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長篇小說大國紅旗

現代長篇小說大國紅旗

發布時間: 2021-08-16 23:38:48

1. 老舍曾與誰三人的長篇創作,構成現代長篇小說的三大高峰

1,茅盾。
長篇小說:
《子夜》、《蝕》三部曲 、《腐蝕》、《虹》 、《鍛煉》 、《霜葉紅似二月花》 、《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 、《多角關系》
2,巴金。
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共三部),《寒夜》。
3,老舍。
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大波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火葬》,《四世同堂》,《正紅旗下》。

2.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老舍(1899~1966), 現代小說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青、鴻來、□予、舍、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
生平經歷和創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名守衛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軍入侵的巷戰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老舍在大雜院里度過艱難的幼年和少年時代。大雜院的日常生活,使他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雜院的藝術熏陶,使他從小就喜愛流傳於市井巷裡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為它們的魅力所吸引。他從這樣的環境中,接受了與現代中國大多數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藝術啟蒙。這些,都對他有極大的影響並在他的創作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19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老舍進私塾讀書;三年後,轉入新式學堂。1912年,小學畢業後,他在普通中學讀了半年;翌年,考入學雜膳宿費用都由國家供給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老舍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校長。1920年 9月,提升為郊外北區勸學員,還陸續兼任私立小學教師、國語補習會經理等職。
老舍就任小學校長的第二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裡面,……對於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里,對於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道者們的虛偽,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丑態,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麼》),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裡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余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基督教。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捨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為了提高英文水平,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書本都向他打開一個比原先見到的更為寬廣多彩的世界。閱讀作品進一步激發了他的文學興趣。客居異國的寂寞和日益濃烈的鄉思,又需要寄託和發泄。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使他把見到過的人和事用文藝的形式寫下來。1926年寫成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取材於當年在教育界任職時的見聞。接著又寫下了長篇《趙子曰》(1926)和《二馬》(1929)。三部作品陸續在文學研究會的刊物《小說月報》上連載,立刻以文筆輕松酣暢,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於刻畫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讀者的注意。他的創作從一開始就顯現出現實主義的特點,並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他終於在文學事業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國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國回國。途中因為籌措旅費,在新加坡的一所華僑中學任教半年。在英國時,他為國內的北伐戰爭的進軍感到興奮。到了新加坡,從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他因此中斷了一部描寫男女青年愛情的小說的寫作,另寫了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國。同年 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翌年夏,與後來成為國畫家的胡□青結婚。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他在這兩所大學,先後開設過《文學概論》、《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以及寫作方面的課程。課余繼續長篇小說的創作。《貓城記》(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舊中國的腐敗,針砭保守愚昧的民族習性和畏懼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時流露出對於國事的悲觀和對於革命的誤解,是一部瑕瑜互見、頗多爭議的作品。《離婚》(1933)描寫一群公務員的庸碌生活,對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現出他作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作為幽默作家的特點,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風格的作品。《牛天賜傳》(1934)和中篇《月牙兒》(1935)、《我這一輩子》(1937),都從街頭巷尾攝下市井細民的生活場景。前者是對於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諷,充滿笑料;後兩者是對於人間不平的抨擊,飽含著憤懣和哀悼,作品的筆調也隨之變得沉重。

3. 老舍的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的小說代表作:《趙子曰》、《蛻》、《火葬》、《老張的哲學》、《正紅旗下》、《二馬》、《無名高地有了名》、《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鼓書藝人》、《小坡的生日》、《駱駝祥子》、《牛天賜傳》、《文博士》、《四世同堂》。

1、《趙子曰》是作家老舍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27年發表,1928年4月首次出版。作品以天台公寓一群大學生為描寫對象,展示了學生運動「嚴重而混刮的場面」,對之進行了諷刺和批評,並描寫了這群學生由沉迷、胡鬧到覺醒的歷程。

2、《老張的哲學》描寫了20年代前後北京各階層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張,是舊北京一個無惡不作的無賴惡棍。他身兼兵、學、商三種職業,信仰回、耶、佛三種宗教;他信奉的是「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人生哲學,「老張哲學」的內涵和實質是赤裸裸的市儈哲學。

