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擊小說閱讀答案徐
Ⅰ 徐孺子賞月閱讀答案
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里什麼也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好比人的眼睛裡有瞳人,如果沒有這個,一定看不見。」
Ⅱ 徐孺子妙答閱讀答案
1.①玩耍(嬉戲);②告訴(對……說);③亮;④這樣(對)。 2.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沒有這個,眼睛就一定不亮了。 3.沒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從月亮聯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人,機智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意對即可)
Ⅲ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閱讀答案作者回憶了關於徐先生的哪些方面
一、閱讀《我的一位國文老師》,完成下列各題:(孫玲編題)
1、作者描寫了徐先生那幾個方面的外在特點?
2、「但是從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認識我了。……」這一節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3、作者對徐先生的教學尤為稱贊,徐先生的教學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參考答案 】
一、
1、古怪的像貌,高大的身材,吸溜鼻涕的習慣,油漬斑斑的服飾,凶獰的面部表情。
2、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表現的是一個古怪、兇狠得近乎不近人情的老師形象,下文則是寫徐老師令我受益的內容。「受益最多」既照應開頭,又統領下文。
3、自己選輯教材,注重朗讀教學,作文評改方法獨到,教授許多作文的技巧。
請採納~
Ⅳ 文言文徐孺子妙答的答案
徐孺子妙答
徐稺(生卒年不詳),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東漢時期名士,世稱「南州高士」。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徵召,終未出仕。漢靈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徐稺因其「恭儉義讓,淡泊明志」的處世哲學受到世人推崇,被認為是「人傑」的典範和楷模。
軼事典故
徐孺子賞月
徐稺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裡面什麼也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穉說:「不是這樣。好比人的眼睛裡有瞳仁,沒有這個一定看不見。」
解字勸鄰人
徐穉十一歲時,與太原人郭泰交遊往來。一次,郭泰邀請徐穉到家中,郭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樹,正准備砍伐掉,郭泰說:「建造的宅院,正像一個大方口字一樣,這『口』中有『木』,是個『困』字,大不吉祥。」徐穉答道:「建造宅院的方法,都正像一個大方口一樣,可這『口』中有『人』,與『囚』字有什麼不同?」郭林宗對徐穉的話無法詰難。
(沒有找到你說的原文。僅有此妙答的兩小篇典故,供你參考。)
Ⅳ 徐老漢的微博 閱讀答案
側面烘托徐老漢所做的事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在表達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Ⅵ 閱讀答案
7. 上面兩則選文都論述了_____________,但論述的角度並不相同。【甲】文的作者季羨林先生集畢生治學的經驗,較全面地論述了成功的各種因素,在分析比較中,強調了_________;【乙】文則從___________的角度,論述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__________。(4分)
8. 【甲】【乙】兩則選文都引用了名人名言作為道理論據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 閱讀【甲】選文,判斷下面的詩句分別屬於王靜安"境界說"中的哪一境界。(3分)
(1)第_____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第_____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第_____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0. 從【乙】選文看,成功心理學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些了解自己優勢所在的"基本規律",這些"基本規律"指的是什麼?請在原文上用括弧標出。(2分)
11. 請你為【乙】選文補充一個恰當的事例,用來證明其中心論點。(2分)
12. 你從這兩則選文中得到了哪些啟示?(2分)
7. 成功(成功之道) 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成功心理學(心理學) 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共4分,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
8. 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2分,意思對即可)
9. (1)三 (2)二 (3)一(共3分,每空1分)
10. ( 當你看到別人在做某件事時,你心裡……而是行雲流水般地一氣呵成……)(2分)
11. 答案略。只要能扣住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列舉事例即可。(2分)
12. 答案略。能結合兩則選文或其中的某一則,談出自己得到的啟示,語言通順,即可。(2分)
