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族小說的鼻祖是
『壹』 《家》是現代什麼小說的鼻祖
長篇小說《家》,是文學大師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巨制。
家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最受歡迎的一本。
在小說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的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
『貳』 目前網路小說各類的鼻祖分別是哪本書啊
網游小說《夢幻魔界王》修真是《飄渺之旅》《天魔神譚》 幻獸系統的《小兵傳奇》 算科幻的吧 穿越是《交錯時光的愛戀》1993年的。。。之後是《我的靈魂在古代》吧盜墓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三叔《盜墓筆記》(鬼吹燈比較早,但俺們喜歡盜墓筆記)黑道小說記憶中是《壞蛋是怎樣煉成的》中國第一本耽美應該是《品花寶鑒》武俠《昆侖》不一定是鼻祖,但不可否認其價值軍事《狼群》科幻小說 法國 儒勒·凡爾納威爾斯《80天環游地球》重生:《重生傳說》推理 美國埃德加·愛倫·坡無限類《無限恐怖》穿清:金子的《夢回大清》言情《惡魔之吻》靈異小說《冤鬼路》同人《荒蕪之路》職場王強的《圈子圈套三部曲》就這些吧
『叄』 家族小說的鼻祖 家族小說的鼻祖是誰呢 求回答 謝謝
這個是沒有準確答案的 鼻祖要追出來就太麻煩了 現在網上也沒得的
『肆』 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小說奠基人是誰
魯迅
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發表魯迅《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內容和形式上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發展的新時代。
繼《狂人日記》後,魯迅在1918-1922年間連續寫了15篇小說,1923年收入《吶喊》,1924-1925年間創作11篇小說,加上從《吶喊》中抽出的《不周山》編為《彷徨》
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吶喊》和《彷徨》史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之作,也是成熟之作。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魯迅是中國新文學的鼻祖,是新文化運動的暢導者.是中國第一個白話文寫小說的.是偉大的精神導師,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旗幟,是偉大思想家,文學家,學者.
『伍』 為什麼福樓拜被認為是現代小說的鼻祖
他提倡的"客觀化寫作"為現代主義敘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範例,出於對現實和歷史的厭惡,他在創作中非常重視描繪平庸的日常生活,這使得其作品在情節構造上出現一種日常化的趨勢。這一創作手法也給現代主義作家很大啟發,並最終導致了"淡化情節"這種現代主義創作手法的出現。文章以客觀化寫作、情節的日常化為切入點。
福樓拜主張小說家應像科學家那樣實事求是,要通過實地考察進行准確地描寫。同時,他還提倡「客觀而無動於衷」的創作理論,反對小說家在作品中表現自己。在藝術風格上,福樓拜從不作孤立、單獨的環境描寫,而是努力做到用環境來烘託人物心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還是語言大師,注重思想與語言的統一。他認為:「思想越是美好,詞句就越是鏗鏘,思想的准確會造成語言的准確。」又說:「表達愈是接近思想,用詞就愈是貼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經常苦心磨練,慘淡經營,注意錘煉語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語言精練、准確、鏗鏘有力,是法國文學史上的「模範散文」之作
『陸』 中國現代小說的鼻祖是誰你知道他的那些小說
我國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滸傳》。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於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狂人日記》。
八十年代現代派言情小說,是瓊瑤為首,但她不及民國時期的張恨水早,張恨水的方情小說,那是相當地厲害。但他也未必能稱得上是鼻祖,因為紅樓夢中的寶黛之戀,算不算言情小說呢?要算,曹雪芹當是鼻祖。
『柒』 現代武俠小說的鼻祖是誰
近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平江不肖生。基本介紹:平江不肖生(1889一1957),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俠小說家,為20年代俠壇首座,
『捌』 誰被稱為現代文學鼻祖
施蟄存
施蟄存(1905 200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詩人、文學翻譯家,中國現代派文學的重要開創者。
1922年考進杭州之江大學,次年入上海大學,1926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與同學戴望舒、劉吶鷗等創辦《瓔珞》旬刊。
1932年起主編大型文學月刊《現代》。
1952年後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授。
1950年至1958年翻譯了200萬字外國文學作品。
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已刊行短篇小說集有《上元燈》、《將軍的頭》、《李師師》、《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其中不乏心理分析小說代表作。
散文集有《燈下集》、《待旦錄》。
學術研究領域著有《唐詩百話》、《詞學名詞釋義》、《花間新集》、《讀詞叢札》,校勘整理了《陳子龍詩集》。
收藏歷代碑帖700餘種,匯編成一套《歷代碑刻墨影》。
「世紀悖論」前天在華東醫院,施蟄存停止了他的腳步。這是一位不應該被遺忘的世紀老人,無論是20世紀30年代的新感覺派小說,還是此後幾十年的學術成績。施蟄存既是鼻祖,又是碩果。
藝術與學術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冰山,沉在水下的既堅硬又光潔,但它們始終沉在水下。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場是最令人產生新感覺的母題,而這新感覺卻經常被人遺忘。
