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外國文學史現代小說之父

外國文學史現代小說之父

發布時間: 2021-08-04 23:44:32

Ⅰ 外國文學史上被人稱作「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三個人是誰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有以下三人:
(1)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1)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丑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既幽默又富於悲劇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曾被誣告罪入獄三年。後遷居紐約,專事寫作,他幾乎每周寫一篇短篇小說,供報刊發表。他一生創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偽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丑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而能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只有莫泊桑。
BAIDUshang zhao de

Ⅱ 一部男主角身體是熱的身主角身體是冷的現代小說名字

《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部傑出作品。作者被譽為法國以至整個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按相關權威機構對《紅與黑》的評價是:一部政治愛情小說。
按我個人的閱讀感受是:是一部偉大的政治愛情小說。
所以說,《紅與黑》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我之所以要加上「偉大的」,原因是基於一些文學大師對它的評價:
「《紅與黑》,是靈魂的哲學詩」;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
「19世紀卓越的政治小說」
「現代小說之父的經典著作」
「19世紀歐洲文學史中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傑作」
「美國作家海明威開列的必讀書」
「被英國小說家毛姆認為是真正的傑作的文學書」
「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
這樣的評價,像影子一樣緊緊跟隨著《紅與黑》這部作品,自作品1830年問世以來!
一些份量較重的聲音繼續致以這部偉大的作品:
美國教授費迪曼:《紅與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書籍。
法國傑出小說家紀德: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的於連是19世紀歐洲文學中一系列反叛資本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爾基:《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小說以深刻細膩的筆調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靈空間,廣泛運用了獨白和自由聯想等多種藝術手法挖掘出了於連深層意識的活動,並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是一首「靈魂的哲學詩」。
《外國文學史》:《紅與黑》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法國有專門研究司湯達和《紅與黑》的學問——「司湯達學」和「紅學」,還有專門研究該書的「司湯達俱樂部」。
……
一部作品之所以偉大,顯現在不被歲月的大浪所淘去!就像古董,越是被歲月打磨,越顯示出其價值,越顯得珍貴。而且,研究這本書,就可以成為一門學問。一部永恆的學問。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說到這里,我個人認為,就中國人而言,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紅與黑》,但是就成為一門「紅學」而言,它與我國的《紅樓夢》是一樣偉大的!《紅與黑》是一部充滿著魅力的作品。西方關於研究司湯達的作品數量足以與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量齊觀。的確,作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紅與黑》中對於19世紀上半期法國風起雲涌的各方斗爭和矛盾都展現得頗為深遠,貴族、大小資產階級、教會人士一個個的粉墨登場,潛伏在表象下的實力的交戰刻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朽和虛偽。而在我看來,《紅與黑》之所以如此經久不衰,都絕不僅僅在於該作品所體現出的政治和社會意義。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大大不同於記錄社會的高級文件,文學的意義也絕不僅在於記錄,我想,是《紅與黑》中主人公於連充滿著無限矛盾與反差的各種思想和行為,更足以讓每位讀者看得目瞪口呆卻又如痴如醉,足以讓每一位研究者分析成千次上萬次。

