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小說十講心得
Ⅰ 李歐梵的<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
http://book.idoican.com.cn/detail/defaultview.aspx?BookId=ISBN7-309-03371-X
希望你能滿意
Ⅱ 《家》讀書心得
答:《家》讀書心得
讀了《家》這本書讓我感悟很深,《家》這部書是以中國封建禮教下的大家庭為背景,闡述了在那個時代的青年們如何被摧殘。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為背景完成這部小說的。在高家這個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爺子,他是整個家庭封建禮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說悲劇的創造者。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孫,是一個擁有現代思想的進步青年,無奈卻因要繼承家庭,順承父輩的意思,而斷送了大好前程,成為封建主義的奴隸,並在進步思想與封建思想中間夾縫求生。高覺慧是高覺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樣是愛國的進步青年,他厭惡自己的家庭,並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覺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時他也干預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膽的同丫頭鳴鳳談戀愛。或許這樣的事發生在現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個時代的婚姻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覺慧的確是一個用於沖出封建禮教的進步青年。
當然,高覺慧是一個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會下,更多的是悲慘的例子。比如高覺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順利,不想高覺新的繼母和梅的母親在牌桌上發生矛盾,於是梅的母親一氣之下就退了這門親事。而高老爺子居然用抓鬮的方式來決定覺新的婚事。而覺新的人生悲劇並沒有就此停止。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戀情人梅,覺新便在梅雨現任妻子瑞鈺之間非常矛盾,結果梅卻因為覺新而含恨而終,而瑞鈺卻因難產而死,他縱有萬般無奈的怒火卻不敢發泄,這一切都因為封建禮教與他自己的不反抗主義而造成的。
覺慧並不像他大哥那樣軟弱,他決定挑戰象徵封建主義的爺爺,支持並幫助二哥覺新逃婚,並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覺民終於反抗成功並能夠與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團,與社團成員一起出版《新青年》這本雜志來指責所謂的政府軍隊對學生與百姓們的傷害。盡管他們到處受到政府的打擊與排擠,還幾次被警告必須要停止出版,但他們並沒有停止與惡勢力的斗爭。繼續想辦法出版《新青年》,但命運似乎也與覺慧開了一個玩笑,他的戀人鳴鳳要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為妾,而鳴鳳因為覺慧而不願嫁給別人為妾。無奈之下選擇投河自殺。覺慧因為鳴鳳的死,大受打擊,一氣之下決定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幫助之下,他離開這個家,走向一個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創造這個人物覺慧,我非常喜歡他,有自己的思想,敢於創造機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象我們現代人一樣,有蓬勃的生命力。
Ⅲ 中華經典閱讀心得
——經典教育與生命教育關系初探
2007、12、13
關鍵詞: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經典教育;經典閱讀;生命超越;靈魂建構;讀書講座
摘 要:道德教育應涵蓋「道育」與「德育」,「道育」即「規律教育」包含諸多層面,而針對處於「第二次降生」生命時段的大學生,高校「道育」首先應注重「生命(規律)教育」。人類生命存在的精神性、超越性特徵,又決定了生命教育的核心使命應是靈魂生命的建構塑造。經典閱讀是每個個體生命獲得文化學意義上的人的資格必須接受的「文化哺乳」,是大學生構建自我靈魂生命、提升自我生命境界的必經之途;因而經典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讀書講座則是目前高校實施經典教育、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引導大學生經典閱讀、靈魂建構與生命超越的具體手段與最佳方式。
引 言:道德教育與讀書活動是濱海學院兩大辦學特色,這兩者之間的辨證關系是我自入濱海近一年來一直在思考探究的問題。2007年5月與11月,我根據基礎文科部德鐵嬰主任的安排,在學院3號報告廳舉辦了兩場面向全院讀書協會學生代表的讀書講座,題為《經典閱讀與生命超越——與當代大學生談經典閱讀》,學生反響強烈,效果較好。2007年9月至12月,我分別被吸收加入了三個科研課題小組或機構:基礎文科部思品教研室楊潔老師主持的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校本大學生德育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基礎文科部德鐵嬰主任主持的校級科研課題「讀書活動指導」;濱海學院德育研究會基礎文科部分會。作為一名從教18年的高校文科教師,我懷著一種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與對濱海德育理念的深深認同感,開始將自己近些年對大學德育的感性思考與初步實踐逐漸上升到理論層面,想對「經典教育與生命教育(道德教育)」這一課題作出自己的探究和成果。現結合自己兩次讀書講座的心得體會,對經典教育、讀書講座與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的辨證關系談談自己初步的思考與感悟。
一、道德教育:「道育」與「德育」
「道德」是一個寬泛的大概念,廣義的「道德」應包含兩個層面「道」與「德」,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篇即分為「道」篇與「德」篇。老子認為,「道」是存在的方式,「德」是存在方式之目的性,「道德」是一個存在論的概念,表明生活本意的性質,它不同於倫理,倫理表明的是社會規范的性質。老子主張遵從「道」的生活,而反對遵從「禮教」(倫理)的生活。但長期以來,我們既把「道德」與「倫理」混為一談,又把「道德」狹隘的理解為「德」而拋棄了「道」。所以,「道德教育」也應涵蓋兩個層面「道育」與「德育」,而我們傳統的道德教育只有「德育」,即品德(倫理規范)教育,而忽略乃至擯棄了「道育」,亦即「(生命存在)規律教育」。更有甚者,某些德育工作者把「品德教育」更狹隘的界定為「行為規范教育」與「時事政治教育」,這種籠罩在濃厚「官方意識形態」之下的「正統」德育觀,使得我們多年來的德育工作一直處於一種空洞說教與生硬灌輸的低效狀態,學生的德育或思想政治工作也始終是教師尤其是政治課教師最為頭疼的課題,當然也基本是學生最不感興趣乃至於厭倦排拒的課程之一。
