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有影響的小說

現代有影響的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8-13 01:53:07

㈠ 近現代中國最有影響的文章有哪些

歷屆矛盾文學獎
第一屆 (1982年 六部長篇小說)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
《東方》 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將軍吟》 莫應豐
《冬天裡的春天》 李國文
《芙蓉鎮》 古華
第二屆 (1985年 三部長篇小說)
《黃河東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 張潔
《鍾鼓樓》 劉心武
第三屆 (1988年 五部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 路遙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風流》 孫力、余小惠
《第二個太陽》 劉白羽
《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
(榮譽獎二部)
《浴血羅霄》 肖克
《金甌缺》 徐興業
第四屆 (1989-1994年 四部長篇小說)
《戰爭和人》 王火
《白鹿原》(修訂本) 陳忠實
《白門柳》(一二部) 劉斯奮
《騷動之秋》 劉玉民
第五屆 (2000年 四部長篇小說)
《抉擇》 張平
《塵埃落定》 阿來(藏)
《長恨歌》 王安憶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屆 (2005年 五部長篇小說)
《張居正》 熊召政
《無字》 張潔
《歷史的天空》 徐貴祥
《英雄時代》 柳建偉
《東藏記》 宗璞
第七屆 (2008年 四部長篇小說)
《秦腔》 賈平凹
《額爾古納河右岸》 遲子建
《暗算》 麥家
《湖光山色》 周大新

㈡ 20世紀10部影響深遠的小說

馬可尼和波波夫發明了無線電通信(1900)
2萊特兄弟發明了動力載人飛機(1903)
3魯米埃爾兄弟發明了彩色照相機(1904)
4弗萊明和福雷斯特分別發明了電子二極體和三極體(1904~1906)
5德、美、英等國科技專家發明了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1910~1938)
6福特發明了汽車流水線生產(1913)
7美英科技專家發明了雷達和射電望遠鏡(20~40年代)
8歐美科技專家發明了電視(20~30年代)
9惠特爾和亨克爾發明了噴氣式飛機(1930~1939)
10布勞恩等發明了v—2液體火箭(1942)
小耗子嘀嘀
回答採納率:50.0%
2008-09-20
19:14
檢舉
20世紀的人類10項經典發明
20世紀100年來發明的東西當然絕對不只10項,進步的動力促使發明不斷地產生,不過這10項發明對於現代文明的形成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說少了哪一項發明,20世紀就不可能像現在這個樣子。
1原..子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1958年1月31日試射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斯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機。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入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

㈢ 有什麼好看的現代言情小說

現代言情?
紅袖添香言情小說站的還不錯喲..
介紹給你啦..

《陪你到世界的終結(簽約出版)》/ 然澈
許暖遲千里迢迢奔赴成都去見自己的男友,先是火車出軌,後是酒吧遇險,更可恨之事乃是,經過這多方磨難之後,等來的,竟是男友要分手的冰冷宣言。
哦SHIT!我許暖遲究竟是招惹了哪一路的神仙,要這么幾次三番苦我心智勞我筋骨?!
不是不痛,只是哭泣無用,毅然回到北京繼續自己的生活,不想那狠心拋棄自己的男友不僅尾隨而至,甚至要陰魂不散地與她同住一個屋檐下?!

《一起寫我們的結局(全本+已上市)》/ 木子喵喵
【木子喵喵出版作品,《一起寫我們的結局》。這里有好多你熟悉的情節,熟悉的畫面。純凈得讓人嫉妒的青蔥歲月,就如發生在你身邊一般,「如笙」,那個曾經每個人心中都隱匿過的男子。】
大學時的她,溫柔善良;他,冷漠又敏感。她愛上他註定是一場劫數。

