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史選擇題
❶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考題及答案
考題:
題號:1
內容:
第一次文代會後來被當作是「當代文學」的起點,它召開於何時?
選項: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題號:2
內容:
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他們出身的地域、生活經驗、作品取材等出現了怎樣的轉移?
選項:
a、從東北向西北、中原
b、從東南沿海向西北、中原地帶
c、從中原地帶向東北
d、 從西北地帶向東南沿海
題號:3
內容:
50年代初,對「國際革命文藝」,尤其是對哪國文學的翻譯、評介,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選項:
a、朝鮮
b、 印度
c、 蘇聯
d、 英國
題號:4
內容:
下列左翼文學的資深人物中,誰在1954年以後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受到沖擊?
選項:
a、馮雪峰
b、 丁玲
c、 胡風
d、 周揚
題號:5
內容:
關於50年代文學界的沖突,表述不正確的一項為哪項?
選項:
a、是為現實政治、文學問題所引發
b、是文學界歷史矛盾的延續
c、各條不同矛盾線索是對等的關系
d、左翼文藝界內部的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題號:6
內容: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慢慢地/盛著純粹的酒,我怎麼能夠/用它的名字來獻給你呵」,寫作該詩句的是哪位詩人?
選項:
a、田間
b、 馮至
c、臧克家
d、何其芳
題號:7
內容:
艾青1950年到1957年出版的詩集中,哪部詩集最值得重視?
選項:
a、《芒市見聞》
b、《趕車傳》
c、《海岬上》
d、《青春頌》
題號:8
內容:
哪位外國詩人的詩被中國當代詩人稱為「插在路上的箭頭和旗幟」?
選項:
a、拜倫
b、馬雅可夫斯基
c、 裴多菲
d、 雪萊
題號:9
內容:
曾在部隊服役而走上詩歌創作道路,並說「因為我是士兵,我才寫詩;因為我寫詩,我才被稱為士兵」的詩人是誰?
選項:
a、公劉
b、李瑛
c、白樺
d、流沙河
題號:10
內容:
聞捷以少數民族生活寫成的《吐魯番情歌》、《博斯騰湖畔》等組詩,後來同他的其他詩作一起結集為哪部詩歌集?
選項:
a、《玉門詩抄》
b、 《新塞外行》
c、《西行剪影》
d、《天山牧歌》
答案目前沒有…… sorry!!
❷ 中國現代文學史歷年試題及答案
《海濱故人》在現代文學史上最早表現了女大學生們的生活,她們的思想和追求、苦悶和彷徨,宣洩了接受現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尋求人生意義和自我價值的心理,流露出強列的女性意識和現代意識。小說寫了露莎和她的幾位同窗女友從聚首言歡到風流雲散的過程,以婚戀的襲擾穿插其間,格調凄婉纏綿。
❸ 中國現代文學史真題
《中國現代文學史》試題
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3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塗黑。未塗、錯塗或多塗均無分。 1. 五四文學革命正式開始於 b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18年 D. 1921年 2. 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最早發表於b
A. 《京報副刊》 B. 《晨報副刊》 C. 《學燈》 D. 《新青年》
3. 1907年在日本東京演出五幕話劇《黑奴籲天錄》的是下列哪一話劇團體?a A. 春柳社 B. 民眾戲劇社 C. 戲劇協社 D. 春陽社 4. 郭沫若的詩集《女神》出版於c
A. 1919年 B. 1920年 C. 1921年 D. 1922年 5. 20年代中期出現了法對新文化運動的「甲寅派」,其主要代表是a A. 章士釗 B. 胡適 C. 吳宓 D. 陳源
6. 下列於1937年獲天津《大公報》文藝獎金並在當時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是a A. 《畫夢錄》 B. 《包身工》 C. 《名優之死》 D. 《給戰斗者》 7. 張愛玲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爐香》發表於b A. 1942年 B. 1943年 C. 1946年 D. 1947年
8. 革新後的《小說月報》是下列哪一文學社的機關刊物a A. 文學研究會 B. 創造社 C. 語絲社 D. 新月社 9. 下列屬於「東北作家群」代表作家的是a A. 舒群 B. 柔石 C. 葉紫 D. 丁玲 10. 中國現代最早的童話小說是c
A. 《超人》 B. 《命命鳥》 C. 《小雨點》 D. 《小坡的生日》
11. 1902年在日本橫濱問世的第一份中文小說雜志《新小說》的創辦者是a A. 梁啟超 B. 王國維 C. 林紓 D. 胡適
12.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於哪一年發表於《新青年》雜志a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21年 D. 1923年
