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鄉土小說對中國現代文學小說的貢獻

鄉土小說對中國現代文學小說的貢獻

發布時間: 2021-08-17 16:21:04

① 鄉土文學的意義,200字

在現代中國,關於「鄉土文學」的闡述最早來源於魯迅,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說「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雖然說魯迅先生在這里對「鄉土文學」沒有做出正面的定義,但是他為後來的鄉土作家勾畫出了鄉土小說的創作面貌。現代鄉土文學主要取材於故鄉、農村或鄉鎮的生活,具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地方色彩和民俗美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社會文化相互撞擊而迸發的藝術火花。「五四」運動之後,大批的青年知識分子,為拯救國家和民族的事業或被個性解放等新思潮所吸引,紛紛湧入城市。在逐漸半殖民地化的城市中,他們既接受了工業文明的熏陶,具有了一定的現代意識,同時也備嘗了理想與現實背離的苦果,在魯迅先生「改造國民性」思想的啟迪下,帶著濃重的鄉思、鄉戀、鄉愁,以及對童年的回憶,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顯示了鮮明的地方色彩,從總體上呈現出比較自覺而可貴的民族化追求,開創了現代文學史上堪稱一大創作潮流的鄉土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魯彥、許欽文、蹇先艾、台靜農、許傑、彭家煌、沙汀、艾蕪等。鄉土文學一時之間成為一股引人注目的文學潮流,這是中國新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作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的魯迅,在鄉土文學的發展中有著巨大的影響。一、魯迅小說開啟了鄉土型人物系列的源頭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魯迅第一個把阿Q、閏土、祥林嫂、七斤、雙喜、阿發等充滿鄉土氣息的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比如祥林嫂成為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代名詞,阿Q是一個永遠都說不盡的人物形象……從阿Q到阿二(徐欽文《鼻涕阿二》)、阿長(王魯彥《阿長賊骨頭》)、豬三哈(彭家煌《陳四爹的牛》);從祥林嫂到用紅燈超度兒子亡魂的得銀媽(台靜農《紅燈》)、喪夫別子隻身到城裡幫工的李媽(王魯彥《李媽》)、兒子被殺孤苦無依的駱毛媽(蹇先艾《水葬》),人們可以鮮明地看出師法、承繼的痕跡。在魯迅小說人物塑造的輝煌成就啟示下創造的充滿鄉土氣息的形象,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鄉土小說中,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二、魯迅小說推動了一代鄉土文學的振興中國新文學史上,魯迅是把鄉風民俗的描寫與啟蒙的宗旨、深邃的思想、精粹圓熟的藝術融為一體的創始者。鄉村社會的淳樸、寧靜、和諧讓人們無比眷戀,魯迅依據故鄉生活的經歷「復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風俗畫和灰色的世態畫。如《故鄉》中的金色月夜、《社戲》中的朦朧月色、《風波》中的土場黃昏……清新淡雅,宛如一幅幅水墨畫。又如《祝福》中對預備收稿日期:2011-02-15作者簡介:李芳(1970-),女,山西晉城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魯迅小說對現代鄉土文學的影響李芳(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山西晉城048026)摘要:五四運動之後,鄉土文學一時間成為一股引人注目的文學潮流,魯訊小說在鄉土文學的發展中有著巨大的影響。本文從

② 鄉土文學對現代人的影響

這道題應該是講中國文學的吧,鄉土文學對現代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積極方面。

鄉土文學作為文學作品題材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往往是作家、文學家這一社會群體最早樂意取材的領域,也是人類活動最為熟悉的范疇之一。例如上世紀二十年代大陸的鄉土文學,台灣地區六、七十年代的鄉土文學,起到了推動文學發展的作用。

同時,鄉土文學的產生促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也促成了各地流域文化的傳播,如今天有「秦軍」這樣的形容陝西地域文化作家群的詞語。一部分地方氣息濃厚的鄉土文學作品,經演繹後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道的文化娛樂題材。

(2)消極方面。

由於鄉土文學本身不可避免的地域性,決定了讀者群在閱讀時必須對相關風俗習慣有更多的了解,這是日益城市化的現代人難以體會的,如沙汀筆下的邊遠川西鄉村,沒有生活過的人會覺得很陌生。