究其實質,德育手段與方式的單一老套生硬刻板是原因之一,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內容的狹隘單調與老生常談,往往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筆者以為,德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教師,從根本的和終極的意義上去重新理解和界定。嚴格講,廣義的高校道德教育至少應涵蓋品德教育、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審美教育、生命教育、經典教育等,即「道育」與「德育」兩大層面的所有教育。對生命的尊重應是最大的「道」與最高的「德」,因而生命教育應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內涵與最高境界。
二、 經典教育與生命教育:
「道」是老子《道德經》中一個核心概念,筆者在此不想追本溯源的去糾纏這個玄而又玄的本體概念,簡言之,「道」即規律,宇宙所有規律的集合:宇宙自然規律、人類社會規律、生命規律、文化規律、思維規律、人生規律、藝術規律等等。盡管我們的學校「道育」不可能同時涵蓋所有的規律教育,但是,根據18-22歲大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和理解感悟能力,至少應讓他們接受最基本的「規律教育」,筆者以為應是「生命規律教育」或簡稱「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近些年一些有識之士提出的一個教育和德育理念,廣義的生命教育其實涵蓋上述所有規律教育,狹義的生命教育則包括「肉體生命教育」和「靈魂生命教育」兩個層面,它「關注生命的完整,凸顯生命的靈動,張揚生命的個性,建構靈魂的超越性」(1),尤其強調對人的精神和靈魂層面的深度關注和人性潤澤。筆者以為,對處於「第二次降生」年齡段的大學生而言,即應主要對其進行靈魂生命的教育與喚醒,因為靈魂生命的喚醒與塑造關乎學生一生的生存質量與生命境界。本文中的「生命教育」概念也主要是在靈魂層面上來討論使用。
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追問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境界的教育。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人應當怎樣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生命應當追求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哲學家馮友蘭將人生劃分為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美學家宗白樺說人生有六個境界:功利境界、倫理境界、政治境界、學術境界、藝術境界和宗教境界;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Maslow)則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級: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盡管分類存在差異,但他們都把超越生理的、物質的、功利的和政治的境界,而向道德的、藝術的、宗教的境界攀升,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作為人之為人的精神標識。對現代人而言,解放自己的心靈,擺脫對物質和金錢的貪欲,回歸生命的本真,融入自然,融入宇宙,與天地萬物對話交流,培養博大深沉、悲天憫人的情懷,確認良知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培養健康和諧的心智人格,釋放自我生命潛能,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無疑是生命意義的首選價值。
教育是塑造靈魂、完善生命的事業,雅斯貝爾斯(K.Jaspers)認為:「教育,是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並通過文化傳遞的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的生成,並啟動其自由天性。」在這里,「生命內涵的領悟」無疑就是「生命教育」;「意志行為的規范」則是道德教育的一個方面;而「文化傳遞」與「文化遺產」則可認為是「經典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因為經典是人類千百年智慧的結晶載體,是人類代代傳承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所以,從某種程度說,經典教育應是學校教育尤其是高校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一個核心手段和重要內容,經典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應是「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教育能否以人為本,能否給人帶來一種終極關懷,採取何種教育方式,將制約著教育的成效。」(2)卡西爾說,人是一種「符號動物」,而語言文字元號的創造和運用,即是人區別於低等動物的根本性標志之一。語言文字相對於其它符號形式和藝術手段,如音樂、美術、雕塑、舞蹈、戲劇、攝影等,對人的靈魂意識層面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更為深刻和持久,其對讀者心智人格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塑造終生難以磨滅。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教會學生閱讀經典好書應是喚醒塑造其靈魂生命的一條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捷徑」。因為經典著作是人類幾千年智慧的積淀和載體,是全人類共有共享的寶貴文化遺產和永恆的精神資源,是最優質的「文化母乳」,應是一代代青年靈魂發育不可缺少的精神養料。其價值的普世性、信息的全息性、內涵的超卓性、魅力的恆久性、全民共享性、雅俗共賞性等特徵,使其雖經千百年的淘洗而歷久彌新,擁有一種強勁的話語力量和持久不衰的藝術魅力,經得起不同時代的人們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詮釋和解讀,從中汲取人格生成和靈魂發育的優質養料,獲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和靈魂建構的價值導航。因而,我們可以說,經典閱讀是個體生命獲得文化學意義上的人的資格必須接受的「文化哺乳」,是青年大學生進行靈魂建構自我超越的一條必經之途,而涵蓋人類生存和生活所有領域和層面的經典(閱讀)(與經典教育)則堪稱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的「全能」「工具」與「高效」手段。
三、經典閱讀與生命超越:
