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暫坐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壹』 路遙,賈平凹,陳忠實同為文壇三大家,你覺得誰寫的最好
俗話說文無第一,陳忠實、賈平凹、路遙同為文壇三大家,被稱為陝西文壇的三駕馬車,在中國當代文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賈平凹
從早期的《浮躁》到《暫坐》,他也不斷地在寫作方法上探索,從總體上來說不愧大家手法的。並且他的小說思想掩飾得比較深,如同在奇妙的美味松露上面,總是覆蓋著落葉枯枝。賈平凹喜歡用這樣的障眼法,瞞天過海。從《山本》對比《白鹿原》就可看出些眉目。
故在純女主的新著《暫坐》小說中,不僅將其審美,從《廢都》的城鄉結合部提升到了都市級水平,還有很多的現實諷喻和思索,春光乍泄般穿過字里行間,懂得人未免會笑:賈老師太小心狡猾了。
『貳』 賈平凹暫坐性描寫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當代作家,全國人大代表。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賈平凹暫坐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首先,賈平凹的小說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的追求上,表現在敘事態度和審美理想上。這一特徵表現為小說中敘述者或敘述者的隱蔽性、淡化故事情節、以生活代替故事,以及在具體敘述中試圖自然地、無人工地呈現故事。
摘要賈平凹長篇小說的敘事特點是由於賈平凹對中國道家哲學和美學思想、古代言說藝術、明清小說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現實主義」小說的深刻影響。賈平凹敘事中對自然的追求有其文學價值和意義,但也帶來了一些不足和問題。
其次,賈平凹的小說可以稱為意象小說或意象小說,但意象的創造只是其敘事特徵的一個重要方面。賈平凹在小說創作中塑造了大量的自然形象、人物形象和社會、文化、民間形象。
『叄』 陝西三大家賈平凹是什麼位置與路遙、陳忠實有何不同
賈平凹:「先前拿路遙來壓我,路遙死後,又拿陳忠實來壓我。」 據說這是著名評論家李建軍爆料的賈平凹私下的話。不知真假。不過爆料者意圖明顯,就是想說賈平凹對自己在作協的待遇處境,也有牢騷和不滿意時候。
事實上,從陝西作協主席這個頭銜來說,先是路遙,路遙死後是陳忠實,陳忠實之後現在才是賈平凹。這樣的順序似乎代表了陝西文壇某種認定,文壇地位路遙高於陳忠實,陳忠實高於賈平凹。
如此豐富的體量,放眼當今,誰有這樣旺盛的創作力。賈似乎是獨一份。英國大文豪狄更斯以14部長篇小說享譽世界,被視為高產的代表,在賈平凹這里,早就超越了。而且,賈的步伐還沒有停止。相信《暫坐》不會是他的最後一個長篇小說。
除了公認的高產,賈平凹長篇的質量也是有目共睹。《商州》系列、《浮躁》、《廢都》、《病相報告》《白夜》、《秦腔》、《古爐》,都是反響較大的作品。 在文學邊緣化且不可逆轉的時代浪潮下,賈平凹會成為最後的絕響嗎?
另外,三人之中,只有賈平凹的作品獲得過國際獎項,而且,在國外具有的廣泛傳播度,也遠在路遙、陳忠實之上。
『肆』 賈平凹的《地平線》,全文閱讀
地
平
線/賈平凹
小的時侯,我才從奏嶺來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歡騎上自行車在路上無拘無束地賓士。莊稼收割了,又沒有多少行人,空曠的原野的稀落著一些樹叢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頭,就看見遠遠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
天和地已經不再平行,形成個三角形,在交叉處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線,有樹叢在那進而伏著。
「啊,天到盡頭了!」
我拚命兒向那樹叢奔去。騎了好長時間,趕到樹下,但天依然平行;在遠遠的地方,又有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現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線。
一個老頭迎面走來,鬍子飄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老爺子,你是天邊來的嗎?」我問。
「天邊?」
「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線的地方。去那兒還遠嗎?」
「孩子,那是永遠走不到的地平線呢。」
「地平線是什麼?」
「是個謎吧。」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為他是騙我,就又對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線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敗了:矮屋那裡天地平行,又在遠遠的地方出現了那一道地平線。
我坐在地上。咀嚼著老頭的話,想這地平線,真是個謎了。正因為是個謎,我才要去解,跑了這么一程。它為了永遠吸引著我和與我有一樣興趣的人去解,才永遠是個謎嗎?
