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文小說
『壹』 可以推薦給語文老師的書或小說
魯迅擅長短篇、散文。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就是他的《狂人日記》,散文代表作《野草》,充滿了意象、矛盾、自省,得見其思想之深邃,靈魂之痛苦,為不可超越之顛峰。
郭沫若擅長詩歌、戲劇。代表作《星空》《女神》充滿了火一樣的激情,感染力極強,是現代文學詩歌之冠。後期有一部話劇《屈原》,感情極其充沛。可惜年輕的激情消散以後,便走了政治路線。
茅盾擅長長篇,代表作《子夜》,從各個方面詳實精細的刻畫了舊社會的上海,,揭示了民族資本主義必然沒落,無產階級正在興起並是真正的希望之主題。該小說在現代文學范疇中是高水準。
巴金擅長長篇,代表作《家春秋》,作品飽含熱情,人物刻畫細致,可讀性很強,主要描寫面在於小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中的革命青年。後期有雜文集《隨想錄》。
老舍擅長中長篇、戲劇,代表作主要有長篇《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中篇《月牙兒》、戲劇《茶館》。此人是老北京人,京派代表作家。作品中帶有濃郁的京味,具有幽默感。主要寫北京市民在舊社會的掙扎和反抗,其中以《茶館》尤為鮮明和深刻,是現代文學戲劇中的扛鼎之作。
曹禺擅長戲劇。十多歲的寫《雷雨》使他名動天下。他的戲劇主題深刻鮮明,人物栩栩如生。戲劇中善於製造矛盾,從而揭露人性,給人很強的震撼感覺。 此人作品雖少,但每一部都是經典。
『貳』 關於語文現代文閱讀
內容就是指在文中語句表達出來的意思(作用也可表述下)。
以下是結構題型,還有幾種題型,你去博客看好了http://sdy1107.blog.163.com/
一、遵循原則
1、答案在文章中;
2、觀點是作者的;
二、現代文閱讀之結構篇
(一)什麼是文章的結構?
文章的結構主要指的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從分類來說,橫式、縱式、橫縱交叉式;有總分總、總分、分總等,結構內容主要包括開頭和結尾、段落和層次、過渡和照應等等。它們在體現文章結構的總體設計中,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二)文章的結構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重要考點,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之一,非常重要。
(三)例題分析、習題訓練。
句段的作用(學習准備)
1、如果所問的句段位於文章的前面,那一般要回答:
(1)總領全文;總領下文; (2)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
(3)為下文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4)與下文構成對比或對照;
(5)開篇點題或開門見山; (6)營造氣氛,奠定感情基調;
(7)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 (8)揭示主題或中心。
2、如果所問的句段在文章的中間,那就要回答:
(1)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
(2)前後呼應;
(3)推進情節發展或引出下文;
(4)引出主題、為下文抒情張本等;層層深入,為下文揭示主旨張本。
(5)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6)埋下伏筆;鋪墊蓄勢;
(7)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2、結尾作用:如果問文中結尾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
(1)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2)總結上文;畫龍點睛;
(3)卒章顯志,點明主題;
(4)呼應開頭/前文,使文章結構首尾圓和。
(5)言已盡而意無窮,使文章委婉含蓄。
(6)升華文章感情,寄託作者感情;
3、過渡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是在文章中體現事物發展的連貫性的一種結構手段。如果問過渡或照應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結構嚴密,氣勢貫通,前後呼應,條理分明,增強表達效果。
4、文章題目:
如果問文章題目好在哪裡,那就應寫上:緊扣文章內容,簡潔新穎,運用……很有深意,揭示文章主旨,明確文章線索等。
註:在回答有關結構鑒賞題的過程中,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回答,因為這兩方面都是極為重要的采分點。
5、例題講析
例一(湖北卷)
但是最動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於職務的牧羊人的狗.它們跟在羊群後邊十分忙碌,在農莊上就只看到它們.
守夜的狗在它的窩里喚它們回來是徒勞的;井邊盛滿了新鮮的水的水桶向它們做手勢也全無用處;在羊群進來以前,在粗大的門閂把小柵欄門關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裡坐在桌子周圍以前,它們是什麼也不要看,什麼也不要聽的.
而在這時候,它們才僅僅同意進到群狗的窩里去.在那兒,它們一邊舐著它們的菜湯桶,一邊同它們農莊上的同伴們談論著它們在山裡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著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黃…….
