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小說情節表現
『壹』 小說故事情節包括哪四部分急需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敘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必須具備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這三個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考查要點]
1.明確小說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2.能分析小說故事情節的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能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4.能分析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寫,間接(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5.能分析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交代時代背景>描寫)的作用。
6.能結合語境理解和辨析一些關鍵詞語、精彩語句、重點段落和含義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
[知識歸納]
一.人物描寫
1.小說的人作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2.對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外形進行描寫的是肖像(外貌)。
3.對人物的對話、獨白及語氣聲態進行描寫的是語言。
4.從描寫的角度看,人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說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二.人物形象
1.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
2.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的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現出來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說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三.故事情節
1.故事情節是作品所描寫的生活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具有序幕、尾聲兩上部分。
2.
1 開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第一件事;
2 發展 是作品中矛盾沖突從展開到激化的演變過程;
3 高潮 是決定矛盾各方的命運工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的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勵,最尖銳的階段;
4 結局 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性格的發展已經完成,事件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現,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環境描寫
1.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和事情發生的背景的描寫,它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2.自然環境描寫,也叫做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花鳥蟲魚等場景的描寫。
3.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4.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
2)渲染氣氛、烘託人物;
3)有些環境描寫還起著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小結:
1.小說的情節一般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節中各自表現,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有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通過這些人物描寫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其反映的社會情況。
3.小說中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交代事件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及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圍,表達人物的心情、表現主題等。
『貳』 賞析小說情節題一般都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小說特別是高考閱讀上出現的通常是篇幅較短字數較少的微型小說,其作品主題比較單一,要麼是反映生活要麼是傳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表明人生態度,不管題型怎樣千變萬化,出題人的意圖是逃不掉這種模式的,所以你回答問題時盡量往主旨上扯,同時兼顧一下結構,因為有時候情節設置跟文章結構有關。
1.與人物性格的關系:突出人物個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2.與上下情節的關系:鋪墊,製造懸念,埋下伏筆,前後照應,推動情節發展
3.與小說主題的關系:直接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4.對讀者的感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叄』 小說情節安排有什麼特點
對比 逆轉 設置懸念 巧合 互補
『肆』 後現代主義文學有哪些特徵
