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兒童小說有哪些特點
1. 兒童文學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1、主要特點
①兒童性:兒童文學生產者是成人,消費者是兒童。 真正的兒童讀物應以兒童為考慮中心,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兒童的發展。真正的兒童讀物應以兒童為考慮中心,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兒童的發展。
②教育性:凡事好的文學作品,大半都沒有教育目的,但卻有教育影響。所謂教育性,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所謂教育性,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 「寓教於育」是不二法門,而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③游戲性:游戲對兒童而言,就是工作、學習,也是生命的表現。游戲是兒童或取經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游戲是兒童或取經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
④文學性: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的不同,在於作者寫作態度與表達方式。 文學的價值在於它的無用,正因為它的無用,所以能具現一切有用。文學的感人,在於潛移默化。
2、概念
兒童文學是指為兒童創作的,適合兒童年齡特點、審美要求和閱讀欣賞水平,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種文學作品。包含了4層意思:
①兒童文學必須切合兒童年齡特點,使他們看得懂,喜歡看。
②兒童文學必須要有兒童情感和趣味。
③兒童文學必須有利於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④兒童文學必須遵循文學創作的規律。兒童文學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這和「有關兒童的文學」有所不同,盡管兩者很多時都一樣。兒童文學在世上已有很長久的歷史,盡管最初的兒童文學並非休閑讀物。
3、代表作品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羅寫的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一部講述一個小姑娘追趕一隻白兔而由兔洞進入一個充滿瘋狂和怪誕的世界的小說。這部小說的續集是《愛麗絲鏡中奇遇》。
1886年由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
1914年由伯勒斯寫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爾瑪·拉格洛芙寫的《騎鵝歷險記》
1908年由肯尼思·格雷厄姆寫的《柳林風聲》
1908年由蒙哥馬利寫的《綠山牆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爾金寫的《霍比特人》
1943年由聖埃克蘇佩里寫的《小王子》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寫的《木偶奇遇記》
1888年由奧斯卡·王爾德寫的《快樂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寫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葉聖陶寫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麥克·安迪寫的《說不完的故事》
2. 校園文學的特點
校園文學研究專家、作家王世龍著述的《校園文學與創作》一書,首次對校園文學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也是目前較為科學的闡述。摘要如下,以供參考:
校園文學是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迅速的發展的產物,它聯系著教育與文學兩大領域,蘊含著二者相結合的發展規律,是促進素質教育的體現。但是,關於校園文學,目前尚無系統專述的理論體系,而我們不僅要創作出校園文學精品,還需要了解它。在這里,我們主要從校園文學的定義范疇及其特點、我國校園文學史、校園文學與素質教育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拋磚引玉,不足之處,我們再進一步研究。
3. 兒童文學分為哪幾種具體形態它們各自有哪些特點
1 嬰兒文學
2 幼年文學
3 童年文學
4 少年文學
體載有: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小說,散文,音樂等。
無論老少均可品味。
現在出版界根據年齡來劃分類別。
0——5的學前兒童
5——8的初年級小學讀者
8——11的高年級小學讀者
11——15的青年讀者
4. 兒童文學作品學習有哪些基本特徵
1、主要特點
①兒童性:兒童文學生產者是成人,消費者是兒童。 真正的兒童讀物應以兒童為考慮中心,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兒童的發展。真正的兒童讀物應以兒童為考慮中心,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兒童的發展。
