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希臘小說家
㈠ 以希臘神話為背景的現代言情小說
《法老的寵妃》
《逝去的歐若拉》
《我的波塞冬》
《第一皇妃》
《希臘抽風神話》
《我才是女神》
《海妖》
《Love在古希臘》
《情牽古希臘》
《穿越古希臘:哈迪斯的寵妃》
《穿越古希臘神話時代:神奴》
《穿越古希臘:落英繽紛》
《希臘寵姬》
《[偽聖鬥士同人]天後來自吐遭星》
《變身之雅典娜也邪惡》
《穿越特洛伊》
《少女黃金聖鬥士之守護紗織[射手座傳說]》
《傾世戀歌》
《落海月神》
《Love在古希臘》
㈡ 世界三大小說家有誰
莫泊桑,法國人,生於1850年,卒於1893年,享年43歲,沒有加入跨世紀的作家一族。他創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人生未至半百,創作量驚人。
契訶夫,俄國人,生於1860年,卒於1904年,享年44歲。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見到了新世紀。他一生創作大量中、短篇小說,其戲劇創作成就比起小說來毫不遜色。
歐。亨利,美國人,生於1862年,卒於1910年,享年48歲,也沒活過半百之年。他一生創作了三百多個短篇和一部長篇。
㈢ 希臘最好的作家是誰
塞菲里斯吧,《英雄輓歌》,超棒。我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中最好的詩集了。
㈣ 外國十大文學家有誰
普遍的說法有「世界十大文豪」,他們分別是:
1.荷馬。荷馬,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為古代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他的傑作《荷馬史詩》,在很長時間里影響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
2.但丁。阿利蓋利·但丁。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除《神曲》外,但丁還寫了詩集《新生》、語言詩學論著《論俗語》、哲學神學論著《饗宴》及政治學論著《帝制論》等著作。
3.歌德。歌德(1749—1832),是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詩歌、戲劇、小說之外,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造型設計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普羅米修斯》。
4.拜倫。拜倫(1788—1824)英國詩人。支持人民革命的民主思想,一生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爭,而努力創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和藝術價值。主要著作有《異教徒》、《哈羅爾德游記》等。
5.莎士比亞。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代表著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喜劇:《威尼斯商人》,正劇(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些作品表現了歐洲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最為充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集大成者。
6.雨果。雨果(1802—1885)19世紀法國偉大的小說家、著名詩人。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他的作品以精細的手法,廣闊的生活畫面和豐富的內容,對專制制度和反動教會的罪惡,進行了憤怒揭發和有力控訴,對下層貧民悲慘遭遇寄於同情。
7.泰戈爾。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寫有詩集50多部,中長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百餘部,戲劇20多種。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新月集》。另有文學、哲學、政治、游記、書簡多種。
8.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少年》,《懺悔錄》,《復活》等。
9.高爾基。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列寧稱他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代表作品有《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等。
10.魯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著作有《狂人日記》,《吶喊》,《朝花夕拾》 ,《阿Q正傳》等。
㈤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
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在六十年的時間里,文學史上相繼走過了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的莫泊桑、契訶夫和歐。亨利。
==============================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
㈥ 現代希臘的著名人物
現代希臘名人錄
尼歌斯.卡山札基斯(Nikos Kazantzankis 1885-1957)
希臘作家。他的數量巨大和種類繁多的作品是對現代希臘文學的重大貢獻。