《九年》/ 然澈
《我愛你,在世界之外【完】》/ 涼了琉璃
《你忘了說,我們幸福過》文 / 檸檬羽嫣

《黑豹柔情:獨占至尊總裁(全本)》文 / 於諾
《痴纏不休:我的極品冷少(全本)》文 / 夏漠流年
《家有淘氣寶寶:竹馬爹地你OUT了(全本)》文 / 沐水

《愛在深圳(全本)》文 / jyq
都說深圳只有性,沒有愛,在這個情人風糜全球,一頁情泛濫的時代,真愛難尋,經歷波折無數,最終能否找到真愛呢?
深圳是一個矛盾的城市,這里既有高樓大廈,又有低矮的農民房;這里既有高檔住宅小區,又有凌亂不堪的城中村和二奶村;這里有體面的白領,又有無數的農民工。
這座城市有道關口,一邊是關內,一邊是關外,既是天堂,又如煉獄。關內有高雅的大劇院,關外有草班戲台跳艷舞。
這里有夢想,這里有希望;這里有無助,這里有悲傷;這里有奮斗,這里有堅強。

《網上網下》文 / 冷太陽ytm

㈣ 現在有影響的言情小說作家是誰

我認為最好的是席絹,從她成為繼瓊瑤言情作品被改編的作家就可以看出她的地位如何,像穿越時空的愛戀啊 ,上錯花轎嫁對郎啊,還有最近明道演的敲敲愛上你,都是。我個人更喜歡她前期作品。
另外我認為於晴寫的也非常好。
原來的萬盛現在的飛田文化在上世紀有號稱四小花旦的名家 是指席絹 沈亞 於晴 和 林如是 。現在的作家太多了,比較有名的早的是寄秋,(不過不太喜歡他,他有著明顯的台獨傾向,而且太大女人)另外蔡小雀、典心、樓雨晴都是老牌作家了,都是可以看看的
後來的可以看
凈水的她的古裝寫的非常好
綠痕的也叫鐵勒,有間客棧和寫宮斗的九龍策堪稱經典
湛亮的很有生活氣息
裘夢的女主角都十分聰明、
另外我要說的是現在的大陸言情也寫得非常好,生活,有情節,心裡描寫的都很出眾

㈤ 現代最有影響的篇小說集是魯迅的什麼

朝花夕拾

㈥ 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之一

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2、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3、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4、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5、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6、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7、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8、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9、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0、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㈦ 有什麼好看的現代言情小說

木槿花西月錦綉〉 BY:海飄雪
2、〈綰青絲〉 BY:波波
3、〈瀟然夢〉 BY:小佚
怎麼說呢,好文,女主性格智慧方面都不錯~男主帥得一塌糊塗,還是天才型,什麼都優秀,性格溫潤陽光,還專一:) 無游三人組不變的感情,男二號皇帝也讓人愛不釋手。。。。。
4、〈穿越與反穿越〉BY:妖舟
故事本身符合好穿越文的要求,有性格智慧好的女主,有各類又帥又有性格的男主若干,呵呵,作者想必也是對穿文非常了解的了,文中不時穿插一些穿文的[定律]看起來很輕松,是穿越同胞們不可錯過之作。
5、〈蔓蔓青蘿〉 BY:樁樁
6、〈多多益善〉 BY:喜善大人
兩篇文的女主都是大臣家的不得寵的庶出女兒,兒童[嬰兒]穿,從小韜光養晦,暗裡搞點小動作,最終一點點的顯露光芒,[多多]已完結,通過很特別的方法俘獲男主[芳心]。[蔓蔓青蘿]在偶以為完結了的時候又殺出一個事故,結果板上釘釘的男豬有可能地位不保。
7、〈深宮風雲之鏗鏘玫瑰〉 BY:舟洲
穿越太子妃,小說開頭讓太子改觀並有點喜歡的時候詐死逃出宮外,又一個禍害橫空出世。
8、〈誅顏〉 BY:雪藏
穿越到美貌的據說是[白痴]的公主身上,在歌曲啊舞蹈等方面讓別人折服,被劫出宮外,劇情開始復雜化。