②教育性:凡事好的文學作品,大半都沒有教育目的,但卻有教育影響。所謂教育性,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所謂教育性,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 「寓教於育」是不二法門,而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③游戲性:游戲對兒童而言,就是工作、學習,也是生命的表現。游戲是兒童或取經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游戲是兒童或取經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
④文學性: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的不同,在於作者寫作態度與表達方式。 文學的價值在於它的無用,正因為它的無用,所以能具現一切有用。文學的感人,在於潛移默化。
2、概念
兒童文學是指為兒童創作的,適合兒童年齡特點、審美要求和閱讀欣賞水平,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種文學作品。包含了4層意思:
①兒童文學必須切合兒童年齡特點,使他們看得懂,喜歡看。
②兒童文學必須要有兒童情感和趣味。
③兒童文學必須有利於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④兒童文學必須遵循文學創作的規律。兒童文學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這和「有關兒童的文學」有所不同,盡管兩者很多時都一樣。兒童文學在世上已有很長久的歷史,盡管最初的兒童文學並非休閑讀物。
5. 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包括哪些
一、學前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
1、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應淺顯易懂,形式上多用名詞、動詞等具有形象內容的詞語;句式多為短句;語體具有口頭文學的特點.2、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情節應生動有趣,要單純,一個作品中只反映一個事件,涉及的人物不要太多,事件邏輯關系要簡單;生動有趣,指情節發展迅速,事件過程富有趣味,能吸引嬰幼兒注意.3、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結構應條理清楚4、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主題應具有教育性文學作品的教育作用,是指作家對生活的討厭、認識、評價,乃至他的人生觀、世界觀所形成的某種傾向,經過左丕的表達而給予讀者的影響.這種影響多是通過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人物形象體現出來的,最容易在可塑性極強的小讀者心目中發生良好作用.學前兒童文學是開啟心智的啟蒙文學,對嬰幼兒心理成長可以起到引導作用,所以學前兒童文學的主題要富有教育性,應有益於嬰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發展,例如數數歌、繞口令、謎語,童話中關於勇敢、正直、同情心、友情等內容;學前兒童文學要遵循美的規律,使作品充滿各種形式的美,多以美為描寫對象和描寫目的,更強調藝術的美,潛移默化地熏陶、影響、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5、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內容應具有知識性
二、學前兒童文學的審美特點
1、學前兒童文學是快樂的文學,這種快樂之美常常通過洋溢著幽默、諧趣、笑趣的形式來表現的.如,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2、學前兒童文學是稚拙的文學,是嬰幼兒固有的純真心靈的流露.如,李想的故事《借生日》.3、學前兒童文學是質朴的文學,來源於嬰幼兒天生就具有的一種不加修飾的自然淳樸的美.如,金波的幼兒詩《老爺爺和小娃娃》白描,幼兒自然模仿行為,孩子純真、朴實的心靈.1、閱讀《胡蘿卜先生的鬍子》,說明這一童話的形象類型,並分析評價這一童話的幻想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答:擬人體童話;幻想奇特:一是把胡蘿卜先生鬍子的瘋長歸結到蘸上營養豐富的果醬;二是把胡蘿卜先生的行走和鬍子長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極富創造性的思維,使童話具有一種非同尋常的奇妙效果;主要表現手法:擬人、誇張.
6. 兒童文學具有哪些特點
兒童文學
1、主要特點
①兒童性:兒童文學生產者是成人,消費者是兒童。 真正的兒童讀物應以兒童為考慮中心,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兒童的發展。真正的兒童讀物應以兒童為考慮中心,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兒童的發展。
②教育性:凡事好的文學作品,大半都沒有教育目的,但卻有教育影響。所謂教育性,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所謂教育性,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 「寓教於育」是不二法門,而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③游戲性:游戲對兒童而言,就是工作、學習,也是生命的表現。游戲是兒童或取經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游戲是兒童或取經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
④文學性: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的不同,在於作者寫作態度與表達方式。 文學的價值在於它的無用,正因為它的無用,所以能具現一切有用。文學的感人,在於潛移默化。
