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仙俠小說的起源

現代仙俠小說的起源

發布時間: 2021-11-10 17:05:00

1. 現代仙俠小說

辰東的「遮天」 現在在連載 真的不錯 好看 還有很多讓人笑的元素 只是修行境界跟你要的名字不同 其實都差不多 是本人親自看過才推薦的 真的蠻不錯 追問: 看了呀,每天都在看更新的 回答: 吞噬星空 西紅柿的 也不錯 在連載 辰東的長生界 還有1本 「飛升之後」 忘記誰寫的了 覺得非常好 看得熱血沸騰 追問: 你說的差不多都看過 斷橋殘雪寫的小說不錯 跟他一個類型的小說有么 回答: 你說下書名 我看看什麼樣的 追問: 仙人俗世生活錄 張 三豐弟子現代生活錄 修真研究生生活錄 這3本小說寫的不錯 我喜歡這類型的 回答: 升龍道 寸芒 修真高手在現代 混沌神弟子現代逍遙 都市修神人 這幾本了 特別的前面2本 都不錯 追問: 嗯,後面幾本沒看過,寸芒看過了

2. 網路修真小說的理論來源

修真類小說是依照中國本土的道教發展起來的新型小說體裁,小說一般講述主人公通過道教的飛升到達更高的境界,其修真的級別基本上就是築基(後天期、先天期)、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度劫、大成,再到飛升仙界,再到神界。
道教 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又稱修仙、修煉內丹,「借假修真」,現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煉外丹(服食)、煉內丹(精氣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說。 修真小說分現代修真小說,古代修真小說,都市修真小說,奇幻修真小說和玄幻修真小說。 附:一曰察靈感氣,是為煉氣。二曰身堅神聚,是為築基。三曰聚靈成丹,是為靈丹。四曰養丹為嬰,是為丹嬰。五曰元神離體,是為化神。六曰煉神入虛,是為煉虛。七曰虛聚實凝,是為合體。八曰靈身隨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歷天譴。
道教 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又稱修仙、修煉內丹,「借假修真」,現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煉外丹(服食)、煉內丹(精氣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說。 修真小說分現代修真小說,古代修真小說,都市修真小說,奇幻修真小說和玄幻修真小說。 附:一曰察靈感氣,是為煉氣。二曰身堅神聚,是為築基。三曰聚靈成丹,是為靈丹。四曰養丹為嬰,是為丹嬰。五曰元神離體,是為化神。六曰煉神入虛,是為煉虛。七曰虛聚實凝,是為合體。八曰靈身隨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歷天譴。
道教 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又稱修仙、修煉內丹,「借假修真」,現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煉外丹(服食)、煉內丹(精氣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說。 修真小說分現代修真小說,古代修真小說,都市修真小說,奇幻修真小說和玄幻修真小說。 附:一曰察靈感氣,是為煉氣。二曰身堅神聚,是為築基。三曰聚靈成丹,是為靈丹。四曰養丹為嬰,是為丹嬰。五曰元神離體,是為化神。六曰煉神入虛,是為煉虛。七曰虛聚實凝,是為合體。八曰靈身隨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歷天譴。

參考的資料:
妙偉先生所引用,為後期伍柳一派丹法派生出來的,

實乃道家歧途,很值得商榷

舍棄王重陽、張紫陽、朱雲陽,劉悟元等正宗高明者
之言而不用,實在不妥/

修真九要
悟元真人(清)劉一明著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難事。以其至大至難,古人皆謂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後世學人,不究此事為何事,未曾學道,即欲成道;未曾學人,即欲作仙。無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亂乃萃,幾乎受害。幸逢吾師龕谷老人,略聞香風,始知自己從前之錯,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錯。因述吾師之意,提其修真綱領,總為九條,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淺及深,自卑登高,為初學之人作個梯級。不論學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終必深造自得,且能識的盲師明師,辨得邪道正道。縱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過歲月,虛度一生矣。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夢幻泡影,百年歲月,瞬息間耳。無常一到,縱有金穴銀山,買不得性命;孝子賢孫,分不了憂愁。若不及早打點,臨時手忙腳亂,閻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萬劫沉淪。有志於道者,須將這個關口急急打開,方有通衢大路。否則,塵緣不斷,妄想成道。雖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一舉一動,無非在世事上用功夫,一行一止,總是在人情上作活計,不特不能成道,而且無由聞道,何貴乎出家?古今來無數學人,多蹈此轍。所以學道者如牛毛,達道者如麟角。悟真雲:「試問堆金如岱嶽,無常買的不來無?」了道歌雲:「先將世事齊放下,後把道理細研精。」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棄其假也。何則?一認其假,則心為假役,一假無不假,與道日遠,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自惜性命,懸虛不實,空過歲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昔呂祖因一夢而群思頓脫,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後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況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若未勘破而強出家,有名無實,本欲登天而反墜地,適以取敗,豈不枉費心機耶?吾願學人,不論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將世事先須嘗探一番。嘗探來,嘗探去,嘗探到沒一些滋味處,始知萬緣皆空,性命事大,從此把身外一切虛假之事一筆勾消。腳踏實地,尋師訪友,勇猛精進,為道忘軀,自然一誠格天,祖師暗中提攜,當有真人度引矣。

