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偵探小說評析pdf
A. 為什麼日本 歐美 偵探小說對人性分析的很透徹 中國卻沒有這樣的書
歐美經過文藝復興,文藝發展歷史悠,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書,什麼諸子百家之類的,只是你還沒發現,看看老子
B. 我想學刑偵,問一下偵破一個案子,基本要哪些步驟
偵查破案的一般程序與方法
現代刑偵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涉及學科門類眾多,其操作程序不但受犯罪特點、偵查工作自身特性規律的影響,也受到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很大制約,頭緒實在繁多。因此,要在一篇文章里對其進行那怕是大致的介紹,其難度也是很大的,對於如我這等偵查實踐經驗並不豐富,理論修養有限的半瓶醋而言更是如此。只是fan兄盛情相邀,卻之不恭,故不揣淺陋試而言之。疏漏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要砸磚頭的私下裡來,給我保留一點自信心吧!
現代刑事偵查不但在具體方法手段上越來越多地加大了科學技術的成份,其操作程序、規則也大量地借鑒了系統工程理論、決策學、認知科學、對策論的一些前沿成果(雖然這些在我國還不明顯,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而且由於刑事偵查究其本質是一種從事後去追溯事前,由結果去發現原因,由事件發掘出人的一個過程,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斷 近目標真理的假說驗證排除法,其面臨的主要困難也就是如何從紛繁蕪雜的表象下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如何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真假難辨的線索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地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有關於犯罪的性質、動機、過程、手段、嫌疑人特徵的假說體系!(類似於情報分析中的綜合拼塊方法)
一、基於此,從認知過程的邏輯角度而言,以一般典型案例的偵查為例(指須綜合運用多種偵查措施、手段的專案偵查),其一般程序如下:
1、初步了解案情-----即弄明白到底出了什麼事,具體說來就是對案件的下列要素作一個基本的了解:究竟是在何時、何地、由何人基於何種目的、動機使用何種工具對何種目標造成了何種後果。簡稱為案件的「七何要素」。這「七何要素」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弄得很清楚,但它卻是我們分析認識案情的方向,我們一切的工作都應當以其為目標。
2、初步收集與案件有關的各種線索,如現場痕跡、遺留物品、被害人基本情況、作案手法工具特徵等,其主要方式是:
a、現場勘查:通過細致地發現、提取各種現場痕跡、遺留物證,加之廣泛地運用科學手段,盡量獲取有關犯罪過程、手段、工具、作案人個人體貌(身高、長相、血型、指紋、聲紋、DNA分子等)、職業、經歷、行為等方面特徵的情況,以為下一步確定偵查方向、劃定偵查范圍提供依據。
b、調查訪問:在現場訪問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走訪證人及其它有可能了解案情的各類人員,從中發現各種可能的利害關系、犯罪嫌疑人的各種特徵,為下一步確定犯罪嫌疑人的具體身份提供依據。
c、廣布線人,獲取線索:罪犯也是人,也生活在各種現實社會關系中,他的蛻變也需要一個過程、一個空間,需要群體、「前輩」的引導,需要「道中人」提供必要的情報、工具。這就為我們特情的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3、匯總案情,綜合分析,作出判斷(提出假說)
這是整個偵查工作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是確定偵查方向,制訂正確偵查計劃的前提。其間的方法也就是毛主席說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將各方面掌握的情況按照「七何要素」的要求加以分類,剔除那些虛假的、重復的信息,在具備豐富辦案經驗的基礎上(對各類相關案件的一般動機、行為過程、對象特點充分了解),提出對本案案情的若干基本假設,其核心內容主要是:本案性質、動機,犯罪過程(進入的時間、路線、主要動作等)、使用的何種工具、犯罪嫌疑人的個人特徵等。
以上的若干基本假設,經過與會人員的充分問難置疑加以補充完善後,就可以作出對案件性質、基本過程、嫌疑人特點作出比較准確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就能比較客觀地確定偵查方向、范圍,制訂偵查計劃,合理地安排、分配偵查工作任務。
4、確定偵查方向、劃定偵查范圍,安排分配偵查力量展開進一步地具體偵查(假說的驗證排除過程)
(略)
二、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看,還是以一般典型案例的偵查為例,其程序中最關鍵的就在於以下兩個環節:
