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對於現代小說的評價

對於現代小說的評價

發布時間: 2021-08-03 12:25:54

㈠ 談談對現代派文學的看法

我們認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正式開始時間應該是1857年,即第一個比較典型的象徵主義者波德萊爾的第一部典型的象徵主義詩歌惡之花問世的那一年。我們這樣說是因為:一、《惡之花》是第一部典型的象徵主義作品,也是第一部全面沖破傳統的詩歌藝術、開創新的路子的作品。它的問世,標志著象徵主義的興起、現代派文學的正式出現。二、《惡之花》是後來一百多年裡出現的各種現代派文學流派和著作的總根源,在大多數現代派的作品裡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和痕跡。三、《惡之花》具有現代派文學的基本特徵,它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現代派文學作品。在題材上,現代派文學企圖挖掘作者自己的內心世界。《惡之花》第一次實行了筆觸的大轉移,深入到了詩人的內心深處,同時還把社會之惡和人性之惡作為藝術美的對象來描寫;在藝術技巧上,現代派廣泛運用暗示、象徵、烘托、對比、意象等手法,以發掘人物內心的奧秘,而這正是《惡之花》的主要藝術特徵,詩人波德萊爾發展了瑞典神秘主義哲學家史登堡的「對應論」,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們發出信息的「象徵的森林」,認為外界事物與人的辦公世界能互相感應、契合。詩人可以運用有聲有色的物象來暗示內心的微妙世界。正是這種強調用有物質感的形象通過暗示、烘托、對比、渲染和聯想的渠道來表現的方法,後來就成為象徵派詩歌以及整個現代派文學的基本方法。

㈡ 關於現代玄幻文學的評價

如果是網路上的,玄幻大家當推我吃西紅柿,辰東等,當然很難說因為很多人都涉及好多題材,並不只寫玄幻
實體的寫玄幻的當推黃易,與倪匡。
網路寫手文筆要差一些,但想像力絕對無與倫比,不受約束。而實體的那些作家就比較理性,他們的小說文筆細膩,生動。
只能說各有千秋了

㈢ 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認識

首先,現代指的是1949年到1978年之間,1978年以後統稱為當代,這只是當前的劃分,以後歷史變革了還是會改變,這段時期的文學你就按照年代去查看吧,數不勝數,但是,文革時期的文學估計很暗淡。。。。

㈣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及作家評論

關於王小波

內容摘要:王小波,生於1952年,逝於1997年,也是一個逝於華年的作家,而且是一個英年早逝的天才作家。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傳奇,一個自由與理性的傳奇。他不僅僅是一位作家,他還是一名浪漫騎士,一名自由思想者。①他熱愛文學,在全家人都投身於理工時他獨自義無反顧地執筆文章。他在文壇里創造了一個神話,留給我們一個「小波現象」。在那個禁慾又愚昧的年代裡,他筆下卻出現了極具個人特色的性的描寫,既有常態的性,又有變態的性。但是不論怎樣的這種描寫在他的筆下確是干凈的、自然的,如同我們的生活本身那樣;在他的筆下,性又是極具反抗性、顛覆性的,在那種壓抑的環境中他的描寫就如一陣自由奔放的風襲入人們死水般的生活。而這種現象在他的小說《黃金時代》中表現尤為突出。
關鍵詞:一小波之死 二自由與理性 三小波筆下的性