本文最後突出寫了狗的形象,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4分)
答案:
(1)表現狗的忠誠(或忠於職守)。(內容)
(2)從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系寫到動物與人的關系,使文章的內涵逐步深化。(內容)
(3)最後寫狗與同伴談論山裡的事情,與文章開頭形成呼應。(原文有:再後邊,是全身浸在汗里,舌頭伸到地上的狗)(結構)
例二
農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邊,稻子已經鋪平張開在場上。由於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作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脈一般,一條棱線接著一條棱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穀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就是這樣曬穀子,因為等到陽光曬過,八爪耙把棱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穀翻身,原來埋在裡面的穀子全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的哲學了。
根據你的體會,分析「由於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
(1)渲染了陽光下農夫勞動成果的美好。(內容)
(2)表現了陽光下農夫的陽剛之美。(內容)
(3)與下文曬稻穀、農夫決心務農等內容前後呼應。(結構)
6、習題訓練
練習一:(山東卷)
登臨而觀,山壁下只剩兩池死水。抬頭北望,遠處才是白茫茫的長江江面。在古代,長江是在這座小山腳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來漸漸淤積成灘,如今灘地上都已蓋滿房子。當年,蘇軾寫了《前赤壁賦》,三個月後重遊赤壁再寫《後赤壁賦》時,就已感嘆「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換斗移,江山已改,雖是濤聲依舊,畢竟江面已遠。
唯有東坡在,剩有遊人處。
蘇東坡獲罪入獄,旋被朝廷發配來黃州,反而為他營造出了創作「三赤」名篇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境。正是黃州落難這幾年,蘇東坡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後來朝廷發來誥命,任命他為「汝州團練副使」。其實那隻是一個虛職,掛職領一份錢糧而已。一個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掛職當一名「武官」,真是陰差陽錯。
第5自然段:「唯有東坡在,剩有遊人處。」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案:
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結構),從眼前的景物描寫轉向了歷史抒寫。(內容)
練習二:
一群白鷺就在那時飛來,從蔭綠模糊的背景劃過,銀白的身影如同閃電,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飛盤旋。一動不動的老牛連眼都不眨。白鷺越飛越低了,通紅細長的腳爪伸出來,像飛機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叫了一聲,給老朋友打著招呼:地我剛犁過,有的是蟲子!白鷺嘰嘰喳喳地齊聲歡呼,盤旋俯沖終至落定,一如幾頁濕透的情書,撒在老牛的四周。那隻膽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單腿而立,引頸而望,活像個臨時風向標。然後它開始走動,以淑女優雅的碎步,在牛背上從尾部踱到雙角之間,然後再次返回——或許它眼裡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麼走都是一條寬敞的步行街。
面對那個場景,時裝設計師或能看到一場山野T台秀(時裝表演):高黎貢山西麓,牛和鷺的聯袂獻演,是大與小的默契組合,既有靜與動的古老元素,也有黑與白的時尚流行。詩人呢,說不定會在便條簿上記下突來的靈感:持重與輕盈相輔相成的野趣,墩實與機巧搭配的哲理,憨厚與靈慧共生的詩情。畫家將一幅水墨在心頭鋪開,順手拾起《老牛白鷺圖》的幾個細節:細雨如煙,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鷺如歌,翻開的土垡如波如浪……
作者在描繪「煙雨牛鷺圖」後,又寫了時裝設計師、詩人和畫家的感受,這在文中有什麼作用?(5分)
答案:(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鷺圖」蘊涵的美;(結構)為下文作者抒情、議論作鋪墊。
『叄』 文學的兩本現代漢語是不是基本一樣的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考研方向有(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古典學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可在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有的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可適宜在黨政機關,包括報刊宣傳、新聞出版、影視文化、互聯網、對外交流其他企事業部門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專門人才。 (一)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二)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於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 2.掌握該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3.具有文學修養和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 4.了解我國關於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 6.能閱讀古典文獻,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四)主幹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兒童文學、影視文學、文學概論、美學、古代文論、西方文論、中國文化概論、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漢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寫作、中國古典文獻學、民俗學、邏輯學、書法等。
『肆』 語文現代文閱讀怎麼做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希望大家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原|2019-08-20 16:48:49|瀏覽:41
方法/步驟
1
「理情節」題型:①用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這一情節在文中起什麼什麼作用。
2
「析人物」題型:①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並說明好處或者作用;②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
3
「看環境」題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起什麼作用;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對人物或表達主題的作用。
4
「談構思」題型:①說說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點,分析其好處;②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③聯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5
「講方法」題型: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④從語言運用角度,鑒賞文中劃線句子。⑤本文人物語言有哪些特點?請分別舉例說明。
6
「明主題」題型:①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的主題;②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為什麼?③前後說法,是否有矛盾,為什麼?④闡釋小說社會意義
『伍』 什麼是現代漢語小說的韻律,節奏
現代漢語小說的韻律、節奏,是指漢語小說語音的高低、輕重、徐疾、長短及音色的異同在一定時間內有規律地相間交替回環往復成周期性組合的結果。漢語的節奏由漢語自身的語音特點所決定,在語音鏈上表現為音頓律、平仄律、聲韻律、長短律、快慢律、重輕律和揚抑律七種節奏形式。
『陸』 關於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有什麼好的教輔書嗎
到書店找一些高考歷年的真題和模擬試題,就是找接近高考的,訓練文學能力,提高閱讀水平。我是黑龍江的,不知道你是哪的,我們用的是全國卷2,現在的高考試題閱讀命題趨勢基本上是,分為科技文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有3道選擇題,答案都在原文里,很簡單。實用類文本閱讀:新聞和傳記等比較貼近生活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短篇小說
『柒』 求一本小說 應該是現代玄幻的 小說主角是代課的歷史老師 叫語文
黃泉引路人系列······你看的的是他的這個系列的第二部
『捌』 高中語文現代文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
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闡發事物的意義(二)表達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要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的題,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語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修辭手法 理解運用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判斷修辭手法的種類及其運用的正確與否誤。
2、指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運用某種修辭手法造句。
把握修辭手法的定義、種類、運用效果等。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語文常識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參考資料:http://blog.njbxjy.net/user1/3998/1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