Ⅶ 求兩道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題!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彌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諾曼底」號是一艘大輪船,在英倫海峽也許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郵船之一了。它裝貨容量六百噸,船體長二百二十尺,寬二十五尺。海員們都說它很「年輕」,因為它才七歲,是1863年造的。
霧愈來愈濃了,輪船駛出南安普敦河後,來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脈估計有十五海里。輪船緩緩行駛著。這時大約凌晨四點鍾。
周圍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強可辨。 像這類英國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它好似一個幽靈,又彷彿像一座山峰。只見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飛駛過來。那是「瑪麗」號,一艘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輪船,它從敖德薩啟航,船上載著五百噸小麥,行駛速度非常快,負重又特別大。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逼了過來。
眼看就要撞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避開它了。一瞬間,大霧中似乎聳起許許多多船隻的幻影,人們還沒來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臨頭,葬身魚腹了。
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向「諾曼底」號的側舷撞過去,在它的船身上剖開一個大窟窿。
由於這一猛撞,「瑪麗」號自己也受了傷,終於停了下來。「諾曼底」號上有二十八名船員,一名女服務員,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婦女。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這股你推我搡的勢頭,險些兒把小艇都弄翻了。奧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頭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都象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幾秒鍾前大家還在酣睡,驀地,而且,立時立刻,就要喪命,這怎麼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麼樣了?」「海水淹了。」「火呢?」「滅了。」「機器怎樣?」「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我們還有多少分鍾?」「二十分鍾。」「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在,船長。」「哪個男人膽敢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趕來搭救由於它肇禍而遇難的人員。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斗。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過了一會兒,他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 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輪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快乾!」船長又叫道。
二十分鍾到了,輪船沉沒了。 船頭先下去,須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並論。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1.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在小說中常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請選取一個方面,具體分析這種描寫的作用。
2.文章開頭說:「真正的強者是那種具有自製力的人。」哈爾威船長的這種自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3.結合全文,說說小說以「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作為一名英雄的權利」的用意。(6分)
「諾曼底」號遇難記
1. ①環境描寫:「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彌漫」,「霧越來越濃了」,「周圍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強可辨。」 點明了「諾曼底」號遇難的環境,為下文「諾曼底」號遇難作鋪墊。
環境描寫:「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渲染遇難時緊張的氣氛,為下文寫哈爾威船長鎮定救人進一步作鋪墊。
②場面描寫:「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 借人們紛紛逃生的混亂場面與下文的哈爾威船長鎮定救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更突出了哈爾威船長捨身為人的崇高品質
場面描寫:「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陰慘慘的薄霧」渲染悲壯的場面和人們內心的痛苦,表達出人們對船長的無比崇敬和無限懷念。
2(1)面對災難,鎮定自若,消除人們的驚恐---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消除人們的驚恐,強調「必須把60人救出去。
