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小說的發源
Ⅰ 論述文學的起源
1、文學起源的種種解釋:巫術說、游戲說、心靈表現說、模仿說
都未能對文學起源作出科學解釋。
2、最早的文學藝術作品產生於人類生產勞動過程中,它是根據生
產勞動的實際需要產生出來的。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們日常
生活情狀的重演或是慶祝、祭典活動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創造
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原始歌謠的主要特徵:產生於生產勞動,集體口頭創作,語言淳樸、
節奏短促,以二言為主,具有詩、樂、舞綜合性。
神話及其產生
1.神話都是想像或幻想的;
2.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 .
3.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社會)並征服自然(社會)的願望。
4.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做出符合實際的解釋之時代的產物。
勞動起源說認為神話伴隨著初民的勞動生活而產生,宗教起源說指實為神話產生於初民的宗教活動。
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內容總是反映著勞動生活,初民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與漫長時期的勞動生活有直接關系,勞動生活是神話得以產生的最根本條件。
宗教起源說: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觀念,產生於他們對生活經驗的最初思考,這便是最初的宗教觀念。當他們從崇拜敬畏,變而為企圖解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也就產生了。神話的產生與原始宗教有極大聯系。
Ⅱ 中國現代小說發源於什麼時期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只言片語。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以「小說」與「大達」對舉,是指那些瑣屑的言談、無關政教的小道理。後來,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小說與《莊子》所說的「小說」含義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始終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在這一點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東漢班固據《七略》撰《漢書?藝文志》,把小說家列於諸子略十家的最後。這是小說見於史家著錄的開始。諸子略共4324篇,小說就佔了1380篇,是篇數最多的一家。班固據《七略?輯略》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他認為小說本是街談巷語,由小說家採集記錄,成為一家之言。這雖是小道,尚有可取之處。班固明確地指出小說起自民間傳說,這對認識中國小說的起源有重要的意義。
追溯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神話傳說。盡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神話傳說原先在口頭流傳,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有的繼續在口頭流傳並不斷豐富發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從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關鍵的一環。甚至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或竟可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於《穆天子傳》和《燕丹子》。前者對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細節描寫;其中的西王母與《山海經》中的記敘相比,減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後者寫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與《戰國策》和《史記》相比,不僅增加了細節描寫而且突出了燕丹這個復仇者的形象。(明)胡應麟稱此書為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四部正訛》),不為無見。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韓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內儲說》、《外儲說》、《說林》,明白地用「說」來標目,也透露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顯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說的源頭之一。
第三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唐代傳奇小說多取人物傳記的形式,《三國志演義》徑直標明是史傳的演義,都證明了史傳是小說的一個源頭。在傳統的目錄學著作中,有些書或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或歸入史部雜傳類,這兩類缺少嚴格的區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史傳對小說的影響之深。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15家,均已亡佚。今存題為漢人所著的小說,其實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偽托漢人的作品,如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和《十洲記》,託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很多,重要的如(三國魏)邯鄲淳《笑林》,(西晉)張華《博物志》,(東晉)干寶《搜神記》,(宋)劉義慶《幽明錄》、《世說新語》,(北齊)王琰《冥祥記》,(梁)沈約《俗說》,(梁)殷芸《小說》等,包括後人的輯本,共約五十種,足見其興盛的情況。
Ⅲ 中國現代小說發源於什麼時期拜託各位大神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只言片語。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以「小說」與「大達」對舉,是指那些瑣屑的言談、無關政教的小道理。後來,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小說與《莊子》所說的「小說」含義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始終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在這一點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東漢班固據《七略》撰《漢書?藝文志》,把小說家列於諸子略十家的最後。這是小說見於史家著錄的開始。諸子略共4324篇,小說就佔了1380篇,是篇數最多的一家。班固據《七略?輯略》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他認為小說本是街談巷語,由小說家採集記錄,成為一家之言。