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小說真題
Ⅰ 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5篇
要求很多的啊,你可以自己網路找找啊,給你一個模板:
http://wenku..com/link?url=emhVY-w2rqCmhwmmRiOahhlYgGDTE_KksTJSmyOmRj6KnQ-ApbGsuTK8aZ
中考現代文閱讀練習含答案
1·愛,從來不卑微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為生命的某些問題所困擾,譬如關於人生價值,關於人間真情,等等。心靈的空間里滿是樓宇隔絕起來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為這個年齡而豐盈起來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漸漸枯竭。
一個午後,校園里播放著一首不知名的美國歌曲,我和幾個同學站在一棟樓房的角落裡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擺著為災區孩子們募捐的紙箱。為了引起過往行人的注意,我們把一組放大的黑白照片貼在一塊長幅的紅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帳篷搭起的教室里,純真而渴求的目光齊齊地望著前方。
與否均可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3·參考答案
14.(1)說明兒子是病重中的(1分)父親唯一的驕傲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表現出兒子在父親心中的分量之重,父親對兒子寄予的希望之大。(1分)(2)表現出望龍在突然得知父親病逝的噩耗(1分)之後無法抑制的悲傷和愧疚之情。(1分)
15.答案要點:(1)望龍父親在臨近清明時去世,葬禮在清明舉行,主要事件發生在清明這天。(1分)(2)「清明」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民間祭祖、掃墓的日子,(1分)這里以「清明」為題,營造了一種陰冷悲涼的氣氛,切合作品內容和主題。(1分)
16.文章有三處寫到了張老師:(1)當望龍叔叔向張老師請假時,他遲遲疑疑吞吞吐吐地說:「本來是可以多請幾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語文模擬考試……」(2)他告訴望龍
Ⅱ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
春雨梨花
每當梨花盛開的時候,梨鄉都要舉辦梨花節。每年的梨花節前,都會有一張素潔得如同,梨花一樣的請柬飛到我的案頭,傳達著梨花對我的召喚。
我在一個飄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鄉的路途。一路風雨,心中默念著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卻全然沒有女詞人那種灑脫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帶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經得住幾番風吹雨打?記得當年秋末,大豐收後銷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壓得人們心裡透不過氣來,梨農們的眼裡噙滿了淚水。去年夏天,梨鄉的朋友捎來一箱他們自己生產的雪梨汁,細細地品上一品,那甜絲絲和涼幽幽的浸潤,又讓人聞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農們該不會為銷梨發愁了吧。
細雨霏霏,春意闌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綠色的麥田,阡陌間的農人披著雨衣,煙雨中,一望無垠的綠一直鋪上西邊山影朦朧的太行群峰。乾旱的北方原野,此時競有了一種江南水鄉的氣息和韻味。
車到梨鄉,、只見蒙蒙細雨之中,地上一層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樹萬樹,依舊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與樹上的白渾然一體,冷香接天,梨花如海,儼然一片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讓人整個身心都變得清純而寧靜。
撥開橫陳的枝椏,迎著甜絲的細雨,我小心翼翼地走進樹林,去親近梨花。枝頭上,或一叢叢一簇簇.或星星點點,或密或疏,或濃或淡,一色的淺素嫩白,有著一種令人心顫的聖潔的美。越往深處,枝與花越稠密,不時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愛的梨花在雨中浸潤著,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掛滿了晶瑩的雨滴,顆顆粒粒如散珠碎玉.懸墜欲滴。叢叢梨花,在風雨中相互依偎,綻放著少女般清純的笑靨,深情地貪看著這雨中的春光,讓人不忍去觸摸他們,生怕驚動了一個個美麗的夢。
細雨還在飄著,天空中似有千萬條飛舞著的絲線,北國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樣的纏綿。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動,不時有一陣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層素馨飄零,如同一曲縹緲而傷感的弦樂。花濃雨密,香霧迷離,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這雨中的花,這花中的雨,這清涼的芬芳,這芬芳的清涼,花香水色,似夢非夢。啊,這美麗而聖潔的陶醉與洗禮,竟會是如此的刻骨銘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詠梨花的詩文,李重元的「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秦少游的「梨花滿地不開門」,還有洪升的「天涯誰品梨花雪」等。這花與詩,澆上這纏綿的細雨,營造出一片憂傷的美麗,讓人深切地體味到人類古今相通的一種美好情感,那就是對真善美的嚮往和鍾愛,雖年華暗替,終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開花落。梨花的花期雖短,留給人的美卻永恆。更何況花落過後,還有果實的生長,還有秋天的希望。遙望中秋時節,這片片梨園當是枝葉蔥蘢,黃金萬點,雪梨飄香。到那時,人們就又會想起這些潔白的,在細雨中飄落的梨花。
1.讀完全文,你認為作者賦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徵意義?
