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問題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問題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8-09 02:06:51

『壹』 中國現代小說三十年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樂歌內容,主要反映的是國人救亡圖存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在一些廣為流傳的深受歡迎的樂歌中,富國強兵抵禦外辱的題材居首要位置。這類作品,通常以感慨激昂的歌詞大調性的曲調和進行曲風格,表現國民的覺醒和奮發精神

1在樂歌的影響下,培養出中國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人才,從而為中國普通教育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師資力量;

2通過學堂樂歌活動,展示出音樂教育的 社會功能,從而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逐步確立音樂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3通過樂歌課,把西歐音樂理論基本知識以及音樂會演出形式介紹給國人,提高音樂修養,活躍音樂生活;

4樂歌活動中出現的「集體唱歌」這一新的音樂表現形式,對中國的「五四」以後,特別是三十年代群眾歌曲體裁的形成及群眾歌詠活動的開展,積累了一定經驗;

總之,樂歌活動在我國學校音樂啟蒙教育方面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他的實踐成果,為「五四」以後中國現代新音樂文化深入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中國現代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鋪墊了最初的基石。

『貳』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試題 《故事新編》屬不屬於魯迅的小說創作

屬於。
魯迅的《故事新編》,除「序言」外,共收《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八篇。主要以神話為題材,故事有趣,想像豐富,是魯迅作品中僅有的以遠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

『叄』 求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原書的TXT,主要是要第三編的全部內容。

現在文學是一個時間概念,在本書的歷史敘述中,「現代文學」同時還是一個揭示這一時期文學的「現代」性質的概念。所謂「現代文學」,即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

由錢理群等三位學者撰述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已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這部近六十萬字的現代文學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關於作家、作品和文體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學史的敘事模式與狹窄格局,拓寬了研究領域,在「文學現代化」這一命題下,形成了學術品味濃厚的獨異的特色。

首先,在結構布局上,全書按照1917—1949年的歷史分期分為三編,但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形勢只作簡約的交代,著重闡釋各個階段重要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從文學演進過程與歷史聯系中去分析文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這本書雖然也按文體分類,卻注重突出各種文體的性質、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點,並對某些代表藝術高峰的作家作品作專章論述,每章還附錄了年表。

在對重要作家的評論中,該書力避對作家生平的羅列和對作品情節冗長的復述,而是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產生久遠影響的原因。如第二章魯迅(一),在評論魯迅小說的結構模式與深邃意蘊時,特意標出「說不盡的魯迅」一節,綜合了近年來學界對「阿Q精神」的人類學內涵的探討。該書還把沈從文列為專章,表示了對這位構築「湘西世界」,「充當現代中國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這些都是過去文學史著作所沒有的或所省略的。

對於文學流派,該書不只是強調主流文學,而且也能從地域、文化環境的視角,去關照京派、海派、新感覺派、先鋒派等趣味各異的文學派別,力求恢復現代文學色彩紛呈、枝葉繁茂的本來面貌。

『肆』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txt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復習資料.doc 文件大小:53.5 K
http://vdisk.weibo.com/s/zRvu2YLvW-WYz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_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pdf 文件大小:28.94 M
http://vdisk.weibo.com/s/FBJa8z93J7ZTd
點擊下載鏈接,彈出頁面點下載,不用注冊也可以下載的

『伍』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簡答怎麼答題

簡答題

1、什麼是精神勝利法?

「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勝利法。阿Q處於未庄社會最底層,他永遠都是失敗者,但他卻對自己的失敗命運與奴隸地位採取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辯護與粉飾態度。這種「精神勝利法」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最嚴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魯迅的《阿Q正傳》正是對我們民族的自我批判。而從人類學內涵來分析,阿Q作為一個「個體生命」的存在,幾乎面臨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掙扎,都是一次絕望的輪回,只能無奈地返回自身。這樣,「精神勝利法」的選擇幾乎是無可非議的。這絲毫沒有改變人的失敗的屈辱狀態,只會使人因為有了虛幻的「精神勝利」的補償而心滿意足,進而屈服於現實,成為現存環境的奴隸。魯迅正是對這一生存狀態的正視,提示了人類精神現象的一個重要側面,從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時代民族的意義與價值。

