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背影是現代小說嗎

背影是現代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1-09-21 14:27:39

1. [背影】是小說還是散文

絕對是散文

2. <背景>(朱自清)是現代文嗎

應該是背影吧。。是現代文啊,朱自清寫父親的。初中課文里有。。

3. 朱自清的背影是不是小說

不是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
聖陶談到他作小說的態度,常喜歡說:我只是如實地寫。這是作者的自白,我們應該相信。但他初期的創作,在「如實地」取材與描寫之外,確還有些別的,我們稱為理想,這種理想有相當的一致,不能逃過細心的讀者的眼目。後來經歷漸漸多了,思想漸漸結實了,手法也漸漸老練了,這才有真個「如實地寫」的作品。彷彿有人說過,法國的寫實主義到俄國就變了味,這就是加進了理想的色彩。假使這句話不錯,聖陶初期的作風可以說是近於俄國的,而後期可以說是近於法國的。
聖陶的身世和對於文藝的見解,顧頡剛先生在《隔膜》序里說得極詳。我所見他的生活,也已具於另一文。這里只須指出他是生長在一個古風的城市——蘇州——中的人,後來又在一個鄉鎮——角直——里住了四五年,一徑是做著小學教師;最後才到中國工商業中心的上海市,做商務印書館的編輯,直至現在。這二十年來時代的大變動,自然也給他不少的影響;辛亥革命,他在蘇州;五四運動,他在角直;五卅運動與國民革命,卻是他在上海親見親聞的。這幾行簡短的歷史,暗示著他思想變遷的軌跡,他小說里所表現的思想變遷的軌跡。
因為是「如實地寫」,所以是客觀的。他的小說取材於自己及家庭的極少,又不大用第一身,筆鋒也不常帶情感。但他有他的理想,在人物的對話及作者關於人物或事件的解釋里,往往出現,特別在初期的作品中。《不快之感》或《啼聲》是兩個極端的例子。這是理智的表現。聖陶的靜默,是我們朋友里所僅有;他的「愛智」,不是偶然的。
愛與自由的理想是他初期小說的兩塊基石。這正是新文化運動開始時的思潮;但他能用藝術表現,便較一般人為深入。他從母愛性愛一直寫到兒童送一個小蜆回家,真算得博大周詳。母愛的力量在犧牲自己;顧頡剛先生最愛讀的《潛隱的愛》(見顧先生《火災》序),是一篇極好的代表。一個孤獨的蠢笨的鄉下婦人用她全部的心與力,偷偷摸摸去愛一個鄰家的孩子。這是透過一層的表現。性愛的理想似乎是夫婦一體,《隔膜》與《未厭集》中兩篇《小病》,可以算相當的實例。但這個理想是不容易達到的;有時不免來點兒「說謊的藝術」(看《火災》中《雲翳》篇),有時母愛分了性愛的力量,不免覺得「兩樣」;夫婦不能一體時,有時更免不了離婚。離婚是近年常有的現象。但聖陶在《雙影》里所寫的是女的和男的離了婚,另嫁了一個氣味相投的人;後來卻又捨不得那男的。這是一個怪思想,是對夫婦一體論的嘲笑。聖陶在這問題上,也許終於是個「懷疑派」罷?至於廣泛地愛人愛動物,聖陶以為只有孩子們行;成人是只有隔膜與冷酷罷了。《隔膜》,《游泳》(《線下》中),《晨》便寫的這一類情形。他又寫了些沒有愛的人的苦悶,如《歸宿》里的青年,《春光不是她的了》里被離棄的婦人,《孤獨》里的「老先生」都是的。而《被忘卻的》(《火災》中)里田女士與童女士的同性愛,也正是這種苦悶的另一樣寫法。
自由的一面是解放,還有一面是尊重個性。聖陶特別著眼在婦女與兒童身上。他寫出被壓迫的婦女,如農婦,童養媳,歌女,妓女等的悲哀;《隔膜》第一篇《一生》便是寫一個農婦的。對於中等家庭的主婦的服從與苦辛,他也有哀矜之意。《春遊》(《隔膜》中)里已透露出一些反抗的消息;《兩封回信》里說得更是明白:女子不是「籠子里的畫眉,花盆裡的蕙蘭」,也不是「超人」;她「只是和一切人類平等的一個『人』」。他後來在《未厭集》里還有兩篇小說(《遺腹子》,《小妹妹》),寫重男輕女的傳統對於女子壓迫的力量。聖陶做過多年小學教師,他最懂得兒童,也最關心兒童。他以為兒童不是供我們游戲和消遣的,也不是給我們防老的,他們應有他們自己的地位。他們有他們的權利與生活,我們不應嫌惡他們,也不應將他們當作我們的具體而微看。《啼聲》(《火災》中)是用了一個女嬰口吻的激烈的抗議;在聖陶的作品中,這是一篇僅見的激昂的文字。但寫得好的是《低能兒》,《一課》,《義兒》,《風潮》等篇;前兩篇寫兒童的愛好自然,後兩篇寫教師以成人看待兒童,以致有種種的不幸。其中《低能兒》是早經著名的。此外,他還寫了些被榨取著的農人,那些都是被田租的重負壓得不能喘氣的。他憧憬著「藝術的生活」,藝術的生活是自由的,發展個性的;而現在我們的生活,卻都被撳在些一定的模型或方式里。聖陶極厭惡這些模型或方式;在這些方式之下,他「只覺一個虛幻的自己包圍在廣大的虛幻里」(見《隔膜》中《不快之感》)。