13. 傾向於法國象徵派的三個詩人穆木天、王獨清、馮乃超屬於c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A. 文學研究會 B. 新月社 C. 前期創造社 D. 後期創造社 14. 被魯迅贊譽為「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的是b A. 冰心 B. 馮至 C. 徐志摩 D. 聞一多 15. 中國現代文壇首開「鄉土小說」之風的作家是d A. 彭家煌 B. 王魯彥 C. 許欽文 D. 魯迅 16.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於b
A. 1928年 B. 1930年 C. 1937年 D. 1942年 17. 用話劇形式創作「農村三部曲」(《五奎橋》 《香稻米》 《青龍潭》)的作家是c A. 田漢 B. 夏衍 C. 洪深 D. 李健吾 18. 艾青第一本詩集詩集《大堰河》出版於b A. 1935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40年 19. 代表郭沫若歷史劇最高成就的劇作是c
A.《高漸離》 B. 《南冠草》 C. 《屈原》 D. 《孔雀膽》 20. 長篇小說《財主底女兒們》的作者是b A. 張恨水 B. 路翎 C. 孫犁 D. 胡適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塗黑。未塗、錯塗、多塗或少塗均無分。 21. 下列哪些詩集問世於新文學的第一個十年?
A. 《嘗試集》 B. 《揚鞭集》 C. 《蕙的風》 D. 《新夢》 E. 《烙印》
22. 被魯迅稱道的「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包括?abce
A. 《官場現形記》 B.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 C. 《老殘游記》 D. 《新中國未來記》 E. 《孽海花》
23. 下列哪些是新文學第三個十年國統區文學的代表作家? A. 孫犁 B. 周立波 C. 丁玲 D. 袁水拍 E. 陳白塵
24. 下列屬於「九葉」詩人的有?bcde
A. 魯藜 B. 辛笛 C. 鄭敏 D. 袁可嘉 E. 穆旦
25. 以下屬於錢鍾書創作的文學作品是?abc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A. 《圍城》 B. 《走在人生邊上》 C. 《人?鬼?獸》 D. 《淘金記》 E. 《南行記》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70分)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6. 問題小說:所謂「問題小說」是指五四以後的幾年間(1919-1925)年形成的一種小說類型或題材熱,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戀愛等人生問題的小說。 27. 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成立於北京。「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它「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文學研究會簡章》),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
29.「九葉」詩派: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等九人。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0. 簡述晚清文學對五四新文學的影響。1.文學觀念的變化和現代格局的形成。2.翻譯文學的繁榮。3,「小說界革命」和小說創作的繁榮。4.話劇的萌芽。
31. 簡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學發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新青年是最早應啟蒙運動需要而誕生的綜合性文化批判刊物,同時也是整個「五四」新文化運動間新文化陣營向舊文化陣營進攻的主要陣地。
32. 簡述三十年代中國現代派詩歌出現的原因。 3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現代派詩歌普遍受到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啟發和影響。同時又承接了李金發為代表的20年代中國象徵詩派的某些藝術追求。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歌特別追求詩歌創作在總體上所產生的朦朧的美,追求以奇特觀念的聯絡和繁復的意象來結構詩的內涵。現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的心靈,詠嘆著濁世的哀音,表達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33. 比較分析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與周立波《暴風驟雨》在思想和藝術上的異同。34. 結合中國像代文學的發展進程和創作實踐,論述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價值和根本意義。