2、簡述茅盾的小說成就。

茅盾獨特的小說藝術探索,首先表現在題材的選擇與主題的開掘上。他的小說注重題材與主題的時代性與重大性,要求創作與歷史事變盡量地同步,自覺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與「廣闊的歷史內容」,能反映時代全貌及其發展的史詩性。他為我們提供了一部20世紀上半時段中國社會的編年史。其次,適應以長篇小說為主的小說藝術發展的需要,在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現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與復雜性,將人物的行為、情感、心理、個性諸點,加以展開,追求「立體化」的油畫效果。其性格塑造更能顯示現代文學第二個十年的文學時代特徵。茅盾人物刻畫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他進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覺創造,主要創造了民族資本家與時代新女性兩個形象系列。由於種種原因,在現代文學的人物畫廊里民族資本家形象始終是一個薄弱的環節。茅盾的獨特創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具有特殊的歷史的、美學的價值。此外,作為一個自覺的長篇小說藝術家,他對小說結構的極大注意,也是他的顯著特點。他追求宏大而嚴謹的布局,他的作品總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線索紛繁交錯而又嚴密完整。在小說藝術表現上,他特別注重於細膩的心理刻畫,追求著社會歷史的剖析與社會人的心理剖析的統一,對提高心理刻畫在我國現代長篇小說藝術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3、比較分析沙汀與張天翼的諷刺藝術。

答:沙汀的諷刺藝術重在「農民式的幽默」,諷刺時不漏聲色、感情凝重,善於通過人物談吐舉止的細節刻畫深層心理、場景氣氛的烘託交織著某種詩意,等等。張天翼善於抓住人物習慣動作與用語,凸現其靈魂,諷刺鋒利勁捷,潑辣誇張。

4、為什麼說30年代上海風行的「新感覺派」是現代中國最完整的一支現代派流派?

答:首先是對「現代派」的界定。「現代派」文學也稱作「現代主義」文學,是一種與19世紀傳統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迥然不同的文學類型,表現為形式上的荒謬與變形,內容上的危機感、幻滅感,重主觀和心裡,強調非理性等特徵。之所以說「新感覺派」是現代中國最完整的一支流派,有兩個最基本的理由:一、「新感覺派」深受法國現代派文學和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的影響,用現代人的眼觀來觀照都市,表達現代商業文明覆蓋下的城市人群生存形態。這主要是內容上的分析;二、在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上,借鑒大量的西方寫作方法,包括心理分析、蒙太奇、意識流,以及以性愛心理發掘人性深層的方法。

5、評蕭紅《呼蘭河傳》的文化內涵與文體特色。

答:關於文化內涵上,《呼蘭河傳》具有童年回憶的性質,主要描寫記憶中的家鄉人民的生存方式,特別是傳統落後的文化習俗對人的殘害,所描寫的東北風情,既有濃郁的地域性或地方性,又具有某種普遍性。文體特色:創造了「詩化小說」或者「散文化小說」。其小說結構、語言和抒情方式也很有藝術個性。

6、結合具體詩歌評析,論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詩歌觀念與詩意詩風的演變。

答: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的領袖人物。他前期的寫作,重視詩歌的音樂性,在朦朧的意象堆砌中,傳達出柔美的感傷情調,他的名作《雨巷》就是一個代表,這首詩歌在音節安排,意象構造方面獨具匠心。但在《我的記憶》之後,詩人卻主動對音樂進行了反叛,改用日常的口語書寫現代的生活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鞋子,更多地從語言的內在韻律中,挖掘出「親切」與「暗示」的風格。

7、試論魯迅雜文與小說的關系。

答:首先:魯迅的雜文和小說有著共同的文化立場,二者在文化批判和思想批判上常常是相互印證和補充的;其次,魯迅小說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和雜文中常常出現的「共名」在創作思維和藝術手法上是相通的;第三,魯迅的《故事新編》是與雜文關系最密切的小說集,現代細節的反復使用(古今雜糅的藝術手法)增強了現實性,如以老子、莊子女媧等古人古事為中心,穿插喜劇性的人物,他們口中常常出現

8、簡析戴望舒在抗戰爆發後詩風的變化。

他詩風又一轉變從1939年寫的《元日祝福》開始。詩風新變表現在從抒寫個人感傷情緒轉為將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交匯在一起,寫出了一些具有強烈愛國精神和沉雄悲壯的詩。《獄中題壁》寫於被日軍侵佔後的香港獄中,抒發了對侵略者的「深深仇恨」和對自由、陽光的無比熱望和嚮往,表達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抗戰必勝的樂觀信念。《我用殘損的手掌》以「繁花似錦」的過去和「血和灰」的現在作鮮明對照,表達了對侵略者的憎和對祖國深深的愛,並寄深情於那「遼遠的一角」堅信那是代表著敵人永遠無法侵奪的新生的「永恆的中國」。《偶成》表達對光明的確信。這些詩都寫得明朗而有深情。藝術上,這類詩從內容到創作方法,已屬於現實主義,表明他從現代主義向現實主義的皈依。在詩體形式上,大都押韻,講究章法句式,在較高層面上從散文化的自由體向新格律體回歸。

