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小說名字叫什麼名字叫什麼
Ⅰ 求國內外知名童話小說歌劇公主名字大全!
愛麗兒公主出自童話《海的女兒》
貝兒公主出自童話《美女與野獸》
仙蒂公主出自童話《仙履奇緣》
愛洛公主出自童話《睡美人》
茉莉公主出自童話《阿拉丁神燈》
菲奧娜公主出自 怪物史萊克
Ⅱ 外國著名童話作家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民俗學家。1786年2月24日生於美因河畔哈瑙的一個律師家庭,1859年12月16日卒於柏林。1803年入馬爾堡大學學法律。1829年威廉擔任了大學教授。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寫信抗議漢諾威國王破壞憲法而被 免去教授職務 ,這7位教授被稱為格廷根七君子。1840年底應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學院院士,並在大學執教。1848年雅科布被選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代表。去世後葬於柏林馬太教堂墓地 。
從1806年開始,致力於民間童話和傳說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兩卷集)和《德國傳說集》(兩卷)。
威廉·格林(1786-1863)與雅科布·格林(1785-1863),出身官員家庭,均曾在馬爾堡大學學法律,又同在卡塞爾圖書館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學教授,1841年同時成為格林科學院院士。是德國的兩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民間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但他們最卓越的成就,卻是作為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搜集家,以幾十年時間(1812-1857)完成的《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即現在俗稱的「格林童話」,它包括200多篇童話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等均膾炙人口。由於這些童話源自民間故事,作為學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圖保持它們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顯得比較粗糙,更適合低幼兒童閱讀。
Ⅲ 求一篇國外類似童話的小說的名字,記不清了…
能說的詳細些嗎
Ⅳ 外國著名童話故事名字
藍鬍子
[佚名]
從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他住在漂亮的房子里,還有一座美麗的花園,這個富翁長著一副藍色的鬍子,因此人們都稱呼他為「藍鬍子」。
在這個富翁的房子附近住著一個貧窮的女人,她有三個兒子,還有兩個美麗的女兒,一個叫安,另一個叫芬蒂瑪,藍鬍子想要娶其中的一個女兒,但是兩個女兒都不願嫁給他。
安和芬蒂瑪不願嫁給這位富翁,是因為他的鬍子是藍色的。藍鬍子已經娶了很多妻子,但他的妻子都已不知去向,沒有人知道他的那些妻子哪兒去了。這兩姑娘不願和藍鬍子結婚,成為他的妻子,因為誰也不知道他的妻子的去向。因此她們的母親對藍鬍子說:「我的女兒們不想嫁給你。」
於是,藍鬍子說:「那麼來我家住幾天吧,」她們於是到藍鬍子的家裡住了下來。那是一所非常漂亮的房子,藍鬍子處處討好她們。
芬蒂瑪說,「他的鬍子是藍色的,但是他這個人卻並不壞,在很多方面都很出色,所以我願嫁給他。」
於是芬蒂瑪嫁給了藍鬍子,並且住進了那所漂亮的房子。過了幾天,藍鬍子說:「我要去旅行,」說著,他就把這所房子里所有房間的鑰匙都給了芬蒂瑪。他說:「這是那間小屋子的鑰匙,千萬不要打開那間小屋的門,……你發誓,你一定不打開那間小屋子的門!」
芬蒂瑪於是說:「我不會打開那間小屋子的門。」
隨後,藍鬍子就走了。
藍鬍子走了之後,芬蒂瑪所有的朋友都來看她。她帶朋友們觀看了所有的房間,這的確是一所漂亮的房子,但她沒有打開那間小屋的門。
朋友們走了以後,她自言自語說:「現在我能打開那間小屋的門嗎?他為什麼說'不能打開呢'?我想看看小屋子裡究竟有什麼東西。」
芬蒂瑪拿了鑰匙,走到小屋門前,把門打開了,在屋裡,她看到了藍鬍子以前的所有妻子,她們都死了!