正文:難忘的是1997年4月11日,一代天才作家王小波溘然辭世,一個有那樣重量的人,說去就去了。在一個春天的早晨,沒有驚動周圍的任何人,就像一縷輕輕的春風吹過世間,為我們帶來絲絲清爽陣陣清香的時候卻很快地消融於這個愈來愈污濁的大氣中。「日本人愛把櫻花比喻為人的生命,盛開了,很短暫,然後就凋謝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後就溘然凋謝了。」②正如其妻子李銀河說的那樣,王小波幾乎是神奇地出現於中國文壇,又流星般的倏然離去(在為文學界做出莫大貢獻的時候,他竟然選擇游離在任何文學機構之外,包括中國作家協會),他之於我們,似乎永遠都是那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奇跡存在。我們可以看一下:王小波,1952年4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97年4月11日因心臟病突發猝死於家中,去世時,距離他45歲生日僅僅兩日。世人皆言「自古紅顏多薄命」「文章憎命達」,而小波不是紅顏卻仍是英年早逝,不可以不說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一大損失。去世時,他年僅45歲,可以說他是逝於華年,這四個字用在他身上絕對是毫無矯飾色彩的,這只是對一個直接而又令人心痛的事實的陳述而已。四十五歲,是一個思想者思想成熟的年紀;是一個男子應該大展宏圖的年紀;是一個渴望書寫傳世之作的作家問鼎巔峰的年紀;更何況是小波這樣一個蟄伏了如此之久的天才作家。我,僅僅是他的一名讀者,甚至算不上是他的讀者,我不敢說自己了解並理解了他,作為僅僅讀過他的《黃金時代》以及幾篇雜文的我有何種資格說理解了他?但是我想他停止呼吸的前一刻他一定有頗多遺憾的,這樣一個自由的人,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浪漫騎士卻最終被死亡束縛住了手腳。他無法掙脫,那或許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無力感。李銀河曾說:「三島由紀夫在《天人五衰》中寫過一個輪回的生命,每到十八歲就會死去,投胎到另一個生命里。這樣,人就永遠生活在他最美好日子裡。他不用等到牙齒掉了、頭發白了、人變丑了,就悄然逝去。小波就是這樣,在她精神之美的巔峰期與世長辭。」③她的這一番言論未嘗不可以理解為她對世人更是對自己的一種心理安慰,畢竟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不正是攜手戀人慢慢變老么?每個讀者又豈不希望日日都能讀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小波去世了,他的歷史給整個文壇帶來了巨大的震動,這種震動,不僅僅是對一位英年早逝的有才華、有創造力的作家、學者的惋惜,更是對他所選擇的獨特生活方式所預示的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品格的珍視。他的離世,使我們的文壇少了一位有天才能力的作家學者,也是我們的生活視野中少了一抹特立獨行的自由的色彩。正如一位叫藏策的記者說的那樣:「可以說在當代文學中,到今天為止,能夠超越王小波的還沒有。」④我想,王小波的離世造成的空缺似乎沒有人知道有誰在什麼時候可以填補。

王小波死後,他的作品得到廣泛傳播,僅《我的精神家園》就在六個月內三次印發。親人朋友的懷念、文化界的惋惜、書商的投機以及新聞的炒作都造成了社會上「王小波熱」的掀起。以至於王蒙就曾經在發文時亦要先聲明「不敢跟著哄」,有「炒死人」嫌。⑤但是不敢怎麼說,這也證明了一個無法否定的既定事實,那就是:王小波的死在某種程度上讓他的文字與精神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接受。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是在他溘然辭世後,眾多的紀念文字中出現率最高的字眼便是他一直致力於描寫的「自由」與「理性」。這不僅僅是指他辭去高校教職選擇了自由撰稿人的角色;也不僅僅指他在任何文學機構(包括作協)之外身為一個自由的「職業作家」;同時亦指他作為一個自由的思想者:他思考自由並以他獨有的方式書寫自由。王小波以他的反神話寫作構造了孤獨而自由的個人的神話,甚至在他身後構造了一次對自由的祭奠與慶典,構造了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騎士、一位自由思想家」。在他燦爛而沉重的戲謔笑容背後是一顆浪漫騎士的心靈。在他的小說中「自由」與「理性」是一份清醒的傷痛,一個被沉思並拆解的對象,他不是在自由並理性地寫作,而是對自由與理性的一種寫作。在他的行為書寫方式中,他是多重意義上的實踐,一種間或充滿著奇幻的非理性的場景。尤其是在那個禁慾的、愚昧的時代,他對性的描寫更是離經叛道,這或許正是「自由」的寫作,自由思想家吧。

