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小說伍爾芙

現代小說伍爾芙

發布時間: 2021-12-11 20:17:26

『壹』 伍爾夫是英國現代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你知道哪些

引言:伍爾夫是英國現代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你知道哪些?下面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三、影響力

伍爾芙提倡女權主義,強調現代小說要著力描寫人的內心世界,而不要機械地描寫現實的生活,這一點和維多利亞時代以來在英國文壇盛行的現實主義風格大大的背道而馳,他把高爾斯華綏,威爾斯等這一類當時的一流小說家稱做,物質主義者,認為他們雖然寫得很好,但是沒有觸及人物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她比較推崇哈代,康拉德等作家,認為他們的作品更加接近於人的內心世界,我們都知道,哈代的作品是自然主義和宿命論的混合。

『貳』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所有作品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
弗吉尼亞·伍爾芙作品:
【作品類別:小說】
1915年 《遠航》(The Voyage Out)
1919年 《夜與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牆上的斑點》(The Mark on the Wall)
1920年 《雅各的房間》 (Jacob's Room)
1925年 《達洛維夫人》 (Mrs. Dalloway)
1927年 《到燈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1928年 《奧蘭多》 (Orlando: a Biography)
1931年 《海浪》 (The Waves)
1937年 《歲月》 (The Years)
1941年 《幕間》 (Between the Acts)
【作品類別:短篇小說集】
1944年 《鬼屋及其他》 (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
【作品類別:隨筆】
1929年 《一間自己的房間》 (A Room of One's Own)
1925年 《普通讀者一》 (The Common Reader)
1933年 《普通讀者二》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
1938年 《三個畿尼》 (Three Guineas)
1940年 《羅傑·弗萊傳記》 (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2年 《飛蛾之死及其它》 (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瞬間及其它隨筆》 (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存在的瞬間》 (Moments of Being)
1919 年《現代小說》 (Modern Fiction)

『叄』 誰能介紹一下現代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謝謝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亞·斯蒂芬,是英國現代著名的女小說家、評論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說創作實踐推動了現代小說的發展,她的理論進一步鞏固了意識流小說的地位,她的影響在文學上經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國對伍爾夫的評價一直偏低。從70年代起,英國文學研究領域卻突發了對她重新研究的興趣,甚至對她的「發瘋」、相貌、癖性、愛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進行專題研究。弗吉尼亞·伍爾夫已成為英國文學界的一位傳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亞·伍爾夫生於倫敦,父親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學識淵博、頗有聲望的哲學家和評論家。弗吉尼亞自幼身體孱弱,未上學,在家跟著父親讀書。當時許多學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親的博學、家藏書籍的豐富以及學者名流的影響熏陶,使她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細膩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親去世後,她遷居倫敦文化區布盧姆斯伯里,後來她的家就成了「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活動場所。這個文學團體的成員時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反對當時的社會風尚,反對文學藝術方面的清規戒律,提倡自由探索。這個團體不僅對她本人後來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技巧有影響,而且對兩次大戰之間的英國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912年,弗吉尼亞與倫納德

結婚。在丈夫的鼓勵下,伍爾夫開始創作小說。1917年,夫婦倆在自己的寓所樓下創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爾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詩集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一些短篇小說。

伍爾夫自幼精神比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發作。進人30年代之後,病情日益惡化,但她仍奮力寫作經常在一本書寫完之前就開始醞釀新作,但每寫成一部作品總是感到不滿意,情緒時常處於困惑和消沉的狀態。1941年3月,伍爾夫由於對剛完成的小說《幕間》不滿意,又因為「二戰」戰火已燃燒到英國,更由於她確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將復發,便留下一紙絕命書,感謝丈夫多年對她的關懷和照顧,隨後就投河自盡。

伍爾夫的主要作品有《牆上的斑點》《海浪》《到燈塔去》《雅格布的房間》《達洛衛夫人》,散文集《普通讀者》兩部。

『肆』 推薦幾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短篇小說

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女作家。1882年1月25日生於倫敦的文學世家。父親萊斯利·斯蒂芬是《國家名人傳記大辭典》和《康希爾雜志》的編者,寫過許多評論、傳記和哲學文章,交往的都是文學界、學術界名流。她自幼深受這種環境和父親的熏陶,熟悉這些生活優裕又富有文化教養的名流和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些也深深影響了她的精神世界,成為她所撰寫的作品的主要內容。由於健康關系,她從未上過正規的學校,但她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而且相當高深。她閱讀了父親的極為豐富的藏書。英國西南靠海的康沃爾郡(有她父親的產業)和倫敦是她最熟悉的兩地;而倫敦和海濱最使她依戀,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現,如描寫大海的著名小說《到燈塔去》(1927)、《海浪》(1931)和描寫倫敦的《黛洛維夫人》(1925)以及散文《時常上街去走》(1930)等。她於1905年開始寫書評。1904年父親逝世後,她和兄弟姊妹在倫敦布盧姆斯伯里的住宅成為文學中心,座上客有傳記作家利·斯特雷奇、小說家愛·福斯特、小說家亨利·詹姆斯、詩人托·艾略特,較晚還有小說家衣修午德等人。衣修午德曾說,「布盧姆斯伯里的這些人是由於才能的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的」,「他們的共同信仰是藝術上的嚴格原則性」。