積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雲:「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可知積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務。倘離德以言道,便是異端邪說,旁門外道,差之多矣。故古之聖人,必先明道;古之賢人,必先積德。未有不明道而能聖,未有不積德而能賢。然欲希聖必先希賢,若欲成道必先積德。道德兩用,內外相濟,聖賢之學業得矣。道者,為己之事;德者,為人之事。修道有盡而積德無窮。自古及今,仙佛神聖成道之後,猶必和光同塵,積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滿,八百行完,方受天詔。況金丹大道為鬼神所忌,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賢大德之人不敢傳。即強傳而知之,鬼神不喜,勢必暗降災殃,促其壽數。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予自得龕谷仙留之旨,以大公為懷,每遇志士,便欲接引。間或略示端倪,徐觀其後,未幾自滿自足,不能深入,竟至日久懈怠,志氣盡喪。其慳貪煩惱,甚於常人。前後數人,俱皆如此。噫!此等之輩必是祖先無德,自己無行,以是始勤終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屢遭魔障。幸喜無大關系,真寶未被竊去。有鑒於此,後遂結舌,不敢輕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傾囊付之耳。世之學人方入門戶,直視神仙為至易之事,而遂騙化十方,罔知所忌。絕不思一絲一粒俱十方之血汗;一飲一啄皆眾生之苦力。或有以口頭禪籠人者;或有以假道法攝財者;或有以黃白術謀騙者;千方百計,不可枚數。異日欠下十分債賬,不知如何消化。古人謂:「兩只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萬定」者,必此輩歟?有志斯道者,須當以德行為重,自立節操,不要糊塗作事,擔誤了前程。何為德?恤老憐貧、惜孤憫寡、施葯舍茶、修橋補路、扶危救困、輕財重義、廣行方便者是也。何為行?苦己利人、勤打塵勞、施德不望報,有怨不結讎,有功而不伐,有難而不懼,見義必為者是也。能積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見,決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則,不積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謂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矣。更有一等不務本分之流,作孽百端,朝酒肆而夕花鄉,口道德而心盜跖,損人利己,千奇百怪,不知自悔,反怨自己無福無緣,乃毀謗丹經盡屬誑言。真地獄種子,當入異類,求其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吁!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師傳成仙之事。不積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盡心窮理第三要

《說卦傳》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可知盡性至命之學,全在窮理上定是非耳。窮理透徹,則性能全,命能保,直入無上至真之地;窮理恍惚,則命難修,性難了,終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學人,糊塗出家,糊塗學道,糊塗修行,生則既然糊塗,死時焉能亮凈?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為耶!金丹之道,包羅天地之道也,竊奪造化之道也,至尊至貴,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學人不想自己性命為何物,不辨祖師法言是何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語之妙,即欲成道,日則浪盪打混,夜則高枕安眠,以丹經為無用之言,以子書為哄人之套。詐稱有道者,以錯引錯,妄冀成真者,以盲誘盲。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過是走馬看花,何嘗深用心思,窮究實理。古人亦有謂「若還紙上尋真義,遍地都是大羅仙」之語,是特為不求師者而發,非言丹經子書為無用。後人不知古人之意,多藉此為憑證,而即置經書於不問,大錯大錯。夫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發,一言半語盡藏妙義,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為後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而反毀之謗之,其罪尚可言乎!即後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總在古人范圍之中,究其實落,未必高過於古人。今之高人不哄學人,則古之仙真不誤後世也可知矣。吾勸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細窮細究,求師一決,通前達後,毫無一點疑惑,方可行持,慎誤自恃聰明,而有己無人;亦勿專聽梆聲,而任人誤己;至於不通文字之學人,亦須於俗語常言中,辨別實義。蓋俗語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如「沒體面」,「沒人形」,「有竅道」,「好自在」,「顛三倒四」,「隨方就圓」、「隨機應變」、「沙裡淘金」、「無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無人」、「不知死活」、「不顧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禮下於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等語天機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個悟頭,朝參幕思。雖大理不明,而知識漸開,與道相近,亦不空過了歲月。此窮理之學,不論賢愚,人人可做,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見,不得貿然下手。倘遇明師,必須徹始徹終,追究個清白,真知灼見,得心應手,方不誤事。若知前不知後,知後不知前,知陰不知陽,知陽不知陰,知體不知用,知用不知體,或知有為而不知無為,或知無為而不知有為,或見元關而不知葯生,或知葯生而不知老嫩,或知結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結胎而不知脫胎,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煉,或知武煉而不知文烹,或知陽火而不知陰符,或知進火而不知止足,或知溫養而不知抽添,毫發之差,千里之失,未許成真。不但此也,且陰陽有內外,五行有真假。性命工夫兩段,先後二天各別,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此等機關究之不徹,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是以呂祖三次還丹未成,後得崔公《入葯鏡》而始完功;紫清有夜半風雷之患,重復修持而方了事。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領袖,些子不明,猶有不虞,而況他人乎?學者須當三思之。

