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小說閱讀網
Ⅰ 我想下載四庫全書,但是找不到鏈接。求大神們幫幫忙。給我個四庫全書全集鏈接。記住,我只想要完整版的四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帳號:4k,密碼:4k
首次使用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需在客戶機安裝應用軟體,安裝說明:
安裝前提:
(1)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硬碟至少要有60M空間
(2)下載的文件大約為383M,解壓後大約600M,存儲文件的硬碟至少要有600M空間。說明:安裝後瀏覽器大約只90M,可將原來的解壓文件刪掉。
安裝步驟:
安裝四庫全書客戶端程序,需將它下載到本地。再進行安裝
(1)點擊四庫全書客戶端程序並保存到本地硬碟。注意:由於該客戶端程序較為龐大,務必保證您的硬碟有超過600M的空間,同時建議使用Netants或jetcar等斷點續傳軟體下載。
說明:如有院系需要為多台機器安裝客戶端程序的,可與我們聯系,安排上門安裝。
(2)雙擊已保存的文件(默認為4kclient.exe),選擇安裝路徑(默認為c:\4k),按「Unzip」自解壓安裝程序,直到完成。
(3)點擊相應的安裝目錄下的install.exe運行客戶端安裝程序,按提示進行。
(4)安裝完成後,系統自動建立一個用戶名guest。然後系統將請求填寫「全文瀏覽器和伺服器之間進行通訊的設施」:先在下拉列表中選擇「TCP/IP Socket」,然後填入伺服器機器名:「202.116.69.14」,確定後,全文版游覽器安裝完畢。
(5)檢索:點擊開始--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及全文檢索版,等動畫完成以後出現一個對話框。請將用戶名稱:guest(默認)改成4k, 密碼:4k,伺服器名稱:202.116.69.14。點擊確定即可進行檢索。
資料庫簡介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規模龐大的網路叢書。它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歷代主要典籍,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並以其收書規模之大,涵蓋范圍之廣,編撰時間之久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四十四類、七十屬。內容覆蓋哲學、歷史、文藝、政治、社會、經濟、軍事、法律、醫學、天文、地理、算學、生物學、農業、占卜等,是研究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
《四庫全書》原抄七部,分藏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後經戰亂,今存世者僅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三部及文瀾閣殘本,其中文淵閣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分為「標題檢索版」(簡稱「標題版」)和「原文及全文檢索版」(簡稱「全文版」)兩種版本,北京大學圖書館目前提供給校園網用戶使用的是其全文版。《四庫全書》電子版並不是機械的電子掃描,它是做了各種索引,便於讀者根據不同途徑進行檢索和利用的
文獻類型
全文
收錄年限
先秦到清代前期
檢索指南
1. 主界面,在界面右下方竹簡中選擇所需功能:內容檢索、出版說明 、凡例、網上服務、製作專輯、退出。
2. 功能界面,提供多項檢索及閱讀功能。
3. 多項檢索內容包括:
3.1檢索:按一下此處,打開檢索菜單,可選擇全文檢索、分類檢索、書名檢索、著者檢索、並可改進前次檢索內容。
3.2向前和向後:按一下:「向前」,查看前次檢索內容;按一下「向後」,查看後一次檢索內容。
3.3停止檢索:連按兩下,取消當前正在進行的檢索。
3.4工具:按一下「工具」打開菜單,選擇用戶所需的輔助工具。
3.5列印(列印):按一下「列印」在檢索結果模式下,列印當前檢索結果,以「條」為單位;在閱讀模式下,列印內容,以「頁」為單位。
3.6設定:按一下「設定」打開菜單,可選擇「漢字關聯」(用於檢索)、「背景音樂」(軟體音樂設置)、「版面顏色」(閱讀版面配色方案選擇)。
3.7版面控制:按一下「版面控制」打開菜單,可選擇:返回主界面、窗口最小化、退出本軟體。
3.8模式切換:可在檢索結果、原文閱讀、全文閱讀三種模式之間切換。
3.9檢索模式輔助功能:檢索結果界面上,可對檢索結果進行多種操作。
3.10閱讀模式輔助功能:在全文文本或原文圖象界面上可按一下屏幕右的功能鍵,對全文文本或原文圖象進行多種操作。
3.11閱讀功能包括:檢索結果、全文文本、原文圖象。
注 意
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安裝程序中打包了IE5.0的安裝程
Ⅱ 推薦幾本中國古典文學的書,比如東周列國志之類的
1.《呂氏春秋》
(充滿智慧的一些故事,很有意思,《晏子使楚》出自其中)
2.「三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也屬於智慧型的書,大部分是富有哲理和警寓的故事)
3.《夢溪筆談》
(古代的網路全書,知識涉及面很廣,文筆精湛,值得一讀)
4.《世說新語》
(故事很能感染人,文筆也非常好,非常雋永的感覺)
5.《道德經》即《老子》
(非常具有哲理與智慧的一本書,讓我想到了現在的《智慧背囊》,教會我們聖賢的做人之道,非常值得一讀,相信對我們的人生也會有影響)
6.《西廂記》、《鏡花緣》
(古代的愛情小說,如果你喜歡《紅樓夢》你也會喜歡這兩本書)
7.《孫子兵法》
(建議一讀,令人嘆為觀止的兵法,不僅僅在戰場上適用,任何情況下皆可運用(寫作、下棋、為人處世、辯論……),社會生存的必讀書,傳世的經典之作)
8.《本草綱目》
(絕對經典,不僅對自然有個了解,養生之道亦盡在其中,而且是圖文並茂的哦)
9.《封神演義》
(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宮廷紛爭+神魔鬥法+智慧角逐,也是一本很經典的書)
10.《周易》
(如果你對八卦感興趣,就一定要讀。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迷信。《周易》受到中外很多很多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等贊譽,認為是一個世界上最神秘的殿堂,是世界文化(哲學、科學、思想)的至高境界。)
11.《水經注》
(一部地理方面的網路全書,文質兼美,文學性、科學性都很強)
12.《徐霞客游記》
(飽覽祖國的名山秀水,也是一部文質兼美的好書)
13.《資治通鑒》
(帝王必讀之書!!如果你想君臨天下,所向披靡,一定要研習《資治通鑒》)
14.四書五經(不必多說,這些書讀了肯定受益匪淺,記得小時候就全背下來了。成長道路上的必讀書。)
15.四大名著
(更無須多言,中國的經典必讀。個人最喜歡《紅樓夢》,如果你是男生,一定要讀《三國演義》(如果讀了《三國演義》,一定要記得讀《三國志》,更加客觀正確的記載了那段時期的歷史),《西遊記》兒童時期一定讀過,《水滸傳》寫得不咋地,但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唱長篇小說)
Ⅲ 我下載了文淵閣四庫全書的電子版,但是不知道怎麼才能打開這些文件請有經驗者說明具體幫法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帳號:4k,密碼:4k
首次使用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需在客戶機安裝應用軟體,安裝說明:
安裝前提:
(1)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硬碟至少要有60M空間
(2)下載的文件大約為383M,解壓後大約600M,存儲文件的硬碟至少要有600M空間。說明:安裝後瀏覽器大約只90M,可將原來的解壓文件刪掉。
安裝步驟:
安裝四庫全書客戶端程序,需將它下載到本地。再進行安裝
(1)點擊四庫全書客戶端程序並保存到本地硬碟。注意:由於該客戶端程序較為龐大,務必保證您的硬碟有超過600M的空間,同時建議使用Netants或jetcar等斷點續傳軟體下載。
說明:如有院系需要為多台機器安裝客戶端程序的,可與我們聯系,安排上門安裝。
(2)雙擊已保存的文件(默認為4kclient.exe),選擇安裝路徑(默認為c:\4k),按「Unzip」自解壓安裝程序,直到完成。
(3)點擊相應的安裝目錄下的install.exe運行客戶端安裝程序,按提示進行。
(4)安裝完成後,系統自動建立一個用戶名guest。然後系統將請求填寫「全文瀏覽器和伺服器之間進行通訊的設施」:先在下拉列表中選擇「TCP/IP Socket」,然後填入伺服器機器名:「202.116.69.14」,確定後,全文版游覽器安裝完畢。
(5)檢索:點擊開始--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及全文檢索版,等動畫完成以後出現一個對話框。請將用戶名稱:guest(默認)改成4k, 密碼:4k,伺服器名稱:202.116.69.14。點擊確定即可進行檢索。
資料庫簡介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規模龐大的網路叢書。它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歷代主要典籍,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並以其收書規模之大,涵蓋范圍之廣,編撰時間之久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四十四類、七十屬。內容覆蓋哲學、歷史、文藝、政治、社會、經濟、軍事、法律、醫學、天文、地理、算學、生物學、農業、占卜等,是研究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