㈧ 現代人的文學作品有哪些對文學有巨大的影響

現代文學之父-魯迅。作品 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 野草 朝花夕拾。
現代話劇藝術的高峰—曹禺 作品: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現代散文的建立和發展——周作人,朱自清 冰心
新詩流派的探尋——郭沫若 宗白華 聞一多 徐志摩
現代長篇小說以及社會剖析派——矛盾 作品:蝕 子夜
現代市民小說以及京味文化的代表——老舍 作品;駱駝祥子
京派文化與京派作家代表——沈從文 作品:邊城

㈨ 矛盾的什麼是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現在最有影響力的小說是魯迅的什麼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化戰線上的主將,與現代傳媒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可以說,現代傳媒是魯迅先生進行戰斗的主要陣地,特別是報刊,構成了魯迅先生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魯迅先生一生受現代傳媒的影響很大,不僅密切關注著革命的和進步的報刊宣傳工作,也對當時形形色色的各種反動報刊作過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對當時各種新聞現象進行過獨具特色的解讀和評價,並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作品。是現代傳媒,促進魯迅先生的創作,並讓魯迅先生的作品家喻戶曉,確立了魯迅先生在文壇上的地位。一、現代都市傳媒催生魯迅先生的不朽作品現代社會與古代、近代社會的區別之一,是工業的發展而導致城市,特別是大都市的形成。城市在社會生活諸多領域內擁有製造信息和發布信息的權利,為現代傳媒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等就應運而生了。在現代社會歷史進程中,現代傳媒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社會的先鋒」①,「使事物所以然的動因」②,把媒介視為推動人類和社會進步的力量。胡適也曾說過,「如果沒有《新青年》同人的組織,倘若沒有他們這一班人的提倡,白話文學的運動至少要推遲幾十年」③。毋容置疑,報刊對於近現代中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民國初期,陳獨秀說:「我報十年,中國局面全改觀。」這實在不是自誇之詞!新文化運動自媒體起,《新青年》及其背後的魯迅、胡適、陳獨秀等巨子,站在了當時社會最風雲激盪的思想旋渦之中,而他們之所以能對社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與報刊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因為,在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報刊是當時的主要媒介。魯迅先生的不朽作品,就是「聽將令」而為進步的現代傳媒創作的。在《〈吶喊〉自序》中,魯迅先生曾說起他的創作經過和緣由。《新青年》編輯金心異(錢玄同)來拜訪魯迅,與魯迅先生有一段意味深長的談話:「你鈔了這些(指古碑)有什麼用?」「沒有什麼用。」「那麼,你鈔他是什麼意思呢?」「沒有什麼意思。」「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到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為著「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魯迅終於答應「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④從這段著名的談話可知,促使魯迅進行新文藝創作的是《新青年》。進步的現代傳媒,是催生魯迅的力量。魯迅求學之日起,就受到現代傳媒的影響,如康有為、梁啟超等組織的強學會《中外紀聞》、《強學報》等。到日本留學後,更廣泛地接觸了各種傳媒。經過長期的思想、文學、社會等方面積累,一旦遇到符合魯迅文學、人生理想的傳媒,在文學革命形勢的召喚下,魯迅終於「聽將令」而厚積厚發,「一發不可收拾」地創作了大量的不朽作品。據統計,魯迅一生共在《晨報》、《京報》、《申報》、《世界日報》、《中華日報》、《國民新報》等15家日報,《新青年》、《語絲》、《作家》、《文學》等78家期刊,以及《現代中國》、《國際文學》等9家外文報刊等103家報刊發表過742篇文章。是報刊,催生了魯迅先生的創作,讓國人認識了魯迅,讓魯迅的名字和作品傳遍了中國和世界。提起魯迅,就不能不提他的雜文。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斗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而魯迅的雜文,又是為了適應報刊的需要而寫成的,也就是為了配合形勢發展的需要、革命斗爭的需要而創作的。