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巴金小說春在線閱讀百度

巴金小說春在線閱讀百度

發布時間: 2021-06-22 07:11:32

⑴ 巴金的春

本報記者的腳步,去看看那口雙眼井……

昨晚,深秋的冷風走遍成都的大街小巷。正通順街雙眼井旁,那株半尺高的胭脂花依然在風中搖曳,雖然沒有花朵,但那葉子依然在陰冷的天氣中青綠逼眼。

「找到雙眼井,就可以找到我童年的足跡」,巴金曾經這樣說。人來人往,我走近這口或許是中國文學史上名氣最大的一口井———就跟冰心先生那隻白色的貓一樣,井或者貓,因人崇物。

井已經乾枯,上面用兩塊片石分別蓋住井眼,並用石砌欄桿圍成四五平方米的一片領地,跟周圍的現代化高樓和店鋪隔離開來。在井邊立有一塊石碑,立於1994年,10年過去,碑身的兩個小角已經被毀壞,碑身的文字也殘缺不全……

站在井邊,摩挲著那些質感粗糙的石欄桿,我在想,當巴金還不是一位備受景仰的文學巨匠,而是一個孩童,或是一個少年,那時,他會不會像所有成都孩子一樣,曾經在這井邊玩過響簧,轉過地牛牛?當巴金老人躺在上海的病房裡,在他生命的最後一瞬間,他是不是曾經想起遙遠成都家鄉,想起這口蘊藏他的童年的雙眼井? 早報記者羅巨浪

巴金的童年足跡

除了巴金在《我與文學50年》中對「家」的敘述,巴金胞弟李濟生日前也證實:「我老家,是在成都正通順街,又叫雙眼井。是我祖父在那裡置的產業,我祖父在清朝做過幾任縣官,後來他就辭官不做了,有幾個錢嘛,就在成都買房子。」

記憶·一口老井和一株老樹

成都正通順街的雙眼井邊,即現在的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所在地,就是巴金度過了19年青年時代的舊居。他的許多主要作品都是以當年的這個老公館為背景寫作的,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憩園》等。很多喜歡巴金的讀者包括一

些外國讀者,到成都都想造訪這個老宅子,但隨著城市的變遷,如今能記憶的也只有一口老井和一株老樹了。

紀念·青年畫家創作成《家》

巴金舊居還引出很多故事:一位青年畫家以這棵大樹為背景畫了一幅叫做《家》的油畫,這幅油畫曾參加國內外的多次畫展,深獲好評。巴金把刊登這幅畫的畫報送給了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先生。水上勉有感於此,還給這位中國青年畫家寫過信,送過書,演繹了一段中日友好的佳話。這位畫家就是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舞美設計師賀德華。

考證·專家精心復元「老家」

戰旗歌舞團還有一位老人張耀棠,花了多年的心血考證、製作出一幅寶貴的巴金老家復原圖。張耀棠是原戰旗文工團團長,他說:「1952年9月我就到成都來了,聽人家講,我們住的這個院子就是巴金的故居,里頭有5個井,其中一個井就是小說《秋》裡面淑貞跳的那個井。還有一個小荷花池,有人講,這就是鳴鳳自殺的地方,其說不一。我在這個院子里頭住了快要30年了,巴金的家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有責任把它搞清楚啊。」

省文聯主席、巴金侄兒李致曾談到,上世紀80年代曾提出過要恢復巴金故居,巴老不願花國家的錢為自己做什麼,巴老說過:「只要雙眼井在,我就能找到童年的路,要紀念的話,寫一個牌子就可以了。」

□巴老遺憾

三部曲少了「成都」標簽

成都老作家馮水木早前回憶了1967年和巴金的一次談話。巴金當時謙虛地指出了《家》、《春》、《秋》的不足。回憶起當年的情況,馮水木顯得非常激動,「我當時的理想就是當作家,巴金的作品給我影響最大。1967年12月份,我專程去上海探訪巴老。當時巴老穿一套藍色中山服,腳上是一雙燈心絨棉鞋,正在上海作協的院子里撿石頭,而在他後面的牆上,還貼著一份他寫的『檢討』。」