2、概念
兒童文學是指為兒童創作的,適合兒童年齡特點、審美要求和閱讀欣賞水平,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種文學作品。包含了4層意思:
①兒童文學必須切合兒童年齡特點,使他們看得懂,喜歡看。
②兒童文學必須要有兒童情感和趣味。
③兒童文學必須有利於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④兒童文學必須遵循文學創作的規律。兒童文學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這和「有關兒童的文學」有所不同,盡管兩者很多時都一樣。兒童文學在世上已有很長久的歷史,盡管最初的兒童文學並非休閑讀物。
7. 簡述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徵
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徵即兒童文學的基本審美特徵或藝術品性。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主要表現在童真稚拙、諧趣歡愉、變幻神奇,質朴易懂等方面。
1、童真稚拙。兒童文學的童真美、稚拙美既表現在內容上,也表現在形式上。從內容上看, 主要表現為兒童心理、生活中的天真、稚拙的情態和形態。形式方面,從廣義上說, 其語言組合、敘述方式以及情節構成方式的變化可以產生一種天真稚拙的形式感。
2、諧趣歡愉。兒童最不喜歡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敘述。他們需要有趣的東西。因此,兒童文學相對於成人文學來說,總是洋溢著更為濃郁的諧趣和歡愉之美。這種歡愉之美表現為以幽默、滑稽、可笑的形式或游戲來表現具有美感意義的內容。
3、變幻神奇。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兒童是更好動的。兒童天性富於幻想和探究性的,喜好新奇,嚮往不凡的神奇的事物,故兒童文學作品尤其神話,要張開幻想的翅膀,把兒童帶進一個超越時空的神奇境界,讓他們在那裡自由翱翔,從而使其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一定滿足。
4、質朴易懂。在兒童文學中可以表現在內容和語言兩個方面。太過華麗的辭藻,兒童無法理解。所以要求兒童文學所描寫的事情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場面,它所用的語言並不能十分華麗難懂,就是一些簡單文字的組合,總的來說就是平時,樸素的語言。
8. 兒童小說的特徵有哪些
兒童小說和一般小說雖然在審美的本質上是相同的,但畢竟前面加了「兒童」二字,這「兒童」二字,確切地說是指書的閱讀者是兒童,兒童讀者的接受能力如何?他們喜歡讀什麼樣的作品?不喜歡讀什麼樣的作品?客體的文本與主體的閱讀能碰撞出火花嗎?那酷似生活與高於生活的藝術畫面怎麼才能激起兒童讀者的聯想與想像,從而在他們頭腦里產生美好的再造藝術?這就好比單桿運動,跳起來雙手夠著桿子進行身體擺動,如果前面的桿子太低或與身體平行,或過高,跳起來夠不著,都是達不到運動目的的。文本的高度要根據讀者對象處理在恰到好處。
9. 兒童文學有什麼特點
一方面教我們大人學會如何走進孩子的心、並呵護他們的童心;另一方面指導了我們該如何鑒賞兒童文學作品,從而為孩子們選出甚至寫出優秀的文學作品。
《大頭兒子和馬鳴加——鄭春華悄悄告訴你》的作者是鄭春華——她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四次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三次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多項國家級大獎,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深受各國讀者的喜愛。
其代表作《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多年來暢銷不斷,已成為我國優秀原創兒童文學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編的同名動畫片更是多年來一直深受孩子們喜愛。她也因此得了一個雅號:「大頭兒子的媽媽」。
有評論曾這樣說:「鄭春華寫出了幼兒真正的天趣、童真,細膩地、傳神地、好玩地刻繪出幼兒在現代家庭生活中的親情和溫情、成長與感動,以及同樣可親可愛、幽默快樂的成人形象。」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具有的3個特點:
01.寫得好玩有趣又充滿想像
關於她的童年讀過的書,鄭春華在書中是這么寫的:
「我小時候看的書不多,但他們都是好書。父親的藏書大部分是詩集,在這許許多多的詩集裡面,只有兩本是兒童詩:一本是柯岩的《大紅花》,一本是於之的《給海邊的孩子》。兩本書都很薄,才二三十頁,我一讀就喜歡得不得了。《給海邊的孩子》里的都是短詩寫得好玩有趣又充滿想像,讓我一邊看一邊笑,真想也到詩中的大海里去玩一玩。」
像我的外甥「小鯨魚」,在嬰兒期牙牙學語的時候,不也最喜歡一邊拍手,一邊聽他外婆唱各種有趣而又朗朗上口的歌謠嗎?甚至連外婆都還沒學會喊,就先學會了哼唱下面這首歌謠:
「拍拍手,
唱山歌,
問你幾時娶老婆。
十月尾,
割完水稻,
大隻線雞大隻鵝。」
說到好玩有趣的事物,別說兒童,其實我們成年人不也一樣很喜歡嗎?去年的堪稱爆款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因為前往觀看並為此貢獻大部分票房的幾乎都是我們成年人,其中90後,95後更是主力軍。
02.其中的人物就像是我們身邊的人一般,讓人越讀越覺得親切。
書中這么寫道:
「《大紅花》里有短詩有長詩,而讓我更喜歡的是那帶有故事情節的長詩,比如《小弟和小貓》《小紅馬的遭遇》《看球記》等,詩中的人物,有的像我的同學,有的就像我的弟弟,反正越讀越覺得親切。」
我們大部分在看書或者看影視作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