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反盪寇志的小說
① 盪寇志是...寫的...小說
盪寇志 是俞萬春寫的一部鎮壓農民起義的小說
② 求一部水滸同人小說,講述的是盪寇志續書,蜀漢五虎將與諸葛孔明被上天派到梁山剿滅三十六部雷將。
第一,看你說的,這就是個不入流的小說。盪寇志作為續書,跟水滸傳相比本來就不入流,你又弄出來一個盪寇志的續書,也就是水滸傳續書的續書,更加不入流。
第二,盪寇志的續書,比較出名的是《馬陵傳》。你說的這個,根本就查不到。很可能是現代哪個阿貓阿狗寫的。這種書很可能只印刷一次就根本找不到了。
③ 求盪寇志小說 TXT全集!!
已發送,希望是你想要的
④ 諸位道友,有人看過一個小說叫《盪寇志》沒
《盪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聖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盪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清俞萬春著《盪寇志》七十回,附「結子」一回,又名《結水滸傳》。此本接續金聖嘆評本之七十回水滸傳而作,是水滸系列作品中與原著「立場相對」的一本著作(「立場相對」指的是至少從表面上將梁山一百單八將當做「反面角色」來寫,同類的小說包括後來的《殘水滸》《賊三國》)。
因作者生當清季太平天國亂前,國內盜賊橫生,作者有感於當時中國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孰知羅貫中之害至於此極耶」(有一說法稱:水滸七十回之前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後為羅貫中所續,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貶羅)的話,並進而著書立論,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故此書中對宋江等人深惡痛絕,凡梁山泊上一幹人等,幾乎都無好下場。但也有觀點認為,《盪寇志》實際上是用「曲筆」贊揚《水滸傳》的著作,俞萬春是個鐵桿水滸迷(這一點在俞本人所作的自述文字中有明確表示)。《盪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諷刺」的內容,而其主旨實際上與被腰斬前的水滸傳版本無異,再加上《盪寇志》中塑造的雷將角色大多過於刻板以及多有充滿爭議的行為,甚至不如書中作為「反派」的梁山好漢形象塑造得成功。這些都使得這部小說給人一種意旨糾纏的感覺.
⑤ 為什麼說盪寇志是一部反動小說
在過去某一個時期內由於對於水滸傳的評價和理解過於意識形態化,成為農民起義的正面典型,所以,相應的在文學史的評價中,盪寇志就是反面典型。
⑥ 盪寇志作者,著書年代,主要人物
《盪寇志》是清代俞萬春創作的長篇小說。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聖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盪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⑦ 《盪寇志》這本書簡介35字
主要內容:
一個退職的管營提轄陳希真,有一獨生女兒陳麗卿,因貌美被高俅養子高衙內看中,並威逼求婚。陳氏父女逃出京師,投奔親家,後落草於猿臂寨,「權作綠林豪客」。可是,他們勾結官軍和地主武裝,專門與梁山泊作對。
他們以「興師報國」為名,積聚力量,以「勝得梁山」來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後來朝廷派殿帥府掌兵太尉經略大將軍燕國公張叔夜,率領官軍鎮壓梁山起義軍,陳希真與雲天彪、徐槐等「剿匪」官軍,同心協力圍剿梁山水泊,殺上忠義堂。
把梁山好漢「盡數擒拿,誅盡殺光」,填平了山寨。朝廷封官受職,陳氏父女在「功成」之後入山修道,終成正果。
(7)現代反盪寇志的小說擴展閱讀:
賞析:
小說以「尊王滅寇」為主旨,作者連篇累牘地歌頌了封建王朝,同時極力醜化和污衊農民起義。對待農民起義,反對「招安」,鼓吹鎮壓和屠殺。還藉助天命思想,把「盪妖滅寇」說成是天意之舉。所以本書深得清王朝的賞識,稱作者「功德無量」。
小說結構謹嚴,人物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寫陳氏父女受害情節也較真實動人。語言精煉,文字流暢。
⑧ 《盪寇志》是清朝俞萬春著的一部誣蔑農民起義的小說。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人
《盪寇志》確實是反農民起義,具體反寫施耐庵的《水滸傳》,它對應的是太平天國時期,據說作者是太平天國時期參加鎮壓農民軍的一位將士。《水滸傳》很陽剛,男人多;《盪寇志》以女子為主。
⑨ 將梁山好漢斬盡殺絕的反動小說《盪寇志》,為什麼連魯迅都稱贊
記得還是從小學語文課本里,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知道了《盪寇志》這本書。課本里對它的註解是:由清代反動文人俞萬春所作的,污衊梁山農民起義的反動小說。
俞萬春在此書中,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全部斬盡殺絕,一個不留,猶不解恨,還要將宋江吳用等三十六人凌遲處死,石秀等三人千刀萬剮,蕭讓等三人拷打喪命。花榮長於弓箭,就被箭射死;凌振工於火炮,就被炸身亡;你張清不是號稱沒羽箭,善發飛煌石么?那就請出進口的新式武器,一扣扳機,用洋槍幹了你!行俠仗義的魯智深讓他發瘋身亡,勇力過人的武二郎讓其力竭累死,林沖本來就含冤被屈,夠苦的了,在書中也被活活氣死。作者心何毒也!
