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的校園小說
⑴ 丹尼爾.笛福都有哪些小說
笛福作為英國18世紀啟蒙文學家,他的作品不僅僅只有《魯濱遜漂流記》這一部,此外還有《魯濱遜漂流記續》《魯濱遜的沉思錄》《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羅克薩娜》等小說以及傳記。
⑵ 笛福的作品
丹尼爾·笛福的全部作品:1719年所著的《魯濱孫漂流記》(共三部);1720年所著的《辛格爾頓船長》、《聾啞卜人坎貝爾傳》;1722年所著的《傑克上校》、《摩爾·弗蘭德斯》、《大疫年日記》;1723年所著的《彼得大帝紀》;
1724年所著的《羅克查娜》、《新環球游記》、《不列顛全島紀游》;1726年所著的《羅伯茨船長四次旅行記》、《經商全書》;1728年所著的《英國商業方略》、《使倫敦成為世界最繁榮都市之道》。
丹尼爾·笛福是英國著名作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其是中上層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在這部作品中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其的思想在當時也有著一定的進步意義。
其中《魯濱孫漂流記》是丹尼爾·笛福最著名的作品。該書價值首先在於成功地塑造了魯濱遜這個嶄新的人物形象。是資產階級文學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堅強的意志、積極的進取精神壓倒了因循守舊、委靡不振的貴族人物。
丹尼爾·笛福的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18世紀,長篇小說興起,其作為西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創作開辟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丹尼爾·笛福
⑶ 笛福的作品有哪些
"海盜船長" 又名"辛格頓船長"
參考:日本游戲攻略特區 帖子內容和回復
http://www.jgames.net/Display.asp?RootID=115026
網路一下:笛福 海盜船長又名
http://www..com/s?wd=%B5%D1%B8%A3+%BA%A3%B5%C1%B4%AC%B3%A4%D3%D6%C3%FB&cl=3
笛福 海盜船長 辛格頓船長
http://www..com/s?wd=%B5%D1%B8%A3+%BA%A3%B5%C1%B4%AC%B3%A4+%D0%C1%B8%F1%B6%D9%B4%AC%B3%A4&cl=3
⑷ 我要一個小說人物的姓名,姓楊,校園小說,不是愛情。
沈從文,現代作家,曾參加「新月社」,代表作有中篇《邊城》、短篇集《沈從文短篇小說習作選》,散文《湘西散記》等。
錢鍾書,現代著名作家、學者,代表作《圍城》。
劉心武,當代作家。其短篇小說《班主任》榮獲1978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長篇小說《鍾鼓樓》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當代女作家。其處女作《從森林裡來的孩子》和後來寫的《誰生活得更美好》分別獲1978 、1979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資料二 外國重要作家、作品
(一)主要作家作品
巴爾扎克,法國19 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著有長篇小說《人間喜劇》(90多部小說之總稱)等。課文收有的《守財奴》節選自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
奠泊桑,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著有300 篇短篇和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等,課文收有《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等。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流傳劇本37 部,長詩兩首,十四行詩154 首,代表作品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
契訶夫,19 世紀末期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巨匠和著名的劇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套中人》、《變色龍》、《哀傷》、《苦惱》、《萬卡》等,劇本《萬尼亞舅舅》、《伊凡諾夫》、《海鷗》、《櫻桃園》等。
高爾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前蘇聯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著有《高爾基全集》69 卷。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母親》是他的代表作。
馬克•吐溫,美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晚年著有《敗壞了赫德萊保的人》。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著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藤葉》等。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新聞記者、作家,著有《親愛的國家裡》、《絞刑架下的報告》。
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著有《皇帝的新衣》、《夜鶯》、《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母親的故事》、《園丁和主人》等。
(二)其他應該掌握的作家作品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希臘最著名的兩部史詩。相傳是盲詩人荷馬所編。它以英雄人物為中心,採用英雄格詩體,風格高,規模宏偉,富於戲劇性,生活氣息濃厚。荷馬史詩是人民群眾思想、智慧和藝術才能的結晶,為歐洲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被譽為歐洲詩典範,並為以後的文學藝術提供豐富素材,對歐洲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伊索寓言》,古代希臘寓言的匯編。相傳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總結他們的豐富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它的藝術性也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語言精煉,寓意深刻,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它是歐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歐洲文學史上奠定了寓言創作的基礎。後代作家經常引用它,或為重新創作的題材,或為抨擊暴政、諷刺敵人的武器。
