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文學小說活著

現代文學小說活著

發布時間: 2021-12-23 21:39:37

⑴ 有沒有現代文學作品,像余華的《活著》,沈從文的《邊城》等等

余華的《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都不錯。還有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值得你去讀一讀,季羨林《牛棚雜憶》

⑵ 小說《活著》屬於什麼類型的小說

小說《活著》屬於文學作品,不可按照網路小說的分類來定性,文學作品類別的區分方法,兩者的區別:
「三分法」是根據反映社會生活時塑造藝術形象的不同方式和特點,把文學分為三大類,既:一、抒情文學,以直接抒發作者感受和情緒的方式塑造藝術形象;二、敘事文學,以描寫生活事件、刻畫人物性格來塑造藝術形象。三、戲劇文學,是通過角色的對話和動作反映社會生活、塑造藝術形象.它的分類標准比較統一。在西方相當流行。但忽視了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在體制、結構、語言等反面的特點,比較籠統,不夠精確。
四分法,文學類別的區分方法之一.根據作品的結構、體制和語言運用等特點,把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中體裁.次種分類法定名具體,類屬單一,易於掌握.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⑶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3)現代文學小說活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⑷ 余華的活著寫成於哪一年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是當代還是現代啊

《活著》寫成於1992年,1993年出版,屬於當代作品。

《活著》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

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

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4)現代文學小說活著擴展閱讀

《活著》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⑸ 余華作品《活著》的主要思想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該作品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

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拚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

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5)現代文學小說活著擴展閱讀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⑹ 為什麼說《活著》是標準的現代主義小說

因為
故事具有歷史厚重感
所介紹的內容也是比較能夠反映社會各個時期的狀況,間接地表達了各種世態炎涼。具有反饋與警示作用

⑺ 求中國近、現代文學名著

1、《活著》——余華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5、《紅高粱》——莫言

《紅高粱》是中國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抗日戰爭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紅高粱》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

⑻ 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作家(活著的)

中國現代十大作家
1.近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
魯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銳、狂熱、陰冷、沉鬱、深邃、濃黑、悲涼,既憤世嫉俗、冷酷無情,又悲天憫人、憂世傷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虛偽面孔,刺痛了億萬國民久已麻木的神經,催人奮進,發人猛醒。魯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們的黑暗,由此,使我們於無邊的孤寂彷徨苦悶空虛近乎窒息無所希望的痛苦深淵中得救。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將歷千年而不滅、萬民信而得永生。
2.傑出的語言大師:老舍
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且形式多樣。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
3.新文化運動代表:周作人
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現代散文開山大師」之稱。他最早在理論上從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藝性的敘事抒情散文,對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其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國、東洋、西洋古典與近現代文化素養。
4.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
中國傑出的小說家和歷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過三十多部短篇小說集和六部中長篇小說,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也是少數幾個擁有世界性聲譽的現代中國作家之一。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小說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在中國文壇中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
5.難以逾越的高峰:林語堂
在美國華人文學界,林語堂的文學創作,從質量、成就和產生的影響等方面來說,至今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他在美的文學創作向西方社會介紹一直遭誤讀的中國社會和東方文明。身受中西文化雙重浸染,將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種中庸而不失諧噱的筆調,用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
6.卓越現代戲劇家:曹禺
卓越的中國現代戲劇家。前期極富創作力,作品具有強大藝術感染力,其處女作《雷雨》問世,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真正成熟的標志。他創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譽為「四大名劇」,其藝術功力所達到的境界,迄今為止,尚無人能超越。
7.孤高傳奇才女:張愛玲
中國近代史上最負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將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作品世俗而又自我,陰柔而又冷漠,善感而又超脫,用古典筆觸寫出現代情感,雅俗共賞。
8.卓越文壇的巨匠:巴金
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的長篇小說創作在我國現代小說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譯著和散文也很多。
9.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
博大精深,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治學融匯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昆侖和「二十世紀人類最智慧的頭顱」。長篇小說《圍城》風格幽默,妙譬可人,內涵充盈,兼以理勝於情,被譽為小說中的宋詩,成為現代文學經典,甚至有論者認為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常識文學篇。
10.編程與文學俱佳的天才:王波
編程能力高超,精通各種語言,但不滿足於IT界的成績。踴躍開拓文學界的新土,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著作。在編程方面的代表作有:《Java架構師指南》《jQuery EasyUI開發指南》,幫助了無數莘莘學子。文學方面的代表作有:詩集《碎裂》,長篇小說《北上廣漂流》《垮掉的一代》,詩歌別具一格,發人深省,小說則凝聚現實,緊跟時代,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收獲良多,充滿了哲學意味。