聖陶小說的另一面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假如上文所舉各例大體上可說是理想的正面或負面的單純表現,這種便是復雜的糾紛的表現。如《祖母的心》(《火災》中)寫親子之愛與禮教的沖突,結果那一對新人物妥協了;這是現代一個極普遍極葛藤的現象。《平常的故事》里,理想被現實所蠶食,幾至一些無余;這正是理想主義者煩悶的表白。《前途》與此篇調子相類,但寫的是另一面。《城中》寫腐敗社會對於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疑忌與陰謀;而他是還在准備抗爭。《校長》與《搭班子》里兩個校長正在高高興興地計劃他們的新事業,卻來了舊勢力的侵蝕;一個妥協了,一個卻似乎准備抗爭一下。但《城中》與《搭班子》只說到「准備」而止,以後怎樣呢?是成功?失敗?還是終於妥協呢?據作品裡的空氣推測,成功是不會的;《城中》的主人公大概要失敗,《搭班子》里的大概會妥協吧?聖陶在這里只指出這種沖突的存在與自然的進展,並沒有暗示解決的方法或者出路。到寫《橋上》與《抗爭》,他似乎才進一步地追求了。《橋上》還不免是個人的「浪漫」的行動,作者沒有告訴我們全部的故事;《抗爭》卻有「集團」的意義,但結果是失敗了,那領導者做了祭壇前的犧牲。聖陶所顯示給我們的,至此而止。還有《在民間》是沖突的別一式。
聖陶後期作品(大概可以說從《線下》後半部起)的一個重要的特色,便是寫實主義手法的完成。別人論這些作品,總側重在題材方面;他們稱贊他的「對於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描寫」。這是並不錯的。聖陶的生活與時代都在變動著,他的眼從村鎮轉到城市,從兒童與女人轉到戰爭與革命的側面的一些事件了。他寫城市中失業的知識工人(《城中》里的《病夫》)和教師的苦悶;他寫戰爭時「城市的小資產階級」與一部分村鎮人物的利己主義,提心吊膽,瑣屑等(如茅盾先生最愛的《潘先生在難中》,及《外國旗》)。他又寫戰爭時兵士的生活(《金耳環》);又寫「白色的恐怖。」(如《夜》,《冥世別》——《大江月刊》三期)和「目前政治的黑暗」(如《某城紀事》)。他還有一篇寫「工人階級的生活」的《夏夜》(《未厭集》)(看錢杏邨先生《葉紹鈞的創作的考察》,見《現代中國文學作家》第二卷)。他這樣「描寫了廣闊的世間」;茅盾先生說他作《倪煥之》時才「第一次描寫了廣闊的世間」,似乎是不對的(看《讀〈倪煥之〉》,附錄在《倪煥之》後面)。他誠然「長於表現城市小資產階級」(錢語),但他並不是只長於這一種表現,更不是專表現這一種人物,或側重於表現這一種人物,即使在他後期的作品裡。這時期聖陶的一貫的態度,似乎只是「如實地寫」一點;他的取材只是選擇他所熟悉的,與一般寫實主義者一樣,並沒有顯明的「有意的」目的。他的長篇作品《倪煥之》,茅盾先生論為「有意為之的小說」,我也有同感;但他在《作者自記》里還說:「每一個人物,我都用嚴正的態度如實地寫」,這可見他所信守的是什麼了。這時期中的作品,大抵都有著充分的客觀的冷靜(初期作品如《飯》也如此,但不多),文字也越發精煉,寫實主義的手法至此才成熟了;《晨》這一篇最可代表,是我所最愛的。——只有《冥世別》是個例外;但正如魯迅先生寫不好《不周山》一樣,聖陶是不適於那種表現法的。日本藏原惟人《到新寫實主義之路》(林伯修譯)里說寫實主義有三種。聖陶的應屬於第二種,所謂「小布爾喬亞寫實主義」;在這一點上說他是小資產階級的作家,我可以承認。
我們的短篇小說,「即興」而成的最多,注意結構的實在沒有幾個人;魯迅先生與聖陶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他們的作品都很多,但大部分都有謹嚴而不單調的布局。聖陶的後期作品更勝於初期的。初期里有些別體,《隔膜》自頗緊湊,但《不快之感》及《啼聲》,就沒有多少精彩;又《曉行》,《旅路的伴侶》兩篇(《火災》中),雖穿插頗費苦心,究竟嫌破碎些(《悲哀的重載》卻較好)。這些時候,聖陶愛用抽象觀念的比喻,如「失望之淵」,「煩悶之淵」等,在現在看來,似乎有些陳舊或浮淺了。他又愛用駢句,有時使文字失去自然的風味。而各篇中作者出面解釋的地方,往往太正經,又太多。如《苦菜》(《隔膜》中)固是第一身的敘述,但後面那一個公式與其說明,也太煞風景了。聖陶寫對話似不頂擅長。各篇中對話往往嫌平板,有時說教氣太重;這便在後期作品中也不免。聖陶寫作最快,但決非不經心;他在《倪煥之》的《自記》里說:「斟酌字句的癖習越來越深」,我們可以知道他平日的態度。他最擅長的是結尾,他的作品的結尾,幾乎沒有一篇不波俏的。他自己曾戲以此自詡;錢杏邨先生也說他的小說,「往往在收束的地方,使人有悠然不盡之感。」
1930年7月,北平清華園。