梁山泊有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聚義。俞萬春則杜撰出三十六位雷將,外加一十八位散仙鎮壓。最可氣的是,水滸傳中三打祝家莊,欒廷玉生死不明,盪寇志卻把欒廷玉搬了出來,讓他活剮了孫立。水滸傳中王進好不容易逃出京城,猶龍隱跡,在盪寇志也被生生地拽了出來,讓他罵死了林沖。欒廷玉殺孫立,猶可視為怨其利用同學之誼,害得他無容身之地。王進罵林沖一節,則違背人情,不合常理,可堪唾沫。
你看他們共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同受高俅老賊迫害,王進非但無一絲體諒之意,同情之心,反而把林沖千賊萬賊地辱罵,嘲笑林沖不生眼珠子,冒犯了高俅,以至拷打監囚,受盡許多苦楚,吃盡無數羞慚,「賊配軍,人人罵得!」活該你倒霉。並哈哈大笑說,我王進「就見識比你高些」。在此書中,王進成了在柴進莊上被林沖打翻的洪教頭一流人物,憑武藝贏不了林沖,就靠一張臭嘴罵大街了。
施耐庵筆下識大體,知進退,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王進,在俞萬春的筆下,變得香臭不辨,好賴不分,簡直如潑婦罵街般陰損刻薄,臭不要臉。好好的一個世外高人,好嘛,整得連一點人味兒都沒了!真是俗鄙不堪,氣殺我也!
對梁山好漢這般恨之入骨,必欲殺之剮之而後快,這個俞萬春究竟是何許人也?俞萬春,男,浙江山陰人,(1794―1849),終年55歲。他出身官吏之家,二十歲時隨父至廣東從軍,平定粵東瑤民起義,親自參加了對平民武裝斗爭的鎮壓。由此看出,俞萬春完全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把水滸傳看作是「邪說淫詞,壞人心術,貽害無窮」的異端。他創作《盪寇志》,就是從精神上,思想上對平民階層進行清理和掃盪,為滿清統治者充當了一次精神城管。
俞萬春死後,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忠王李秀成將官方付印的《盪寇志》刻版予以銷毀。太平天國失敗後,清政府又重新刻印此書。後人對此書行文布局,造語設景,文字流暢,曾多加贊賞。此書得以流傳頗廣,確也得力於其文學性在近代小說中造詣不低。連魯迅先生也說:「在糾纏同類小說之舊作中,蓋差為佼佼者矣。」先生幼年於三味書屋,亦曾描此書綉像。然而一本書若主旨不正,文學價值越高,其為害越甚,所謂巧言令色,鮮仁矣。俞萬春在《盪寇志》序言中自稱是十三歲時,受雷霆上將陳麗卿托夢而作此書。但據其弟所言,是因為俞萬春幼年多病,曾受名為陳麗卿的女道士醫治,故有此一說,作者之人品可見一斑。
俞萬春曾針對水滸感測慨道:「既為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所以對梁山好漢深惡痛絕,務必除之而後快。連原書中詐中風寒,遠投化外的暹羅國主李俊,都被他押到京師凌遲;挑一擔金銀寶貝,不知所蹤的迷蹤派始祖燕青,也被他拉到陣上,一鞭打死。作為一個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文化人,他難道不該想想造成老百姓無法安居樂業,而冒死抗爭的社會根源是什麼嗎?文人一旦沒有了思想和氣節,只堪做奴才。
《盪寇志》這本書自付印出版以來,就爭議不斷,後人不滿梁山好漢落得如此悲慘結局,又在此書的基礎上續寫新書,為好漢們鳴不平。其中,署名白白客星的《忽來道人傳》,從《盪寇志》第五十九回後開始撰寫,講述三國時的諸葛亮和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顯靈,幫助梁山英雄掃除雷部諸將的故事,也算替我等讀者出了一口惡氣!
⑩ 《盪寇志》是一本什麼樣的小說
《盪寇志》表現「民反官剿」;力圖顯示「只有朝廷除巨寇,那堪盜賊統官軍」的邏輯。
《盪寇志》毫無藝術價值可言,不但人物形象立不起來,而且有英雄美人的無聊俗套,並有抄襲《水滸》的痕跡,更有不少常識性的錯誤,根本不可與《水滸》同日而語。
中國清代小說。 又名《結水滸傳》,70 回,結子1回。作者俞萬春(1794~1849),字仲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盪寇志》作於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 ( 1826~1847 )間。作者「未遑修飾而歿」。咸豐元年(1851),其子龍光修訂潤色後,於咸豐三年刊行問世。俞萬春有感於嘉慶以後封建帝國嚴重危機,積極為統治階級出謀獻策,參加鎮壓農民起義,要「杜邪說於既作」。他非常不滿《水滸傳》梁山泊受招安等內容,為抑制《水滸傳》的影響,因此接其70回以後,續作此70回。《盪寇志》的主要情節,是寫告休管營提轄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卻不「落草為寇」,而是忍辱負重,以殺害起義軍的行為,來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滅寇,維護封建統治,是小說的主旨 。作者賦予天神和官軍以超群的本領、過人的智慧。同時極力醜化和污衊農民起義英雄都是「不堪一擊」的「殺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練流暢,寫陳麗卿受迫害情節,亦具真情實感,行文布局,造語設景,頗具匠心,在藝術上不無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