不想把這個話題說得太沉重,但從話語上我們仍可以感到他悲傷的情懷。而他得到的回應是什麼呢?「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趕你的車吧」顯然,人們對他的敘述不以為然,根本不想聽。你駕車,我給錢,我沒有興趣和你聊。這也折射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淡,沒有情感,只有錢——盡管只是一點點。人的高貴、尊嚴,就被這一點點錢所埋沒了。
還有一個場景,不是關於車夫的,而是准備乘車的三位乘客正在爭論的場景。車,只有兩個位置,而人,卻有三個——必須有人站著。就為此,三個人經過了長久的吵罵,變卦,責難之後才決定:讓一個駝子站著,因為它最矮。然而按我們現在的邏輯,駝子屬於「老弱病殘」理應坐著。這足以表明,在這個黑暗的社會里,剝削,不只是富人對窮人的專利,窮人和窮人之間也相互剝削,沒有剝削人的成本,怎麼辦?那就從日常生活的小方面欺負別人。
整篇文章充斥著苦惱這個主題,處處透露出一個貧窮車夫的苦惱,然而對於整個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互相攻擊難道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嗎?我想這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苦惱。
附:
契訶夫是世界文壇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經受了百年的時間檢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契訶夫的著眼點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從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對生活素材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選擇」,而在創作過程中又進行「推測、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質。
所以我很喜歡契訶夫的作品。在這本短篇小說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其中的《變色龍》,《釘子上》和《萬卡》。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裡不一;《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幾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丑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讀了這本小說選後,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牆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並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國的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