9、簡析張愛玲小說的主要特色。

蒼涼、奇異、亦中亦洋、既雅又俗是張愛玲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張愛玲出身於前清官宦大族,父母離異,家庭生活支離破碎,充滿暴虐和摧殘,這使她較早地感受到人類情感的殘缺和人生的孤獨蒼涼,規定了她後來小說創作的基調。在《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等作品中,張愛玲放筆描寫滬、港洋場上中層華人家庭中情慾的幽靈的猖獗、黃金的魔影肆虐和由此而出現的種種瘋狂的變態心理,曹七巧、白流蘇、葛薇龍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從小說中走出來,展示出一個畸形扭曲的、蒼涼沒落的、又是習見為常的世界。在張愛玲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中,燃燒著外國現代派常見的題材的沉香、性心理、性變態、情結、人格分裂等,處處顯出作家的主情主義傾向。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婚戀為題材,表現她的純潔真摯的兩性之愛的崇高和金錢社會對人類感情生活的侵蝕。《金鎖記》直接抨擊了買賣婚姻,《傾城之戀》與寫了婚姻苦澀的算計,《沉香屑——第一爐香》、《留情》等許多作品都描寫了金錢社會中千瘡百孔的兩性之愛和寡情淡味的地夫妻生活,而對這些,張愛玲感到無限的蒼涼。總之,蒼涼、奇異是張愛玲小說的基調,同時,她的小說又是中西結合,雅俗共賞的

10、簡述郁達夫小說的藝術特色。

郁達夫小說的思想:1)表現了五四青年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和「零餘者」的悲哀郁達夫筆下的「零餘者」形象,是一些受過現代思潮洗禮的知識分子,他們或在異國日本飽受民族歧視,如《沉淪》中的主人公,或在國內受社會的壓迫被世人遺忘,如《春風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中的知識分子主人公。2)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情懷。在《沉淪》《銀灰色的死》等以留日學生為題材的作品中,描寫了主人公作為弱國子民所受到的屈辱。《沉淪》主人公在投海自盡前,迸發出熱愛祖國,希望祖國強盛起來的呼聲,表達了鮮明的反帝愛國思想,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民族歧視進行了血淚控訴。這也是作者自身經歷的體驗。3)在小說中大膽直率地進行心理描寫。尤其被評論家所詬病的,是小說中毫不掩飾的對病態、畸形的性心理進行了直白的描寫,這一點是不能被中國的道學家所接納的。第一個站出來為郁達夫的小說進行正面評論的是周作人,他認為「《沉淪》中雖然有猥褻的分子而無不道德的性質」,因此,他認為《沉淪》是一件藝術品。

『陸』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黃遵憲局限在傳統詩歌范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針對梁啟超的後退之處。
○1「作詩如作文」
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於早期象徵派獲得某種回應。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第一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
2、胡適《嘗試集》
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3、早期白話詩特徵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朱自清《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
○2特徵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2郭沫若《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像)+(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像,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湖畔》
1922 汪靜之《蕙的風》
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春的歌集》
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
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3、小詩體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華《流雲小詩》徐玉諾、何植三
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馮至《昨日之歌》
○1藝術的節制
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雨夜》
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3敘事詩《幃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四、新詩的「規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刊物陣地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
○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聞一多《口供》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
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敘事詩,戲劇化、小說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
○3新詩格律化
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區分新舊格律。
2、聞一多
○1思想內涵
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
《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沉鬱的風格。《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一個明星》《落葉小唱》
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雪花的快樂》
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王嬌》《貓誥》。
五、「純詩」與早期象徵派詩歌
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從「表達」功能轉向「表現」功能。對胡適「作詩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詩與散文的純粹的分界」。詩的領域是「純粹的表現的世界」;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強調「暗示」與「朦朧」。
○2王獨清《再譚詩》突出「感覺」的因素,強調「色」「音」的交錯。
○3早期象徵派
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2、李金發《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
「多遠取喻」,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棄婦》 聯類不窮的自由聯想,暗示的力量,選用文言詞語的陌生化效果。

