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路遙小說中的現代意識

路遙小說中的現代意識

發布時間: 2021-08-17 13:28:54

A. 論路遙小說中的悲劇意識

我個人覺得路遙的小說很貼近生活,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談不上什麼悲劇意識,除非提問題的那位朋友不太樂觀

B. 路遙小說中的苦難意識

路遙是當代文壇一位不能被忽視的作家,在其短暫的創作旅程中,他辛勤耕耘在他所營造的文學世界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路遙是一位平民作家,他對底層勞動人民的熱切關注和對苦難的詩意描繪達到了一個時代的文學高度。路遙又是一位對苦難有著刻骨銘心體驗的作家,苦難作為一種精神氣質涵蓋了路遙的大部分作品。本篇論文試圖從苦難意識這一角度入手來探討路遙的這一創作心理及其對作品創作的影響。 全文從三個部分論述了路遙小說中的苦難意識。第一部分為苦難意識的生成,從地域文化、個人生活經歷的影響與中外作家的熏染等方面分析路遙小說中苦難意識的產生淵源。第二部分從貧窮飢餓、婚戀不幸、極左政治和權力強勢等方面論述苦難形態的文本呈現,並從「交叉地帶」入手,論述路遙在苦難表現空間上的開拓。第三部分為面對苦難的姿態,從承受與淡化、反抗與超越兩方面分析;對苦難價值的追尋則分析與揭示出路遙對苦難的獨特思考。

C. 路遙《平凡的世界》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與《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

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3)路遙小說中的現代意識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藝術特色

小說的語言朴實厚重,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流暢的故事敘述中,經常會出現有關生活意義和價值的點睛之筆出現,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人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煎熬中才強大起來的。

D. 路遙小說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浮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在作者筆下,生存環境的悲苦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發展空間的種種限制。實際上,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斗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E. 求路遙作品中的死亡意識

我不覺得他的作品中有多強烈的死亡意識。《人生》對這塊絲毫未有涉及,而《平凡的世界》中女主角的死,我更願意把它理解成悲劇美,或是突出「為事業和人民奉獻終身」的理想精神。僅此而已。

F. 誰能提供一些路遙小說中的男權意識的資料,寫論文用,謝謝啦!

的悲慘,而是在死了的人已死去,活著的人繼續好好的活著。活著就是活著,人無論怎樣都要活著,而且是必須活下去。也許余華想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從這一點說,也許活著可能不僅僅是人生命當中的一個過程,它更是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就是靜靜的吧。
而路遙要給我們的是讓我們思考我們到底是適合走那樣的一條路,尤其是在,《平凡的世界》中,在那本書中,我覺得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這是很有價值的,那就是,為什麼孫少平會選擇當一名又苦又累的礦工,他為什麼選擇留在那,照顧那寡婦和孩子?明白了這個,我覺得這就好寫些了。還有,《人生》也是這樣,其實高家林也並沒與什麼錯,他原本想走一條和他的階級不同的路,要他心中的人生,這都是他個人的自主選擇,這是不能讓人非議的。但最後,他還是選擇當一個農民,留在了那片土地,這又是為什麼?我想這些你都明白了,再結合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你就會好寫了。
但這些僅僅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只想交流一下。
你也可以去CNKI和豆瓣上查查,那的資料多。
呵呵,祝你論文早日寫完!!!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G.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主旨是什麼

《平凡的世界》主旨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能產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的原因。

(7)路遙小說中的現代意識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路遙三年准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H. 路遙的當代意義

勞動著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亘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盪氣回腸。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多是農村題材,描寫農村生活和城市「交叉地帶」發生的人和事,特別是著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的時間,是1975年以後,主要是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以後;「這個『世界』」的空間,是渭河流域。「這個『世界』」有三部、六卷、一百餘萬字,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裡,中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裡,文化革命結束了,鄧小平上台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奮斗所遭受的無窮盡磨難。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寫道:「他(孫少平)慢慢懂得,人活著,就得隨時准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受許多的磨難……」孫少平還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平凡的世界》彌漫著苦難意識。小說告訴我們:苦難,作為人對現實非自覺承受,並不單指物質生存境況的艱窘與酸辛,更意味著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對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著現實生活對於人正當、合理願望的嘲弄與對激情的壓抑;小說告訴我們:苦難的遭遇能磨礪堅強的意志,人只有經過苦難的煉獄,方能讀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說告訴我們:苦難導致人生的缺陷與失衡,進而產生追求超越與平衡的反差與張力;小說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在於對自身苦難的嚴峻正視、深刻思考、透徹理解、不懈抗爭。