現場勘查與案情綜合分析會。之所以只提出這兩個環節,並不是說諸如查證、緝捕等環節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調查、緝捕等環節的難度才構成了真實破案與推理小說中破案中最大的區別:有時你找不到人就是找不到人,取不到某份材料就一籌莫展,而不是象偵探小說里一樣,碰到此類問題作者就能幫筆下的神探製造種種奇遇巧合來解決問題。楚魂就有過這樣的體會:我畢業實習安排在市局刑偵支隊重案大隊,一起販毒案要傳一個關鍵性的知情人,這傢伙犯過事,行蹤不定,我和帶我的老刑警在他家守了兩次,每次都是兩天兩夜,煙整整抽掉一條,可他一直就沒露面,結果到我實習結束這個案子就只好一直掛著。後來,這樣的事多了,搞得我把煙都戒了----一聞煙味就反胃)而是對於我們的偵探迷來說,後者可能太瑣碎、粗野,與純推理也有一定距離。
1、 現場勘查:
在有現場的案件中,現場勘查可以說是一切其它偵查工作的起點與前提。在我們國家現場勘查是由刑偵與刑技部門共同進行的,一般刑技人員負責現場勘驗,主要也就是發現、提取、收集、記錄各種犯罪的痕跡、物證;刑偵人員則負責現場的調查訪問與緊急情況下的追緝堵截。
現場勘驗的主要對象是:BCDE
A、 犯罪場所:主要須查明犯罪分子作案、潛伏觀察的地點、進出現場的路線、侵入方式、現場的活動過程、在現場附近隱匿處理贓物、凶器,拋棄、掩埋屍體的地點,並在以上基礎上對犯罪分子是否熟悉現場、作案動機、時間、手段、人數、個人職業生理特點作出判斷。
B、 犯罪痕跡:手印、腳印、齒印、唇印;鞋印、刀槍棍斧鋸鋤等破壞痕跡;車輪印、爆炸、燃燒、腐蝕痕跡。根據以上痕跡可以對作案的時間、人數、犯罪分子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職業特點作出比較接近的判斷。
C、 犯罪遺留物:如人體分泌物、文件、票證、紙張、泥土、頭發、血跡、汗斑、花粉顆粒、布纖維等。
D、 屍體檢驗;應查明死因---正常死亡亦或非正常死亡?是中毒死、窒息死、還是機械性損傷致死;自殺、意外事故死還是他殺?死亡的時間、致死的工具?
E、 人身檢查:對受害人、嫌疑人身體特徵、傷害情況或生理狀態的檢查。
現場勘驗的步驟:說起來很簡單,也就是先整體巡視,再局部觀察,然後個別勘驗。但要真正運用純熟,還需要通過不斷地在實踐總結提高。
現場的調查訪問沒有什麼巧,就是一要思路清晰,在對案情還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也能抓住重點,知道該問些什麼;其次就是要會作思想工作,能讓心情緊張、有顧慮、對警方不信任的知情人能大膽提供線索。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大陸的其它警種我不敢說,但刑警在真正偵破大要案時都是相當慎重也比較講文明的,對於某些要犯甚至客氣得過了份!所以有時在家裡一看到HBO台與鳳凰衛視里某些東東就氣不打一處來,大陸警方技術裝備、人員素質相對落後一點是事實,對人權的尊重也需要逐步提升,但這幫傢伙損人也實在太沒邊了。
2、案情綜合分析會:(對於某些案件而言,現場勘查後的現場會議實際上就取代了正式的案情綜合分析會,特此說明)
在我國現行的刑偵破案體制中,案情綜合分析會是一個最具決定性的環節,首先它是對現場勘查、調查訪問、初步摸排所獲線索情況的一個匯總,然後就要對案件性質、作案時間、地點、動機、工具、過程、嫌疑人個人特點作出判斷,有了全面、經得起推敲的案情判斷,就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確定偵查范圍、劃定偵查方向、制定偵查計劃,確定落實具體偵查途徑措施了。
其具體內容如下:ABCDEFG
A、 分析案件性質:通過現場的具體環境、被侵犯的人或物等情況確定究竟是哪一類犯罪行為構成的案件。
B、 分析作案時間:通過被害人、目擊證人、其它知情人反映的情況;現場痕跡新舊程度、血跡顏色、雨、雪足跡;屍體現象、胃內殘留物;電視廣播播放節目的時間等情況對具體作案的時間進行推斷。
C、 分析作案地點:主要是判明是第一現場還是關聯現場。
D、 判斷作案工具:主要根據工具所形成的痕跡、遺留物品、微量物質等展開推斷。
E、 分析作案動機:根據被侵害的對象性質特點、現場態勢、被害人平時人際關系、戀愛、婚姻、經濟狀況、仇怨等可能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挖掘。
F、 分析作案人數:通過現場指紋腳印、損失物品重量、體積加以推斷。
G、 分析犯罪分子個人生理、職業經歷特點:(略)
H、 分析作案手段:
(1) 預備手段:如事先潛伏踩點、配製或竊取鑰匙、預啟門窗、聲東擊西調事主離開現場等。
(2) 侵入現場手段:如撬門、踹門、挖洞潛入等
(3) 破鎖手段:(略)
(4) 偽裝滅跡手段(略)
(5) 欺騙手段:冒充身份、以假充真、金錢、名利引誘、異性引誘等。
(6) 偽造手段:如製版、描繪、復印、塗改、摹仿等。
通過以上對案情要點的分析判斷,也就可以把懷疑的對象縮小到某一區域、具有某一共同特點、某類專業技能的對象群體上,再通過對時間、地點、工具、因果關系等方面條件的摸底排查,就能更進一步地確定重點懷疑對象,加之以二十四小時跟蹤守候、電話通訊監控、密搜密取及條件成熟後的全面訊問就有可能從嫌疑人撕開口子,一舉破案。
C. 如何分析喜歡讀偵探小說的人