『柒』 如何評價《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本書

作者:山裡人老A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37230593/answer/7553999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好的一本書。中文系學生必讀。文學愛好者入門書籍之一。
作為對比,談談類似的幾本文學史。
1、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無論是出版還是後來的修訂版,都帶有太多毛話語痕跡。」左翼文學「為現代文學主流的說法就跟這本文學史不無干係。實際上,左翼文學並非現代文學的主流。因此就看看出王瑤此本文學史的意識形態色彩了。隨後,就導致了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出現。不過王瑤此著作算是「新中國」文學史的扛鼎之作,影響甚巨。
2、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可說是王瑤「新文學史稿」的反面。比如在書中,夏志清對大陸推崇的魯迅就多有貶意,且論述魯迅的篇幅只有論述張愛玲的一半。甚至還把張愛玲的《金鎖記》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小說」。而張愛玲在當時的大陸和台灣都是不受歡迎的(其實張愛玲在台灣早期是被禁的)。不過此書對一些重大作家的「發現」有很大價值,比如他肯定了沈從文和錢鍾書的文學價值。同時,八十年代之後,此書傳入大陸,對大陸的「重寫文學史」起到很大作用。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出現。
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重寫文學史」運動的結果。它一方面去掉了王瑤式的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同時也去掉了夏志清式的「意氣用事」(其實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就是美國麥卡錫主義的產物,本意是讓夏志清寫一部關於中國文化的書,為反共做理論支撐。夏志清將其寫成了文學史。)這書對現代文學做了一個梳理,使紛繁的現代文學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
其實,八十年代「重寫文學史」之後,各類文學史層出不窮,山東大學的、華東師大的、復旦的,算是比較有代表性。而他們都撼動不了北大的這本《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所以,強力推薦,文學愛好者應該看一看。
以上摘自知乎網,謝謝。

『捌』 我想問一下 有關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相關問題 需要確切回答 簡述評價五四新文學陣營與守舊派的論爭