Ⅲ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Ⅳ 外國文學史上的人神關系

文學史上不敢說,希臘時期,人神同形同性。在希臘神話中,神與人之間是沒有嚴格的界限的,希臘神話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 他們具備人類的思想感情,他們的性格也十分鮮明。在希臘神話中神和人一樣 ,有愛 、有恨 、七情六慾樣樣具備 、甚至好嫉妒,有人一樣的缺點。所不同的是,他們有人所沒有的力量,長生不死等。

Ⅳ 外國文學名著有哪些

面對浩如煙海的外國文學名著,讀者往往不知從何入手。本書從幾千年的外國文學史中采擷菁華,起於《荷馬史詩》,迄於二十世紀末葉,篩選出堪稱「名著」的文學作品近百部。每部名著下一般分設六個小欄目:背景搜索、內容精要、知名篇章、妙語佳句、閱讀指導。閱讀建議。從多種角度對這些名著作了全面的匯集、評說解說,引領讀者登堂人室,由點及面,一窺源遠流長的外國文學概貌,並以最簡便快捷的方式領略每部名著的精華。
古希臘
《荷馬史詩》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英國愛爾蘭
《莎士比亞全集》
《培根論說文集》
《魯濱孫飄流記》
《拜倫詩選》
《雪萊詩選》
《傲慢與偏見》
《簡·愛》
《呼嘯山莊》
《大衛·科波菲爾》
《福爾摩斯探案集》
《德伯家的苔絲》
《牛虻》
《兒子與情人》
《月亮和六便士》
《尤利西斯》
美國
《紅字》
《湯姆大伯的小屋》
《草葉集選》
《湯姆·索亞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競選州長》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馬丁·伊登》
《美國的悲劇》
《喧嘩與騷動》
《飄》
《憤怒的葡萄》
《麥田野的守望者》
《老人與海》
《喪鍾為誰而鳴》
《洛莉塔》
《第二十二條軍規》
《教父》
法國
《巨人傳》
《蒙田隨筆》
《偽君子》
《懺悔錄》
《紅與黑》
《歐也妮·葛朗台》
《基督山伯爵》
《茶花女》
《包法利夫人》
《神秘島》
《巴黎聖母院》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
《萌芽》
《約翰·克里斯朵夫》
《追憶似水年華》
《局外人》
俄蘇
《葉甫蓋尼·奧涅金》
《死魂靈》
《父與子》
《罪與罰》
《安娜·卡列尼娜》
《契訶夫小說選》
《童年》
《靜靜的頓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日瓦戈醫生》
德國
《浮士德》
《陰謀與愛情》
《海涅詩選》
《西線無戰事》
奧地利
《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
《變形記》
西班牙
《堂吉訶德》
義大利
《神曲》
《十日談》
東北歐
《安徒生童話選》
《玩偶之家》
《好兵帥克歷險記》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澳大利亞
《荊棘烏》
拉丁美洲
《總統先生》
《百年孤獨》
東方
《聖經·舊約》
《源氏物語》
《一千零一夜》
《泰戈爾詩選》
《先知》
《雪國》

Ⅵ 外國文學史包括什麼內容

外國文學史分為西方文學和東方文學兩大部分。
編輯本段第一章 古代文學
第一節 概述
古希臘文學
古代希臘文學是歐洲文學的開端。其文學分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公元前12——8世紀 這是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史稱「荷馬時代」或「英雄時代」,主要的文學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希臘神話是希臘最早的文學形式,又是歐洲文學的源頭。它源於民間口頭文學,散見於古希臘各種文獻中。 希臘神話是古希臘人認識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達形式。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古希臘人便藉助想像來解釋難以理解的自然現象和杜會現象,認為有一種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們把自然現象擬人化、個性化,這樣便產生了神話。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內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與中國神話相比,希臘神話發展得比較完善,它是人類童年時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臘神話仍顯示出永久的魅力,給我們以美的享受。