生於克里特反抗奧圖曼土耳其人統治時期,一家曾短時期逃往希臘納克索斯島。
曾在雅典大學攻讀法律(1902~1906)並在巴黎從柏格森學習哲學(1907~1909)。
此後他前往西班牙、英國、俄國、埃及、巴勒斯坦和日本等地游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定居埃伊納島。
1945年,在希臘政府中任部長,1947~1948年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任職。
他在來中國旅行途中逝世,1957年11月5日葬於克里特島。
他的作品涉及范圍很廣,包括哲學論文、游記、悲劇等。
曾將但丁的《神曲》和歌德的《浮士德》等古典名著譯成現代希臘語。
他還寫抒情詩,他的史詩《奧德塞、現代續篇》(1938)是荷馬史詩的續篇,全詩33,333行,充分闡述了卡山札基的哲學。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說《希臘左巴》(1946)、《米海利斯上尉》(1950)、《希臘式受難劇》(1954)和《基督的最後誘惑》(1955),均被譯成多種文字。
瑪莉亞.卡拉絲(Maria Callas 1923-1977)
卡拉絲,一九二三年出生於美國,父母是來自希臘的移民,在卡拉絲一生短短五十央W年的歲月中,從小時候開始就充滿了傳奇性的色彩,甚至連她在一九七七年九月十六日於法國巴黎過世時,也留下了傳奇性的結局。就像卡拉絲一生最重要的演出搭檔之一男高音史帝法諾(Giuseppe di Stefano)所說的:「瑪莉亞卡拉絲是歌劇中的女王。」她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歌劇藝術而活,但是最後卻又為了愛情而犧牲了自己的事業、甚至於生命。
瑪莉亞‧卡拉絲在歌劇史上具有吸引力和魅力,有極高的成就,除了她的聲樂藝術之外,她在舞台下的感情生活,也一直是她在世時新聞媒體的追逐焦點。她一生中真正的悲劇,開始於她和歐納西斯之間的交往,而瑪莉亞的確在認識歐納西斯之後,把生活的重心完全轉移到愛情方面,這種無怨無悔的投入,就像她在其他方面的堅持是一樣的—這是一種義無反顧的全心投入,完全不計後果和代價。
當年歐納西斯追求瑪莉亞的時候,是轟動國際間的花邊大新聞,但是他隨後又把注意力轉移到賈桂琳甘乃迪的身上;就在甘乃迪總統遇刺不久後,歐納西斯也開始進入了賈桂琳的生活中,一時之間,歐納西斯周旋在當時世界上最具知名的兩位名女人當中,而他最後還是選擇了賈桂琳,這對卡拉絲來說,是生活上的一項打擊。卡拉絲沒有了事業舞台,也失去了生活中的最愛,她為了愛情,離開了曾經熱愛的舞台,但是最後,竟然又被所愛的人拋棄。瑪莉亞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接觸。
1977年9月16日,卡拉絲因心臟病突發驟逝於寓所。骨灰由希臘文化部長撒在愛琴海中。 她叱咋風雲於五○年代的音樂界;五十央W年的生涯,迄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Maria Callas 這個名字,無疑已在廿世紀的歌劇史上留下了強有力的烙印。
希臘導演 安哲羅普洛斯 (1936~?)
安哲羅普洛斯於1936年出生於希臘雅典,法律系畢業後遠赴巴黎學習電影,進入著名的高等電影學陛W(IDHEC),後來卻因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全景鏡頭,與專注於教導基本知識的教授不合,而離開巴黎,返回希臘開始他的電影事業,而三百六十度的全景鏡頭卻也成為他影片中的獨特風格,例如在《W鳥踟躕》中一群爬到電線桿頂端修理電話線的工人,鮮黃色的制服在一片灰暗的影片基調中,彷佛呈現了打破國界、跨越溝通溝渠的希望。
在安氏的影片中,真實與想像已經模糊。Jacques Gerstenk曾說過,要把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下定義,只消把Andre Breton的名言倒置即成:在他的作品中,真實的總漸趨向變成虛幻想像的物事。尤其希臘在歷經拜占庭、東正教派、奧圖曼土耳其、和其他西方文化的影響,結合了不同時期的異教文化、人文主義,復雜的歷史背景加上變動的政治,身處希臘的安氏,從希臘人民的日常生活出發,以現代的故事融合古老的希臘神話,透過史詩般的敘事風格娓娓道出發生在希臘歷史時空中的人、事、物,深刻地刻劃出希臘人民對這塊土地上政治、社楚W、歷史、語言的熱愛。例如在安氏的希臘近代史三部曲《三六年歲月》、《流浪藝人》與《獵人》中,處處可見安氏對政治的嘲諷、對希臘人民命運的關懷、以及希臘人民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
「旅程」也是認識安氏的作品風格時不可或缺的一個主題,例如在《霧中風景》中兩位姐弟遠赴夢想國度---德國尋找虛構的父親;《塞瑟島之旅》中的故事主角在海外流亡三十二年之後,重返家鄉的旅程;《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中,透過一位導演尋找馬氏兄弟三卷未被沖印出來的底片,而追隨馬氏兄弟當初拍攝的腳步,橫越巴爾干半島,重新體楚W馬氏兄弟當時的感受,並隨著旅程的進行,跳脫時空,將個人的、電影的、民族的、政權的歷史融合在一起。
安哲羅普洛斯不僅僅是一位電影導演,在他的影片中,融合了詩與哲學,以對人性、對民族、對政治、對歷史、對土地的深度關懷,呈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在他的電影中,不楚W給予觀眾一個標準的答案,一個既定的模式,提出了不少的質疑,留給觀眾不少的省思。
愛蓮妮.卡蘭德若出生於希臘山區,搬到雅典之後,在Hellenikon Odion學習鋼琴與樂理。1969年到1974年因希臘軍政府奪權,被迫流亡巴黎,期間專攻民族音樂學,返回希臘後,致力於希臘民族音樂資源的搜尋,1982年遇見安哲羅普洛斯,自此成為這位希臘大師級導演的重要夥伴。
對於愛蓮妮.卡蘭德若來說,電影配樂不僅僅是美化一部影片,而是要成為影片中的主要元素,因此她要求從故事大綱開始,就要和導演共同討論劇情,一起完成電影。希臘作家Nikos Triantafillides對 卡蘭德若的評論看出來:「在全長數百呎的影片中,卡蘭德若的音樂呈現出銀幕中未泛出的鮮血,她一貫的音樂表現,將深藏於語言中的精神召喚出來」。