知道馮水木是四川人,巴金高興地和馮水木拉起了家常,他說,「看到了家鄉人,我也想起了家鄉菜。我最想吃的就是成都的回鍋肉和雜醬面。」當馮水木表示自己最喜歡的小說是《家》、《春》、《秋》時,巴金卻說道,「說句老實話,我覺得《家》、《春》、《秋》有個最大的遺憾,沒有在書中把成都的街道、橋梁、河流點出來。好多人讀了我的書後,根本不知道我寫的就是成都,就連曹禺在話劇版《家》的劇本中也是寫的西南某城。」

□巴老情結

最愛吃成都的油菜頭

巴老在成都有很多老友,著名文人車輻便是其中之一。早前,90高齡的車輻回憶起當年與巴老在一起的日子時,說到他和巴老在一起不聊文學,「擺成都還擺不完,沒得時間聊其他的了。」

車老和巴老結緣於上世紀30年代的雜志《四川風景》,隨後便成了好朋友。車老幽默地回憶說,他自己是「好吃鬼」,又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喜歡到處尋找好吃的東西,成都的老館子幾乎他都知道。巴老每次回成都都不會「放過他」,要求他當向導尋美食。他指著1993年到巴老家最後一次見到巴老的照片對記者說,每次到上海看望巴老,都會帶上30餘斤成都才有的蔬菜,青菜頭、油菜頭都是巴老相當喜愛的蔬菜。

□緬懷巴老

一些手跡

記者在成都圖書館地方文獻部見到了由巴金親筆簽名的10本圖書,這是1988年「五一」節李致從上海帶回的珍貴禮物,而今成了館藏珍品。據地方文獻部主任劉先生介紹,成都圖書館還珍藏有巴老的兩篇手稿,劉先生說:「兩篇手稿一篇是一本書的《跋》,一篇是讀後感想,都是我們文獻部很珍貴的資料。」記者看到,巴金親筆簽名的10本圖書中有中文版小說《寒夜》、隨筆《探索集》、《隨想錄》、《無題集》、《病中集》、《真話集》和4本俄文、法文版小說《寒夜》等。劉先生說,「1988年李致到上海看望巴老,我們館里請李致帶了幾本巴金的書到上海請他簽名,結果巴老另外還送了我們10本圖書。」

據了解,這幾本書,作為珍藏品,不外借。

一尊銅像

為了紀念文壇巨匠巴金百年壽誕,由四川雕塑家嚴永明設計的巴金銅像2003年6月初在成都製作完成。這尊全國最大的巴老銅像於6月20日安放在成都百花潭公園內的慧園廣場。

巴老銅像身著中山裝,戴著一副眼鏡,圍著圍巾,手拄一支竹製拐杖,正漫步走向前方。雕塑家嚴永明介紹說,銅像高2.1米,是用1噸多上好的青銅鑄造的,為國內最大的巴金銅像。嚴永明稱,巴金是一個關心民間疾苦的文學家,銅像整體上表現的是巴老的精神境界。

一座紀念館

巴金文學院新館於去年在龍泉驛北幹道竣工。巴金文學院副院長傅恆透露, 「龍泉當地政府為新館很花了些工夫,新館的布局採用了對稱的四合院結構,中間的一幢建築最為高大,共分兩層,巴金銅像擺放在一樓大廳正中,所有資料和實物展品陳列在二樓。」新館的主要建築物有巴金紀念館、綜合樓、會展樓和亭廊,以灰瓦白牆為主,格子窗、坡屋頂,平實的民居風格與巴老朴實的為人和為文相應。各建築之間分布著高低錯落的園林,栽種了成都特有的代表性植物:竹和芙蓉,園內有亭台、小橋、流水等建築小品。

⑵ 巴金春全文

全文網址:http://www.52ebook.com/book_6180.html

⑶ 巴金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1、《英雄的故事》,1953

2、《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3、《復仇》,1931,新中國書局

4、《光明》,1932,新中國書局

5、《電椅》,1933,新中國書局

6、《抹布》,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7、《將軍》,1934,生活書局

8、《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9、《沉落》(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10、《發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11、《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12、《還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13、《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14、《豬與雞》,1959,作家出版社

15、《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作品久被翻譯成各國文字,1949年之後再無長篇小說面世。妻子蕭珊,1944年5月結婚。1983年3月起,巴金連續五次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任職直到去世為止。