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頭創作。(具體內容見專節) 赫西奧德是荷馬史詩之後,於公元前8世紀末7 世紀初出現的敘事詩人,寫作教誨詩《工作與時日》,是流傳下來最早的長詩。另一成就是寫作長詩《神譜》,收集古代神話傳說。現今流傳下的古希臘神話,宇宙起源,神的譜系,多出自這首長詩。 2、第二階段:公元前8——6 世紀 奴隸制社會形成的時期,文學成就包括抒情詩、散文、寓言。抒情詩是氏族社會解體後出現的詩歌形式,沒有氏族庇護的人們,擺脫了氏族重視集體情感的意識和傳統的束縛,個人的遭遇引起了種種復雜的情感,抒發個人自由和個人獨立自主情緒的抒情詩日益發展起來。抒情詩源於民歌,多以雙管、排簫和豎琴伴唱,主要體裁有哀歌、諷刺詩和琴歌,反映上層貴族的情趣。著名的獨唱詩人是薩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詩人是品達(公元前522—442)。 女詩人薩福以寫作愛情抒情詩為主,她的詩歌感情真摯熱烈,語言樸素自然。她的詩體被後世詩人模仿,稱為「薩福體」。阿拉克瑞翁的詩歌頌愛情和醇酒,後世詩人模仿他的詩體,稱「阿拉克瑞翁詩體」。品達的詩充滿愛國熱情和道德教訓,詩風莊重,詞藻華麗。17世紀古典主義時期的詩人把他的詩看作「崇高的頌歌」的典範,密爾頓、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風格。 薩福 對後世西方作家有很大影響。拜倫到希臘游歷,憑吊薩福。畫家也以她為題材進行創作。法國畫家阿爾瑪的作品《薩福和阿爾凱奧斯》(1881),樂師正在為薩福彈豎琴,激起詩人創作的想像。 《伊索寓言》相傳由公元前6 世紀的奴隸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的是下層平民與奴隸的思想感情和哲學觀點。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動物本性特徵的同時,賦予它們以人的語言和思想,幾乎每則寓言都要闡明一種道理或觀點,發人深省。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動恰當,對後來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傳入我國。我國讀者常常引用《伊索寓言》來說明問題。如《狼和小羊》、《農夫和蛇》、《龜兔賽跑》、《狼來了》等。 3、第三階段:公元前6——4世紀 奴隸制城邦全盛期,史稱「古典時期」。這時期的文學主要指雅典文學,文學成就包括悲劇、喜劇和文藝理論等,其中戲劇成就最大。 希臘文學在雅典全盛時期達到了高峰,涌現出著名的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具體內容見專節) 文藝理論:在古希臘,文藝理論和美學是哲學的組成部分,因此,當時傑出的文藝理論家和美學家,也是著名的哲學家。文藝理論家的代表是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和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4、第四階段:公元前4世紀末——2世紀中葉 奴隸制衰微時期,亦稱「希臘化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劇。代表劇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寫作家庭喜劇。 公元前146年,希臘被羅馬滅亡,宣告了希臘化時代結束。
古羅馬文學
古羅馬文學通常劃分為3個階段: 1、 共和國時期的文學(公元前3世紀至前1世紀)是古代羅馬文學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主 要的文學成就是戲劇、散文和詩歌。戲劇直接移植希臘戲劇形式。公元前3世紀中葉至2世紀間,羅馬出現著名喜劇家普勞圖斯(約前254——前187)和泰倫提烏斯(約前186——前161)。他們的喜劇根據希臘新喜劇改編,同時揉入羅馬生活。普勞圖斯還吸收羅馬民間戲劇的因素,為羅馬化喜劇的形成做出貢獻。普勞圖斯流傳後世的作品有2l部,著名的作品有《孿生兄弟》、《一壇黃金》、《吹牛的軍人》等。他的喜劇對莎士比亞、莫里哀等戲劇家產生過影響。 盧克萊修(約前93——約前50)的哲理長詩《物性論》;卡圖盧斯(約前84——前54)的優美抒情詩頗負盛名。 西塞羅(前106——前43)的演說詞達到古希臘以來雄辯術的高峰,成為拉丁語散文的典範。 2、奧古斯都時期的文學(公元前1世紀後期至公元1世紀初期)是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文學主要是詩歌。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是著名的三大詩人。 維吉爾(前70——前19)的主要作品有《牧歌》、《農事詩》和史詩《埃涅阿斯紀》(或譯《伊尼德》)。《埃涅阿斯紀》描寫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淪陷後率眾到義大利建立國家的故事,歌頌羅馬國家的歷史,頌揚奧古斯都的功績。