1912年維吉尼亞和倫納德·吳爾夫結婚,1917年夫妻成立著名的「霍加斯出版社」。維吉尼亞也是女權運動者,竭力為婦女爭取選舉權、教育權、自己單獨有一間房屋的權利等,這些在她的小說《奧爾蘭多》(1928)、《一間自己的房間》(1929)、《三個基尼》(1938)以及許多書評和散文中都有反映。她關心的是有才能的女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英國後,她情緒不安,住所也遭到轟炸。1941年3月28日在離家不遠的烏斯河投水自盡。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英國著名女作家,在小說創作和文學評論兩方面都有卓越的貢獻。世界三大意識流作家之一,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學、女性主義及同性戀運動影響。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產生很大的影響。

『伍』 伍爾芙的那本書比較好

出航(The Voyage Out) (1915年)
夜與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雅各的房間(Jacob's Room) (1920年)
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1925年)
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1927年)
奧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 (1928年)
海浪(The Waves) (1931年)
歲月(The Years) (1937年)
幕間(Between the Acts) (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說集)

隨筆
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1929年)
普通讀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讀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個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羅傑.弗萊傳記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年)
飛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年)
瞬間及其它隨筆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
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 (1919年)

『陸』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著作有哪些

弗吉尼亞·伍爾夫
英國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最知名的小說包括《黛洛維夫人》《到燈塔去》《雅各的房間》

『柒』 伍爾夫小說特點是什麼

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芙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是英國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也是意識流的代表人物,是20世紀現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的先鋒。伍爾夫出生於英國倫敦,她的父親是一名爵士,是一位劍橋大學畢業的文學評論家、傳記家和學者,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她創造了文學造詣很高的生活環境,她也是「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核心成員之一,這是一個精英知識分子團體。伍爾夫的小說有著別具一格的魅力,這讓她有一群忠實的讀者,

『捌』 伍爾芙的經典散文作品

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是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國]]著名學者萊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兒。其代表作品包括《達洛維夫人》、《海浪》和《到燈塔去》。

伍爾芙與其他男性意識流作家不同之處在於,她的小說往往富有詩意,在語言上更像詩體散文,富有唯美主義的情調。但其小說內容的晦澀難懂卻和其他意識流作家的作品別無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沒有設計貫串全文的主要情節,而是時刻強調「瞬間」感覺的重要性,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感覺。小說具有顯著的存在主義色彩。

弗吉尼亞·伍爾芙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持悲觀態度,認為這個時代的文學中沒有大師,只有試驗者。現代派小說不過是兩個高峰之間的峽谷而已。1941年,伍爾芙在倫敦投河自盡。

艾略特認為伍爾芙是當時英國文學的中心,是一種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伍爾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識流小說。她的《達羅衛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將意識流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還體現出女作家對於女性存在的歷史及現狀的獨特反思。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亞·伍爾芙出生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門22號。其父是文學家兼評論家。自幼受其父影響很深,她的許多作品與早年經歷有關。由於她的母親生有3個孩子,繼母生有4個孩子,這個9口之家、兩群年齡與性格不合的子女經常發生一些矛盾與沖突。而伍爾芙同父異母的兩位兄長對她傾注了太多的熱情給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創傷。

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親、父親相繼病逝,是她難以承受的打擊。她的小說《達羅威夫人》中即充滿了對病態幻覺的真實生動的描繪。
她和倫納德的結合,使她的婚姻生活與文學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沒有其夫的幫助與支持,她也許成不了偉大的作家之一。
她少女時期遭受的精神創傷,她成人後非常厭惡甚至棄絕性生活,更不願生兒育女。她的丈夫尊重她的意願,和她保持著沒有性愛的夫妻關系。

她把藝術看得高於一切。不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會出現病兆。性格多變的她經常在臉上看出她內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間,她的丈夫對她體貼入微,使她深受感動,「要不是為了她的緣故,我早開槍自殺了。」

1941年3月28日,精神上再也無法承受巨大壓力的她寫了遺書後投河自殺。

1928年弗吉尼亞.伍爾芙 (Virginia Woolf)以女詩人維塔為原形,寫出了喜劇性的幻想體傳記小說《奧蘭多》(Orlando),獻給維塔。小說的主人公奧蘭多及其化身跨越三個世紀,先為男性,後來逐漸轉為女性。小說中的很多情節都是以維塔的經歷為素材構築的,被稱為「文學史上最長最迷人的情書」。

熱點內容
總裁文小說言情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6:17:33 瀏覽:449
穿書修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5:30:56 瀏覽:721
短篇言情小說作家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4:34:05 瀏覽:369
古代言情女主開頭是婢女小說 發布:2025-07-05 13:34:47 瀏覽:336
暗黑獸古代人魚獸的面子小說 發布:2025-07-05 13:06:58 瀏覽:509
有關山海經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05 12:32:22 瀏覽:211
奧特曼黃版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2:25:46 瀏覽:285
重生言情小說大全 發布:2025-07-05 11:44:17 瀏覽:659
求穿越古代做美食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5 09:17:31 瀏覽:496
有關娛樂圈後宮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5 08:45:17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