人類生命區別於低等動物一個根本特徵,即在於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生命的本質就在於它能夠「有意識」的支配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使生命體現為永不停滯的自我超越與自我發展,實現自我追求的發展和確證。舍勒說:「人,只有人——倘使他是人本身的話——能夠自己——作為生物——超越自己。」(3)布洛赫(Ernst Bloch)在《希望原理》一書中指出,人藉助於自身的主動性和超越性,為自身創造他的未來,他的生命進程就是不斷的走向一個他所期待的目標,即永遠「指向前面的意向」,亦即不懈的自我超越。保羅.蒂利希(Paul Tilich)在《存在的勇氣》一書中也指出,人是一種渴求無限超越的存在物,他既有物質的、世俗的需要,又有精神的、天國的渴求,而精神性存在是人的本質特徵,人的生存就是不斷超越物質的世俗的存在,從無限的可能性中不斷「站出來」的過程。弗洛姆(Frich Fromm)說:「人除了通過發揮其力量,通過生產性的生活而賦予生命意義之外,生命就沒有意義。」(4)人如果沒有來自生命深處的超越性,人就降格為動物。而超越性對人來說,追求的是生命的意義。「意義」成為哲學家衡量人之為人的根本。赫舍爾(A.J.Heschel)指出:「人的存在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存在,它總是牽涉到意義,它不能脫離意義而存在。」(5)蒂利希把人能否發現生命的意義,獲得生命的意義,看作人的存在的最後依據:「人最關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義」。我國著名哲學家高清海教授更是強調意義對人的本體價值:「人之為人的本質,就是一種意義性存在、價值性實體。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義的引導,成為『無意義的存在』,那就與動物的生存沒有兩樣,這是人們不堪忍受的。」(6)
而「教育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精神世界,構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實現人的價值生命的活動。」(7)教育必須超越功利主義和極端的現實主義,教人思考「為何而生」的意義,而不是僅僅教給其「何以為生」的技能。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業,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超越意識,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建構豐富高貴的靈魂,釋放生命的潛能,實現自我生命價值,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大寫的人」。愛因斯坦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8)然而,我們的當代教育卻是日益的走向市場化和功利主義,不是成「人」的教育,而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正如西方學者達拉里(M.Dallaire)所言:「教育成為製造勞動者的一台機器,通過教育的塑造,人被變成追求物質利益的人,掌握生產技術成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這樣,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術和專業所束縛,愈失去作為一個完整人的精神屬性。」(9)理查德.利文斯通(Richard Livingstone)一針見血的指出:「教育的職業性和社會性誠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則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為可能長時間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種不知不覺加重的病患一樣。一個國家會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認識到病情的嚴重。」(10)而經典閱讀與經典教育恰好能夠彌補我們的狹隘專業教育和傳統道德教育對生命的割裂和對靈魂的冷漠,給學生以生命的價值導航和靈魂的深層潤澤。
梭羅說:「經典作品是什麼?它是人類思想的最崇高的記錄。」高爾基說:「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塞繆爾.斯邁爾斯說:「書籍(經典)具有不朽的力量,它們是人類活動的壽命最長的果實。偉大的思想不受世間的侵害,世間的唯一的影響,是它把人類心智惡劣的作品淘汰掉,過濾掉,因為在文學中,只有美好的東西才能永遠傳下去。」國學大師季羨林特別強調要讀國學經典:「有一個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材頓悟:中國是世界上最喜藏書和讀書的國家。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有極大一部分是通過書籍流傳下來的。到了今天,我們全體炎黃子孫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每個人都迴避不掉的。我們必須認真繼承這個在世界上比較突出的優秀傳統,要讀書,讀好書(經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上無愧於先民,下造福於子孫萬代。」冰心給年輕人的讀書忠告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朱光潛說:「書籍(經典)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里程碑。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11)周國平說:「使靈魂豐富高貴的途徑就是讀書,讀好書,讀經典,非最好的書、非一流的經典不讀。你首先要相信要認識到這些千古不朽的經典巨著的巨大價值,你可以不相信一個時代的人的智慧,但你能懷疑人類幾千年來的全人類的智慧嗎?你能懷疑幾千年世間的殘酷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嗎?」(12)培根那段著名的論斷「閱讀使人充實,……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即是強調不同學科領域的經典閱讀對人生命的提升作用:我們可以在哲學名著中體悟生命的本質,關懷人類的終極價值;可以在歷史名著中感悟時空的浩淼、生命的短暫,進行歷史的解讀與還原;可以在文學名著中窺測人性的善惡,建構生命的超越和「詩意的棲居」;可以在美學名著中探討美的真諦,培養對美的敏感和創造能力;可以在科學名著中上窮宇宙之碧落,下及萬物之奇觀,體味科學精神的庄嚴和力量;可以在詩詞中吟詠,在戲劇中沉醉,在散文中沉思,在小說中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老人與海》、《魯賓遜漂流記》讓我們感悟人類生命的偉大與戰勝自然和自我的勇氣;《三國演義》、《水滸傳》給予我們處世權謀與人生智慧;《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們挑戰生命極限、創造生命奇跡的巨大震撼;《論語》與《道德經》讓我們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恆久魅力;《毛澤東詩詞》、《魯迅全集》讓我們領略政治偉人的雄才大略和民族脊樑的靈魂吶喊……
經典閱讀是個體生命建構自我靈魂、完成自我超越、提升生命境界的必經之途,筆者在兩次讀書講座中將經典閱讀的價值和意義歸結為十個「超越」:①超越有限:經典閱讀是有限人生獲取最優質人類文化資源、與聖賢先哲靈魂對話的最大捷徑;②超越生命:經典閱讀是生命個體獲得文化學意義上人的資格必須接受的「文化哺乳」;③超越人生:經典閱讀是追求人生價值、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④超越苦難:經典閱讀是個體生命超越死亡、孤獨、苦難、虛無的精神導師;⑤超越自我:經典閱讀是大學生「第二次降生」建構自我靈魂並使之豐富高貴的必然選擇;⑥超越功利:經典閱讀是大學通識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審美教育的核心手段;⑦超越教育:經典閱讀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終身閱讀的忠實伴侶;⑧超越同類:經典閱讀是大學生提升自我綜合素養與未來綜合競爭力的明智舉措;⑨超越世俗:經典閱讀是詩意棲居、提升生存品位、獲取靈魂幸福的文化選擇;⑩超越當下:國學經典閱讀是承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重建價值根基的文化責任。