鑰匙從她的手裡掉了下去,當她撿起鑰匙時,發現鑰匙上有了一個紅記號。
她關上了門,然後,把鑰匙拿回到她的房間,她對自己說:「藍鬍子一定會發現鑰匙上的記號,還會知道我已經打開過小屋的門,他一定會像殺害其他妻子一樣,殺了我。」她用布去擦鑰匙上的記號,但是擦不掉。她用熱水洗,還是洗不掉。她又在石頭上磨,可是記號依舊還在。
藍鬍子回來了,他叫來芬蒂瑪,說:「把鑰匙給我。」芬蒂瑪把其他的鑰匙給了他,但是沒給他小屋的鑰匙,他問道:「小屋的鑰匙哪兒去了?」她說:「我去拿。」她把鑰匙拿來,他發現了紅記號,說:「你已經開過小屋的門,現在你得死。」
她跪在藍鬍子的面前:「讓我再活幾個小時吧!」
他說:「我給你一小時時間。」
芬蒂瑪有三個兄弟,她的兄弟說過:「今天我們會來看你。」但是,他們還沒有來,她想:「如果我的兄弟們能在這一小時趕來,他們就能搭救我了。」
她的姐姐安在她家。她對姐姐喊:「安姐姐,安姐姐,到窗戶那兒看看兄弟們來了沒有。」
安姐姐來到窗邊,她說:「我沒有看見有人來。」
芬蒂瑪等了一會兒,又喊道:「安姐姐,安姐姐,你有沒有看見有人來?」
安姐姐說:「我沒有發現任何人,沒有一個人來。」
藍鬍子喊:「芬蒂瑪!」
芬蒂瑪說:「安姐姐,安姐姐,有沒有人來?」
「我看到很遠處有一小團塵土,」 安姐姐說。
藍鬍子又喊:「芬蒂瑪,下來。」
「安姐姐,安姐姐,」芬蒂瑪問,「塵土裡有人嗎?」
「有人,」 安姐姐說。
藍鬍子叫喊起來:「一個鍾頭過了,下來,芬蒂瑪,我要殺了你。」
「安姐姐,安姐姐,塵土中是不是有三個男人?」
藍鬍子喊:「一個鍾頭過去了,如果你不下來,我就上去啦!」
「我看到有三個人,」安姐姐說。
「他們是我的兄弟!」芬蒂瑪說。
芬蒂瑪說:「安姐姐,安姐姐,叫他們來救我。」
藍鬍子喊叫著:「我上來了。」
「安姐姐,快叫他們,安姐姐!」
藍鬍子走到屋子門口。
門打開了,藍鬍子抓住芬蒂瑪的胳膊。
三個兄弟進來了,殺死了藍鬍子。
就這樣,芬蒂瑪得救了。
Ⅳ 著名的童話的名稱有哪些
1、寶葫蘆的秘密: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張天翼(1906—1985)1958年創作的童話其故事情節為:王葆幻想得到一個寶葫蘆,可以不費力氣得到一切;一天他的願望實現了,心裡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他和同學下棋想吃掉對方棋子,棋子馬上就飛到他嘴裡……他的寶貝不但沒給他帶來幸福反而帶來痛苦,他毅然把這個寶貝拋棄,「轟「的一聲後,原來這卻是自己做的夢,他從此改正了缺點,認真學習,做一個好學生。
2、綠野仙蹤:小女孩桃樂絲·蓋爾帶著心愛的小狗圖圖住在叔叔家位於堪薩斯州的農場里。一天,威力巨大的龍卷風席捲而來,所過之處片瓦不留。膽小的圖圖躲在床下不敢動彈,為救回小夥伴,桃樂絲從防空洞中出來。
正在此時,龍卷風將房子連同其中的桃樂絲、圖圖一同卷上天空。不知經過多長時間,小木屋落到一塊陌生的土地。當地的居民歡欣鼓舞,因為屋子落下時把一個邪惡的女巫壓死了。在北方女巫的指點下,桃樂絲決定前往魔法師奧茲所居住的翡翠城,希望找到回家的方法。
一路上,她先後遇見了想要有顆聰明頭腦的稻草人、希望有一顆心臟的鐵皮人以及渴望變得勇敢膽大的獅子。為了達成願望,他們跟隨桃樂絲一同前往翡翠城……
3、小布頭奇遇記:講述的是一個小布娃娃的故事。小布頭和好朋友蘋蘋吵架後,決定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離家出走!他坐上了火車,遇見了小電動機、小蘆花、大鐵勺、老鼠兄弟、小金球。
在這些經歷中,他明白了什麼是機器,什麼是莊稼 ,什麼是節約,什麼是工人和農民,什麼是老鼠……重要的是,什麼是勇敢和責任!
