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現代小說分幾段
㈠ 蒙古族的名人(現代)
1、哈琳,7月21日出生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蒙古土爾扈特部第十五代公主,中央民族大學音樂舞蹈系畢業,蒙古族歌手。作品有《黑眼睛的小駝羔》等。
2、騰格爾,1960年生於內蒙古鄂托克旗,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批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央國家機關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
3、張小平,男,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曾任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
4、烏蘭托婭,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蒙古族歌手。2005年,參加黑龍江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奪得冠軍 ,2006年,發行專輯《阿爾斯楞的眼睛》 正式出道。2007年,簽約廣州新月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2010年,烏蘭托婭演唱的《套馬桿》走紅;2009年,推出個人專輯《我要去西藏》;2011年她攜《套馬桿》登"唱響中國"的舞台。2014年,獲得2014亞洲品牌年度奧斯卡——第9屆亞洲品牌盛典「亞洲品牌十大最具潛力代言人」獎。
5、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雲澤、雲時雨,化名陳雲章。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將軍銜。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生活習俗
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人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游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白節(也稱白月)。
文學藝術
13世紀初起,蒙古人開始根據回鶻、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創制蒙古文字。是世界上唯一豎著寫的文字。此後,各種形式的歷史、文學作品相繼問世,有些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歷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最為著名,被稱為蒙古人的三大歷史巨著。
馬頭琴是蒙古人最具特色的傳統樂器,民族傳統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與筷子舞等。另外有蒙古呼麥、蒙古長調以及近代開始風靡全球的蒙古說唱等。
宗教與信仰
蒙古人早期信仰薩滿教,明末清初,藏傳佛教逐漸取代薩滿教,成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誦經便成為敖包祭祀活動中的主角和重要內容。此外,藏傳佛教法事活動還遍及蒙古族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㈡ 近現代蒙古族到底分為幾個部
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後,結束了各部落互不統屬,相互征戰的局面,各個部落或遷徙,或合並在各個萬戶、千戶的統轄中,打亂了原來的部落結構。元被明滅後,主體力量回歸漠北,稱北元,後來西部蒙古奪權,蒙古部眾歷經多次戰亂,在達延汗後重新統一。當時主要的力量分幾大區域,一是西部衛拉特蒙古,他們曾經是被征服的部落,所以在權威上次於蒙古本部,也是蒙古高原多次內亂的主要因素。二是蒙古本部,以東西六大萬戶來劃分。後來出現的各個部族名稱基本都是按他們來劃分的,烏珠穆沁、察哈爾等也是部落名稱,而後因為自己的游牧區域形成了地理名稱。三是成吉思汗兄弟的領地,多在今天的東北地區。四是成吉思汗其他子孫們的汗國,如察合台等。
一、內蒙古地區部族
1、察哈爾部:
2、察哈爾八部(鄂托克)
(1)克什克騰部
(2)浩齊特部
(3)敖漢部
(4)奈曼(乃蠻)部
(5)蘇尼特部
(6)烏珠穆沁部
(7)察哈爾萬戶的阿喇克卓特部、主亦惕部
(8)多羅特部
3、內扎薩克八部:
(1)科爾沁部—嫩科爾沁部
(2)阿魯科爾沁
(3)杜爾伯特
(4)郭爾羅斯
(5)扎賚特
(6)四子部落
(7)茂明安
(8)烏拉特
4、內五部喀爾喀
5、巴林部
6、弘吉刺惕部
7、翁牛特部
8、阿巴噶部
9、阿巴哈納爾部
10、鄂爾多斯部
(附)達爾扈特(達爾哈特)人
11、土默特部、蒙古勒津(蒙郭勒津、蒙古貞)部
12、永謝布、阿蘇特、喀喇沁部
13、巴爾虎部
14、兀良哈—烏梁海蒙古
15、依克明安
16、布里亞特
二、漠北蒙古外喀爾喀諸部——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賽音諾顏汗
三、漠西蒙古
1、和碩特部
附:西藏的達木蒙古
2、阿拉善和碩特
3、輝特部
4、准噶爾部
5、杜爾伯特部
6、土爾扈特部
7、烏梁海人(兀良哈)
附:圖瓦人
8、扎哈沁人
9、明阿特人
附:科布多大臣轄區
附:喀爾喀人
四、蒙古地域之外的蒙古人
1、卡爾梅克人
2、布里亞特人
3、圖瓦人
4、阿爾泰人
5、哈扎拉人
五、與蒙古有關聯的其他民族
1、欽察人
2、韃靼(Tatar或Tartar)人、塔塔爾族
3、諾蓋人
附:諾蓋分支部落簡介
4、烏茲別克人
5、哈薩克人
可以到「我的空間」看全文。
㈢ 蒙古民間文學分幾類
