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微盤
㈠ 請問一下,張愛玲的所有作品的名字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1年生於上海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為張佩綸,外曾祖父為李鴻章。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次年考取倫敦大學,後因戰事改入香港大學。1943年,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同年發表代表作《金鎖記》、《傾城之戀》等。1944年出版小說集《傳記》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於洛杉磯家中去世,終年75歲。
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更衣記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
談女人 借銀燈 論寫作
愛 有女同車 走!走到樓上去
銀宮就學記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卜 自己的文章
a 私語 詩與胡說
寫什麼 中國人的宗教 忘不了的畫
雨傘下 炎櫻語錄 存稿
《傳奇》再版的話 談跳舞 談畫
談音樂 氣短情長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丈人的心 我看蘇青
〔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 姑姑語錄 中國的日夜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張愛玲小說集》自序 憶胡適之
《張看》自序 《紅樓夢魘》自序 《多少恨》前言
惘然記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續集》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第2段為作品,空格隔開
㈡ 張愛玲有什麼作品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女作家,作品很多,但是幾乎本本是經典,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種種歷史原因,一直被埋沒,後來經過美國學者夏志清的挖掘後,張愛玲才逐漸走入當代大陸主流文壇,並且很快贏得了相當高的文學地位。她的主要作品有以下,按時間先後和體裁排列:
小說類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為作者處女作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號,1936年
《霸王別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這個中篇很有名,後來被改編
成電視劇,由周潤發和趙雅芝分別扮演男女主角,轟動一時)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這個好像也有同名電視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
《年青的時候》,《雜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
《花凋》,《雜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有同名電視劇)
《殷寶灧送花樓會》,《雜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
《等》,《雜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
《留情》,《雜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
《創世紀》,《雜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
《鴻鸞禧》,上海《新東方》第9卷第6期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
《小艾》《十八春》, 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
《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戀》,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遺事》,1957年
《怨女》,香港《星島晚報》連載,1966年
《半生緣》,1968年,後改名為《惘然記》(這個很有名
氣,有電視劇)
《 色·戒》,這個名氣更大,李安同名電影。
浮花浪蕊》,1983年
《小團圓》(創作於1970年,於2009年2月23日在台出版,4月8日在大陸出版發行,引起
熱議
《同學少年都不賤》(這部中篇作於1973年至1978年之間,2004年2月台灣皇冠出版社推
出了這本小說的正體字單行本。)
《雷峰塔》《易經》繁體版(2010年9月在台出版)
《異鄉記》出版(2010年12月1日)
《雷峰塔》《易經》簡體版大陸發行(2011年4月)
散文類
《遲暮》,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6年刊。
書評四篇,《國光》第1、6期,1936—1937年。
《論卡通畫之前途》,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心願》,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天才夢》,西風出版社徵文,1939年,收入《張看》。
《到底是上海人》,《雜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戲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
1943年《更衣記》,《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記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雜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燼余錄》,《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談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則》(包括《走!走到樓上去》、《有女同車》、《愛》),《雜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論寫作》,《雜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張看》。
《童言無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說胡蘿卜》,《雜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語》,《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國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詩與胡說》,《雜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寫什麼》,《雜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傳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櫻語錄》,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戲》,《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畫》,《雜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談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談音樂》,《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營的喇叭》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以上均收入《流言》中,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
《氣短情長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雙聲》,《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雜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蘇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語錄》,《雜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張看》。
《中國的日夜》,收入《傳奇》增訂本,1947年。
《華麗緣》,上海《大家》月刊創刊號,1947年4月,收入《惘然記》。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收入《傳奇》增訂本。
《〈太太萬歲〉題記》,上海《大公報、戲劇與電影》1947年12月3日。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自序》,1954年7月。
《〈愛默森文選〉譯者序》1964年。
《憶胡適之》,1976年。
《談看書》,1976年。
《談看書後記》,1976年。
《〈紅樓夢魘〉自序》,1976年。
《〈張看〉自序》,1976年5月。
《〈惘然記〉序》,1983年6月。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1983年10月1日、2日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英譯本序),1984年1月3日
《表姨細姨及其他》,1988年。
《談吃與畫餅充飢》,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
《草爐餅》,1990年2月9日電影劇本類
《未了情》,1947年。
《太太萬歲》1947年。
《情場如戲場》(改編),1956年攝制,收入《惘然記》。
《一曲難忘》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學術論著類
《紅樓夢魘》,1976年。
《〈海上花列傳〉評注》,1981年。
譯文類
《海上花列傳》(漢譯英)。
《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與人合譯,英譯漢)。
㈢ 張愛玲的作品有哪些
小說著作:《不幸的她》《牛》《霸王別姬》《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傾城之戀》 《琉璃瓦》 《金鎖記》 《封鎖》 《連環套》 《年青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殷寶灧送花樓會》 《等》 《桂花蒸 阿小悲秋》 《留情》 《創世紀》 《鴻鸞禧》《華麗緣》《鬱金香》《多少恨》 《惘然記》《小艾》 《十八春》《秧歌》 《赤地之戀》 《五四遺事》 《怨女》 《半生緣》 《 相見歡》《色,戒》 《浮花浪蕊》 《小團圓》 《同學少年都不賤》《雷峰塔》 《異鄉記》 《雷峰塔》 等
散文著作:《遲暮》《秋雨》《論卡通畫之前途》《牧羊者素描》《牧羊者素描》《心願》《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公寓生活記趣》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談女人》 《小品三則》《論寫作》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卜》 《私語》《中國人的宗教》《詩與胡說》 《寫什麼》《〈傳奇〉再版序》 《炎櫻語錄》 《散戲》 《忘不了的畫》《談跳舞》《談音樂》 《自己的文章》《借銀燈》等
電影劇本:《太太萬歲》《不了情》《哀樂中年》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場如戰場》《人財兩得》《桃花運》 《六月新娘》 《紅樓夢》 《南北一家親》《小兒女》 《一曲難忘》《南北喜相逢》《魂歸離恨天》
學術論著:《紅樓夢魘》《〈海上花列傳〉評注》
譯文作品:《愛默森選集》《海上花列傳》《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老人與海》
㈣ 談論張愛玲散文的精神世界
www.frostar.com這是她的專題網 作的很好 進相關資料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