4、一千零一夜:該作講述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因王後行為不端,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復。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
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愛不忍殺,允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因其內容豐富,規模宏大,故被高爾基譽為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5、金銀島:是英國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881年,作品於1881年10月至1882年1月以《金銀島,或伊斯班裊拉號上的暴亂》為題在《小夥子》上發表,作者的署名是「喬治·諾斯船長」,1883年出版單行本。
《金銀島》講述的是18世紀中期英國少年吉姆從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傳說中的藏寶圖,在當地鄉紳支援下組織探險隊前往金銀島。並與岡恩眾人智斗海盜,最終平息了叛變並成功取得寶藏的故事。
Ⅵ 請問這個外國童話的名字叫什麼 誰寫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童話的具體特點。
(一)、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
我們看,《牛郎織女》的故事,從小牛郎說到大牛郎,再說到他與織女的相遇、給合、生兒育女,最後天各一方。這些情節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動人,而且形象鮮明,一讀不忘。《神筆馬良》的故事,說的是窮孩子馬良,憑著頑強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筆。他拿著這支筆,幫助貧苦大眾,智斗財主、皇帝,使人讀後無不稱快。這篇童話的情節生動,馬良的形象鮮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二)、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
幻想是想像的一種。它是與個人願望聯系的並指向未來的特殊想像。這是一種創造想像而不是再造想像。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腦中就會浮現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凍死」的畫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想就是創造想像。在童話世界裡,牛羊會說話,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復生,咒話會現出金銀珠寶,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槍不入……這些都符合兒童的幻想心裡,孩子們也感到有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於胡思亂想。它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它們之間往往是通過象徵法結合起來的。
童話離不開幻想、幻想離不開誇張。誇張是對所要表現的對象或某種特徵,故意地誇大或縮小。如果童話話里的幻想的內容沒有誇張就會失去光彩;童話形象如果沒有誇張的修飾就會顯得暗淡。童話往往具有諷刺性,但如果沒有誇張就會失去鋒芒。童話的話言如果缺少誇張,就會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裝》里的那個自以為赤裸裸的皇帝,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們相信這個故事,就是因為現實中就有這種騙子,利用一些人的虛偽、愚昧,導演了一幕幕謊誕的劇目。所以這種幻想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具有象意義。
(三)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
兒童文學作品,在語言上有著特殊的要求,而童話這種特定的體裁,又有其獨具的特點。從語言風格上來講,童話的語言要求簡潔、活、准確、樸素。從語言的表達效果上來講。童話多用似人、對照、反復等表現方法。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金魚的漁夫和貪婪兇殘的老太婆構成鮮明的對比,;一些情節、景物的反復敘述,形成了有節奏的反復。這們的語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又使情節曲折有趣。
童話世界是個生機萬類的世界,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神奇的世界,去多讀、多欣賞
Ⅶ 外國童話作家及作品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民俗學家。1786年2月24日生於美因河畔哈瑙的一個律師家庭,1859年12月16日卒於柏林。1803年入馬爾堡大學學法律。1829年威廉擔任了大學教授。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寫信抗議漢諾威國王破壞憲法而被 免去教授職務 ,這7位教授被稱為格廷根七君子。1840年底應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學院院士,並在大學執教。1848年雅科布被選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代表。去世後葬於柏林馬太教堂墓地 。
從1806年開始,致力於民間童話和傳說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兩卷集)和《德國傳說集》(兩卷)。