《埃涅阿斯紀》學習、模仿荷馬史詩,這是歐洲第一部文人史詩,對後來歐洲的史詩產生重要影響。 賀拉斯(前65——前8)是傑出詩人,也是一位文藝理論家。他的《歌集》主要是抒情詩。他的文藝論著《詩藝》繼承文藝模仿自然的傳統觀點,強調形式完美,主張遵從古典,提出寓教於樂的創見。奧維德(前43—18)的代表作是《變形記》,它取材於古代神話,形象生動,想像豐富。歐洲許多作家都從中汲取題材。 3、帝國時期文學(公元1世紀——公元476年) ,古羅馬文學走向衰落的時期。塞內加(約前4—65)是這一時期主要的悲劇作家,他的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常常影射現實生活,多以恐怖、流血、鬼魂、巫術場面增強悲劇氣氛。他的悲劇對文藝復興時期戲劇產生很大影響。
荷馬史詩
1、形成 荷馬史詩包括《伊里亞特》和《奧德賽》(又譯《奧德修記》),相傳為荷馬所作。 歷代口頭傳達的特洛伊戰爭故事為荷馬史詩提供了素材,是荷馬史詩內容的基本來源。行吟詩人在故事吟唱中形成的程式,如重復出現的詩句、固定的短語和基本主題,為史詩形成提供了可資運用的初步詩歌形式。行吟詩人的傳唱程式既有記憶因素,又有即興創作因素,這些初步形成的詩歌在傳唱中是不斷變動的,這就為史詩形成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 2、內容與意義 《伊里亞特》、《奧德賽》都是寫特洛伊戰爭的。《伊里亞特》寫的是希臘人圍攻特洛伊戰爭最後50天的戰況,《奧德賽》寫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從特洛伊得勝回國飄流海上的經歷。 荷馬史詩反映了社會和人生。可以看出,它描寫的是從邁錫尼時代到荷馬時代的幾百年歷史。《伊里亞特》展現丁邁錫尼時代晚期希臘的軍事、政治圖景。還描寫了古希臘人的宗教信仰和生產、生活。《奧德賽》寫的是人對自然力的抗爭,歌頌人的智慧,還描寫了當時的家庭生活和道德觀念。 3、特點 荷馬史詩的情節集中,結構巧妙。《伊里亞特》集中描寫了特洛伊戰爭最後一年的50天中發生的事情,圍繞阿喀琉斯的憤怒而展開,其它事件都與阿喀琉斯的憤怒有關,在50天的事情中史詩的敘述有詳有略,重點描寫的只有10天。《奧得賽》的情節集中描寫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後40天,他以往的經歷通過主人公在阿爾西諾斯宮中的講述來表現。史詩的情節貫穿人和神兩條線索。神話的因素在史詩情節中具有製造或解決沖突、推進情節變化發展的作用。 荷馬史詩在敘事方面風格多樣。《伊里亞特》描寫的是戰爭生活,風格雄健、悲壯。《奧德賽》描寫航海和家庭生活,風格綺麗、溫和。《伊里亞特》以第三人稱順敘,《奧德塞》以第三和第一人稱交錯倒敘。《伊里亞特》抒情成分少,《奧德賽》抒情成分多。 荷馬史詩是口述文學,在既定的程式下即席創作。這些程式已具備詩的初步形式,有固定的句法,押韻。荷馬史詩的比喻和屬性形容詞運用獨具特色。荷馬的比喻中對比喻物描寫往往超出它與被比喻物的共性范圍。在描述人或物時,史詩經常使用表明人或物特殊性質的形容詞或修飾語,如「飛毛腿阿喀琉斯」、「像葡萄一樣深色的大海」等。這些藝術手法為後世史詩所模仿。 荷馬史詩對歐洲文化影響很大。在古希臘,荷馬史詩是公民教育的教科書。古希臘的雕刻藝術大部分都是從史詩中獵取題材。後世的文學家如埃斯庫羅斯、維吉爾、但丁、彌爾頓、歌德等或從史詩中尋找素材,或從中獲取靈感,或模仿史詩的形式。荷馬史詩成為歐洲文學中優秀的典範。
古希臘戲劇
1、悲劇 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民間歌舞。史詩和抒情詩促進了悲劇的形成和發展。荷馬史詩不僅為悲劇提供素材來源,它的表現形式對於悲劇也有借鑒作用。史詩中採用長短短格六音步詩行寫成的大段對話,為悲劇對話提供了典範。悲劇對話的短長格六音步詩行形式是詩人從抒情詩引入悲劇的。悲劇的合唱歌採用抒情詩中合唱琴歌的形式。 悲劇絕大多數的內容取材於希臘神話,由於作家在處理這些素材時熔鑄丁自己的思想觀點,因此悲劇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一系列重大問題。希臘悲劇最主要的沖突是人和命運的沖突。主人公由於某個錯誤判斷導致苦難和厄運。悲劇的基本藝術成分是戲劇成分(包括摹仿表演和人物對話)和合唱隊。合唱隊最初是悲劇的重要部分,用以表達作者態度,指點劇情,分場分幕 ,後來漸漸與劇情脫離。劇本台詞用短長格六音步詩行寫成,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埃斯庫羅斯 埃斯庫羅斯(前525——前456)一生創作的悲劇據說有70部之多,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7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將攻忒拜》、《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復仇神》、《奠酒人》。埃斯庫羅斯的劇作充滿民主精神和愛國熱情。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中最著名的作品,取材於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類而受到宙斯懲罰的神話。