另外,正是現代文明的「侵入」,使得我們對鄉土文學的評價與研究逐漸成為追憶,也許鄉土文學的沒落具有必然性。

這是個人的一些膚淺看法,如有不當或覺得離題的,請多多指正。

③ 趙樹理的小說寫作對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新貢獻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樹理小說敘述中的民俗色彩
由於作家深深紮根於農村,飽嘗大地的乳汁,流淌著農民的血液,一言一行,一思一念,無不表現出鄉村民俗對他的影響,所以在他文學創作中也時時閃現出民俗的光彩。
小說中人物形象上的民俗性體現
作為一個具有整體統一性的特徵的民俗性,同樣充分地表現出趙樹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上。他的小說中舊派人物往往比新派人物塑造的更為生動、形象,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對舊派人物的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這些舊派人物的刻畫上滲入了濃濃的鄉情風俗。他們世代生活在封閉、落後的山區農村,太行山限制了他們的視野,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地域紋變化,而他們的性格也由之生成。
小說中豐富的民間語言特色
馬良春在《試論趙樹理創作的民族風格》中以為,趙樹理從內容到形式繼承並發揚了我國文學創作的優良傳統,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格,依據內容對形式起著決定性作用,他從「時代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分析趙樹理小說中的「民俗內容」。而在探討趙樹理作品的「新的民族」形式時,他主要談了幾個方面。一,語言:1.朴實;2.幽默活潑,剛健峭拔。
總之,趙樹理運用民俗使他創作的小說鮮明而又有獨特的地方色彩。而他的創作,在根本風格上,並不反對當時延安文藝政策的緊跟,而是他原來的審美情趣,藝術理想、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經歷,與當時的主流政治提倡的不謀而合。多方面的民俗性導致了趙樹理作品的「土裡土氣」,而「民俗性」是其集中地體現。

希望有用啊

④ 以作家作品為例,說明鄉土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主要價值

家作品為例
說明鄉土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了主要價值
現在對農村價值的作品特別看好
因為它反映了當時現在農村的繁榮生活和一系列的人文景觀

⑤ 什麼是現代文學中的鄉土小說

我想告訴樓上的,你提到的幾位,嚴格說屬於當代……
關於鄉土小說的定義,始見於魯迅先生《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 序》中,魯迅認為「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又說他們的作品大多是回憶故鄉的,因此也隱現著鄉愁。鄉土小說就是這類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鄉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重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它們在當時出現的文學背景是因「五四」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讀者欣賞小說心理的進步要求著藝術上的突破。
1923年周作人連續發表了《地方與文藝》、《舊夢》等文章,提倡鄉土藝術。周作人也就成為了鄉土小說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文壇出現了鄉土小說的創作熱潮:如王魯彥的《柚子》;彭家煌的《慫恿》、台靜農的《地之子》等。魯迅的《孔乙己》、《風波》、《故鄉》、《祝福》等也可以歸入鄉土小說之列。我們在談論鄉土小說的時候往往不怎麼提到魯迅,實際上魯迅才是開現代鄉土小說創作風氣的大師。
鄉土小說是為人生文學觀念的延伸,也受到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啟迪,對自己熟悉的鄉村生活的回憶和抒寫,對傳統鄉村陋習的揭示,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在創作傾向上注重社會性以及寫實的多元性,側重於社會理性的思考,不成熟,幼稚,片面的將文學理解為社會啟蒙的工具,注重文學的宣傳效果。
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
(1)五四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讀者心理的進步,希望看到更為廣闊的、非概念化的真實的社會人生。
(2)五四運動退潮之後,作家與讀者面對現實的濃烈的苦悶情緒,帶來濃郁的鄉愁
(3)周作人等理論家的提倡
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所謂「第一個十年」的鄉土小說概況。
第二個十年裡已經基本不出現鄉土小說這種提法。像樓上的幾個朋友也提到過的沈從文等人被看作是「京派作家」,其實他們的筆墨也主要集中在鄉村。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以小說《邊城》為代表,極盡美好之能事,充分體現了沈從文先生本身的美學理想。從他寫湘西與都市兩幅筆墨的得失我們也能看出,沈從文是要用湘西的美來襯托都市的惡的。
京派以不若海派之紅火。被稱為「最後一個京派作家」的王曾祺先生逝世後,寫鄉土就不再有什麼讓人驚艷的筆墨了。

