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戲小說閱讀分析

戲小說閱讀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6-22 05:56:22

① 戲如人生閱讀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組織全文試分析這種表現手法對表現文章的主旨的作用

本文運用的是欲揚先抑的表達手法,作者想褒揚這位台灣老人,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全文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對老人那種「戲人生的藝術再現,是濃縮的人生」的品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其實 「揚」和「抑」,在藝術上都是一種寫作強調手段。若有疑問,請可追問.

② 淺談怎樣閱讀欣賞中國古代戲曲文學

戲曲是一種高度集中的綜合性藝術,它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為一體,呈現出極高的審美價值的敘事文學體裁。從形式上講,戲曲文學是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有機結合,形成獨特民族風格的藝術形式。 戲曲教學主要是對戲曲文學的教學,也就是對「劇本」的學習。劇本是一劇之本,是戲劇的基礎。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矛盾沖突更尖銳性,人物、事件、場面高度集中性,唱詞、賓白、動作等融為一體性,人物性格鮮明性和獨特性,動作的程式化和極富想像力的統一性等方面。 一、分析戲曲語言 在中國古代戲曲中,就人物性格揭示、形象的描繪,景物的描繪、情感的抒發而言,戲曲還是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語言來實現的。古代戲曲中的語言包括曲詞、賓白和科介。曲詞、說白是劇中人物的語言,說白包括人物的對話、獨白、唱詞;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對劇中人物的主要動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簡要說明。因此,戲曲中的語言就顯得特別重要,佔有極為主要的位置。在教學中,我們就應該首先注重戲曲語言的教學。那麼,從哪些方面進行呢?對此,我們認為,主要注重以下幾方面。1、曲詞在戲曲中,曲有各種腔調、曲牌。曲詞為詩詞體,它有嚴格的規律,需要合轍押韻,在一折中,各支曲子必須押同一韻。曲詞主要用於抒情,也可以起到渲染場景、貫穿情節的作用。因而,曲詞講究字正腔圓,加上樂器伴奏,聽起來和諧悅耳,產生和諧的審美效果。例如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的第四本第三折的「叨叨令」曲牌: 此曲詞中不但運用大量疊詞,襯字,口語入曲,而且句式相同, 每節中除了「兒」字外,各節之間還押「誒」韻。這樣在整齊中有變化,不但造成節奏感,讀之更是朗朗上口,悅耳動聽,而且其中的趣味頓生,韻味無窮,具有音樂美,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而在戲曲中,這種美感往往散發出獨特的、誘人的魅力。可以說,這恰是戲曲引人入勝的特點之一。2、賓白在中國戲曲中,往往是以唱為主,以說為賓的。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說:「賓白有以散白與韻白之分,前者用當時的口語,後者用詩詞或順口溜式的韻文。」又說,賓白「不僅用於敘事,還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對於表現劇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說法。」賓白就是戲曲中人物的說白。在戲曲中,賓白主要用於交代情節,有時還起著逗笑、調節氣氛、進行諷刺的作用。但是,戲曲中的賓白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它是經過加工的藝術語言,具有審美性。也就是說,它不但言簡意賅,意味深長,蘊含著情感,而且特別講究韻律、節奏,強調抑揚頓挫,具有較強的音樂性,體現出語言詩化美的特點。比如,王實甫在《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中寫到: 紅雲:姐姐,你看那月闌,明月敢有風也。 鶯雲:風月天邊有,人間好事無。 在張生、鶯鶯的愛情故事發展過程中,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壓寨夫人,老夫人許下諾言:誰退兵,就將鶯鶯許配給他。這時張生寫了一封信給白馬將軍平亂後,老夫人賴婚。張生極度苦悶,紅娘獻計,要張生操琴,以挑動之。戲曲中,鶯鶯在花園燒香時,在沒有聽到琴聲前與紅娘的對話。鶯鶯自己與張生的愛情遭受如此波折,心情是十分沉重,情緒更是消極的。在這短短的賓白中,鶯鶯的話只有十幾個字,卻反映出她的內心世界。她在怨恨,「風月」只有天邊有,人間沒有。 二、感受音樂節奏 戲曲是一門融說唱、舞蹈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其講究音樂之美正如一首詩歌講究語言、韻律之美一樣。在戲劇舞台上,吸引觀眾的多數來自戲曲的音樂之美。那些愛好戲曲的觀眾誰不能唱上幾句精彩的曲調,吟上一段精彩的台詞。可以說,「戲曲的音樂之美體現在人物的唱詞、唱腔、賓白等之中。」