後現代主義是一股20世紀下半葉風靡世界的文化思潮,本文以法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經典之作《情人》為例,分析了後現代主義跨越真實與虛構的邊界、文本的歷史化與歷史的文本化、消除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界限、主體的消亡與零散化的特徵。
關鍵詞:後現代主義;杜拉斯;情人
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來盛行於西方世界的一種泛文化思潮,也是對現代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進行批判和解構的一種哲學思維方式和態度。這一反現代性思潮雖然孕育於30年代現代主義的母胎,但主要是後現代社會(又稱後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晚期資本主義)適應科學技術革命發展需要的產物,也是美國社會危機和精神異化的反映。一般認為,後現代主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國,以後擴展到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作家萊斯利?非德萊稱:「今天幾乎所有的讀者和作家——從1995年起——都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正經歷文學現代派的垂死掙扎和後現代主義分娩的陣痛。」如同現代主義與傳統文化決裂的關系一樣,後現代主義也被認為是與現代主義的決裂。
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便是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品之一。杜拉斯從十幾歲開始寫作,《情人》出版於一九八四年,當年就榮獲龔古爾文學獎,杜拉斯也因此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法語作家。一九九一年,《情人》拍成電影後,更使杜拉斯成為當今世界幾乎家喻戶曉的女作家之一。
一、跨越真實與虛構的邊界
琳達·哈琴在《後現代主義詩學》中指出:「在後現代主義文學突破的種種邊界中,最重要的,便是虛構與非虛構,進而言之,生活與藝術的邊界」。跨越真實與虛構的邊界,是後現代主義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情人》中,我們也看到了這一後現代主義的特色。杜拉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完成了這一跨越。在她的文本中沒有所謂真實與虛構,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她不斷地說著自相矛盾的話,讓讀者在真實與虛構之間陷入困惑,把讀者引入一個亦真亦幻的小說世界中。
二、文本的歷史化與歷史的文本化
我們很難說清楚《情人》想表現的是什麼,它的主題「決非一個法國少女與一個中國人的故事而已」。在《情人》中,我們無法清晰地分辨出現實世界和文本內容的界限在哪裡,在反復的閱讀中,文本的意義不斷被擴散、被顛覆。在後現代主義中,所謂文本的終極意義,只是一個神話。文本的歷史化與歷史的文本化,其實就是文本與文本直接的關系。法國後結構主義思想家克莉斯蒂娃稱這種關系為「互文性」。各個文本之間既相互引發、相互派生、又相互指涉、相互呼應。
三、消除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界限
在《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一書中,傑姆遜認為後現代主義首先表現出一種「美學民眾主義」。現代主義文化追求的是高雅的文化,而在後現代主義階段,文學已經消除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純文學正在慢慢的消失。法國思想家讓?鮑德里亞宣稱「玩弄碎片,就是後現代」。①後現代主義表現的是一個零散、破碎、多元化的世界。在《情人》中,杜拉斯毫不費力的塑造了這樣的一個破碎的世界,使人乍一看,覺得這個人生都是在不斷的碎裂的過程當中。
四、主體的消亡與零散化
美國理論批評家詹姆遜把「主體的死亡」看作是後現代主義的特徵之一。主體性的的喪失,使後現代主義藝術「幾乎是普遍性的被稱作是拼湊的實踐」。在杜拉斯的《情人》中,小說的敘述視角不斷變換,不同的敘述聲音在文本交織出現,使主體的零散化、亦真亦幻。杜拉斯運用種種不確定的、沒有名稱的、說不出名字的形象,製造出一種含混不清的狀態。體現出後現代中心性、主體性、同一性消失的特點。
『伍』 小說情節構思特點(說越詳細越好)
A.單線型結構
構成小說情節的線索只有一條。情節單純,線索明晰,小說白始至終圍繞中心人物展開有頭有尾的情節,使主題在完整的情節描寫和人物刻畫中表現出眾這是中國小說創作的傳統的結構形式。這種形式,其實也在目前的中外小說創作中廣泛使用。特別在我國,不僅在短篇、中篇中廣泛使用,在長篇中也是主要結構形式之一.
這種結構有兩個特點:
第一,多是圍繞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情節描寫。《喬廠長上任記入《小鎮上的將軍》、《悠悠寸草心》、《如意》、《蝴蝶》、《大埔下的紅玉蘭》、《蒲柳人家》、《張鐵匠的羅曼蟲b1《人生》等中篇、短篇小說就是這樣安排情節的。長篇小說,圍繞一兩個人物單線型地組織情節也有不少,如《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磋蛇歲月》(人物略多,主要情節線索仍然是單線型的)、《英蓉短》等。
第二,作品只安排一條線索。上面是從人物安排上說的,這里則是從情節線索安排上進行分析。這條單線要貫穿始終,沒有第二線索干擾,更沒有兩條以上線索穿插。中國古典小說,如「三言」、「二掐」中記述的大量短篇小比大多使用這種結構方式。小說的情節內發端——展開——結局直至尾聲,次第展開,環環相扣,所以它的結構形式也可以說是「鏈條式」的。
B.復線型結構
小說安排的線索有兩個,就構成復線式結構。《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線索就有兩條:一條以涅倫斯基和安娜•卡列尼綳為主;一條以列文為主。長篇中的線索往往在兩條以上 (不全如此);中篇、短篇中也可以有兩條以上的線京,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線索就有兩條——存妮一條、荒抹一條。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在長篇中,這種復線型結構,出於兩條線索同時展開,使得小說反映的生活內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會刻畫得更豐滿、更充分。
C.輻射型結構
這種結構方式的特點是作者的「透視點」很集中,整篇小說的情節線索都從這一點救射出去。王蒙和湛容的一些作品格這種方式運用得很嫻熟。典型的文例是《人到中年》。小說