二、現代都市傳媒為魯迅先生在文壇地位的確立提供了陣地戰士的陣地在哪?在戰場;魯迅的陣地在哪?在報刊。魯迅一生中給敵人大量的匕首和投槍是從哪裡射出的?也是報刊。報刊是魯迅進行戰斗的主要陣地,也構成了他的主要文化生活環境。(一)現代都市傳媒為魯迅作品提供沃土和園地。魯迅的大量作品往往先在報紙雜志上發表,然後編集出版。其單篇作品大多發表於北京、上海兩地報刊,也有偶發於其他地方的報刊,如天津的《天下篇》。報紙副刊是魯迅發表文章作品的主要園地,為魯迅雜文的發表提供了平台,為魯迅作品提供沃土和園地。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新文學的偉大豐碑,也是國際公認的世界名著,最初便是在《晨報》副刊上連載後轟動全國的;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標志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是報刊,讓人們認識魯迅,了解魯迅,認同魯迅,進而尊崇魯迅;是報刊,讓魯迅的名字深入人心,為魯迅小說的價值及其在文學革命中地位奠定了鞏固的基礎。(二)現代都市傳媒讓魯迅先生的作品迅速傳播並產生廣泛影響1、魯迅生活的時代現代都市傳媒比較發達,為他作品的快速傳播提供了可能清朝末年,因革命形勢風起雲涌,迫切需要輿論的配合。民間報刊隨之而產生,最早是同治十二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後此,《時務報》與《時務日報》等接踵而起,一時報紙,興也勃焉」。⑤「舉其著者,如長沙之湘學會、時務學堂……等,尤其不可以計數,而每會必有一種出版物以發表其意見。於是維新運動,頓呈活躍之觀,而雜志亦風起雲涌,盛極一時。」⑥據戈公振統計,比較知名的日報光上海一市就有《蘇報》、《中國公報》等42種,雜志有《農學報》、《國粹學報》、《進步》等46種。北京、廣州、天津、長沙等地也有各種各樣的報紙雜志。幾乎與此同時,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子傳媒也應運而生。1922年底,美國記者奧斯邦在上海開「中國無線電公司」,成為我國境內的第一座電台。1926年10月1日,國人自的第一座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正式開播。1928年8月1日,國民黨的中央廣播電台開始播音。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1905年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誕生,此後電影業發展較快,特別是20年代後的大都市上海,電影更成為一種時尚。早在1923年,陳獨秀就敏銳地指出白話文運動發生的原因在於「中國近來產業發達,人口集中」。⑦近年來,在考察五四運動或者說「新文學」的發生時,已經有不少研究者開始注意中國民族工業的勃興、現代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現代印刷出版業的發展、現代都市傳媒的興起以及現代市場的形成等等現代性因素所構成的特殊歷史條件。魯迅有幸,他生活在一個現代媒介比較發達的時代,報刊、書籍、電台、電影等給魯迅提供了最快捷、最廣泛的信息,從而為他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也正是蓬勃發展的現代都市傳媒,讓魯迅先生的作品家喻戶曉。人們對魯迅作品的逐步認識,對魯迅這位偉大人物的逐漸了解,就是從報刊開始的。魯迅自從在《新青年》上發表作品《狂人日記》和隨感錄後,開始享譽中國文壇。中國先進思想界、文化界、革命界就對他表示擁護、愛戴和崇仰,認同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帶有先進性的。而他的對手和敵人也是通過報刊認識了魯迅的作品,從而認識了魯迅。2、對魯迅在報刊發表作品的反響和評論,確立了魯迅在文壇的地位魯迅先生的文章在報刊發表之後,引起了各界激烈的反響和評論。對於魯迅作品的反響和評論,最早見於正式出版物的是1913年4月《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上,作了十處隨文評點和「焦木附志」。誠然,惲鐵樵對魯迅所寫的小說《懷舊》所作的評點和附志,還比較幼稚,不能作為魯迅研究學術史的起點。但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到,魯迅的作品一發表,傳媒就給予了關注。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隨感錄在《新青年》發表後,1919年2月1日初版發行的《新潮》第一卷第二號,有一篇署名記者《書報介紹》的文章,首次提到魯迅的作品:「就文章而論,唐俟(魯迅發表隨感錄時的筆名)君的《狂人日記》用寫實的筆法,達寄託的旨趣,誠然是中國近來第一篇好小說。」⑧這段評論,肯定了魯迅先生的創作「是中國近來第一篇好小說」,從而奠定了魯迅先生在現代文壇的地位。1923年後,對魯迅的作品出現了比較完整、具體的綜合性評論。1923年8月,魯迅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吶喊》,對魯迅小說的評論達到了高潮。