(3)巴金小說春在線閱讀百度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一、真善思想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

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

二、批判封建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專制的王國,又把高老太爺一類的家長視為「封建統治的君主」,很顯然,他是明確地把「家」與「國」、「家長」和「國君「對應地聯系在一起了,就是說,他己看清了中國封建社會里「國」與「家」的同質結構關系。

所謂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系,就是這一同質結構的最好說明。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不論在家還是在國,所實行的都是專制的家族統治,人處其中,受到同質結構關系的約制,使人性扭曲,個性不得張揚和發展。

所以,巴金「禮教的監牢」和「狹的籠」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國家的,他所創作的家庭小說是對整個家族制度進行批判的

⑷ 巴金《春》主要內容

《春》主要內容:

寫的是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說寫了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寫了幾對年輕人——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之間的戀愛、婚姻糾葛,寫了他們不同的遭遇。

寫了學生請願,覺慧被關禁閉,兵變驚亂,鳴鳳、梅芬、瑞珏相繼慘死,覺民逃婚,覺慧出走。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春》主要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迂腐、醜陋和對青少年的迫害,並號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籠,主要是圍繞高淑英展開新一輪封建斗爭,在覺慧的感染下,在遭受封建制度的束縛後,淑英最終選擇追求自由,效法覺慧逃離高家,到上海開始不一樣的、全新、美好的生活。

(4)巴金小說春在線閱讀百度擴展閱讀:

作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延續了第一部《家》的風格,依舊是通過描寫高家這個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來表現年輕人在老一輩人的陳舊思想和愚昧安排下的苦苦掙扎。《激流三部曲》在結構上也是很有特點的:小說中人物眾多,頭緒紛繁,作者卻安排得有條不紊,起伏有致。

往往以事件為主線索,以一個又一個的場面組織起來。每一部分的首尾都落在各部分中同一件事上,因而形成三部獨立完整的著作,而整部《激流》又被這樣一些相似的情節、場景前後呼應,因而又形成一整部完整的作品——這就是《激流》的結構藝術。

⑸ 巴金小說《春天裡的秋天》的原文

1、原文參見豆瓣:http://www.douban.com/note/31537/?type=like
2、內容片段:
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
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
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閃耀著,紅的星,綠的星,白的星。
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
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每個人在春天裡
都可以有歡笑,有愛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裡哭泣了。
這一個春天,在迷人的南國的古城裡,我送走了我的一段
光陰。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給春天的風掃盡了。
在雨後的一個晴天里,我同兩個朋友走過泥濘的道路。走
過石板的橋,走過田畔的小徑,去訪問一個南國的女性,一個
我不曾會過面的瘋狂的女郎。
在—個並不很小的莊院的門前,我們站住了。一個說著我
不懂的語言的小女孩給我們開了黑色的木柵門,這木柵門和我
的小說里的完全不同。這里是本地有錢人的住家。
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我看見了我們的主人。寬大的架子
床,寬大的涼席,薄薄的被。她坐起來,我看見了她的上半身。
是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
我們三個坐在她對面一張長凳上。一個朋友說明了來意。
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樣。我默默地看了她幾眼。我就
明白我那個朋友所告訴我的一切了。留在那裡的半個多小時內,
我們談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話,看見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別了她出來,我懷著一顆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來
意,我那想幫助她的來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個女郎,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
次懂得瘋狂的意義了。
我的許多年來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淚寫成的書,我的生活
的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
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
由。我給人喚起了渴望,對於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
了一個事業,值得獻身的事業。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給另一種
勢力摧殘了。在喚醒了一個年輕的靈魂以後,只讓他或她去受
更難堪的蹂躪和折磨。
於是那個女郎瘋狂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自由的婚姻、
傳統觀念的束縛,家庭的專制,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正在開花的
年青的靈魂,我的二十八年的歲月里,已經堆積了那麼多、那
么多的陰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樣的笑里,我看見了過
去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屍體。我彷彿聽見—個痛苦的聲音說:
「這應該終結了。」
《春天裡的秋天》不止是一個溫和地哭泣的故事,它還是
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呼籲。我要拿起我的筆做武器,為他們沖鋒,
向著這垂死的社會發出我的堅決的呼聲「Je accuser」
3、簡介:《春天裡的秋天》是巴金基於當時泉州社會現實創作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凄楚動人的愛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學教師在泉州和他的女學生鄭佩容相愛著,但遭到女方父親的強烈反對,他倆逃到廈門鼓浪嶼。但是他們的愛情終難為封建禮教所容,在短暫的幸福時光過後,鄭佩容在母親的電促下返回泉州,從此音信杳渺,最終在父母所包辦的婚姻中鬱郁而終。
4、點評:巴金的中篇《春夭里的秋天》(寫於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專制家庭摧殘下愛情的悲劇,是一個「溫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籲」。小說全篇成功而嫻熟地運用第一人稱手法,通過男主人公林敘述和描寫了他和少女鄭佩落的戀愛生活、愛情悲劇,筆調柔婉,簡潔細膩,抒情氣息濃郁,就象一首精妙雋永的散文詩,充滿媚人的詩情味。

