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小說的現代精神
A. 托馬斯·哈代的作品特點
哈代的小說以他所生長生活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為背景,富有濃重的地方色彩。
他將這些小說大體分為3類: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其中以第一類最為重要。屬於此類的長篇小說有《綠林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居人》、《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一般認為它們是哈代思想、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劇故事《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最為傑出。前者寫貧苦美麗的擠奶女工苔絲因年輕無知而失身於富家惡少亞雷·德伯,受盡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煎熬,最後失去自己真心愛戀的安璣·克萊,悲憤絕望之中,殺死亞雷,坦然走上絞架。後一部小說寫貧苦善良的孤兒裘德·范立奮發自學欲赴高等學府深造,但無入門之道。他與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萊德赫雙雙擺脫法定配偶而自由結合,但為社會所排斥,流浪街頭,最後家破人亡。
這些作品表現了時代的先進思想,向維多利亞時代舊有習俗觀念和制度提出嚴正挑戰,在當時遭到非議。他的性格與環境的小說,大多是通過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奮斗、追求、幻滅,反映人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與環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劇烈沖突,因而富有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哲理。屬於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大致包括《一雙湛藍的秋波》、《司號長》、《塔中戀人》、《意中人》,側重描繪以浪漫愛情為主要內容的人生圖景。精於結構的小說有《計出無奈》、《埃塞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在這類作品中,哈代著意進行了小說結構技巧方面的實驗,從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嘗試,以及他與當時流行的自然主義、新浪漫主義潮流的聯系。後兩類作品的思想主題往往也與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義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說,或嘲諷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動,或記述浪漫傳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躋入世界中短篇小說佳作之林。哈代小說風格多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他因在小說創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為英國19世紀後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把坦誠表現現實當作他文學創作的雖根本原則。他沒有像浪漫主義者那樣贊美自然,號召人們回歸自然,以此表現對人類社會的厭惡。他的作品主要關注的不是自然,而是人本身。因此,他不滿足於「事物的表象」,而「要探尋事物表面之下隱藏著的深刻現實」。對他來說,自然並不是值得人們羨慕的東西,值得欽佩的是人的理想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由於哈代文學創作的主要目的是描繪現實生活,他在小說中對人物的刻畫完全遵循現實主義的原則。他筆下的人物是社會中的普通人,身上存在著人性的弱點。出於藝術上的原因,他也不願意塑造徹頭徹尾的惡棍。他的所有人物都有著人性,即使《德伯家的苔絲》中的亞雷也不例外。
哈代作品聚焦於普通人的生活。他認為,「在普通人生活中搏動的強烈興致、激情和生活謀略」是足以讓藝術家創作一生的主題,所以,文學作品應當是「普通生活的精確描述」。他在作品中描寫自己所熟悉的鄉村生活,表現人們壯志未酬的悲劇。關注普通人的生活是由菲爾丁開創、哈代忠實效仿的英國小說傳統。
然而,普通人的生活也許會很平淡。哈代認為,藝術家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既要忠實於生活,又要吸引讀者,因此,藝術家應當描寫「人類精神和肉體方面非同尋常的愛情」。所謂「非同尋常」指的是事件,而不是人性,因為「人性決不可以是變態的,否則就會失去可信性」。只有這樣,作家才能在乎凡與不平凡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引起讀者的興趣,另一方面增加作品的現實性。
哈代的詩冷峻、深刻、細膩、優美,言簡意賅,自成一格,較他的小說更具有現代意識。詩劇《列王》是哈代思想藝術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崙戰爭為題材,囊括了歐洲與戰爭有關的種種地區和場所,出場人數達數百人。它屬於不供演出用的案頭劇,氣勢宏偉,語言優美,運用無韻詩、有韻詩及散文3種文體形式。哈代憑借戰爭進程中的各個重要環節,進一步深入闡發了他已往在小說和短詩中表達的思想。這部詩劇是作者近60年文學創作的深化和總結。 哈代的小說具有濃厚的悲觀色彩。他認為苔絲和裘德的悲劇都是冥冥中由神的意志安排定當的,無論人們怎樣努力和反抗,總逃不脫神的意志的主宰。他把工人、農民的悲劇歸結為命運的作弄,不去深入揭示悲劇的社會原因,從而減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他的小說在情節結構的安排上也反映出宿命論觀點,導致主人公悲劇的每一個步驟,都被寫成是不可避免的事件。有時作者還用神秘的預兆、詛咒等手法來渲染悲劇的必然性。由於他對宗法制農村社會的留戀,他在小說中常常很細致地描寫古老的風俗習慣和農村的自然景色。