同年8月31日,上海《民國日報》副刊刊登了《小說集的出版消息,稱贊《吶喊》是「在中國底小說史上為了它就得『劃分時代』的小說集」⑨。而真正有份量的評論是10月8日,茅盾以沈雁冰名義在《時事新報》副刊《文學》第91期發表的《讀》一文,他在文中談了讀者讀魯迅先生的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時的新奇感受和魯迅小說在青年中的廣泛影響。而對魯迅先生作品特別是雜文的爭論,為魯迅先生的作品傳播開辟了一條更寬廣的道路。由女師大風潮所引起的魯迅和「現代評論派」的論戰,因革命的本質問題而導致的魯迅與創造社、太陽社的論戰,還有魯迅與新月社、「第三種人」以及「國防文學」和「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兩個口號的論戰,等等。這些論戰不僅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學史,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在魯迅自身思想的發展上,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場論戰引發了魯迅的很多思考,使他產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的後半部,以及《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里的雜文,實際上構成了魯迅創作的一個高潮。」⑩現代都市傳媒對魯迅先生作品的反響與評論,讓魯迅的作品在群眾中特別是進步青年當中傳開來,確立了魯迅在文壇上的地位。三、魯迅在險惡的斗爭環境中把現代傳媒的作用得到了應有的發揮作為中國現代文化戰線上的主將之一,魯迅與報刊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他不僅密切關注著革命的和進步的報刊宣傳工作,也對當時形形色色的各種反動報刊作過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對當時各種新聞現象進行過獨具特色的解讀和評價,為現代傳媒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一)魯迅參與編輯報刊或指導報刊編輯,支持和幫助進步的現代傳媒,發展進步傳媒1906年,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就是「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魯迅自傳》手稿,1976年《革命文物》第三期)他「提倡新文藝」的第一個舉動,就是與周作人等籌文藝雜志《新生》,盡管後來因資金沒有著落而流產,「不能在一處縱談將來的好夢了」11。但魯迅一生都沒有將這「好夢」忘卻,在創作之餘參與編輯報刊或指導報刊編輯,為現代進步傳媒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魯迅在他戰斗的一生中,主編和參加編輯的報刊約二十餘種,支持或投稿的中文報刊近一百二十種。《新青年》、《語絲》、《莽原》、《國民新報副刊》、《未名》半月刊、《奔流》等在當時比較有影響力的刊物,魯迅曾是主編或參與編輯。1934年8月,還帶病編輯《譯文》創刊號,並作《〈譯文〉創刊前記》發表在9月16日的《譯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說:「印了出來給喜歡看譯品的人們作為參考而已。」這間接也為譯文類雜志的出版發行指明了方向。即使魯迅沒有參與編輯的報刊,但只要是進步的報刊,魯迅都會大力支持。如對副刊的支持,便是重要的一例。我國最早的副刊,是1897年11月,在上海的英國租界內,由英商創的中文報紙《字林滬報》的一個名為「消閑版」的副刊。在辛亥革命前後,作為「中國報紙的重要特色」的副刊,被資產階級革命派用來進行革命宣傳;但是,辛亥革命後,由於革命黨人的革命意志日漸消沉,加上袁世凱、北洋軍閥對新聞出版事業的壓制和摧殘,副刊的革命色彩日漸減弱,消閑性重新上升為主流,變為鴛鴦蝴蝶派文學的天下。「五四運動」前後,副刊成為提倡新文化、宣傳新思想和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一些名聞遐邇的副刊,諸如「五四」時期《晨報》的「晨報副鐫」、《京報》副刊、《民國日報》(上海)副刊「覺悟」、《時事新報》副刊「學燈」等,成為當時各家報紙的一大亮點。這些副刊的革新,因為有了魯迅的加入而更加完善。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新文學的偉大豐碑,也是國際公認的世界名著,最初便是在《晨報》副刊上連載爾後轟動全國的。早在1919年12月1日,魯迅先生就在《晨報創刊紀念增刊》上發表了小說《一件小事》。《晨報副刊》獨立發行後,魯迅又在該刊發表了五十餘篇作品,對於中國新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正是因為魯迅,《晨報副刊》成為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塊重要陣地,它不僅扶植影響了現代文學史上許多作家的成長,同時也影響了現代傳媒的發展方向。