這種人喜歡挑戰,他們想像力極其豐富,邏輯推理能力強,而且他們善於解決難題,面對困難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嘗試解決,知難而進,特別是在許多人看來似乎是束手無策的題目,到了他們的手上卻能輕而易舉地解開。但他們常常將現實生活想像成為偵探小說中的情節,所以往往給人一種神經質的感覺。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慧眼看透人生》
D. 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中文翻譯
去天線高清上看吧
翻譯版本不錯
E. 一套完整的破案程序是怎樣的
現代刑偵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涉及學科門類眾多,其操作程序不但受犯罪特點、偵查工作自身特性規律的影響,也受到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很大制約,頭緒實在繁多。但是大體了解一下總會對自己的偵探事業有所幫助,最起碼不會在遇事時方寸大亂
現代刑事偵查不但在具體方法手段上越來越多地加大了科學技術的成份,其操作程序、規則也大量地借鑒了系統工程理論、決策學、認知科學、對策論的一些前沿成果(雖然這些在我國還不明顯,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而且由於刑事偵查究其本質是一種從事後去追溯事前,由結果去發現原因,由事件發掘出人的一個過程,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斷逼近目標真理的假說驗證排除法,其面臨的主要困難也就是如何從紛繁蕪雜的表象下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如何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真假難辨的線索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地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有關於犯罪的性質、動機、過程、手段、嫌疑人特徵的假說體系!(類似於情報分析中的綜合拼塊方法)
一、基於此,從認知過程的邏輯角度而言,以一般典型案例的偵查為例(指須綜合運用多種偵查措施、手段的專案偵查),其一般程序如下:
1、初步了解案情-----即弄明白到底出了什麼事,具體說來就是對案件的下列要素作一個基本的了解:究竟是在何時、何地、由何人基於何種目的、動機使用何種工具對何種目標造成了何種後果。簡稱為案件的「七何要素」。這「七何要素」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弄得很清楚,但它卻是我們分析認識案情的方向,我們一切的工作都應當以其為目標。
2、初步收集與案件有關的各種線索,如現場痕跡、遺留物品、被害人基本情況、作案手法工具特徵等,其主要方式是:
a、現場勘查:通過細致地發現、提取各種現場痕跡、遺留物證,加之廣泛地運用科學手段,盡量獲取有關犯罪過程、手段、工具、作案人個人體貌(身高、長相、血型、指紋、聲紋、DNA分子等)、職業、經歷、行為等方面特徵的情況,以為下一步確定偵查方向、劃定偵查范圍提供依據。
b、調查訪問:在現場訪問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走訪證人及其它有可能了解案情的各類人員,從中發現各種可能的利害關系、犯罪嫌疑人的各種特徵,為下一步確定犯罪嫌疑人的具體身份提供依據。
c、廣布線人,獲取線索:罪犯也是人,也生活在各種現實社會關系中,他的蛻變也需要一個過程、一個空間,需要群體、「前輩」的引導,需要「道中人」提供必要的情報、工具。這就為我們特情的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3、匯總案情,綜合分析,作出判斷(提出假說)
這是整個偵查工作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是確定偵查方向,制訂正確偵查計劃的前提。其間的方法也就是毛主席說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將各方面掌握的情況按照「七何要素」的要求加以分類,剔除那些虛假的、重復的信息,在具備豐富辦案經驗的基礎上(對各類相關案件的一般動機、行為過程、對象特點充分了解),提出對本案案情的若干基本假設,其核心內容主要是:本案性質、動機,犯罪過程(進入的時間、路線、主要動作等)、使用的何種工具、犯罪嫌疑人的個人特徵等。
以上的若干基本假設,經過與會人員的充分問難置疑加以補充完善後,就可以作出對案件性質、基本過程、嫌疑人特點作出比較准確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就能比較客觀地確定偵查方向、范圍,制訂偵查計劃,合理地安排、分配偵查工作任務。
4、確定偵查方向、劃定偵查范圍,安排分配偵查力量展開進一步地具體偵查(假說的驗證排除過程)
(略)
二、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看,還是以一般典型案例的偵查為例,其程序中最關鍵的就在於以下兩個環節:
現場勘查與案情綜合分析會。之所以只提出這兩個環節,並不是說諸如查證、緝捕等環節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調查、緝捕等環節的難度才構成了真實破案與推理小說中破案中最大的區別:有時你找不到人就是找不到人,取不到某份材料就一籌莫展,而不是象偵探小說里一樣,碰到此類問題作者就能幫筆下的神探製造種種奇遇巧合來解決問題。楚魂就有過這樣的體會:我畢業實習安排在市局刑偵支隊重案大隊,一起販毒案要傳一個關鍵性的知情人,這傢伙犯過事,行蹤不定,我和帶我的老刑警在他家守了兩次,每次都是兩天兩夜,煙整整抽掉一條,可他一直就沒露面,結果到我實習結束這個案子就只好一直掛著。後來,這樣的事多了,搞得我把煙都戒了----一聞煙味就反胃)而是對於我們的偵探迷來說,後者可能太瑣碎、粗野,與純推理也有一定距離。
1、 現場勘查:
在有現場的案件中,現場勘查可以說是一切其它偵查工作的起點與前提。在我們國家現場勘查是由刑偵與刑技部門共同進行的,一般刑技人員負責現場勘驗,主要也就是發現、提取、收集、記錄各種犯罪的痕跡、物證;刑偵人員則負責現場的調查訪問與緊急情況下的追緝堵截。
現場勘驗的主要對象是:BCDE
A、犯罪場所:主要須查明犯罪分子作案、潛伏觀察的地點、進出現場的路線、侵入方式、現場的活動過程、在現場附近隱匿處理贓物、凶器,拋棄、掩埋屍體的地點,並在以上基礎上對犯罪分子是否熟悉現場、作案動機、時間、手段、人數、個人職業生理特點作出判斷。
B、犯罪痕跡:手印、腳印、齒印、唇印;鞋印、刀槍棍斧鋸鋤等破壞痕跡;車輪印、爆炸、燃燒、腐蝕痕跡。根據以上痕跡可以對作案的時間、人數、犯罪分子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職業特點作出比較接近的判斷。
C、 犯罪遺留物:如人體分泌物、文件、票證、紙張、泥土、頭發、血跡、汗斑、花粉顆粒、布纖維等。
D、屍體檢驗;應查明死因---正常[非法內容]亦或非正常[非法內容]?是中毒死、窒息死、還是機械性損傷致死;自殺、意外事故死還是他殺?[非法內容]的時間、致死的工具?
E、 人身檢查:對受害人、嫌疑人身體特徵、傷害情況或生理狀態的檢查。
現場勘驗的步驟:說起來很簡單,也就是先整體巡視,再局部觀察,然後個別勘驗。但要真正運用純熟,還需要通過不斷地在實踐總結提高。
現場的調查訪問沒有什麼巧,就是一要思路清晰,在對案情還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也能抓住重點,知道該問些什麼;其次就是要會作思想工作,能讓心情緊張、有顧慮、對警方不信任的知情人能大膽提供線索。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大陸的其它警種我不敢說,但刑警在真正偵破大要案時都是相當慎重也比較講文明的,對於某些要犯甚至客氣得過了份!所以有時在家裡一看到HBO台與鳳凰衛視里某些東東就氣不打一處來,大陸警方技術裝備、人員素質相對落後一點是事實,對[非法內容]的尊重也需要逐步提升,但這幫傢伙損人也實在太沒邊了。
2、案情綜合分析會:(對於某些案件而言,現場勘查後的現場會議實際上就取代了正式的案情綜合分析會,特此說明)
在我國現行的刑偵破案體制中,案情綜合分析會是一個最具決定性的環節,首先它是對現場勘查、調查訪問、初步摸排所獲線索情況的一個匯總,然後就要對案件性質、作案時間、地點、動機、工具、過程、嫌疑人個人特點作出判斷,有了全面、經得起推敲的案情判斷,就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確定偵查范圍、劃定偵查方向、制定偵查計劃,確定落實具體偵查途徑措施了。
其具體內容如下:ABCDEFG
A、 分析案件性質:通過現場的具體環境、被侵犯的人或物等情況確定究竟是哪一類犯罪行為構成的案件。
B、分析作案時間:通過被害人、目擊證人、其它知情人反映的情況;現場痕跡新舊程度、血跡顏色、雨、雪足跡;屍體現象、胃內殘留物;電視廣播播放節目的時間等情況對具體作案的時間進行推斷。
C、 分析作案地點:主要是判明是第一現場還是關聯現場。
D、 判斷作案工具:主要根據工具所形成的痕跡、遺留物品、微量物質等展開推斷。
E、分析作案動機:根據被侵害的對象性質特點、現場態勢、被害人平時人際關系、戀愛、婚姻、經濟狀況、仇怨等可能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挖掘。
F、 分析作案人數:通過現場指紋腳印、損失物品重量、體積加以推斷。
G、 分析犯罪分子個人生理、職業經歷特點:(略)
H、 分析作案手段:
(1) 預備手段:如事先潛伏踩點、配製或竊取鑰匙、預啟門窗、聲東擊西調事主離開現場等。
(2) 侵入現場手段:如撬門、踹門、挖洞潛入等
(3) 破鎖手段:(略)
(4) 偽裝滅跡手段(略)
(5) 欺騙手段:冒充身份、以假充真、金錢、名利引誘、異性引誘等。
(6) 偽造手段:如製版、描繪、復印、塗改、摹仿等。
通過以上對案情要點的分析判斷,也就可以把懷疑的對象縮小到某一區域、具有某一共同特點、某類專業技能的對象群體上,再通過對時間、地點、工具、因果關系等方面條件的摸底排查,就能更進一步地確定重點懷疑對象,加之以二十四小時跟蹤守候、電話通訊監控、密搜密取及條件成熟後的全面訊問就有可能從嫌疑人撕開口子,一舉破案。
三、刑事偵查的一些常用方法:
刑技那一塊主要就是痕跡檢驗、文件檢驗、刑事照相、司法彈道檢驗、物證的提取與檢驗、法醫檢驗等,這方面內容博大精深,技術性與實踐性要求很強,不過想當一名業余偵探的人只需了解即可
F. 關於推理小說流派
一直很喜歡金田一小說,它應該屬於變格派,側重殺人手法的解謎和離奇恐怖的背景。但是因為70年代後的日式推理小說越來越強調殺人手法解謎的重要性, 現在變格一詞已經很少使用了. 大致歸於本格派。細分應為浪漫本格派有一類代表模式就是所謂的"暴風雪山莊". 少年金田一中這類模式的作品也不在少數.