在華東醫院的另一個房間里,另一位世紀老人巴金正在度過100歲的生日,但他卻無法知道,七十年前,那個在《現代》雜志上發表他的作品的施蟄存,已經先他一步走開。愚園路上有許多貼著「舊上海」的酒吧、茶坊,那裡的上海人正捧著《今生今世》,念叨著張愛玲的傳奇,而傳奇的張愛玲,在七十年前,也只是《現代》的讀者。世紀老人在經歷了太多的風霜後,大都已經凋零,而剛剛辭世的施蟄存,只是在上海激起一點小小的波瀾,這真的令人生憾。任憶《現代》雜志當著名作家王蒙在80年代中期發表一系列以所謂的意識流手法寫成的小說時,讀書界為之驚震,人們認為這是真正的現代派,殊不知類似這樣的東西,在半個世紀前的十里洋場早已漂亮地展示過了。那時候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30年代的上海曾經出現過一本雜志叫《現代》。
《現代》雜志的編者施蟄存,是第一個有意識的、大量的以小說藝術操練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的中國作家。評論家蘇雪林說,如果要她開一張五四以後新文學最優秀的作品目錄的話,那麼施蟄存的小說集《將軍底頭》肯定會佔一個位置。施蟄存在30年代末發表了最後一篇小說後,即告別文學創作,遁入大學講堂,藏身古文經典。重要的文學雜志,魯迅、巴金都曾在雜志上發表過小說、雜文。名教授看施蟄存
徐中玉、錢谷融都是華東師大的知名教授,在談起施蟄存來,他們都充滿了景仰與惋惜。
徐中玉:堅定的自由主義
施先生極有個性,講話十分風趣,知識相當淵博。他沒有留過學,但法文、英文十分出眾,翻譯了很多東西,堪稱學貫中西。對文化考證、碑帖研究也很有建樹。他的學術主張,可能是一輩子堅定的自由主義者。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古今中外文化。而現在國內外都把他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這本身就說明他作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錢谷融:為藝術而藝術
他是個重個性、有真性情的人。有點為藝術而藝術,講趣味。他的愛好相當廣泛,而一旦看準了就會全身心地撲上去。我與老人同事整整50年,他的一生遭遇過一些曲折,一度曾被調離教學崗位到資料室,但他淡然處之,工作依舊相當認真,而且在他的各項研究領域都很有建樹,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采訪施蟄存
踏上吱吱作響的木製樓梯,我走進了施蟄存在上海愚園路的家。房間很靜,到處堆滿了書。「我每天早上看四五份報紙,每周給《文匯報》的副刊寫一篇文物方面的小稿。?崩先慫檔檬焙蠐械鬮弈巍?
仔細地看完了我的采訪提綱後,老人戴上了助聽器,用略帶顫抖的手拿起一支已經吸過一半的雪茄,當我表示要幫忙點火時,老人拒絕了。
這個經歷本世紀喧嘩與騷動的文化老人說:「改革開放20多年,各個方面都在開放,但文化的改革開放比較遲,而且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改革開放上。改革是把過去不好的改掉,開放是把過去關緊的門打開。而文化關鍵還是創造。」
對於當前中國文化的現狀,這位在30年代文壇就高擎現代派大旗的老人頗有微詞。他說:「從現在的情況看,現在的青年作家,創造力不夠。現在青年的作品淺薄得很。他們的文化基礎不夠扎實,語文水平也不夠。」
老人的話也許有點刺耳,但是當下的青年作家在學養上的先天不足是顯而易見的。段曉東(原載《青島日報》1999年10月25日第五版)
『玖』 現代小說的鼻祖是什麼
12世紀法國一個同樣重要的創新是創作了篇幅更長、叫作「傳奇故事」的敘事詩。它們是現代小說現在所能確定的鼻祖:講述動人的故事,往往以刻劃人物特徵見長,主題通常是愛情和冒險。有些傳奇故事發揮古典希臘人的主題,但最著名和寫得最好的是「亞瑟王傳奇」系列。這些傳奇取材於克爾特人英雄亞瑟王及其眾多豪俠騎士傳奇性的業績。創作亞瑟王傳奇的第一位偉大作家是法國北部詩人克雷蒂安·德·特魯瓦,他活躍於約1165至1190年之間。克雷蒂安在創立和構建傳奇故事這種新形式方法居功甚偉,同時他在主題和創作態度方面也有所創新。如果說行吟詩人頌揚單相思和婚外私通,那麼克雷蒂安·德·特魯瓦最先提出了在婚姻范圍內的浪漫愛情的理想。此外,他不僅描繪了人物的行為,而且描述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
『拾』 誰被稱為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人
是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多,但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卡夫卡生活和創作活動的主要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家庭因素與社會環境,造成了他與社會與他人的多層隔絕,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而社會的腐敗,奧匈帝國的強暴專制,政治矛盾與民族矛盾的雙重困擾,人民生活的貧窮困苦,經濟的衰敗,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鬱的卡夫卡內心的苦悶。於是,時時縈繞著他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
美國詩人奧登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系。」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郁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後世的許多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如「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等都把卡夫卡奉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是20世紀絕無僅有的寫作天才。他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等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變形記》是其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他的三部長篇小說是《審判》、《城堡》和《美國》。
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的手法,表現人的孤立、絕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興起的「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和在美國出現的「黑色幽默」小說等文學流派都受到卡夫卡小說的影響。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只要你能讀進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脈絡,定會獲益匪淺。下點功夫讀一讀卡夫卡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