劇中的普羅米修斯因盜火給人間被釘在高加索的峭壁上。他寧願忍受苦難,堅決不向宙斯屈服。普羅米修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預知宙斯的統治終將被推翻,但拒絕說出這一秘密。最後,普羅米修斯在宙斯的雷電中消失。普羅米修斯是一個為人類生存幸福而獻身的勇士形象,他和宙斯的沖突是人類的生存和毀滅兩種力量的沖突。在劇中宙斯雖然沒有出場,但作為沖突的一方卻無處不在,他的忘恩負義、專橫殘暴,表現出非正義的毀滅力量的肆虐。劇中一方面重視個人意志,一方面表現了命運觀念。普羅米修斯認為自己和宙斯都擺脫不了命運的支配,他也曾希望與宙斯和好。悲劇風格崇高,具有強烈的抒情氣氛。 埃斯庫羅斯對希臘悲劇發展做 出重要貢獻。他首次把演員由1人增加到2人,削減合唱隊的作用,使對話成為悲劇主要成分,這就使悲劇能夠表現沖突,更好地刻畫人物性格。在悲劇表演上,埃斯庫羅斯首先採用布景、鮮艷的服裝等使悲劇藝術趨於完備;埃斯庫羅斯被稱為「悲劇之父」。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的作品現在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7部。一般把他的7部作品分為3類: A、以底比斯神話為題材的3部:《俄狄浦斯王》,《俄浦斯在科洛諾斯》,《安提戈涅》,描寫俄狄浦斯的悲慘命運和他女兒安提戈涅的故事。 B、以特洛伊戰爭為題材的3部:《埃阿斯》,《菲洛克忒提斯》,《埃勒克特拉》,都是特洛伊戰爭希臘聯軍中人物的故事。 C、 取材赫拉克勒斯傳說的《特拉基斯少女》,描寫赫拉克勒斯的妻子黛奧妮拉聽信妖言,謀殺丈夫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精神,同時也認為神和命運具有支配一切的威力。他試圖調和人和神的關系,從而建立一種合理的人生。因此,他肯定人對命運的抗爭,而最終人的行為在神的意志面前依然無能為力。 《俄狄浦斯王》的主題是人和命運的沖突。俄狄浦斯是一位被城邦人民稱之為救星的君主,是「最偉大的人」,可是命運卻註定他要殺父娶母。他不甘心服從命運的安排,企圖以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但結果卻是徒勞。命運是一種不合理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的每一個行動產生的都是與他意願相反的結果。主人公以自己的毀滅,顯示人格的崇高和抗爭的價值。 《俄狄浦斯王》情節線索單純,人物行動集中。追查兇手前的一系列往事,都圍繞主人公的行動採用回溯式的敘述交代出來。同時回溯也推動著主人公行動的進展,加劇了沖突。俄狄浦斯在追查兇手的行動中一步步了解事實真相,最後,他和命運的沖突以他的悲劇結局得到解決。《俄狄浦斯王》精湛的結構藝術。堪稱古希臘悲劇典範。 索福克勒斯使古希臘悲劇進一步完善,他放棄悲劇三部曲形式,而在一部劇中描寫復雜的戲劇沖突。他的悲劇注意整一性和內在聯系,情節、結構統一、完整。他在戲劇演出中首先把演員從兩人增加到3人。演員的表演成為悲劇中心,把合唱隊在劇中作用進一步削減。索福克勒斯按照「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原則,塑造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對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評價極高,稱之為「最完美的悲劇。」 歐里庇得斯 歐里庇得斯(前480——前406) 的悲劇流傳下來的有《阿爾克提斯》、《美狄亞》、《特洛亞婦女》、《伊菲格涅亞在奧利斯》、《安德洛瑪克》等17部。 《美狄亞》是歐里庇得斯的代表作之一。悲劇寫伊阿宋取回金羊毛,娶美狄亞為妻,不久,背叛誓言,另娶國王的女兒。美狄亞求告不成,決心報復,用浸過毒葯的新衣毒死國王和新娘,殺死自己為伊阿宋所生的兩個孩子。美狄亞的報復行為是對不合理現實的反抗。棄婦的恨和母親的愛構成她心中猛烈的沖突,最後恨的沖動戰勝愛的感情,她在顫栗中殺死自己的孩子。美狄亞的形象表達了歐里庇得斯對婦女處境的同情和關注。她的家庭悲劇是當時雅典社會矛盾的反映。 歐里庇得斯的一些悲劇取材於神話傳說,描寫的卻是世俗生活。在他的悲劇中神、英雄和普通人一樣。農民、奴隸也在他的劇中出現。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在心理刻畫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劇中人物的各種心理狀態在他筆下得到真實生動的描寫。歐里庇得斯生前不受社會的歡迎,也不受政府歡迎。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近代歐洲的很多作家都對他的作品表現了極大興趣,從他的作品中吸收有益經驗。 2、喜劇 喜劇根據亞理斯多德的說法,起源於下等表演。這是一種祭祀狄奧尼索斯的歌舞為題材,用詼諧、戲謔、揶揄、機智的大眾化通俗語言製造笑料的表演形式。雅典時期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題材取自現實生活,具有強烈的社會傾向性和諷刺性。