試問,世界上有哪一所大學、哪一種教育方式能夠「包羅萬象」、「一勞永逸」的幫助學生完成這所有的「超越」?任何的專業教育和通常意義上的道德教育,都只是教給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或德行,而經典教育本身就是一所「網路全書」式的「大學」,唯有這所「大學」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所有的「生命超越」,使他們的生命境界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完善。《思想的經典——清華北大學生必讀應讀的120本圖書》前言中這樣告誡大學生:「當代青年從古今經典名著中吸取養分,尋求大智慧,應該是全面造就自己的必經之途。」
四、 大學精神與靈魂建構:
鑒於大學生正處於18-22歲「第二次降生」的靈魂發育季節,大學及大學教師有責任引導激發其靈魂自我建構意識和自我負責意識,倡導學生追求靈魂的豐富性高貴性與生命境界的超越性。因為大學是「科學發展的火車頭,文化創新的策源地,思想碰撞的自由港,社會良知的大本營」;大學是誘導青年體認生命奧秘、追尋生命意義的智慧谷;是砥礪青年獨立踐行「精神成年禮」的神聖祭壇;是「高貴的精神隱修院」(羅曼·羅蘭贊其母校巴黎高師)。
大學不應是「職業培訓所」,而應是大學生「精神成人」、「靈魂發育」的「文化搖籃」,應為其提供最優質的思想資源和文化營養(大師與圖書館),引導學生進行意義追問、終極關懷和靈魂建構;真正的大學教育應涵蓋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審美教育、人文教育、通識教育、生命教育、經典教育。
實際上,廣義的「生命教育」涵蓋了上述所有的教育層面,因為人類所有的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是服務於人類的肉體生命和精神生命兩個層面的存在,使其更加健康合理、美好幸福。譬如人文教育,近些年關於人文精神的討論和呼籲已是深入人心了,其內涵包括三個層面:(1)人性,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2)理性,廣義的科學精神;(3)超越性,廣義的宗教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旨歸即是對人的尊重,尤其是對人的精神靈魂層面的深度關懷和人性呵護。濱海學院基文系教學樓走廊上有這樣一句話:「一個社會沒有人文精神,就是一個病態的社會;一個人沒有人文精神就是一個殘缺不全的人。」一所大學如果缺乏對於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真正關注,即是對於生命的漠視和對於靈魂的遺棄。生命教育尤其是靈魂層面的生命教育,恰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核心手段之一,或者也可以說,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正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靈魂。濱海學院的道德教育和讀書活動兩大辦學特色,正是通過讀書尤其是閱讀經典好書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靈魂塑造、道德提升和生命超越的全方位人文熏陶,使其一生受益無窮。因為作為一所職業學院,專業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不可能涵蓋所有的人文學科,因為人文社科又稱「人學」、「人性學」、「精神科學」,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倫理學、美學、教育學、邏輯學、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考古學、語言學等等,幾乎涵蓋人類精神層面的所有學科領域。而經典著作則幾乎能夠囊括所有的人類精神領域(也包括物質領域)的所有現象,所以說經典閱讀是對大學生進行廣泛而「系統」的人文教育、通識教育、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無可取替的最佳「捷徑」!
再譬如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英語general ecation的譯名,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其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學院應該給青年一種general ecation,一種古典的、文學的和科學的,一種盡可能綜合的教育,為學生提供所有分支的教學,這將使得學生在致力於學習一種特殊的、專門的知識之前對知識的總體狀況有一個綜合的、全面的了解。」通識教育的實質就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的理念應該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而引導學生閱讀古今各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即是其核心手段之一。西方許多國家的大學一二年級不分專業,先學習統一開設的通識課程,如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大力倡導了半個世紀的「讀大書(經典)」運動,即是其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效果極佳,影響甚大。濱海學院作為一所新建的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的教學型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為目標而實施通識教育實在是極富前瞻性的明智舉措,當然也是其必然選擇和重要使命。在濱海通識教育的課程建設五類規劃中,通過讀書活動考核來引導學生完成的經典名著選讀即是一個核心手段和內容。
總之,經典教育應是大學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大學人文精神、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通識教育、引導其自我靈魂建構的一種核心手段,也是高校實施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五、 讀書講座與國學經典:
通過讀書講座引導學生閱讀古今各個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 「活人緊緊抓住死人」(馬克思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拿來主義」的汲取最優質的人類「文化母乳」,遠離「文化垃圾」和「文化吸毒」,即是幫助其自我靈魂建構與靈魂成人的一條「捷徑」。
