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作家周立波創作的長篇小說
❶ 周立波簡介
哪個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省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於益陽縣(今赫山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一個私塾教師家庭。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 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從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❷ 我聽講兩個不同周立波,一個是作家,寫過著名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另一個在央視當過出彩中國人主持,現坐牢
後者尚未坐牢。
❸ 周立波的小說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鐵水奔流》、《山鄉巨變》、報告文學《晉察冀邊區印象》及《周立波選集》(1~7卷)。他還是肖洛霍夫的名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個中文本譯者。
ps。好像不是那個壹周立波秀的那個
❹ 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的作者是﹖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鐵水奔流》、《山鄉巨變》、報告文學《晉察冀邊區印象》及《周立波選集》(1~7卷)。他還是肖洛霍夫的名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個中文本譯者。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是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並駕齊驅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經典著作。它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為背景,描繪出土地改革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畫卷,把中國農村沖破幾千年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熱情地歌頌了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破封建羅網,朝著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暴風驟雨》成功地塑造了趙玉林、郭全海、白玉山、白大嫂、劉桂蘭等貧苦農民的可愛形象。
❺ 代表解放區長篇小說創作成就的作品是周立波《 》,丁玲的《 》
《暴風驟雨》和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❻ 周立波的簡介
周立波,海派文化的發起人。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於80年代末,東方衛視 《壹周立波秀》的著名主持人,2011年網上再度流傳其「虐妻」丑聞,引起社會熱議。
中文名: 周立波
別名: 立波 ,海派紳士,上海活寶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7年4月22日
職業: 演藝, 曲藝明星
代表作品: 《笑侃大上海》
主要成就: 海派清口創始人
屬相: 羊
星座: 金牛座
血型: O型
祖籍: 浙江 寧波 鎮海
特長: 唱歌、表演、廣告影視拍攝
個人檔案
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
姓名:周立波
別名:立波,波波,海派紳士,上海活寶
生日:1967年4月22日
屬相:羊
星座:金牛座
血型:O型
出生地:中國
祖籍: 浙江 寧波 鎮海
職業: 演藝 曲藝明星
身高:176厘米
體重:71公斤
特長:唱歌、表演、廣告影視拍攝
❼ 周立波的什麼獲得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學獎
這個周立波(1908—1979)不是《壹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喲
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
❽ 周立波寫過什麼書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紹義,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陽人。現代著名作家。1908年8月9日生出生於私塾教師之家。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1945年日本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全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他是中國現代卓有成就的優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
主要著作有:《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鐵水奔流》《山鄉巨變》,短篇集《鐵門里》《禾場上》,散文報道集《晉察冀邊區印象記》《戰地日記》,譯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等。1978年發表的《湘江一夜》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❾ 作家周立波的【山鄉巨變】這本書,關於特色、背景、意義之類的介紹呢