這雖是小道,尚有可取之處。班固明確地指出小說起自民間傳說,這對認識中國小說的起源有重要的意義。 追溯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神話傳說。盡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神話傳說原先在口頭流傳,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有的繼續在口頭流傳並不斷豐富發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從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關鍵的一環。甚至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或竟可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於《穆天子傳》和《燕丹子》。前者對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細節描寫;其中的西王母與《山海經》中的記敘相比,減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後者寫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與《戰國策》和《史記》相比,不僅增加了細節描寫而且突出了燕丹這個復仇者的形象。(明)胡應麟稱此書為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四部正訛》),不為無見。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韓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內儲說》、《外儲說》、《說林》,明白地用「說」來標目,也透露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顯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說的源頭之一。 第三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唐代傳奇小說多取人物傳記的形式,《三國志演義》徑直標明是史傳的演義,都證明了史傳是小說的一個源頭。在傳統的目錄學著作中,有些書或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或歸入史部雜傳類,這兩類缺少嚴格的區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史傳對小說的影響之深。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15家,均已亡佚。今存題為漢人所著的小說,其實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偽托漢人的作品,如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和《十洲記》,託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很多,重要的如(三國魏)邯鄲淳《笑林》,(西晉)張華《博物志》,(東晉)干寶《搜神記》,(宋)劉義慶《幽明錄》、《世說新語》,(北齊)王琰《冥祥記》,(梁)沈約《俗說》,(梁)殷芸《小說》等,包括後人的輯本,共約五十種,足見其興盛的情況。
Ⅳ 文學的最早起源是從哪開始
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分期:
中國古代文學史斷限:上古——近代,概括劃分為:
上古文學:先秦文學、兩漢文學;文學自發的時期,突出特點是文學尚在文化的大母體之內,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代文學。文學自覺的時期,詩歌和散文的成就達到頂峰。
近古文學:宋代文學、元代文學、明清文學。文學轉型的時期,戲劇和小說興起並達到頂峰。
近代文學。古典與現代交叉,從古典到現代過渡的時期。
先秦文學概貌:
中國文學起源甚早,殷商時期已經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學,也開始產生了書面文字。殷商和西周時代的甲骨卜辭、銅器銘文、《周易》中的卦爻之辭,以及《尚書》中的某些文誥,是散文的萌芽。《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敘事散文和諸子的說理散文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達到的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西周的詩歌總集《詩經》,以現實主義精神、比興的藝術手法開創了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戰國後期詩歌創作出現了個人獨立創作,產生了第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先秦文學是古代文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詩歌、散文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都已經形成,這是我國文學發展豐厚而堅實的基石,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光輝而良好的開端。
Ⅳ 中國文學的起源是什麼
文學起源的話題,歷來都是學術界爭論的熱點,各家之言可謂層出不窮,以至於沸沸騰騰,嘩然一片。而其中存在幾種主要學說:即巫術發生說、宗教發生說、游戲說、勞動說。
上述前三種學說雖然都出自東西方聖哲文人之手,皆可立足,但綜觀各種史料,也可發現其有失偏頗的一面。在這里我對文學起源的觀點相形之下更傾向於勞動說,不單單因為它是國內較具權威和影響力而人雲亦雲,下面讓我 舉些例子,條分縷析各個論證。
首先,我們說 作為文學,那麼它的創作主體必然是人,不會是阿貓阿狗。恩格斯說過勞動是「一切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 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①…………所以我們可以說勞動創造了 文學活動的創作主體人類,假如不存在人類,那麼又何談文學活動,文學創作呢?另一方面,人類的生產活動又是 一切其他基本活動的前提,這一方面在於人要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是勞動促進人由猿猴的進化,從而致使人 的誕生,而在此基礎上勞動又鍛煉了人的腦又誘使人的思維的產生,與此同時,具有豐富表意功能的語言系統和人的審美器官也誕生了(聽覺藝術、視覺藝術)。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勞動創造了人,也推動著人的主觀世界向前發展,並不斷開發著人們掌握世界的各種方式,形成了掌握世界的藝術方式,可見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
其次,原始藝術在勞動中產生,又是為了勞動的需要。現在我們來闡述一下勞動為什麼需要藝術。魯迅先生說過「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來連話都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需要發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初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一個叫到『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是『杭育杭育』派」。此說明勞動中的需要直接促成了 文學的產生,它可以組織勞動,提高勞動效率,可以交流勞動經驗,亦可祈禱征服自然力,歌頌勞動收獲。這一點在《詩經》里屢見不鮮,這也體現了在《詩經》時代,農業生產所佔的重要地位,「《詩經》中的作品不僅在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上打上了農業文明的烙印,而且產生了一些直接描寫農業生產活動和相關的政、宗教活動的農事詩。看《載 》、《噫嘻》中描寫了「千耦其耘」、「十干維耦」的盛大勞動場面,而《七月》更是直直接接反映了周人農業生產生活的作品。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淮南子.道應訓》中的一段話:「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權力之歌也。」這里明顯地包含了文藝為勞動過程中的產物這一層意思。