鑒於大學生在讀書及經典閱讀方面存在的十大誤區(①不感興趣;②認為經典過時了;③看不懂;④沒時間讀;⑤不知道讀經典有什麼用;⑥不知道讀什麼書;⑦不知道怎麼讀;⑧讀書范圍狹窄;⑨閱讀的目標與期望值太低;⑩讀書意識、習慣、信仰沒有確立起來),濱海學院依據為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負責的辦學宗旨,及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經典好書習慣、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養與綜合競爭力的終極目標,自2005年開始實施讀書考試活動,旨在「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需要的知識結構合理、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提高青年大學生的綜合素養」,「開展多讀書、讀好書活動,並作為學院的特色活動與四項基本技能同樣對待」,並採取嚴格的「讀書考試」方式「逼」學生讀好書,如果讀書考試不合格則拿不到畢業證。配合學院的讀書考試這種「強制性」督查手段,由基文系負責同時開展面向全院學生的讀書活動指導系列專題講座,旨在從理論和終極角度引導學生認識經典的不朽價值和恆久魅力,走近經典、親近經典、信仰經典、敬畏經典,從大學開始樹立終生閱讀經典的信念與習慣,讓經典閱讀成為自己的生存方式與靈魂呼吸,成為自己靈魂自我建構和提升生命境界的終生導師。
06-07學年第二學期(07年5月)與07-08學年第一學期(07年11月)筆者根據基文系部安排,舉辦了兩場面向全院讀書協會學生代表共約500人的讀書講座,學生們反響甚為強烈,效果極佳。第一次講座,筆者主要從生命哲學層面,闡述了經典閱讀無可取替的價值與意義,啟迪學生思考什麼是人、人性,人為什麼而活,人應當怎樣活,人應如何超越死亡、苦難、世俗與自我,如何在大學階段乃至一生,通過經典閱讀進行靈魂的自我建構,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提升生命境界層次,培養終身學習、終身閱讀經典的意識和習慣,把自己打造成為德才學識兼備的「全人」、「通才」。最後,我給學生開列了我個人推薦的經典書目,涵蓋人文社科各個領域:哲學、政治學、軍事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教育學、文藝學、美學、歷史學、 文學(中、外)。
Ⅳ 中國現當代小說的幾個問題,著急,高分求索
1,《傷逝》愛情悲劇的性格因素分析。
《傷逝》是魯迅先生奉獻給中國現代小說藝術寶庫的一部詩一樣優美感傷的作品。小說通過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悲劇愛情,指出了在當時的國情下,個人主義並非年輕人尋求自我解放的一條正確的道路。涓生是一位個人主義和浪漫主義者,他的內心,充滿著對生活對愛情的幻想。開始,他對子君的愛也是飽含的濃烈的浪漫主義的色彩。當子君不顧世俗的眼光和家庭的阻撓,毅然地和涓生同居之後,涓生卻又發現現實生活和夢想之間的巨大差別。瑣碎的生活讓他覺察到他和子君的隔膜。涓生並非不愛子君,只是無法承擔,亦無法了解子君對他深沉、含蓄的愛情。隨著被解僱的痛苦不斷加深,終於使涓生對子君說出分手。涓生幻想里的美好生活和愛情,都隨子君的死亡而全部毀滅。個人主義帶給涓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讓他生活在高高在上的幻想世界裡。而忽略了最本質的生活。所以,最後他的世界才會全部幻滅。而涓生的悲劇,也因此更加深重
2 結合《邊城》分析京派小說的特點。
追求田園詩境描繪優美人生,從20年代末開始,在北京逐漸形成了一個鬆散的但卻很有特色的作家群,被人稱之為「京派作家」,這派作家所崇尚的是純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對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期所熟悉的農業大文化表示溫存,追求一種純情優美的鄉村生活,「鄉情」成了京派小說的「魂」。在藝術上,京派小說追求一種和諧的美和平和沖淡的藝術風格,散文化是京派小說的特點,這一特點,使中國小說向逐步打破故事敘述模式的世界小說靠近。作為我國現代文學的重要流派之一,京派是中國現代小說流派中創作傾向最為復雜、審美理想最為豐富、文學世界最為精彩的。其小說所包含的人性思想是此派小說的核心所在。京派作家在創作中,遠離政治,超越功利,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純藝術」論。他們講究文學的品位,強調「自我」和「性靈」的抒寫。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同時他們也深受傳統文化的浸染,接受庄禪哲學中的樸素、自然的美學觀,形成了超然、平和、沖淡的藝術風范。本文從京派作家的思想傾向及小說對人性的展現和人性理想,作品的民族特色等方面入手,闡述了其獨特的流派特色。
3 介紹一部你最喜歡的中國現當代小說,原因何在。
白鹿原。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粟。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復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實感。 在從清末民元到建國之初的半個世紀里,一陣陣颶風掠過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變動都震盪著它的內在結構:打亂了再恢復,恢復了再打亂。在這里,人物的命運是縱線,百回千轉,社會歷史的演進是橫面,愈拓愈寬,傳統文化的興衰則是全書的精神主體,以至人、社會歷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了作品的時空,在我們眼前鋪開了一軸恢宏的、動態的、極富縱深感的關於我們民族靈魂的現實主義的畫卷。
4 金庸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
在金庸所撰寫的十多部俠義小說中,眾多英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豐滿得觸手可及。這可以說是其小說之所以能傳誦中外、登上文學大雅之堂的主要原因。我認為其中小說主要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與歷史掛鉤,增強了真實可靠性;與愛情掛鉤,增強了觀眾感染性;與困境掛鉤,增強了情節曲折性;與人性掛鉤,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多元性;與武術掛鉤,增強了文章的知識性。
Ⅳ 400字左右讀書心得
今天,我們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已經結束了,我的書《昆蟲記》也回來了。作者是法布爾,他是法國人聞名世界的著名昆蟲學家,他在有生之年都一直不斷地研究昆蟲學,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世界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書中介紹了法布爾對大自然的一切昆蟲都很的喜愛和保護。他努力研究生物學,憑著無數次的實驗研究後,才取得了成功。
《昆蟲記》讓我愛不釋手,也讓我知道了昆蟲王國里螢火蟲是從卵開始,到幼蟲,到成蟲,再到死,總是發著光的。還一個兇猛無比的肉食動物;狼蛛的毒素可以讓麻雀於死地,也可以使鼠類斃命;寄生蟲狡猾的行獵;兇殘的步甲;斑紋蜂的勤勞和不幸;孔雀蛾的一生;蜂族中的巨人土蜂;隨意旅行家和電報學家——蜘蛛;追逐陽光的歌手——蝗蟲……
法布爾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是他堅信科學,成功地發掘了大自然的昆蟲世界的自然規律取得的。法布爾非常有細心,是通過無數次的仔細觀察才能獲得寶貴的資料。他通過觀察和實驗解剖工作了解昆蟲王國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然後記錄下來,把研究當成樂趣!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無論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去實現我們心中的目標要向法布爾學習。希望你也來讀讀看!
