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古典小說
1. 古典小說現代小說區別
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中國古典小說裡面沒有人物的心裡描寫,西方的小說裡面有,現代很多小說都借鑒了西方的小說在裡面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心裡描寫。
同時古典小說一半作者都是站在客觀或者說是講故事的角度,盡管裡面融進了作者的主管意見,但是裡面其實在講述的時候還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描寫,現帶小說卻不是著樣,現在的小說的寫的時候作者許多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寫的。同時古典小說一般都是以話本為基礎,所以寫的時候更加註重的是講故事,但是現代小說則不是,許多都是作者在寫故事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自己的主觀意見,許多時候甚至都不在乎小說的故事性,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人看許多小說感覺不像小說倒像是散文了.
單從中國現代小說與古典小說在敘事方面的區別講
中國傳統白話小說,是從講經、變文中來的,是面對聽眾講故事的,所以中國古典小說以講故事為職志。但從晚清開始,隨著報刊書籍的繁榮,以及出版周期的縮短,使作家很難再維持對著聽眾講故事的「擬想」自覺意識到小說是寫給讀者讀的,而不是說給聽眾聽的,由「講什麼」到「寫什麼」的寫作預設的變化,改變了作者的敘事方式。在逐步取消「且聽下回分解」之類的說書套語和楔子、回目等傳統章回小說的「規矩」的同時,許多原來屬於禁區的文學革新的嘗試——包括敘事方式的多樣化,也都靈活松動了。中國傳統白話小說的敘事模式是:以全知視角連貫地講述一個以情節為結構中心的故事。而中國現代小說從三個方面進行破壞:全知視角變成限制視角;連貫變成斷面;小說不一定要講有頭有尾的故事。
中國現代小說敘事時間方面的變化有:一、作家著力於表現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態,而不是講述一個曲折有趣的故事,越是進入人物的意識深處,自然對時序越不適應,現代小說很少是正敘的,往往追敘,倒敘;二、扭曲小說時間,不在於遵循故事自身的因果聯系,而在於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借不同時空場面的疊印或對比來獲得一種特殊的美感效果。中國現代小說敘事角度方面的變化有:一、限制敘事者的視野,免得因敘事者越位敘述他不可能知道的情況而破壞小說的真實感;二、有意間離作者與敘述者,以造成反諷的效果,或者提供另一個審視角度,留給讀者更多回味的機會。中國現代小說敘事結構方面的變化有:一、現代作家注重小說「意旨」,強調藝術個性與表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決定了小說「非情節化」的趨向;二、現代小說「心理化」與「詩化」的傾向,使作家注重人物感受、聯想、夢境、幻覺乃至潛意識,追求小說的「情調」、「詩趣」和「意境」。
2. 中國最好的古典小說和現代小說
大家都喜歡看小說,如果我提個問題,中國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毫無疑問,是《紅樓夢》,它是一部白話長篇小說。如果我再問:哪部小說藝術形式和《紅樓夢》不同,但在文學成就上可以與之媲美?那就是《聊齋志異》,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紅樓」,一短一長,一文一白,構成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
這是馬瑞芳說的,評<聊齋>的那個.
至於現代,嚴格的現代文學的時間范疇應該是1917~1949,這個時間段的小說可以分時段分析:
20年代,當然是魯迅獨領風騷,<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是其中代表.
30年代,茅盾\老舍\巴金\沈從文等人中,當然是老舍和巴金比較優秀
40年代,<圍城><四世同堂>張愛玲張恨水
解放區文學就不值一提了.
那麼,到底那本是最好的,就見仁見智了吧!
3. 古典小說好還是現代小說好
首先要看你自己本身喜歡什麼了,但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現代小說,和自己的真實生活的距離會小一點,不像古典小說,感覺和你隔了很久,不僅思想觀念不一樣,還有很多風俗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能理解的,看起來會比較不順暢.不過看古典小說可以拓寬知識面,對你的文學造詣比較有幫助.
4. 中國古典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古典小說最多是用古白話文,或半文半白。現代小說多用白話文。
古典小說不管怎麼幻想也不會出現飛機電話,現代小說已經飛向太空了。
5. 列舉幾部比較著名的古典小說。
一、《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讓現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國英雄的人物的特點。比如: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二、《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主要人物有賈母等人。賈母是紅樓夢所塑造的眾多成功人物形象中的一個,在她身上,有著封建思想的烙印,也有著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體現,更是千萬個老祖母形象的濃縮。對於賈母形象的認識,是我們研究《紅樓夢》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們更深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手段。
三、《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主要有物:比如顧大嫂,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是解珍姑媽的女兒。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關入大牢後,顧大嫂請來鄒潤。鄒潤叔侄和丈夫孫新、夫哥孫立等劫了大牢。顧大嫂又以孫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莊內,和梁山其他好漢一起,里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顧大嫂上樑山後與丈夫孫新開梁山東山酒店,重操舊業,是梁山第一百零一條好漢。受招安後,被封為東源縣君。
四、《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整理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主要人物: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外號美猴王、號稱「齊天大聖」。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為尋求長生之道,獨自漂洋過海,歷經八九載,學會了講人言、行人禮,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為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觔斗雲(又作筋斗雲)本領。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最終修得正果,封為「斗戰勝佛」。為人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勇敢好鬥、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但有些自戀自大。
6. 現代小說與古典小說的區別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呵呵,不好意思,分給我吧...