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是我國現代文壇反映農村土地改革的兩部長篇小說。它們在創作方法上存在諸多差異,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在刻畫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靜」的表現見長,後者以「動」的描寫取勝;在矛盾處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現出強烈的真實性,後者表現出鮮明的傾向性。通過比較分析,可以得出:在藝術手法上,《暴》要優於《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處理上,《桑》又要高於《暴》。形象展現了農村由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轉變的基本面貌,展示了農村階級關系、人際關系和部分社會習俗的變革。在藝術上具有「新穎獨到的大眾風格」,小說形式通俗化、大眾化,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絕大部分反映農村的生活和斗爭,追求的藝術境界是質朴純凈,被稱作「詩化小說」。)
魯迅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中國小說在他的手中開始並且成熟,從而進入中國文學的殿堂,走入世界文學之林。 他是現代雜文的開創者,他創作了大量的雜文,吧雜文這一藝術形式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魯迅雜文」。他在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發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嘗試具有詩的精魂和散文的外形的文體的作家。
❹ 現代文學史的復習資料
13
、中國詩歌會由左聯詩歌組發起組織的,成立於
1932
年
9
月,發起人有蒲風、穆木天、
楊騷、森堡(任鈞)等,在
1933
年
2
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
,以注重詩歌的現實
性、提倡詩歌的大眾化為主旨,史稱「新詩歌派」
。影響較大的詩人有蒲風、穆木天、
任鈞、楊騷、王亞平,柳倩等,代表人
-
蒲風,詩歌剛健質朴,面臨崩潰的動亂的農村
和中國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緒,是蒲風詩歌的兩大主題。
14
、七月詩派,是以文藝理論家胡風主編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為主要陣地而形成
的一個現實主義抒情詩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魯藜、綠原、阿壠、曾卓、蘆甸、孫佃、
化鐵、方然和牛漢等。
15
、
九葉詩派,
是在
40
年代中後期形成的一個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詩歌流派。
16
、京派:指
30
年代前後新文學中心南移上海後繼續在北京活動的一個自由主
義作家群。
17
、海派:除沈從文當年特指的張資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業文人外,
在這里主要指
20
年代後期開始活躍於上海的新感覺派。
18
、現代派指施蟄存受現代書局委託創辦文藝刊物《現代》
,所刊詩歌的作風不盡相同,但
其中相當多的詩特徵突出而醒目,從藝術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傾向。
提示:
1
、
五四後期從文學革命走向革命文學
2
、
胡適由
1919
年提倡「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到
1923
年大力提倡「整理國故」
,
開始背離五四精神。
3
、
魯迅創造於五四時期的白話短篇小說曾分別收入
1923
年
8
月由新潮社出版的《吶喊》
和
1926
年
8
月由被北新書局出版的《彷徨》兩本小說集中。
4
、
魯迅從事過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數量最多的是他的雜文,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是貫穿
他雜文始終的靈魂。
5
、
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均為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精品。
6
、
《狂人日記》中並用著兩種創作方法:實寫人物,用的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
象徵主義。
7
、
魯迅的小說在藝術上一方面大膽借鑒了西方小說的表現手法,
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國傳
統小說的長處,從而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魯迅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
藝術,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
8
、
問題小說是提出一種問題,借小說來研究它,求人解決的。
9
、
1933