(陳多《戲曲美學》四川人民出版社)比如,《竇娥冤》中,竇娥在臨刑時對婆婆的一段唱: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幹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唱詞中,三個「念竇娥」相疊,構成排比,氣勢增強,而又通過第四句「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的一聲呼喚,不但改變了句式,而且運用呼號的修辭手法,在朴實自然中產生了流轉跌宕的節奏。那鏗鏘的音調,高亢的聲調,豐富的感情,義憤的表情,把一個活脫的竇娥再世訴冤情,指天斥地淚漣漣的形象活脫脫地再現出來。這段唱詞,從音樂美的角度來講,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三、抓住動作描寫 《中國古代戲曲小說史略》中說:「『唱』、『白』、『科』都是戲曲的重要因素,它們都互相依存,不可偏廢。」又說:「『科』就是動作,用來幫助表現角色的聲容和舞蹈。」在戲曲中,「科範」簡稱「科」。 「科」就是對演員的主要動作、表演和舞台效果的提示,比如,「做悲科」「做舞科」、「做戰科」等。當然,在戲曲中,「科」所表示的「做、打」實際上包括全部形體動作,譬如,人物的身段、手勢、腳步、格鬥等。雖然說戲曲演員的一舉一動,已經用固定的模式來展示,而且體現出虛擬性、誇張性、模擬性甚至具有程式化等特點,但每一個動作無不順合劇情的展開,推動劇情的發展,從而表現出人物的內在心理,時時刻刻牽動著觀眾或者讀者的心。然而,戲曲中人物動作經過長久的藝術錘煉,這些程式化動作,在觀眾心目中形成了思維定勢,已經成為是一種美的體現,表現出動作的審美特點。比如,《西廂記》中的幾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鶯鶯自然是多情重義,張生卻是性格文弱,而紅娘當然就是聰明活潑。而要表現這幾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表演的過程中,缺少不了人物的動作。所以,在中國特有的戲曲文學中,人物的言語配上人物的動作,把人物的喜怒哀樂之情,不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生動形象,體現出人物的動作之美。因而,《文學鑒賞》中說過:「人物的動作描寫有助於真正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說,動作描寫蘊含著人物的情感,更為主要的是表現出人物的審美特徵。 四、欣賞環境描寫 在敘事文學中,環境描寫表現出人物活動的背景,也是人物活動的場所。在中國古代戲曲中,環境描寫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運用舞台說明獨立的描述出來,也可以在人物的唱詞中予以表現,甚至人物的服飾、形象的造型無處不透露出戲曲的環境。《文學欣賞》中說過:「環境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服務的。」但這些環境描寫,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環境的展現,而是情感的表現,這正如古人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看看《西廂記》中的一曲「端正好」,這可謂是千古絕唱,看看其環境描寫與情感的關系。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幾句是化用范仲淹詞《蘇幕遮》。全詞如下: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雖然《西廂記》中這段「端正好」是化用了范仲淹這首《蘇幕遮》,不但其妙處表現在化用的自然和諧,情景恰切上,而且「碧雲天,黃花地」的色彩濃重,情韻深厚,刻畫出了一幅絢麗而又帶有離別愁緒的圖畫。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物登場送別,更有助於表現人物的內在情感。在「西風緊」中,一個「緊」字,正表現出主人公內在心裡的不安和憂愁。而觀眾在聽到此戲曲時,眼前浮現出「碧雲天、黃花地、北雁南飛」的畫面,也會油然生出「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的審美感受。這一感受的產生,不正是其環境之美所帶來的妙處嗎? 又如,《牡丹亭》中,當杜麗娘受到虛偽禮教的壓抑,內心的苦悶和憂郁無法排解,而見到園林景物時,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唱道: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杜麗娘看到這美好的景緻,禁不住以一種喜悅而好奇的心情來感受這美好的春光。可以說,此時的景緻之美,與杜麗娘內心的缺失美形成鮮明的對比。詞曲中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不正是表現了杜麗娘對自己生活的枯燥、情感的壓抑的一種不滿情緒,這種不滿的情緒也是對現實生活不滿的反映。 總之,每一出戲都是表現出一方小天地,它是社會這一大天地的縮影、寫照。注重戲曲文學閱讀,是豐富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由於時代的差異、社會意識的變化,審美觀念的不同,在戲曲文學閱讀中,我們還應該從中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情操陶冶,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③ 怎樣分析小說中的情節