魯迅成為報刊參加新文化運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體現在魯迅參與報刊的編輯並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宣傳新文化運動。最有名的,便是魯迅對於現代最重要的雜志《新青年》的支持。《新青年》於1915年9月發刊於上海,為陳獨秀所編輯,每月一冊。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標志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孔乙己》《葯》等優秀的小說,也是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五四」後,各地愛國學生團體紛紛仿效《新青年》、《每周評論》,創白話報刊,僅1919年就出版400多種,到1920年,連《東方雜志》、《小說月報》等最持重的大雜志,也都採用了白話文。陳獨秀對魯迅在《新青年》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客觀的評價——「魯迅先生和他弟弟啟明先生,都是《新青年》的作者之一,雖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發表的文章也很不少,尤其是啟明先生;然而他們兩位,都有他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是因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哪一個人而參加的,所以他們的作品在《新青年》中特別有價值。12」(二)魯迅對反動當局的文化「圍剿」和新聞封鎖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揭露、批判反動傳媒的反動本質反動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反人民、反社會的統治,總是通過文化「圍剿」和新聞封鎖來隱瞞事實,愚弄人民,麻痹大眾。魯迅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傳媒較為發達的時代,文化宣傳、新聞報道已成為上層建築中控制、操縱社會意識的得天獨厚的一種意識形態。魯迅在戰斗的一生中,長時間與反動傳媒、文化「圍剿」和新聞封鎖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促使魯迅創作大量的雜文,進行揭露和批判。他曾經指名批判的新聞媒體,約有二十幾種,其中既有《順天時報》、《益世報》等有帝國主義背景的報刊,也有《中央日報》、《時事新報》等國民黨四大家族直接掌握的報刊;既有《社會新聞》、《微言》等國民黨文化特務主的報刊,也有《醒獅》、《國魂》等國家主義派的報刊;既有《人言》、《現代》等資產階級高級知識分子主的報刊,也有《大公報》、《循環日報》、《武漢日報》等一般的資產階級報刊。同時,對一些內容空虛、低級趣味的黃色報刊、雜志,魯迅一直都進行批評,倡導發展健康向上、凈化人們靈魂的傳媒。在長期與反動當局的報刊打交道,對它們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和總結以後,魯迅給出對當時傳媒總的印象式評價:「中國的報紙上看不出實話。」國民黨當局為了從輿論上維護他們的反動統治,他們的報紙和他們所間接控制的報紙,為了欺騙的讀者,常常「驅使著真偽雜糅的記事」,抓住一點事實,製造一些謠言,混淆是非。因此,魯迅總結自己看報的兩條經驗並向讀者推薦。一是打折扣對於報上那些以危言聳聽,以美詞動聽,經過粉飾的誇大、裝腔文章,魯迅主張對其內容要打折扣,或打八折,或對半,甚至二折,才可以看出事情的真相來。二是在《推背圖》文中,他提出正面文章反面看,即從反面來理解現在和推測未來,並舉出「近幾天報章上記載著的要聞罷。」魯迅評析說:把客觀公正掛在嘴邊叫得震天響的這一新聞現象本身的出現,就體現出一種主觀目的。「雜志可以號稱沒有一定的圈子,而其實這正是圈子。是便於遮眼的變戲法的手巾。」魯迅同時又強調,新聞記者要尊重事實,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好惡而曲解事實。有傾向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我們不能責備他有圈子,我們只能批評他這圈子對不對。」1931年2月7日夜或8日晨的左聯五烈士的被殺,「當時上海的報章都不敢載這件事,或者也許是不願,或不屑載這件事。」《晶報》、《現代》、《人言》等報刊對當局的禁止刊物、殺戮作家不置一詞,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對革命作家進行陷害、污衊和侮辱。這樣的新聞媒體,魯迅將之歸入到幫閑刊物之列。為了提高讀者對這些刊物的辨別力,魯迅撰寫了《二丑藝術》予以揭露和剖析:「他有點上等人模樣,也懂些琴棋書畫,也來得行令猜謎,但依靠的是權門,凌蔑的是百姓,有誰被壓迫了,他就來冷笑幾聲,暢快一下,有誰被陷害了,他又去嚇唬一下,吆喝幾聲。不過他的態度又並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過頭來,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點,搖著頭裝起鬼臉道:你看這傢伙,這回可要倒霉哩!」