2.本文寫的是春天的梨花,看過後,你能聯想到《春》中的哪兩個情節?請具體寫出來。
3.文中第二段主要記敘了什麼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4.文中第五段文字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請試舉一例。
5.用簡潔的文字說一說作者在梨花林中內心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6.本文中除了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外,還大量引用了古代詩詞,你認為引用這些詩詞有哪些作用?
7.如何理解「讓人深切地體味到人類古今相通的一種情感,那就是對真善美的嚮往和鍾愛」這句話的 含義?
8.文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梨花的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
1.是生活中純潔、美好的事物的象徵。 2.描寫梨花的第五段與「春花圖」都具體寫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寫花,同時也寫了春雨,使人聯想到「春雨圖」,都抓住了春雨的特點,多而連綿。3.記敘了作者去梨鄉的心情和內心的想法。 4.細節描寫。那些可愛的梨花在雨中浸潤著,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掛滿了晶瑩的雨滴,顆顆粒粒如散珠碎玉,懸墜欲滴。 5.沉醉於這美好的景象之中。 6.引用詩詞,對梨花進行贊美,增強了文章的詩情畫意,說明對梨花的贊頌是古已有之的。 7.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喚起了人們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8.喜愛、贊美之情
白鵝(節選)課外閱讀練習
豐子愷
這白鵝,是一位將要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想著:「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鴨的「軋軋」,其音調瑣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鵝的「軋軋」,其音調嚴肅鄭重,有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後來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聲的嚴厲,不亞於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專對生客或宵小(盜賊)用的;見了主人,狗會搖頭擺尾,嗚嗚地乞憐。鵝則對無論何人,都是厲聲呵斥;要求飼食的叫聲,也好像大爺嫌飯遲而怒罵小使一樣。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這在大體上也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評劇里的凈角出場。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現。我們走近雞或鴨,這雞或鴨一定讓步逃走。這是表示對人懼怕。所以我們要捉住雞或鴨頗不容易。那鵝就不然:它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簡直不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這傲慢終歸是狂妄的。我們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項頸,而任意處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無過於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於鵝。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次吃一口水,然後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滋味,它是依著它的胃口而選定的。這食料並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絲毫不苟。
為了避免抗戰時期住在荒村的苦悶,我便在讀書、作畫之餘,在院子里種豆,種采。養鴿,養鵝。而鵝給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麼_______ 的身體,那麼_______的顏色,那麼_______的叫聲,那麼_______的態度,那麼_______的脾氣,和那麼_______的行為。在這荒涼_______的環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焦點。凄風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時,推窗一望,死氣沉沉;惟有這偉大的雪白的東西,高擎著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獨步,好像一個戎裝的守衛,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這院子有了主宰,這環境有了生氣。
1.為什麼下面每組句子中的第①句比第②句好?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1)①我親自抱了這雪白大鳥回家。
②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鵝回家。( )
(2)①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②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高歌。( )
(3)①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
②鵝的步調慢條斯理,懶洋洋的。( )
(4)①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
②白鵝是吃冷飯的。( )
A.第②句的意思與情境不符。
B.第②句與作者對白鵝的感情相悖。
C.第①句能表達喜愛的感情。
D.第①句能表示親切的感情。
2.第二段,作者用了什麼寫法?其用意是什麼?