訪求真師第四要

古仙雲:「若無師指人知的,天上神仙無住處。」又《悟真》雲:「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誠哉性命之學,必有師傳,非可妄猜私度而知,昔道光頓悟圓通,自知非向上事,後得遇杏林而成大道;上陽即得緣督之訣,不敢自足,猶必見青城而備火候;三豐嵩山苦歷十餘年,一無所得,後感鄭呂二仙指點,方知大事。雖世間微藝薄技,尚賴師傳而知,況性命大事,豈能無師而曉?蓋性命之道,乃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扭氣機、先天而天弗違之道,鬼神不能測,蓍龜莫能占,得之者立躋聖位,直登彼岸,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難事,苟非聖師附耳低言,如何知之?獨是旁門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亂真,誰為盲師,誰為明師,甚難辨別。然辨別亦易,大梵穀人出世,自命不凡,獨弦絕調,不濫交,不諂世,不同黨,不要名,不恃才,不謀利,不欺人,不怪誕,一言一語,俱有益於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於聖教,貪、嗔、痴、愛而俱無,意、必、固、我而悉化,品節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脫灑,個個所不能到。間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試其真假,果其白玉無瑕,方肯指示端倪;如其非人,決不敢輕泄天機。此所以為明師也。若夫盲師無而為有,虛而為盈,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或有指男女為陰陽者,或有以經粟為黍珠者,或有以爐火為外丹者,或有煉心腎為內丹者,或有以存想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為抽添者,或有轉轆轤為周天者,或有認頑空為無為者,或有以運氣為有為者,或有以忘形為修靜者,或有以煉睡為退陰者,或有服硫黃為進陽者,或有避五穀求延年者,諸如此類,不可勝數。此等之輩,功德不言,節操不立,身衲衣而腰錢囊,頭簪冠而心蛇蠍,見富貴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飲酒啖肉,不顧十方血汗,喪名敗教,那知萬劫沉淪,行步時、只在錢財上用功夫,舉動處、盡於衣食上費心思,一頭一拜,即收為徒,一茶一飯,即便傳道,借聖賢之門戶,而自欺欺世,竊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只知一身飽暖,那管他人死活。學人若聽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於網中而傷害性命者。況一惑其言,認假為真,固結不解,雖有高真聖師欲為提攜,亦無門可入。天下道人遭此難者,不一而足。緇黃之流,東走西遊,誰無幾宗公案?誰無幾句話頭?只以口頭三味取人,則人人是佛,個個是仙。試問學道者千千萬萬,成道者能有幾人?大抵聖賢不常見,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見、不多得,所以為高人。高人者,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豈得以口頭三昧為高人乎!當年予師秘授試金石一方,善識人之高低身份。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財氣試之,而不能動者,必非凡品,更以《悟真》、《參同》詰之,而隨口應者,即是明師。屢試屢驗,百發百中,願以此法,共諸同人。