再次,勞動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這一點我們在上面已有所說明)當然既有對勞動的直接描寫,也有對勞動的間接反映。這在眾多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學藝術作品中處處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國,諺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可見一斑,要想吃飯就必須勞動,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中西皆同,亘古不變。管子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可見首先通過勞動解決了吃飯問題,而後才能從事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憫農》則是對勞動的直接描寫,體現出勞動的艱辛「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燒炭南山中,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可說明是勞動中的苦楚激發了人的文學創作慾望。這可以說是間接反映。當然勞動的樂趣,愜意也有此功能,再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它體現了隨遇而安,順應四時的怡然自得。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則是恬淡的勞動生活的真實反映。
第四,勞動還制約了早期文學的形式。早期的文學藝術多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結合體,這與勞動過程的特徵關系莫大。如原是人勞動動作和被狩獵動物演化為舞蹈,勞動時的呼號發展為詩歌,而勞動時發出的聲音所 體現的出的節奏,則為原始人提供了音樂的靈感。
勞動說的重要價值在於指出文學藝術的產生與人的日常生活實踐密不可分。一句話,人的生活實踐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源頭。但是,我們不能說勞動是文學藝術的唯一來源,它只是重要來源,因為原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勞動說」這種文學起源觀代表人物有普列漢諾夫、高爾基等它是在前人若干起源基礎上提出的,它對於其他起源觀有所揚棄,但並不簡單的揚棄,而是將其納入自身的體系中,使其他起源的美學觀點在勞動說的餓整合下體現出合理的一面,如「巫術說」提出了文學與巫術的餓共生關系,這是許多民俗依據的,但巫術說不能回答巫術儀式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內在根源,我們從「勞動說」出發就可看到,巫術起於人的餓生產願望不能在既有的生產力水平上達成的矛盾,它還是與人們的勞動狀況直接相關的餓,有些巫術儀式甚至就直接融入在原始人的勞動過程中。同樣,對於文學起源的「游戲說」、「宗教說」也可作相似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文學起源於勞動。 分哪種1、按體裁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2、按時間分為: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他們的范圍都是隨著讀者而不斷遷移的;
3、按地域分為:外國文學,中國文學、台灣文學……
4、按讀者分為:
a、 按年齡有兒童文學,成人文學等;
b、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
5、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道文學...
6、按表達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戲劇、歌劇、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小說、野史、童話、對聯和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游戲(含游戲主機)與動漫...
7、按創作理念分為: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
Ⅵ 文學的起源或由來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最早已知的西方文學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由蘇美人創作的《吉爾伽美什史詩》,當中描述的是英雄主義、友誼、損失及追逐永生。在西方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特色的文學。早期作品經常帶著宗教或教誨的目的。說教的規范的文學就此誕生。
浪漫主義的異常特質文章在中世紀綻放。同時,理性時代造就了民族主義史詩與哲學短文。因浪漫主義文學強調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尋求真實的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所取代。到了20世紀,象徵主義抬頭,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學獨樹一幟,成為世界上最亮麗的風景線之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文學與史學和神話並無明顯的界限,最早的文學是對歷史和神話的記錄。但純粹的文學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例如《詩經》。後來詩、詞、曲、小說等文學形式分別在唐、宋、元、明、清達到高峰。 民國時期,武俠小說風靡海內外,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通俗小說。新中國時期,網路文學異軍突起,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商業作品,惜水平參差不齊。詩歌在新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只有一批白話文詩人進行大量創作,也取代古詩成為當時最歡迎的詩歌作品。詩歌也在新中國時期,備受冷落。
(6)現代文學小說的發源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的文學, 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幹部分的各民族文學的共同體。中國文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以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審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傳統和理論批判體系。它以優秀的歷史、多樣的形式、眾多的作家、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瑰寶。