古希臘最早的喜劇詩人是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約前446——前385) 一生共寫了44部作品,留存下來的只有11部,主要有:《阿卡奈人》、《蛙》、《騎士》、《和平》、《鳥》、《雲》、《蜂》。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危機時期的社會生活,觸及當時的社會問題。他的思想代表了雅典自由農民的意識形態。阿里斯托芬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他憎恨戰爭,憎恨利用民主制煽動戰爭的政客,也憎恨詭辯學派哲學家。《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早期代表作品,劇中描寫雅典農民狄開俄波利斯厭惡戰爭,渴望和平,他的和談倡議被雅典公民大會拒絕後,使個人單獨和斯巴達人媾和。《阿卡奈人》演出時正值伯羅奔尼撤戰爭期間。劇中指出,戰爭只對政治煽動家和工商奴隸主有利。詩人呼籲希臘各城邦相互友好,共同對付波斯的侵略。這部喜劇在插科打諢中表現了嚴肅的主題。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喜劇採用虛構、誇張和怪誕的藝術表現形式,內容卻是嚴肅的,現實的。阿里斯托芬的喜劇情節一般都比較簡單,人物性格類型化。喜劇語言運用的是民間口語,朴實,生動,詼諧,既有粗俗的成分,也有優美的詩句。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受到觀眾的歡迎、稱贊。他被稱為「喜劇之父」。
編輯本段中世紀文學
社會狀況
中世紀是15世紀人文主義者首次提出的歷史概念。它是指歐洲古典文化(希臘羅馬文化)時期與古典文化「復興」時期之間的歷史階段,大約是5世紀至15世紀,即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迄於1453年拜占庭帝國的傾覆。 中世紀的歷史、文化與基督教息息相關。在中世紀開始的時候,基督教已經確立了它的地位。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教會組織得到巨大發展。西羅馬帝國衰亡後日耳曼民族的君主們沒有能力管理被他們奪到的國家,基督教教會擔負起許多社會職責,在蠻族帶來的日益加深的混亂狀態中建立並維持了秩序。教會在未開化的日耳曼民族中傳播基督教文化,引導野蠻的民族走向文明。
思想特徵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約著中世紀文化。 第二,在各種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紀文學突出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 第三,中世紀作為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形態,出現了特定階層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 3、藝術特徵: 第一,由於各種不同性質文化的相互交融,極大地拓展了中世紀歐洲文學的描寫與反映范圍。 第二,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中,歐洲中世紀文學的藝術形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第三,由於各種文化的影響,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了進一步的開拓。 第四,對文學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文學概況
中世紀的文學是從希臘羅馬古典文學到文藝復興文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中世紀文學非常豐富,它所取得的成就為文藝復興文學的產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條件。 中世紀歐洲文學包括基督教文學、英雄史詩、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 A、基督教文學 基督教文學是指以基督教教會的文人學 者為創作主體,以宣揚基督教教義為創作目的的文學。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的影響遍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歐洲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很早就產生了基督教文學。 中世紀基督教文學的內容是宣傳、闡釋基督教教義。它的基本傾向是宣揚來世思想,倡導禁慾主義,歌頌基督教美德。後期作品吸收了一些異教或世俗的因素。寓意、夢幻、象徵是常用的手法,適於表現基督的崇高,天國的神秘。 中世紀基督教文學的影響巨大而深遠。基督教文學是傳播教義的重要媒介。它所傳播的基督教觀念滲透在西方文化之中,影響了當時及後世西方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基督教精神也植根於西方文學之中,從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艾略特,基督教觀念充溢於他們的作品。