3、《正紅旗下》是老舍自傳體長篇小說。著於1961年至1962年。遺憾的是,因當時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老舍並未完成,就被迫停筆。老舍在這部作品中以自傳為線索,表現社會風習與歷史的變遷,與他過去的寫作不同的是,他在這部作品中對本民族的歷史——清末旗人的生活習氣作了出色的表現。對這一目的來說,自傳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進入歷史與審視民族風習的視角。

4、《二馬》是老舍創作的小說。該小說講述了二馬爺倆兒和溫都母女之間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懶惰、不思進取等,譴責了英國社會的民族文化偏見。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5、《無名高地有了名》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說集,文匯出版社出版發行。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隨同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去到朝鮮。《無名高地有了名》描寫抗美援朝時期「老禿山」戰斗的過程,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偉大的祖國軍人保衛祖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斗的光輝歷程。

4. 老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品

老舍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貓城記。
《駱駝祥子》描寫了20年代,舊北京的一個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本小說大量應用北京口語、方言,還有一些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的描寫,是現代白話文小說的經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老張的哲學》是老舍獨特藝術個性形成的一個起點,描寫後北京各階層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它以作者的故鄉北京為背景,以老張為自己抓錢而不惜採取惡劣手段拆散李應、王德兩對戀人的情節為主線,集中批判了信奉「錢為本位而三位一體」市儈哲學的老張,重點展示了小市民生活的不同側面,揭示了封建傳統道德觀念對國民的嚴重侵蝕。
在《貓城記》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語言風格展露無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說的先驅與代表,但在《貓城記》這部作品中卻沒有像以往那樣用過多的北京方言編制形象。一方面這與上文提到的小說特殊背景有關,另一方面卻是因為作者蓄意嘗試著一種特殊的語言風格。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老舍作品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5. 求《紅岩》中綉紅旗選段!

選段原文:

牢門邊掠過一個看守員的身影,輕輕的腳步聲,引起了靜卧著的孫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門邊走去。「江姐!」孫明霞輕快地跑了回來,驚喜地叫了聲:「又有信來了。」

孫明霞晶亮的眼波凝視著那張紙片。許多戰友早已翻身起來,擠到孫明霞身邊。還有幾個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門和窗口,監視著隨時可能出現的敵人。雖然她們知道今夜那值班看守員是自己人。

女室的人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每一次那看守員都把信送到女室,而從未送到其他牢房去。這時,孫明霞一把抓住江姐的手,急切地用耳語般的聲音念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呀!同志們,我們的國家成立了!」

激喜的人們,低聲歡呼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靜一靜,聽我再念。」孫明霞聲音更低,人們都屏住呼吸。「全世界勞動人民歡欣鼓舞,新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萬歲,萬萬歲!」

出處:出自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

(5)現代長篇小說大國紅旗擴展閱讀

在人們印象中,綉紅旗的是江姐她們,事實上卻另有其人。

獄中聯歡會上的「踢踏舞」之後,特務們被羅廣斌氣得沒法子。再加副腳鐐?沒用的。他們乾脆「打發」羅廣斌「上大學」了。

按照羅廣斌在報告中的說法,警備部、二處等地是「小學」,渣滓洞是「中學」,白公館則是「大學」(一說,渣滓洞、白公館是中學,貴州息烽集中營是大學)。關進白公館看守所的,都是重犯。

就在羅廣斌被轉押到白公館8個月之後,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10月7日,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7天後,白公館的難友們聽到了消息。在看守特務的監視下,他們激動地歡呼,但是只能用耳語般的音量;他們激動地擁抱,但下一個動作只能借勢在地上連連打滾。

那一夜,沒有人睡得著。羅廣斌忽然有了個主意。

「同志們!我們也應該做一面五星紅旗,我們要打著這面紅旗沖出牢門去!」

「老羅就扯下他的紅花被面,那時我們還不知五星圖案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議論,認為應放在旗中央,形成圓圈。」

這是從白公館脫險的毛曉初的一段回憶。他曾與羅廣斌一起關在平二室,又一起脫險,後來當過雲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