《四庫全書》原抄七部,分藏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後經戰亂,今存世者僅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三部及文瀾閣殘本,其中文淵閣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分為「標題檢索版」(簡稱「標題版」)和「原文及全文檢索版」(簡稱「全文版」)兩種版本,北京大學圖書館目前提供給校園網用戶使用的是其全文版。《四庫全書》電子版並不是機械的電子掃描,它是做了各種索引,便於讀者根據不同途徑進行檢索和利用的
文獻類型
全文
收錄年限
先秦到清代前期
檢索指南
1. 主界面,在界面右下方竹簡中選擇所需功能:內容檢索、出版說明 、凡例、網上服務、製作專輯、退出。
2. 功能界面,提供多項檢索及閱讀功能。
3. 多項檢索內容包括:
3.1檢索:按一下此處,打開檢索菜單,可選擇全文檢索、分類檢索、書名檢索、著者檢索、並可改進前次檢索內容。
3.2向前和向後:按一下:「向前」,查看前次檢索內容;按一下「向後」,查看後一次檢索內容。
3.3停止檢索:連按兩下,取消當前正在進行的檢索。
3.4工具:按一下「工具」打開菜單,選擇用戶所需的輔助工具。
3.5列印(列印):按一下「列印」在檢索結果模式下,列印當前檢索結果,以「條」為單位;在閱讀模式下,列印內容,以「頁」為單位。
3.6設定:按一下「設定」打開菜單,可選擇「漢字關聯」(用於檢索)、「背景音樂」(軟體音樂設置)、「版面顏色」(閱讀版面配色方案選擇)。
3.7版面控制:按一下「版面控制」打開菜單,可選擇:返回主界面、窗口最小化、退出本軟體。
3.8模式切換:可在檢索結果、原文閱讀、全文閱讀三種模式之間切換。
3.9檢索模式輔助功能:檢索結果界面上,可對檢索結果進行多種操作。
3.10閱讀模式輔助功能:在全文文本或原文圖象界面上可按一下屏幕右的功能鍵,對全文文本或原文圖象進行多種操作。
3.11閱讀功能包括:檢索結果、全文文本、原文圖象。
注 意
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安裝程序中打包了IE5.0的安裝程序,如果您的客戶機中未曾安裝過IE5.0,系統會自動提問「是否安裝或升級IE5.0」,經過測試證明IE5.0安裝程序的網路安裝存在問題,所以當您在安裝時如果出現上述提示,請選擇「否」(即不安裝或升級IE5.0)。
Ⅳ 四庫是
經、史、子、集
Ⅳ 四庫全書在哪兒編纂的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匯編在一起,名曰《四庫全書》。這樣,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徵集圖書。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結束,歷時七年之久。為了表彰進書者,清廷還制定了獎書、題詠、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種以上者,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進書100種以上者,賜《佩文韻府》一部。"題詠",即凡進書百種以上者,擇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以示恩寵。"記名"即在提要中註明采進者或藏書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征書工作進展順利,共徵集圖書12237種,其中江蘇進書4808種,居各省之首;浙江進書4600種,排名第二。私人藏書家馬裕、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圖書。《四庫全書》的底本有四個來源:一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三是從各地徵集的圖書,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四庫館臣對以上各書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具體意見。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庫全書》。應刻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抄入《四庫全書》,而且還應另行刻印,以廣流傳。應存之書是認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庫全書》,而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僅存其名,列入存目,這類著作共有6793種、93551卷,比收入《四庫全書》的著作多出將近一倍。對於應抄、應刻的著作,要比較同書異本的差異,選擇較好的本子作為底本。一種圖書一旦定為四庫底本,還要進行一系列加工,飛簽、眉批就是加工的產物。飛簽也叫夾簽,是分校官改正錯字、書寫初審意見的紙條。這種紙條往往貼於卷內,送呈纂修官復審。纂修官認可者,可用朱筆徑改原文,否則不作改動。然後送呈總纂官三審,總纂官經過分析之後,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復審意見,而採用分校官的初審意見。三審之後,送呈御覽。第三步是抄寫底本。抄寫人員初由保舉而來,後來,發現這種方法有行賄、受賄等弊病,又改為考查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寫人員時,先出告示,應征者報名後,令當場寫字數行,品其字跡端正與否,擇優錄取。考查法雖比保舉法優越,但也有不便之處,因此最後又改為從鄉試落第生徒中挑選,擇其試卷字跡勻凈者予以錄用。這樣,先後選拔了3826人擔任抄寫工作,保證了抄寫《四庫全書》的需要。為了保證進度,還規定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每年抄寫33萬字,5年限抄180萬字。五年期滿,抄寫200萬字者,列為一等;抄寫165萬字者,列為二等。按照等級,分別授予州同、州判、縣丞、主簿等四項官職。發現字體不工整者,記過一次,罰多寫10000字。由於措施得力,賞罰分明,所以《四庫全書》的抄寫工作進展順利,每天都有600人從事抄寫工作,至少可抄60餘萬字。第四步是校訂。這是最後一道關鍵性工序。為了保證校訂工作的順利進行,四庫全書館制定了《功過處分條例》,其中規定:所錯之字如系原本訛誤者,免其記過;如原本無訛,確系謄錄致誤者,每錯一字記過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錯誤,簽請改正者,每一處記功一次。各冊之後,一律開列校訂人員銜名,以明其責。一書經分校,復校兩關之後,再經總裁抽閱,最後裝潢進呈。分校、復校、總裁等各司其職,對於保證《四庫全書》的質量確實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終於抄寫完畢並裝潢進呈。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貯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南三閣"。每部《四庫全書》裝訂為36300冊,6752函。七閣之書都鈐有璽印,如文淵閣藏本冊首鈐"文淵閣寶"朱文方印,卷尾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包括4部44類66屬。經部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史部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游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子部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演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集部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當然,《四庫全書》的內容也有不足:第一,重視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輕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除了農家、醫家和天文演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第三,不收戲劇著作和章回小說。第四,圖書正文或有刪節或挖改。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也就是寓禁於征的過程,也就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據統計,在長達10餘年的修書過程中,禁毀圖書3100多種、15萬部以上。在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中,也有不少刪節或挖改。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還編了《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考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等。這幾種書可以看作編纂《四庫全書》的副產品。《四庫全書薈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收書473種、19931卷。開本大小和裝幀形式與《四庫全書》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兩部:一部放在宮中御花園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圓明園東牆外長春園內的味腴書屋。《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是《四庫全書》收錄書和存目書的總目錄。該目錄前有"凡例",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總序,大類之前又有小序,每書之下都有著者介紹、內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證文字。