從那以後,我一天天大起來,踏上社會,生命之舟駛進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卻記住了這個地平線,沒有生活中沉淪下去,雖然時有艱辛、若楚、寂寞。命運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總有交叉的時侯,那個高度融合統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線,總是在前邊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
《地平線》由賈平凹先生娓娓敘說著,從開篇就可領略到一種如被清水清洗般的真實。小的時候,在一個大平原上,有莊稼,有矮屋。遠處,天地相接了,有樹叢在那裡伏著。這是一個人眼睛看到的真實的畫面,沒有雕飾,天然去生成。行文至此,還看不出思想,只是一種描寫而已。然而,「我拚命的向那樹叢奔去」,為什麼要奔去?為的是看看那天地相接的地方是個什麼樣。一種好奇也把我們引入了這片天地。文中地平線的寓意就是未來的生活,未知的世界。正是因為對未來充滿新鮮的幻想和憧憬,作者才會再成長中努力的追求,而不被各種不良誘惑所吸引。
對地平線這個迷的探索的過程就是人生不斷往前看,不斷奮斗的過程。
『伍』 唯物質至上的時代,那些靠美貌俘獲男人心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男人征服世界,女人用征服男人的方式來征服世界。」
而女人最好用的武器就是「媚」與「柔」,女人是水做的,天生具備「柔」的屬性,如果顏值很高,那就是人間尤物,可在男權社會中如魚得水,甚至平步青雲。
《廢都》出版半年後就被禁,但是卻獲得法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費米娜文學獎」,可見其是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的。
如今《廢都》解禁,重溫經典,再去細品庄之蝶的那些荒唐事,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暫坐》是賈平凹在68歲時寫成,這是他的第17部長篇小說,是所有作品是花的時間最長,重寫次數最多的,敘事角度更宏大,也更加深刻。
有人說《暫坐》是《廢都》的續集,但我覺得更像是升級版,40歲與68歲,人的思維是有很大不同的。
《暫坐》中融入了賈平凹近70年的人生感悟,對人生感到迷茫無措的凡塵男女,真的可以好好看看這本書。
《廢都》與《暫坐》都是城市題材,是賈平凹對自己的突破,27年前曾驚艷全國,27年後,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兩本書都值得珍藏,慢慢品讀,你一定會有不少的收獲。
『陸』 賈平凹暫坐中性的描寫有哪些
一、茶樓百態
暫坐是一座茶樓,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茶樓展開,老闆娘海若是一個風情萬種的女子。她吸引來了11個美麗有錢的女子,有俄羅斯女郎伊娃,有從農村進城的辛起,也有養尊處優得富太太。這不同姿態的12個女人,堪比「金陵十二釵」。
她們的生活看似輕鬆快活,每天在茶樓和各式各樣的人打情罵俏,非常得自在歡愉。
但她們的生活卻各有各背後的故事,被男人拋棄、做 小 三、領導下台被牽連、到茶館消失。十二個女人的十二種人生際遇糾纏在一起,才讓人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有秘密,而且是不為人道的秘密。
其中最令人唏噓的,莫過於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叫做辛起,是個農村來的女人,她16歲就進城打工,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自己,她把心思都花在穿著打扮上,一心想要當有錢人。
辛起一直想要嫁給一個有錢的老公,但是一直都沒有遇到,她便嫁給了一個城裡男人,只是這個城裡男人沒有錢。
辛起就一直都很嫌棄他,經常和丈夫吵架。一直到辛起遇見了一個70歲的有錢香港富豪,兩個人一見鍾情,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那個富豪經常給辛起買房、買首飾,辛起覺得自己必須牢牢抓住富豪這棵大樹,才是讓自己真正變成一個城裡人。
所以她回家和自己的老公提離婚,還跟香港富商表白,要跟著他去香港。
在茶樓的12個女子中,賈平凹最欣賞的就是老闆娘海若。
海若,是個非常有姿態的上海女子,人長得漂亮,卻不施粉黛。
她大氣,坦然,有聰明的地方,茶樓的各位姐妹有什麼問題,總會來找海若一起商量。
可以說她就是各個姐妹心中的大姐大,總會在事情還是一頓混沌時,幫助自己的姐妹理清楚頭緒,可以說是女子中的人間情形。
但是她的裝束和打扮又都很中性,賈平凹就是被她所深深吸引,說:「雌雄同體的人,往往是人中之鳳!」
柏拉圖也曾經說過:「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半。」
可見,大師對厲害的人的欣賞都是出於相同的目光和角度。
三、人生不過暫坐
賈平凹年過古稀,卻筆鋒不老,對於這本70歲的封筆之作《暫坐》,賈平凹花了整整兩年!
