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魯迅小說的現代化成就

魯迅小說的現代化成就

發布時間: 2021-08-13 11:30:25

Ⅰ 魯迅小說的成就與特色

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這在歷史上是一種並不多見的現象。

把握魯迅小說的高度成功,可以用魯迅自己的兩句話:一是「表現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別」。前一句指獨特的題材與思想發現,後一句指小說結構模式與形式手法的創新。魯迅創作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並由此開掘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類題材。

魯迅觀察與表現的視角也是獨特的,即重在表現病態社會里的人的精神病苦,以及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拷問」,理解這一點,可以結合《葯》、《在酒樓上》等一系列作品的分析,探討其藝術「視角」的獨特性與深刻意義。還要注意魯迅小說中常的兩種情節結構模式,即「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前者可以舉《示眾》等作品為析例,了解魯迅所要表現的麻木愚昧的國民性弱點以及對於「啟蒙」的無奈質疑。後一種模式可以舉《故鄉》或《在酒樓上》為析例,探討其中內蘊的「反抗絕望」的哲學和生命體驗。要注意透過情節結構模式看到魯迅獨特的眼光,既要考慮到通常的從社會批評所達到的意義層面,又要深入一步,充分體驗魯迅觀察人生社會的深刻感受。

所謂「格式的特別」,是指魯迅小說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創造性與先鋒性。如《狂人日記》中的兩重敘述角度及與此相關的反諷的結構。《孔乙己》外在喜劇性中所蘊涵的悲劇意味,《在酒樓上》作者主體的滲入以及通過人物「對話」關系所形成的互相駁難的性質,都可以作為分析的例證,考察魯迅小說的實驗性與先鋒性。要注意體會魯迅小說藝術是如何繼承傳統又沖破傳統,發揮了無羈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以上兩個要點都有難度,必須結合具體作品的分析,去深入探討,尊自己的閱讀體驗,又注意從理論上解說這種體驗的原理。

Ⅱ 論述魯迅小說吶喊與彷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現實成就

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Ⅲ 魯迅對現代小說藝術的貢獻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及現代小說理論的開創者。魯迅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他以《吶喊》、《彷徨》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現代小說在他手裡開創,也在他手裡成熟。他的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僅是現代小說的開創者,而且也是現代小說的理論開創者。他的小說理論,來源於他豐厚的文學理論觀念,更得源於他的創作經驗,比那些純粹的小說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首先,魯迅先生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說」,為中國小說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普通民眾,寫出了"人的覺醒";他用白話創作,用截取生活片斷的方法來顯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種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他吸收和借鑒了現代西方小說的經驗,使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多樣化;他是中國小說走向現代化的優秀旗手。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看,魯迅確是現代小說的開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發表於《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其次,魯迅的小說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種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的感性美,又揭示著催人奮進、閃爍著時代光輝的理性美。魯迅是第一個中國新文學史上最深刻的反映農民問題的偉大作家。當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壇成了「寂寞荒涼的古戰場」之後,魯迅又發現其間從四處鄉間跑來北京「僑寓」的一代年輕作者,所寫小說往往「隱現著鄉愁」,魯迅稱之為「鄉土文學」。這一命名也成為經典之論,被後起的研究者所廣為採納。魯迅「命名」不同於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於簡單的拿文壇的事例去「證實」某種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構成文學史現象的最有特徵的表現,上升為一種理論的概述與定位。類似的「命名」在魯迅的其它論述中都有表現,如論述莽原社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飆社對惡濁社會的譏刺搏擊以及「虛無的反抗」,「未名社」在將「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等等。魯迅尋找這種種不同創作傾向之間的轉換或對立的關系,實際上這幾個社團又都環環緊扣,此起彼伏地裝點了20年代中期的文壇。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場上,把中國人的主題—— 連同他們的破衣衫、悲哀的命運和痛苦靈魂帶領了長期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盤踞的文學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虛幻的民生,人民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魯迅以作品將人民從精神上解脫,這是一種從理論上的改觀。在魯迅的筆下,我們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閏土,也看到了像雙喜、阿發一樣機智能幹、純朴無私的農村少年。魯迅這些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魯迅反映下層人物的作品中,他的著意描寫並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無病呻吟,總是把活生生的現實同殘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國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緊密相連,以現實中的小事刻畫出重大的社會問題。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舉制度愚弄乃至毀滅的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又是一個不能清醒遭人恥笑的的可憐人物,給人留下一個可悲、可嘆的鮮活人物形象,令讀者無不深深思索。同樣《一件小事》中,啟示知識分子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向滿身塵垢卻正值無私的「卑賤者」學習,從他們身上尋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魯迅在新文學所採取的不同思路讓我們看清了新知識者在資源建構上的不足。魯迅在師承上,他支持錢玄同,肯定文學革命的白話文文言,「白話在生長,總當篤信進化論,相信「文學救國」的思想倫理意義,而且在白話文問題上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在他的文學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來追慕魏晉文學的事實也早為論家所注意了。魯迅通過發掘提煉特定的文學現象來把握文學進程,並在解釋這些現象時,充分注意其與社會思潮的聯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學現象的創作心態與情感表達方式。這樣,所謂「歷史的聯系」就是很具體可感。魯迅通過文學現象的提煉去展示文學發展過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點總攬全局,抓環節體現過程,這是文學史研究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他的作品是現實與理想緊密相連的完美整體,他秉承了諸家的眾才之長,既深刻鞭撻黑暗封建社會的殘酷,又把人類美好理想深情寄託出來,但絕不是虛幻的烏托邦式的超現實理想。譬如,他在《燈下漫筆》中寫道「……這人肉的宴席現在還排著,有很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盪這些使人者,掀掉這宴席,毀壞這廚房,這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為心聲。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通過自己的作品把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魯迅宛如滾滾長江之上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指路航標,魯迅的作品永遠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珍貴瑰寶。