⑼ 余華的《活著》藝術成就

進人九十年代以後,先鋒小說的文本實驗更多地體現出一種後現代主義的文本特徵:「日常經驗」和「冷漠敘事」。小說的敘述語言越來越冷漠,敘述者主體介入的程度越來越弱,而所敘之事則越來越趨於尋常,趨於「民間」。這一類小說實驗的代表作是余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活著》講述的是和它的題目截然相反的一個個「不能活著」的故事:耕田為生的福貴老漢在幾十年裡一家八口死了七口,單留下了他和他的一頭老牛,承受著苦難的極限。老漢一生過得平平常常,有的時候還極端落魄,但他始終認為「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賭了自己的命」,這種「沒出息」的人生態度是對「生活在別處」的浪漫主義人生觀的一種反撥,也是對漂泊「在路上」的現代人有失矯情的心靈感受的一種反撥。故事和故事裡的人物平淡庸常,整個敘述風格更是顯得於靜而蒼老,小說以其「簡單」和「重復」的敘事技巧誘使著人們對「活著」、對人類生存的關注和思索。確切地說,《活著》是一個充滿敘事張力的現代寓言。
余華的寫作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有明顯的差異。八十年代的余華對暴力、苦難、死亡、殺戮情有獨鍾。「源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系」。他的《現實一種》、《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等小說,充滿了對「暴力」和「死亡」的精確而冷靜的敘述。這些小說在敘述過程中往往採用「局外人」的敘述視點、不動聲色的敘述態度和精細甚至華麗的敘述語言,遠距離地、不厭其詳地描寫血腥場景和殘忍行徑。這個時候的余華小說喚起的,顯然是人們對某種存在、某種現實秩序的恐懼和顫栗;同時也在八十年代的先鋒實驗小說寫作領域體現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而九十年代以後,余華的寫作完成了一次新的轉型。這一時期余華的創作以長篇小說為主,多講述平民的苦難和命運,他們對苦難的承受和對命運的抗爭,以及在平常生活中鑄就的「相依為命」的力量。敘述風格也趨向平實、樸素,以及含而不露的溫情和幽默。《呼喊與細雨》、《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多是如此。如果說余華八十年代小說的美學價值在於對傳統小說寫作模式和審美慣性的根本顛覆,使先鋒實驗小說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那麼,九十年代的余華小說則領導了先鋒派小說的又一次歷史性突圍:從顛覆傳統小說的寫作模式和審美慣性,到顛覆現代小說過於人為的敘事機制和過於矯情的情感流露。或許,歷史地看,余華在中國當代小說寫作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先鋒實驗小說寫作中,將可能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余華前」的寫作,文本的實驗意味體現在對「所敘之事」和「事之所敘」的極度關註上;而「余華後」的寫作,則體現出一種平實冷靜的平民立場,以「後現代主義」的日常經驗和冷漠敘事消解現代主義沉重的自我表現和隱喻象徵。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參見:吳秀明主編.《當代中國文學五十年》.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

熱點內容
刷小說推薦票 發布:2025-07-01 18:31:40 瀏覽:92
小說言情甜帶污推薦 發布:2025-07-01 16:25:28 瀏覽:184
武俠小說鋼條當武器 發布:2025-07-01 16:14:47 瀏覽:628
2018最好看百合小說 發布:2025-07-01 16:11:37 瀏覽:743
銀行工作人員可以寫網路小說嗎 發布:2025-07-01 15:47:20 瀏覽:738
黑道狂徒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1 15:05:24 瀏覽:771
超多女主的小說現代 發布:2025-07-01 13:50:47 瀏覽:798
有如去名字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12:46:09 瀏覽:53
女主重生成仙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12:28:36 瀏覽:861
女尊傭兵穿越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8:15:31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