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張愛玲傾城之戀是現代小說嗎

張愛玲傾城之戀是現代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1-11-25 19:29:56

Ⅰ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現代還是當代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所以,這部作品應該屬於現代文學。

Ⅱ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言情小說

當然是,中國言情小說基本模仿她,這本小說是以她自己和胡蘭成的愛情為原型的

Ⅲ 張愛玲:《傾城之戀》詳細介紹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

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范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傾城之戀》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可謂有九曲回腸之纏繞和復雜,他們並非那種獻身革命的英雄人物,但他們之間的情感經歷富有張力,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顯得那麼「動聽」和富有魅力。

對此,張愛玲曾說:「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裡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盡量表現小說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們創造出力來。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3)張愛玲傾城之戀是現代小說嗎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舊式大家庭是張愛玲本人最熟悉的場景。「深愛只是為了謀生」這種冷酷的婚戀觀,跟她的父母婚姻陰影有關。幼年的父母離異、家族的敗落都給她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創傷。

她從父母親族身上,看到了更多舊式婚姻的蒼涼。作品中的女性幾乎很少是追求自身價值的強者,他們找不到自我的存在,也極少擁有過純真浪漫的愛情。她們的愛情婚姻純粹是謀生手段,是求生的籌碼。

她們清醒地知道自己是男人的附庸,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就盡力利用男人的需求來謀求自己的利益。婚姻是雙方權衡利益下的交易,在這場交易中,經濟利益當然是主角,愛情婚姻成了女性謀生的工具。

為了謀生而成家,婚姻也只是一種交易,這構成了女性蒼涼的人生。她極力描寫這種「廢墟之愛」——無愛的婚姻。這種婚姻不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而是女性對生活做出的無奈抉擇。

因此可以說,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雖然以白流蘇得到婚姻這樣圓滿的結局作為收筆,但絲毫沒有削弱小說的悲劇性,反而讓人感到更加濃重。

Ⅳ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青春文學嗎

總結來說,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是張愛玲那個時代背景的故事。想了解這些故事的話可以讀。如果滿意請採納,有問題也可以繼續探討。

Ⅳ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短篇小說么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Ⅵ 《傾城之戀》是長篇還是短篇小說

短篇,《傾城之戀》,是作家張愛玲創作於1943年的短篇小說作品,也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