Ⅳ 魯迅的作品成就

魯迅開辟了白話文的先河,是新文化運動是主將,他的雜文,被譽為插向敵人胸口的一把匕首!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影響了幾代人,他是舊中國少有的具有民族氣節和骨氣的作家。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拓展資料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筆名魯迅(Lution)源於革命revolutio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毛澤東主席評價魯迅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

Ⅳ 魯迅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魯迅開辟了白話文的先河,是新文化運動是主將,他的雜文,被譽為插向敵人胸口的一把匕首!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影響了幾代人,他是舊中國少有的具有民族氣節和骨氣的作家。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拓展資料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筆名魯迅(Lution)源於革命revolutio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毛澤東主席評價魯迅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

Ⅵ 魯迅對現代文學的主要貢獻在哪些方面

兩個方面:

1、文藝貢獻

魯迅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

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網路全書。

2、學術貢獻

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

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

(6)魯迅小說的現代化成就擴展閱讀:

魯迅代表作品介紹:

1、《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

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

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Ⅶ 魯迅文學的主要成就有那些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網路全書。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作為美術愛好者魯迅大量引進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並在精神、理論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極大的推進了現代木刻、版畫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等。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Ⅷ 簡答題: 1.簡述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 2.簡述現代詩派的主要特徵; 3.簡述《創業史》的主要內容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他發表於1918年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石。筆者就人稱敘述方式、故事情節的展開及結構的簡潔、凝煉試論述一下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     一、在敘述方式上,魯迅大量採用了第一人稱寫法    《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一件小事》、《社戲》、《孤獨者》等都是用第一人稱或和第三人稱相結合的寫法,但其中「我」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同的。    第一,「我」在小說中是主人公的地位。《社戲》中無論前兩回看戲還是兒時和小朋友到趙庄看戲都以「我」為中心,反映了作者對兒時的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狂人日記》中以「我」即狂人口氣展開了故事情節。    第二,「我」是小說的敘述人。《一件小事》中通過「我」的思想及行動反襯了車夫的高尚。《故鄉》中兒時的閏土與成年後閏土的不同形象及思想的變化,是通過與「我」是故事的引述者。「我」是小說的引言人,作用就是把人物引上場,然後由主人公自己展現或敘述主要情節或者以第三人稱的寫法展開人物的思想性格。《阿Q正傳》中的「我」主要任務就是把主人公阿Q引出場,再由阿Q本人展現主要故事,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另外「我」在小說中還有襯托的作用。