部分參考了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先生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若是有興趣還是可以找一些別的文學史來看看。
還有一部分純屬個人見解,有失偏頗之處還請見諒。

⑥ 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鄉土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1、陳忠實的《白鹿原》

《白鹿原》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以反映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的堅守與頹敗為敘事線索,講述了白鹿原村裡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間的故事。

20世紀80年代初興起了「反思文學」的創作潮流,這種精神影響到90年代的不少長篇創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這種精神靠攏,這也使得這期間的長篇創作,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忠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之中,有了對《白鹿原》的創作慾念,並且完成了這部能夠代表這種反思新高度的史詩作品。

2、賈平凹的《高老莊》

《高老莊》敘述了教授高子路攜妻西夏回故里高老莊給父親吊喪,於是與離婚未離家的子路的前妻菊娃、地板廠廠長王文龍、葡萄園主蔡老黑以及蘇紅等發生了錯綜復雜的感情糾葛。

在二十世紀末與二十一世紀初之交,中國內陸陷入改革困境與轉型困境,賈平凹對這一特殊時期的種種社會現象進行了獨立思考。在這一種世紀末情緒下,現時代之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人種困境、文化困境、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問題、社會分化和潰敗問題進行了整體觀照,並體現出相當的深度與前瞻性。

3、張煒的《古船》

《古船》描寫了膠東蘆青河畔窪狸鎮上幾個家庭40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那塊土地的變化。

它以一個古老的城鎮映射了整個中國,以一條河流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個家庭的滄桑抒寫靈魂的困境與掙扎。張煒以細膩而飽含深情的筆觸,勾勒眾生,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古船》獲得莊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⑦ 鄉土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出現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所謂鄉土小說是指靠回憶重組來描寫 故鄉農村的生活帶有濃厚鄉土氣息和 地方色彩的小說 ,也可以說「鄉土小說」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鄉風土人情為題材,旨在揭示 宗法制鄉鎮生活的 愚昧、落後,並藉以抒發自己鄉愁的小說。最早創作鄉土小說並證明其藝術魅力的,是 魯迅。鄉土小說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魯迅的影響並有意識地模仿魯迅而開始創作的,大都師承了魯迅小說的批判 國民性特點,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種質朴和真實的面貌為當時小說創作界吹進一股清風。代表作家有 馮文炳( 廢名)、 王魯彥、 台靜農、 彭家煌、 許傑等,代表作品《 馬橋詞典》《浮躁》《 土門》《 白鹿原》等。
從20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來看,鄉土小說顯然與中西方文化沖突有著密切的同構關系。當「 西方文明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逐漸破壞了傳統文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而且在總的方面影響了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方向」的時候,它勢必造成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大轉型時期世界觀的斗爭和價值觀的復雜矛盾。一方面在理性上不得不認同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先天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濡染,以及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本身所固有的種種弊端,又註定了他們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價值選擇。當這種文化矛盾已構成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知識分子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代言人,必然地會在小說創作中表現這一母題。以 魯迅為代表的20世紀鄉土小說家,正是在這一文化沖突的背景下,開始了對知識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的敘寫。

⑧ 中國現代文學——以「問題小說」、鄉土小說和社會剖析派小說為例,說明現實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與趨向成熟

生活好了,就有力氣關注身邊的人,事情。就會看見以前不曾注意到的陰暗面。而社會的穩定性,也促使文字者關心這些與現實生活不和諧的事情。文學有部分是在靠政治指導的。當文學不在完全為政治服務,而是為人服務的時候,就說明文學的成熟。反之,如果社會昏暗,文學也只有兩種可能,要不就是悲哉苦嘆,要不就是沉迷在夢境中不願清醒。所以,現實主義文學在中國的發展趨向成熟,也算是一種必然性吧。
對了,我不是博學之人,所以只有這點小小見解,即使覺得不堪入目,也別批評我啊。