年出版了王統照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山雨》
10
、
魯迅散文詩集是《野草》於
1927
年出版,標志著散文詩的成熟。
11
、
異域色彩、
宗教氛圍、
愛情線索的交織融合構成了許地山初期小說傾向於浪漫主義
傳奇的三個主要因素。實際上,隱伏在其下是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國之感和良苦用
心。
12
、
冰心的問題小說圍繞著
「愛的哲學」
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階段,
從追尋到宣揚,
最後
信疑參半,這是冰心小說獨特的旋律。
13
、
1923
年
1
月冰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
《繁星》
,同年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散文集
《超人》
。
14
、
1927
年發表的《過去》與
1928
年發表的《迷羊》
,形成了郁達夫創造路向的轉折。
他開創了現代抒情小說或稱「自我小說」的新體式。
15
、
《賣蘿卜人》是中國現代最早出現的無韻詩,
《窗紙》
、
《無聊》是現代最早的散文
詩。
16
、
周作人、
錢玄同、
劉半農、
胡適等人在批判過程中倡導建立中國現代戲劇理論,
其
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戲劇當作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寫實主義戲劇。
17
、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上大量嘗試散文詩創造的第一人。
18
、
30
年代的小說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就是「革命
+
戀愛」的小說模式出現。
19
、
張恨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史上的集大成作家。
簡答題:
(
1
)
五四文學的基本特徵:
一、理性精神的張揚(五四文化思潮對國民的作用在於啟蒙)
二、感傷的精神標記
三、個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國文學史上「個人」表現最突出的時期)
四、
創造方法的多樣化探索
(
2
)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1
、
善於抓取類型,畫出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使議論和形象相結合
2
、
善於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展開邏輯嚴密的論證
3
、
善於運用聯想,將不同時空發生的現象聯系起來分析,增強了作品的歷史底蘊和深邃內
涵
4
、
篇章短小精悍,筆墨凝練犀利,銳利如匕首投槍
(
3
)
郁達夫《沉淪》
、
》
《出奔》
、
《遲桂花》的浪漫派抒情小說有何特點?
1
、
自我的抒情
。他的小說大多帶有「自敘傳」的色彩,在相當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作
者個人出身、經歷、個性、氣質、教養、人際交遊、審美趣味。從初期的作品《沉淪》
到《春風沉醉的晚上》
、
《茫茫夜》
,直至《過去》
、
《遲桂花》沒有一個不帶有作者本人
的身影和精神氣質。而且第一人稱主觀敘事的角度尤為郁達夫所喜用,
(在他全部
50
多
篇小說中,採用第一人稱的就有
40
來篇。
)
2
、
感傷的抒情
。他認為:
「小說的表現,重在感情」
,並且把「情調」二字視為衡量小說優
劣高下的主要標准。
3
、
結構的散文化。
其小說既以抒情為中軸而輕視情節的結構,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說的散文
化傾向,如《沉淪》雖無貫穿前後的情節線索,而主人公「他」的孤獨感、苦悶感及感
傷情調卻一以貫之,形成作品內在的一種凝聚力量。因此它被視為郁達夫的代表作。
4
、
流麗、清新的文筆
。他的用筆與其主觀色彩、抒情傾向相契合,飽孕感情,富有色彩與
節奏,一如春水行雲,流動感強,很少使用靜觀的筆觸敘事、抒情、寫景。如異國的蒼
天皎日(
《沉淪》
)
,古都的蘆盪殘照(
《小春天氣》
)等,都顯出「清、細、真」的特色。
(
4
)
新文學始於文學革命,於
20
年代呈現繁榮景象,而新文學運動中,造成了現代散
文的繁榮,也決定了現代散文的主要特點。
第一,
五四運動對於「人」的觀念的發現,影響於散文,便是表現個性,革新了散文的內
容。
第二,
擴大了表現生活的范圍。
第三,
文體多樣,表現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
承受了世界文學的廣泛影響,英國的小品,蒙田的隨筆,尼採的箴言警句,屠格涅
夫的散文詩,
泰戈爾、
廚川百村在
20
年代對我國散文的文體、
風格都或直接或間接
地發生過影響。
第五,
新文學運動初期和
20
年代的散文,
都表現著散文作家們的深厚的學養,
在思想、
藝
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
5
)
新的人文主義文學觀的四個特徵:
1
、
根本是受外國的影響
2
、
推崇情感輕視理性
3
、
所採取的對人生的態度是印象的
4
、
主張皈依自然並側重獨創
論述題:
(
1
)阿
Q
是一個什麼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其意義是什麼?