《兔和貓》中用「我」對動物的感受及心情,反襯了當時社會條件下人們的心理。    二、小說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社會現實或主人公的思想內涵,而這都需要故事情節來展現    在組織安排故事情節展開方面,魯迅先生採用的是以一個中心為線索貫穿整個故事的。《社戲》就是以「戲」為線索貫穿整個故事情節,展現了「我」對兒時生活的嚮往及對現實的不滿。《葯》就是把「葯」作為主線,通過買葯、吃葯及結果來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華老栓。     三、魯迅採取倒敘的筆法,先把故事的結果展現給大家,然後再敘述事情的起因和經過    《一件小事》先說「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里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然後再展出小事經過。《祝福》先把祥林嫂之死告訴大家,然後再補敘她死去的原因及經過。    四、用對比的方法來組織故事情節    《風波》通過「七斤」「趙七爺」及「七斤嫂」的「皇帝坐龍庭」與「不坐龍庭」的不同表現而加以對比展開故事的。《故鄉》中也運用了對比的寫法,通過寫二十年前西瓜地里的小英雄閏土活潑、機靈、勇敢與二十年後,由於「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而麻木、凄苦的閏土的形象對比,反映了農民物質上的「病苦」,更側重表現農民精神的「病苦」,少年時代的閏土叫「我」為「迅哥」,其關系親密無間,成年後叫「我」為「老爺」,這稱呼上的變化對比,突出反映了等級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然後又用宏兒和水生的關系與兒時的「我」與閏土關系的對比,說明了只有改變社會制度,才能不使宏兒和水生的關系步入「我」和閏土的覆轍,這樣通過幾個對比展現了故事主題,表達了「我」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Ⅸ 論述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

1.新人物(農民如阿Q ,婦女如祥林嫂,知識分子如魏連殳等),塑造多種典型形象,雜取種種人揉成一個,經常採用畫眼睛和白描手法,簡略卻生動地勾勒出人物形象。如阿Q 的癩頭瘡疤還在新文學史上閃閃發光

2.新思想深度與批判性,貫穿始終的是改造國民性,批判國民劣根性和反帝反封建,啟示革命要啟發群眾,不然像《葯》里革命者的血被麻木無知的老百姓做成人血饅頭治病,以及狂人日記結尾救救孩子的啟蒙覺悟

3.新創作手法,現實主義,象徵主義,或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結合,如狂人日記,狂人不僅是活生生的迫害妄想症者,他也象徵了幾千年來封建思想的結晶,諸如此類

4新語言,文本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學術界定論《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5.魯迅小說有運用局部心理分析手法,兼有復調小說的特點。即文本出現多種與主人公平行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聲音,這復調小說是借鑒前蘇聯文學評論家巴赫金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6.《故鄉》等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鄉土文學的代表作,他為鄉土文學做出了貢獻

其次還有很多,魯迅作為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大師(個人看法),他的藝術成就最主要是新人物,新手法,新題材,新思想等,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熱點內容
免費師傅師伯小說 發布:2025-09-18 22:49:39 瀏覽:659
女大男小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8 22:46:27 瀏覽:677
希臘主受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8 22:11:26 瀏覽:890
穿越在火影種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8 20:56:34 瀏覽:794
圖文小說網站言情 發布:2025-09-18 20:11:10 瀏覽:535
鬼吹燈在線聽書 發布:2025-09-18 19:08:07 瀏覽:157
手機起點中文網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8 18:54:10 瀏覽:138
現代修真小說不要種馬的 發布:2025-09-18 17:55:30 瀏覽:314
穿越後宮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8 17:23:15 瀏覽:767
女主比較厲害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9-18 17:08:23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