的復雜內存是從陸文鎔躺在床上的朦朧追憶中散射出去的。 意識流小說常用這種結構方式。
D.蛛網型結構
三條以上線素互相交又,盤根錯食象一個蛛網。《水滸傳》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線索,其中的很多線索是交織在一起的,使得結構有氣魄,。《紅樓夢》情節線索繁多,互相交叉,把生活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用蛛網形式組織起來。
蛛網型結構在推理小說中往往表現丸同時寫幾條表面上看不出來聯系的線索——把情節的網撤出去,隨後收網,使各條線索的必然聯系浙瀝顯露出免把各條線索集中在案件的結局上。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如《藍寶石》、《英犬》就慣用此法。當代日本推理小說家仁水悅子的《貓知道》(江戶川亂步獎獲獎作品)把這種結構形式用得很到家。
E.回環型結構
這種方式的作用在於使情節線索之間能「咬得很緊,前後融為一體。張弦的《扯不斷的紅絲線》可作為典型文例。楊玉潔參加了文工團,組織股長馬秀花把她介紹給齊副師長,她不同意,她的女友汪婉芬取代了她;她則和蘇駿結了婚。蘇被打成右派,思想、性格發生很大變化,他們離了婚。而齊副師長的妻子汪腕芬也病故了。二十六七年後,馬秀花又來把博再介紹給齊;傅終於沒有扯斷這根紅絲線。博轉了一大圈,終於轉回來了。在結構上,人物關系形成一種迴文式的回環:博齊——蘇博——齊傅。情節的發展沿著倒轉回環的方式展開。
F.情特型結構
有的小說,在結構上,看不出情節線象故事性不強,或根本無故事性可言,只寫一些事,全篇側重於作者情緒的抒寫。組成小說結構的主要部分就是館結朗描寫。它用以吸引讀者的並不是生動的信節,而是流動的意識,對細節的精彩描繪和對感情的細致生動的抒寫。意識流小說常用這種結構形式。所謂無情節小說,採用的也是這種結構形式。
近年國內小說創作中,不少作者在作品中,或局部或整體地運用這種結構形式,不注重情節,不講故事,如王蒙的《春之聲》、《夜的眼》竿。又如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使情緒貫徹全篇,成為組織小說材料的無形線索。
G.板塊型結構
現代小說的結構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樣,不少作者已不滿足以上的結構形式,使小說結構有很大的「隨意性」。作者在小說中『隨意」地寫出一個人物,並對他進行描寫,然後放在一邊;或「隨意」描寫某種心別、景物,又放在一邊,這種胡寫自成一統,有它自己特定的內容,形成一個穩定的板塊。
LZ我覺得對不起你,全是復制的,我覺得慢慢跟你講小說結構什麼的太無聊了,你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寫就是,大多數作者都是看小說看多了憑借自己的沖動一寫就成了的,不用去糾結這些小說特點什麼。
這里是王三水~~
『陸』 小說的情節結構是什麼
小說情節的結構主要通過情節的推進或情緒的勾連、材料的組織來構成。傳統小說通常是以時空為本位的線性結構模式。具體有三種:(1)基本模式: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目前高考選文多為這樣的結構模式。如《巴爾塔薩的一個奇特的下午》就屬於這種模式。「開端」是小說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開始(往往能夠看出作者的褒貶傾向);「發展」是小說主要矛盾沖突從發生到激化的演變過程;「高潮」是決定矛盾各方面的命運或者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烈、最尖銳的階段(最能表現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結局」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的發展已經完成,故事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往往是議論抒情句段)。(2)搖擺式:通常所說的「一波三折」。大多數小說情節運行並不呈現為一條直線,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麼,然後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情節的搖擺往往賦予小說更為攝人心魂的魅力。(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稱「歐亨利」式筆法。在結尾處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這個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節,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從而增加小說情節的生動性。
『柒』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內容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對於後現代主義的解讀體系主要是建構在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關系基礎上的。一方面,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的發展和延伸,繼承了現代主義反傳統的文學實驗;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又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和決裂,表現了後現代作家抦棄現代主義文學的內容和形式的企圖,因為在後現代作家看來,不僅現代主義以前的文學傳統已不合時宜,連現代主義也在其發展過程中變得日益陳舊。
持不同社會、文化立場的學者曾對後現代主義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爭論,在很多時候都無法得出一致的結論。但現在的西方學術界已經普遍達成一個共識,即後現代主義雖然與現代主義有密切的聯系,卻也是與現代主義有明顯區別的新的文化和藝術思潮。後現代主義文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社會中出現的范圍廣泛的文學思潮,於20世紀70-80年代達到高潮。無論在文藝思想還是在創作技巧上,後現代主義文學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延續和發展。主流學術界曾經不區分「現代」和「後現代」兩個概念,但由於二戰之後文學發展的特徵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現代主義」所能涵蓋的范圍,因此將後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並舉。