本格派與社會派的區別在於本格派的精神在於「謎的破解」,社會派的創作精神在於「社會批判,描寫人性」。
推理小說的五大派別:本格、懸疑、社會、法庭、冷酷
--本格派是最正統的推理小說,注重公平性,需提供線索讓讀者參與推理。
--懸疑派則相反,注重意外性而不太注重公平性,可以隱藏線索甚至可以不提供線索。
--社會派則是為了駁斥本格派墮落為紙上游戲而出現,注重動機,批判社會現象,排斥名探,對人性有深刻的描寫。
--法庭派是以法庭為主要背景的推理小說。
--冷酷派則以動作掛帥,推理味較為淡薄。
本格派:《ABC謀殺案》(阿嘉莎.克麗絲蒂)、《法蘭西白粉的秘密》(艾勒里.昆恩)。
懸疑派:《八墓村》(橫溝正史)、《糖衣陷阱》(約翰.格利斯漢)。
法庭派:《合理的懷疑》(菲力普.弗里德曼)、《繼女的秘密》(史坦利.賈德納)。
社會派:《魂斷天涯》(森村誠一)、《砂之器》(松本清張)。
冷酷派:《慾望街頭》(北方謙三)、《新宿鮫》(大澤在昌)。
還有要補充的是本格與變格的區別一般是針對小說的側重點. 側重於殺人手法的實施與解謎的,通常稱作本格; 側重與其他方面的, 例如兇手動機, 兇手與被害者之間關系之類的, 通常稱作變格. 就像是橫溝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 大部分的案子殺人手法簡單, 而動機復雜, 很多案子只要知道了動機, 就知道了兇手.
G. 求一篇日本偵探小說的賞析,大約2000字。中文的,在線等,急求
賞析?
這個是黑暗管的不死之說的賞析
一
昨天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把佳借我的<黑暗館不死傳說>一口氣看完了.
是一口氣看完的.看這種偵探推理小說真的不能停,就應該在房間里緊緊地跟著作者的敘述參與整個故事的奇妙歷程.
<黑暗館不死傳說>.綾辻行人"館系列"的第七部作品,耗時八年完成.也是他館系列中最長的一部,整整兩本厚書.該怎麼說這本書呢.
其實看的時候我並不是很緊張,至少沒有看他的鍾表館那樣緊張,看到結局時也沒有偶館給我的感覺那樣震撼.但他的這部作品耗時八年,我可以相信他寫的時候構思的艱難.書中描述的故事很不可思議,傳說中存在著不吉的黑暗館,奇怪的達麗婭之宴,瘋狂的族譜,眾多的秘密.書中通過黑暗館和浦登一家展示了別一種的奇異信仰.所謂達麗婭之宴,是為了完成第一代館主浦登玄謠的妻子達麗婭的願望,也是蠱惑了這一家族的願望,甚至世上許多的人都被這樣的願望所蠱惑著-----這個願望就是-----完成不死之生,死而復生甚至長生不老.