《希臘神話》,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類。神的故事包括開天闢地、神的產生,譜系以及人類起源等等。古希臘的神都是自私、任性、愛享樂、愛虛榮,好爭權奪利,嫉妒心和復仇心很強,可能是根據奴隸貴族的形象來塑造的。英雄傳說;內容是歌頌在同自然和社會斗爭中建立過功勛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聰明機智,百折不撓,品德高尚,是古代勞動人民集體力量、智慧和高貴品質的化身。它為希臘文學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對歐洲文學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文藝理論家,《詩學》是他的美學思想的代表作。
拜倫,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東方敘事詩》和代表作諷刺詩體小說《唐•璜》。他的創作對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有較大影響。
雪萊,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是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散文詩《西風頌》和《致雲雀》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狄更斯,19 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他一生寫了十幾部長篇小說,還有許多中短篇小說、雜文和戲劇等。《大衛•科波菲爾》是他的代表作。重要作品還有《艱難時世》、《雙城記》等,狄更斯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細節描寫,真實地反映了19 世紀中葉英國社會風貌。
笛福,英國小說家。他的作品有《魯濱遜漂流記》、《辛格頓船長》、《大疫年日記》等,笛福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夏洛蒂•勃朗特,英國作家,《簡愛》是她的代表作。1847 年初次出版,轟動了英國文壇。
肖伯納,愛爾蘭卓越的喜劇大師。一生共寫劇本50 多部,小說5 部和其他著作多種。1925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著名劇本有《華倫夫人的職業》、《魔鬼的門徒》。
伏尼契,愛爾蘭女作家。《牛虻》是她的代表作。
莫里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創建者,他一生共創作了37 部喜劇,是世界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偽君子》、《唐•璜》、《慳吝人》是世界喜劇中最出色的作品。
雨果,法國19 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物和代表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都德,19 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小東西》等,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
羅曼•羅蘭,法國作家,作品有劇本《丹東》、《愛與死的搏鬥》等,傳記文學《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等,還有《向過去告別》、《約翰•克利斯朵夫》。
歐仁•鮑狄埃,偉大的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堅強戰士,主要作品有《國際歌》。
司湯達,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紅與黑》。
大仲馬,法國著名作家,他是多產作家,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是19 世紀歐洲文學中的一部傑作。
小仲馬,法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茶花女》、《金錢問題》、《私生子》、《放盪的父親》等。
普希金,傑出的俄羅斯民族詩人,19 世紀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網路全書」。其作品有抒情詩《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致詩人》等,敘事詩《茨岡》、《青鋼騎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和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是「俄國文學的始祖」。
果戈里,19 世紀上半葉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836年發表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優秀劇作,是俄國現實主義喜劇史上一座里程碑,長篇小說《死魂靈》標志著他的創作最高峰。
屠格涅夫,俄國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文學傑作,著名的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獵人筆記》等。
列夫•托爾斯泰,19 世紀後半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史上成績卓著的藝術大師。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
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作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卷。
法捷耶夫,前蘇聯作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毀滅》和《青年近衛軍》。並翻譯了《阿Q 正傳》。
馬雅可夫斯基,前蘇聯詩人,代表作長詩是《列寧》。
肖洛霍夫,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解凍》,長篇小說《暴風雨》,長篇回憶錄《人•歲月•生活》共6 部。
歌德,德國偉大的詩人和思想家,德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作者之一,代表作是《浮士德》、歷史名劇《葛茲馮•伯利欣根》,詩歌《普羅米修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
席勒,德國傑出的劇作家與詩人,代表作是劇本《陰謀與愛情》,他和歌德是近代
德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
海涅,德國詩人,《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是他的代表作。《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是他的著名政治詩。
惠特曼,19 世紀美國傑出的民主主義詩人,《草葉集》是他的代表作。