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慢,寫夠了足足二十一萬字,而且還寫了四遍!生怕自己寫得不好!
賈平凹說:「寫作中,常常不是我在寫她們,是她們在寫我。」可見賈平凹在寫作時是有多麼的投入和專注。
他看慣眾生,描寫出俗世紅塵男女,身不由己的命運軌跡;又用局外人的口吻,隱藏起不甘心和隨波逐流,讓一切歸於雲淡風輕。
(6)賈平凹暫坐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人生苦短,漫漫幾十載光陰,熬過多少日和夜,卻好似只是來這人間"暫坐";但人生又很綿長,如果是遭逢了情人別離,一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卻變得像一生那麼漫長。
人生漫漫,總有一些事情的發生不遂人願,讓人生陷入低谷。但碰到時不妨豁達一點,想想書中12個女人,想想我們這一生只是"暫坐",這樣一來,似乎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讀罷《暫坐》這本書,真的會讓人久久回味,只恨為什麼沒有早一點捧起一本這么振聾發聵的書。
如果你覺得生活疲憊了,想要歇息一下;如果你覺得生活乏了,想要看些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風景,可以來翻一番賈平凹的《暫坐》,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賈平凹的《暫坐》,領略不一樣的人生,讓心靈從塵世中平靜下來,好好欣賞別人的靈魂。
『柒』 以《秦腔》為例分析賈平凹散文民俗特徵
《秦腔》通過對秦人自導、自演、自觀、自評秦腔的痴醉迷狂的傳統風俗的描述,於意識深層的剛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氣質和精神上自給自足的生存狀態。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人合一:秦川的「地理構造竟與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統」,「當老牛木犁疙瘩繩,在田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立在犁溝里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睏乏便一盡兒滌盪凈了 」,在這里,「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是秦地人平庸、苦難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宣洩和自我升華,是他們生命中美感和歡樂的源泉。
作者將自然和人文景觀相統一,讓生活世界和藝術世界彼此擁抱,熔歷史、地理、民俗於一爐。《秦腔》行文淋漓甜楊,是賈平凹生命體驗的舒展,恰如秦腔藝術正是秦人生命風骨和文化根系的揮發。
(7)賈平凹暫坐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秦腔》作品以細膩平實的語言,採用「密實的流年式的書寫方式」,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字里行間傾注了對故鄉的一腔深情和對社會轉型期農村現狀的思考。書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賈平凹稱「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捌』 賈平凹的資料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當代作家,全國人大代表。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8)賈平凹暫坐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首先,賈平凹長篇小說在敘述態度和審美理想上主要體現為對自然的追求。這一特點,表現在作品中就是對小說敘述者或敘事人的隱藏,故事情節的淡化以至生活對故事的置換,和具體敘述時力圖做到自然呈現、不用人力等。
賈平凹長篇小說敘事的這一特點,緣於賈平凹深受中國道家哲學和美學思想,古代說話藝術和明清時期的世情小說,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的「新寫實」小說創作潮流等的影響。賈平凹在小說敘述上對自然的追求,自有它的文學價值和意義,但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缺點和問題。
其次,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可稱作意象小說或意象主義小說,但對意象的營造也只是其敘事特色的一個重要側面。賈平凹在其長篇小說中創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會、文化和民俗意象。