由於這些考證文字出於紀昀、戴震、姚鼎、邵晉涵等著名學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是《四庫全書總目》的簡編本,它不列存目書,只列《四庫全書》收錄的圖書,每種書的提要也寫得比較簡單。《四庫全書考證》一百卷是四庫館臣對應抄,應刻各書校勘字句的記錄匯編,該書對於校訂古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庫全書》中138種"應刻"之書。該叢書在刻印4種之後,主持人金簡通過比較,認為木活字花錢少,實用價值高,改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簡把木活字印刷過程寫成《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並收入《四庫全書》,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獻,已被譯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庫全書》編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安定的社會環境。修書期間,正當康乾盛世,天下無事,沒有戰爭的干擾。四庫館臣坐在書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沒有後顧之憂。第二,最高統治者的重視。《四庫全書》從醞釀到修成,乾隆弘歷始終參預其事,並由他精心策劃。從征書、選擇底本,到抄書、校書,乾隆弘歷都一一過問,親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資金來源。《四庫全書》卷帙浩繁,所需經費難以數計,清廷一概包攬下來。第四,嚴密的組織系統。四庫全書館的最高職務是總裁和副總裁,多由郡王,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兼任,負責總理館內一切事務,下設纂修處,繕書處和監造處。纂修處負責校理勘定全部書籍,並兼任繕書處繕寫書籍的分校工作;繕書處負責全書的繕寫及校勘事宜;監造處負責武英殿刊刻、印刷、裝訂、整理書籍事宜。四庫館臣總計360人,因故革職、身死除名、調用它任者,不在此數。第五,破格錄用人材。四庫全書館堪稱人才之寶庫,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錄用的,如邵晉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楊昌霖等人,人館前不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楊昌霖等連進士都不是,僅是舉人。人才雲集,為編纂《四庫全書》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餘年。《四庫全書》的流傳情況如何呢?七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盪然無存,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文淵閣本今藏台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多所殘闕,後來遞經補抄,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如何評價《四庫全書》?雖然《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有刪削、挖改內容等過錯,但就整體而言,應當是功大於過。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
《四庫全書》的編纂,對於弘揚民族文化,對於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多年來,遞經戰亂,如果沒有集眾書於一身的《四庫全書》,古籍將會大量散失,從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輯佚、校勘、目錄學、匯刻叢書等方面給後人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在輯佚方面,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佚書並收入《四庫全書》者共有385種,不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見天日,而且為後代的輯佚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例;在校勘方面,四庫館臣網羅眾本、慎選底本等做法,為後代的校勘工作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在目錄學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價值是古代任何官私書目無與倫比的,其編纂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匯刻叢書方面,清人以《四庫全書》為榜樣,掀起了編刻叢書的熱潮。近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和《續修四庫全書》的出版,正是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四庫全書》的優良傳統而結出的豐碩之果。
總而言之,《四庫全書》是18世紀70到80年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項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另一種觀點:四庫全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大浩劫。
至於乾隆年間修的《四庫全書》,就更是搞的徹底,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毀,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初下詔時,切齒於明季野史。其後,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後,至於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咸、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人的著作,均於例禁。後來稍稍放寬,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毀」。但對錢謙益、呂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錫侯、尹嘉銓諸人的作品,查禁特別嚴厲。乾隆時被銷毀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連宋應星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也因為有礙於愚民而禁毀,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中華歷史上的民族政權交替時代有過,但從來沒有一個像滿清統治者這樣,徹底摧毀中華的衣冠、服飾,徹底絞殺中華的民族意識,從精神上到肉體上徹底把中華弄成完全順服的走狗!滿清統治者非惟酷毒暴虐、戾於刑獄;所「漢化」深者:工於心術而極力摧殘中華,尤其中華士人之民族意識!較之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陰險、卑劣、刻毒!難怪魯迅先生說:「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四庫全書》所收古籍許多經過篡改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與清代統治者利益相關的明朝人的文學和歷史作品遭到大力剿滅,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對於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斗精神的作品盡量摒棄和抽毀,對於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如岳飛《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全書》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北方孔子家鄉被金人佔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雲:「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還有更荒謬的,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說是他的尊稱。這兩句的格律也應作「仄平」,兩個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為「宋主」並不涉及音律問題;「寄奴」二字也與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虜」等了無關涉。那麼為什麼還要改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小名稱呼帝王,做慣了奴才的《四庫全書》館臣看到就感到別扭,因此即使沒有「違礙」之處也要改。這是多麼自覺的奴才態度!難怪魯迅說《四庫全書》不僅藏在內廷,而且「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作者裡面,也曾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病後雜談之餘》)。至於那些奴才走狗們說什麼根據《高宗實錄》(這又是一部可以唬人的著作),這個《四庫全書》是乾隆帝親校(夠他校一輩子的),紀曉嵐親自三校。這除了給出版界、學術界增添些笑料還能說明什麼呢?
Ⅵ 四庫全書屬於工具書嗎
那麼多?!
用的著嘛...