⑹ 求巴金的《家》《春》《秋》在線閱讀的網站

http://www.tushucheng.com/book/2111807.html

⑺ 巴金小說《家》和《春》內容上有聯系么

有聯系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熱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們對於舊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便是這種受到新思潮沖擊的新生的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他的信念很單純,對舊勢力「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他的確是「幼稚」的,對周圍的一切還不能作出科學的分析,甚至感到「這舊家庭裡面的一切簡直是一個復雜的結,他這直率的熱烈的心是無法把它解開的。」但基於「五四」時代對舊的一切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庭是「無可挽救的了」。他並不想對「家」寄託什麼希望,而熱心於交結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辦閱報社等等社會活動,「誇大地把改良社會、解放人群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與鳴鳳熱戀的時期,他在外面也「確實忘了鳴鳳」,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樣寂寞的家裡時,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惱」。最後,覺慧無所顧忌地離開家而遠走了。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盪,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部的新力量的成長,也通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在《春》與《秋》中,從淑英、淑華等人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到覺慧的行動對這個家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這一性格的確是給讀者帶來了鼓舞、帶來了「新鮮空氣」的。覺慧到上海是為了嚮往那裡的「未知的新的活動」,「還有那廣大的群眾和新文化運動」;作品並沒有正面地具體描寫覺慧離開家庭以後所走的道路,但對封建家庭的叛逆,常常是知識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起點。根據覺慧性格的邏輯發展,在中國具體歷史條件下,他是有可能經過較長時期的摸索而找到人民革命的主流和領導力量的。雖然環境氣氛和時代精神在《激流三部曲》中表現得不夠充分,使人不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那個家庭與當時各種社會關系的聯系,但作品寫到了「五四」革命浪潮的影響,寫到了四川軍閥混戰對人民的騷擾,也寫到學生們向督軍署請願和罷課的斗爭,以及地主派人下鄉收租等情況。這一切都表示這是一個人民革命力量正在觀苦鬥爭和不斷壯大的時代,而這種背景就給覺慧這些青年人的叛逆性格和出路提供了現實的根據。

覺新和覺民是始終貫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物,特別是覺新,作者對他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可以說是整個作品布局的主幹。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雖然有著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珏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傷心地痛哭,忍愛著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角色。作者對他是有一些批判的(通過覺慧,曾多次批判他的怯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讀者只有在把他當作一個犧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產生一點惋惜;這種情緒卻往往又為人物自己的行動所否定了。覺民的性格是沉著的,也是比較定型的;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順利的遭遇,使他勝利地得到愛情,跨過了逃婚的斗爭。他也有改變和發展,但都是順著一條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在《春》和《秋》中,他已站在斗爭的前緣,不妥協地和那些長輩們當面爭辯,並衛護著淑英、淑華的成長。在給覺慧的信中,他說:「我現是在『過激派』了。在我們家裡你是第一個『過激派』,我便是第二個。我要做許多使他們討厭的事情,我要製造第三個『過激派』。」這第三個就是淑英,淑英的成長和出走,是貫串在《春》裡面的主線,而覺民的活動就為這件事的開展准備了條件。

