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說在現代小說史的地位
① 在中國文學史上老舍和巴金,誰的歷史地位高
是老舍,他如果不自殺的話,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
獎就他拿了
舒乙首次披露:1968年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最近,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而「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這一事實,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昨天,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上,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這一內幕。
舒乙說,中國作為文學大國,始終沒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見以外,還因為中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著技術上的難題。而老舍當時在中國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譯介最多的,連瑞典文的也有。另外,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程序也很復雜,先是由國際著名學者進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幾百人,然後層層篩選,最後剩下5位候選人,再由評選委員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後5名還有他;秘密投票結果,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國已經進入了「文革」高峰。各國謠傳老舍已經去世,瑞典就派駐華大使去尋訪老舍下落,又發動其它國家進行聯合調查,中國官方當時對此沒有答復(編者註:老舍死於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斷定老舍已經去世。由於諾貝爾獎一般不頒給已故之人,所以評選委員會決定在剩下的4個人中重新進行評選,條件之一,最好是給一個東方人。結果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文革把一切都化為烏有!」舒乙感慨,沉默,稍後介紹說,這個悲哀的事實是在當年慶祝川端康成獲獎宴會上,由瑞典大使透露出來的。舒乙同時列舉出兩個證人:一個是瑞典大使館文化參贊。另一個是已故作家蕭乾的夫人文潔若。蕭乾夫婦曾經到過瑞典,證實過此事,文潔若將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對此有所記錄。
② 巴金是不是現代文學史上被高估的作家
其實也不算高估。只不過是巴金文學的貢獻在於革命,而不是文學本身說句實話,巴金的文學水平確實不算太高。
③ 為何巴金的《家》能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產生巨大影響
《家》塑造了像高覺新、高覺慧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是我國現代文學作品中描寫封建大家庭的興衰史並集中抨擊封建專制主義制度的小說。對封建專制主義及封建家族制度的攻擊是從魯迅就開始的,這一主題從我國現代小說誕生起,就吸引了進步作家的注意。然而,繼魯迅之後,真正把這一主題加以推進並取得重大發展的,也唯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這部作品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特徵、弊端、罪惡,指出了她必然滅亡的命運。《激流三部曲》就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抨擊封建專制罪惡制度的一座豐碑
④ 巴金的文學地位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
巴金字芾甘,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索橋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散文集《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國文學界有「魯郭茅,巴老曹」的美稱,也就是說,我國文學界的泰斗主要有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六位。
巴金的作品《給家鄉孩子的信》被選為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期課文,《索橋的故事》被選為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課文。《鳥的天堂》被選為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版五年級下冊課文,並有散文隨筆集《龍.虎.狗》其中短文兩篇《日》《月》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隨想錄》中的小狗包弟被選為新課標高一必修一中的課文。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
⑤ 巴金的愛情三部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
《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
⑥ 巴金的<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家是巴金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於中國的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通過這個大家庭的沒落與分化來描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國文壇中的巨匠地位。