例如在《霧中風景》一片中,隨著劇情的鋪陳,音樂也著流動,即使是無聲的場景,仍似有音樂粒子回盪在空中,一場小女孩被卡車司機強暴的場景,無聲是代表著對著個社楚W可能存在的一點點理想與善意的絕望。之後流浪的主題再度響起,歡愉的搖滾樂轉為悲歌,卡蘭德若的音樂與畫面的交織,讓我們跟著影片一起起舞。
除了《霧中風景》之外,安哲羅普洛斯的影片幾乎都存在著卡蘭德若的蹤影,像《W鳥踟躕》、《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遠的一天》…等,卡蘭德若音樂中充滿家國哀思、希臘民謠的質朴氣質,配合安氏影片中對希臘歷史、政治、民族、人性的關懷,我們可以從安氏的影片中讀出音符,也可從卡蘭德若的音樂中,讀出影片。
娜娜 (NANA MOUSKOURI 1943 ~)
二十世紀中期,希臘堪稱在世界女性歌壇獨領風騷。聲樂方面,他們有一位歌劇女神卡拉絲;至於民謠、藍調、福音甚至流行歌曲,女歌手娜娜(NANA MOUSKOURI)的歌聲幾乎是風靡全球,受歡迎的程度,只有後來的披頭央W才能比擬。
娜娜的歌聲以空靈聞名,隨著時間的沉澱,六○年代起娜娜所演唱的民謠、福音、藍調等風格的「流行歌曲」,如今已成為二十世紀歌謠文化的重要結晶,因為它體現了歐洲大陸民眾之於通俗歌曲的口味,反映了有別於英美搖滾音樂的藝術特色。那是悠揚旋律主宰的世界,一如在歐陸誕生的古典音樂,和以節奏為重心的搖滾樂對峙,依然傳唱至今。
一九三央W年出生於希臘克里特島,幼年時,娜娜也曾經歷卡拉絲的傳奇旋風。歌劇女神卡拉絲以驚世歌喉,在二十世紀五○年代獨霸全球劇陛W,被希臘人視為國家驕傲。
娜娜的父親在電影陛W擔任放映師,發現小娜娜有歌唱天賦,一心想把她栽培成卡拉絲二世,遂把她送入雅典音樂學陛W。但是,娜娜卻對流行樂、爵士樂特別感興趣,一九五八年第一次被邀請到廣播電台演唱,更確立了自己生涯路線。在娜娜心目中,不論卡拉絲或爵士女伶艾拉˙費茲潔羅,所有美妙的歌聲都值得珍愛。事實證明,她的堅持是正確的。
娜娜的歌唱生涯轉捩點,是一九六二年。當年美國歌謠名家昆西˙瓊斯邀請她到美國,灌錄了「來自希臘女子的歌聲」專輯,從此她的聲譽從歐洲拓展到美國以及其他地區,至今央W十多年演唱生涯,她灌錄的唱片超過央W百五十張,其中有三百五十張是白金或雙白金唱片,擁有的榮銜不計其數。央W十歲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是她的忠實歌迷。
而且,娜娜的演唱范圍非常廣泛,除了民謠和流行歌曲外,連威爾第歌劇「那布果」當中的自由合唱、比才「卡門」的「哈巴奈拉舞曲」、舒伯特小夜曲等等,都被她改編成歌謠,吸引各層面聽眾。
娜娜的抒情歌聲歷久彌新,最佳證明是去年底日本連續劇「百年物語」應用了她的歌曲「ONLY LOVE」作為主題曲,讓新世代樂迷陶醉不已。
荷馬 (Homer)
古希臘最著名的盲眼作家,有人認為荷馬生於西元前十二世紀(和特洛伊戰爭同樣年代)有人認為他出生於西元前九世紀。
至於他的出生地,也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似乎在愛奧尼亞(今土耳其西海岸)比較可靠,但有人說他是雅典人,因此我們對於其生存確實的年代不甚確定。
主要的作品是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伊里亞德及奧得賽這兩本不朽的歷史史詩,都是他的鉅作。從十九世紀以來,荷馬是否存在還成為史家爭論不休之事。但德國考古學家謝利曼不僅證實荷馬的歷史性,同時也使得荷馬史詩不再被視為純粹的神話,古代青銅時代的偉大文明的確存在過,而且就如荷馬著作中般所表現的輝煌壯麗。
伊里亞德及奧得賽這兩部偉大著作,極具藝術氣息,就是由這一位天才型的偉大詩人所產生的。
關於荷馬的傳說很多,不過大多是從其作品中類似個人自傳中挑選出來,再加上其他傳說而來的。例如認為荷馬是盲人的根據,就是因為在他的一本著作中的結尾,作者對姑娘們說到,假如有別的男人來問誰是最棒的歌手時,請她們這樣回答,住在伊歐斯的盲人歌聲最美。
荷馬被但丁稱為詩中之王,他的兩部史詩可稱得上是西洋文學史上的最早的作品。在這兩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發覺它們有完整的結構。換句話說,在此之前的詩集,大多是詩人即席口述而成的。荷馬可能綜合這些資料,加以整理而成。
他對事實經過的描述,一向堅守人道主義,例如在特洛伊戰爭中,荷馬不太注重描寫戰爭經過,而是著重於因戰爭所產生有關人性的問題,這可說是荷馬史詩中最為人所稱釭滲S色,直到今日,荷馬史詩中所描寫的人物,仍不斷出現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就可窺見知其影響深遠之一斑。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BC 460~377)
醫學之父,是一位古希臘的內科醫生。他的醫學思想對古希臘的科學一直有著持續性的影響,由於在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進步的醫療儀器可用,所以希波克拉底等醫生必須使用當時盛行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並且治療病人。這套理論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央W液說」(humoral theory of disease)。
希波克拉底的央W液說乃是根基於當時的哲學思想,也就是人與自然界之間相互的關系。無論是央W液說或是當時的哲學思想,都認為人與整個世界皆受到同樣的自然規律而生息。這些理論後來影響了醫學的發展與治療的方法。
希波克拉底大約生於愛琴海的科斯島。其父赫亞克里德斯(Heraclides)是他的啟蒙老師,也是內科醫師公楚W的一員。其母是一名助產婦,祖父是內科醫生。希波克拉底的釵h祖先被神話式地誇大,這顯示出他在希臘人心目中的地位。
人們認為,他是央W處遊走的內科醫生,足跡遍及希臘和馬其頓。希波克拉底死後葬在塞沙利的拉立沙。亞里斯多德說,他死後的數年之內,"偉大的希波克拉底"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希波克拉底誓詞是他最有名的的著作,已被現今的醫師尊崇為職業態度和行為的最高理想。這份誓詞的起源和歷史背景已遠不可考,只知道其著作年代可能是在西元前六世紀到西元前一世紀之間。