我不想詳細的敘述小說的內容,實際上裡麵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顯然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裡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隨口都能數出好多。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實際上筆者本人也不曾有過真正的了解和認知。如果要有這種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須經歷過農村生活。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因為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近三十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年輕的一代讀者如何理解與認知省委領導的女兒田曉霞與煤礦工人孫少平之間的愛情。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而今已然完全沒有了此類愛情發生與成長的土壤。抑或說,作家連想像的慾望都不再有。煤礦工人與省報女記者之間有著何等的距離?即便是作家能想到,這樣的情節讀者與觀眾能否接受?在這樣的問號背後,刻就的是大眾對人與人關系的認同與否定。《平凡的世界》之後,也很少再能看到關於煤礦工人的生活境況的小說。他們在一度的笑語喧嘩之後重又歸入黑暗、潮濕的地下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老病死變得那麼寂寂無聲。偶爾在報紙、網路媒體上看到他們,也只是與死亡名單、煤礦事故相連。想來,這個時代的煤礦工人孫少平們不會再有人關注並敬仰了。他喜歡誰娶哪一個都無關緊要。恐怕還會有人想,只有傻瓜才會把一個煤礦工人當作自己的偶像吧?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書評:「這本書揭示了也闡明了什麼是平凡:那就是知道自己,認識自己,在自己的才智范圍內,可為而為,不可為而不為,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和價值。與此相對應,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明知可為而不為,是平庸;當然,也有明知不可為而為,最終依靠自己的才智能力最終實現的,那就是平凡和不平凡的區別,也是人與人之間最終有所差距的原因之所在。

孫少安、孫少平等書中這些平凡的人物,每經受一次命運的打擊,對現實的認識也就更深刻一步,對自己的調整也就更切實一步,從而在人生的搏擊中更加走向成熟。他們在生活這部高深莫測而又淵博無比的大書中,閱讀和了解社會,認識自己,學習和把握人生。路遙通過孫少安、孫少平的形象告訴人們的這些人生哲理,對一切置身於現實、奮斗於人生的青年都不無深刻的啟迪意義。」這是我看到的對這本書最透徹、最睿智的評語。

《平凡的世界》,一本用平實的語言講述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書,一本博大精深需要有真實的生活閱歷和感悟才能讀懂的書,一本讀來令人盪氣回腸的書,一本作者以生命的代價寫就的書,因而是一本偉大的、不朽的書,值得用一生去讀。(北京周報社 楊婷)