基督教文學的表現形式既影響當時的世俗文學,也為後世西方文學不斷借鑒和套用。 B、英雄史詩 中世紀歐洲各國都存在著本民族口頭傳述的文學,這是各民族文學形成、發展的基礎。在歐洲民族國家逐漸形成的幾個世紀中,各民族口述文學的幾種體式日益豐滿、完善,形成了記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神奇事跡的長篇敘事詩——英雄史詩。 《貝奧武甫》是中世紀英雄敘事詩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羅蘭之歌》是法國英雄史詩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 《熙德》沒有神話幻想的成份,也沒有極度誇張的情節,具有現實主義的傾向。 《尼伯龍根之歌》取材於民族大遷徙後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爭的歷史,其中有許多神話傳說。史詩反映13世紀封建社會的生活和思想觀念。 C、騎士文學 騎士敘事詩(或稱騎士傳奇)是騎士文學的主要類型。騎士敘事詩的內容主要描寫騎士或為博得貴婦人歡心、或為騎士榮譽、或為保衛基督教而與妖魔、怪獸、魔法師、異教徒進行斗爭的故事。騎士之戀和騎士冒險經歷相結合形成騎士敘事詩的基本特點。大多數騎士敘事詩情節離奇,格調玄虛,缺乏現實生活基礎。這類作品著意表現騎士對英雄氣概、個人榮譽、典雅風度和俠義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貴族的生活理想。 騎士文學對後世歐洲文學產生影響。騎士文學中的浪漫情調、離奇故事、豐富想像被後世作家,尤其浪漫主義作家所吸收借鑒。騎士敘事作品的故事結構形式、人物描寫的手法對歐洲長篇小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 D、市民文學 市民文學興起於12世紀,是市民階級的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市民文學多數是民間創作,揭露教會僧侶的愚蠢、暴虐,歌頌市民的機智、狡黠,具有反對封建、批判教會的色彩,也有一些作品諷刺丁上層市民的貪婪與自私。 《列那狐傳奇》產生、形成於12世紀末到13世紀中葉,共27篇,3萬多行。獅王諾勃勒代表最高封建統治者,伊桑格蘭狼和勃侖熊代表封建貴族,雞、兔、鳥代表下層民眾,列那狐代表市民階級。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之間的斗爭是故事中的主要情節線索。故事中充滿對愚昧無知的封建君主、橫暴的貴族以及教會僧侶的諷刺。主人公列那狐機警絕倫,詭計多端,憑著智力和謊言捉弄國王和貴族,同時也欺壓山羊、公雞等弱小的動物。體現了市民階級的特點。 市民文學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戲劇。最著名的笑劇是法國的《巴特蘭律師》。 中世紀文學並不是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之間的一片空白,歐洲各民族在民間文學基礎上都出現過一些有價值、有影響的文學作品。中世紀文學取得的成就為文藝復興和歐洲近代文學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中世紀文學的成就,很難想像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文學繁榮。
但丁
1、生平和創作 早期文學創作(流亡以前)屬於「溫柔的新體詩」派。《新生》是但丁作為溫柔的新體詩人的主要創作成果,也是他抒寫對貝婭特麗絲愛情的作品。《新生》體現了溫柔的新體的最高成就,開文藝復興抒情詩的先河。 創作後期(流亡期間),作品抒發了深廣的憂憤,代表作《神曲》就是作於這一時期。 2、《神曲》 (1)主題:映照現實,啟迪人心,讓世人經歷考驗,擺脫迷誤,臻於善和真,使義大利走出苦難,撥亂反正,尋得政治上、道德上復興的道路。 (2)思想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神曲》的進步性: 第一,《神曲》是一部充滿隱喻性、象徵性,同時又洋溢著鮮明的現實性、傾向性的作品。 第二,但丁在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實後,對企圖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會,對壟斷中世紀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學,給予異常嚴厲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但丁熱情地歌頌現世生活的意義,認為現世生活自有本身的價值。 第四,贊頌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喚對現世和斗爭的興趣,追求榮譽的思想,這是但丁作為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的特徵之一。 