長生不死,這大概也是一個不老的話題罷.人類的慾望永遠是這樣的永無止境.光是中國就有多少帝王迷戀於煉制仙丹尋找所謂的長生.然而,我想,長生不死,真的就是一種幸福么?不見得吧.我覺得,死其實就是生的一部分,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是有了死,我們的生才因為其限度而擁有了其意義.而那不死之生,實際上不過是一種畸形的生吧.正如東方流傳的不死僵屍或是西方流傳的不死吸血鬼,不都是以一種畸形的方式才得以延續其不死之生么?有多少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幸福呢?不死的同時,除了要承受那奇特的生存方式,大概還有不滅的孤寂要去適應吧。再來看這本《黑暗館不死傳說》,所謂「達麗婭之宴」和接受達麗婭的祝福,就是——在達麗婭之日,即達麗婭的生日和忌日那天,吃下達麗婭的肉,喝下她的血,以此接受她過去同黑暗之王許下「比光明更熱愛黑暗」的誓言之後所獲得的不死性。(大家看到這里別太惡心啊。我當時可是在書中主角的角度下看的書啊,那時主角先生在迷惑中吃下那「肉」之後才被告知達麗婭之宴的秘密,恩……那個感覺啊……天,所以啊,科技千萬不要高到可以製造「同感書」這類可以感覺到書中主角感受的高科技書籍來啊)。可是獲得達麗婭祝福的人們,都獲得了幸福了么?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黑暗館里過著不同於外界的生活,有著奇特瘋狂的族譜,有恥辱,有仇恨,有罪惡,有痛苦,有壓抑,有迷茫……有些擁有不死之生的人想死又不能死,自殺在那被視為是最大的罪惡。有人病重受折磨卻怎麼也無法死去。還有那個被殺的浦登玄謠,死後又陷入一種詭異的迷失狀態中(類似於植物人吧,可是書中寫他能夠無意識地動,難道是動物人?!)……
對於偵探小說來說,詭異復雜的劇情和環環相扣的秘密是夠了,但我我總覺得看的時候少了些什麼。或許是作者將情節和秘密設置得過於復雜和隱蔽了,卻少了留予讀者思考的空間,所以讀者根本沒有辦法跟著小說去試圖推理,只能迷惑地等著作者將答案一個又一個地告訴你,這樣似乎就失去了我平日里樂於從偵探小說里獲得的那種推理樂趣.所以比較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他寫的那個<偶人館>,即可以給讀者以迷惑又給讀者推理的餘地,最後還很出人意料地揭示出結局~~
然而。我很欣賞的是他關於視點的那一寫作手法。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這一次算是長了見識了。我們向來看的小說,一般不是第一人稱就是第三人稱,要不就是類似《長腿叔叔》那樣以書信的方式的第二人稱。而《黑暗館》則不同,他是通過一個稱之為「視點」的角度來敘述,通過「視點」在多種人稱中轉換自如。這一刻,是視點在A身上以A的角度用第一人稱來敘述;而下一章,視點可以又進入B的體內來觀察故事中的一切;甚至於,視點能夠脫離這個故事的人物,獨自在局外述說著局內的情景。就象是一台精密的攝像機一般,准確地根據劇本的要求,轉換於各個場景中。可是,攝影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做這個「無拘無束」的「視點」的形象比喻吶。終於……我想到了。這個視點,難道不就想是我們做夢時在夢里觀察事物的角度么?就是這樣。而小說在將結尾之處亦證實了我的想法。原來,這整個故事,就是小說主角江南孝明的一個夢,一個冗長的夢。然而這個夢並不是一般的夢,它是三十三年前發生在黑暗館的全部真實,亦是這個「館系列」的潛在核心人物中村青司那奇特的館建築的開端。
恩……總之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手法呢。有時我會想,其實小說,大多不也是作者的一個夢么?所以,用夢中的視點來進行整個敘述,如果運用得當,真的是再合適不過的,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或許,哪一天,可以的話,我會嘗試著進行一下這樣奇特的「視點手法」吧。只是,要想能夠靜下來來好好完成一部小說,也不知會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雖然我喜歡小說也喜歡創造小說的感覺,卻還是一直都覺得寫小說是一項費時費神的事情。就象畢淑敏的媽媽在畢淑敏寫《血玲瓏》時說的那句話。她說:「女兒,你是在織布么?」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a934001000ax1.html
二
註:
這篇讀後劇透很多,沒看過的人請繞道!看過的人歡迎進來探討~
可能是興致所致,這本評論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沒耐心讀完的朋友也請繞道-_-b...但我相信,相對於《暗黑館》的篇幅和故事情節的曲折程度來說,也唯有此才能完整表述我的體會。
浦登玄兒(江南忠孝)