蒙古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馬頭琴和長調民歌向世人展示了蒙古民族熱情豪放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懷。傳說故事、民歌、史詩、童話、神話、俗話、諺語、禱詞、謎語、祝詞、贊歌、兒童繞口令和巫師祈禱詞等組成。
㈣ 小說里的等級劃分
先說結論:
①總的來說,凡人→仙人→混元級(聖人)→天道級→大道級
②詳細來說,煉氣→築基→金丹→元嬰→化神→渡劫(合道)→地仙→天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羅金仙→准聖→混元大羅金仙(聖人)→天道→大道。
ps:①很多小說里還有真仙,玄仙,九天玄仙,太乙真仙,羅天上仙等等。其中玄仙往往被設定為高於天仙,但我總感覺別扭,因為天地玄黃的順序是天>地>玄。
②鴻鈞合道後,鴻鈞是天道,天道卻不是鴻鈞。此時鴻鈞已經不能算一個生靈。如果非要算是生靈的話,那就是半步天道級的存在。
③盤古是半步大道級,他開天,以力證道,如果成功,就是大道聖人,和大道平起平坐,算是大道級。但是他失敗了。另外還有沒有其他成為大道聖人的方法,不知道。
④人族創造了自己的武道修煉一途。境界由低到高是:後天→先天→宗師→大宗師→武道金丹→丹碎成嬰→武道元神。其中後天、先天相當於煉氣,宗師、大宗師相當於築基,後面3個境界分別相當於金丹、元嬰、化神。習武之人的最高境界是武道元神,以武入道修煉出來的元神無法合道,無法渡劫成仙。
⑤基本上每個境界都可以分為初期、中期、後期、巔峰。煉氣期又可以根據功法的不同分為9層或10層或12層或13層,就好比同樣從山腳爬到山頂,走的路線不同,所分的階段不同。築基期算是邁入了修仙的大門,一入築基,仙凡永別。進入金丹期(結丹期)才算是真正的修仙者(修真者),正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金丹期有丹火。金丹之後是丹碎成嬰,就像雞蛋孵出小雞,元嬰現,元嬰期有嬰火。再之後元嬰壯大,和魂魄融為一體,靈魂升級為元神,自此進入化神期,可以元神出竅。之後是合道期(也叫渡劫期,這里的合道不是鴻鈞身合天道的合道)渡劫期隨時可以渡劫成仙,渡劫初期就可以引動天劫,但是修為越高渡劫成功幾率越大。一般說的渡過天劫是指雷劫,成功以後是地仙,也可以引動雷、風、火三劫齊至,渡劫以後直接是天仙(但是沒有這么做的,因為太危險,幾乎不可能成功)。再之後是金仙,金仙不朽(金者,不朽也)。太乙金仙有太乙道果,頂上三花,胸中五氣;大羅金仙有大羅道果。大羅金仙修習斬三屍之法,斬去一屍為准聖初期,斬去兩屍為准聖中期,斬去三屍為准聖後期,在此基礎上繼續修煉可達准聖巔峰。再往後成聖之法有三:以力證道、斬三屍證道、功德證道,三種都叫天道聖人,成聖後實力高到低,其中以力證道成功者和天道平起平坐,是為天道級存在。斬三屍證道只有鴻鈞成功,三清以立教功德引動開天功德成聖,女媧以造人功德成聖(冥河老祖學女媧,造阿修羅族,但因為所造種族不是未來天地主角,雖有功德卻不能成聖,當然他也沒有鴻蒙紫氣),接引准提立西方教並對天道立下宏願,功德成聖。洪荒六聖可以強行提升人的修為,最高可至大羅金仙,後果是修為再難寸進,天道鴻鈞可以強行提升人的修為至准聖(玉帝王母就是這樣成為准聖,修為也再難寸進),聖人雖強,但修真者本就是逆天而行,所以聖人強行提升人的修為也有限制。
㈤ 16.草原 分段寫段意 (在線等!!急需!!)
全文共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況。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進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況。
第五段(第5自然段):講主客話別。
主要內容
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通過寫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依次描繪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與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的刻畫,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㈥ 小說的類型分為哪四種主要包括哪幾個其中故事情節包括哪四個部分
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和矛盾。
按篇幅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微型小說)。
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㈦ 靈劍尊小說可以分為幾段劃分
爛尾,推薦新的小說斗破蒼穹、凡人修仙傳
㈧ 小說 分為 一 二 三 ……怎麽標自然段
這得看你怎麼寫
㈨ 小說分為哪幾個部分
長篇小說,小說的一種樣式。是篇幅長,容量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的一類小說。適於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成長歷程,並能反映某一時代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面貌。在篇章結構上,一般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成許多章節;篇幅特別長的,還可以分為若干卷或部、集等,從字數上,一般超過十萬字的篇幅就是長篇小說。如《戰爭與和平》、《紅樓夢》、《人間喜劇》等等. 小說的一種.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情節復雜,人物眾多.能夠在比較廣闊的范圍內多方面的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因此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稱為"時代的網路全書."長篇小說的特點:1.廣泛的確反映社會生活.2.多方面的描寫人物性格.3.有復雜的情節和結構.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