希波克拉底誓詞含有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或說是契約,是學生對於老師的一種承諾,或是要求學生的一種義務。第二部份則是道德規范。大部分的誓詞受了希波克拉底時代之後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ean)的道德理念的影響。
㈦ 全世界著名的現代小說家有哪些比如丹·布朗、史蒂芬·金、J.K.羅琳、約翰·托爾金、村上春樹之類
還有很多。
比如岩井俊二《燕尾蝶》、麥克尤恩《贖罪》、卡夫卡《城堡》、加繆《鼠疫》、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福克納《喧嘩與騷動》、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杜拉斯《情人》、川端康成《雪國》、凱魯亞克《在路上》、托馬斯·曼《魔山》、海明威《喪鍾為誰而鳴》、麥爾維爾《白鯨》等等
以上現代小說家都很出名,建議你可以購買一本世界文學史來看,可以獲得一個系統的了解。
㈧ 求現代中國最著名的十位小說家
魯迅,雖然小說不多,但篇篇精彩。
巴金,前期小說感情泛濫,後期小說,特別是《寒夜》,挖掘人心的深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成就了。
老舍,《駱駝祥子》,放在世界文學之林中,也是大師級的作品。
沈從文,邊城一曲是哀傷。
張愛玲,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精華,又用西方心理分析的方法擴展表現人心的深度。
張恨水,通俗文學的一面旗幟,作品是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產物。
茅盾,雖然人們說他的子夜只不過是高級的社會政治報告,但是他的腐蝕等一系列作品,抓住人們的幻滅情緒加以表現,也是很不錯的。
趙樹理,解放區的文攤作家,雖說政治對他產生很大影響,但是他的小說卻從民間土壤里吸收養分,妙趣橫生,不落俗套。
吳濁流,台灣文學家,《先生媽》敏感把握住殖民地人物的病態心理,並對以後的台灣文學創作有重要影響。
艾蕪,擴展了漢文學的表現范圍。
其他還有很多作家,比如台靜農,柔石,穆時英,蘇青,無名氏,徐吁等等,很難用十個來描繪出現代文學。
㈨ 求世界十大著名的愛情小說家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2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2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作,應該說,稱之為世界十大名著是當之無愧的。
《希臘神話故事》
希臘神話故事是2009年9月1日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圖書。作 者: (德)施瓦布著,
《牛虻》
《牛虻》(The Gadfly)是愛爾蘭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寫的,出版於1897年,歌頌義大利革命黨人牛虻的小說。他參與了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斗爭,最後為之獻出了生命。小說涉及了斗爭、信仰、犧牲這些色彩濃重的主題。蘇聯的著名文學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都提到了伏尼契的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牛虻。1953年7月,由李俍民翻譯的《牛虻》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感染了無數的年輕讀者,革命者牛虻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亞選集 》
莎士比亞的戲劇從主題到人物刻劃和細節描寫,都放射出人文主義者反封建、反宗教的強烈思想光芒。在喜劇中,針對中世紀封建制度和禁慾主義的束縛,他尊重婦女,歌頌愛情,塑造出一系列理想化的資產階級新女性的可愛形象。在歷史劇和悲劇中,他又刻劃了一系列封建暴君的形象,無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暴政。他還在戲劇中提倡人道以反對中古神道,把人比作天神,強調人的偉大和力量,說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開始創作,直到1832年——前後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後完成。[1]
《浮士德》構思宏偉,內容復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像、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糅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庄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少年維特之煩惱》