Ⅶ 看言情小說有好處嗎 比如 張愛玲《傾城之戀》這本書怎麼樣 講的什麼啊

作為一個女性,張愛玲是不幸的。胡蘭成給了她愛情,賴雅給了她婚姻,最終愛情背叛,婚姻被帶進了墳墓。張愛玲將自我人生的凄慘愛情移植給她筆下的都市男女,十里洋場的光怪陸離中盡是一幕幕愛情的悲劇。《傾城之戀》似乎是個例外,「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白流蘇,一個離了婚死了丈夫風韻猶存的遺老千金,一個風流倜儻視女人為腳下泥的海歸闊少,一場戰戰兢兢費盡心機苦心經營的戀愛,最終一切都被戰爭的流彈炸斷了故事的尾巴,香港的淪陷成全了他們——「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在張愛玲的眼中,這絕非安徒生童話里所講的「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她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哪怕已經千瘡百孔的安寧。「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變革。」一座繁華都市的陷落只為成全一段若隱若現的愛情,這愛情負載了太多的人道主義災難,更可悲的是,張愛玲從這不能承受其重的愛情中看到的是一種不確定,而非永恆。「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愛情里的諾言像謊言一樣可怕,張愛玲是深受其害的。對於胡蘭成,她曾經得到千萬人之中遇見唯一的人的歡悅,她曾經得到千萬年之中守住戀愛一刻的永恆,但歡悅無永恆,永恆無歡悅。因此在她的小說中,哪怕是虛浮的完美結合她亦要毫不留情地揭開愛情虛偽的面紗,以蒼涼犀利的筆鋒劃破謊言的喉管。白流蘇的故事也許剛剛開始,「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時代的變遷,中西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為張愛玲的女性主義寫作提供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一方面,封建倫理道德對女性身心的壓迫和精神的禁錮依然潛伏;另一方面,現代文明的進程推動了婦女解放事業的發展和女權運動的興盛,婦女的地位有所提高。女性社會存在的矛盾導致了張愛玲性格的雙重性。她不惜一切代價極力擺脫世俗的束縛爭取女性尊嚴和自由人格,卻又不得不在男權至上的威逼中承認現實直面女性悲劇式的人生處境。在17歲的豆蔻年華里,她曾義憤填膺地痛訴:「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突然結婚。」但在她的小說中,女性無論老、少、美、丑、貧、富,都是情慾和物慾的奴隸,逃不過蒼涼的命運。最終張愛玲在抗爭與妥協的矛盾中煎熬,成就了她悲壯獨特的藝術風格。
白流蘇是張愛玲性格沖突的統一體,是女性主義矛盾斗爭的載體。「一個女人在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白流蘇面對家族的唾棄而生發如此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將個人尊嚴和命運轉折寄予男性的無奈的命運選擇——女性只有作為男性的附庸才能體現其價值存在。與張愛玲同時代亦聲名鵲噪的女作家蘇青將「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篡改成「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戲諷之中容藏無盡的凄涼與悲哀。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折射了人性的殘酷,是對男尊女卑社會現實的嘲諷和控訴,。
在一場類似戰爭的戀愛中,白流蘇最終勝利了,張愛玲卻以冷酷的筆鋒扼殺了勝利的喜悅——范柳原在婚姻前退縮,在對平淡的恐懼中打顫,一紙婚書僅僅是作為他的妻子的身份的象徵,是依附價值的外在證據,幸與不幸、愛與不愛已經無關緊要了,白流蘇的悲劇命運一直在延續。
女性在悲劇中煎熬,女性主義將在煎熬中掙扎反抗。白流蘇作為女性主義的化身亦是有靈魂、有思想的,她在精神上尋求一種獨立和解脫。非露骨的表情示愛,非妓女式的投懷送抱,張愛玲塑造的白流蘇有著貴族的氣質和淑女的風范——冰清玉潔,謹慎敏感。她雖為得范柳原的愛而煞費苦心,卻在僵持等待中做著無聲的反抗,追求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希冀「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白流蘇寄託了張愛玲美好的人生願望,是女性主義的一種理想的歸屬。

在電影《傾城之戀》中,張曼玉和梁朝偉將這段硝煙戰火中的都市愛情演繹得近乎完美,張曼玉優雅的氣質和憂郁的眼神亦將女性主義的光輝和人生命運闡釋得淋漓盡致。但小說中所蘊涵的蒼涼的人生味被電影華麗的視聽覺沖擊力所顛覆,只有回歸到小說文本中,小說中所承載的沉重的人生境遇才能被揭示出來。張愛玲研究者劉川鄂指出:「張愛玲寫小說,不論有其本,還是無其本,她總是把人生味放在第一位的。她是一個品位純正的作家,探索人性,拷問靈魂,揭示文明與人性的沖突是她在小說中孜孜以求的目標。」但這種「人生味」無關乎幸福,而是「對於人生熱情的荒謬與無聊的一種非個人的深刻悲哀」,這種悲涼的人生味在《傾城之戀》中表現最深刻的是人性的自私。
在白公館,三爺盤光了白流蘇的錢就欲將她掃地出門;四奶奶算盤打得比誰都響,算得比誰都清,卻反復標榜自己的「高尚人格」:「我是有點人心的,不能靠定了人家、把人家拖窮了,我還有三分廉恥呢!」如此欲蓋彌彰更突顯了其卑劣的自私本性。在愛情中,范柳原不過是個自私的男子,白流蘇不過是個自私的女人,兩方面都是精緻的人,在和平的日子裡相持不下,卻是硝煙戰火成全了他們。亂世飄搖中相互的扶持和勉勵能夠增添生的勇氣和希望,因此從人性層面上說,這段亂世之戀實質上是為了滿足各自活著的自私。人各有私己之心,張愛玲用漫不經心的筆調和高度的藝術技巧將躲藏在慷慨面具下的自私揭露出來,這種人性的自私看似被虛構誇大了,而實際上卻是其自身真實的再現。張愛玲筆下的飲食男女千姿百態的情愛世界無非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相互利用罷了,這是一種看破紅塵的悲涼。
無論是張愛玲自我的人生經歷還是其小說的藝術風格,都有一種孤獨感始終伴隨其中。張愛玲採取一種孤絕的生活方式,如同死亡,也正是這孤獨的生命現象成就了她絕世的才華,讓「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猶存」。張愛玲將《傾城之戀》置於公館洋場里,在炮火轟鳴中演繹,更突顯了人物內心深處的孤獨。相互的關照和偎依能夠消散亂世中無所憑靠的漂泊感,但孤獨是無法撫慰的,甚至切入骨肉無法言說。張愛玲以絕望抒寫孤獨,用生命默默地承受孤獨,這是小說敘事中的悲涼人生,更是作者現實人生的真實寫照。
張愛玲生活的世界是悲涼的,「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多舛的命運,蒼茫的身世讓她對世道人心有了深刻的感悟和認識,奠定了她悲涼的藝術風格。夏志清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這樣評價張愛玲:「她能和簡-奧肆汀一樣的涉筆成趣,一樣的筆中帶刺,但是劃破她滑稽的表面,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大悲。」身世,命運,人性,戲里戲外都散發著蒼涼的人生味。