越讀到後來,對玄兒這個人物就越有好感,常常忍不住在腦海中勾勒他的形象,想像他蒼白的膚色、黑色的衣裝、清瘦的臉龐……雖然我不好BL這口,但是他對中也(中村青司)的情誼,確實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從一開始悉心的關照到面對中也誤解時的隱忍寬容再到中也受傷後將自己的血注入給他,還有將真相悉數坦白給對方的勇氣和真誠……包括半強迫地要求對方參加達麗婭之宴,也是對他愛的表示啊!那感情~是多麼的情深意切啊啊啊!如果把中村青司設為女性,這故事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愛情故事了。其實仔細想想,玄兒生長在這個陰郁扭曲的家族,不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處處表現出他的理性和堅強,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雖然他經過一番掙扎還是屈從了達麗婭的魔法,但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他是家族的一員,浦登玄遙的直系嫡長子(誤);畢竟玄遙那個活死人真實的存在著,還在地下亂晃悠;畢竟他找不到科學的證據舉證不死的荒唐性……總之,這個人物充滿著矛盾和無奈,他是家族病態傳統的受害者,卻仍保持著正常人的心智,關愛家人、體貼朋友、處事冷靜、才華橫溢……這樣一個人,怎能不讓人心疼、不讓人喜愛呢!黑暗館正是有了他才讓人不覺得那麼可怕啊!!(不好意思偶太激動鳥= =b)可是當一切真相被揭穿後,他卻突然在作者的筆尖下消失了,生死未卜。唉,真是讓人扼腕啊!也許正是因為大家太喜歡他了,才有不少人相信他還活著,認為文末浦登征順提的那個高明醫生就是他。不管怎樣,他的消失還是很讓我唏噓的。
中原中也(中村青司)
說到中村青司,相信很多人都被作者玩的小伎倆給耍了,把他跟之前重建北館的中村(征順)混淆起來,還以為他只是黑暗館的一個修建者。原來中村青司跟黑暗館有那麼深的羈絆,他不僅了解了黑暗館的過去、體驗著黑暗館的變故、也見證了館主家族的衰亡。老實說,看了之前幾部館小說,我對中村這個人的印象是怪才一個,設計了那麼多變態的房子,應該是個心理古怪陰暗的人才對。但通過作者對中也的描述,才知道他跟玄兒的性情相近、曾經也是個普通的學生。雖然小說真正的「第一人稱」是江南孝明,但多數篇幅還是以他的視角在看待這個家族。他作為一個外來者,帶領讀者體驗了一系列的感情變化。從對這個館、對這個家族的好奇到恐懼到排斥到同情,直到最後的理解……是個人情味十足的角色。不過,目睹了近半黑暗館的燒毀、連環兇殺案的發生和破解、以及玄兒、當代館主等人的消失,他的心理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黑暗館的故事借著江南的夢醒嘎然而止,而後我們了解的中村只是一個已經過世的人物、設計了很多稀奇古怪而且不祥的建築,最後不知在一種怎樣的心境下毅然赴死。毋庸置疑,黑暗館作為他事業的起點、人生的轉折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他是如何協同浦登征順重建了黑暗館、如何將黑暗館的點滴穿插在其它各館的設計中、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建築系學生成長為一個傳奇似的人物……作者無從交代,但我卻異常好奇。真希望作者能拋棄推理小說作者的名號,單純地來篇番外解說一下。
江南忠孝(浦登玄兒)
對於這個人,讀者們同樣又被作者的文字游戲戲弄了一把。原來此江南非彼江南,貫穿於文中絕大篇幅的江南是江南忠孝,而非一直如上帝般旁觀這場戲劇的江南孝明。——這可著實給我添了不少理解障礙啊。由於江南一登場就陷入昏迷狀態,醒來後也無法說話、並失去了記憶,這個人實在無法留給我太多印象。但沒想到的是,這樣一個沒啥戲份的人居然會因為別人不忍病痛或一句想死的話而替人結束生命!-_|||……當初中也和玄兒為了殺人兇手的動機糾結老半天,搞到最後就是這么一個單純的理由,實在是太可笑了!果然浦登家族的血統都是帶有精神病基因的!即使忽略生長環境的影響。說到江南忠孝這個悲劇人物(這個人只有悲劇兩個字可以形容),他的誕生就註定是個孽種,他的父親也是他的爺爺也是他的曾爺爺……天哪,這是哪門子亂倫啊,父女亂倫已經夠挑戰我的承受力了,更何況玄遙這個老妖孽還亂到第三代-△-|||……好在已經神經錯亂的忠孝在理解這個真相之前就已消失火海,好在替他承受這番痛苦的玄兒最終了解到自己不是真的玄兒。總之,對於江南忠孝,我只有懷著同情的心,祝他下輩子趕緊投個好人家。
美鳥和美魚
相當老成的一對姐妹倆,連館中殺人案的兇手也讓她們說對了。話說她們的登場真是驚悚啊,連體!什麼概念啊,居然還能滿不在乎地有說有笑。也正因為此,姐妹倆雖然被描寫地很美麗、很聰明、很開朗,我卻無法真正喜歡上她們,總覺得她們身上有種詭異、陰暗的氣質。至於她們在被分離之後還要對外裝出一種連體的樣子,這會不會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心理呢?因為從小就要接受自己異於常人的體質和嚇傻母親的現實,她們為了生存只能裝作很樂觀、裝作喜歡連體的狀態,直到最初的假裝發展為一種病態的強迫心理,只能允許兩人連在一起示人。可悲的是,兩人最終還是永遠的分開了。不知美鳥如何孤獨地活到最後(話說當初我還想著中村青司能不能照顧她……)唉,這對可憐的雙胞胎~~~
阿清