傑克•倫敦,美國作家,代表作是帶有自傳性質的《馬丁•伊登》,還有短篇《墨西哥人》、《在甲板天篷下面》等。
德萊塞,美國小說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嘉麗妹妹》、《珍妮姑娘》等,1925 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美國悲劇》,被美國進步文學界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海明威,美國20 世紀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1954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作品有《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等。
但丁,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偉大先驅,代表作《神曲》。
薄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後來寫了長篇小說《菲洛哥羅》,長詩《菲拉斯特洛》,史詩《泰薩依德》等,代表作《十日談》。
塞萬提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最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它是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易卜生,挪威劇作家,著名作品有《社會問題》、《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等。
裴多菲,匈牙利詩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他一生寫了800 多首抒情詩,8部長篇敘事詩,被譽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長詩《農村的大錘》和《勇敢的約翰》等。
白聶魯達,智利詩人,1971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詩作有長詩《伐木者醒來吧》,另有詩集《葡萄園和風》等。
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暮歌》、《晨歌》,著名的《故事詩》在印度廣為流傳。《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舊譯《天方夜譚》,全書充滿著奇妙瑰麗的幻想,又洋溢著現實主義的生活氣息,它以題材多樣和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生動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國家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
《聖經》,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經典,包括《舊約》和《新約》兩部分,《舊約》是猶太教的經典,是基督教從猶太教那裡繼承來的,原用希伯來文寫成。《新約》是基督教的經典,內容記載耶酥及其信徒的傳說,基督教義等。
夏目漱石,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主要小說《我的貓》、《三四郎》、《其後》、《門》、《哥兒》及自傳體《路邊草》等。
小林多喜二,日本無產階級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蟹工船》,中篇小說《地下黨員》、《組織者》等。
⑸ 笛福的作品!
《魯濱遜漂流記》
《辛格爾頓船長》
《摩爾·弗蘭德斯》
《大疫年日記》
⑹ 笛福的作品有哪些
笛福生於英國倫敦,本姓福(foe)。笛福後來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聽起來如同貴族的「de」的前綴,形成笛福(defoe)這一筆名。笛福的父親詹姆斯·福從事屠宰業,雙親都是長老會教徒,不信仰英國國教,笛福自己也在長老會的學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沒有上過大學。笛福曾經從商,但是遭到失敗,甚至於1692年破產。隨後他為了謀生,干過各種工作,如政府的情報人員等,同時從事寫作。1696年他成為了一家倫敦磚瓦廠的經理。
笛福不信仰英國國教,這使得他在政治上擁護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發表了一本小冊子《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用反諷手法猛烈抨擊托利黨當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經過審判,笛福被判入獄六個月,並從1703年7月31日起帶枷遊行三天。笛福則在獄中針鋒相對寫了詩歌《枷刑頌》。這使得在他遊行過程中,民眾將其當英雄看待,向他投來的不是石塊而是鮮花,並且為他的健康乾杯。輝格黨首領羅伯特·哈利非常欣賞笛福的才華,在他干涉下,笛福獲得了釋放。哈利希望笛福辦雜志以爭取民眾對自己的蘇格蘭-英格蘭聯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於1704年創辦了《法國時事評論》。1708年哈利失勢,笛福繼續支持其繼任者戈多爾芬直到1713年雜志中斷。
1719年笛福根據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一部分經歷和自己構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譯為《魯濱遜漂流記》。小說講述一個在海難中逃生的水手在一個荒島上通過自己智慧與勇氣,戰勝險惡的自然環境,終於獲救回到英國的故事。小說大受歡迎,一年之內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閱讀。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說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爾頓船長》和1722年的《摩爾·弗蘭德斯》。笛福還寫了大量小冊子與新聞報道,1722年法國馬賽發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倫敦大瘟疫為內容的《大疫年紀事》,迎合了當時市民的關注,頗受歡迎。
⑺ 笛福的主要作品
笛福的主要作品有:
1、《魯濱遜漂流記》
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後得以返回故鄉。
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後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250多年後的今天,這部小說仍然膾炙人口,《魯濱遜漂流記》給笛福帶來了巨大成功。
3、《魯濱遜的沉思集》
《魯濱遜的沉思集》是由英國十八世紀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笛福」所創作的,是《魯濱遜漂流記》的續集,於1720年完成。這一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的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出來的。遜和孫的意義是相同的,所以《魯濱遜的沉思集》也譯作《魯濱孫的沉思集》。