3.第二、四段劃線句中的「簡直」和「競」可以體會到哪些深刻含義?
4.作者怎樣看待鵝「終歸是狂妄的」?持怎樣的態度?你怎樣認為呢?
5.將「雄偉、高傲、可笑、雪白、軒昂、龐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處。
6.文章最後說「在這荒涼的環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焦點」,找出文中與之照應的句子。
答案:
1.(1)c (2)A (3)B (4)D 2.對比的寫作手法。用狗的叫聲來表現勢利小人的性格。
鵝的叫聲體現了正直、凜然的君子形象。對比的手法突出了鵝。 3.「簡直」二字體現了鵝不讓人的堅決態度:既不猶豫,也無商量的餘地——就是不讓!「竟」字表現了作者意外的驚喜:沒有想到鵝竟如此勇敢無畏,真是「狂妄」,天真得可愛。這兩個詞是作者對鵝的喜愛、贊賞之情的自然流露。 4.傲慢而狂妄,「被捉」也在所不惜,表現了鵝的勇敢和坦誠。言之成理語句通順即可。5.龐大雪白 雄偉 軒昂 高傲 可笑 6.「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有了生氣
Ⅲ 求各地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含答案,跪求!
不知有花 [中考現代文閱讀練習]
不知有花
①那時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間,攻佔了所有的山頭。歷史或者是由一個一個的英雄豪傑疊成的,但歲月——歲月對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禪讓所締造的。
②桐花極白,極矜持,花心卻又泄露些許微紅。我和我的朋友都認定這花有點詭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開,則所向披靡,燦如一片低飛的雲。
③車子停在一個客家小山村,走過紫蘇茂盛的小徑,我們站在高大的桐樹下。山路上落滿白花,每一塊石頭都因花罩而極盡溫柔,彷彿戰馬一旦披上了綉帔,也可以供女人騎乘。而陽光那麼好,像一種叫「桂花蜜釀」的酒,人走到林子深處,不免嘆息氣短,對著這驚心動魄的手筆感到無能為力,強大的美有時令人虛脫。
④忽然有個婦人行來,赭紅的皮膚特別像那一帶泥土的色調。「你們來找人?」「我們——來看花。」「花?」婦人匆匆往前趕路,一面丟下一句,「哪有花?」由於她並不在求答案,我們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顧愕然,如此滿山滿林撲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問我們「哪有花——」!
⑤但風過處花落如雨,似乎也並不反對她的說法。忽然,我懂了,這是她的家,這前山後山的桐樹是他們的農作物,是大型的莊稼。而農人對它們,一向是視而不見的。在他們看來,玫瑰是花,劍蘭是花,菊是花,至於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們為之絕倒發痴的花,她竟可以擔著水夷然走過千遍,並且說:「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時游獅頭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覺如萬艷爭流競渡,一片西天華美到幾乎受傷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對行過的老尼說:「快看那落日!」她安靜垂眉道:「天天都是這樣的!」
⑦事隔二十年,這山村女子的口氣,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來。
⑧不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對那山村婦人而言,花是樹的一部分,樹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渾然大化的一部分。她與花就像山與雲,相親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開的時候,我總想起那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婦人,並且暗暗嫉妒。
(作者:張曉風 略有改動)
25.標題「不知有花」是從反面落筆的,請從文中摘取關鍵語句正面解說它的主旨。
26.文章前三個段落極寫桐花之美,從下文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作手法?請簡要說明。
27.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夷然」描寫的是什麼?