作者簡介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曾就讀於湖南長沙省立一中,後在上海勞動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讀書。1932年9月在上海參加「左聯」,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每周文學》編輯。抗戰爆發後到晉察冀邊區參戰。40年參加延安整風,44年任《解放日報》副刊部副部長,46年調任北平軍調部中共代表團英文翻譯。48年主編《文學戰線》。翻譯工作從30年代以後開始,翻譯了捷克作家基希的報告文學《秘密的中國》和俄國作家普希金的《杜布羅夫斯基》。47—48年間寫成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是周立波的代表作。作者善於選取突出的典型事件和富有特徵性的細節,用簡練、樸素的筆墨加以描繪,展示人物性格,風格單純明快。善於運用地方口語,詞彙豐富,生動活潑,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及地方色彩,解放後周立波三次到石景山鋼鐵廠深入生活,寫出較早反映工業建設和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鐵水奔流》之後,回到湖南益陽農村安家落戶10年,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寫出了許多反映農村新人面貌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蓋滿爹》、《禾場上》、《上那面人家》、《艾嫂子》等都是一些富有特色的篇什。1959年寫成了《山鄉巨變》。這些作品題材以小見大,平凡中見深邃,構思精美,感情親切真挈,筆觸細膩明快,形成了平易雋永、凝煉自然的藝術風格。「文革」前夕,江青一夥把周立波歌頌毛澤東同志的散文《韶山的節日》污衊為毒草,從此,他長期遭受打擊、迫害,失去創作自由。粉碎「四人幫」後,寫出了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獲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79年逝世。
作品鑒賞 1955年周立波返回家鄉湖南農村,安家落戶,深入生活。一九五七年底完成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又寫出了續篇。深刻地反映我國農村的巨大變化。農業合作化運動,是要改變兩千多年來世代相襲的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改變中國勞動者幾千年來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是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周立波是一個時代感使命感很強的作家,他以敏銳的眼光緊跟時代變革,把筆觸集中到農村,以農村為背景,生動地記錄了這一歷史變革。作者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現實中的各個階層人物的行為與心態。真正做到了化大為小,小中見大。較好地用有限的筆墨記錄大的歷史變革。鄧秀梅是一位年輕的共產黨員,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是黨的形象、政府的形象的象徵,盛淑君是一位活潑、開朗,有上進心,積極要求加入共青團,是建國後忠於黨的事業,擁護黨的領導,積極為人民服務的朝氣蓬勃的年青一代的象徵。盛佑亭是一位老貧農,對黨和政府有無限的感激之情,但是長期以來農民身上殘存的私有觀念仍在他身上作祟,他還未能成為一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新農民,他代表了當時中國農民中一部分仍未完全擺脫舊社會劣根性的人的形象。其他像陳先晉、王菊生等基本上都屬於這一類型,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些細微的差別的。作者細微地寫出了他們間的差別,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民心態的復雜性,較忠實地反映了生活。反革命分子龔子元自然是當時農村反對派勢力的象徵,他們敵視共產黨和它的政策,時時處心積慮地要與黨和政府作對,與人民作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者選擇這些人物,都具有典型性,是當時中國農村各階層人物的復雜心態的代表者。然後作者以清溪鄉為背景,圍繞合作化運動展開故事,將各階層人物在這一大變革前各自的行為與心態表現出來,人物之間互相交叉、斗爭,使故事波瀾起伏,表現了變革的曲折性。同時通過在曲折中黨和人民的最終勝利,歌頌了黨和人民的力量,歌頌了合作化運動的偉大。是一曲時代的贊歌,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
本文的另一可取之處是:作者很好地注重了表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這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可貴的創作方法。英國作家兼文藝理論家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極力推崇「圓形人物」,劉再復也有專著《人物性格的二重組合論》、所謂「圓形人物」,所謂「二重組合」,都講的是一個道理,那就是小說人物的復雜性。文革中我們的文藝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單一的,革命者是堅強勇敢的、善良正直的,反革命是軟弱膽怯的、狠毒貪婪的。歷史證明這類作品不是真正的藝術品。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是忠於生活的表現,生活中人物就是復雜的。文貴以真,只有真才能引起共鳴。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是藝術創作忠實生活的表現。盛佑亭是一個老貧農,舊社會吃苦受窮,翻身後,從心眼裡感謝黨和毛主席,在他的性格中有擁護新社會熱愛新社會,緊跟黨和毛主席的較好的一面,可是幾千年來舊社會沉積在他身上的私有觀念卻一時還未擺脫,這種觀念又不時鼓動他做些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相抵觸的事情來。革命首先是政權與制度的變革,但觀念的革命卻是一項更深層次的工作。作者寫出了盛佑亭身上新社會新觀念與殘存的舊社會舊觀念之間的艱苦的斗爭,表現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其它像對陳先晉、王菊生等人物性格的刻畫上都具有這種特徵。對性格的復雜性描繪並不只是寫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而是寫出了各種性格在一個人身上的沖突與對抗。周立波的《山鄉巨變》其實並不只是寫出了五十年代中國農村所有制的改變,而是寫出了從舊社會跨入新社會人物內心世界的艱巨改變。這是本小說最可取之處,是大家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