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傳統小說與現代小說的不同沙之書

傳統小說與現代小說的不同沙之書

發布時間: 2021-08-04 07:46:20

1. 古代小說現代小說的區別

我覺得主要就是語言方面,古代小說言簡意賅,經常有力魄千軍之勢,想像空間大;
現代小說語言表達好的通俗易懂,讀著也舒服,能跟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感時傷世,但是沒有古文的氣魄;寫的次的就只能靠故事情節吸引人了,否則就是垃圾……

2. 當代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差別是什麼

可以說我覺得現代小說跟當代小說完全沒有可比性了,尤其是因為他的文筆可以看出非常大的差距。當代小說的作者都是一些名家,他們寫的書都非常的好,質量非常的高,但是現代小說的作家都是些網路作家,都特別的混雜,質量不怎麼好。

3. 中國古代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大概有1,小說歷史人文背景
2.人物描寫手法,3.表達思想及體現的主題
這能想到的主要幾點就這些

4. 中國當代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因而欣賞時,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5. 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倒死。
首先,如果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古典小說是無法看懂的,中國的古典小說起步較晚,一般到明清時期才成熟,由於中國文人普遍認為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所以中國的小說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壓抑。

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白話文逐漸普及,梁啟超,胡適等人大力提倡小說救國論,再加上經濟利益的推動,(小說可以賣錢)小說創作突飛猛進,這時候的小說基本上大家都能看懂了,比如茅盾,巴金,沈從文,老舍。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6. 傳統小說和現代小說有啥不同

傳統小說用詞比較深奧,難懂,韻味深長,也諷刺了很多東西,要細讀慢讀。
現代小說也有深有淺,用的寫作方法和傳統小說不同,蘊含著的東西有些一看就懂,有些要了解當時的歷史,慢看才能明白寫的是什麼。
其實與其光說有什麼不同還不如你自己去讀一讀這些小說,自己去體會才會更明白。

7. 傳統小說與現代小說的主要區別

形式上的區別
一、文學發展的世界性規律與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間的文學發展的不同規律,
二、文學藝術的形式美的總規律與不同門類的形式美的特殊規律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任何政治信仰和美學趣味的作家來說,他都無妨懂得更多的現代技巧,從而在儲藏最豐的武器庫中從容選擇最新的優良武器,去豐富和發展他征服讀者的魅力。

8. 請你說說故事、傳統小說、現代主義小說的不同之處

故事,有情節、有頭有尾的事情。傳統小說,一般都比較注重故事,而現代主義小說常常故意不注重故事轉而寫內心。小說如果僅僅只有四個基本情節是令人窒息的,因為只有「張」而沒有「弛」;而且故事也太單調。所以,小說常常通過語言描寫、環境描寫、其他情節、人物性格及主題的搖擺(插入)來改變節奏,使情節迂迴曲折,人物形象豐滿,主題深刻等等。如《鴻門宴》中張良的行動。出自101教育PPT這軟體的課件,老師寫教案也會參考裡面的資源庫。

9. 要有論點並且論證中國古典小說與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

我以為金庸與古龍的小說,有六個大不同。

首先,小說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說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藝術創造,他的《書劍恩仇錄》寫到乾隆與陳閣老,在《鹿鼎記》中寫到康熙與鰲拜,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到朱元璋與徐達,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歷史七分小說的藝術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龍寫小說,則撇開歷史不談,他設置的小說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既馳騁想像,又合情合理。

第二,對社會環境與風俗人情的描寫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寫時,大抵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寫江南、寫塞北、寫少林、寫武當,都有詳盡具體的描繪,給人以歷史知識的熏陶。而古龍寫小鎮、寫山莊、寫山巒、寫流水,都是信手拈來,無中生有,盡情發揮。一個靠寫實而兼以藝術加工,一個靠激情來構思理想中的社會;在金庸的小說中能領略社會風情,而古龍的小說則是人情世界的坦露。

第三,兩人小說的結構不同。金庸既擺脫了舊武俠小說陳舊的寫法,又繼承了傳統文學的嚴謹結構,因為他寫過電影劇本,又不時運用西方心理描寫手段,來充實結構的多層次與多視角,他的小說,放得開,收得攏,前後呼應,一氣呵成。寫歷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說,長達五卷,有一百多萬字,可自始至終主題鮮明,構思嚴密。可見其扎實的藝術功力。相比之下,古龍則不太講究結構,他有意識地引入西歐文學的表現方法,一路寫來,奇峰突起,設置懸念,撲朔迷離,但由於一味追求情節的離奇,難免有顧首不顧尾的毛病。幸虧古龍才氣橫溢,盡管結構上時有破綻,但由於寫法新穎,想像奇特,兼有如珠妙語,也令讀者大開眼界,愛不釋手,自成一種武俠小說的新文體。

第四,在故事銜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環環相扣的情節來組織故事;而古龍則以製造懸念來吸引讀者,前者叫人越讀越感受到作者的想像奇突,後者則令讀者進入一個撲朔迷離的藝術天地。

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自己對藝術典型的偏愛。金庸筆下,芸芸眾生,除韋小寶外,他最擅長塑造朴實無華的英雄人物,如郭靖、喬峰,都顯得厚道、忠誠、大度,甚至有點魯鈍而謙恭;古龍則不同,他更善於描摹英雄人物的機智、瀟灑、豪放和不拘小節,如陸小鳳、楚留香、李尋歡、江小魚。相比之下,金庸寫機智的人物,未免遜色;古龍筆下的鐵中棠、沈浪,也不如陸小風、楚留香寫得精彩而感人。

第六,金庸與古龍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兩人的語言表達上。金庸的文體,在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基礎上,為之一變,他的語言老練沉著,博大精深,既成功地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語言,又融入新文藝的筆觸,由於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使老讀者不致生厭,新讀者又擊掌叫好。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是說絕對成功,他的某些小說,如《天涯·明月·刀》就有過分追求散文詩的傾向,讀來太雅,令讀者困惑。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

熱點內容
無限仙俠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8 07:51:17 瀏覽:877
時光濃淡相宜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8 07:17:45 瀏覽:966
多肉的小說現代言情百度網盤 發布:2025-09-28 06:52:49 瀏覽:436
扣人心弦玄幻小說 發布:2025-09-28 06:05:49 瀏覽:388
主角姓王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9-28 05:33:18 瀏覽:452
女主女扮男裝混進學校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28 05:32:43 瀏覽:991
小說里最常見的女生名字 發布:2025-09-28 05:28:31 瀏覽:255
求2018年新完結的高幹小說 發布:2025-09-28 05:28:30 瀏覽:879
男主沈墨現代小說 發布:2025-09-28 05:27:08 瀏覽:252
男主女主都是大佬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9-28 05:18:57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