在青年女性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犧牲者外,作者在《家》里還寫了琴和許倩如,這是正面力量的萌芽,雖然許倩如只是一個影子,而琴還正在覺醒的過程中。到《春》里,這種正面力量就有了成長,不僅琴的性格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出現了淑英。她從覺慧的出走引起了心靈的波動,從蕙的遭遇又深切地感到擺在自己面前的危機,於是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下,逐漸變得堅強起來,終於走上了覺慧的道路,理解了「春天是我們的」這話的意義。《春》和《秋》中所展開的是比《家》中更加深化了矛盾。在長輩們的虛偽與墮落的襯托下,《春》裡面主要描寫一些心靈純潔的少年男女的活動,為淑英性格的成長和覺醒提供了條件。情節的開展比《家》來得迂緩,而精神仍是一貫的。淑華的活動主要在《秋》里,這是一個性格單純開朗的少女,她的爽直快樂的聲音常常調劑了某些場面中的憂郁情調,給作品帶來了一些明朗的氣氛。她最後也逐漸成長起來,有了「戰斗的慾望」,而且與舊勢力進行了面對面的爭辯。和她成為對比的是淑貞的命運,正當淑華爭取到進學堂的機會的時候,淑貞就跳井自殺了。這是個生活在愚蠢和淺妄的包圍中而從來沒有快樂過的木然的少女,通過她的遭遇暴露了那些長輩們的虛偽和丑惡,說明了封建主義對於人們的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嚴重的摧殘。這些少女們的活動,包括綺霞、倩兒、翠環等人,是作品中的重要構成部分。

對於那些虛偽、荒淫和愚昧的老一代的人們,作者並沒有把他們漫畫化,仍然投予了深刻的憎恨和無情的詛咒。從高老太爺和《秋》裡面死去的克明身上,揭露了舊制度的衛護者們那種表面十分嚴峻而其實極端虛偽和頑固的本質。《春》裡面作者更多地勾畫了克安、克定等人的荒淫墮落的活動,他們的盜賣財物、私蓄娼優、玩弄丫頭奶媽等行徑是不堪入目的;而在他們的放縱和影響下,覺群、覺世等小一輩品質的惡劣也已逐漸成型,這正說明了這種制度和教育的腐朽、野蠻和殘酷。《秋》裡面所寫的面更擴大了,已不限於高家的范圍,周家和鄭家也佔了很大的比重;通過周伯濤、鄭國光、馮樂山、陳克家等不同人物性格的描寫,所謂書香縉紳之家的虛偽、墮落和無恥的面貌是更多方面地揭露出來了。這就不只補充了對高家那些「克」字輩人物精神墮落狀況的揭露,而且說明了這是一個制度的產物,充分地顯示了這些形象的社會意義。另外一些庸俗、潑辣和愚蠢的女眷們的活動,例如陳姨太、王氏、沈氏等,更以她們的丑惡形象引起了人們的深深的厭惡。而通過一些性格善良的人們的犧牲,例如蕙的死和葬,枚的死,以及一些不幸的丫環的命運,封建統治階級的「吃人的」面貌和作者的極端憎惡的感情就表現得更為鮮明。

⑻ 巴金作品<<家>>.<<春>><<秋>>全文 急用


http://www.cnread.net/cnread1/mjfc/b/bajing/jia/index.html

http://www.xiaoshuo.com/readindex/index_0013437.html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bajing/qiu/

⑼ 求巴金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非序)全文的網上閱覽或電子書

我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⑽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誰幫我說說小說的內容

《激流三部曲》

《家》

內容梗概:成都高公館,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為父母早亡,現在是大哥覺新當家。

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

覺民與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對家中的丫頭鳴鳳有朦朧的好感。高老太爺要將鳴鳳嫁給自己的朋友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做妾,鳴鳳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決心脫離家庭。

高老太爺發現最疼愛的兒子克定騙妻子的錢去組織小公館,並在外欠下大筆債務,老四克安也大嫖戲子,在此打擊下一病身亡。家中大辦喪事,將要生產的珏被高老太爺的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趕到郊外生產,覺新不敢反對,因照顧不周,珏難產而死。覺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認這個家庭應該出個叛徒,他支持覺慧離家去上海。