⑨ 魯迅的小說創作對中國小說現代化有什麼貢獻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及現代小說理論的開創者。魯迅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他以《吶喊》、《彷徨》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現代小說在他手裡開創,也在他手裡成熟。他的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僅是現代小說的開創者,而且也是現代小說的理論開創者。他的小說理論,來源於他豐厚的文學理論觀念,更得源於他的創作經驗,比那些純粹的小說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首先,魯迅先生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說」,為中國小說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普通民眾,寫出了"人的覺醒";他用白話創作,用截取生活片斷的方法來顯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種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他吸收和借鑒了現代西方小說的經驗,使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多樣化;他是中國小說走向現代化的優秀旗手。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看,魯迅確是現代小說的開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發表於《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其次,魯迅的小說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種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的感性美,又揭示著催人奮進、閃爍著時代光輝的理性美。魯迅是第一個中國新文學史上最深刻的反映農民問題的偉大作家。當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壇成了「寂寞荒涼的古戰場」之後,魯迅又發現其間從四處鄉間跑來北京「僑寓」的一代年輕作者,所寫小說往往「隱現著鄉愁」,魯迅稱之為「鄉土文學」。這一命名也成為經典之論,被後起的研究者所廣為採納。魯迅「命名」不同於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於簡單的拿文壇的事例去「證實」某種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構成文學史現象的最有特徵的表現,上升為一種理論的概述與定位。類似的「命名」在魯迅的其它論述中都有表現,如論述莽原社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飆社對惡濁社會的譏刺搏擊以及「虛無的反抗」,「未名社」在將「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等等。魯迅尋找這種種不同創作傾向之間的轉換或對立的關系,實際上這幾個社團又都環環緊扣,此起彼伏地裝點了20年代中期的文壇。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場上,把中國人的主題—— 連同他們的破衣衫、悲哀的命運和痛苦靈魂帶領了長期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盤踞的文學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虛幻的民生,人民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魯迅以作品將人民從精神上解脫,這是一種從理論上的改觀。在魯迅的筆下,我們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閏土,也看到了像雙喜、阿發一樣機智能幹、純朴無私的農村少年。魯迅這些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魯迅反映下層人物的作品中,他的著意描寫並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無病呻吟,總是把活生生的現實同殘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國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緊密相連,以現實中的小事刻畫出重大的社會問題。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舉制度愚弄乃至毀滅的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又是一個不能清醒遭人恥笑的的可憐人物,給人留下一個可悲、可嘆的鮮活人物形象,令讀者無不深深思索。同樣《一件小事》中,啟示知識分子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向滿身塵垢卻正值無私的「卑賤者」學習,從他們身上尋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魯迅在新文學所採取的不同思路讓我們看清了新知識者在資源建構上的不足。魯迅在師承上,他支持錢玄同,肯定文學革命的白話文文言,「白話在生長,總當篤信進化論,相信「文學救國」的思想倫理意義,而且在白話文問題上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在他的文學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來追慕魏晉文學的事實也早為論家所注意了。魯迅通過發掘提煉特定的文學現象來把握文學進程,並在解釋這些現象時,充分注意其與社會思潮的聯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學現象的創作心態與情感表達方式。這樣,所謂「歷史的聯系」就是很具體可感。魯迅通過文學現象的提煉去展示文學發展過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點總攬全局,抓環節體現過程,這是文學史研究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他的作品是現實與理想緊密相連的完美整體,他秉承了諸家的眾才之長,既深刻鞭撻黑暗封建社會的殘酷,又把人類美好理想深情寄託出來,但絕不是虛幻的烏托邦式的超現實理想。譬如,他在《燈下漫筆》中寫道「……這人肉的宴席現在還排著,有很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盪這些使人者,掀掉這宴席,毀壞這廚房,這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為心聲。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通過自己的作品把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魯迅宛如滾滾長江之上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指路航標,魯迅的作品永遠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珍貴瑰寶。

⑩ 鄉土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何意義

為文學的幹流上開拓了新的支流,且使文學的分量增重,是一代人一個時代的新的凝聚。

熱點內容
小說推薦種田甜文 發布:2025-09-14 14:59:55 瀏覽:788
哪些穿越武俠小說好看 發布:2025-09-14 14:46:21 瀏覽:213
現代推理小說 發布:2025-09-14 14:21:05 瀏覽:167
大清貴人類似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4 14:00:51 瀏覽:804
清冷女配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4 13:44:27 瀏覽:398
非小白甜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4 13:40:59 瀏覽:917
意外戀愛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4 13:10:28 瀏覽:656
免費肉文小說 發布:2025-09-14 12:40:46 瀏覽:253
言情虐心催淚小說推薦短片 發布:2025-09-14 12:19:39 瀏覽:13
古代男主綠眼睛的自閉小說 發布:2025-09-14 12:16:17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