《少年維特的煩惱》(英語: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是一部讓歌德在德國幾乎一夜成名的小說。本書於1774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並在那裡成了暢銷書。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由此而來的成功給歌德的一生帶來了名譽和財富。《少年維特的煩惱》的初版屬於狂飆突進運動的風格,而修訂版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品。小說中的主人公——他的行為僅僅取決於他的感覺——是感傷主義的代表性人物。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小說發表後,當時的社會流傳「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本書則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人們因此稱司湯達為"現代小說之父"。《紅與黑》在今天仍被公認為歐洲文學皇冠上一枚最為璀璨精緻的藝術寶石,是文學史上描寫政治黑暗最經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高老頭》
《高老頭》成書於1834年,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歐也妮·葛朗台》
歐也妮·葛朗台》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台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歐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國19世紀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繽紛的社會風俗畫。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金錢對人的思想靈魂腐蝕和摧殘。小說形象地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的每一個金錢都充塞著「污穢和鮮血」,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冷酷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任何聯系了。
老葛朗台的「人生就是一場交易」這句話,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斯巴達克思》
《斯巴達克斯》是義大利19世紀著名作家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的一部傑出的歷史小說,講述發生在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時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角鬥士起義。以斯巴達克斯(思)為首的角鬥士們為爭取自由和尊嚴,奮起反抗羅馬人的暴政,他們英勇頑強地與強大的敵人進行斗爭,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勝,重創羅馬軍隊。角鬥士軍隊最終被強大的敵軍包圍並消滅,斯巴達克斯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小說真實地再現了兩千年多前那場被壓迫者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塑造了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不朽形象。
本書同時還虛構了主人公與蘇拉的遺孀范萊麗雅相愛的情節,反映了革命者在戰場上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態。
《斯巴達克斯》是一部傑出的歷史小說,問世以來,贏得了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曾先後被譯成數10種語言;義大利共產黨創始人葛蘭西曾高度贊揚了《斯巴達克思》的人民性,指出它是當時風行國外的為數極少的義大利小說之一。
《雙城記》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簡·愛》
《簡·愛》(Jane Eyre)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這本書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它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范,同時,它也是一本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俄國長篇詩體小說,普希金寫於1823~1831 年,也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石。
《當代英雄》
《當代英雄》是萊蒙托夫的長篇小說。主人公畢巧林是青年貴族軍官,過著空虛無聊的生活,然而他內心深處似乎埋藏著有所作為的渴望。 這是一個冷酷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萊蒙托夫選取了畢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斷,從不同角度予以再現。
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〇年萊蒙托夫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表了小說《貝拉》、《塔曼》和《宿命論者》。一八四〇年五月萊蒙托夫將這幾篇小說同未曾發表的《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梅麗公爵小姐》合在一起發表,這便是著名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它是萊蒙托夫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成就。
《父與子》