我來個簡單明了的
四庫全書不屬於工具書
BY INK
Ⅶ 清代四庫全書是什麼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樂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史記》、《爾雅註疏》、《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四庫全書》的編纂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設立了「四庫全書館」,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永瑢負責,任命皇室郡主於敏中為總裁,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為副總裁,召著名學者紀昀為總纂官開始編纂這套卷帙浩繁的叢書。陸錫熊、孫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晉涵等其他學者也參與了編纂。曾參與編撰並正式列名的文人學者達到3600多人,而抄寫人員也有3800人。
《四庫全書》收錄了當時在全國各地徵收的流通圖書、清內廷收藏的圖書以及《永樂大典》中輯出來的珍本善本。據統計,光是徵收得的圖書就達13501種。這些書篩選後按「著錄書」及「存目書」分別收入,其中「存目書」不錄全書,只摘部分內容,而「著錄書」則經過整理、校勘、考證後,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寫存入,謄寫完成後,還要與原本反復校勘。最後收錄的圖書有3461種。
《四庫全書》為了美觀與便於識別,採用分色裝潢,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顏色的確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採用代表中央的黃色。
乾隆49年(1784年)四套書陸續完成,全書共抄7部,分別貯於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沈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又在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各藏抄本一部。副本存於京師翰林院。其中文淵閣本最早完成,校勘更精、字體也更工整。
乾隆52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庫全書》時發現一些書有詆毀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檢《四庫全書》,並最終刪除《諸史同異錄》等11部。但這11部書雖然從《四庫全書》中刪除,但是依然存在宮中,沒有銷毀,這11部書中的9部還流傳到今天。
嘉慶八年(1803年)由紀昀主持進行了《四庫全書》最後一部分官修書籍的補遺工作,進一步完善《四庫全書》。
刪改古籍
編纂四庫全書時,清廷為維護統治,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所謂有違礙字句的古籍,見四庫禁書。並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的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孔子家鄉被金人佔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等等。
《四庫全書》的命運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歷經動亂,《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多份抄本在戰火中被毀。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佔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鈔,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於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復後的文瀾閣。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模修補,目前大部分內容已經恢復。因此《四庫全書》今天只存4部,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後從沈陽故宮轉運至蘭州,藏甘肅省圖書館,文津閣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而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於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10月,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經中央有關部門協調,遼寧省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運至蘭州,藏於山中。目前,遼寧有關人士要求歸還,以「書閣合璧」。甘肅方面也修建藏書樓,加強保護。文溯閣《四庫全書》其最終歸屬仍未定。
民國初期,商務印書館影印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之縮印。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出版發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電子版。
Ⅷ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帳號:4k,密碼:4k
首次使用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需在客戶機安裝應用軟體,安裝說明:
安裝前提:
(1)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硬碟至少要有60M空間
(2)下載的文件大約為383M,解壓後大約600M,存儲文件的硬碟至少要有600M空間。說明:安裝後瀏覽器大約只90M,可將原來的解壓文件刪掉。
安裝步驟:
安裝四庫全書客戶端程序,需將它下載到本地。再進行安裝
(1)點擊四庫全書客戶端程序並保存到本地硬碟。注意:由於該客戶端程序較為龐大,務必保證您的硬碟有超過600M的空間,同時建議使用Netants或jetcar等斷點續傳軟體下載。
說明:如有院系需要為多台機器安裝客戶端程序的,可與我們聯系,安排上門安裝。
(2)雙擊已保存的文件(默認為4kclient.exe),選擇安裝路徑(默認為c:\4k),按「Unzip」自解壓安裝程序,直到完成。
(3)點擊相應的安裝目錄下的install.exe運行客戶端安裝程序,按提示進行。
(4)安裝完成後,系統自動建立一個用戶名guest。然後系統將請求填寫「全文瀏覽器和伺服器之間進行通訊的設施」:先在下拉列表中選擇「TCP/IP Socket」,然後填入伺服器機器名:「202.116.69.14」,確定後,全文版游覽器安裝完畢。
(5)檢索:點擊開始--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及全文檢索版,等動畫完成以後出現一個對話框。請將用戶名稱:guest(默認)改成4k, 密碼:4k,伺服器名稱:202.116.69.14。點擊確定即可進行檢索。
資料庫簡介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規模龐大的網路叢書。它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歷代主要典籍,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並以其收書規模之大,涵蓋范圍之廣,編撰時間之久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四十四類、七十屬。內容覆蓋哲學、歷史、文藝、政治、社會、經濟、軍事、法律、醫學、天文、地理、算學、生物學、農業、占卜等,是研究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
《四庫全書》原抄七部,分藏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後經戰亂,今存世者僅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三部及文瀾閣殘本,其中文淵閣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分為「標題檢索版」(簡稱「標題版」)和「原文及全文檢索版」(簡稱「全文版」)兩種版本,北京大學圖書館目前提供給校園網用戶使用的是其全文版。《四庫全書》電子版並不是機械的電子掃描,它是做了各種索引,便於讀者根據不同途徑進行檢索和利用的
文獻類型
全文
收錄年限
先秦到清代前期
檢索指南
1. 主界面,在界面右下方竹簡中選擇所需功能:內容檢索、出版說明 、凡例、網上服務、製作專輯、退出。
2. 功能界面,提供多項檢索及閱讀功能。
3. 多項檢索內容包括:
3.1檢索:按一下此處,打開檢索菜單,可選擇全文檢索、分類檢索、書名檢索、著者檢索、並可改進前次檢索內容。
3.2向前和向後:按一下:「向前」,查看前次檢索內容;按一下「向後」,查看後一次檢索內容。
3.3停止檢索:連按兩下,取消當前正在進行的檢索。
3.4工具:按一下「工具」打開菜單,選擇用戶所需的輔助工具。
3.5列印(列印):按一下「列印」在檢索結果模式下,列印當前檢索結果,以「條」為單位;在閱讀模式下,列印內容,以「頁」為單位。
3.6設定:按一下「設定」打開菜單,可選擇「漢字關聯」(用於檢索)、「背景音樂」(軟體音樂設置)、「版面顏色」(閱讀版面配色方案選擇)。
3.7版面控制:按一下「版面控制」打開菜單,可選擇:返回主界面、窗口最小化、退出本軟體。
3.8模式切換:可在檢索結果、原文閱讀、全文閱讀三種模式之間切換。
3.9檢索模式輔助功能:檢索結果界面上,可對檢索結果進行多種操作。
3.10閱讀模式輔助功能:在全文文本或原文圖象界面上可按一下屏幕右的功能鍵,對全文文本或原文圖象進行多種操作。
3.11閱讀功能包括:檢索結果、全文文本、原文圖象。
注 意
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安裝程序中打包了IE5.0的安裝程序,如果您的客戶機中未曾安裝過IE5.0,系統會自動提問「是否安裝或升級IE5.0」,經過測試證明IE5.0安裝程序的網路安裝存在問題,所以當您在安裝時如果出現上述提示,請選擇「否」(即不安裝或升級IE5.0)。
Ⅸ 誰知道閱微草堂筆記全文
正文
原序