在悲劇的探索中,哈代發現了最高層次的悲劇主題:「有價值的事物受到不可逃避的環境的扼殺」。悲劇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為環境是巨大的異己力量,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悲劇所表現的事物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悲劇主人公在尋求自我實現中表現出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不管生活多麼悲慘,也不管結局多麼慘烈,他們決不迴避生活,而是正視殘酷的生活現實。他們沒有去阻止災難性事件的發生,因為他們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在悲劇創作中,哈代肯定人的感情、追求和在逆境中的抗爭精神,因為悲劇與清靜無為無緣。作為一位關注生活悲劇性的作家,哈代努力探索生活悲劇的成因,並試圖找出擺脫生存困境的途徑。 19世紀中後期,由於英國資本主義工業的高度發展,哈代的故鄉這個英國南部殘存的宗法制農村受到了猛烈沖擊,農村社會走向毀滅,農民階級逐漸解體。從農民遭受的不幸與災難的社會現實中,哈代看到了資本主義的殘酷與自私的本質,並陷入了對資本主義社會與基督教的悲觀與絕望中。
1864年前後,哈代開始抨擊基督教道德的虛偽性與僵死教條,對基督教提出質疑,並顯露出叛逆的傾向。而在他的眾多小說里,尤其是在後一階段的作品當中,都表達了他對基督教的質疑與反叛。
哈代小說中的反基督教傾向之一,體現在作家對人道主義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上。哈代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反對壓抑和催殘人性,謳歌人的自然、美好的感情和愛情,熱情頌揚積極、進取、自由的人道主義精神。
哈代小說中的反基督教傾向之二,是體現在作家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上帝和基督教倫理精神。這種傾向在《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中表現得最為強烈。 在19世紀末期各種思潮不斷涌現的時代,哈代也積極在思想內容、題材和技巧方面力求創新,如在表現女性形象時,力求展現真實女性及其生活體驗,擺脫將女性形象進行「天使」「魔鬼」式簡單二元性分化,展現她們豐富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思想見解。但作為一位男性作家,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這是男權社會文化和男性身份在他思想意識和作品中打上的雙重烙印。如他仍舊帶著男權中心文化的思想來看待女性和描寫女性,在表現她們時將其塑造成男性雙重的客體仍舊以第二性的「他者」身份存在:在同情她們不幸道遇的同時也譴責她們的慾望對男性和秩序的威脅和破壞。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哈代身上及其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矛盾性是建立在時代變革的客觀根基上,他自己也無法從男權思想主導的歷史語境中抽身而出。此外,他時常在小說中流露出唯心主義和宿命論色彩,人不過是自然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產物,女性的不幸也是命定的,是個無意識的意志力在操縱一切,女性的抗爭也是徒勞的,這也在—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對男權社會的批判力度。
B. 以一部作品為例談談哈代小說特點。急!急!
《苔絲》
擅長對英國鄉村的風景描寫,裡面有很多
然後擅長心理描寫,裡面有很多苔絲的心裡想法
人物比較少
另外喜歡用詩歌的形式,哈代本身就是詩人
C. 關於外國文學哈代小說的
苔絲:
一個善良、美麗、堅強並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國農村女性形象。
另一方面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
社會悲劇
亞雷是造成苔絲悲劇的元兇,他損人利己,不擇手段去滿足自己的荒唐淫慾,既表現了農村地主階級的本質特點,也體現了資產者的現實特徵。苔絲一生都是亞雷所代表的強權與暴力的受害者。
D. 哈代的小說主要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
他重要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綠陰下》《遠離塵囂》《還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和《卡斯特橋市長》等,這些作品反映了英國農村資本主義發展後引起的社會經濟、政治和道德風俗等方面的變化和破產農民的悲慘命運,揭示了「維多利亞盛世」幃幕掩蓋下的英國社會的深刻危機。
E. 托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的主題是什麼
哈代的小說以他所生長生活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為背景,富有濃重的地方色彩。他將這些小說大體分為3類: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
F. 哈代創作的各類小說中成就最高的是那種類型的
性格與環境的小說