說是綉,羅廣斌他們既沒剪刀,也沒有針線。他們是用一把鐵片磨成的「小刻刀」,將黃色的草紙刻成五顆五角星。沒有糨糊,就用剩飯粒把星星粘到了紅綢被面上。

五星紅旗做好了,雖然製作粗糙,難友們卻把它像寶一樣地藏在了牢房一塊地板下,直到解放後取出。多年後,這面紅旗的原件早已遺失,現在展出的紅旗是按照《紅岩》小說中的描述復制的。或許這是共和國土地上唯一一面不像五星紅旗的「五星紅旗」。

除了這面五星紅旗,關在渣滓洞和白公館里的革命者還准備了好些建議,希望出獄後,還能為建設新中國出把力。然而此時,瀕臨滅亡的敵人狗急跳牆,正要實施最後的瘋狂。零星的屠殺已經開始。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分,1949年11月27日,關押在白公館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黃顯聲早起將桌上的台歷又撕去一頁。他沒有想到,這本日歷就此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

6. 《紅岩》中″紅旗″的來歷

《紅岩》的這一小段主要講的是:江姐被關在渣滓洞的女牢中,每天都心系著祖國。在一天夜裡,江姐和她的戰友們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十分高興,把珍藏的紅旗上,綉上了五顆金星,同樣也把她們對祖國的愛,綉在了紅旗上。

(6)現代長篇小說大國紅旗擴展閱讀: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12月首版。

1、《紅岩》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著重表現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共產黨人在獄中所進行的英勇戰斗,雖然最後慘遭屠殺,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2、《紅岩》結構錯綜復雜又富於變化,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朴實,筆調悲壯,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

3、《紅岩》反映的是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之間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小說。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端兇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7.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是現代著名作家誰的作品

老舍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小說中老舍先生以充滿了責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將整個中華民族的那段灰色記憶,濃縮在了一個大雜院十幾戶居民的悲慘遭遇與忍辱負重之中。


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1924年遠赴英國,任教於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並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歸國後曾在齊魯大學、青島大學教書。1949年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著有《老張的哲學》、《二馬》、《趙子曰》、《離婚》、《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正紅旗下》、《月牙兒》等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

8. 中國著名文學小說

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外史》等等。

1、《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紅樓夢》版本可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大系統。程本為程偉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為脂硯齋在不同時期抄評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3、《水滸傳》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

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4、《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9. 老舍的《正紅旗下》簡介!!!

1、內容簡介
自傳體長篇小說《正紅旗下》是一部老舍先生傾注了極大心血卻沒有完成的作品。這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會為背景的家傳性質的歷史小說,1962年老舍擱筆時留下11章8萬文字,只描述了自己的降生,盡管只開了一個頭,但已經顯示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老舍晚年創作風格的成熟和發展。
2、作者簡介
老舍(1899.2.3-1966.8.24),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是他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的筆名。他的筆名還有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
3、作品評價
老舍一方面又回到他以前創作的審視國民性的角度,另一方面,在不違背時代共名的前提下,他以個人所見所聞的民族風習及其變遷為敘述的中心,與本民族的歷史保持一種親熟的反省態度。這種態度與《茶館》類似,是採取了一種把重大的歷史事件與思想主題化人對日常生活的描繪之中的敘事策略,從而由時代共鳴走向對民族民間風習的詩意描繪。
這部小說的語言藝術也很值得回味,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繪之中,從而形成一種含蓄的諷刺筆調,特別適合小說所要表現的民族風習與反思國民性的需要。

10. 老舍一原名是什麼,北京人,什麼,有什麼稱號。主要作品長篇小說是什麼、什麼,劇本什麼丶什麼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熱點內容
小說女主名字叫王姒寶的小說 發布:2025-09-15 10:17:45 瀏覽:883
綜漫之火影召喚系統類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9-15 10:17:39 瀏覽:619
我的民國有聲小說免費聽 發布:2025-09-15 09:51:48 瀏覽:564
校園男主穿越重生小說合集下載 發布:2025-09-15 08:54:54 瀏覽:467
墨庭唐寧小說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9-15 08:47:32 瀏覽:540
最新都市黑道類小說 發布:2025-09-15 08:42:29 瀏覽:135
青春校園小說電影 發布:2025-09-15 08:32:36 瀏覽:624
都市陰陽保鏢小說迅雷下載 發布:2025-09-15 08:21:27 瀏覽:750
暗度校園小說下載 發布:2025-09-15 08:19:45 瀏覽:736
好看的小說武俠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9-15 07:55:42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