後現代文學是指吸納了西方現代主義(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觀念和技巧,通過新的價值取向與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發生決裂,反映現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質追求和底層人們生活的合理性,先鋒小說更趨向於人本主義的描寫,追求人格平等。
和通常意義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後現代主義文學既不是指稱一個具體的作家或批評家的群體,也不存在被廣泛認同的綱領和宣言。不僅如此,後現代文化是一種沒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寬容各種不同的標准,主張「持續開發各種差異並為維護差異性的聲譽而努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後現代主義文學內部分支流派眾多,各種思潮雜蕪,很多後現代作家和批評家的自我理論體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處。
『捌』 小說的情節特點有什麼
①詞彙豐富而精練。「詞彙」是一種語言里所使用的詞的總稱。小說是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的矛盾的文學體裁,必須用不同的詞彙恰倒好處地描寫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使諸多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點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讀者的面前。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習(包括從書本和社會生活中的學習)、積累豐富多彩的詞彙,在寫作時信手拈來,運用自如,而用不著「絞盡腦汁」、「搜索枯腸」;小說里描述的人物性格、說話、動作各具特點,而不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這樣所描寫的人物形象就豐滿、生動而不是干癟、死板。此外,還有詞語的錘煉問題,就不展開來討論了。總之,詞彙豐富、准確,是「語言不錯」的基礎。
②語法正確而嫻熟。語法是語言的結構方式,包括詞的構成和變化、片語和句子的組織。要做到語法正確,就要對字、詞素和詞的關系理解透徹,對語言結構要熟練掌握。比如詞或片語在句子中充當的結構成分沒弄清楚,特別是在詞性變化時其充當的成分也相應地發生變化方面沒弄清楚,就容易不自覺地產生語法錯誤。有一部頗有名氣的小說開篇第一頁,在描寫早晨河邊、路旁和渠岸剛剛發著嫩芽的春草時寫道:「露珠搖搖欲墜地閃著光了」,把「搖搖欲墜」作為副詞修飾「閃」,這無疑是一種發明。其實這里講的是兩方面:露珠即將掉下,露珠閃著光(太陽出來了)。把它改為「搖搖欲墜的露珠閃著光了」,或者「閃著光的露珠搖搖欲墜」,就不會產生語法上的混亂。連語法都產生錯誤,怎能算得上「語言不錯」呢?當然我們不能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偶爾一處欠缺斟酌,也無傷大雅。
③修辭講究而灑脫。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准確、鮮明而生動有力。魯迅說過:「……作文的人,因為不能修辭,於是就不能達意。」郭沫若也說過:「要是文章寫得好,恐怕總得懂一點邏輯、文法和修辭。」可見要做到「語言不錯」,修辭上要講究。修辭的內涵是辭格或叫修辭格。辭格有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對偶、雙關、拈連等等,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辭格以表述一定的思想內容才能具有特殊的修辭效果,既要講究又要灑脫,就確非旦夕之功。
仔細研究《孔乙己》中的各類語言,我們會發現:上述三方面都無懈可擊,並且凡記敘性語言都來得簡潔明了,朴實卻准確;而描寫性語言則帶有很濃的描繪色彩,狀物、寫景、摹人都有呼之欲出的效果,給人的感覺生動形象,有的還流露出作者的憎惡喜愛之情。在人物語言方面,不管是孔乙己的還是「喝酒的人」的,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相信只有孔乙己才說得出「竊書不能算偷」的話,這是小說人物語言個性化使然。小說家就是在創作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的。
『玖』 小說的情節包括哪些
小說(故事)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拾』 小說的情節包括哪些
小說的情節:在小說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藝術描寫的環境中,由於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人與環境間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發生、發展、直至解決的整個過程。它通常由一組或若干組具體的生活事件組成,在一條基本情節線索的統領下包括許許多多的細節。小說故事中的矛盾沖突是形成情節的基礎,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沖突雙方的人物性格,則直接決定了情節進展的趨向。
小說情節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1、開端是小說情節的第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又稱「發端」、「開場」或「起因」。它是小說中所描寫的基本矛盾沖突展開的第一件事,是引起後來一系列事件的原因和起點。開端規定了作品矛盾的性質,預示了情節展開的途徑和發展線索。好的開端對於成功的小說創作至關重要。
2、發展是小說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環節,也是故事的鋪墊環節。
3、高潮是情節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通常也得是中後端,是就是矛盾最尖銳,看起來最緊張最關鍵的地方。小說的高潮,也是一個故事軸心,前面的事情發展是為它的出場做鋪墊,後面的是因為這個軸心產生的影響和收尾陳述。
4、結局,通常指小說的收場,就是小說情節的最後部分,一般要對主要人物的歸宿作一個明確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