他將這些小說大體分為3類: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其中以第一類最為重要。屬於此類的長篇小說有《綠林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居人》、《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一般認為它們是哈代思想、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劇故事《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最為傑出。前者寫貧苦美麗的擠奶女工苔絲因年輕無知而失身於富家惡少亞雷·德伯,受盡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煎熬,最後失去自己真心愛戀的安璣·克萊,悲憤絕望之中,殺死亞雷,坦然走上絞架。後一部小說寫貧苦善良的孤兒裘德·范立奮發自學欲赴高等學府深造,但無入門之道。他與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萊德赫雙雙擺脫法定配偶而自由結合,但為社會所排斥,流浪街頭,最後家破人亡。
G. 簡述哈代小說中的命運觀
哈代小說中所體現出來的命運觀:自然決定一切,性格即命運。
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對個體的影響是無法抗拒的,而個體存在於自然中,因對自然的態度的相異,而由此帶來命運的迥然不同。自然在個體的存在中起巨大作用,個體又反應其影響使命運不同。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命運悲劇,就來自作者哈代的命運觀,這是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哈代的悲觀主義世界觀與社會觀的局限性的表現。哈代的悲觀主義是時代的產物。處於19世紀八九十年代寫作長篇小說時代的哈代,由於維多利亞後期大英帝國開始的衰落,壟斷資本代替自由競爭把資本主義的英吉利拖向危機的深淵,所以說,作家的危機意識,也是時代的產物。作為現實主義者,哈代可以復制出生動的現實圖畫,而作為思想家,哈代並不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他認為現實的危機與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測的宇宙意志,或天道在敵視作惡多端的人類。哈代不相信資產階級關於資本主義永恆性的說教,也不相信宗教與傳統道德對現實矛盾與危機的掩飾。在強大無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他認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環境的沖突中,軟弱無力,他受著命運的支配。於是關於資本主義危機的認識卻導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觀主義與宿命論。哈代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在接近幸福的時刻,突然由命運或宇宙意志支配著,偶然的不幸就降臨到面前。
H. 哈代小說創作的階段性特點
什麼叫「哈代小說」?
I. 請給我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現代主義一些提示
.《德伯家的苔絲》(以下簡稱《苔絲》)屬於這組小說中最為成功和影響力最大的小說之一.二十世紀初,文學的現代化任務主要體現在主題、形式、技巧和語言等四個方面.時代的發展使傳統的創作主題不再令人信服.正是創作主題變化的需要,促使現代主義作家去探索適合表現相應主題的手法.蘊涵在哈代後期小說中的現代主義主題在《苔絲》中均有所體現.首先,《苔絲》體現了現代小說藝術先驅亨利·詹姆斯提倡的"孤獨".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都孤獨無依,精神上彼此隔離,難以互相理解、關愛.其次,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個人難以實現自我.無論苔絲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她簡單的理想.個人的失敗折射整個西方文明的失敗.類似失敗的陰影彌漫在幾乎所有的現代主義文學中.其次,異化是現代主義小說的一大熱點,而哈代是描寫異化的先驅.《苔絲》中的異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傳統道德觀的異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機器的異化和大自然的異化.所有這些主題,都是哈代以後的現代主義作家著力去譜寫的.但現代主義作家們所關注的主題都可追溯至哈代的小說.因此,就其創作的小說的主題看,哈代堪稱現代主義先驅.
關鍵字: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現代主義主題,孤獨,理想幻滅,異化
J. 苔絲里的現代主義
.《德伯家的苔絲》(以下簡稱《苔絲》)屬於這組小說中最為成功和影響力最大的小說之一.二十世紀初,文學的現代化任務主要體現在主題、形式、技巧和語言等四個方面.時代的發展使傳統的創作主題不再令人信服.正是創作主題變化的需要,促使現代主義作家去探索適合表現相應主題的手法.蘊涵在哈代後期小說中的現代主義主題在《苔絲》中均有所體現.首先,《苔絲》體現了現代小說藝術先驅亨利·詹姆斯提倡的"孤獨".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都孤獨無依,精神上彼此隔離,難以互相理解、關愛.其次,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個人難以實現自我.無論苔絲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她簡單的理想.個人的失敗折射整個西方文明的失敗.類似失敗的陰影彌漫在幾乎所有的現代主義文學中.其次,異化是現代主義小說的一大熱點,而哈代是描寫異化的先驅.《苔絲》中的異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傳統道德觀的異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機器的異化和大自然的異化.所有這些主題,都是哈代以後的現代主義作家著力去譜寫的.但現代主義作家們所關注的主題都可追溯至哈代的小說.因此,就其創作的小說的主題看,哈代堪稱現代主義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