文以載道,儒者無不能言之。夫道豈深隱莫測秘密不傳,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訣哉!萬事當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瀉地,顆顆皆圓,如月映水,處處皆見。大至於治國平天下,小至於一事一物一動一言,無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為六經,固道所寄矣;降而為列朝之史,降而為諸子之書,降而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說,似無與於道矣。然漢書藝文志列為一家,歷代書目亦皆著錄,豈非以荒誕悖妄者?雖不足數,其近於正者,於人心世道亦未嘗無所裨歟!河間先生以學問文章負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談標榜門戶,亦不喜才人放誕詩社酒社,誇名士風流。是以退食之餘,惟耽懷典籍,老而懶於考索,乃采掇異聞,時作筆記,以寄所欲言。灤陽消夏錄等五書俶詭奇譎無所不載,洸洋恣肆無所不言,而大旨要歸於醇正,欲使人知所勸懲,故誨淫導欲之書,以佳人才子相矜者,雖紙貴一時,終漸歸湮沒,而先生之書,則梨棗屢鐫,久而不厭。是則華實不同之明驗矣。顧翻刻者眾,訛誤實繁,且有妄為標目如明人之刻冷齋夜話者,讀者病焉。時彥夙從先生游,嘗刻先生姑妄聽之,附跋書尾,先生頗以為知言,邇來諸板益漫漶,乃請於先生,合五書為一編,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燈手校不敢憚勞,又請先生檢視一過,然後摹印。雖先生之著作不必藉此刻以傳,然魚魯之舛差稀於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無小補雲爾。
嘉慶庚申八月門人北平盛時彥謹序。
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
乾隆巳酉夏,以編排秘籍,於役灤陽,時校理久竟,特督視官吏,題簽庋架而已,晝長無事,追錄見聞,憶及即書,都無體例,小說稗官,知無關於著述。街談巷議,或有益於勸懲,聊付抄胥存之,命曰:灤陽消夏錄雲爾。
*****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豬,見鄰叟輒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鄰叟初甚怒之,欲買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弭耳昵就,非復曩態矣。嘗見孫重畫伏虎應真,有巴西李衍題曰: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可為此事作解也。
*****
滄州劉士玉孝廉,有書室為狐所據。白晝與人對語,擲瓦石擊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聞其事,自往驅之。方盛陳人妖異路之理,忽檐際朗言曰: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好名,不取錢乃畏後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狽而歸,咄咄不怡者數日。劉一仆婦甚粗蠢,獨不畏狐。狐亦不擊之,或於對語時,舉以問狐。狐曰: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劉乃令仆婦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
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適同路耳,因並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汩沒,唯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渺繽紛,爛如錦綉。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螢螢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唯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
東光李又聃先生嘗至宛平相國廢園中,見廊下有詩二首,其一曰:颯颯西風吹破欞,蕭蕭秋草滿空庭,月光穿漏飛檐角,照見莓苔半壁青,其二曰:耿耿疏星幾點明,銀河時有片雲行,憑欄坐聽譙樓鼓,數到連敲第五聲。墨痕慘淡,殆不類人書。
*****
董曲江先生名元度,平原人,乾隆壬申進士,入翰林,散館改知縣,又改教授,移疾歸。少年夢人贈一扇,上有三絕句曰:曾公飲馬天池日,文采西園感故知,至竟心情終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尺五城南並馬來,垂楊一例赤鱗開,黃金屈戍雕胡錦,不信陳王八斗才/蕭鼓冬冬畫燭樓,是誰親按小涼洲,春風豆蔻知多少,並作秋江一段愁。語多難解。後亦卒無征驗,莫明其故。
*****
平定王孝廉執信,嘗隨文宦榆林,夜宿野寺經閣下,聞閣上有人絮語,似是論詩,竊訝此間少文士,那得有此?因諦聽之,終不甚了了,後語聲漸出閣廊下,乃稍分明。其一曰:唐彥謙詩格不高,然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故是佳句;其一曰:仆嘗有句雲,陰磧日光連雪白,風天沙氣入雲黃,非親至關外不睹此景;其一又曰:仆亦有一聯雲,山沉邊氣無情碧,河帶寒聲亘古秋,自謂頗肖邊城日暮之狀,相與吟賞者久之。寺鍾忽動,乃寂無聲。天曉起視,則扃鑰塵封。山沉邊氣一聯,後於任總鎮遺稿見之。總鎮名舉,出師金川時,百戰陣歿者也,陰磧一聯,終不知為誰語,即其精靈長在,得與任公同游,亦決非常鬼矣。
*****
滄州城南上河涯,有無賴呂四,凶橫無所不為,人畏如狼虎。一日薄暮與諸惡少村外納涼,忽隱隱聞雷聲,風雨且至。遙見似一少婦避入河干古廟中。呂語諸惡少曰:彼可淫也。時已入夜,陰雲黯黑,呂突入掩其口,眾共褫衣相嬲。俄雷光穿牖,見狀貌似是其妻,急釋手問之,果不謬。呂大恚,欲提妻擲河中,妻大號曰:汝欲淫人,致人淫我,天理昭然,汝尚欲殺我耶?呂語塞,急覓衣褲,已隨風入河流矣。旁皇無計,乃自負裸婦歸。雲散月明,滿村嘩笑,爭前問狀。呂無可置對,竟自投於河,蓋其妻歸寧,約一月方歸,不虞母家遘回祿,無屋可棲,乃先期返。呂不知而遘此難,後妻夢呂來曰:我業重,當永墮泥犁,緣生前事母尚盡孝,冥官檢籍得受蛇身,今往生矣。汝後夫不久至,善視新姑嫜,陰律不孝罪至重,毋自蹈冥司湯鑊也。至妻再醮日,屋角有赤練蛇,垂首下視,意似眷眷。妻憶前夢,方舉首問之,俄聞門外鼓樂聲,蛇於屋上跳擲數回,奮然去。
*****
獻縣周氏仆周虎,為狐所媚,二十餘年如伉儷,嘗語仆曰:吾煉形已四百餘年,過去生中,於汝有業緣當補,一日不滿,即一日不得生天,緣盡吾當去耳。一日囅然自喜,又泫然自悲,語虎曰:月之十九日吾緣盡當別,已為君相一婦,可聘定之。因出白金付虎,俾備禮,自是狎昵燕婉,逾於平日,恆形影不離。至十五日忽晨起告別,虎怪其先期,狐泣曰:業緣一日不可減,亦一日不可增。惟遲早則隨所遇耳。吾留此三日緣,為再一相會地也。越數年,果再至,歡洽三日而後去。臨行嗚咽曰:從此終天訣矣。陳德音先生曰:此狐善留其有餘,惜福者當如是。劉季箴則曰:三日後終須一別,何必暫留。此狐煉形四百年,尚未到懸崖撒手地位,臨事者不當如是。余謂二公之言,各明一義各有當也。
*****
獻縣令明晨,應山人,嘗欲申雪一冤獄,而慮上官不允,疑惑未決。儒學門斗有五半仙者,與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驗,遣往問之,狐正色曰:明公為民父母,但當論其冤不冤,不當問其允不允,獨不記制府李公之言乎?門斗返報,明為悚然。因言制府李公衛未達時,嘗同一道士渡江,適有與舟子爭詬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須臾,尚較計數文錢耶?俄其人為帆腳所掃墮江死,李公心異之,中流風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誦咒,風止得濟,李公再拜謝更生,道士曰:適墮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貴人也,遇阨得濟,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謝焉。李公又拜曰:領師此訓,吾終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盡然,一身之窮達當安命,不安命則奔競排軋,無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檜即不傾陷善類,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設官,所以補救氣數也。身握事權,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設此官乎?晨門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武侯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此聖賢立命之學,公其識之。李公謹受教,拜問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駭。下舟行數十步,翳然滅跡。昔在會城,李公曾話是事,不識此狐何以得知也。
*****
北村鄭蘇仙,一日夢至冥府,見閆羅王方錄囚。有鄰村一媼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賜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處。鄭私叩冥吏曰:此農家老婦,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媼一生無利己損人心。夫利己之心,雖賢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損人,種種機械因是而生,種種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貽臭萬年,流毒四誨,皆此一念為害也。此一村婦而能自製其私心,讀書講學之儒對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禮乎?鄭素有心計,聞之惕然而寤。鄭又言此媼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王哂曰:設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木偶於堂,並水不飲,不更勝公乎?官又辯曰:某雖無功亦無罪。王曰:公一身處處求自全,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非負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鋒棱頓減。王徐顧笑曰:怪公盛氣耳,平心而論,要是三四等好官,來生尚不失冠帶。促命即送轉輪王。觀此二事,知人心微曖,鬼神皆得而窺。雖賢者一念之私,亦不免於責備。相在爾室,其信然乎?