Ⅵ 20篇10字讀書心得
1、西遊記讀書筆記100字
內容;從東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經,軟弱無能、黑白不分、是非顛倒的唐僧;三兄弟的大師兄,火眼金睛、神通廣大、騰雲駕霧、七十二變、千變萬化、降妖除魔的孫悟空;三兄弟里的二師兄,不務正業、喜愛美色、膽小如鼠、臨陣脫逃的豬八戒;三兄弟里的三師弟,忠心耿耿、挺身而出、任勞任怨的沙僧。
讀後感;讀了《西遊記》,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要戰勝困難。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不管有沒有成功,不能放棄。
2、《雨點》讀書筆記100字
今天我們學習課文<雨點>,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小雨點很可愛,它就像從白雲媽媽的船上落了下來,好像去各處旅遊,小雨點先到小溪里旅遊,它在小溪里散布;然後去江河裡旅遊,在江河裡奔跑;又到海洋里去旅遊,這回可大了,居然在海洋里跳躍,我想小雨點這次旅遊一定玩的很開心。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雨點可愛嗎?
3、《白雪公主》讀書筆記100字
星期天我讀了《白雪公主》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新王後想殺掉比她美麗的白雪公主,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白雪公主逃到了森林裡和善良的小矮人一起快樂的生活著。惡毒的王後知道後千方百計的毒死了白雪公主。最後被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麗的地方。只有心靈美才是真的美。我們要做個善良的人。
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0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中國已經流傳了許多年,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名著。
我看過之後,做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他還料事如神,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箭來草人,孔明今日勝周郎。
諸葛亮乃一代英才,他鞠躬盡瘁,可惜最後回天無力,直至蜀國的消亡。
《三國演義》寫的十分精彩,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4.《井底之蛙》讀書筆記100字
《井底之蛙》這個成語故事,裡面是說一隻青蛙生活在一口廢井裡,它自己覺得生活的自在、快樂,但我覺得那隻自大的青蛙很可憐,它以為天空就是它看到的那麼大,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直前的道理。不能做井底之蛙,學了一點兒知識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5.《我的長生果》100字讀書筆記
今天我讀了《我的長生果》這篇課文,這個故事講了:「童年的葉文鈴喜歡讀書,他如飢似渴的讀,終於在初中寫了一篇八百字的小說。」他讀書痴迷到高爾基的一句話:「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讀了這篇課文,我要學習她的勤學苦練。爭取以後也象她這么棒,這么勤學苦練。
6.《再塑生命》100字讀書筆記
讀完《再塑生命》,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是它使我第一次認識 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它讓我真正理解了生命的真諦與它潛在力 量,更是它叫我懂得了只有愛存在了,世界才能存在。 海倫是一個堅強的孩子,她以自己的堅強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7.《將才》100字讀書筆記
有句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將才》這本書,其實就是寫給那些想當將軍的士兵的。 整篇書來說,基本是基於心態的養成,思維邏輯的培養,學習的方法,基本的職場進取智慧來展開來說的。 在職場「陰謀」書充斥的今天,這本書無疑是個「陽謀」。是太陽底下的真經,那到哪裡都可以用。
8.《紅旗譜》100字讀書筆記
《紅旗譜》是本既精彩又優秀的革命故事書。
這本書說的是朱老鞏保護古鍾,不讓馮蘭池把四十八村的公產獨吞的故事。因為古鍾對整個村非常重要,它關系整個村的村存亡,馮蘭池就想罷占整個村。通過朱老鞏的英勇堅持古鍾沒被馮蘭池損壞。
這個故事說明做任何事只要堅持不屑,永不放棄就一定能完成。
9.《皇帝的新衣》100字讀書筆記
《皇帝的新衣》講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很喜歡穿新衣服,打扮自己。有一天,來了兩個騙子,說自己能織出最美麗的布做出最漂亮的衣服。不過,漂亮的衣服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愚蠢的人是看不見的。皇帝生怕別人說自己愚蠢,所以就假裝說看見衣服,還穿在了自己的身上。最後,皇帝光著身子上街炫耀,還覺得自己很漂亮,其實出了大丑。
騙子利用了人的虛榮心,皇帝要是能實事求是,就不會上當了。
10、《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100字
讀了《海底兩萬里》我知道了海底兩萬里是一本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在寫這本小說時,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他卻能寫出海底探險故事。而且描繪的栩栩如生,讓讀者沉浸於書中。他們回到了陸地,只有尼摩航長和鸚鵡螺號沒有死,其他人都死了,而他們兩也被抓走了,那時,他們才知道原來傳言中「海怪」就是鸚鵡螺號的一次報復我想,就算是現在這個發大的年代,也很少能找出想書中所寫的「鸚鵡螺」號一樣的潛艇來。
11、《童年》讀書筆記100字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可憐的高爾基3歲就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
12、《丑小鴨》讀書筆記100字
讀完《丑小鴨》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嘲笑別人。雖然有些人小時候長的難看,但她的心底善良、有智慧,長大也能變成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外表的美與丑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