師答:同學們都知道,任何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小說是文學的四種樣式之一,它屬於文學藝術的范疇,所以,小說的故事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小說中的情節不是現實生活的原本照抄,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總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的,並有一定發展過程,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過程的。小說情節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有時在前面可以有序幕,在後面有尾聲。下面我們以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於勒》(九年級第八冊)為例,談談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故事開端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五口時常去碼頭等待於勒歸來,然後交代故事發展的起因:菲利普夫婦一家生活拮據,弟弟於勒和他們一起生活,由於於勒行為不正,糟蹋錢,把自己和本應屬於菲利普夫婦的遺產揮霍一空,被菲利普夫婦送到美洲去冒險。接著,故事向前發展了:於勒來信說他在外面發了大財,願意償還哥哥的損失,同哥哥一起過上好日子。曾經使菲利普夫婦及至全家恐怖的於勒,這個時候成為全家的「救命稻草」,成為通向有錢人生活的福音。於是,菲利普一家盼望著他早日回來,並且擬定了上千種花於勒錢的計劃。故事的高潮是他們一家在往哲爾賽島的船上遇見了於勒,讀者本以為菲利普夫婦與於勒會熱情擁抱,但故事至此,情節卻陡然一轉:此時的於勒已淪為形似乞丐的賣牡蠣的窮老頭,菲利普夫婦大為驚恐,菲利普夫人還咒罵於勒,怕於勒認出來,連忙躲開。故事的結局更是出人意料,菲利普一家在回來的時候改乘了另一條船,以免再遇見於勒。
菲利普夫婦對來信說有了錢的於勒朝思暮想,望眼欲穿。隨著情節的發展,菲利普夫婦與於勒邂逅相遇了,但見到的於勒卻窮困潦倒,菲利普夫婦如躲瘟疫般躲避著曾經朝思暮想的人。小說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引人入勝。通過小說故事情節的敘述,刻畫了菲利普夫婦金錢至上,無情無義的品性。
小說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我的叔叔於勒》是以追敘的手法,為小說情節設置懸念,進而刻畫人物。另外,分析小說情節,不一定按上面這四個步驟去生搬硬套,因為有些小說,是把情節的發展和情節的高潮結合起來寫的。
生問:小說是我最喜歡的文學體裁之一,初三課文里精選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省市也將小說作為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首選,請介紹一下小說閱讀的要領。
師答: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語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所以在三個要素里,人物最為重要。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段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近年來中考小說閱讀的題型穩步發展,從命題范圍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塑造人物方法的考查;②對文章情節結構的分析;③對文段作用的理解與分析;④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對作者寫作目的的分析;
⑤對詞語及句子含義和作用的品析;⑥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等。天津市2003年和2004年中考分別考查了小說《華威先生》和《孔乙己》。
概括來講,閱讀小說不僅要了解小說中所寫人物、情節,還要把握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閱讀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閱讀時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一篇小說中可以寫一個人物,也可以寫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個或幾個集中體現作品主題的主要人物。例如,《我的叔叔於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婦、於勒、船長、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婦。小說通過他們對於勒前後不同的態度,表現了他們自私、庸俗、冷酷、勢利的性格特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
第二,閱讀時要抓住主要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中由人物活動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生活事件。小說中人物的塑造,主題的表現,都是通過故事情節實現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節,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鑰匙。例如,《變色龍》中,圍繞奧楚蔑洛夫根據狗的主人不同,其態度前後六次翻來覆去地變化,通過這個主要情節的展現,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忠實走狗形象。
第三,理解環境描寫對於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深刻意義
。例如,《孔乙己》開頭對魯鎮酒店格局的介紹,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使讀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階級對立、貧富懸殊,人與人關系十分冷漠的環境中,這種環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後悲慘的結局。因此,孔乙己的命運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人們才會嘲笑孔乙己,沒有同情,沒有憐憫,無情地鞭撻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制度。
總之,閱讀小說要從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細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說的內容,准確把握人物形象,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熱點內容
玄幻陰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8:23:38 瀏覽:242
完結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7:36:47 瀏覽:954
阿漣容臨小說名字 發布:2025-05-12 17:19:34 瀏覽:303
科幻小說的三個獎 發布:2025-05-12 14:12:22 瀏覽:587
2最好看小說網 發布:2025-05-12 13:45:00 瀏覽:136
變身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3:44:22 瀏覽:840
小說校園言情的名字 發布:2025-05-12 13:16:28 瀏覽:530
lol有關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2 12:52:56 瀏覽:977
武俠小說主角剛開始被追殺 發布:2025-05-12 11:29:54 瀏覽:190
玄幻言情女強小說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2 10:41:47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