煉己築基第五要

《沁園春》雲:「七返還丹,在人須先煉己待時。」《悟真篇》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蓋修真之道,還丹最易,煉己至難,若不煉己而欲還丹,萬無是理。夫還丹者,如房屋之樑柱;煉己者,如房屋之地基。未築地基,則樑柱無處建立;未曾煉己,則還丹不能凝結。學者得師口訣,急須煉己,煉己純熟,臨爐之際,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鉛汞相投,情性相合,自無得而復失之患。特以人自有生以來,陽極生陰,先天走失,後天用事,當年故物,盡非我有,加之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精漏、神昏、氣敗,將此幻身如破鍋爛瓮相似。鍋破瓮爛,盛不得水;人之身體衰敗,還不得丹,同是一理。故雖後天假物,非還丹葯料。然未還丹,尚藉賴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損傷。古人雲:「若無此夢幻,大事何由辦?若還大事辦,何用此夢幻?」又雲:「不怕先天無真種,只怕後天不豐光。」蓋後天足則先天可復,先天復則後天可化,煉己築基之功,豈可輕視乎!何為煉己?少貪無愛,煉己也;牢固陰精,煉己也;打煉睡魔,煉己也;苦己利人,煉己也;大起塵勞,煉己也;心地下功,全拋世事,煉己也;勇猛精進,以道為己任,煉己也;腳踏實地,步步出力,煉己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煉己也;披褐懷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煉己也。煉己之功居多,總以無己為歸著。老子雲:「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煉己煉到無己時,外其身而身存,後天穩當,基址堅固,先天真陽來復,混而為一。「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一時辰內管丹成矣。若為煉己,遽行一時之功,則後天不固,先天雖在咫尺,未許我有。蓋其鉛至而汞失迎,坎來而離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噫!築基時須用橐龠,煉己時還要真鉛。煉己築基,豈易事哉!

和合陰陽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陰陽之道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是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合,方能生育。金丹之道,惟採取先天真一之氣也。先天之氣,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乃自虛無中來者。聖人以實而形虛,以有而形無。實而有者,真陰真陽;虛而無者,二八初弦之氣。初弦之氣即先天氣,此氣非陰陽交感,不能有象。若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陰陽,別無他術矣。但陰陽不一,倘認假為真,徒勞心力,無益有損,不可不辨。男女之陰陽,塵世之陰陽也;心腎之陰陽,幻身之陰陽也;日月之陰陽,天地之陰陽也;冬至夏至,一年之陰陽也;朔旦望後,一月之陰陽也;子時午時,一日之陰陽也;二候四候,一時之陰陽也。凡此皆非金丹之陰陽。金丹陰陽,以我家為陰,以他家為陽;我為離,他為坎;離中一陰為真陰,坎中一陽為真陽。取坎填離,是以真陰求真陽,以真陽濟真陰也。且陰陽又有內外之別:內之陰陽,順行之陰陽,生身以後之事,後天也,人道也;外之陰陽,逆運之陰陽,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內外陰陽皆無男女等相,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無,即有即無。若著色空有無之形,便非真陰真陽實跡矣。既知陰陽,須要調和相當,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緩,不有不無,不即不離,不躁不懦,或陽動而陰隨,或陰感而陽應,或陰中用陽,或陽中用陰,或借陰以全陽,或用陽以制陰,或以內之陰陽而助外,或以外之陰陽而濟內,內外合道,金丹自虛無中結就,取而服之,長生不死。《參同》雲:「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悟真》雲:「內葯還同外葯,內通外亦須通,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三豐雲:「世間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調和陰陽之道,盡於此矣。

審明火候第七要

古經雲:「聖人傳葯不傳火,火候從來少人知。」則是葯物易知,火候最難。蓋葯物雖難覓,若遇明師點破,真知灼見,現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於火候,有文烹、有武煉,有下手、有休歇,有內外、有先後,有時刻、有爻銖,有急緩、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若差之毫發,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難。何為火?煅煉之神功也;何為候?運用之時刻也。運用時刻在鴻蒙將判、陰陽未分之際;煅煉神功在天人合發、有無不立之內。且有外火候、有內火候。外火候,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內火候,沐浴溫養,防危慮險。雖內外二葯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不遇真師,焉能知的?夫攢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盜天地之生機、竊陰陽之祖氣,回斗柄而轉天樞,開坤門而塞艮戶,其妙在乎積陰之下一陽來復之時。此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所謂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時者是也。惟此一時,易失而難尋,易錯而難逢,得之則入於生道,失之則入於死道。聖人於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拔天根而鑽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奪二十四節之正氣。水火相濟在此,金木交並在此,鉛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若過此時,陰陽分離,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後天,不堪用矣。至於「曲江岸上月華瑩」,生葯之火候;「風信來時覓本宗」,采葯之火候;「水生二葯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老嫩之火候;「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急緩之火候;「忽見現龍在田,須猛烹而急煉;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葯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溫養之火候;「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謹護持,照看爐中火候飛」,保丹之火候;此皆還丹之火候。若夫大丹火候,別有妙用,「受氣吉,防成凶」,結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復生,全憑侶伴調水火」,固濟之火候;「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當」,養胎之火候;「用鉛不得用凡鉛,用了真鉛也棄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沐浴之火候;「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防危之火候;「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完入聖基」,胎成之火候;「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終之火候。更有內外兩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采葯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里水銀平」,結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陽復起首,別妙用混合百神」,結胎火候中之火候;「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脫胎火候中之火候;內外二丹火候之秘,於此盡矣。其中又有細微奧妙之處,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傳矣。