第五,《神曲》表露了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提倡文化,尊重知識的新思想。 第六,義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變化和精神道德情況,在《神曲》中也獲得了真切、廣泛的描繪。 《神曲》的局限性: 第一,《神曲》中處處洋溢著對現世生活的熱忱歌頌,但是但丁又把現世生活看作來世永生的准備。 第二,《神曲》中奧德修斯召喚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識的話語,已成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維吉爾之口表明理性的軟弱。 第三,在《神曲》中,但丁對保羅和弗朗齊絲卡這對戀人的愛情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同情他們,另一方面,他根據中世紀的道德標准,將這對戀人作為貪色的罪人,放入了地獄接受懲戒。 第四,在對待封建君主的態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國王痛加鞭斥,另一方面,他又將國王視為拯救陷於危難中的義大利的救星。 (3)藝術成就: ①在描繪不同的境界時,但丁採用了不同的色彩。 ②但丁在寫人繪景時,常常喜歡採用來源於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極其通俗的比喻,產生極不尋常的藝術效果。 ③《神曲》的韻律形式是民間詩歌中流行的一種格律三韻句,即第三行為一音節,隔行押韻,連鎖循環,貫穿全詩始終。 ④《神曲》是用俗語寫成的。
編輯本段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文藝復興
從14世紀起,以但丁為先兆,西歐社會開始進入文藝復興時期。這是歐洲歷史一個偉大轉折時期,它延續到17世紀初,以莎士比亞的巨筆寫下標志它終結的光輝一頁。 文藝復興並不是偶然發生的,它的到來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源。中世紀文明所取得的優秀成果是文藝復興出現的前提和基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是文藝復興的根本原因。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體現資產階級世界觀、價值觀的思想形態。人文主義宣揚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對抗以神為中心的舊觀念。人文主義者重視塵世生活,強調個性解放和自由發展。人文主義推崇理性,把理性置於與宗教信仰並列的地位。

Ⅶ 名詞解釋:歐洲小說之父

司各特被稱為歐洲"歷史小說之父".
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的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為他贏得「西歐歷史小說之父」的聲譽。《密得洛西恩監獄》(The Heart of Midlothian)、《艾凡赫》(Ivanhoe)等小說的特點是講述捲入重大歷史事件的普通人物的故事,並展示導致書中人物所作所為的那些社會力量和歷史力量。
他的小說,在內容上凸現了歷史的整體感和廣闊性,體現了他貫穿著妥協調和思想傾向的歷史哲理思考.他筆下最有光彩的人物,是蘇格蘭下層平民.在描寫上,他著眼於人物生存環境的時代背景,並按自己的理想作了自覺的歷史化改造,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本文以<威弗利>為主要對象從上述幾個方面分析了司各特歷史小說的主要特點,從而肯定了他在歐洲文學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熱點內容
推薦超級孽身的小說 發布:2025-09-27 18:20:14 瀏覽:45
現代還有寫武俠小說的作家嗎 發布:2025-09-27 17:50:18 瀏覽:194
推薦大學生讀小說網 發布:2025-09-27 17:38:34 瀏覽:31
紙質書小說言情 發布:2025-09-27 16:50:13 瀏覽:848
變成動漫角色在都市的小說 發布:2025-09-27 16:41:36 瀏覽:242
那夜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9-27 16:40:31 瀏覽:546
洛麗塔原著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27 16:25:33 瀏覽:427
已完結經典玄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9-27 15:20:18 瀏覽:20
商戰言情小說男強 發布:2025-09-27 15:18:17 瀏覽:940
待嫁寵妃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7 15:14:21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