28.第⑥段寫少年時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離了主題?說說你的看法。
29.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畫線的兩處「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0.從文中自選一個寫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處。
句子:
品析:
25.是花的主人,與花相親相融 (2分,主要概括文章第⑧段的內容,表達與此相近即可)� 26.反襯,用我們「為之絕倒發痴」(或「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反襯山村農婦「視而不見」(或:不為所動)(2分,表達與此相近即可) 27.表情(答「神態」也可)(2分) 28.沒有游離主題,敘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為了引出老尼面對晚霞落日的態度,用以襯托農婦對桐花的態度。說明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樣的,這種寫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點體現(2分,答出前一層意思即可,其他與此相近的表達亦可,後一層意思可以不說出來) 29.第一處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議論,第二處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時呼應第一處 (與此相近的表達亦可) (2分,每對一處給1分) 30.本題根據學生答題實況評改 (2分) 以上共12
站立著,我們當是一棵樹
王慧騏
讓我們把所有作為依靠的拐杖扔掉!
親愛的長輩,請您們以信任的目光為我們送行!——不要擔心我們會在前面不遠的地方摔倒,不要總是在我們的耳邊絮絮叨叨地叮嚀個沒完。給我們一次機會吧!給我們一次自做主張、獨立作戰的機會。
我們深切地明白:您們每時每刻都在全身心地呵護著我們!您們把屬於自己的青春全都織進了我們漸漸長成的骨骼和一年年變長增大的衣衫里。您們在夢中也念叨我們的名字,您們期望我們有朝一日騰空而起,成為一條讓您們感到驕傲的「龍」。於是您們說什麼也不肯放手,您們總是緊緊地一步攆著一步地牽著我們,拉著我們,害怕我們被風吹雨淋,害怕我們一個人跑出去的時候,被天上掉下來的狼叼走。
哦!讓我們說些什麼呢,親愛的長輩?
當我們在接受、在體味並從內心深處感激這份愛的時候,我們想說:夠了,請在我們的生活中撒把鹽吧!比起攙扶,我們缺的是摔打是碰撞是搏擊!
總有一天,我們將投身於社會,而且這一天的日歷已經在我們目光所及的前方——挑戰似的高高揚起了。
有些事情好象是無法迴避的,比如中考或高考的失利 謀職或求學時的碰壁……輕松而瀟灑的流行曲,我們可以隨時撥一個電話音樂台在某時某刻為我們播放,而生活的旋鈕卻不允許我們隨心所欲的調頻。
哦,親愛的長輩,一切都不要說了,你們走過的路已經給了我們關於人生關於命運的昭示。信的過的話,這一刻就把你們肩頭扛著的卸一點到我們肩上來。正是因為這幅肩膀還太軟太嫩,所以才乞求分量乞求使命能壓下來。
把曾經給我們作為依靠的拐杖收回去,讓我們用自己的雙腳支撐著在這個世界上!
有一句誓言,請允許我們鑿刻在無論哪座山峰的頂端之上——
站立著,我們當是一棵樹!
1、根據文意解釋加點的詞。(4分)
(1)讓我們把所有作為依傍的拐杖扔掉。
(2)請給我們的生活撒把鹽吧。
拐杖:
鹽:
2、「生活的旋鈕卻不允許我們隨意地調頻」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是:(3分)
3、作者希望扔掉「拐杖」,站立成「一棵樹」,為此談了哪些理由?請寫出兩點。(3分)
許多事不必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應該在乎的,比如我們的人格,我們的尊嚴,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價值取向等等。如果這些你根本不在乎,那你就枉自頂著一個人頭,空來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達、瀟灑,又有許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寵辱不必在乎。人生是個曲折過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寵信,也會遭誣受辱。古往今來,這樣的人和事演繹了千千萬萬,誰能數得清?故達觀者寵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之說。我們自然也應學會從容面對。
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個壞東西,但決不可做功名利祿的奴隸,否則,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擇手段攫取之,還將造成禍害和罪惡。我們如果淡泊,量力而拼,從容而搏,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真實,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如淡月清風一般來去不覺,不是要輕松得多嗎?