更加可憐的孩子,雖然很少聽說早衰症這個病——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本傑明奇事》中布拉德皮特吧,剛生下來就是一副老年人的皮相。和美鳥、美魚相似,阿清同樣擔負著同齡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難,也因此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然而美鳥美魚尚能彼此慰藉,還有美貌去惹人憐愛,他卻只能孤獨地隱藏在陰影中,像個影子一樣飄忽不定,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望和發瘋後的異常行為雖然讓他困擾,但她的死去卻還是讓他悲痛不已。我相信,如果換成是美惟,雙胞胎並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因為她們愛自己甚於愛父母。阿清真的是個讓人心疼的孩子,他的悲劇也許正是這個家族亂倫後釀的苦果。
浦登征順
也是個不錯的人。阿清誕生後,浦登征順的家庭已然是支離破碎,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對妻兒的愛。他對浦登家族深感無奈、卻又甘願為他至愛的人禁錮於此。此外,他的外表、他的言談舉止也無一不透露出他的紳士氣度。他無愧成為下一任的黑暗館館主,也正因為有了他,作者才敢放心讓浦登玄兒、浦登柳士郎和江南效忠通通消失(玩笑)……
浦登柳士郎
文中的現任館主,冷峻、威嚴、不易親近。雖然是受了「達麗婭祝福」的,但還是被自己不斷衰老的身體而折磨。這是本書前半部柳士郎給人的印象,但通過玄兒對18年前兇殺案的追憶,及最後案情的破解,我們也感受到柳士郎冷漠外表下的痛苦和悲哀。我甚至覺得他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事情就是把玄遙給幹了,以及掉包玄兒和忠孝、結束這種罪惡血統的傳承。對於他最終如頓悟般主動尋死的舉動,我相信每個讀者都會予以理解、也會寬恕他曾經犯下的罪行。
浦登美惟和浦登望和
不知她們是否和姐姐康娜一樣,是玄遙和櫻子亂倫後的孩子,還是玄藏與櫻子所生。總之她們生長的家庭充滿不幸,而她們各自組建的家庭也都屬於好景不長。兩人各自生下所謂的「怪胎」後就瘋了,唉,要怪就怪你們的外公吧。
浦登玄遙和浦登達麗婭
寫到這里不禁覺得,雖然故事因存在著一些心理異常的人而變得荒誕不經,但這些人多數並不是生來如此,他們也是受害者。說到底、真正讓黑暗館成為一個聳人聽聞的地方、並釀造種種惡果的就是這兩個人。都是他們作的孽。
先說玄遙,這老妖怪就是一禽獸!不錯,他對後輩的侵犯可以理解為對達麗婭的愛之深切,但他究竟有沒有在人類社會熏陶過啊!82歲了還去侵犯自己的外孫女,有沒有沒人性啊!正是他瘋狂而不計後果的獸行,奠定了整個家族的悲慘宿命。說到他的長生不老,我估計也就是因為他們家族世代短命,剩下的陽壽都留給了他而已(雖然在那種雜亂差黑的環境下還能活十幾二十年確實不可思議……)。其實,讓玄遙行屍走肉一樣地「復活」正是最惡毒的一種懲罰,也許作者也在某種程度上諷刺了浦登家族可笑的達麗婭信仰。
不知道為什麼浦登達麗婭會自稱魔女,因為她同凡人一樣會衰老。她為了青春永駐、永遠抓住玄遙的心,不惜瘋狂地進行人體試驗,正像魔鬼的化身一樣。試驗失敗後她的走火入魔程度有過之而不及,她下令家族成員殺了她,分割她的肉存著每年在她忌日時吃,以把她的長生不老性傳給子女。O…shit! 她真的已不在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圍之內了。可悲的是,三十年過去了,仍然無人敢違抗她的命令。因此,雖然她是故事中最早死去的角色,卻如同幽靈一般縈繞在黑暗館中,擾亂家族成員的心智和生活。
江南孝明
這個人就順便提一下吧,雖然他從頭到尾就是個攝像機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為什麼要把整個故事描寫成江南的一個夢呢?說它是夢,它又曾真真切切地發生過,連細節都沒遺漏。說它是現實,它又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事情,而且作為毫無關聯的江南,為什麼能夠清晰地看到整個故事?難道是某個當時親歷者的怨靈附身么?……囈~~一細琢磨就一身雞皮疙瘩。
結語
對比魍魎之匣,這本書其實並沒有那麼「陰暗」,它只是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對荒唐的夫妻,因為過於恩愛而走火入魔,並最終連累整個家族直至覆滅的故事。魍魎之匣則不同,整個故事是因為眾多精神異常的人演繹而變得荒誕離奇,因此讀完後在享受震撼的同時,也不免有些惡心。而《黑暗館不死傳說》的讀後感,雖然也會有震驚、會唏噓書中人物的命運,但終究還是有種淡淡的傷感伴隨左右。而另一方面,作者獨特的敘述方式也讓讀者依稀經歷了南柯一夢式的體驗,合上書本,如夢初醒般回味夢中的情節時,已然只剩下一種悵然的心境了。
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3086214/
個人認為黑暗管的不死之說寫得還不錯,推薦你有時間最好讀讀
然後還有名偵探的守則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