相關評論:《家》也許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一本,可是它的問世並非一帆風順。最初,小說在《時報》上連載,每天一千字左右,後來因為戰爭中斷過一段時間,《時報》又換了編輯。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說太長,報社不想繼續登下去。收到信後巴金將剩下的稿子全寄了過去,並聲明如果報紙願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費。用他的話說,「為讀者寫作」的他「總算盡了作家的責任」。這樣,《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春》

故事梗概:覺慧逃出家庭後獲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劇還在一幕幕上演。覺新兄弟的繼母周氏的娘家人來到成都,要為覺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聰明美麗的女孩,卻被頑固的父親許給荒淫的陳家,大家都替她惋惜,覺新在她身上看到梅與珏的影子,卻無力幫助。這時,覺新的愛子海兒不幸病死,他對生活更加沒有了信心。覺民與琴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並鼓勵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親許給馮家,她極力想掙脫不幸的命運,甚至想過效仿鳴鳳去死,覺民與琴決心幫助她脫離家庭,去上海找覺慧。蕙完婚後過著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為婆家不肯請西醫耽誤了醫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覺新,也使他開始支持覺民等人的計劃。最終,淑英在覺民等的幫助下,被護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結尾,覺新等人收到她從上海的來信,信中傾吐了她獲得自由後的幸福。

相關評論:《春》寫了一個女孩如何鼓起勇氣走出家門,它無疑給了許多年輕人以叛逆的勇氣,巴金因此也成了許多想要叛離家庭的年輕人的「咨詢對象」,在眾多的咨詢者中,有一個女孩寄給他一張照片並約他見面談談。一見面,這個女孩就談起自己守舊的父親,並表示想脫離家庭。巴金誠懇地勸說女孩不要沖動,認為年輕人羽翼未豐前不宜輕易地踏入復雜的社會。巴金的真誠無疑感動了她,此後,這個女孩遇到麻煩時,常常找他傾訴。她的名字,叫蕭珊。

《秋》

故事梗概:蕙的靈柩停在廟中已經一年多,她的丈夫忙著續弦,根本沒想到要讓她入土為安。在覺新與覺民的「威脅」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塗的父親又將兒子枚推入火坑,枚才十七歲,就有了肺病的跡象,父親周伯濤不願承認兒子有病,卻忙著給他娶了馮家的小姐為妻,兩人感情不錯,但妻子脾氣很大,枚夾在她與長輩間受氣,婚後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兒。

三房的克明在女兒跑後有所悔悟。兩個弟弟卻想賣掉公館分家,兒子又不爭氣,克明在郁悶中丟下懷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頭翠環敬佩覺新為人,三太太決定將她給覺新。

高公館賣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覺新給覺慧與淑英的信中,他寫到各房的情況。四房五房繼續著荒誕的生活,幾個堂弟依然頑劣成性。三房與他們住得很近,保持著親密關系。他自己娶了翠環並將她當作妻子看待,至於覺民與琴,也按他們的意願舉行了新式婚禮並即將出外工作。

相關評論: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輝的形象當然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卻無疑是「多餘人」覺新。對於這個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堯枚在父母死後,獨立支撐著整個家庭,在給巴金的信中他傾吐出家庭中的種種罪惡,這些素材給了巴金靈感,他決定用「大哥」做線索來揭示一個大家庭的衰敗。難得的是,堯枚知道這個想法後,寫信來鼓勵巴金寫作。正當巴金寫完《家》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時,訃電來到,堯枚在精神重壓下自殺了。在《秋》里,巴金給了覺新一個幸福的結局,對堯枚來說,也許這是一個最後的安慰吧。

希望能夠幫助到樓主,同時希望樓主能夠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玄幻陰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8:23:38 瀏覽:242
完結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7:36:47 瀏覽:954
阿漣容臨小說名字 發布:2025-05-12 17:19:34 瀏覽:303
科幻小說的三個獎 發布:2025-05-12 14:12:22 瀏覽:587
2最好看小說網 發布:2025-05-12 13:45:00 瀏覽:136
變身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3:44:22 瀏覽:840
小說校園言情的名字 發布:2025-05-12 13:16:28 瀏覽:530
lol有關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2 12:52:56 瀏覽:977
武俠小說主角剛開始被追殺 發布:2025-05-12 11:29:54 瀏覽:190
玄幻言情女強小說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2 10:41:47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