外葯了命第八要

《悟真》雲:「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緣督子曰:「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曰他家,曰虛無,則知非一身所產之物。說到此處,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人得天賦之正氣,為萬物之靈,具此氣即具此理。氣者,命也;理者,性也。是性命者,天之所與也。天始與之,而天終奪之,此勢之所必有者。若以後天幻身之物與天爭權,總在造化規弄之中,焉能脫的造化?不有金液還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萬無是理。金液還丹之道,先天之道也。先天之道,包羅天地,運動陰陽,系天地之外機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輪回,出凡塵而入聖基。但此機秘遠隔千里,近在咫尺,可惜世人不肯認真,日遠日疏,絕不返顧,自送性命。若有志士,窮究實理,忽的打破疑團,截然放下,直超彼岸,則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載也。然丹成最易,而修煉甚難,使無虛實相應、陰陽變化、以術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結。以術延命之道,乃奪天地造化之權,竊陰陽消息之機,轉生殺,扭斗柄,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陰符經》雲:「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見。」《悟真》雲:「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蓋人自先天失散而後,真陽有虧,形雖男子,其中皆陰,倘執一己而修,不過涕唾津精氣血液,不過眼耳鼻舌身意,不過七情六慾、五蘊八識、三彭百穴,是以陰濟陰,命何由接,丹何由接?故《參同》雲:「牝雞自卵,其雛不全。」此其證也。夫丹經所謂外葯者,以其我家真陽失散於外,不屬於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迷人不知,錯會他字、外字,或猜為御女閨丹,或猜為五金八石,或猜為天地日月,或猜為雲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殊不知真正大葯,非色非空,非有非無,乃鴻蒙未判之始氣,天地未分之元仁,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仙作佛。聖人以法追攝,於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黍珠,號曰陽丹,又曰還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鉛,以此真鉛點一己之陰汞,如貓捕鼠,霎時乾汞結為聖胎,此外葯之名所由有也。試細申之,「葯出西南是坤位,欲尋坤位豈離人。」外葯也;「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華瑩。」外葯也;「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外葯也;「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外葯也;「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內水銀平」,外葯也;「坎離之氣和合,黃芽自生」,外葯也;但葯本在外,如何得向內生?葯屬於他,如何得為我有?經雲:「五行順生,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氣運用,復成一太極,火功到日,煉成一粒至陽之丹,取而服之,長生不死,與天地同春,與日月爭光,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噫!萬兩黃金買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金丹大道,萬劫一傳,至尊至貴,得之者立躋聖位,不待他生後世,眼前獲佛神通,人何樂而不積德修道哉?

內葯了性第九要
《道德經》雲:「有欲以觀其竅,無欲以觀其妙。」此二語乃金丹大道之始終,古今學人之要訣。外葯不得,則不能出乎陰陽;內葯不就,則不能形神俱妙。上德者修內葯,而外葯即全;下德者修外葯,而內葯方就。外葯者漸法,內葯者頓法。外葯所以超凡,內葯所以入聖。「有欲觀竅者」外葯,竊奪造化之功,幻身上事;「無欲觀妙者」內葯,明心見性之學,法身上事。倘外葯已得,而不修內葯,即呂祖所謂「壽同天地一愚夫」耳。況大丹難得者外葯,外葯到手,即是內葯,聖胎有象,陰符之功,即在如此。《參同》雲:「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所謂「無欲觀妙」者此也。「無欲觀妙」者,無為之道,但無為非枯木寒灰,絕無一事之謂,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鉛添汞、防危慮險、固濟聖胎之功。所以融五行而化陰陽,以至道法兩忘,有無不立,十月霜飛,身外有身,極往知來,歸於真如大覺之地,即佛祖所謂正法眼藏,涅盤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若非了命之後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虛而不實,未曾在大造爐中煅煉出來,總然了得真如之性,若有一毫滲漏,難免拋身入身之患。後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為不足貴,試問世間學人,有幾個能明涅盤之心乎?有幾個能見真如之性乎?涅盤心、真如性,凈倮倮、赤灑灑、圓陀陀、光灼灼,通天徹地,非可以後天人心血性而目之。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萬劫陰靈難入聖之語,是特為未修命而僅修性者言之。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若不修性,則應物固執,空有家財而無主柄。若不修性,雖幻身已脫,而法身難脫。若不修性,只可長生,而不能無生。若不修性,雖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難全。內葯了性之功,所關最大,無窮的事業,皆要在此處結果,何得輕視性乎?吾願成道者,未修性之先,急須修命;於了命之後,急須了性。陰陽並用,性命雙修,自有為而入無為,至於有無不立、打破虛空,入於不生不滅之地,修真之能事畢矣。