成敗不必在乎。「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視,也可能變為失敗之母」,這都是智者哲人擲地有聲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敗之間的這種辯證關系,我們便沒有多少理由因失敗而苦惱沮喪,或因成功而驕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該提醒自己的是:勝不驕,敗不餒,既不驕縱自己,也不隳頹自己。
人言不必在乎。許多人之所以舉手畏觸,抬足畏墜,患得患失,誠惶誠恐,一輩子幹不成什麼大事,與其說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說是喪失了自己。他們成天跪伏在別人的陰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臉色,太在乎老闆的眼神,太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態度,對別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聲咳嗽都煞費猜度,盡力迎合,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精、氣、神。要治好這種精神上的「侏儒症」,就要挺起脊樑,堂堂正正做人,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至於那些不涉原則的紛爭、雞零狗碎的恩怨、飛短流長的中傷、親朋同事的誤解等等,都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處處認識一致,事事無怨無艾,人人對你理解?要學會自我調節,化解塊壘,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對那些煩人的小事說一聲「不在乎」,對別人是一種寬容,對自己也是一種解脫。
許多事不必在乎,是修養,是氣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們沉迷時變得清醒,貪求時變得淡泊,對任何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開。人達到了這種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雲卷雲舒,是那麼令人神往。
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分論點又有哪些?請簡要作答。
5.說說劃線的句子在文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
①「成功若不正視,也可能變為失敗之母」
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③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處處認識一致,事事無怨無艾,人人對你理解?
6.題目是「許多事不必在乎」,而文章開頭卻說「有些事是應該在乎的」,揣摩作者這樣開頭的用意。
7.試分析文章在論述「寵辱不必在乎」這層意思時的論證方法。
對孩子說
①你必須吃很多糧食、蔬菜、水果,飲很多水和奶,才能漸漸增長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記住,是土地供給你營養讓你漸漸高出土地,你不要忘了隨時低下頭來,甚至要全身心匍匐在地面上,看看土地的面容和傷痕。為了你站起來,土地一直謙卑地匍匐著,在偉大的土地面前,你一定要學會謙卑。
②為了生長,你不得不多吃一些東西,這就不得不請求別的生命的幫助,這就難以避免地傷害了它們。忠實的牛、活潑的魚、誠懇的雞都幫助了你的生長,多少犧牲構成了生命的廟宇。看似理所當然的過程,實際卻充滿著疼痛和傷害。為此,感恩和懺悔應該成為你一生的功課。這樣或許沉重了些,但沉重之後,你將獲得真正的美德。
③你將吃很多的鹽,然後漸漸匯成內心的深海,並體會那種鹹的感情。
④你將翻過許多山,很可能你找不到通向峰頂的路徑,那麼繼續攀登吧,許多迂迴重復的路,使你的記憶彎曲並有了深度;而當你終於到達一座山頂,你會看到更遠處那積雪的山峰,於是你知道,你必須不停地出發,生命就是不停地開始,只有過程,沒有頂點。
⑤你必須經歷很多個夜晚,為此,你應該多准備一些燈盞。學會把燈高高地舉起,不僅照亮了自己的夜晚,也為遠處的另一位夜行者提示了路的存在。
⑥永遠向高處、向遠處敞開胸懷,你將獲得遼闊的胸懷和源源不竭的激情。
⑦但是孩子,你必須隨時把目光從高處遠處收回,看看低處。學會尊重和熱愛低處吧,熱愛低處的人,熱愛低處的勞動,熱愛低處的水域,並化做一滴水匯入低處吧。最低處的海,最低處的水,養活著這個世界。
⑧當然,孩子,我仍然沒有說清楚什麼,真理的金子是隱藏在黑夜的泥沙里的。為此,你必須走向你的河流,深入你的波濤,淘洗和尋覓吧,當整整一條河流都從你的手指間漫過,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閃光的顆粒。
⑨即使註定不會有什麼發現,你也必須走向河流,與它一同發源,一同奔流,一同歷險,一同化入蒼芒。
⑩孩子,向自己的河流走去吧……�
(李漢榮/文)
8.這篇文章的標題有怎樣的特點?說說看。(2分)
9.③段中「鹹的感情」指什麼?作者這樣說好在哪裡?(2分)
10 ④段中「使你的記憶彎曲並有了深度」中「彎曲」和「深度」各指什麼?請結合上下文說說看。(2分)
11 ⑥⑦兩段在內容上相互矛盾嗎?為什麼?(2分)
12 作者說了那麼多,但在⑧段中還強調說「我仍然沒有說清楚什麼」。這說明了什麼?把你的推斷寫在下面。(2分)
孝心無價
畢淑敏