阿
Q
的人物形象:
《阿
Q
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傑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
代小說。而阿
Q
是被認為是一個落後不覺悟的、帶有精神病態的農民形象。
(
2
)對郭沫若詩集《女神》的論述。
(
P97
——
103
)
第一部成熟的詩集,
「五四」精神的代表,沖破樊籬,呼喚自由,泛神論
(
3
)對《子夜》的理解
P172-177
(吳蓀甫)
(
4
)對《駱駝祥子》的理解
P184
——
189
藝術成就——人物形象——祥子、虎妞
(
5
)巴金代表作《家》的人物形象:高覺新、覺慧
P197
(
6
)老舍的創作道路
(
7
)沈從文的創作特點《邊城》
P210
——
212
(
8
)戴望舒詩歌創作的特點
P216
——
219
(
9
)曹戲劇的意義與貢獻
P242
(
10
)曹禺《雷雨》周朴園直接引起了
2
個家庭的
30
年的矛盾沖突
人物形象:
(周朴園、繁猗)重點、周萍、魯媽
第一個十年的社團:
文學研究會
P23
;創造社
P24
;
新月社
P80
;
第二個:
左聯成立
P132
;中國詩歌會
P213
;
新感覺派
P158
;現代派
P215
;東北作家群派
P203
第三個:
文協
P255
;七月詩派
P293
;
九葉詩派
P300
三十年代有較大影響的作品有:
茅盾的《蝕》
(包括《幻滅》
、
《動搖》
、
《追求》三個中篇)
,
《子夜晚》
巴金《滅亡》
、
《愛情三部曲》
(包括《霧》
、
《雨》
、
《電》三個中篇)
、
《家》
、
《春》
、
《秋》
、
《春
天里的秋天》
、
《雪》
、
《新生》
、
《砂丁》
老舍的《貓城記》
、
《駱駝祥子》
、
《離婚》
葉紹鈞《倪煥之》
王統照《山雨》
魯彥的《憤怒的鄉村》
蔣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
柔石的《二月》
丁玲的《韋護》
沈從文的啊《邊誠》
蕭軍的《八月的鄉村》
蕭紅的《生死場》
李劼人的《死水微瀾》等
有影響的三部曲作品
茅盾的《蝕》三部曲、
《農村三部曲》
(包括《春蠶》
、
《秋收》
、
《殘冬》三部短篇)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包括《家》
、
《春》
、
《秋》三部長篇)
、
《愛情三部曲》
李劼人的「大波」系列(包括《死水微瀾》
、
《暴風雨前》
、
《大波》三部長篇)等
13
、中國詩歌會由左聯詩歌組發起組織的,成立於
1932
年
9
月,發起人有蒲風、穆木天、
楊騷、森堡(任鈞)等,在
1933
年
2
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
,以注重詩歌的現實
性、提倡詩歌的大眾化為主旨,史稱「新詩歌派」
。影響較大的詩人有蒲風、穆木天、
任鈞、楊騷、王亞平,柳倩等,代表人
-
蒲風,詩歌剛健質朴,面臨崩潰的動亂的農村
和中國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緒,是蒲風詩歌的兩大主題。
14
、七月詩派,是以文藝理論家胡風主編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為主要陣地而形成
的一個現實主義抒情詩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魯藜、綠原、阿壠、曾卓、蘆甸、孫佃、
化鐵、方然和牛漢等。
15
、
九葉詩派,
是在
40
年代中後期形成的一個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詩歌流派。
16
、京派:指
30
年代前後新文學中心南移上海後繼續在北京活動的一個自由主
義作家群。
17
、海派:除沈從文當年特指的張資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業文人外,
在這里主要指
20
年代後期開始活躍於上海的新感覺派。
18
、現代派指施蟄存受現代書局委託創辦文藝刊物《現代》
,所刊詩歌的作風不盡相同,但
其中相當多的詩特徵突出而醒目,從藝術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傾向。
提示:
1
、
五四後期從文學革命走向革命文學
2
、
胡適由
1919
年提倡「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到
1923
年大力提倡「整理國故」
,
開始背離五四精神。
3
、
魯迅創造於五四時期的白話短篇小說曾分別收入
1923
年
8
月由新潮社出版的《吶喊》
和
1926
年
8