小說對故事的描述,對人物的刻畫,對人性的揭露,都必須以藝術手法為載體。張愛玲以其獨特的眼光觀察現實,敏銳地捕捉生活靈感,用奇特精緻的語言將內心感悟提煉升華成驚艷的意象,達到了高度審美的藝術境界。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對於景物的描寫是獨一無二首屈一指的,由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雕琢而成。她寫海岸邊的房間「像暗黃的畫框,鑲著窗子里一幅大畫,那澎湃的海濤直濺到窗簾上,把簾子的邊緣都染藍了」。取景化的視覺觀察,暗淡的色彩渲染,將一幅靜態的風景畫繪成一個動態的影像。張愛玲善於將采截的景緻重組構建,顛覆其原有的形貌,賦予其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以滿足藝術上的審美要求。於是「海浪波濤濺到窗簾上並將其染藍」的誇張意象也就宛若天成了。
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並非單純的意象,它們烘托社會歷史環境,揭示人物性格命運,涵蓋著豐富的寓意。「轟天震地一聲響,整個世界黑了下來,像一隻碩大無朋的箱子,啪得關上了蓋,數不清的羅怨綺恨,全關在裡面了。」這是張愛玲對香港淪陷的描寫,給人強烈的視聽覺震撼。她將世界比作關了蓋的箱子,人置於黑暗中孤獨絕望,一切的怨,一切的恨,一切的執。一切的妄,都成了記憶中的一場場鬧劇。曾經繁華又如何?由此伸發了亂世之中蒼茫的身世之感。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所用的筆調是舒緩安閑的,漫不經心地隨筆一抹即是豐富的意象和精緻的色彩,淡中出奇。她寫白流蘇眼中的薩黑荑妮公主「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卻閃著妖魔」。寥寥數語即將其特有的印度女性美躍然紙上。然而既是「觀音菩薩」,「眼裡卻閃著妖魔」,這樣的矛盾將薩黑荑妮貌似雍容華貴不食人間煙火實際卻庸俗虛榮生性放盪的人物性格暴露無遺。同時這種視覺感受來源於白流蘇也別有一番用意。這是站在自我立場上對情敵的驚恐和厭惡,薩黑荑妮實際上是白流蘇眼中搶奪范柳原、威脅其愛情的「妖魔」,對於她的美亦是三分欣賞七分嫉妒的,「眼裡閃著妖魔的觀音菩薩」同時也折射了白流蘇的內心世界。

張愛玲對白流蘇的美著筆不多,區區幾字卻字字驚艷。「紅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張臉」,托在曖昧的月光下,襯在冷而粗糙的牆上,平淡而真實。一「紅」字為其唇著色,一「水」字為其目傳神,又美得青煙繚繞,入夢如幻。「有血有肉」是一種活著的真實,是對范柳原的一種吸引和誘惑,同時作為女性主義化身的白流蘇又是「有思想」的,這種思想即是不屈從、不諂媚,貞潔謹慎,追求永恆崇高的精神之戀。以簡潔的語言刻畫豐富的意象,蘊藏深厚的思想內涵,是張愛玲藝術手法的一種獨特性展示。