*****
雍正壬子有宦家子婦,素無勃溪狀。突狂電穿牖,如火光激射,雷楔貫心而入,洞左脅而出,其夫亦為雷焰燔燒,背到尻皆焦黑,氣息僅屬,久之乃蘇,顧婦屍泣曰:我性剛勁,與母爭論或有之;爾不過私訴抑鬱,背燈掩淚而已,何雷之誤中爾耶?是未知律重主謀,幽明一也。
*****
無雲和尚,不知何許人。康熙中掛單河間資勝寺,終日默坐,與語亦不答。一日忽登禪床,以界尺拍案一聲,泊然化去。視案上有偈曰:削發辭家凈六塵,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愛物無窮事,原有周公孔聖人,佛法近墨,此僧乃近於楊。
*****
寧波吳生,好作北里游。後昵一狐女,時相幽會。然仍出入青樓間。一日狐女請曰:吾能幻化,凡君所眷,吾一見即可肖其貌。君一存想,應念而至,不逾於黃金買笑乎?試之,果傾刻換形,與真無二,遂不復外出。嘗與狐女曰:眠花藉柳,實愜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終隔一膜耳。狐女曰:不然,聲色之娛,本雷光石火,豈特吾肖某某為幻化,即彼某某亦幻化也。豈特某某為幻化,即妾亦幻化也。即千百年來名姬艷女皆幻化也。白楊綠草,黃土青山,何一非古來歌舞之場;握雨攜雲,與埋香葬玉,別鶴、離鸞,一曲伸臂頃耳,中間兩美相合,或以時刻計,或以日計,或以月計,或以年計,終有絕別之期;及其訣別,則數十年而散,與片刻暫遇而散者,同一懸崖撒手,轉瞬成空。倚翠偎紅,不皆恍如春夢乎?即夙契原深,終身聚首,而朱顏不駐,白發已侵,一人之身,非復舊態。則當時黛眉粉頰,亦謂之幻化可矣。何獨以妾肖某某為幻化也?吳灑然有悟。後數歲,狐女辭去,吳竟絕跡於狎游。
*****
交河及孺愛,青縣張文甫,皆老儒也。並授徒於獻。嘗同步月南村北村之間,去館稍遠,荒原闃寂,榛莽翳然。張心怖欲返,曰:墟墓間多鬼,曷可久留。俄一老人扶杖至,揖二人坐,曰:世間何得有鬼,不聞阮瞻之論乎?二君儒者,奈何信釋氏之妖妄。因闡發程朱二氣屈伸之理,疏通證明,詞條流暢,二人聽之皆首肯,共嘆宋儒見理之真,遞相酬對。竟忘問姓名。適大車數輛遠遠至,牛鐸錚然,老人振衣急起曰:泉下之人,岑寂久矣。不持無鬼之論,不能留二君作竟夕談。今將別,謹以實告,毋訝相戲侮也。俯仰之頃,欻然已滅,是間絕少文士,惟董空如先生墓相近,或即其魂歟。
*****
河間唐生,好戲侮,土人至今能道之。所謂唐嘯子者是也。有塾師好講無鬼,嘗曰:阮瞻遇鬼,安有是事?僧徒妄造蜚語耳。唐夜灑土其窗,而嗚嗚擊其戶,塾師駭問為誰,則曰:我二氣之良能也。塾師大怖,蒙首股慄,使二弟子宋達旦,次日委頓不起。朋友來問,但呻吟曰有鬼。既而知唐所為,莫不拊掌。然自是魅大作,拋擲瓦石,搖撼戶牖無虛夕。初尚以為唐再來,細察之乃真魅,不勝其嬲,竟棄館而去。蓋震懼之後,益以慚恧,其氣已餒,狐乘其餒而中之也。妖由人興,此之謂乎?
*****
天津某孝廉,與數友郊外踏青。皆少年輕薄,見柳蔭中少婦騎驢過,欺其無伴,邀眾逐其後,嫚語調謔。少婦殊不答,鞭驢疾行。有兩三人先追及,少婦忽下驢軟語,意似相悅。俄某與三四人追及,審視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騎,是日亦無由至郊外,且疑且怒,近前訶之。妻嬉笑如故,某憤氣潮湧,奮掌欲摑其面,妻忽飛跨驢背,別換一形,以鞭指某數曰:見他人之婦,則狎褻百端;見自己婦,則恚恨如是,爾讀聖賢書,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掛名桂籍也。數訖,徑行。某色如死灰,殆僵立道左不能去,竟不知是何魅也。
*****
德州田白岩曰:有額都統者,在滇黔間山行,見道士按一麗女於石,欲剖其心,女哀呼乞救,額急揮騎馳及,遽格道士手,女噭然一聲,化火光飛去,道士頓足曰:公敗吾事!此魅已媚殺百餘人,故捕誅之以除害,但取精已多,歲久通靈,斬其首則神遁去,故必剖其心乃死,公今縱之,又貽患無窮矣。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澤麋林鹿,劘其牙者幾許命也!匣其匕首,恨恨渡溪去,此貽白岩之寓言,即所謂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姑容墨吏,自以為陰功,人亦多稱為忠厚。而窮民之賣兒貼婦,皆未一思,亦安用此長者乎?