《家》寫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輕人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同時,也寫出了在高府的底層,人們正在或先或後的覺醒。地火在緩緩然而持續地燃燒。如果說大哥高覺新並未覺悟新生的話,那麼二哥高覺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覺悟。三弟高覺慧更如一團火,為高府後院帶入了光明。覺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覺醒者,因其覺醒之早,故堪稱「慧」。他對高家舊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於宣傳新思想,抨擊舊道學、舊秩序。
解放前夕,巴金一直處於高產期,完成了「激流三部曲」的後兩部《春》、《秋》以及長篇小說《憩園》、《寒夜》,此外,他還寫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說以及詩歌、散文等。
《家》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時,篇名為《激流》,在寫作過程中,巴金
的大哥李堯枚因投機生意失敗而自殺了。在巴金的記憶中,大哥是舊制度下的犧牲者。在聽到噩耗的那天晚上,他輾轉難眠,決定調整《家》的結構,把大哥作為主要人物原形來寫,他要把一個垂死制度犧牲者放到人們面前。由於寫的都是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家》的創作十分順利,許多部分和情節一氣呵成。
《家》不僅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開明書店1933年5月出版《家》單行本,在以後的十幾年裡出版了33版,銷售數十萬冊。該書1949年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僅北京一地就印行了15次。它還先後三次被改編拍攝為電影,並多次改編成話劇、戲劇、電視劇、舞劇等,風行了半個多世紀。
至解放前夕,巴金一直處於高產期,完成了「激流三部曲」的後兩部《春》、《秋》以及長篇小說《憩園》、《寒夜》,此外,他還寫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說以及詩歌、散文等著作,並翻譯了屠格涅夫的《父與子》、《處女地》等等。
1944年,40歲的巴金與蕭珊結婚了,這對夫妻從此相濡以沫,直到1972年8月13日,55歲的蕭珊離開人世。
解放以後,巴金被捲入社會政治活動中,先後擔任了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聯副主度等職務,他不得不參加各種會議、活動和應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他寫了很多符合形勢需要的應景文章。多年後,他反思這個時期的寫作說「……我過去也是一個『歌德派』」。
「文革」開始以後,巴金被作為「牛鬼」,接受批鬥和改造。在此期間,無論巴金個人還是他的家庭,都遭受了巨大的劫難。種種批鬥和折磨、毆打、羞辱讓巴金夫婦吃盡了苦頭,巴金只有「死心塌地做起『奴隸』來」。
1973年年底,他開始翻譯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
在翻譯過程中,由於自身處境與經歷的關系,他似乎置身其中,與作者產生了深深的共鳴。1976年,「四人幫」被打倒,巴金相當長一段時間集中在了對「四人幫」罪行的批判上。
⑦ 以《家》為重點,試論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思想價值
一、答: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思想價值如下(以《家》為例):
1、《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連續性的長篇。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是巴金的代表作。 完整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在時代風雨中崩潰滅亡的歷史。小說寫了高老太爺、覺新、覺民、鳴鳳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2、以嗚風、梅、瑞珏等人的系列悲劇,來對封建大家庭 的專制、禮教道德的腐朽罪惡進行深刻揭露、批判。
3、塑造了覺慧、覺民、淑英等一批青年叛逆者的形象,表現 他們在時代潮流影響下的覺醒和在反抗封建專制家庭斗爭中的成 長,以及離開封建家庭走向社會的反叛行為。其中,覺慧是封建宗法倫理文化的幼稚而大膽的叛徒,是「五四」文化思潮培育的大家庭逆子的新典型。
4、成功塑造了富有思想意義的覺新的形象,覺新是三部曲中寫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宗法制大家庭潰敗過程中的「長子」典型,性格復雜,徘徊掙扎於多重人事矛盾和精神沖突的漩渦之中。藉以批判在反封建斗爭中的懦夫思想與退讓行為。
5、成功塑造了高老太爺這一大家庭衰敗過程中的封建專制家長形象。他的威權受到來自「敗家子」和「叛逆者」兩方面的挑戰。他在內心矛盾痛苦中死去,象徵著一種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6、《家》正是通過描寫這些人物,反映了從「五四」新文化思潮與封建家族制度劇烈沖突的角度,描寫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訴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揭示了封建家庭父輩人物倫理道德的虛偽和淪喪;歌頌了受新文化思想激盪的子輩人物的叛逆行動,表現了青年女性的悲慘命運,以及她們的覺醒與抗爭。
二、《家》以及《激流三部曲》簡介
1、《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其他兩部為《春》、《秋》,《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它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2、《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
⑧ 巴金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
⑨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的家族題材小說具有什麼樣的獨特價值
以家庭的題材投射了整個社會,通過描寫家族的腐朽封建落後的等級,固守的老一代和激進革新的新一代的矛盾,比如《家》高老太爺和覺慧的矛盾,批判舊的陳腐的思想,主張反叛革新自由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