前面已經說過,王小波的作品我只讀過《黃金時代》一本而已,初讀時同學還說:「這是什麼書啊?那麼……淫穢!」我還一度被當做不良少年呢!現在想想自己竟是那麼的淺薄,這樣一本好讀且有趣的書竟會被誤認為是「污對穢」的書!用現代的詞彙來說就是「太傷感了」……90年代,知識界自由知識分子的想像似乎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夢幻,它既是一種潮流,又是一種時尚。而王小波作為一個自由知識分子,他的才情、智慧,作品乃至生存方式,無疑都是獨特的,他選擇了他喜歡的一切。在談到他為什麼會寫作時,他說那是一種「減熵」,他說:「我們家的家訓是不準孩子學文科,一律去學理工。因為這些緣故,立志寫作在我身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減熵過程。我現在也弄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干這件事,除了它是個減熵過程。」⑥可是,就是在這個「減熵」過程之後,在王小波斷斷續續、反反復復的寫作之後,他樹立起了屬於自己的特立獨行的寫作風格。王小波的作品和他的人是如出一轍的,小波從來不屑於修飾自己,只是自言自語般的自得其樂的敘述,而而所有關系重心卻又似乎是與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性。尤其是在《黃金時代》中,更是有許多地方談到性,這一點王小波自己也直言不諱:「這種寫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議,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這樣寫既不是為了找些非議,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對過去時代的回顧。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國處於非性的時代。在非性的年代裡,刑才會成為生活的主題,正如飢餓的年代了吃會成為生活的主題。古人說:食色,性也。想愛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會成為人性的障礙。」⑦在《黃金時代》里,王二和陳清揚的性愛關系看似非理性的,它的緣起是從討論陳清揚是不是「破鞋」開始,然後王二用「義氣」和「友誼」的話語形式引渡了陳清揚。它並不是傳統的「愛」的結果,而全然只是一種生理需求:「我睡過去時,身上蓋著幾片芭蕉葉子,醒來時身上已是一無所有(葉子可能被牛吃了),亞熱帶旱季的陽光把我曬得渾身赤紅,痛癢難當,我的小和尚直翹翹的指向天空,尺寸空前。這就是我過生日時的情形。」⑧這是文章開始時寫到主人公王二21歲生日是的描寫。在看後來王二搬到荒山上之後:「晚上我和陳清揚在小屋裡做愛。那時我對此事充滿了敬業精神,對每次親吻和愛撫都貫注了極大地熱情。無論是經典的傳教士式,後進式,側進式,女上位,我都能一絲不苟的完成。陳清揚對此極為滿意。我也極為滿意。」⑨但是,王小波在敘述性愛問題上是極有節制的。他張揚了性愛,但又沒有抒情詩般的誇張修辭,他總是在必要的時候適可而止,並不是佐以戲謔和調侃,從而是小說具有了輕喜劇的風格和黑色幽默的意味。孟繁華曾這樣評價他的寫作:「王小波的故事既浪漫神奇,又平淡無比,是他,將一個不明之物還原於日常生活,性,既有詩意的魅力,又是不可替代的神話。」⑩而在我看來,王小波的這種敘事無異於一種公然的宣告,他公然向世界宣告:性不必躲躲藏藏,性不必鬼鬼祟祟,性就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存在本身,無需羞愧!或許用他自己的作品裡的話來解釋他對性的看法會更為清晰:「在我看來,春天裡一棵小草,它沒有什麼目的。風起時一匹公馬發情,它也沒有什麼目的。草長馬發情,絕非表演什麼給人看的,這是存在本身。」⑾所以說,在王小波的筆下,性這個東西既是自然的,正常的人類行為,又是顛覆的,抗爭的,是對傳統壓抑環境的一種抗爭,一種非暴力的對抗!

注釋:⑴《新聞出版交流》 1998年第6期《王小波十年祭》李銀河編;
⑵《新聞出版交流》 1998年第6期《王小波十年祭》李銀河編;
⑶《新聞出版交流》 1998年第6期《王小波十年祭》李銀河編;
⑷《王小波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第5頁;
⑸王蒙《難得明白》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8年《王小波作品集·代序》;
⑹《香港文學》 1994年3月版 第111期;
⑺《出版廣角》 1997年第5期;
⑻《黃金時代》上海三聯書店 2008年1月第一版第6頁;
⑼《黃金時代》上海三聯書店 2008年1月第一版第17頁;
⑽《南方文壇》1998年第5期;
⑾《黃金時代》上海三聯書店 2008年1月第一版第39頁;

㈤ 中學生對現代文學的看法(論文)

二、文學的情感性生發出具有個性並體現人類終極關懷的思維方式
文學是審美的,所以文學是情感的。這里的情感指凝聚在審美形象中的作家或讀者的主體態度,包括好惡、喜怒、肯定與否定,歡樂與痛苦等。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它所包含的情感具有個體性特徵和社會性特徵。
首先,在文學作品塑造的形象和創造的意象中,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個人情感和主觀情緒,因為每一個形象都有他(她)的喜怒哀樂,每一個意象也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意蘊。當林黛玉說「寶玉,你好……」時,飽含著怨恨和絕望,或許還有更多說不出的情感。當我們讀到《詩經·採薇》最後一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感受的是一種離別的情緒。另外,作家不但進入到作品形象的角色中,喜他們所喜,憂他們所憂,而且對文學形象還滲透了他自己的審美評價,或樂觀或悲觀或進步或落後,或愛或恨,或憐憫或譏諷。比如,魯迅對阿Q的情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哈代對苔絲的情感是憐惜和頌揚,塞林格對霍爾頓的反叛精神則是一種肯定等,這些都是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通過所塑造的形象表達他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和觀點。