7. 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倒死。
首先,如果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古典小說是無法看懂的,中國的古典小說起步較晚,一般到明清時期才成熟,由於中國文人普遍認為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所以中國的小說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壓抑。
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白話文逐漸普及,梁啟超,胡適等人大力提倡小說救國論,再加上經濟利益的推動,(小說可以賣錢)小說創作突飛猛進,這時候的小說基本上大家都能看懂了,比如茅盾,巴金,沈從文,老舍。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8. 請問,中國小說只有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這兩種嗎 是不是還
你這是按時間劃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按時間劃分應該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國近代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如果按照作品類型來劃分,就是我們常說的言情、玄幻、仙俠、後宮等;
按篇幅長短來劃分,則有微型小說、短、中、長篇小說;
按藝術表現來劃分,則有文藝小說、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等);
按主義流派來劃分,則有古典主義小說、諷刺主義小說、現實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魔幻現實主義等;
按寫作語言來劃分,則有純文學小說、通俗小說
;
按寫作風格來劃分,則有傳統小說、網路小說(包括網游小說、黑道小說、架空小說等);
分類是多種多樣的,小說分類沒有絕對的界限。
9. 求好看的現代、古代小說和古典仙俠小說
各大網站排名前100的小說,完結版
滿意請採納
10. 推薦幾本中國近現代經典長篇小說
1.中國近現代小說...
樓主居然沒提張愛玲的小說...她才是中國女作家的精髓啊,長篇不多,中短篇都是精華,你竟把她列到第八種散文里(才看到),我無語
還有白先勇,台灣作家,你查詢下就知道
還有餘華的作品還可以
武俠長篇寫得好的近來實在很少,我推薦的無非九州的一波老人,像曾雨(今何在)之類,<悟空傳><若星漢>都寫得很有才氣
另很高興你喜歡王小波
2.漫畫我可不熟,略過
3.歷史類的,<德川家康>剛看過是吧,我剛看完織田和豐臣.二十四史全了么?
無論你看沒看過,<資治通鑒>一定要看,買的話我建議買柏楊版的,有各種點評,這套書本人是借圖書館的,不知現在有沒有的賣,只要小說的話,...
4.文學評論...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雜文 當代惟有李敖 柏楊,尖銳真誠
5.中國古典名著大都不夠深刻,看過則罷,不過建議看看<太平廣記>一類,加深文化感
中國古代名著我最喜歡的是<聊齋志異>,傳奇.像<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學中難得的深刻,卻非我所喜愛.
6.外國現代近代當代名著 北美南美的 霍桑 博爾赫斯 歐洲的巴爾扎克(你竟然沒提,他可不止歐也妮·葛朗台) 加繆 薩特 塞利納 奧維爾的<1984><動物農庄>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俗小說有 希區柯克 弗福賽斯 森村誠一 史蒂芬金 另<小王子>你都看了,何不看看<夏洛的網>?這兩篇是完美童話.說到童話,安徒生的東西我建議原著,感覺很不同
引 推理類 日本推理太多了 森村誠一 松本清張 仁木悅子 等等
科幻類 艾薩克阿西莫夫我很喜歡
另我正看一本<蝴蝶夢>(呂蓓卡) 據說是浪漫主義名著
7.外國中國詩歌類
顧城 北島 戴望舒 泰戈爾 普希金 雪萊,推薦 還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8.中國近現代散文 重點推薦梁實秋 文風和藹朴實 林語堂 魯迅(?)
9.哲學類著作,我看的就更有限了.至少想得比看得多 要我說,世上沒有唯一真理 就看真理如何化為己用,哲學永遠是越來越走向極端的
10.聖經還是看一下吧 我當歷史小說看的,挺有意思 百喻經 菜根譚
11.有人就有傳記.不談
還有古希臘的戲劇,你應該都知道 有了解,想自招到哪裡啊?
另我想說一句:書並非看得越多越好,世界本是不需要看破的
我覺得網路上幻想類的書太多了,擾亂了我大部分視線,樓主你提到的所有的書都推薦么?慚愧我還是不少都沒看過
重新整理一下,符合你的條件的
1.白先勇<孽子><玉卿嫂>,扭曲戀情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活著><兄弟>,中國艱苦人生
路遙<平凡的世界>
2....
3.<資治通鑒>大氣,不過很厚,還有好多冊
二十四史里推薦<史記> <後漢書>
<新五代史> 戰爭 和平均引人入勝,文筆不錯
dachao100說得對,<菊與刀>確實不錯,日本文化中最深刻的
<全球通史>太厚了,也有好多冊
4.李敖的書都可以看,他生活得很瀟灑 柏楊,他是個不平的學者
5....沒什麼好的,<三言二拍〉都太傳統,也不是長篇,清代的除<紅樓夢>都比較單薄
6.霍桑<紅字><七個尖角閣的老宅>,美國風情,幻想現實都有
博爾赫斯寫的是傳奇故事
塞利納<茫茫黑夜漫遊> 紀德<偽幣製造者> 懷爾德<聖路易斯橋> 奧維爾的<1984><動物農庄> 話說反烏托邦三部曲都不如<動物農庄>的故事精彩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罪與罰> 阿斯塔菲耶夫<魚王> 這本我是受王小波影響
森村誠一<證明三部曲> 雖說是推理,批判社會比較多
史蒂芬金<不同的四季(肖申克的救贖)> 恐怖的人性,尤其是第二篇
〈偷書賊〉〈燦爛千陽〉 這兩本都是最近才出的書,我也這兩年讀的,宣揚人性,和〈追風箏的人〉一樣
希區柯克的短篇很精彩,雖然你要的是長篇,但建議讀
仁木悅子<貓知道>
阿西莫夫<基地>系列,這是科幻小說中的史詩作品 <機器人>系列就差一點了
7....
8.梁實秋<雅舍小品> 輕松有趣
9.你覺得看得再多會改變自己么?...
10.<菜根譚> 處世之作
11....
完美收工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