月由被北新書局出版的《彷徨》兩本小說集中。
4
、
魯迅從事過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數量最多的是他的雜文,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是貫穿
他雜文始終的靈魂。
5
、
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均為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精品。
6
、
《狂人日記》中並用著兩種創作方法:實寫人物,用的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
象徵主義。
7
、
魯迅的小說在藝術上一方面大膽借鑒了西方小說的表現手法,
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國傳
統小說的長處,從而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魯迅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
藝術,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
8
、
問題小說是提出一種問題,借小說來研究它,求人解決的。
9
、
1933
年出版了王統照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山雨》
10
、
魯迅散文詩集是《野草》於
1927
年出版,標志著散文詩的成熟。
11
、
異域色彩、
宗教氛圍、
愛情線索的交織融合構成了許地山初期小說傾向於浪漫主義
傳奇的三個主要因素。實際上,隱伏在其下是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國之感和良苦用
心。
12
、
冰心的問題小說圍繞著
「愛的哲學」
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階段,
從追尋到宣揚,
最後
信疑參半,這是冰心小說獨特的旋律。
13
、
1923
年
1
月冰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
《繁星》
,同年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散文集
《超人》
。
14
、
1927
年發表的《過去》與
1928
年發表的《迷羊》
,形成了郁達夫創造路向的轉折。
他開創了現代抒情小說或稱「自我小說」的新體式。
15
、
《賣蘿卜人》是中國現代最早出現的無韻詩,
《窗紙》
、
《無聊》是現代最早的散文
詩。
16
、
周作人、
錢玄同、
劉半農、
胡適等人在批判過程中倡導建立中國現代戲劇理論,
其
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戲劇當作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寫實主義戲劇。
17
、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上大量嘗試散文詩創造的第一人。
18
、
30
年代的小說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就是「革命
+
戀愛」的小說模式出現。
19
、
張恨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史上的集大成作家。
簡答題:
(
1
)
五四文學的基本特徵:
一、理性精神的張揚(五四文化思潮對國民的作用在於啟蒙)
二、感傷的精神標記
三、個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國文學史上「個人」表現最突出的時期)
四、
創造方法的多樣化探索
(
2
)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1
、
善於抓取類型,畫出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使議論和形象相結合
2
、
善於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展開邏輯嚴密的論證
3
、
善於運用聯想,將不同時空發生的現象聯系起來分析,增強了作品的歷史底蘊和深邃內
涵
4
、
篇章短小精悍,筆墨凝練犀利,銳利如匕首投槍
(
3
)
郁達夫《沉淪》
、
》
《出奔》
、
《遲桂花》的浪漫派抒情小說有何特點?