3. 最早的仙俠小說

仙俠小說,在唐、清時期比較繁榮,興起於民國之後,與傳統武俠小說相比,更加虛幻飄渺。仙俠作品中,往往會有神、仙、人、妖、魔、冥(鬼)六界芸芸眾生出現,融入到角色的成長過程中,而且角色往往會有各類法寶、仙器等。
仙俠小說在創作上,近代古典仙俠以《蜀山劍俠傳》為代表。現代古典仙俠構思元素上,以《山海經》、《淮南子》、《千字文》、《聊齋志異》等古書為素材,《中國神話史》(袁珂著,該本為論文性質,故事性質見其所著《中國古代神話》)、《中國神話學》等著作為參本,創新出的特色現代古典仙俠作品。
新現代仙俠小說以《破魔》、《珞珈謫仙記》、《逍遙劍仙錄》、《神武黎明》、《天朝俠客》、《大道獨尊》、《一劍弒仙》、《飛刀問道》、《蜀山風雲錄》等為例,屬於新現代流派。新書在後面是可以找到看小說的方法的。

4. 仙俠類小說到底怎麼開創出來的,是有確實有類似的東西才有了他們寫作的來源。

修真界的設定基本上都是沿襲了《縹緲之旅》,它結合了西方的魔法傳說和東方的神仙故事的一些內容。這樣的一攬子設定讓人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不能不說這樣的設定,多少有些籠統和模糊。
尤其是關於制器的描寫,只是描寫了制器的原料和過程,卻沒有說明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原料在什麼樣的容器之中被煉成法寶。不過讀者並沒有計較這些,他們對於縹緲的喜歡,還是發自內心的。後來的作者有很多人嘗試著補上這個空白,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補充」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被大家通用。

還有就是對於環境的設定,現在流行的是兩種素材:縹緲的宇宙星球型和誅仙的架空環境類型。怎麼說呢,各有千秋吧,倒是更傾向於後者,這樣的環境設定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縹緲的設定倒是更讓人感覺貼近現實,畢竟在很早以前的劍仙小說時代,人們還不知道宇宙的概念。

這個時代流行混混和無賴的主角,這樣的性格卻是描寫起來會有更多的笑料,也能有更多的故事情節發展,不過已經在各種體裁之中泛濫了,不止是仙俠類的。

仙俠小說,這該是網路幻想小說中一個很特殊的門類——其實每個門類都特殊,可畢竟我也寫仙俠,所以就更偏愛這類題材。

以下,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說起:

如果把《悟空傳》包括進來,仙俠小說其實是出過經典的,但無論如何,《悟空傳》短了些,而且今何在也逐漸淡出網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情——所以就先存而不論。

那麼,不得不提的,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應該排到第一位的仙俠小說,其實早有了定論,就是《蜀山劍俠傳》。這個無希望復平的大坑,華麗到了極致,多少回夢見過綠袍老祖,金蠶蠱的厲害也不用再提,三英二雲,絕世風華,後輩小子沒份兒望見項背。至於《青城十九俠》等等,固然也稱得上一個妙字,倒還超不過《蜀山劍俠傳》去,就罷了。

老派劍俠小說不是本文的主題,隨便這么一說而已。還珠樓主與宮白羽等人以寫過這類小說而感到終生蒙羞,不敢見人,這是時代問題,放在今天,若幾位老人家還能在世,說不得,我是必定會拜到門下,甘當走狗的。

只是正因為先賢以為此類小說無益世道人心,寫作時固然傾注了絕大的心力,卻也有勉強湊合的時候,這不免是重大的遺憾了。試想,老人家們若能把全副精神放進去寫本書出來,怕是我這樣寫仙俠小說的傢伙會絕了動筆的念頭,縱然吞上幾副熊心,也只能搖頭嘆息。
我想那嘆息該是歡喜的。

再往前追,還有《聊齋》、《封神演義》、唐人宋人的傳奇,無數筆記小說……單一套《太平廣記》,也足夠人抄的了,那就一並伏下來,只說說今天網上的作品。

我等寫仙俠小說的人群,大都在三十歲以下,四十左右也有,但終究是少到了可憐,而即便過了四十,想要貫通前人的典籍,積累下足夠深厚的國學功底,也是痴人說夢。是以,現在網路上的仙俠小說,往樂觀里說,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反過來,也就成了本文的題目:「群峰競秀,不見泰山」。

