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很少見古典小說

現代很少見古典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8-11 16:37:57

A. 現代小說比古典小說有什麼好處

中國傳統白話小說,是從講經、變文中來的,是面對聽眾講故事的,所以中國古典小說以講故事為職志。但從晚清開始,隨著報刊書籍的繁榮,以及出版周期的縮短,使作家很難再維持對著聽眾講故事的「擬想」自覺意識到小說是寫給讀者讀的,而不是說給聽眾聽的,由「講什麼」到「寫什麼」的寫作預設的變化,改變了作者的敘事方式。在逐步取消「且聽下回分解」之類的說書套語和楔子、回目等傳統章回小說的「規矩」的同時,許多原來屬於禁區的文學革新的嘗試——包括敘事方式的多樣化,也都靈活松動了。中國傳統白話小說的敘事模式是:以全知視角連貫地講述一個以情節為結構中心的故事。而中國現代小說從三個方面進行破壞:全知視角變成限制視角;連貫變成斷面;小說不一定要講有頭有尾的故事。
中國現代小說敘事時間方面的變化有:一、作家著力於表現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態,而不是講述一個曲折有趣的故事,越是進入人物的意識深處,自然對時序越不適應,現代小說很少是正敘的,往往追敘,倒敘;二、扭曲小說時間,不在於遵循故事自身的因果聯系,而在於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借不同時空場面的疊印或對比來獲得一種特殊的美感效果。中國現代小說敘事角度方面的變化有:一、限制敘事者的視野,免得因敘事者越位敘述他不可能知道的情況而破壞小說的真實感;二、有意間離作者與敘述者,以造成反諷的效果,或者提供另一個審視角度,留給讀者更多回味的機會。中國現代小說敘事結構方面的變化有:一、現代作家注重小說「意旨」,強調藝術個性與表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決定了小說「非情節化」的趨向;二、現代小說「心理化」與「詩化」的傾向,使作家注重人物感受、聯想、夢境、幻覺乃至潛意識,追求小說的「情調」、「詩趣」和「意境」。

B. 古典小說好還是現代小說好

首先要看你自己本身喜歡什麼了,但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現代小說,和自己的真實生活的距離會小一點,不像古典小說,感覺和你隔了很久,不僅思想觀念不一樣,還有很多風俗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能理解的,看起來會比較不順暢.不過看古典小說可以拓寬知識面,對你的文學造詣比較有幫助.

C. 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倒死。
首先,如果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古典小說是無法看懂的,中國的古典小說起步較晚,一般到明清時期才成熟,由於中國文人普遍認為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所以中國的小說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壓抑。

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白話文逐漸普及,梁啟超,胡適等人大力提倡小說救國論,再加上經濟利益的推動,(小說可以賣錢)小說創作突飛猛進,這時候的小說基本上大家都能看懂了,比如茅盾,巴金,沈從文,老舍。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D. 中國古典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年代不同,寫作的素材也不同,同時人物的刻畫環境更不相同,思維隨著年代的更新而更新。這是我的意見

E. 請問,中國小說只有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這兩種嗎 是不是還

你這是按時間劃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按時間劃分應該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國近代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如果按照作品類型來劃分,就是我們常說的言情、玄幻、仙俠、後宮等;
按篇幅長短來劃分,則有微型小說、短、中、長篇小說;
按藝術表現來劃分,則有文藝小說、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等);
按主義流派來劃分,則有古典主義小說、諷刺主義小說、現實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魔幻現實主義等;
按寫作語言來劃分,則有純文學小說、通俗小說 ;
按寫作風格來劃分,則有傳統小說、網路小說(包括網游小說、黑道小說、架空小說等);
分類是多種多樣的,小說分類沒有絕對的界限。

F. 現代小說與古典小說的區別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呵呵,不好意思,分給我吧...

G. 為何穿越劇、小說大多是從現代到古代,而很少從現代到未來

曾經有個專家說,咱們中國的文化崇尚恃強凌弱、以眾擊寡,而歐美國家注重個人能力和意志的展示,就像中國的穿越劇、穿越小說大多數都是現代人帶著現代文明回到古代去一路征服,滿足空想、虛榮的內心慾望。相反,歐美文化往往劍指未來,特別是美國大片,充滿著野心勃勃的對未來世界的渴望。

但這點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同。

個人力量永遠無法阻止時代的浪潮,一個有著幾乎固定知識體系和觀念的前人是不可能優於後來者的,遑論以寡擊眾,去挑戰整個未來世界。

小說、戲劇都是要製造沖突的,最聰明、前衛的人到了未來最多隻能泯然眾人,這已是最好的結果,大多都是直接送人頭的,那麼大家看什麼?

因而只有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從地利、人和上占據劣勢,但是挾有先機,才能產生碰撞,形成一定程度的勢均力敵,順利地承載古今文化的交鋒。若是去到未來還能一路開掛,那才是徹頭徹尾的空想和意淫,只不過是披上了科幻的外衣罷了,何況未來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也並非現在所能想像的,現在所想像的未來不過是源自狹隘的當下里膨脹的企圖。

那麼美國作品為什麼經常指向未來?他們只是沒什麼歷史罷了。

H. 為何穿越小說都是現代人回到古代,很少有古代人穿越到現代的小說。

現代到古代,生存能力要比常人強很多,還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揮,讓小說更有看點,更能提高人氣,古代穿到現代,不太適應現在的社會節奏,古代的思想無法適應現在的快節奏生活,因而不好寫,也沒有什麼看點。

I. 中國最好的古典小說和現代小說

大家都喜歡看小說,如果我提個問題,中國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毫無疑問,是《紅樓夢》,它是一部白話長篇小說。如果我再問:哪部小說藝術形式和《紅樓夢》不同,但在文學成就上可以與之媲美?那就是《聊齋志異》,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紅樓」,一短一長,一文一白,構成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
這是馬瑞芳說的,評<聊齋>的那個.
至於現代,嚴格的現代文學的時間范疇應該是1917~1949,這個時間段的小說可以分時段分析:
20年代,當然是魯迅獨領風騷,<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是其中代表.
30年代,茅盾\老舍\巴金\沈從文等人中,當然是老舍和巴金比較優秀
40年代,<圍城><四世同堂>張愛玲張恨水
解放區文學就不值一提了.
那麼,到底那本是最好的,就見仁見智了吧!

J. 現代小說和古代小說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古代小說和現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關於古代小說的說明,最早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世說新語》在眾多志人小說中以語言簡練、辭意雋永著稱,對後代筆記體作品的影響頗大.全書共8卷,按內容分為36門.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對中國的影響 發布:2025-09-20 15:39:30 瀏覽:6
偽娘的玄幻修真小說 發布:2025-09-20 15:18:04 瀏覽:40
推薦幾本輕松愛情的小說 發布:2025-09-20 15:01:14 瀏覽:534
總裁復仇豪門免費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20 13:58:03 瀏覽:503
已完結的全職獵人小說 發布:2025-09-20 13:56:26 瀏覽:514
女主叫柳兒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9-20 13:51:25 瀏覽:766
關於妓女的現代gl小說下載 發布:2025-09-20 13:10:42 瀏覽:317
現代言情小說前100 發布:2025-09-20 12:40:21 瀏覽:114
小說什麼軟體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0 12:25:59 瀏覽:483
方川玄幻小說主角 發布:2025-09-20 12:25:42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