4. 《背影》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1、創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親任徐州煙酒公賣局局長的差事也交卸了。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那年作者20歲。在那特定的場合下,做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並且幾年之後,想起那背影,父親的影子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1925年,作者有感於世事,便寫了此文。
2、簡介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3、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3-4]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5. 朱自清的《背影》是散文嗎

背影原指人的背面形象,也指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或依據,在古文中也指背景,是不少歌曲、詩歌、散文中的常用題材。《背影》是記實散文,它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6. 背影的作者是誰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7. 【背影】是小說還是散文

散文哈。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
小說與其他文學體裁比較,是一種最自由的敘事性的文學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既能在文中直敘作者的感情和見解,又能在文中根據情節的發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態。總之,它是可以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多角度、多層次— —充分反映五彩繽紛生活的全方位的創作「攝影機」。
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這就需要大膽無忌。正如魯迅所說「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力主通脫」。又如劉半農所說,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達」。還如一些人所說,「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 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8. 《背影》是老舍的作品嗎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9. 《背影》的作者是誰原文是什麼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原文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因為喪事,一半因為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0. 《背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什麼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對摒除了封建倫理的、飽含自然情感的父親形象的書寫。在這之後「父愛」的書寫,就成為了現代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

熱點內容
科幻小說ba 發布:2025-08-26 13:36:37 瀏覽:572
仙俠言情微小說 發布:2025-08-26 13:34:30 瀏覽:531
西子小說刺情閱讀 發布:2025-08-26 12:51:38 瀏覽:781
輕松小說女生推薦 發布:2025-08-26 12:38:52 瀏覽:70
小說都市言情轉身之後還是你 發布:2025-08-26 12:23:35 瀏覽:382
都市穿越之無限影視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6 12:03:52 瀏覽:923
007驚險小說全集閱讀 發布:2025-08-26 11:34:29 瀏覽:228
奇幻言情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26 11:05:50 瀏覽:647
小說林小樂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6 10:55:31 瀏覽:570
虐心虐身現代言情短篇小說 發布:2025-08-26 08:17:30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