(1)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2)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3)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4)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5)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6)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7)「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8)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9)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10)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13、作者為什麼「不喜歡」(1)(2)段中的兩種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圍繞「孝」字,第(3)段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4)段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5、第(6)段寫道:「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彌補。」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請對第(8)段語言表達的特點做點賞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長輩的呵護和愛撫。
(2)生活中的摔打、碰撞和搏擊。
2、我們要敢於正視生活的失利與碰壁,而不是採取迴避的態度。
3、①生命成長的需要;②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③長輩的人生經歷給予我們的人生啟示。(能寫出其中兩點即可)
4.中心論點:人要活得豁達、瀟灑,有許多事是不必在乎的。分論點:寵辱不必在乎,名利不必在乎,成敗不必在乎,人言不必在乎,生活中的煩人小事不必在乎。
5.①不必在乎成功(不要因成功而驕傲狂妄),因為成功也可能變為失敗 ②不必在乎人言,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③不必在乎煩人的生活小事,因為這些事情的發生是情理之中的。
6.要點:作者是想把自己的議論建立在科學嚴密的基礎之上,一方面要尊重一般事情,尊重人們的一般認識,這是作者建立新觀點的基礎;另一方面,把兩種相對的意思都說出來,是一分為二的觀點,是一種辯證的態度。這樣開頭,既顯得觀點的新穎獨特,又顯得論述的科學嚴謹。
7.文章在這里是先提出問題(論點)——寵辱不必在乎,再從一般事理出發,講寵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接著試圖舉例論證,指出得寵受辱的人和事很多,然後再以達觀者的正確態度和有說服力的名言論述了「寵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最後,以「我們自然也應學會從容面對」作結。這段文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過程相當清晰,論證的方法主要是道理論證。
8以一個對話者的身份落筆,親切自然,感情色彩突出。(2分)
9.
① 明指淚水,暗指挫折、痛苦和磨難,提醒孩子這些對每個人而言都在所難免,要勇敢面對、增強承受能力。
② 好處:更形象、更具生活氣息,避免了抽象、生硬說教。(2分)
10. 「彎曲」:指人生閱歷更豐富、看問題的角度更全面;「深度」:指睿智、深刻、理性。
11. 不矛盾。第⑥段針對目標理想而言,所以強調要「高」;第⑦段針對行動態度而言,所以強調切合實際,善於從頭、從小處做起。 (2分)
12. ①說明作者對孩子成長問題的高度關注、殷切關懷期望和強烈的責任感。
②作者特別強調:要獲得,就必須親歷親為,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確的選擇,做一個有心有為有用的人。
③ 說明孩子的成長問題極其重要,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答對一個要點得滿分,答對兩個要點加1分)(2分)
13、只顧自己、不孝敬父母(以母親的鮮血灌溉為代價,置親情於不顧;太自私,太無情,不管父母的艱辛與死活。只答自私、無情亦可)
14、(3)段講的是人們的「宏願」(來日方長,可以從容盡孝),(4)段寫的是嚴酷的生活現實(時間的殘酷,人生的短暫,生命的脆弱)。
15、物質的東西失去了可以找回來,用完了可以再買,而如生命、青春、時間等一旦失去,就永遠沒有辦法再找回來,更不能用金錢買得到。(舉生活實例亦可)
16、運用了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排比表達了作者勸勉人們盡孝的強烈的感情,反復強調了盡孝並不是什麼難以做到的事情。句子中將盡孝的不同形式加以對舉,告訴人們愛的意義在內容,只要盡自己的所能去做了,建豪宅和獻磚瓦的價值是相等的。
http://www.365wen.cn/new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9360 這里有很多,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