威廉·格林(1786-1863)與雅科布·格林(1785-1863),出身官員家庭,均曾在馬爾堡大學學法律,又同在卡塞爾圖書館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學教授,1841年同時成為格林科學院院士。是德國的兩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民間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但他們最卓越的成就,卻是作為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搜集家,以幾十年時間(1812-1857)完成的《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即現在俗稱的「格林童話」,它包括200多篇童話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等均膾炙人口。由於這些童話源自民間故事,作為學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圖保持它們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顯得比較粗糙,更適合低幼兒童閱讀。
Ⅷ 請問以下幾部童話原著叫什麼名字
第一個《豌豆公主》 安徒生
第二個 《七個銅板》 莫里茲
第三個《野天鵝》 安徒生
Ⅸ 這個外國著名童話故事的名字是什麼
格林、安徒生
Ⅹ 英語童話故事的書名(附帶中文名)
1、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愛麗絲漫遊奇境)
作者:英國,劉易斯·卡羅爾。講述了愛麗絲和姐姐在河邊看書時睡著了,夢中她追逐一隻穿著背心的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來到一個奇妙的世界,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
在這個世界裡,她時而變大時而變小,以至於有一次竟掉進了由自己的眼淚匯成的池塘里。她還遇到了愛說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測的柴郡貓、神話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龜。
直到最後與撲克牌王後、國王發生頂撞,急得大叫一聲。愛麗絲終於從奇妙的夢境中醒來。
2、Cinderella(灰姑娘)
作者:德國,格林兄弟。
從前,有一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惡毒的繼母與兩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經常受到繼母與兩位姐姐的欺負,被戲稱為「灰姑娘」。
有一天,城裡的王子舉行舞會,但繼母與兩位姐姐卻不讓灰姑娘出席,使她失望傷心。這時,有一位仙女出現了,幫助她搖身一變成為高貴的千金小姐,並將老鼠變成馬夫,南瓜變成馬車,又變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雙水晶(玻璃)鞋給灰姑娘穿上。
她出席了舞會,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時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馬上離開,在倉皇間留下了一隻水晶鞋。王子很傷心,於是派大臣至全國探訪,找出能穿上這只水晶鞋的女孩。
盡管有後母及姐姐的阻礙,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開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應了,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3、Thumbelina(拇指姑娘)
作者:丹麥,安徒生。
講述了一個只有大拇指大小的姑娘的歷險故事。她的心永遠嚮往著陽光,不向黑暗屈服。
文章以表現拇指姑娘的堅強、美麗。嚮往幸福的渴望,揭露了人心嫉妒、自私的陰暗面,同時也啟發人們無論遇到任何挫折,都要坦然面對,要勇敢,要堅強,永遠不要失去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此童話曾被多次改編為動畫片及電影,在國內獲得很高的贊譽。
4、Little Ida』SFlowers(小意達的花兒)
作者:丹麥,安徒生。
「我的可憐的花兒都已經死了。」小意達說。「昨天晚上它們還是那麼美麗,現在它們的葉子卻都垂下來了,枯萎了,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呢?」她問一個坐在沙發上的學生。於是,這個快樂的學生告訴小意達;「這些花兒昨夜去參加一個跳舞會啦,因此它們今天就把頭垂下來了」。
小意達得了這滿意的答案開始在睡夢里看到花的舞會,並聽到花兒的請求:「把我們埋在花園里——那個金絲雀也是躺在那兒的。到明年的夏天,我們就又可以醒轉來,長得更美麗了。」
於是,小意達與他的兩位表兄弟一起,為花兒舉行了鄭重的「葬禮」,好叫花兒在來年夏天醒轉,成為更美麗的花朵。
5、 The Wild Swans(野天鵝)
作者:丹麥,安徒生。
故事講述了一場善與惡的斗爭。
主人公艾麗莎是個柔弱的女子,但她卻戰勝了比她強大得多、有權有勢的王後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後的魔法變成天鵝的11位哥哥。
她可以成功靠的是她的勇氣、決心和毅力。面對蕁麻的刺痛和一年不能說話的痛苦,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面對主教對她的誣陷和把她燒死的懲罰,她也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一分鍾,終於完成了她的工作。
該作表達只要有勇氣和毅力,一定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6、The Nightingale(夜鶯 )
作者:丹麥,安徒生。
《夜鶯》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唯一的一篇以中國為背景的童話故事。
該作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夜鶯美麗的歌聲打動了國王,它成為國王的寵兒。
但不久之後,一隻能發出曼妙樂聲且外表華麗的人造小鳥獲得了更多贊美,於是,夜鶯飛走了。然而,當國王的生命面臨死神的威脅時,人造小鳥卻唱不出一個音符,還是真正的夜鶯用婉轉的歌聲驅走了死亡的陰霾。
7、 The Ugly Duckling(丑小鴨)
作者:丹麥,安徒生。
這本書寫了一隻天鵝蛋在鴨群中破殼後,因相貌怪異,讓同類鄙棄,歷經千辛萬苦、重重磨難之後長成了白天鵝。
《丑小鴨》說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並為這目標而努力奮斗,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堅強的面對。同時「丑小鴨」也比喻不被關注的小孩子或年輕人,有時也指剛剛出現、不為人注意的事物。
《丑小鴨》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該童話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