中國文學分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古典文學以唐宋詩詞及四大名著為代表,現代文學以魯迅小說為代表,當代文學則以具有獨立思想的中國自由文學為標志。
中國古典文學分為詩和文,文又分為韻文和散文,現代一般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並稱為四大文學體裁;中國的抒情詩和散文(稱為古文)最早而比較發達。西方則分為詩歌與散文兩個基本類型。敘事詩和戲劇成熟較早,此外小說比較發達。
Ⅶ 小說的發展起源是什麼時候
小說(novel) :是指在語言文學藝術序列中和散文、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創作體裁。是指以敘述事物為創作手法,營造典型性為審美特徵的文學創作體裁。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等。 東漢班固編著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在《漢書·藝文志》中寫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也」,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中國的小說歷經前秦的古代神話小說、漢晉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說、隋唐的傳奇小說、宋元的話本小說、明清的章回小說、現當代的白話小說以及近年來興起的網路小說約三千多個春秋的洗禮。按照小說的歷史時期,可劃分兩大階段,即新文化運動以前,可稱作古典小說階段,新文化運動以後,可稱作現代小說階段。 (1)古典小說萌芽於先秦,發展於兩漢,雛形於魏晉南北朝,形成於唐代,繁榮於宋元,鼎盛於明清。 先秦兩漢時期,當時社會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成為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散見於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鑒經驗,歷史著作有比較完整的結構、人物形象和歷史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嚴格意義上說這仍然算不上是小說,只能算是小說的雛形。《世說新語》也是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裡面收集了許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唐朝時期,古代小說的發展趨於成熟,形成了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由此我國的小說脫離歷史領域而成為文學創作。唐代三大愛情傳奇是此時期的標志性作品。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井文化的興起,給小說創作帶來深厚的土壤。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形成許多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 明清時期,小說開始走上了文人獨立創作之路,這一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增強。《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這一段時間內涌現了無數的經典之作流傳於世。如明代四大奇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老殘游記》《聊齋志異》等。明 董其昌《袁伯應(袁可立子)詩集序》:「二十年來,破觚為圓,浸淫廣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說,無一不為帖括用者。」 神魔小說《西遊記》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社會各種思潮流行,舶來文化沖擊傳統文化,中國小說的發展出現多元化,各類小說題材涌現,其中現代言情小說的發端鴛鴦蝴蝶派就出現在此時。正統小說的代表性人物有巴金、茅盾、丁玲、冰心、老舍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90年代,中國小說形成大陸派和海派(包括港台),大陸小說沿襲正統脈絡,港台小說向武俠和言情兩個方向發展,分別產生金庸時代和瓊瑤時代。 (2)現代小說的興起於民國時期,繁榮於新世紀,尤其2003年網路小說的涌現,顛覆了傳統的書寫和傳播模式。 隨著網路普及。網路作家成為小說創作的生力軍,產生了安妮寶貝、寧財神、邢育森等一批著名網路小說家,2000年以來,網路文學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書寫和傳播模式,出現了《悟空傳》(作者今何在)、《五行山下》(作者狂狷)、《第一次親密接觸》(作者痞子蔡)等一批具有廣泛影響的作品,網路小說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化。2003年「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和「八小玲瓏」以及以起點為代表的武俠玄幻小說作者群的出現和形成,標志著網路小說已經成為主流文學之外的又一創作主體。
Ⅷ 小說的起源是什麼
小說是與詩歌、散文、戲劇文學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中國小說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我國古代小說的形成與發展晚於詩歌,是隨著城市商業和手工業的興起和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到了唐代「始有意為小說」(魯迅語)。小說的基本特徵是以對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繪,藉助於虛構與想像,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真人真事的限制,自由地運用各種表現手法,靈活地轉換敘述角度,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心理活動以及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的描寫來深入細致地刻畫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完整、充分、具體地展現一定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時代精神。小說的分類就題材的時代性而言,有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等;就題材的內容而言,有戰爭小說、科幻小說等;就語言形式而言,有白話小說、文言小說等。通常根據作品的篇幅長短、容量大小,以及結構方式的不同,分為長篇、中篇、短篇三類。我國古代小說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從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到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小說,組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藝術長廊。「五四」以來,以魯迅為開山祖的現代小說,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小說從內容性質可分為戰爭小說、愛情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歷史小說、傳記小說等。
魯迅稱《西遊記》、《封神榜》、《三寶太監西洋記》為「神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