劉川鄂說:「中國作家誰也沒有像魯迅那樣深刻犀利不留情面地拷問過民族性,誰也沒有像張愛玲那樣深刻犀利悲天憫人地拷問過都市男女的情愛世界。」張愛玲以看破紅塵的眼光審視滬港公館洋場的悲喜愛情,以敏銳細致的女性主義情懷叩問命運和人性,以細致精巧的犀利文筆展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部《傾城之戀》寫盡了愛情,寫盡了人生,在藝術的長河中洗凈鉛華,萬古長存。

Ⅷ 張愛玲的 <傾城之戀>這部小說怎麼樣

可以這樣講,《傾城之戀》是張愛玲中篇小說中的代表之一,其另一中篇小說代表應該是《紅玫瑰與白玫瑰》。一般而言,張愛玲的小說都帶有一種凄美的意境,而且其筆下的人物的命運都比較悲劇,但是《傾城之戀》一反張愛玲的文風,雖然一開始流蘇的命運並不怎麼好,但是她和范柳原的愛情之路並沒有像她其他小說中的一樣很曲折又沒有結局,這個結局很好,也很平淡。本篇小說事在說明一對戀人不管經歷著么樣的轟轟烈烈的愛戀,一般人終歸是一般人,外界的變化並沒有引起他們本質上的改變。凸顯出人性本質的惰性。這是一篇很好的小說,我看了兩遍。非常支持你看。

Ⅸ 張愛玲小說 《傾城之戀》 簡單介紹

《傾城之戀》反應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祖上曾盛極一時、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蘇嫁給當時上海灘數一數二的暴發戶唐家的少爺唐一元,唐老爺骨子裡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舊、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後依然游手好閑、拈花惹草,白流蘇奔波於兩家的同時,還要應對丈夫的風流新聞,心力交瘁。經歷夫妻冷戰、一元納妾、腹的孩也意外流產、協議回娘家、家人算計、自殺、離婚等等,流蘇深感寒心。偶遇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范柳原,白流蘇的種種表現令范柳原莫名心動。對白流蘇念念不忘,於是倆人間演繹了一段愛情。

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白流蘇雖然幾經努力得到了眾人虎視眈眈的獵物范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並沒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涼感。白流蘇逃出了狼窩,又落入了虎口,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沒有愛情的空城,而這座空城的獲得也僅僅是因為戰爭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雖然戰爭加快和簡化了許多人正式成婚的速度,但這種婚姻肯定是靠不住。

書中的女主人白流蘇並不是美貌驚人,流蘇與范柳原成婚,交易的因素亦多於愛情的因素。倒是在「傾城」的另一意義上:傾覆、倒塌,淪陷,在這個意義上,傾城之戀名副其實。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范柳原,使他們做成了一對平凡的夫妻。顯然,這一結局的實際指涉對讀者可能的期待是一個傾覆。

Ⅹ 張愛玲小說 傾城之戀 主要內容是什麼

說的就是一對自私的戀人,因為炮火,互相關照,最後走到一起

人人都說《傾城之戀》是部愛情小說,但嚴格來說《傾城之戀》是部不折不扣的鬥智之作。雖然張愛玲筆下的范柳原和白流蘇是對俊男美女,男的令人羨慕,女的令人妒忌,然而他們並非善男信女,在愛情路上各出奇謀,他們各有各的心思和目的,除了斗耐性還在鬥智,看似滿不在乎,卻從骨子心窩里想極征服對方,這場愛的游戲,雙方都要傾出一生智慧,才能成為勝利的一方。但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熱點內容
女尊傭兵穿越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8:15:31 瀏覽:441
機器人男主肉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7:07:10 瀏覽:553
古代腹黑爆笑小說 發布:2025-07-01 06:45:33 瀏覽:848
現在修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6:14:38 瀏覽:347
都市小說男主洛塵 發布:2025-07-01 05:53:12 瀏覽:220
好看的古裝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1 05:43:58 瀏覽:204
福爾摩斯英文小說閱讀音頻 發布:2025-07-01 05:22:53 瀏覽:989
vip小說手機閱讀站 發布:2025-07-01 04:24:52 瀏覽:860
游戲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01 03:09:16 瀏覽:524
有沒有肉肉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7-01 02:52:54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