3、《羅克薩娜》
《羅克薩娜》是由丹尼爾·笛福撰寫的現實主義小說,講述了羅克薩娜的主人公是法國新教徒的女兒,流落在英國,嫁給了倫敦一個酒商,被遺棄,在其他地方淪為妓女,又嫁給一個荷蘭商人,商人負債入獄,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說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傳統,往往寫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靠機智和個人奮斗致富,獲得成功;社會不容許這種人出頭,其只好不擇手段,干一系列欺騙、盜竊以至出賣肉體的勾當;
作者笛福出於清教徒道德觀,總是使他筆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幹壞事,但環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違背誓言。
4、《辛格頓船長》
《辛格頓船長》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寫的一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險、開發荒島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反映了英國殖民時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發表後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讀物。
5、《大疫年日記》
《大疫年日記》(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是笛福以1665年倫敦鼠疫為背景創作的一部紀實小說。該書用大量筆墨描寫人們面對瘟疫時的種種反應。《大疫年日記》再現了1665年倫敦的大瘟疫,表現了人們在災難面前的無助,是關於人類遭遇瘟疫的一部血淚史。
⑻ 笛福有什麼作品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國作家。生於倫敦。父親經營屠宰業。笛福只受過中等教育,信奉不屬於英國國教的長老會教派。二十多歲時,笛福已是倫敦一個體面的商人,經營過內衣、煙酒業等等,到過歐洲大陸。1692年經商破產,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謀生。他給政府當過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寫作,早年以寫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1698年他發表了《論開發》,建議修築公路,開辦銀行,徵收所得稅,舉辦水火保險,設立瘋人院,創辦女學等。1702年他在政論文《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中用反語諷刺政府的宗教歧視政策,由於文筆巧妙,開始未被識破,發覺後被捕入獄6個月,並受枷刑示眾。他受枷刑時散發了他的長詩《枷刑頌》,諷刺法律的不公,圍觀的倫敦市民把他奉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為哈利主辦《評論》雜志,製造輿論,搜集情報。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孫飄流記》,大受讀者歡迎。接著出版了《魯濱孫飄流續記》。1720年他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此後還相繼發表了《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費蘭德斯》(1722)、《傑克上校》(1722)和《羅克薩娜》(1724)等長篇小說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傳記。
⑼ 笛福寫過什麼小說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出生於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信奉不同於國教的長老會。笛福原姓福,1703年後自稱笛福。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於國教信仰的立場,政治上傾向於輝格黨。他在學習當牧師多年後,才發覺自己並不適合宗教生活,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 他廣泛遊歷,經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間,他成了家,開始了養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敗了,32歲的笛福負債累累,同時還要養活妻子和6個孩子。由於對政治一直有較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為報社撰寫政論文章來謀生。因為這些文章經常抨擊國王和執政黨,結果,笛福數次入獄,在監獄里呆了不少年。 由於政論文章只能給他惹麻煩並增加債務,笛福只好轉向小說創作。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後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魯濱孫漂流記》。250多年後的今天,這部小說仍然膾炙人口。 《魯濱孫漂流記》給笛福帶來了巨大成功並幫他還清了部分債務。此後,他還陸續寫成了《莫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及另外兩本寫魯濱遜的小說,但債主總是跟著他追債。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笛福體弱多病,無人陪伴,債主不斷上門,孩子們也對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爾·笛福去世,終年71歲。像生活在荒島上長達28年之久的他的小說主人公魯濱遜一樣,他孤獨而又恐慌。
⑽ 笛福寫過哪些小說
笛福,英國作家,第一部小說《魯賓孫飄流記》是代表作,也是英國近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險、開發荒島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反映了英國殖民時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發表後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讀物。他還為這部小說寫過兩部續集,以及長篇小說《辛格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雅克上校》、《富有的姘婦》(又名《羅克薩娜》),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都缺乏《魯賓孫飄流記》那樣的獨創性。除小說外,他還寫有國內外旅行游記、人物傳記及其他紀實性作品《聾啞僕人坎貝爾傳》、《彼得大帝紀》、《新環球游記》、《不列顛全島紀游》、《瘟疫年紀事》等,以及有關經商貿易的著作。 那本書是《魯賓孫飄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