1
、
自我的抒情
。他的小說大多帶有「自敘傳」的色彩,在相當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作
者個人出身、經歷、個性、氣質、教養、人際交遊、審美趣味。從初期的作品《沉淪》
到《春風沉醉的晚上》
、
《茫茫夜》
,直至《過去》
、
《遲桂花》沒有一個不帶有作者本人
的身影和精神氣質。而且第一人稱主觀敘事的角度尤為郁達夫所喜用,
(在他全部
50
多
篇小說中,採用第一人稱的就有
40
來篇。
)
2
、
感傷的抒情
。他認為:
「小說的表現,重在感情」
,並且把「情調」二字視為衡量小說優
劣高下的主要標准。
3
、
結構的散文化。
其小說既以抒情為中軸而輕視情節的結構,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說的散文
化傾向,如《沉淪》雖無貫穿前後的情節線索,而主人公「他」的孤獨感、苦悶感及感
傷情調卻一以貫之,形成作品內在的一種凝聚力量。因此它被視為郁達夫的代表作。
4
、
流麗、清新的文筆
。他的用筆與其主觀色彩、抒情傾向相契合,飽孕感情,富有色彩與
節奏,一如春水行雲,流動感強,很少使用靜觀的筆觸敘事、抒情、寫景。如異國的蒼
天皎日(
《沉淪》
)
,古都的蘆盪殘照(
《小春天氣》
)等,都顯出「清、細、真」的特色。
(
4
)
新文學始於文學革命,於
20
年代呈現繁榮景象,而新文學運動中,造成了現代散
文的繁榮,也決定了現代散文的主要特點。
第一,
五四運動對於「人」的觀念的發現,影響於散文,便是表現個性,革新了散文的內
容。
第二,
擴大了表現生活的范圍。
第三,
文體多樣,表現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
承受了世界文學的廣泛影響,英國的小品,蒙田的隨筆,尼採的箴言警句,屠格涅
夫的散文詩,
泰戈爾、
廚川百村在
20
年代對我國散文的文體、
風格都或直接或間接
地發生過影響。
第五,
新文學運動初期和
20
年代的散文,
都表現著散文作家們的深厚的學養,
在思想、
藝
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
5
)
新的人文主義文學觀的四個特徵:
1
、
根本是受外國的影響
2
、
推崇情感輕視理性
3
、
所採取的對人生的態度是印象的
4
、
主張皈依自然並側重獨創
論述題:
(
1
)阿
Q
是一個什麼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其意義是什麼?
阿
Q
的人物形象:
《阿
Q
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傑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
代小說。而阿
Q
是被認為是一個落後不覺悟的、帶有精神病態的農民形象。
(
2
)對郭沫若詩集《女神》的論述。
(
P97
——
103
)
第一部成熟的詩集,
「五四」精神的代表,沖破樊籬,呼喚自由,泛神論
(
3
)對《子夜》的理解
P172-177
(吳蓀甫)
(
4
)對《駱駝祥子》的理解
P184
——
189
藝術成就——人物形象——祥子、虎妞
(
5
)巴金代表作《家》的人物形象:高覺新、覺慧
P197
(
6
)老舍的創作道路
(
7
)沈從文的創作特點《邊城》
P210
——
212
(
8
)戴望舒詩歌創作的特點
P216
——
219
(
9
)曹戲劇的意義與貢獻
P242
(
10
)曹禺《雷雨》周朴園直接引起了
2
個家庭的
30
年的矛盾沖突
人物形象:
(周朴園、繁猗)重點、周萍、魯媽
第一個十年的社團:
文學研究會
P23
;創造社
P24
;
新月社
P80
;
第二個:
左聯成立
P132
;中國詩歌會
P213
;
新感覺派
P158
;現代派
P215
;東北作家群派
P203
第三個:
文協
P255
;七月詩派
P293
;
九葉詩派
P300
三十年代有較大影響的作品有:
茅盾的《蝕》
(包括《幻滅》
、
《動搖》
、
《追求》三個中篇)
,
《子夜晚》
巴金《滅亡》
、
《愛情三部曲》
(包括《霧》
、
《雨》
、
《電》三個中篇)
、
《家》
、
《春》
、
《秋》
、
《春
天里的秋天》
、
《雪》
、
《新生》
、
《砂丁》
老舍的《貓城記》
、
《駱駝祥子》
、
《離婚》
葉紹鈞《倪煥之》
王統照《山雨》
魯彥的《憤怒的鄉村》
蔣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
柔石的《二月》
丁玲的《韋護》
沈從文的啊《邊誠》
蕭軍的《八月的鄉村》
蕭紅的《生死場》
李劼人的《死水微瀾》等
有影響的三部曲作品
茅盾的《蝕》三部曲、
《農村三部曲》
(包括《春蠶》
、
《秋收》
、
《殘冬》三部短篇)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包括《家》
、
《春》
、
《秋》三部長篇)
、
《愛情三部曲》
李劼人的「大波」系列(包括《死水微瀾》
、
《暴風雨前》
、
《大波》三部長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