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

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6-22 00:20:29

㈠ 此事古難全 上兩句是什麼

「此事古難全 」上兩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釋義: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

作者:蘇軾(北宋)

出處:《水調歌頭》


(1)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㈡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含,此事古難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㈢ 古詩詞高手請進!!賞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
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㈣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
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
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㈤ 小說《禍國》里的詩詞,我要全部的

想當年盛世榮光
多少青年才彥
絕世風華
最終來
竟都只是為了成全
成全這君臨天下
成全這不二功勛
成全我 鳳凰涅盤的傳奇一場

——姜沉魚

叫長相守的,恰恰分離。
叫勿相忘的,偏偏消弭。
一腔悲歡古難全,世事從來不如意

以線為綉,可織歲月
以心為綉,可織江山
一座宮廷,怎能困住鳳凰?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夫何一麗人兮,裙逶迤以雲繞。顏素皎而形悴兮,衣飄飄而步搖。言卿日沒而月起兮,行靜默而寡笑。展才容而無可艷兮,心有傷而如
刀。」

問名誰家女,原為羿帝妻。
偷得不死草,恩憐兩相棄。
天寒月宮冷,雲出桂樹奇。
世道卿情薄,誰解凌雲志。
後羿真英雄,群姝心歡喜。
未聞芳箋諾,久傳磐石移。
可憐芙蓉面,霜華染青絲。
眾妃笑方好,稚女何所依?
君主重恩愛,余心慕天機。
尋歡雙結發,哪得方寸地。
勞燕有紛飛,鴛鴦無不死,
願作千媚蓮,長伴帝王棋

彼黍離離,行邁棲棲。
璧兮璧兮,吾心如噎

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
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

雲端仙侶何所見?
盡知姻緣錯為人

月起兮,水依依,似璧兮,如卿儀。
疑是仙山雲遊子懵懂落塵世。
溪流兮,雨習習,倚小樓,靜聽雨。
依稀相識故人曲道得萬年痴。
滄海有淚幾人見?
總有瀟瀟雨未歇。
春日正好枝頭艷。
怎堪飄零無人憐?
求來仙侶采芍葯,三生系得今世緣。

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賞析!!!

賞析: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這句詞出自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遺憾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6)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1、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2、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㈦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的賞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1事古難全。」詩人好像怕人識破借問月而泄出的憤慨,剛剛把心靈深處的真實感情略加發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辯倒。

雖然沒有說自己心中的不滿是不應該的,但卻明明地表示:月的殘缺,人的悲離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是難全,為什麼還發出「何事長向別時圓」的疑問?一個失意的人,孤零零的冷冷清清的在異鄉暗度良宵佳節,其寂寞的感情想用理智來克服,總是有些勉強的吧。

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朝代】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7)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古詩賞析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

後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樂觀和美好的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

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的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意思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出自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端起酒杯來向青天問候。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願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8)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等變體。

代表作品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等。

《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唐劉餗《隋唐嘉話》說:「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脞說》也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自製,聲韻悲切,帝喜之。樂工王令言謂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調》《河傳》但有去聲。』」

(《碧雞漫志》卷四引)杜牧《揚州》詩「誰家唱水調」句自注亦說:「煬帝鑿汴河成,自造《水調》。」(《樊川詩集注》卷三)雖然《水調》究竟是開汴河前還是汴河開成後所制,三家說法不一,但為煬帝自製,則無異辭。

㈨ 何必流淚何必留戀,悲歡離合古難全

自北宋詩蘇軾《水調歌》
丙辰秋歡飲達旦醉作篇兼懷由
明月幾酒問青知宮闕今夕何我欲乘風歸恐瓊樓玉宇高處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眠應恨何事向別圓悲歡離合月陰晴圓缺事古難全願久千共嬋娟
悲歡離合月陰晴圓缺事古難全固悲歡離合月陰晴圓缺烏雲遮住候虧損殘缺候遺憾自古世難十全十美事既何必暫離別憂傷呢詞畢竟曠達隨即想月亮辜既何必暫離別憂傷呢三句月、古今做高度概括語氣像代明月答前面提問;結構推層、月立渡、月融合月亮脫實質強調事達觀同寄託未希望月圓相聚哲理意味
詞說:願久千共嬋娟嬋娟美指嫦娥代指明月共嬋娟共明月意思典故自南朝謝庄《月賦》:隔千兮共明月既間離別難免要親久健即使遠隔千通普照世界明月兩聯系起彼溝通起願久要突破間局限;千共嬋娟要打通空間阻隔讓於明月共同彼離結合起古神交說要朋友各能見面卻能精神相通千共嬋娟說種神交兩句並非般自慰共勉表現作者處理間、空間及些重問題所持態度充顯示詞精神境界豐富博
不要多想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很多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意思

釋義:人有悲傷、歡樂、離別、團圓的感情變化,月亮有昏暗、明亮、圓滿、殘缺的狀態轉換,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原文釋義:

明月是什麼時候有的呢?我端起酒杯問這蒼茫的天空。不知道月亮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借著這陣風回到月宮里去看一看,又擔憂美玉砌成的樓宇搭建的太高,而我經受不住這寒冷。我起身跳起舞來,月光下的影子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這月宮怎麼能比得上在人間。

月亮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飾華麗的窗戶上,照著毫無睡意的人。月亮不應該怨恨人們吧,可是又為什麼偏在人們分別的時候才圓呢?

人有悲傷、歡樂、離別、團圓的感情變化,月亮有昏暗、明亮、圓滿、殘缺的狀態轉換,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人們可以平安長久地在一起,雖然相隔千里,但是也能一起欣賞這美麗的月亮。

(10)一腔悲歡古難全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此時正逢中秋節,蘇軾一個人孤單地在密州。

宋神宗時,當權的變法者是王安石,蘇軾因與王安石等人的政見不同,自己上奏請求外放,輾轉在各地做官。蘇軾曾請求調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做官,這樣兄弟二人可以常常團聚。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被調到密州任職。到了密州之後,還是不能與蘇轍常常相見聚會。

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此時蘇軾與蘇轍分別已有七年時間,期間兩人從未相見。恰逢中秋團圓節,蘇軾面對一輪明月,心中分外思念蘇轍,於是乘著酒興,寫下了這首詞。

熱點內容
小燕子永琪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5-13 18:16:47 瀏覽:51
斯巴達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3 18:15:22 瀏覽:347
免費網路小說全能戰王 發布:2025-05-13 18:09:27 瀏覽:935
玄幻小說以功法為名 發布:2025-05-13 18:03:34 瀏覽:457
2019年度十佳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13 17:54:15 瀏覽:346
後宮嬪妃穿越到現代當演員的小說 發布:2025-05-13 17:45:34 瀏覽:71
網路搞笑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3 17:06:17 瀏覽:317
玄幻陰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8:23:38 瀏覽:242
完結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7:36:47 瀏覽:954
阿漣容臨小說名字 發布:2025-05-12 17:19:34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