《父與子》是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一部連環漫畫,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於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卜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
《父與子》系列漫畫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整部作品創作於1934—1937年之間。當時德國的報刊雜志被納粹政府控制,刊登的內容枯燥無味。幽默漫畫《父與子》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驚喜和快樂,受到了熱烈歡迎,並且在幾十年時間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父與子》早已跨越了國界,成為全世界人們可貴的精神財富。這部書充滿趣
《死魂靈》
《死魂靈》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別林斯基高度贊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
泰戈爾文選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一1941)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罪與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雪國·古都
川端康成的小說展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內在美,刻意追求一種「殘照在戰敗而荒蕪了的故國山河的日本美」;他的小說將凝重與冷清,濃艷和頹廢,不可捉摸地結合在一起,精緻而富有朦朧的詩意,其中貫穿著一種淡淡的東方宿命,蘊含著人生的徒然與美的終結,以及無端的人生哀愁,這些使川端的小說產生了一種空幻而無從把握的藝術美感
《復活》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為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港譯鍾樓駝俠,台譯鍾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在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㈩ 世界著名十大作家
理論上不分先後
1、莎士比亞
最偉大的戲劇家,英國最有名的作家,文藝復興時期作家的代表,影響極為深遠,思想極為深刻,具有人文主義,對人存在意義等的探討達到了哲學高度
代表作:四大悲劇,四大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暴風雨
2、托爾斯泰
俄羅斯文學的太陽,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別人一生也許只能寫一部巨著,他卻有三部。
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3、巴爾扎克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作品廣泛地反映了法國社會
代表作: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4、歌德
德國古典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具有極強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5、雨果
法國浪漫主義和人道主義的代表,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笑面人
6、狄更斯
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一生著作頗豐,在英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善寫小人物
代表作: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匹克威克外傳
7、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作品戲劇性強,以心理描寫著稱,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與托爾斯泰並稱
代表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罪與罰,窮人
8、馬爾克斯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影響非常深遠,作品反映出拉美的歷史
代表作: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9、普魯斯特或喬伊斯
前者是意識流文學的先驅,代表作字數以百萬計;後者是意識流文學的奠基人與成就最高者
代表作:追憶逝水年華/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靈夜,都柏林人
10、卡夫卡
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現代派文學的鼻祖
代表作:變形記,城堡,審判
說明:此列表中缺乏詩人,說明了我對詩人肯定存在一些偏見;但我個人認為詩歌畢竟不如小說等影響力大,何況很難找到一個詩人其影響力或成就超過上述者。
對於中國作家,我個人認為魯迅、老舍、曹雪芹等可以上榜,但確實影響力或成就還是差了一些;
對於以一部作品著稱的作家如但丁、拉伯雷、荷馬、塞萬提斯等,也確實稍欠影響力;像著有《浮士德》這樣巨著的歌德,則更加實至名歸。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