說白了,優秀作品不少,可超乎其類拔乎其萃,能被稱作「第一」而無愧的,實實在在是還在醞釀之中。

算我閑了,寫這篇東西,把我看過的仙俠小說里的「群峰」一一列出來,既為做個紀念,也算留個想頭。網路小說開山至今不過十年,已經有些正經的作者出來,我盼著在這些人里,能有人努一把力,寫部叫人稱頌,趕上《冰與火之歌》、《深淵上的火》的地位的作品出來,帶著大夥兒一塊兒繁榮,一塊兒吃成飯桶。

5. 誰介紹一本好看的現代仙俠小說

開唐 作者:小椴
隋唐交替的繁雜世界,多少豪傑的明爭暗鬥,暗夜裡出鞘的不是冷箭,而是一曲雲韶舞,這一切,都通過小卻——一個少年的雙眼,他是誰,他與李家有怎樣的深仇大恨,風起雲涌的歲月,寫不滿一個孩子的心。
傳統武俠,帶著揮毫潑墨的霸氣,卻又有幾分滄桑韻味,小椴作為金古溫梁後的新一代武俠宗師,用他獨特的椴式風格,書寫了隋朝末年的繁亂天下。

《鏡》系列 作者:滄月
雲荒大陸上的紛爭,多少個不同種族的人聚集在一起,為締造新的雲荒而戰斗。鮫人海皇內心隱秘的愛,白族太子妃冥靈的身,遊走在雲荒大陸上的中州少女,冰族少將孤苦的人生,紛紛擾擾的世阿,你該用什麼來回報這些你看似微不足道的人。
玄幻式的,最好只看前兩部,雙城和破軍,我覺得再往後寫的故事情節就不是很好了,但龍戰中的人物情感描寫特別好,你可以去靜下心讀一讀。

:《亂花飛過鞦韆去》

作者:水阡墨

小說簡介:

古代仙俠偶像小說,本年度最具想像力的作品。
在這個世上,我們總是身不由己,捉弄著命運也被命運捉弄。
我們看透了結局卻猜不透經過,就好比你最想去的地方,卻沒有通向那裡的路。
這是一個架空世界裡的仙俠故事。傳說中用三昧真火和女媧補天石能鑄造出舉世無雙的葬天劍。很多年前,積羽城的一個鐵匠和梅花仙暗生情愫,不小心將這個秘密泄露了出去,一時天下大亂。若干年後,本來在臨仙鎮平靜生活的林月見因為胳膊上的梅花印記而踏入了這場紛爭。來去無蹤的燕千秋和知曉天下事的唐雙修紛紛介入,神秘莫測的斷腸人控制著爭斗最初的局面。千年前早已註定的結局是否能被改寫,明知道是錯卻還要一錯再錯的情感是否能夠得到寬恕?

6. 仙俠修真小說的發展史(詳細到代表的作者和書名)

修真小說發展的幾個時期代表作
第一時期奇幻修真-《飄邈之旅》
第二時期仙俠修真-《佛本是道》
這倆本書分別為修真小說開宗明義之必讀書籍
小說修真分為:
第一種
漂渺型,主要有幾大設定。宗師作《飄邈之旅 》
首先是修煉的等級,有十一種,計有:旋照、開光、融合、心動、靈寂、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有的作者只設定了八九種,但內容大同小異)此類型作者注重等級的劃分,到了最後大乘期後就可飛升仙界
其次,作者的修煉過程很多都是先在一個星球修煉,能力提升或受外力影響再到不同的星域提升等級,作者較注重凡人界的描寫,有的作者還延升了仙界和神界。
其三,此類型作品不注重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所謂的「三清」等高人不一定會出現.
此類型代表作:《無極魔道》(作者:逆蒼天 ),《星辰變》(我吃西紅柿),《星峰傳說》,《月落星沉》,《皇極驚世錄》,《誅仙》等
第二種
古典神話類,此類型注重源頭,設定基本參照《封神榜》、《西遊記》、《蜀山劍俠傳》,特別是現在此類型小說中的重要人物都有借鑒 代表作:《佛本是道》,《仙道厚黑錄》,《綠袍老祖》,《地皇傳說》,《重生之我成了東皇太一》等
第三種
以現在大多數的修真小說中涉及的仙界為起點.簡單描寫或直接越過凡人界,從仙界開始述說,有的還把仙界之上設定了神界。
代表作:《飛升之後》、《仙界修仙》、《仙凡道》、《紫氣浩然》、《終南啟示錄》 等
此類型作品作者設定不一,各有出眾之處.
第四種綜合型
即不是漂渺型,也不是古典型,是作者自己另類設定的等級級別
代表作:《紐約劍修》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修真小說,只要能攻的,作者都非常注重修道中能力的提升,只是每個作者設計的功力等級不定相同而已。
修真是把外界的高級的能量存在自己的體內,來改善自己的體質,以得到最大潛力的開發。修真開始的力量稱『真元力』,成仙以後所擁有的力量稱『仙靈之力』,修神開始的所擁有的力量稱『神奕力』,成為神後所擁有的力量稱『神之力』。還有修散仙、鬼、妖、魔、靈體、妖仙等等。散仙,是沒有渡過天劫,只剩下元嬰的人,安全修煉千年後,利用海瑪瑙或者其餘的方法修煉而成,修煉成功了以後,每千年要遭受天劫,一次比一次厲害,最多九次就魂飛魄散;(代表人物《飄邈之旅》莫懷遠)鬼,一般都是由魂魄開始修煉;妖,各種非人的東西,如動、植物,石頭一類,常年累月的吸收日月精華,形成了自己的意代表人物識,才開始修煉的;魔,就是各種修真之人,通過損害他人生命的方法提高自己境界、功力的修真人。 (代表人物《飄邈之旅》赤明魔尊,後改修神。)
根據每個小說的設定不同,境界,層次,名詞概念也不同。
現實修真分為:
一: 修真門派
中華從上古至今有八十餘修真門派, 流傳至今多已沒落,解放後,修真界以全真教分支[龍門派]及[正一派]為目前最大的兩個門派,其它如武當三豐派,華山派等等二十餘家現存於世。
二: 丹道簡介
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 [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 ,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三: 修真方法
根據門派不同, 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 [西派] [南派] [北派] [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
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經典修真小說: 佛本是道 幻世道 飄渺之旅 劍仙 星辰變