一、對以林紓為代表的封建衛道者的斗爭
二、擊退「學衡派」的反攻
三、粉碎「甲寅派」的反撲

『玖』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內容簡介

本編講述了1917年到1927年間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史,作者以專章的方式分別介紹了新文學發軔時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傳入時文學界所發生的種種變化和創作潮流,同時將文學的各種題材辟為專章,講述了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裡小說、散文和詩歌等文學題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學思潮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者同時著重介紹了本時期對中國現代文學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魯迅的創作的一部分。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1927)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第二章
魯迅
(一) 一 吶喊與彷徨二 外國文藝思潮的湧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二 說不盡的阿Q三 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三 野草與朝花夕拾四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附錄 本章年表附錄 本章年表第三章 小說(一)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第四章
通俗小說(一) 一 民國通俗小說二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寫實小說二 新文學迫使舊派向俗定位三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附錄 本章年表附錄 本章年表第五章 郭沫若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第六章 新詩(一)一 新詩的誕生二 女神的藝術想像力、形象特徵與形式二 早期白話新詩三 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三 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四 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題材的劇作四 新詩的規范附錄 本章年表五 純詩概念的提出六 早期無產階級詩歌附錄 本章年表第七章 散文(一)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第八章 戲劇(一)一 文明新戲二 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二 五四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學研究會作家散文四 郁達夫和創造社作家散文三 小劇場運動的倡導五 語絲派和現代文學評論派的散文四 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開創者及其創作附錄 本章年表附錄 本章年表以上整理自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文革之後革新式的文學史研究專著,它在文學史的編著理論上具有和以往文學史教材較為顯著的區別和特徵,與以往的「新民主主義論」作為指導思想的治史方式不同,《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作者們更加突出了新文學的「現代性」因素。文學的現代性,既表現現代意識,現代思維方式、情感方式,採用與之相適應的現代藝術形式,以便於把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思維方式、藝術欣賞能力都處於蒙昧狀態、低級階段的讀者提高到現代化水平。錢理群等人成功的引入了這一概念,使《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擺脫了以往文學史採用對立思維、強調斗爭的敘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學形態發展過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鑒的態勢。故而在具體作家作品評論介紹方面,《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能夠力拓新視角,如在沈從文專章挖掘出了沈從文等作家作品的價值,並給了他們合理的入史地位------這也是以「現代性」作為評價標准得出的結論。
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比較注「全方位」 的整體研究, 突破了以往現代文學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評論的某些舊格局,沒有像以往的文學史專著一樣孤立地講作家的生平創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 而是變單篇的個體分析為綜合性的整體研究,比如就「魯迅」而言,作者們結合了時代的發展將對魯迅的介紹分為兩章,分別在第一編《第一個十年》和第二編《第二個十年》中根據社會局勢的影響而分析其對作家所產生的藝術的改變。在作者們的筆下,中國現代文學不是彼此隔離、互不依賴的個別現象的偶然堆積,而是一個經緯相連的有機整體。他們既把中國現代文學這一個整體單位放中國文學發展史和世界文學發展史的更大的歷史單位中,去探討它的價值和地位, 又把它放到中國現代歷史尤其是思想發展史另一個整體中,去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本身的規律和特點。同時, 現代文學中的流派、風格、題材、主題等因素也都分別作為一個整體單位,各自顯示著自己的變化和發展、產生和消亡的脈絡和規律。如對於京派的發展和對後世的影響,作者們特意辟出幾節對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並且講述了京派和沈從文的種種聯系。而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學思想和社團, 作者往往會理清其在現代文學這一整體中的發展軌跡,通過它與左鄰右舍發生的橫向和縱向關系,給其以歷史的評價。例如,在講到新文學社團的時俠,既從外部的世界文學的角度闡述外國文藝思潮對它的影響,使它如何在這一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 中西文化大的撞擊」 中問世,又從中國文學的內部角度說明「發難者」如何根據時代和社會的需要,也根據自我個性的信要「介紹」、「選擇」外來思想,並由此形成創作傾向不同的作家群。 王瑜:「從對『通俗文學』的這些論述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已經擺脫了以往文學史採用對立思維、強調斗爭的敘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學樣態發展過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鑒的態勢。」
趙國宏:「它從中外文論互訓的網路中確定中國現代文學的坐標。它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冷靜地反思,獲得自覺之後的結晶,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新的里程碑。」
李味:「《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僅吸收並總集了現代文學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現了著者獨特的思想眼光,它問世於現代文學研究的低谷時期,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一它具有明顯的「過渡」痕跡一一它預示著舊的文學史觀的結束,並為全新的文學史著作的出現奠定基石。」
王瑤:「錢理群等幾位青年研究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個性和姿態,寫作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無疑使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研究又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趙凌河: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他們比較注重「全方位」的井體研究,突玻了以往現代文學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評論的某些舊格局,沒有孤立地講作家的生平創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而是變單篇的個體分析為綜合性的整體研究。 1939年12月9日生,浙江鎮海人。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室主任、副館長,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專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中國現代諷刺小說的初步成熟》等。

『拾』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三個十年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1、第一個十年(1917~1927),開拓期,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

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

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

散文方面的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徹底批判、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並探索社會解放道路的啟蒙思想主題;以農民、平民勞動者、新型知識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舊文學主人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文學觀念的重大變化與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

自覺地借鑒、吸收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現代文學。部分新文學倡導者存在偏激情緒,對某些傳統事物缺少具體分析,以致簡單否定。

2、第二個十年(1927~1937),豐收期,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3、第三個十年(1937—1949),轉折期,包括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

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0)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問題小說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文學的思想內容

第一個十年(1917-1927):民主意識、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階級解放意識,左翼革命文學的社會主義意識,民主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文學意識並存。

第三個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識和人民解放意識,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文學。

創作方法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為主潮。

代表作家

魯迅、沈從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張愛玲、徐志摩、聞一多、丁玲、趙樹理、戴望舒、蕭紅、艾蕪、錢鍾書、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

徐志摩、聞一多的詩歌;沈從文的《邊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趙樹理的小說;艾青、穆旦的詩歌;張愛玲的小說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現代文學

熱點內容
武俠小說里的人物名字女 發布:2025-09-23 07:11:59 瀏覽:841
言情攻略系統小說 發布:2025-09-23 07:07:25 瀏覽:996
推薦高質量霸道總裁小說 發布:2025-09-23 06:11:04 瀏覽:533
同人bg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3 06:09:36 瀏覽:102
我的爸爸小說現代 發布:2025-09-23 05:33:02 瀏覽:574
科幻小說500字作文 發布:2025-09-23 05:27:32 瀏覽:633
文筆好高質量無女主仙俠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3 05:04:53 瀏覽:747
古代選新娘小說 發布:2025-09-23 04:36:42 瀏覽:559
後媽情深七月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3 04:26:34 瀏覽:804
科幻小說女主薇薇安 發布:2025-09-23 03:47:07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