我們要向文章中的丑小鴨學習,不管別人說什麼,你都要堅強,我們也要懂得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美醜不在外表,美麗的真諦在於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
13、《賣火柴的小女孩》讀書筆記100字
今天讀了《安徒生童話精選》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文章。深深地為小女孩的遭遇所難過。文章中描寫了在寒冷的冬季,在新年即將來臨的最後一個夜晚。一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里。被她父親趕出家門去掙錢。飢寒交迫的在大街上賣火柴。最後由於寒冷和飢餓凍死在馬路上。看到文章中小女孩劃著一根根火柴取暖的時候,我真想給她送件棉衣取暖啊!看到她渴望食物的時候,我多想給她送去可口的飯菜啊!看到她幻想奶奶溫柔的站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我想到自己現在多幸福呀!自己的爺爺奶奶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很同情小女孩,更恨她那個可惡的父親。看到她的經歷,想想我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真是天壤之別。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4、《論語》讀書筆記100字
孔子生性幽默。一天,孔子來到武城,聽到奏樂唱歌的聲音,就說:「割雞焉用牛刀(這種小地方,值得用禮樂去教育他們嗎)?」子游說:「過去我曾聽人說過:君子學了道就愛護別人,小人學了道就容易使役。(可見教育總是有用的)」孔子說:「同學們!子游說得對!我剛才的話只是開玩笑的(前言戲之耳)!」《林語堂散文》中也寫道,孔子罵別人:「你真真是個飯桶!」一個「真」還不足以表達他的心情,還要再加一個,以加強語氣。這個孔老夫子,也真真有趣!
15、《愛的教育》讀書筆記100字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承任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真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敘述中體現出來的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16、《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00字
《伊索寓言》是我最愛讀的書之一。暑假裡我又重新讀了一遍,從這些短小、有趣的故事中我學到了許多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黃鼠狼和銼刀》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黃鼠狼抓老鼠的時候,不小心撞到石頭上牙掉了,它很生氣。當黃鼠狼把老鼠抓住時就用舌頭把老鼠舔沒了。黃鼠狼以為自己的舌頭很了不起,就驕傲起來了。它聽說銼刀很厲害,就用舌頭去舔銼刀,結果銼刀沒壞黃鼠狼的舌頭沒有了。
我讀完這個故事後學到:在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而處處爭強好勝,結果往往是自取其辱。
17、《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00字
生活在富足的現代,人人搖著利己主義的旗幟,追逐著享樂,就算在新聞中或在街頭偶而瞥見街頭的流浪漢,彷彿也是司空見慣而不以為意,但是《駱駝祥子》里頭,那個由滿懷希望與年輕健壯,到不仁不義騙吃騙喝、帶著「臟病」的頹廢車夫—祥子—卻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實在感嘆命運的磨人,實在心疼窮人的苦難,感嘆對於每天為了溫飽與生活抗戰、所掙來的一切也可能隨時喪去的苦人而言,「希望」與「道德」真的是奢侈品,因為堅持與要強並不能為他們擔保什麼,幸福與美滿永遠離他們好遠。
18.《最後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趁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很感人。
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和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成了好朋友,一個早晨,嘎羧要回了自己的象鞍,在和寨子里的人們告別後,他獨自上路迎接死亡,然而,他並沒有到象冢,而是去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的地方,它自己挖了個坑,和戰友們聚在了一起。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很感人,眼淚就流了下來,我原以為,象是人類的夥伴,只是普通的動物,可當我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他們也有人的情感,並且比人的情感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動物們的世界真神奇,真偉大,它讓我們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道理,所以,我們應該去善待那些我們的朋友,而不要為了自己的私慾去殘害這些可愛而又善良的動物,讓人類和它們和平共處,我希望人們能共同保護我們的朋友。
19.《埃及尋寶記》讀書筆記
今天,我看完了媽媽給我買的《埃及尋寶記》。這本書是一本韓國暢銷書,是一本歷史探險漫畫書,主要內容是:為了挖掘因沙塵暴而現身的神秘金字塔,布卡一行人浩浩盪盪地前往文明古國——埃及。沒想到知本教授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安德魯,竟然也在考古挖掘計劃的受邀行列之中。布卡與安德魯的兒子麥克,在峰博士的陰謀與木乃伊的恐怖詛咒下,克服重重困難,守護住了金字塔中的寶物,為國家保住了寶藏。
讀了這一本書,我了解了許多有關埃及的知識,如:聖甲蟲不像電影中把盜墓者吃掉,而是象徵著重生,它與何露斯之眼同為深具代表性的護身符,禿鷹在埃及象徵了古埃及神話中的禿鷹女神,是埃及的保護神之一……讀了這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遇到困難,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戰勝它!