魯迅指出,林林總總的刊物中,就總有幫閑性媒體的存在,只要讀者留心觀察,就可以識別出來:「我們只要取一種刊物,看他一個星期,就會發見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頌揚戰爭,忽而譯蕭伯納演說,忽而講婚姻問題;但其間一定有時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對於國事的不滿:這就是用出末一手來了。」13魯迅就是通過這樣的「照妖鏡」,把反動刊物的本質顯現出來。《語絲》曾經是進步刊物,也花費了魯迅不少心血,後來因為編輯地位、思想發生了變化,拾起自己反對過的現代派「正人君子」的衣缽,或明或暗地攻擊、排斥異己,「對於社會現象的批評幾乎絕無,連這一類的投稿也少有」14,已經喪失了「毀壞舊物和戳破新盒子而露出裡面所藏的舊物來的一種突擊之力」15,1930年2月,魯迅寫了《我和〈語絲〉的始終》載在《萌芽月刊》上進行批判,文章發表後僅一個月,《語絲》周刊出至五卷五十二期便自動停刊。(三)魯迅把在報刊發表文章作為一種社會責任和革命斗爭的重任,從而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媒介就是一個風向標,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媒體的觀點和義務,的還是肩負著正確導向輿論,承擔社會的責任和使命。在魯迅來說,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是出於一種社會責任,一種喚醒民眾沉睡靈魂的責任感。魯迅的許多作品,表現了他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他把發表文章當作和反動派斗爭的武器,當作喚醒民眾的良葯,其目的就是「利用一切機會,打破包圍著我們的黑暗和沉默」。正是這種責任感,促使魯迅終生筆耕不輟。魯迅一生在國內主要在紹興、南京、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幾個城市生活過。每到一地,他都十分關注媒體,關注輿論,從而了解社會,了解中國的現狀與將來。在紹興,他支持越社青年《越鐸日報》監督紹興軍政府;在廈門,他支持並指導廈門大學文藝青年創「泱泱社」和「鼓浪社」,親自為其社刊《波艇》、《鼓浪》審稿、改稿,指導編印,還為《波艇》創刊號撰寫了《廈門通訊》;在廣州,魯迅先生雖然只待了短短的8個月時間里,但在《黃埔生活》、《民國新聞》等報刊上發表了一批極有分量的文章,如《革命時代的文學》、《慶祝滬寧克福的那一邊》、《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等。在北京和上海這兩個主要的居住城市,魯迅更是充分發揮了現代傳媒的作用,利用雜文作為主要武器進行了堅韌的戰斗。李浩在《都市憧憬與鄉村羈絆》中指出:「魯迅以雜文來表達他的文化理想,雜文的社會效用則是通過報刊這一大眾傳媒完成的。報刊是市民社會中人們的主要交流工具,中國現代思想的傳入就是通過報刊書籍來實現的。」16從五四時期開始,魯迅就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據統計,魯迅的雜文曾刊載於國內外一百多種報紙雜志上。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從1933年1月底至1934年8月,魯迅在這「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在經過革新的《申報》副刊《自由談》上,變換五十多個筆名,發表了一百三十多篇文章。這個數目,在魯迅雜文中佔了五分之一。鑽過森嚴的文網,在一份日報上接連不斷地發表這么多充滿戰斗性的雜文,在中國現代革命史和文學史上沒有第二人。從1918年9月15日在《新青年》「隨感錄」專欄發表《隨感錄二十五》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所寫的未完稿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魯迅一生共創作雜文700多篇,約135萬字,在其170萬字的全部著作中,占將近百分之八十。這些文字收入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里。在這15部雜文集中,辛亥革命,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革命運動、黨派之爭、民生疾苦、文化爭端……幾乎全部生動地反映在他的雜文里。魯迅用手中的筆,對一些文化現象和不同階層的一些人物的無情揭露,憤怒控訴,尖銳批判,辛辣諷刺,痛苦吶喊,親切鼓勵,熱烈贊頌。魯迅的雜文,豐富了報刊的內容,也使報刊具有了革命性和戰斗性。文化大師是思想界、文藝界的先行者,大眾傳媒與文化大師密切聯系,將先進文藝作品和思想廣泛傳播,影響社會,提升民眾素質,從而達到改造國民的目的。在文壇享有崇高聲譽的魯迅,他的一生,與現代傳媒特別是報刊有著不解之緣。現代都市傳媒,是魯迅先生進行創作的動力,並為魯迅先生發表作品讓人們了解魯迅提供了平台,更是魯迅先生一生主要的戰場和陣地。