*****
獻縣吏王某工刀筆,善巧取人財。然每有所積,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有城隍廟道童,夜行廊廡間,有二吏持簿對算,其一曰:渠今歲所蓄較多,當何法以銷之?方沉思間,其一曰:一翠雲足矣,無煩迂折也。是廟往往遇鬼,道童習見亦不怖。但不知翠雲為誰,亦不知為誰銷算。俄有小妓翠雲至,王某大嬖之,耗所蓄八九,又染惡瘡,醫葯備至,比愈則已盪然矣。人計其平生所取,可屈指數者,約三四萬金,後發狂疾暴卒,竟無棺以殮。
*****
陳雲亭舍人言,有台灣驛使宿館舍,見艷女登牆下窺,叱索無所睹。夜半琅然有聲,乃片瓦擲枕畔,叱問是何妖魅,敢侮天使。窗外朗聲曰:公祿命重,我避公不及,致公叱索,懼干神譴,惴惴至今。今公睡中萌邪念,誤作驛卒之女,謀他日納為妾。人心一動,鬼神知之,以邪召邪,不得而咎我,故投瓦相報,公何怒焉?驛使大愧,未及天曙,促裝去。
*****
葉旅亭御史宅,忽有狐怪白晝對語,迫葉讓所居,擾攘戲侮,至杯盤自舞,幾榻自行。葉告張真人,真人以委法官。先書一符,甫張而裂,次牒都城隍,亦無驗。法官曰:是必天狐,非拜章不可。乃建道場七日,至三日狐猶詬詈,至四日乃婉詞請和。葉不欲與為難,亦祈不竟其事。真人曰:章已拜不可追矣。至七日忽聞格鬥砰[石訇],門窗破墮,薄暮尚未已,法官又檄他神相助,乃就擒,以罌貯之,埋廣渠門外。余嘗問真人驅役鬼神之故,曰:我亦不知所以然,但依法施行耳。大抵鬼神皆受役於印,而符錄則掌於法官。真人如官長,法官如胥吏;真人非法官不能為符錄,法官非真人之印,其符錄亦不靈。中間有驗有不驗,則如各官司文移章奏,或准或駁,不能一一必行耳。此言頗近理,又問設空宅深山,猝遇精魅,君尚能制伏否,曰:譬大吏經行,劫盜自然避匿。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征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此言亦頗篤實。然則一切神奇之說,皆附會也。
*****
朱子穎運使言守泰安日,聞有士人到岱嶽深處,忽人語出石壁中曰:何處經香,豈有轉世人來耶?剨然震響,石壁中開,貝闕瓊樓涌現峰頂。有耆儒冠帶下迎,士人駭愕,問此何地?曰:此經香閣也。士人叩經香閣之義,曰:其說長矣,請坐講之。昔尼山刪定,垂教萬年。大義微言,遞相授受。漢代諸儒,去古未遠,訓詁箋注,類能窺見先聖之心,又淳樸未漓,無植黨爭名之習,惟各傳師說,篤溯淵源。沿及有唐,斯文未改。迨乎北宋,勒為註疏十三部,先聖嘉焉。諸大儒慮新說日興,漸成絕學,建是閣以貯之。中為初本,以五色玉為函,尊聖教也;配以歷代官刊之本,以白玉為函,昭帝王表章之功也,皆南面;左右則各家私刊之本,每一部成,必取初印精好者,按次時代,庋置斯閣,以蒼玉為函,獎汲古之勤也,皆東西面,並以珊瑚為簽,黃金作鎖鑰。東西兩廡,以沉檀為幾,錦綉為茵,諸大儒之神,歲一來視,相與列坐於斯閣。後三楹則唐以前諸儒經義,帙以纂組,收為一庫。自是以外,雖著述等身,聲華蓋代,總聽其自貯名山,不得入此門一步焉。先聖之志也,諸書至子刻午刻,一字一句,皆發濃香,故題曰經香。蓋一元斡運,二氣絪縕,陰起午中,陽生子半,聖人之心,與天地通。諸大儒闡發聖人之理,其精奧亦與天地通,故相感也。然必傳是學者始聞之,他人則否。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繼昝,鑽仰終身,或鍛煉苛求,百端掊擊,亦各因其性識之所根耳。君四世前為刻工,曾手刊周禮半部,故余香尚在,吾得以知君之來,因引使周覽閣廡,款以茗果。送別,曰:君善自愛,此地不易至也。士人回顧,唯萬峰插天,杳無人跡。案此事荒誕,殆尊漢學者之寓言。夫漢儒以訓詁專門,宋儒以義理相尚,似漢學粗而宋學精。然不明訓詁,義理何由而知?概用詆誹,視猶土苴,未免既成大輅,追斥椎輪,得濟迷川,遽焚寶筏。於是攻宋儒者,又紛紛而起故。余撰四庫全書詩部總序,有曰:宋儒之攻漢儒,非為說經起見也,特求勝於漢儒而已。後人之攻宋儒,亦非為說經起見也,特不平宋儒之詆漢儒而已。韋蘇州詩曰:水性自雲靜,石中亦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此之謂矣。平心而論,易自王弼始變舊說,為宋學之萌芽,宋儒不攻;孝經詞義明顯,宋儒所爭,只今文古字句,亦無關宏旨,均姑置勿議;至尚書三禮三傳毛詩爾雅諸註疏,皆根據古義,斷非宋儒所能;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蓋漢儒重師傅,淵源有自。宋儒尚心悟,研索易深;漢儒或執舊文,過於信傳,宋儒或憑臆斷,勇於改經。計其得失,亦復相當。唯漢儒之學,非讀書稽古,不能下一語;宋儒之學,則人人皆可以空談其間。蘭艾同生,誠有不盡饜人心者。是嗤點之所自來。此種虛構之詞,亦非無因而作也。
*****
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後,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發吐舌,作縊鬼狀,曹笑曰:猶是發,但稍亂。鬼技窮,倏然滅。及歸途再宿,夜半門隙又蠕動,甫露其首,輒唾曰:又此敗興物耶?竟不入。此與嵇中散事相類。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畏則心亂,心亂則神渙,神渙則鬼得乘之。不畏則心定,定則神全,神會則戾之氣不能幹。故記中散是事者,稱神志湛然,鬼慚而去。
*****
董曲江言,默庵先生為總漕時,署有土神馬神二祠,惟土神有配,其少子恃才兀傲,謂土神於思老翁,不應擁艷婦;馬神年少,正為嘉耦。徑移女像於馬神祠,俄眩仆不知人。默庵先生聞其事,親禱移還,乃蘇。又聞河間學署有土神亦配以女像,有訓導謂黌宮不可塑婦人,乃別建一小祠遷焉,土神憑其幼孫語曰:汝理雖正,而心則私,正欲廣汝宅耳,吾不服也。訓導方侃侃談古禮,猝中其隱,大駭,乃終任不敢居。是實二事相近,或曰:訓導遷廟猶以禮,董瀆神甚矣,譴當重。余謂董少年放誕耳,訓導內挾私心,使己有利,外假公義,使人無詞,微神發其陰謀,人尚以為能正祀典也。春秋誅心,訓導譴當重於董。