推薦幾本近現代的文學評論。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裡面收了很多學者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論文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對作家作品也有獨到的評論文字
各種教科書 北大洪子誠的 復旦陳思和的

㈦ 你對現代文學的認識

1中國現代文學起於新文化運動.胡適.魯迅.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帶領中國人.開始了新文化的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進入了新的文學思潮.改變了人們的一些封建觀念.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但是新文化運動中的一些絕對否定的錯誤態度也是毋庸置疑的.2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在外國文學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特別是西方的文藝思潮對我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很大,也很復雜。

首先說西方現實主義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的關系。在「五四」時期,西方的很多文學思潮被引進中國,但「五四」文學卻獨尊現實主義。但是,「五四」文學的現實主義又與西方現實主義不同,它顯現出寬泛化的趨勢。只要是現實主義價值取向所需的,統通作為現實主義。反映了「五四」文學主體心態的開放性。卻也犧牲了其它美學觀念、思潮的獨立性。

其次說說西方浪漫主義思潮與五四浪漫主義文學的關系。「五四」文學在理論上並不提倡浪漫主義,因為覺得它不夠趨時。但有些作家的作品實際上已經有意無意地趨近於浪漫主義了。比如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創造社是從情感表現角度選擇與接受浪漫主義的。但「五四」文學的浪漫主義並不等同於西方浪漫主義,它帶著濃郁的時代特點,同時又傾向於現實主義。

㈧ 如何評價〈狂人日記〉對於中國現代小說的意義

12121212121212啊

㈨ 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認知與評價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在不斷吸收中國傳統文學精華和外國文學新鮮血液中成長的,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該學科的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學進去,還要讓學生跳出來,堅持馬克主義,積極,陽氣論既不能復古倒退,或,楚陽媚外的極端,又不能關起國門,割斷歷史,引導學生汲取歷史教訓,反思歷史,失誤,養成多元視角審視歷史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視野。

㈩ 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認識與評價

對中國當代文學如何評價,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德國漢學家顧彬為代表的「垃圾說」,把中國當代文學看得一無是處,形同「垃圾」;一種看法則認為中國當代文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中國現代文學。但持這兩種看法的論者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他們都沒有闡明自己的評價標准。顧彬把中國當代文學視為「垃圾」,但為什麼是「垃圾」則語焉不詳;持肯定看法的論者,如陳曉明和孟繁華,也只是列舉了一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並沒有進行具體分析,因此,我們同樣不太清楚他們進行肯定的標準是什麼。
有鑒於此,我認為評價中國當代文學的前提,首先應該明確衡量標准,才有利於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出公允的、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才有利於討論進一步地深入下去。
我認為,評價中國當代文學,不妨首先進行比較與鑒別。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比較才有鑒別。說到文學,任何時代平庸的、二三流的作家和作品都占絕大多數。中國當代文學尤甚。但標志一個時代文學高度的作品,數量越多,這個時代的文學成就越高。以中國古代文學而論,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代表了各自時代的文學高度。

熱點內容
惡吻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8 20:45:30 瀏覽:230
女主總裁豪門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8 20:38:57 瀏覽:309
金典幽默完本網路小說 發布:2025-09-28 20:28:43 瀏覽:334
武俠小說抓小偷 發布:2025-09-28 20:28:09 瀏覽:359
免費閱讀小說主角陳飛 發布:2025-09-28 20:13:08 瀏覽:475
有好看的完結小說嗎推薦幾本 發布:2025-09-28 20:12:58 瀏覽:133
好看的短篇小說古代求推薦 發布:2025-09-28 20:11:29 瀏覽:292
現代重生總裁甜寵小說 發布:2025-09-28 20:04:16 瀏覽:791
攻冷漠寵受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9-28 19:41:40 瀏覽:145
好看的小說霸道總裁系列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8 17:36:09 瀏覽:427