㈩ 智利現代文學有哪些有影響的小說家及作品

現代重要的小說家是何塞·多諾索(1924—),初期作品極力模仿西班牙作家巴列·因克蘭的風格,象徵性強,並帶有自然主義色彩;後期作品涉及社會道德問題,往往將虛幻和現實溶在一起,對社會進行諷刺,重要作品有《加冕》、《別墅》等。

現代較有影響的小說家還有:帶有自然主義傾向的尼科梅德斯·古斯曼(1914—),超現實主義女作家馬里亞·路易莎·博姆巴爾(1910—1980),傾向新現實主義的作家胡安·戈多伊(1911—),描寫礦工生活的小說家貢薩洛·德拉戈(1906—),帶有宿命論觀點的女作家馬爾塔·布魯內特(1901—1967)等。

熱點內容
軍婚蜜寵系列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9 06:48:29 瀏覽:777
女主季悠悠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9 05:41:12 瀏覽:974
網路小說交流 發布:2025-09-19 05:35:22 瀏覽:90
天唐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19 05:10:52 瀏覽:415
起點作家玄幻小說 發布:2025-09-19 04:55:55 瀏覽:384
推薦一本科幻小說的作文 發布:2025-09-19 04:41:08 瀏覽:117
邊伯賢邊伯賢小說完結校園戀愛 發布:2025-09-19 04:40:26 瀏覽:129
咪咕閱讀小說怎麼下載不了 發布:2025-09-19 04:18:29 瀏覽:455
小說都市最強戰醫中主要人物介紹 發布:2025-09-19 03:44:55 瀏覽:312
原版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9 03:44:1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