*****
戲術皆手法捷耳。然亦實有搬運術。憶小時在外祖雪峰先生家,一術士置杯酒於案,舉掌捫之,杯陷入案中,口與案平,然捫案不見杯底。少選取出,案如故。此或障目法也。又舉魚膾一巨碗,拋擲空中不見,令其取回,則曰:不能矣。在書室畫廚夾屜中,公等自取耳。時以賓從雜沓,書室多古器,已嚴扃。且夾屜高僅二寸,碗高三四寸許,斷不可入。疑其妄,姑呼鑰啟視,則碗置案上,換貯佛手五。原貯佛手之盤,乃換貯魚膾,藏夾屜中,是非搬運術乎?理所必無,事所或有,類如此。然實亦理之所有。狐怪山魈,盜取人物,不為異;能劾禁狐怪山魈者,亦不為異;既能劾禁,即可以役使,既能盜取人物,即可以代人取物,夫又何異焉。
*****
舊仆庄壽言,昔事某官,見一官侵晨至,又一官續至,皆契交也。其狀若密遞消息者,俄皆去,主人亦命駕遞出,至黃昏乃歸。車殆馬煩,不勝困憊。俄前二官又至,燈下或附耳或點頭,或搖手或蹙眉或拊掌,不知所議何事。漏下二鼓,我遙聞北窗外吃吃有笑聲,室中弗聞也。方疑惑間,忽又聞長嘆一聲,曰:何必如此。始賓主皆驚,開窗急視,新雨後泥平如掌,絕無人跡,共疑為我囈語,我時因戒勿竊聽,避立南榮外花架下,實未嘗睡,亦未嘗言,究不知其何故也。
*****
永春丘孝廉二田,偶憩息九鯉湖道中,有童子騎牛來,行甚速。至丘前小立,朗吟曰:來沖風雨來,去踏煙霞去,斜照萬峰青,是我還山路,怪村豎哪得作此語,凝思欲問,則笠影出沒杉檜間,已距半里許矣。不知神仙游戲,抑鄉塾小兒聞人誦,而偶記也。
*****
莆田林教諭霈,以台灣俸滿北上。至涿州南,下車便旋,見破屋牆外,有磁鋒劃一詩曰:騾綱隊隊響銅鈴,清曉沖寒過驛亭,我自垂鞭玩殘雪,驢蹄緩踏亂山青。款曰羅洋山人。讀訖自語曰:詩小有致,羅洋是何地耶?屋內應曰:其語似是湖廣人,入視之,惟凝塵敗葉而已。自知遇鬼,惕然登車,恆鬱郁不適,不久竟卒。
*****
景州李露園基塙,康熙甲午孝廉,余僚婿也。博雅工詩,需次日,夢中作一聯曰:鸞翮嵇中散,蛾眉屈左徒。醒而不能自解。後得湖南一令,卒於官,正屈原行吟地也。
*****
先祖母張太夫人,畜一小花犬,群婢患其盜肉,陰扼殺之。中一婢曰柳意,夢中恆見此犬來嚙,睡輒囈語。太夫人知之,曰:群婢共殺犬,何獨銜冤於柳意?此必柳意亦盜肉,不足服其心也。考問果然。
*****
福建汀州試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雲有神。余按臨日,吏曰當詣樹拜。余謂木魅不為害,聽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當拜。樹枝葉森聳,隔屋數重可見。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梢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呼幕友出視,尚見之。余次日詣樹各答以揖,為鐫一聯於祠門曰:參天黛色常如此,點首朱衣或是君。此事亦頗異。袁子才嘗載此事於新齊諧,所記稍異,蓋傳聞之誤也。
*****
德州宋清遠先生言,呂道士不知何許人,善幻術,嘗客田山虇司農家,值朱藤盛開,賓客會賞,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一少年性輕脫,厭薄尤甚,斥勿多言。二人幾攘臂,一老儒和解之,俱不聽,亦慍形於色。滿座為之不樂,道士耳語小童取紙筆,畫三符焚之,三人忽皆起,在院中旋折數四,俗客趨東南隅坐,喃喃自語,聽之乃與妻妾談家事,俄左右回顧若和解,俄怡色自辯,俄作引罪狀,俄屈一膝,俄兩膝並屈,俄叩首不已;視少年則坐西南隅花欄上,流目送盼,妮妮軟語,俄嬉笑,俄謙謝,俄低唱浣紗記,呦呦不已,手自按拍,備諸冶盪之態;老儒則端坐石凳上講孟子齊桓晉文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掠顧盼,如與四五人對語,忽搖手曰不是,忽嗔目曰尚不解耶,咯咯癆嗽仍不止。眾駭笑。道士搖手止之。比酒闌,道士又焚三符,三人乃惘惘凝坐,少選始醒,自稱不覺醉眠,謝無禮。眾匿笑散。道士曰:此小術,不足道。葉法善引唐明皇入月宮即用此符,當時誤以為真仙,迂儒又以為妄語,皆井底蛙耳。後在旅館,符攝一過往貴人妾魂,妾蘇後登車,識其路徑門戶,語貴人急捕之,已遁去。此周禮所以禁怪民歟。
*****
交河老儒及潤礎,雍正乙卯鄉試。晚至石門橋,客舍皆滿。唯一小屋,窗臨馬櫪,無肯居者,姑解裝焉。群馬跳踉,夜不得寐。人靜後忽聞馬語,及愛觀雜書,先記宋人說部中有堰下牛語事,知非鬼魅,屏息聽之。一馬曰:今日方知忍飢之苦,生前所欺隱草豆錢,意在何處。一馬曰:我輩多由圉人轉生,死者方知,生者不悟,可為太息。眾馬皆嗚咽。一馬曰:冥判亦不甚公,王五何以得為犬?一馬曰:冥卒曾言之,渠一妻二女並淫濫,盡盜其錢與所歡,當罪之半矣。一馬曰:信然,罪有輕重。姜七墮豕,身受屠割,更我輩不若也。及忽輕嗽,語遂寂。及恆舉以戒圉人。
*****
餘一侍姬,平生不嘗出詈語。自雲親見其祖母善詈,後了無疾疾,忽舌爛至喉,飲食言語皆不能,宛轉數日而死。
*****
有某生在家,偶晏起,呼妻妾不至。問小婢,雲並隨一少年南去矣。露刃追及,將駢斬之,少年忽不見。有老僧衣紅袈裟,一手托缽一手振錫杖,格其刀,曰:汝尚不寢耶?汝利心太重,忮忌心太重,機巧心太重,而能使人終不覺。鬼神忌隱惡,故判是二婦,使作此以報汝。彼何罪焉?言訖亦隱。生默然引歸。二婦雲:少年初不相識,亦未相悅,忽惘然如夢,隨之去。鄰里亦曰:二婦非淫奔者,又素不相得,豈肯隨一人?且淫奔必避人,豈有白晝公行,緩步待追者耶?其為神譴信矣。然終不能名其
Ⅹ 《四庫全書》收錄《閱微草堂筆記》這部小說了嗎
[最佳答案]不是,它們是不同的書。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