20.《小屁孩日記》讀書筆記
《小屁孩日記》可是一套令人看了會忍不住捧腹大笑的書,這套書我都已經看了N遍了,可還是覺得百看不厭。
主人公格雷是個機靈、自戀、膽小又懶散、又愛出風頭的男孩,他特別的搞笑,他在老媽的要求下寫日記,可其實他是幻想著自己成名後可以用筆記本來應付采訪他的記者;他喜歡玩電子游戲機,爸爸要讓他多出去活動,把他趕出家,結果他跑到朋友家裡去繼續打游戲,然後在回家的路上用人家的噴水器弄濕衣服,裝成除了一身大汗的樣子;他特意在分班的時候裝成不會念書,好讓自己被分進基礎班------這么有鬼點子的格雷在家卻經常被自己的哥哥羅德里克耍得團團轉,對被爸媽保護著的弟弟曼尼也總是無可奈何。
我覺得格雷的童年生活真是太豐富多彩了,每個故事都妙趣橫生,用這種又有漫畫圖又有文字的日記把自己的童年記錄下來多好啊,我們大家都應該學一學。
Ⅶ 推薦點小說來看啊~~說說自己的心得啊~謝謝了
這兩部都是穿越:
《步步驚心》是在雍正登基前的事,我個人認為第一部好,第二部不是一個人寫的。如果你喜歡喜劇就可以去看第二部,悲劇就看第一部好了。
《和親公主》是比較搞笑的,結局是可以無限遐想的。
我個人推薦一下辛夷塢的書: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本書是她的成名作,我認為是有點自傳性的小說,她把女主角的情感糾葛用濃重的筆墨表現出來。
簡介:自喻為「玉面小飛龍」的鄭微,洋溢著青春活力,心懷著對鄰家哥哥--林靜濃濃的愛意,來到大學。可是當她聯系林靜的時候,卻發現出國的林靜並沒有告訴她任何消息。生性豁達的她,埋藏起自己的愛情,享受大學時代的快樂生活。卻意外地愛上同學校的陳孝正,板正、自閉而又敏感、自尊的陳孝正卻在畢業的時候又選擇了出國放棄了鄭微。
幾年後,林靜和陳孝正都出現在鄭微面前,而工作後的鄭微也糾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陰謀之中。鄭微感情的天平,會傾向於哪一個呢?
《原來你還在這里》:女主角和男主角之間磕磕絆絆,經歷了許多事,也明白了許多事情,分開後的相聚發生的一切也讓他們明白了彼此的心境。
簡介:蘇韻錦愛上了高中同學程錚,程錚也深深愛著她。但是家庭背景不同的二人,生活上的差異要彼此分開。在幾年後,韻錦事業有成發覺程錚又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們的愛情會開花結果嗎?
《山月不知心底事》:這本書相對於前兩本有點陰霾,女主角千辛萬苦得到了想要的,但是沒有這樣就結束,心底的明月最後還是隨著那天晚上的電話一同消失掉了。
簡介:曾經在山月的清輝下,年幼的他們並肩坐在溪澗的邊緣,葉騫澤說:「向遠,我們永遠不會分開。」
喧囂浮華的城市中,向遠披荊斬棘朝夢想而去,終於嫁給了心愛的那個人,也擁有了夢寐以求的財富。然而,記憶里的山月只在她一個人的心裡散放清輝,於他而言,只是遇風而碎的泡影。她把心裡最柔軟的角落給了他,為他實現一個個願望。他一步步進,她一步步退……
山月雖好,註定不能留在身旁,而自幼依戀向遠的葉昀會是她的最後一縷晨光嗎?
Ⅷ 中國當代小說排行榜推薦一下吧
中國現當代經典小說排行榜
1、
錢鍾書:《圍城》
幽默源於智慧,智慧寫盡人生!
2、 路 遙: 《平凡的世界》
正視苦難,震撼心靈;平凡的世界,偉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鹿鼎記》、《飛狐外傳》
「凡有井水飲處,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俠雅俗共賞,是一道百看不厭的風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動物兇猛》、《過把癮就死》
痞子是一種誤讀,其實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黃金時代》、《未來世界》、《革命時期的愛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獨行,一把獨立思考的匕首,扎進時代的肺中!
6、 張愛玲: 《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
又世俗,又貴族,又虛無;風情萬種的智慧女人,筆下字字珠璣!
7、 沈從文: 《邊城》
如一幅極具東方神韻的水墨山水,怎一個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夢見你》
靈性的默默、夢幻的默默是又一個天才;默默的世界,透著純凈!
9、 尹麗川: 《賤人》
迷茫的靈魂,穿著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裡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違的青春和曾經滄海的初戀,就這么晃晃悠悠的過去了!
11、顧 城: 《英兒》
童話詩人的另類人生,純粹的愛情,無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寶貝:《彼岸花》
灰色、憂郁又自戀,如暗夜裡的春光,有一點頹廢,有一點旖旎!
13、賈平凹: 《廢都》
平凹是個才子,《廢都》是鍋雜燴;世俗百態,原形盡露!
14、古
龍:《多情劍客無情劍》、《七種武器》、《楚留香傳奇》
狂放不羈的浪子,瀟灑落寞的劍客;留給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15、羅 珠: 《黑箱》、《巫河》
又一個詩人在編織著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別走了火,別入了魔!
16、蕭 紅: 《呼蘭河傳》
寫得乾乾凈凈,又美又心碎!
17、陳忠實: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詩氣質的長篇,作者努力想達到的,正是扉頁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18、王安憶: 《長恨歌》、《荒山之戀》
一半是孤獨,一半是慾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個張愛玲!
19、張賢亮: 《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愛里升華!和王小波一道,將時代的荒誕,揭露的淋漓盡致!
20、姜 戎: 《狼圖騰》
文筆很業余,內容很精彩;值得一讀的不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