(2)當場面混亂時,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當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
(3)當剩時不多時,冷靜、強硬、井然有序地指揮大家逃生--當他了解到爐子被淹了、火滅了、機器停了,還剩二十分鍾,「諾曼底」號就將葬身海底的時候,船長冷靜而強硬地指揮大家有秩序地逃生。
(4)當輪船慢慢下沉時,捨己救人-----輪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船長唯獨沒有考慮自己。他屹立艦橋,隨著輪船一起沉入深淵。
3. ①以此句作文章結尾,點明並深化主題。(作用) ②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現一個人的本色,誰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造就英雄業績,譜就英雄樂章。關鍵在於你是否「運用」這個「權利」,在災難面前,最能夠顯現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關頭,能夠克服恐懼、鎮定自若為別人考慮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英雄。(解釋) ③哈爾威抱定了與輪船共存亡的決心,以葬身大海作為最後歸宿。用他的生命告訴我們,活著固然重要,可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更重要。
我緩緩地爬到了山洞的洞口,將我的狙擊槍伸了出來。
德國人剛剛佔領了山下的村莊,據情報,山下包括剛剛登陸的一個排,總共有93個人,我手中的120顆子彈限制了我不能有過多的失誤。而口糧只能供給到後天早晨,這里的地形過於開闊,我如果不能消滅下面的93個德國人,我就不能活著回去。
下面的德國人還不知道有一把射出過上萬發子彈的狙擊槍在找尋他們的腦袋。在這把槍下斃命的人已經超過一個團了。
望遠鏡里沙灘上有10個人若無其事的四處遊走,,這樣的人是狙擊手們最先打擊的對象。一個傢伙正懶洋洋地躺著曬太陽,我小聲說:「去死吧。」「砰」的一槍,子彈穿透了他的心臟。槍聲一響,所有的人都警戒起來。「哼」,我冷笑一聲,漸漸瞄準了一個人的鋼盔。我知道有一個角度,子彈可以穿透鋼盔,「砰」又一槍,沙灘上又多了一具德國人的屍體。「砰」一個人倒在地上,但沒有死,兩個人跑過去,又一槍,一個傢伙由於慣性在沙灘上拖出了一條長長的坑。我暫歇了一會兒,避免槍管過熱而燒紅。再看時,那個人已經被包紮好了,包紮的人站起來時,一顆子彈射入了他的後腦。三秒後,傷員的脖子也中了一顆子彈,這次,他再也醒不過來了。…… 當我消滅了灘頭的10個人後,我看了看錶,剛剛一刻鍾。我要著手幹掉村裡的人了。之前的炮轟,村裡到處是斷壁殘垣,我發現了一座損傷較輕的房子,從破窗里看到了一個「蓋帽」,應該是個軍官。「砰」我的第14顆子彈將綠色的軍帽染成紅色。德國人都慌亂起來,顯然是失去了指揮。……
天色漸漸暗下來,我不能再開槍了,否則火光會暴露我的位置。手裡還有82發子彈,山下還剩下62個敵人。
在其他的士兵眼裡,狙擊手是個神秘的職業。他們根本無法了解狙擊手的苦痛,職業的狙擊手,消滅一個敵人不過是一顆子彈的事,而痛苦就是這一顆子彈,只要扳機輕輕一扣,那聲槍響就宣告了一個生命的終結。夜裡,我常常夢到雙手所沾滿鮮血。血濺滿地的場景我見了不下百回,每一次都是新的恐懼。只是那一顆子彈,死亡便混合著血腥氣味飄散到空中。
……
清晨的朝氣被死亡的氣息掩蓋。我要開始工作了。第一槍,我找到一個暴露的頭,「砰」,射偏了這似乎是個不好的兆頭,靜下心,再瞄準,才幹掉了他。今天與昨天不一樣,今天所有的人都保持高度警戒,很難找到狙擊對象,同時還要防止下面的人回擊。一天下來,我只幹掉了13個人。耗費了我16顆子彈。這樣一來,我只剩下了66顆子彈,山下還有49個人。
本來夜晚是不應該進行狙擊的,但如果以這個速度下去,我一定會被困死的。我打算在夜裡繼續。在山下的燈火里,我發現了不少目標,有些興奮。一連串的槍聲,下面只剩下了34個人,那將近一個排的人瘋了似的舉著機槍、卡賓槍對著我這個方向狂掃。很多流彈,但根本打不到我。
糟糕,又射偏了。「砰」,這一槍不是我的子彈,我被反狙擊了!下面的人在為狙擊手打掩護!可惡!
我在暈過去之前,我才發現,我的槍管,已經燒得通紅,我是這樣被暴露的!
世界一片血紅,我彷彿看到,六百萬猶太兄弟姐妹在天堂望著我,我也要去天堂了吧……
Ⅷ 閱讀題求答案 本文第( )自然段到( )自然段具體寫了一件事,這件事是( ) 我和我的同學喜歡徐老師原因
本文第( 3)自然段到( 4)自然段具體寫了一件事,這件事是(「我」生病了,徐老師送「我」去醫務室,「我」很感動 )
我和我的同學喜歡徐老師原因是(懂得教育學生,關心學生,愛學生)
樓主不好意思,我現在才回答,還來得及嗎?要不要寫理由?理由就是徐老師忙碌,聊天,送飯,握著「我」的手,從招供知道會教育學生,從送「我」去醫務室知道,老師愛學生,關心學生
25殘月25很高興為您解答
祝您學習越來越好,開心每一天
來自網路團隊開心每一天的祝福
Ⅸ 徐原直言閱讀答案!!!!l急啊!!!
三國時期,吳國德高望重的大臣呂岱為人正直,愛才如命,經他推薦,出身貧寒、沒有靠山的徐原做了官。徐原上任後理應報答、順從呂岱,然而出乎預料的是,徐原並沒有對呂岱唯命是從,而是敢於直言。每當呂岱做了錯事,徐原總是直截了當批評他。
直言諍友
原文:吳大司馬呂岱卒,年九十六。始岱親近吳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賜巾韝與共言論,後遂薦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壯,好直言,岱時有得失,原輒諫爭,又公論之;人或以告貸,岱嘆曰:「是我所以貴德淵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徐德元,呂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復與何過!」談者美之。
譯文:
吳國大司馬呂岱去世,終年九十六歲,起初,呂岱親近吳郡人徐原,徐原慷慨大方而有才志,呂岱知道他能夠取得成就,就賜與他巾幘、單衣等庶人穿戴的禮服,並與他一起交談,後來就推薦提拔他,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情忠厚豪放,喜好直言,呂岱有時出現失誤,徐原就直言進諫爭辯,又公然在眾人之中議論;有人告訴了呂岱,呂岱感嘆地說:「這是我所以看重徐原的原因。」徐原死時,呂岱哭得十分哀痛,說:「徐原啊,我的好友,如今你不幸而去,我又從何處聽人指出我的錯誤?」談論的人十分贊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