I. 路遙的創作特點

在作者筆下,生存環境的悲苦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發展空間的種種限制。實際上,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斗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安排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其兄孫少安13歲就輟學回家務農,後辦磚廠起家致富;其弟孫少平求學、教書,後出外打工、挖煤。通過他們兩條人生之道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其重點又是突出孫少平外出謀生的艱難。
路遙通過進城故事寄託了對城鄉關系的思考。許多研究者都指出,路遙的小說是一個二元對立的文學世界,其中,城市與鄉村的對立是核心的,在這一基礎的核心對立之下,衍生了諸多二元對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復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識地排列起來,並通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事件清晰地並置在一起,『構成了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兩極。這顯然是一種被作家精心結構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徵,後者是鄉村的隱喻。現實主義作家路遙以客觀的筆觸去書寫鄉村、描寫都市,在路遙筆下,城市與鄉村城市與鄉村的對立,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對立,而且是文化空間的對立,城市是在與鄉村的對比中存在的,而鄉村也在城市的陰影中展開。實際上,路遙進城故事書寫是早期鄉土文學的審鄉情結的再現;以城裡人的眼光,圍觀鄉村的「惡」,以此來反思和反省鄉村。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對象,毫無疑問的是,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
路遙在其進城故事中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真實記錄了改革初期農村青年的人生奮斗歷程。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口號以來,中國社會自此步入了激烈的社會變革時期。在這個歷史轉換的關鍵時期里,隨著計劃經濟到商品經濟的歷史轉換,各種陳舊的思想觀念都面臨著強烈的沖擊,傳統的心理結構也在發生著新的變動。作為八十年代新一代的農村青年最先感受到了這種變動和沖擊的力量,他們開始對自己生活的鄉村世界產生不滿與懷疑,而對具有現代文明誘惑的都市產生強烈的嚮往。一貫秉承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的作家路遙用文字真實地記錄了八十年代的農村青年的進城歷程和人生奮斗足跡,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不憚於違背傳統道德倫理而力爭到大城市發展自己的前途,《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在從攬工漢到煤礦工人的身份流動中彰顯了實現進城理想的種種努力與嘗試。無論是高加林還是孫少平,他們無不是八十年代個人奮斗者的典型人物。因此,可以說路遙在其進城故事中通過高加林、孫少平等進城鄉下人形象的塑造,較早地傳達出社會變遷的時代信息,使得當時的讀者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甚至使得今天的讀者產生了心靈上的契合。
路遙創作在思想方面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深刻的哲理性。哲理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不是外加的,相反已經和作品對生活本質的揭示融合一起,成為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的必然結果。特別是路遙中篇的結構,也可以稱之為哲理性結構。生活在這些中篇里成為一個相對的封閉體系,生活的過程構成了一個個人生的大輪回。作者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哲學思考,就從這大輪回中衍化出來。高加林懷著一顆勃勃雄心,進入了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舞台上,威武雄壯地表演了一番,最後又被迫回到自己最不願呆的農村。但是這種輪回並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人物在經過了生活的歷練與艱辛之後的一種重新出發。 作家幾乎為他每一個心愛的愛情故事都安排了一個不甚光明的尾巴;《在困難的日子》中馬建強對吳亞玲的情感披自卑放逐,最終無奈地看著吳亞玲和鄭大衛門當戶對地在一起,《人生》中的黃亞萍最終卻沒有勇氣跟隨高加林回樹當農民,她將永遠無法走出精神失戀的痛苦陰影,劉巧珍為被縣里清退的高加林求信說明他心底里愛的仍然是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和秀蓮的婚姻中始終不能抹去田潤葉的影子,婚後的田潤葉以與丈夫分居的方式堅守著對愛情的忠貞,獨自飲下了一杯自己親手釀造的婚姻苦酒。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路遙所講述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都是令人心酸的悲劇:固然,「有情人難成眷屬」不失為一種悲劇,而只有丈夫或者妻子沒有愛人的「物質婚姻」更是足以撼動人心的悲劇。由此可見,基於精神交流和心理契合基礎上的戀愛才是路遙心目中理想的婚姻。
路遙還通過愛情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在路遙筆下,愛情只是作為其筆下青年男女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插曲而存在的,路遙則僅僅是為了表達人生奮斗的主題而寫愛情。在路遙筆下的愛情故事中,對於男性主人公而言,愛情只不過是他們在由鄉而城道路上的踏腳石。正如司湯達筆下的於連是踩著一個個女人最終走進了豪門貴族小姐的閨房,路遙筆下幻想進城的農村男青年也幾乎是試圖踏著一個個女人以實現自己的進城理想,他們或無情地斬斷與成為進城道路上絆腳石的農村女性的愛情關系,或將城市女性作為進城的敲門磚。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你怎麼也想不到》中的薛峰、《姐姐》中的高立民、《風雪臘梅》中的康莊、《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作家路遙總是以道德倫理作為判斷人生價值的重要標准,甚至那本該不能摻入一絲雜質的愛情生活,也同樣無法擺脫道德的審視。路遙濃重的道德情結,使得他在愛情故事的書寫中特別重視傳統倫理道德對愛情選擇的重大意義。這種在愛情故事中所顯露出來的道德審視在路遙的早期小說《人生》中已經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一方面,接受了現代情愛觀念影響的作家能夠對高加林和黃亞萍基於志同道合基礎上的結合做出自覺的肯定;另一方面,深受傳統道德影響的作家對被高加林拋棄的劉巧珍懷有深深的同情,甚至為了表達對傳統女性劉巧珍的同情而突出「插足者」黃亞萍的自私、任性、輕浮,從而加重了對現代女性黃亞萍譴責的砝碼。由此可見,作家路遙習慣於從道德角度審視愛情生活,致使他在愛情故事的書寫中無法擺脫道德理性的拘圍,這也是其愛情故事書寫的局限所在。 路遙不是一個四平八穩、刻意苦吟的詩人,他在秉承傳統現實主義注重客觀冷靜描寫的同時,同樣重視作家的主體作用,他認為作家作品中觀照的現實必然有作家的主體判斷,融入了作家的個人情感。路遙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積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傾注,將現實主義的直面人生和浪漫主義的奔放熱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讀他的作品無時無刻不能感受到蘊含在作品中或緩或急的激情涌動。在路遙為我們建構的小說世界中,你能體會到和路遙一樣熾烈、溫情、友好、質朴的濃烈的激情,你會隨著路遙的筆感受一次次心靈的震顫和悸動,一起悲或一起喜,一起怒亦或一起怨,讓你體會到和作家一樣的柔情似水,一樣的血氣方剛。
盡管與民間文學有著很深的淵源,但路遙畢竟接受了現代文明的熏陶,其創作又顯示出一定的超越性特徵,典型表現就是通過敘述視角的變化使故事不斷向前推進。民間文學講求故事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這使不少背景性材料和事件的敘述受到影響,路遙力求展示生活的原貌,因此,必須要突破這種單線連續發展的敘述模式,通過敘述視角的不斷交化全景式地再現生活,特別是當故事呈復線發展的時候,對民間說書藝人「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來追求時間完整性手法的超越更為明顯,典型例證就是多線結構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將雙水村與縣城兩個平行發展的故事通過孫少平、田潤葉等在城鄉之間的位置變換有機結合為一個完整故事。 路遙作品中所創造人物的理想追求、人生價值、道德價值等一系列觀念太過難美、太過理想化,太過單一,路遙常常在作品中為刻意追求這種唯美而放棄對現實的批判,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路遙作品成為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真正意義的經典。比如,孫少平與田曉霞最初萌發愛情就是因為他們對讀書和思考的共同愛好,這就奠定了志同道合的愛情基調。曉霞愛少平的是他的頑強意志和奮斗精神,少平愛曉霞的是她的博學善恩和勤奮敬業,這基本上是一種理想的選擇,而且他們的愛情本身也基本上是由互勉和思念構成的精神戀愛。其實,愛情是有多重風景的。志同道合是一種美,兩情相悅是一種美,溫柔思念是一種美,靈肉結合是一種美。而《平凡的世界》只為我們展示了志同道合這一重美景,崇高固然崇高,但卻失之於單一,沒有展示出「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們的平凡愛情中多個側面、多個層次、多種形態的豐富多姿的美。
而對於配角,路遙所塑造的形象也是有特色的。例如,「文革」是一個特殊的動亂歲月,又是一個考驗人性品格的大舞台,作者以此為背景,塑造出兩類不同的人物形象,一是憂國優民、大公無私的忠誠幹部,一是趨炎附勢、惟利是圖的跳樑小丑。
在《驚心動魄的一幕》里,展現了1967年造反武鬥的歷史畫面。就在廣大人民群眾被少數別有用心的造反派頭頭們挑動起來,即將進行一場嚴重武鬥的危急時刻,縣委書記馬延維置個人安危生死於不顧,正義凜然地跋涉到劍拔彎張的造反大廳,挺立於正要「捉拿」他的造反派面前。在這驚心動魄的一幕里,作者刻畫了縣委書記馬延維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而寧死不屈的高大形象,鞭撻了如縣委副書記李維光見風使舵、毫無黨性人民性的敗類以及如金國龍等一群自私自利、心懷叵測的投機野蠻之徒的無恥嘴臉。
在路遙小說中的進城故事中,故事主角一般設置為農村青年,其中有男青年也有女青年。女青年有《黃葉在秋風中飄落》的劉麗英,《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孫蘭香、金秀等,這些鄉村女青年擁有進城的天然資本,那就是她們的長相優勢,通過相貌換取進城資格,她們可以通過婚嫁進城。然而,路遙小說中的進城故事最關注的其實是男青年進城,尤其關注這些男青年身份的設置。與這些具有相貌優勢的女育年相比,男青年通常具有知識優勢,這些男青年擁有進城的精神資本卻沒有進城的物質條件。
其次,路遙在其進城故事的講述中塑造了新人特質的農民形象。在路遙的小說中,從高加林到孫少平,組成了一個進城鄉下人的人物序列,他們身上所特有的混合型的精神特質使得他們成為魯迅筆下和柳青筆下的農民形象之後呈現多重組合性格的農民形象。這類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中國農民形象的內涵得以豐富和深刻,是路遙對中國農民形象畫的重要貢獻。