其意象創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隱喻、象徵之義;二是從前到後來看,賈平凹長篇小說的意象營造從局部走向了整體;三是意象營造往往走向了象徵,成為象徵性意象。賈平凹在其長篇小說中進行意象營造,有他的創新之處和一定的原因,也給藝術上帶來了一些問題。
再次,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神秘現象,具有一種神秘主義傾向。這一特點的形成,與賈平凹自身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經歷有關,也與賈平凹對中外文學優秀傳統如我國志怪小說、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等的學習和借鑒有關。
當然,這也是賈平凹小說創作比較自覺的藝術追求的結果。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神秘色彩或神秘主義傾向,確實給作品帶來了比較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但相應地也帶來了一定的缺陷和問題。
最後,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大部分都屬於「進入型」小說,由此而體現了它在情節結構上的顯著特色。從空間上說,「進入型」小說情節結構上的進入—離去,總是聯系著兩塊在傳統上是對立的空間地域:城和鄉。賈平凹在作品中對城鄉二元世界和兩種文化進行了強烈的比照,並給予了持久的深刻的思考。
從時間上說,「進入型」小說中所謂的進入者的一進一離,不僅聯系了城鄉兩個空間區域,而且溝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時間狀態。作品中實際所描寫的時間的封閉性、短暫性與所暗示的時間的開放性、永恆性直接構成了一種寓言,一種關於人生的寓言,這寓言也許是說人生在於過程,漂泊是一種宿命。由此從以上時空兩個維度出發,可以把賈平凹長篇小說結構的整體特點概括為:人在城鄉之間漂泊。
『玖』 賈平凹寫了一篇小說,叫《兩棵小桃樹》,可否給予全文
、《一棵小桃樹》
我常常想要給我的小桃樹寫點文章,但卻終沒有寫就一個字來。是我太愛憐它嗎?是我愛憐得無所謂了嗎?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怪緣故兒,只是常常自個兒懺悔,自個兒安慰,說:我是該給它寫點什麼了呢。
今天的黃昏,雨下得這般兒地大,使我也有些吃驚了。早晨起來,就淅淅瀝瀝的,我還高興地說:春雨貴如油;今年來得這么早!一邊讓雨濕著我的頭發,一邊吟些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那雨卻下得大了,全不是春的溫柔,一直下了一個整天。我深深閉了柴門,佇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樹兒在風雨里哆嗦。纖纖的生靈兒,枝條已經慌亂,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點兩點地在黃水裡打著旋兒。啊,它已經老了許多呢,瘦了許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顏全然褪盡了。可憐它年紀兒太小了,可憐它才開了第一次花兒!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兒萬般兒地無奈何。唉,往日多麼傲慢的我,多麼矜持的我,原來也是個孱頭兒。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們還是孩子。奶奶從集市上回來,帶給了我們一人一顆桃子,她說:都吃下去吧,這是一顆「仙桃」;含著桃核兒做一個夢,誰夢見桃花開了,就會幸福一生呢。我們都認真起來,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卻無論如何不能安睡,想這甜甜的夢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來,將桃核兒埋在院子角澆的土裡,想讓它在那蓄著我的夢。
秋天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冬天,孩子自孩子的快活,我竟將它忘卻了。一個春天的早晨,奶奶掃掃院子,突然發現角落的地方,拱出一個嫩綠兒,便叫道:這是什麼呀?我才恍然記起了是它:它竟從土裡長出來了!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著身子的。第二天才舒開身來,瘦瘦兒的,黃黃兒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了去。大家都笑話它,奶奶也說:這種桃樹兒是沒出版的,多好的種子,長出來,卻都是野的,結些毛果子,須得嫁接才成。我卻不大相信,執著地偏要它將來開花結果哩。
因為它長的太不是地方,誰也不再理會,惹人費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兒。爺爺是喜歡服侍花的,在我們的屋裡、院里、門道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遠近的人都來贊賞,爺爺便每天一早喊我們從屋裡一盆一盆端出來,一晚又一盆一盆端進去;卻從來不想到我的小桃樹。它卻默默地長上來了。