7. 現代仙俠修真小說

這個啊,極品要不,誅仙我看了不錯,但是沒有爽到家的感覺,飄渺之旅,這本書是開派祖師,你要看的,看了呢,額,我至今也沒發現一本趕得上的,那我介紹一本人物塑造不錯,但是沒咋上榜的,上榜的也不咋滴,《至尊覺醒》,不好看你砍我,我看的小說已經以千記了,這本很符合讀者胃口,相當有前途,不看是你的遺憾啊。。。。。。
這本書有100萬字以上了吧,沒咋注意,看了很久了,大師級作者,我的感想就這個。。
我只想說,哪裡有可以介紹極品的地方,介紹給我啊,我有好書《至尊覺醒》,希望與喜歡仙俠的人一起分享,真的,我只想贊美作者,分享小說。。。

8. 仙俠類小說的鼻祖是哪一部

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是中國現代劍俠類,仙俠類,玄幻小說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還珠樓主(1902一1961),本名李壽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後改名李紅。四川長壽人。

9. 有關從上古到現代的仙俠小說

《末日星語》

今看全球人類文明,曾經繁榮者數不勝數,卻多已消亡,唯有亞歐大陸的古老文明得以流傳,其演化而成的現代文明更是引領當今世界,成為科學界與修真界的主流。亞歐大陸本為一塊大陸,卻因東西方發展差別過大,從而分作兩大洲。

亞歐大陸乃鍾靈奇秀之地,最為神奇之處,在於空中飄浮著五座仙山,分別為東方蓬萊、西方靈山、南方蜀山、北方天堂、中居昆侖。五座仙山上靈氣極為充沛,乃是領悟天地大道的絕佳好地,除天堂位於歐洲境內,其他四座仙山皆屬亞洲。

全球修真最為繁榮的國度神州之國,便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方。神州浩土,廣袤無垠,僅僅一國便坐擁蓬萊、昆侖、蜀山三座仙山,其間修道門派數不勝數,傳承數千載的道佛魔巫之法,無一不是世間最頂尖的修真之術,更有無數修真有成之士,在天地間餐風飲露,放聲長談天地大道,使得神州大地呈一片繁榮盛世景象。


熱點內容
微信小說怎樣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7 08:06:40 瀏覽:368
好看女主養成男主溫馨小說古代 發布:2025-07-17 07:56:21 瀏覽:435
聽書網小說在線聽下載安裝 發布:2025-07-17 06:54:18 瀏覽:240
狼性老公別太壞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17 06:13:36 瀏覽:734
卧龍生武俠小說全集閱讀古龍網 發布:2025-07-17 06:11:21 瀏覽:399
去外星球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17 05:51:03 瀏覽:515
女頻武俠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17 05:36:29 瀏覽:789
書單網路小說豆瓣 發布:2025-07-17 05:05:20 瀏覽:142
科幻小說天行健 發布:2025-07-17 05:03:04 瀏覽:488
微信小說好看漫畫 發布:2025-07-17 04:45:46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