J. 你如何看待「路遙現象」 註:所謂「路遙現象」是指讀者層對路遙作品極大的熱情而評論界尤其是學院派評論

路遙現象是指路遙的邊緣化。路遙的作品自面世起就得到讀者的追捧,但是翻開文學史,路遙卻極少被論及。究其原因:首先,路遙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而在路遙所處的80年代中期,先鋒小說,尋根小說,之後的新寫實主義小說,都大量採用現代派的創作方法,幾乎全都摒棄了以往的現實主義手法。顯然,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受到追捧,路遙在創作手法上顯得「落伍」。第二,路遙的創作難以被劃分進任何一個文學潮流。他不屬於尋根小說,傷痕小說,也不屬於先鋒小說,不具有當時那個時代的典型性。第三,文學史的研究方法長期以來都是「抓大放小」,對於路遙這樣難以被分類的作家是極易被忽略的。

熱點內容
短篇科幻小說貼吧 發布:2025-09-14 18:31:58 瀏覽:935
肉肉的溫馨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4 18:03:25 瀏覽:654
君無夜和雲霽小說名字 發布:2025-09-14 16:59:22 瀏覽:924
重生東方玄幻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9-14 16:39:55 瀏覽:200
那多的中篇科幻小說 發布:2025-09-14 16:33:11 瀏覽:313
軟糯糯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4 15:51:06 瀏覽:243
現代言情小說早晨描寫 發布:2025-09-14 15:39:38 瀏覽:983
小說推薦種田甜文 發布:2025-09-14 14:59:55 瀏覽:788
哪些穿越武俠小說好看 發布:2025-09-14 14:46:21 瀏覽:213
現代推理小說 發布:2025-09-14 14:21:05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