它長得很慢,一個春天,才長上二尺來高,樣子也極委瑣。但我卻十分地高興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夢種兒長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們那含著桃核做下的夢,或許已經早忘卻了,但我的桃樹卻使我每天能看見它。我說,我的夢兒是綠色的,將來開了花,我會幸福呢。
也就在這年裡,我到城裡上學去了。走出了山,來到城裡,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這般兒大,城裡的好景這般兒多。我從此也有了血氣方剛的魂魄,學習呀,奮斗呀,一畢業就走了上了社會,要轟轟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業了;那家鄉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樹兒便再沒有去思想了。
但是,我慢慢發現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邊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我漸漸地大了,脾性兒也一天一天地壞了,常常一個人坐著發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這時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禍不單行。我連夜從城裡加古巴老家去,家裡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經下葬了。看著滿屋的混亂,想著奶奶往日的容顏,不覺眼淚流了下來,對著靈堂哭了一場。天黑的時候,在窗下坐著,一抬頭,卻看見我的小桃樹了:它竟然還在長著,彎彎的身子,努力撐著的枝條,已經有院牆高了。這些年來,它是怎麼長上來的呢?爺爺的花事早不弄了,一壘一壘的花盆堆在牆根,它卻長著!弟弟說:那桃樹被豬拱過一次,要不早就開了花了。他們曾嫌長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卻不同意,常常護著給它澆水。啊,小桃樹兒,我怎麼將你遺在這里,而身漂異鄉,又漠漠忘卻了呢?看著桃樹,想起沒能再見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懺悔對不起我的奶奶,對不起我的小桃樹了。
如今,它開了花了,雖然長得弱小,骨朵兒不見繁,一夜之間,花竟全開了呢。我曾去看守終南山下的夾竹桃花,也去領略過馬嵬坡前的水密桃花,那花兒開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樹兒,一顆「仙桃」的種子,卻開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兒單薄得似紙做的,沒有肉的感覺,沒有粉的感覺,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蒼白白的臉兒,又偏苦澀澀地笑著。我忍不住幾分憂傷淚珠兒又要下來了。
花幸好並沒有立即謝去,就那麼一樹,孤孤地開在牆角。我每每看著它,卻發現從未有一隻蜜蜂去戀過它,一隻蝴蝶去飛過它。可憐的小桃樹兒!
我不禁有些顫抖了:這花兒莫不就是我當年要做的夢的精靈兒嗎?
雨卻這么大地下著,花瓣兒紛紛零落去。我只說有了這場春雨,花兒會開得更艷,香味會蓄得更濃,誰知它卻這么命薄,受不得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這么多的洗禮,片片付給風了,雨了!我心裡喊著我的奶奶。
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紮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隻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脫,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剎那,我突然看見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中搖著,拌著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閃著時隱時現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我心裡稍稍有些了安慰。啊,小桃樹啊!我該怎麼感激你,你到底還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會開嗎?你開的是灼灼的嗎?香香的嗎?我親愛的,你那花是會開得美的,而且會孕出一個桃兒來的;我還叫你是我的夢的精靈兒,對嗎?
草於198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